登革热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 龙辉.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06/06 e 2007 年全球艾滋病流行情况 数据摘要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 2007 年 12 月 数据来自《 2008 年全球艾滋病疫情报告》,全文(英文)可以从联 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网站 获得
Advertisement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00003-E-1 – December 2005 《 2005 年艾滋病流行最新报告》部分数据摘要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 2005 年 11 月 21 日 报告全文(英文)可以从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网站 获得
一、 病 因  感染因素  细菌感染  寄生虫感染  病毒感染  食物因素  鱼、虾、蟹、鸡、蛋、牛奶等  药物因素  其它因素.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概念 (Definition)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 又称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自 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其特点是机.
登 革 热 Dengue Fever. 一、概述 登革病毒引起 伊蚊传播 发热性急性传染病 临床特征: 为突起发热,头痛、全身 肌肉、骨骼和关节痛,极度疲乏、皮 疹、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病因 上胃肠道疾病 门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全身性疾病.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 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 2 细菌入侵 3 其它 二 病理类型 1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 、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 、 阑尾周围脓肿.
黄热病 杨亚荣. 黄热病概述  黄热病属于国际检疫的传染病之一  黄热病是一种由黄热病毒引起,蚊媒传播的急性 传染病  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黄染、出血等  进入肝肾损伤期,病死率可高达 20% ~ 40%  本病在中南美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流行  亚洲没有本地病例.
脊髓灰质炎的诊断和治疗 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杜俊秋. 无脊灰国家 无脊灰国家 2000 年,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中国已消灭脊 髓灰质炎,中国成为 “ 无脊灰国家 ” ; 2000 年,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中国已消灭脊 髓灰质炎,中国成为 “ 无脊灰国家 ” ; 11 年后的 2011 年 8 月,中国新疆出现了.
登革热 登革热由四种不同却紧密相关的病毒引起, 包陈括 DEN-1 、 DEN-2 、 DEN-3 和 DEN-4 。 感染一种病毒并恢复后,机体对该病毒具 有终生免疫,但对此后感染的其他三种病 毒只有部分和短暂的交叉免疫。随后感染 其它种类病毒会增加罹患重症登革热的危 险,原因主要是抗体依赖增强作用。也就.
登革热 ( Dengue Fever ) 首都医科大学第九临床医学院 北京佑安医院 感染性疾病教研室 梁连春.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段冠清 病毒性肝炎. 一、病原学  甲肝病毒( HAV ) 基因结构: 基因结构: 5’- 非编码区5’- 非编码区 编码区 编码区 3’- 非编码区3’- 非编码区  HAV 疫苗研究近况.
儿童孤独症的诊治1. 1、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一 组以交流语言障碍 和 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 障碍性疾病。包括: 儿童孤独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 未分类的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雷特综合征 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杜曾庆 主任医师 1983年8月毕业于昆明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分配到昆明市儿童医院从事临床工作,现任内一科主任。
预防猪流感.
H7N9禽流感生存手册 不恐惧 不信谣 不大意.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登革热的防治.
急性肾小球肾炎 昆明医学院第 一附属医 院 儿 科 教研室.
传染病学总论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学教研室 谢冬英 2008年03月.
第十三章 运动损伤的急救 掌握运动损伤的急救方法 第一节 急救的概述 急救:是对意外或突然发生的伤病事故,在现场进行 紧急的临时性医疗。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白血病的概述与分型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王宇.
第十章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 神木职教中心医学系.
学习目标 肾综合症出血热常见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和护理措施。 掌握 肾综合症出血热的临床表现、处理要点。
再生障碍性贫血(AA) 西医内科学教研室.
左乳腺癌术后的PDT治疗.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幼儿急疹 付伟.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多发性骨髓瘤 MM(multiple myeloma)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检验科 王宇.
肺结核.
苏科版八上 第一节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2) 血 液 姜堰市张甸初中 单春网.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埃博拉出血热诊疗方案解读 湖南省人民医院 祝益民.
二、骨髓和血细胞发生(概述) 出生前造血器官 卵黄囊 肝 脾 骨髓 出生后造血器官 骨髓 ——红、粒、单、血小板 淋巴器官 ——淋巴细胞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
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 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
浅表淋巴结检查.
Department of pathogenic Biology of 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
登 革 热 Dengue Fever.
PCR检测HBV DNA 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谢瑞玉.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第四节 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及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糖尿病流行病学.
1、这个过程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2、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细胞参与? 这些细胞分别行使什么样的功能? 3、抗体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病毒感染与免疫.
340 水痘.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第31章 其他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gilloma Virus.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疟疾基础知识 中国援加纳医疗队.
肺癌、肾癌双原发 患者某某,男性,71岁。 诊断:右肺下叶肺癌,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肺内转移,双侧胸腔积液,左肾癌术后。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几种常见传染病的诊疗规范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谭德明.
微生物检验 1.标本直接检查 (1)抗原检查 利用免疫荧光技术和 ELlSA法检测发病初期患者血液 及脑脊液中乙脑病毒抗原,结 果阳性有早期诊断意义。
第二十章 虫媒病毒 arbovirus 共同特点 (1)直径20~60nm。单股RNA。20面体立 体对称。有包膜,表面有血凝素。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九、治疗.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双重特性: 抗体活性 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囊虫病 Cysticercosis.
临床表现 潜伏期 HA 30天(15—45) HB 70天(30—180) HC 40天(15—150) HE 40天(10—70)
SARS冠状病毒(SARS-associated coronavirus)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第四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 乳房的变化 循环系统的变化 血液的改变 泌尿系统的变化 呼吸系统的变化 消化系统的变化 皮肤的变化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登革热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 龙辉

一、概述 二、病原学 三、流行病学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五、临床表现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七、治疗

一 概述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高热,肌肉骨关节痛,极度乏力,皮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为特征。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高热,肌肉骨关节痛,极度乏力,皮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为特征。 登革(dengue):西班牙语,意指装腔作势。描写本病急性期由于关节疼痛,其步态好像装腔作势的样子。

一 概述 本病于1779年在埃及开罗、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及美国费城发现,并据症状命名为关节热和骨折热。1869年由英国伦敦皇家内科学会命名为登革热。 近年本地区流行情况: 1978年 石湾 1993年 禅城区:城南、同华东、文沙 1998年 南海

二 病原学 病原体:登革披盖病毒,为B组虫媒病毒,披盖病毒科,黄病毒属; 二 病原学 病原体:登革披盖病毒,为B组虫媒病毒,披盖病毒科,黄病毒属; 病毒颗粒呈哑铃状(700×20--40nm)、棒状或球形(直径为20--50nm); 核心为单股RNA分DEN-1, DEN-2 DEN-3 DEN-4四个血清型;与其他B组虫媒病毒如乙型脑炎病毒可交叉免疫反应。

二 病原学 登革病毒对寒冷的低抗力强,在人血清贮存于普通冰箱可保持传染性数周,-70℃可存活8年之久; 二 病原学 登革病毒对寒冷的低抗力强,在人血清贮存于普通冰箱可保持传染性数周,-70℃可存活8年之久; 但不耐热,50℃、30min或100℃、2min皆能使之灭活; 不耐酸、不耐醚。 用乙醚、紫外线或0.05%福尔马林可以灭活。

三 流行病学 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未发现病毒携带者; 患者在发病前6~18小时至病程第6天,具有明显的病毒血症,可使叮咬的伊蚊受染。 在流行期间,轻型患者数量为典型患者的10倍,隐性感染者为人群的1/3,隐性感染者多,可能是重要的传染源。

三 流行病学 传播媒介:伊蚊 海南、东南亚诸国----埃及伊蚊. 广东、太平洋岛屿----白纹伊蚊 在32℃ 时病毒在蚊体内复制8--14天后即具有传染性(病毒分布到蚊体全身:唾液腺、肌肉和细胞),传染期长者可达174日。具有传染性的伊蚊叮咬人体时,即将病毒传播给人。 有学者在捕获的伊蚊卵巢中检出登革病毒颗粒,可经卵将病毒传给下一代(意见不一),推测伊蚊可能是病毒的储存宿主。

三 流行病学 易感性与免疫力: 新流行区:人群普遍易感,以青壮年为主; 地方性流行区:以儿童为多; 感染后对同型病毒有免疫力,并可维持多年,对异型病毒也有1年以上免疫力; 感染登革病毒后,对其他B组虫媒病毒,也产生一定程度的交叉免疫,如登革热流行后,乙型脑炎发病率随之降低。

三 流行病学 流行特征 地理:伊蚊孳生的热带地区,东南亚、太平洋 岛屿和加勒比海。我国海南、广东和广 西等。 季节:雨季,海南为3-11月,广东为5-10月,本 地8-11月 。 其他:多首发于市镇,后向农村蔓延。地方性 流行区有隔年发病率升高的趋势。

三 流行病学 流行学的其他特征 突然性:不少国家在本病消慝十余年之后突然发生流行,我国40年代在东南沿海曾有散发流行,至1978年在广东佛山突然流行。 传播迅速,发病率高,病死率低。 疫情常由一地向四周蔓延。如1978年5月广东省佛山市石湾镇首先发生登革热,迅速波及几个市、县。1980年3月海南省开始流行,很快席卷全岛,波及广东内陆几十个省、市。 病死率0.016%~0.13%。 本病可通过现代化交通工具远距离传播,故多发生在交通沿线及对外开放的城镇。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带登革病毒伊蚊 ↓叮咬 人 ↓ (增殖)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入血,第一次病毒血症)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淋巴组织 ↓(增殖、入血、第二次病毒血症) 毛细血管内皮损害 ↓ 皮疹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Ab可促进病毒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复制。 Ab+V(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 血管通透性 骨髓 WBC PLT 出血 Ab可促进病毒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复制。 病理:肝、肾、心、脑退行性,浆膜、胃肠粘膜、 肌肉、皮肤、 CNS不同程度出血。

四、登革出血热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二次感染学说:第二次感染Ⅱ型病毒后,机体大量产IgG,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大量补体,使血通透性增高而出血、休克;另外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再激活PLT导致DIC。 病毒变异学说:病毒变异使毒力改变。 免疫调节缺陷学说:登革病毒与寄生物双重感染,使抑制性T细胞减少,IgG和IgE大量产生,导致免疫复合物反应和速发超敏反应同时出现,血管活性介质释放和休克综合征的形成。 全身微血管功能损害,导致血浆蛋白渗出及出血。消化道、心内膜下胃肠粘膜、心包、心内膜、胸膜、腹膜、充血或瘀斑状出血。

五、临床表现 潜伏期:3-14天,通常5-8天。 分型: WHO:典型登革热 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无休克) 我国分型:典型登革热 登革休克综合征 我国分型:典型登革热 轻型登革热 重型登革热

五、临床表现 (一)典型登革热 1、 发热:成人起病急骤,24小时内体温可高达40 ℃, 持续2-7天,体温下降至正常,1天后又再上升,称 双峰热或马鞍热; 面潮红、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 儿童起病较慢,症状较轻,体温也较低。 2、疼痛:头、眼球后、腰背部,周身骨、肌肉、关节 疼痛; 3、皮疹:3-6天出现,持续3-4天,为多样性皮疹。 4、出血:5-8天,牙龈、鼻、皮下、消化道、沁尿系、 浆膜等。 5、消化道症状:纳差恶心呕吐。

登革热病例体温曲线

皮 疹

五、临床表现 (二)轻型登革热 疼痛轻少疹或不出,不出血,淋巴结大,1-4天,似流感。在流行期多见。 (三)重型登革热 早期如典型登革热,3-5天时突然加重; 剧烈头痛、呕吐、谵妄、昏迷、抽搐、大汗、血压骤降、颈强直、瞳孔散大等脑膜脑炎表现。有些病例表现为消化道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 罕见,但病死率高。 并发症:急性溶血,多见于G6PD缺陷者 精神异常,心肝肾损害等.

五、临床表现 从广州市今年已经发生的病例统计。 发烧症状:100%; 皮疹: 85.1%; 头痛症状:79.3%; 肌肉疼痛:40.2%; 骨痛:32.2%。 大部分的登革热病情症状类似感冒,是一种不需治疗就有可能痊愈的自限性疾病。

五、临床表现 登革出血热 分为两型 较轻的登革出血热 较重的登革休克综合征

登革出血热 开始表现为典型登革热。 2-5天后出现严重出血倾向,如束臂试验阳性、皮肤瘀斑、鼻衄; 严重者呕血、咯血、尿血、便血等。常有两个以上器官大量出血,出血量大于100ml; 如治疗不当,不及时,即进入休克,可于4-24H内死亡。 血液浓缩,CMV增加20%以上,PLT<100×109/L,WBC增高,有的病例出血量虽小,但出血部位位于脑、心脏、肾上腺等重要脏器而危及生命。

登革休克综合征 具有典型登革热的表现; 在病程中或退热后,病情突然加重,有明显出血倾向伴周围循环衰竭。 表现皮肤湿冷,脉快而弱,脉压差进行性缩小,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到,烦燥、昏睡、昏迷等。 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险,可于4~6小时内死亡。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登革热诊断依据 流行病学资料:流行区夏秋雨季大量高热病例时应想到本病例。 临床特征:急性起病,高热、骨关节及肌肉疼痛、皮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下降,第4~5d降至低点2×109/L),退热后1周恢复正常, PLT下降,最低可达13×109/L; 脑型,CSF为无菌性改变。 血清学检查:IgM可早期诊断,双份血清滴度升高4倍以上可确诊。 病原学检查

附1 登革热血清学检测方法 ELISA法检测DFIgM抗体 血凝抑制(HI)试验检测DF血凝抑制抗体 补体结合 (CF) 试验 用免疫荧光法 (FA/IFA) 检测双份血清IgG抗体 免疫斑点(dengue blot)试验检测 DV-IgG抗体 中和试验(NT)

附2 登革热病原学检测 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mbAb-IFA)检测DV抗原 C6/36(白纹伊蚊纯系细胞株)白纹伊蚊细胞分离DV 附2 登革热病原学检测 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mbAb-IFA)检测DV抗原 C6/36(白纹伊蚊纯系细胞株)白纹伊蚊细胞分离DV 乳小白鼠分离DV RT-PCR技术检测DF病毒基因及基因分型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登革热诊断标准 1、生活在登革热流行地区或15d内去过流行区,发病前5~9d 曾有被蚊虫叮咬史。 2、突然起病,畏寒、发热 (24~36h内达39~40℃,少数患者表现为双峰热),伴疲乏、恶心、呕吐等症状。 3、伴有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以及肌肉、关节和骨骼痛。 4、伴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结膜充血。

登革热诊断标准 5、表浅淋巴结肿大。 6、皮疹:于病程5~7d 出现为多样性皮疹( 麻疹样皮彦、猩红热样疹)、皮下出血点等。皮疹分布于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多有痒感,不脱屑。持续3d~5d。 7、少数患者可表现为脑炎样脑病症状和体征。 8、有出血倾向(束臂试验阳性),一般在病程5~8d牙龈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皮下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或胸腹腔出血。

登革热病例类型 疑似病例:具备上述1、2和3,加上4-8之一以上者。 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 加末梢血检查:血小板减少(低于100×109/L)。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分类计数相对增多 (登革热流行已确定) 。 或再加单份血清特异性IgG抗体阳性 (散发病例或流行尚未确定)。

登革热病例类型 实验确诊病例: 登革热:临床诊断病例加 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比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增长; 从急性期病人血清、血浆、血细胞层或尸解脏器中分离到DV或检测到DV抗原。三项中的任一项。

登革热病例类型 登革出血热:登革热确诊病例加 多器官大量出血。 肝肿大。 血红细胞容积增加20%以上。 登革体克综合征:登革出血热加 伴有休克。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1、登革热:流感、麻疹、猩红热。 2、登革出血热:钩体病、败血症、流行性出血热。

七、治疗 治疗原则 早发现、早隔离、早就地治疗。 对症支持治疗; 一般治疗; 预防性治疗(预防出血、休克出现) 。

七、治疗 一般治疗及隔离 急性期卧床休息; 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在有防蚊设备的病室中隔离至完全退热为止(一般起病后7天)。 对症治疗 高热时用物理降温,慎用止痛退热药以防止在葡萄糖-6-磷酸酶(G-6PD)缺乏者中引起溶血。 对于病毒血症严重的患者可短期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5mg每日3次。

七、治疗 对症治疗 有大量出汗、呕吐、腹泻而致脱水者,应及时补液。尽可能使用口服补液,不宜大量补液以防止出现脑炎样症状。 有出血倾向者,可采用一般止血药物如安络血、止血敏、维生素C和K。严重上消化道出血者可口服凝血酶、雷尼替丁等。 脑炎样病例应及时快速注射甘露醇等脱水剂,每6h一次,同时静脉滴注地塞米松。也可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及速尿,与甘露醇交替使用。呼吸中枢受抑制者应使用人工呼吸机。

七、治疗 登革出血热的治疗 以支持对症治疗为主,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儿童补液可按每日100mL/kg,内含等量生理盐水与5%葡萄糖液。 休克病例要快速输液以扩充血容量,并加用血浆或白蛋白,但不宜输入全血,以免加重血液浓缩。 可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以减轻中毒症状和改善休克。 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证据者按DIC治疗。

七、治疗 出血倾向:安络血、止血敏、维生素C及K等止血药物。大出血输新鲜全血或红细胞悬液和血小板,大剂量维生素K1静脉滴注,口服云南白药等,严重上消化道出血者可口服甲氰咪呱。 休克:快速输液以扩充血容量,并加用血浆和白蛋白,合并DIC的患者,不宜输全血,避免血液浓缩。 脑型:20%甘露醇250~500ml,快速静脉注入,同时静脉滴注地塞米松,以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发生。

治疗提议 抗病毒治疗:在起病3-5天内(病毒血症期),可适当应用病毒唑等抗病毒药物。 如病毒唑0.5-1.0加5%500mlGS静脉滴注,每天一次。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