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安全》培训 《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安全》 主编:凌捷,谢赞福  广东人民出版  2013年4月.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一级建造师考试心得交流. 摘 要 建造师制度简介 一级建造师报考要求 一级建造师考试制度 一级建造师考试内容 一级建造师与二级建造师区别 考试及培训心得交流.
Advertisements

index 目次 ( 請按一下滑鼠,解答就會出現喔 !) 接續下頁解答 3-1 極限的概念.
历史组:李丹 这首歌歌颂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哪项重大决策 ? 自主学习 : 带着问题阅读教材 : 1 、什么是对外开放 ? 2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 ? 3 、对外开放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刚刚听到的歌曲的名字? 1979 年的春天指什么? “ 画一个圈 ” 是指什么?
国内外新药研究开发的现状 刘墨祥. 国内新药研究开发的现状  21 世纪的第一年我国加入了 WTO ,标志着从此 我国接受了按照国际规则参与全球竞争,这一规 则在医药行业也不例外,因而我们面临着真正的 国际竞争压力、面临着如何解决好本世纪我国的 医疗保健措施、药学事业、医药经济发展等一系 列重大问题。因而加强、加快自主创新药物研究.
公營事業民營化前後績效之比較 -- 以陽明海運公司為例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中華民國 94 年 2 月.
台灣農民的地位與形象 —— 以「無米樂」 (2005 年 ) 為例. 故事大綱  紀錄臺南縣後壁鄉三個老稻農的勞動與生活  透過他們的勞動與生活,我們可以領略到生 活的智慧,也可以意會到人與人、人與動物、 人與神、人與天、人與土地,是如何微妙地 共生共存著  可是我們曾經想過 , 這群老農民就像手無寸.
教育学课程改革与资源建设 ——漫谈《教育学》(新编本) 张乐天
痛并快乐着 ——新课改前行三年的心路历程 我—— 深圳宝安中学, 一名普通且年轻的历史教师。 我的追求—— 在历史的天空下,
第六章 交际礼仪 学习目标 案例导入 主要内容 互动训练 思考练习.
性別平等教育實施成效 之 檢視與評鑑 主講人: 廖芳娟
基础与能力并重、 教师和学生同行 ——谈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马鞍山广播电视大学 工作站(教学点)网络图.
授課者:陳月端 法律倫理 授課者:陳月端
三普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講師:莊汧驊 會計師 : 中華民國103年03月10日
兩岸互動歷史 陸委會、海協會與九二共識.
打造平实有效的课堂 乐陵市实验小学 李升勇.
遊程規劃實務 中華民國遊程規劃設計協會.
学 校 名 称: 乐山师范学院 课 程 名 称: 声 乐 学 课程层次 (本/专): 本 科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文 学
大學法修正之前瞻與困境 楊朝祥 中原大學講座教授.
目錄 壹、ITA之由來 貳、推動ITA擴大談判之背景 參、參與ITA擴大談判對我國之重要性 四、ITA擴大談判之進展.
自 我 介 紹 班級:運促一乙 姓名:林以權 學號:D
公文製作與品質 彰化縣政府秘書 劉玉平 中 華 民 國 104 年 7 月 31 日 .
應用文寫作規範 書信 便條 摘要 心得報告.
福建省毕业生就业公共网 注册流程 就业中心 二O一二年九月.
商务谈判礼仪.
初念淺~轉念深 網路~小品一則~分享.
福建 简称闽,省会福州,省名取自福州府、建州府二府首字,“闽”是福建最原始的名称,闽字最早出现于周朝,闽与八闽,都是福建省的简称和别称。
中国社会科学院 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 副研究员 张斌 • 北京
支援報備之重要性.
服务民生 打造诚信 构建和谐 全国中小企业融资交易中心系统 报告人: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研究员 崔福 建设诚信中国 实现民族复兴
2.1 电子政务的网络结构 2.2 电子政务的功能结构 2.3 电子政务系统规划和实施
第二章 劳动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和适用范围.
做佃農贏過當地主, 15個年輕人的希望故事 家佳的讀書報告 荒地闖出百萬年薪.
时政热点专题复习 从历史角度看世博.
走近文科综合考试 东营市一中 杨富民.
中国 中小企业发展战略 主讲:钟朋荣 北京视野咨询中心主任 兼任中央财经大学、中南财经大学、西北大学教授.
第五章 教育目的 咸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李峰.
会计与财务学院 2010届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学生应知注意事项.
上海梦:城市现代化历程 苏智良.
主要的動物---豬 近年來由於工商業起飛,各行各業如雨後春筍蓬勃發展,但農民的收入卻未因此而增加,因此養豬成為農民的主要副業,並逐漸佔居養豬戶農民的主要收入,全盛時期本地豢養豬隻超過五萬頭,但也相對衍生了許多廢水排放的污染問題。 所幸在有關單位的全力輔導下成立了養豬專業區,並設置了褒忠鄉潮厝養豬廢水共同處理場以處理本村及鄰近村莊.
主讲:钟朋荣 北京视野咨询中心主任 兼任中央财经大学、中南财经大学、西北大学教授
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通的规模和形式不断扩大和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
高考政治总复习 ——必修模块知识框架.
澄清误区 探求共识 高冀生 海峡两岸大学图书馆建筑学术研讨会 高校图书馆建设理念再认识 中国图书馆学会 建筑专业委员会委员
浅谈中国农村改革问题 一、中国农村改革 二、三农问题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十五章 台灣的經濟 發展與成長.
2 职业生涯与人生 梦想 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 1) 职业生涯的含义:
于 雷 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研究课题组成员 沈阳工程学院教授
第二章 教育目的.
中国共产党党史.
第九章 国 际 法.
考点17 二战后的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十章 求职活动 主讲:张喆.
江苏省职业规划大赛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 参赛人 蒋皎皎.
教育部補助公立大專校院辦理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 有情天地~看見生命裡的陽光
海尔组织变革的案例研究.
中国建设银行企业金融服务方案 中国建设银行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支行 2016年9月21日.
专题复习之提建议 对七.八.九年级有用的“如何提建议”的做题要领.
2018/9/19.
专题讲解 辨析并修改病句.
知识呵护生命 大学生安全教育之国家安全 厦门软件学院电子技术系.
第 七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本次課程 第三章 近代政治與社會思潮 第二節 近百年世界秩序的變遷與重整.
保單規劃策略 25至35歲的「年輕爸爸」:因為剛出社會或值創業初期,甚至新婚或孩子尚年幼,若再加上房貸的壓力,將使原本收入已十分有限的壓力更為加重。因此,投保初期應量入為出,以純保障型或定期壽險為主,再搭配意外險、住院醫療保險及防癌險….等,待經濟寬裕,再將原本保障型的壽險轉為儲蓄險或增加保障。 36至50歲的「壯年爸爸」:此階段正值人生的黃金時期,大多數的「壯年爸爸」是家中主要的經濟來源,然而許多好發於中年男性的疾病,如:癌症、心臟血管疾病在此時的發生比率也相對較高。此時期距離退休尚有一段時間,為減輕家
益思科技法律事務所 賴文智律師 企業如何因應智慧財產權訴訟 益思科技法律事務所 賴文智律師
多角貿易資訊管理系統 系統簡介 唯鼎企管資訊有限公司 報告人 吳巧玉
指導老師:張慶寶 第13組 組員:許芙碩 郭民政 林孟璁 傅瑞翔 陳柏誠
反方向-R (一)專題研究基本資訊 專題研究計劃聯絡 信箱:秋雯、碗容、馥字、于婷、俊陞 專題研究名稱:種族歧視-東抗西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广东《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安全》培训 《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安全》 主编:凌捷,谢赞福  广东人民出版  2013年4月

前言 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现代化程度、综合国力和经济成长能力的重要标志,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推进本国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我国的信息化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我国已拥有世界第一大通讯网、第一大有线电视网、第二大互联网用户规模的地位,在集成电路、新一代互联网核心技术、软件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信息产品制造水平大幅度提高,部分产品已成为世界主要生产国。

前言 在这个背景下,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3号),要求各级政府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切实增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维护国家信息安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并积极开展面向全社会的信息化应用和信息安全宣传教育培训。 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水平不高,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的战略统筹和综合协调不够,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防护能力不强,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应用给信息安全带来严峻挑战。

前言 应组织之约,我们编写了《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安全》一书,目的是让全省专业技术人员了解我国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发展历程、重点技术和发展趋势,以及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等,为全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学习参考之用。

主讲:谢赞福 (教授) 硕士生 导师 广东省计算机学会计算机教育分会 副理事长 GZxiezf@163.com 2013年4月 广东《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安全》培训 第1讲: 信息化的基本知识(一) 主讲:谢赞福 (教授) 硕士生 导师 广东省计算机学会计算机教育分会 副理事长 GZxiezf@163.com 2013年4月

信息化代表了一种信息技术被高度应用,信息资源被高度共享,从而使得人的智能潜力以及社会物质资源潜力被充分发挥,个人行为、组织决策和社会运行趋于合理化的理想状态。同时信息化也是IT产业发展与IT在社会经济各部门扩散的基础之上的,不断运用IT改造传统的经济、社会结构从而通往如前所述的理想状态的一个持续的过程。     本章介绍信息化的基本知识,包括信息化的内涵、信息化评价、信息化发展历程、信息化管理机构及发展战略。 所谓信息化(informationization),是指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以物质与能量为经济结构的重心,向以信息与知识为经济结构的重心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采用现代技术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各领域,从而极大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

主要内容 信息化的内涵 信息化的评价 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 信息化管理机构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第1讲 第2讲

1.1 信息化的内涵    信息化的概念起源于60年代的日本,首先是由一位日本学者提出来的,而后被译成英文传播到西方,西方社会普遍使用“信息社会”和“信息化”的概念是70年代后期才开始。   关于信息化的表述,在我国学术界和政府内部作过较长时间的研讨。如有的认为,信息化就是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的现代化;有的认为,信息化就是从物质生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向信息产业占主导地位社会转变的发展过程;有的认为,信息化就是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进的过程,如此等等。

1.1.1 信息化的定义 实现信息化就要构筑和完善6个要素(即: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建设国家信息网络,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发展信息技术和产业,培育信息化人才,制定和完善信息化政策)的国家信息化体系。 1997年召开的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对信息化和国家信息化定义为:“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国家信息化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进程。” 这个定义概括了中国信息化建设的广泛内涵,既包括了经济领域的信息化,也包括了科技、国防以及社会生活的广阔方面;既与全球信息化一致,又体现了中国信息化的特色。自此,我国的信息化建设从国民经济信息化进入了国家信息化的阶段。

智能化工具又称信息化的生产工具,它一般必须具备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再生、信息利用的功能。   智能化工具又称信息化的生产工具,它一般必须具备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再生、信息利用的功能。   与智能化工具相适应的生产力,称为信息化生产力。智能化生产工具与过去生产力中的生产工具不一样的是,它不是一件孤立分散的东西,而是一个具有庞大规模的、自上而下的、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   这种网络性生产工具将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将使人类社会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

  信息化的目标是:正确的信息,在准确的时间和地点送给正确的用户,以便使用户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决策和控制信息准确、快捷地被执行。   信息化的核心是信息资源建设和使用社会化。   信息化达到的效果:个人获取更多信息和工具,扩展个人能力;政府提高行政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企业提高生产、经营、管理、销售等能力。

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八条原则是: 市场索引,政府调控; 政企分开,有序竞争; 维护主权,保证安全; 军民兼顾,专通结合; 产用结合,自主发展; 重视人才,强化创新; 讲求实效,因地制宜; 以法治业,加强管理。   信息化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如:企业信息化、产业信息化、国民经济信息化、社会生活信息化,等。

  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指企业在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管理、经营等多个环节中广泛利用信息技术,并大力培养信息人才,完善信息服务,加速建设企业信息系统。   产业信息化指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广泛利用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建立各种类型的数据库和网络,实现产业内各种资源、要素的优化与重组,从而实现产业的升级。

  国民经济信息化指在经济大系统内实现统一的信息大流动,使金融、贸易、投资、计划、通关、营销等组成一个信息大系统,使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经济的四个环节通过信息进一步联成一个整体。国民经济信息化是各国急需实现的近期目标。   社会生活信息化指包括经济、科技、教育、军事、政务、日常生活等在内的整个社会体系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各种信息网络,大力开发有关人们日常生活的信息内容,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拓展人们的活动时空。

  一种普遍的定义为,社会信息化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设施把社会的最基础资源——信息资源充分应用到社会各个领域的过程。它与工业化是相互对应的一个概念,工业化是信息化的物质基础,而信息化是工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技术环境。   工业化的最大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物质和能源资源,向社会提供丰富的物质产品;而信息化的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提高社会各领域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水平,为社会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促进全社会信息化。   社会信息化是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它是指一切社会活动领域里实现全面的信息化。是以信息产业化和产业信息化为基础,以经济信息化为核心向人类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逐步扩展的过程,其最终结果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全面信息化,主要表现为:信息成为社会活动的战略资源和重要财富,信息技术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主导技术,信息人员成为领导社会变革的中坚力量。

  社会信息化一般包括三个层次。   一是通过自动控制、知识密集而实现的生产工具信息化;   二是通过对生产行业、部门以至整个国民经济的自动化控制而实现的社会生产力系统信息化;   三是通过通信系统、咨询产业以及其他设施而实现的社会生活信息化。

信息化的四大要素是:硬件、软件、信息、信息流程。   信息化生产力是迄今人类最先进的生产力,它要求要有先进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一切不适应该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将随之改变。 信息化的四大要素是:硬件、软件、信息、信息流程。

完整的信息化内涵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 ⑴信息网络体系,包括信息资源,各种信息系统,公用通信网络平台等。 ⑵信息产业基础,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信息装备制造,信息咨询服务等。 ⑶社会运行环境,包括现代工农业、管理体制、政策法律、规章制度、文化教育、道德观念等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 ⑷效用积累过程,包括劳动者素质,国家现代化水平,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不断进步等。

(5)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 根据公布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国家信息化体系在1997年6要素的基础上增加“确保信息安全”为7要素。 (即: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建设国家信息网络,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发展信息技术和产业,培育信息化人才,制定和完善信息化政策,确保信息安全” ) 这个定义,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 (1)生产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2)生产要素: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3)生产方式: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 (4)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5)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

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确定了四个信息化发展目标和六大战略计划,并提出九点相应的信息化发展保障措施。

7、国家信息化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基本完善 8、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高 5、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取得明显成效 4、国家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高 3、信息产业结构全面优化 2、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6、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初步确立 到2020年,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目标是: 1、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基本普及 7、国家信息化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基本完善 为迈向信息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融合发展是工业化的生命力所在,也是信息化的本质要求。 信息化是全球发展趋势,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但是,信息化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其作用表现在为各行业的服务之中,并与各行业融合发展。 信息化是“倍增器”和“催化剂”,只有走融合发展的道路,才能长久存在,并发挥出强大的威力。 “倍增器” “催化剂”

党的十八大对信息化提出的新要求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新型工业化 信息化 发展目标 农业现代化 城镇化

1.1.2 信息化体系要素 国家信息化体系的六大要素是:即信息资源,国家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这个体系(即信息化建设六方面所涵盖的内容)是根据中国国情确定的,与国外提出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有所不同。这6个要素按照图1-1所示的关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1)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应用是指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 信息技术应用是信息化体系六要素中的龙头,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主阵地,集中体现了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和效益。 信息技术应用工作量大、涉及面广,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效益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信息技术应用向其他5个要素提出需求,而其他5个要素又反过来支持信息技术应用。 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进程,就是在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提高管理水平,提供劳动效率,提供经济效益,提升产业结构和素质,推进国民经济更加迅速、健康的发展,从而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进程。

(2)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是可供利用并产生效益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有关的各种文字、数字、音像、图表、语言等一切信息的总称。信息资源由信息生产者、信息、信息技术三大要素组成。 信息同能源、材料并列为当今世界三大资源,共同构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三大战略姿源。 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程度是衡量国家信息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信息资源在满足信息技术应用提出的需求的同时,对其他4个要素提出需求。 在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界,可以开发利用的材料资源和能源资源是有限的,绝大多数又是不可再生、不可共享的。而且,对材料资源和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必然产生对环境的污染和对自然界的破坏。与此相反,信息资源是无限的、可再生的、可共享的,其开发利用不但很少产生新的污染,而且会大大减少材料和能源的消耗,从而相应地减少了污染。

(3)信息网络   信息网络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是信息传输、交换和共享的必要手段。 只有建设先进的信息网络,才能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整体效益。 目前,人们通常将信息网络分为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这三种网络有各自的形成过程、服务对象、发展模式。三种网络的功能有所交叉,又互为补充。三种网络的发展方向是:互相融通,取长补短,逐步实现三网融合。我们必须积极支持电信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网的发展,处理好三网之间的关系,促进三网逐步融通和融合,保证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4)信息技术和产业   信息技术(IT即Information Technology)就是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感测技术就是获取信息的技术,通信技术就是传递信息的技术,计算机技术就是处理信息的技术,而控制技术就是利用信息的技术。感测、通信、计算机和控制这4大技术在信息系统中虽然各司其职,但是从技术要素层次上看,它们又是相互包含、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感测、通信、计算机都离不开控制;感测、计算机、控制也都离不开通信;感测、通信、控制更是离不开计算机。 信息技术产业,又称信息产业,它是运用信息手段和技术,收集、整理、储存、传递信息情报,提供信息服务,并提供相应的信息手段、信息技术等服务的产业。

信息产业又可分为一次信息产业和二次信息产业,前者包括:传统的传递信息情报的商品与服务手段,后者指为政府、企业及个人等内部消费者提供的服务。 信息技术产业主要包括三个产业部门: ①信息处理和服务产业,该行业的特点是利用现代的电子计算机系统收集、加工、整理、储存信息,为各行业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服务,如计算机中心、信息中心和咨询公司等。 ②信息处理设备行业,该行业特点是从事电子计算机的研究和生产(包括相关机器的硬件制造)计算机的软件开发等活动,计算机制造公司,软件开发公司等可算作这一行业。 ③信息传递中介行业,该行业的特点是运用现代化的信息传递中介,将信息及时、准确、完整地传到目的地点。因此,印刷业、出版业、新闻广播业、通讯邮电业、广告业都可归入其中。 信息产业又可分为一次信息产业和二次信息产业,前者包括:传统的传递信息情报的商品与服务手段,后者指为政府、企业及个人等内部消费者提供的服务。

信息技术产业是一门新兴的产业,信息技术和产业是我国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我国是一个大国,又是发展中国家,不可能也不应该过多依靠从国外购买信息技术和装备来实现信息化。我国的国家信息化必须立足于自主发展。 为了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关键的信息技术和装备必须由我们自己研究、制造、供应。 所以,我们必须大力发展自主的信息产业,才能满足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网络建设的需求。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持续的发展和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信息基础设施、信息产品与软件产品、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的需求急剧增长,这也为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从而带动我国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

(5)信息化人才   信息化人才是指该类型人才通常属于一个组织的信息管理部门或与之相近的信息中心部门的人才,其主要从事信息化建设与规划,并承担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系统开发、维护、管理、以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以实现提高组织的信息设备使用效率、完善信息系统功能、保证组织各项信息管理工作高效运转、更好的辅助组织其他部门各项工作的目标。其基本特征是既懂得经营管理又懂信息技术,具备复合型、综合性的知识和能力。 早期的微软团队

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成功之本,对其他各要素的发展速度和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只有尽快建立结构合理、高素质的研究、开发、生产、应用和管理队伍,才能适应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要长期坚持不懈地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普及信息化知识和提高信息化意识,加强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职业培训工作。还要重视建立精干的信息化管理队伍的工作。

(6)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   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用于规范和协调信息化体系各要素之间关系,是国家信息化快速、持续、有序、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必须抓紧对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修订,适应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抓紧制定和出台各种法规及配套的管理条例,以形成较为完善的法规体系,通过法律手段,造成一个公平、合理、有序的竞争环境。还要加快建立健全相关的执法体系及监督体系。标准规范是技术性的法规。 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标准规范对于我国自主信息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一定要有计划地确立国家信息化标准体系和各类标准规范。

重要提醒:为保护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公民个人电子信息,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公民个人电子信息。

1.2 信息化的评价 评价,简单来说就是评价价值。 评价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评价的过程是一个对评价对象的判断过程; 1.2 信息化的评价 评价,简单来说就是评价价值。 评价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评价的过程是一个对评价对象的判断过程; 第二,评价的过程是一个综合计算、观察和咨询等方法的一个复合分析过程。 所以,信息化评价是评价者运用信息化标准(评价标注)对评价对象的各个方面(准确性、实效性、经济性以及满意度等)进行量化和非量化的测量过程,并最终得出一个可靠且逻辑的结论,是客观、科学地反映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手段。信息化发展水平分析方法的研究是当前我国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提高政府推进信息化建设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的重要依据。

信息化评价是对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数量化综合衡量。对一个国家、地区或者部门进行不间断的信息化评价,有利于更好地把握国家、地区或者部门向信息社会迈进的状况,从而在制定有效发展战略的同时也能够准确地抓住潜在的市场机会。 信息化建设本身就难以量化,其建设成效的衡量标准仍在摸索。

1.2.1 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内涵 什么情况可以说信息化做得好?什么情况又是不好?这是一个比较困难的话题。 “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信息化也是如此,外人的评论只是一种参考。信息化的评价也是如此,外部的评价可以作为一种参考,是否合适还是要使用的人来说。 信息产业部曾经委托研究机构提出了一些信息化评价的标准,国外也有很多机构在提出此类评价标准,包括国家信息化水平、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等。

信息化水平的评价一般可分为: 单一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即对一个具体的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价,如对广东IT集团、广东高校集团等; 行业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即对某一行业企业信息化的整体水平进行评价,如对教育行业,物流行业等; 区域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即对某一个地区的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价,如一个市、一个省或一个国家等。 行业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和区域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是建立在单一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基础之上的。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其建设过程中会不断地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不断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和解决,可以认为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不断评价和完善的过程,因此,准确客观地评价信息化必须依靠评价体系。

1 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意义 计划 实施 改进 评估 1 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意义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不断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应用信息资源的过程。或者更确切地说,企业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资源开发由局部到全局、由内部到外部、由战术层次到战略层次不断深化的过程,其建设过程应该包括计划、实施、评估和改进四个环节。 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进行评价,是从企业引进信息技术的目的和战略出发,考察信息技术应用给企业经营和管理带来的影响。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 (1)检查企业信息化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2)及时发现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总结企业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计划 实施 改进 评估

企业信息化评价的内容一般包括: (1)信息设备的装备情况; (2)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3)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 (4)信息化人才开发; (5)信息化组织和控制; (6)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的评价。

2、建立指标体系的原则  ①科学性原则 信息化水平的评价体系主要是指由评价指标体系制订的原则、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内容、评价原则和评价组织等所组成的整体。   ①科学性原则 必须以信息经济学理论和统计学理论为依据,结合行业、企业的特点,借鉴已公布的国家信息化指标和国际上比较通用的信息化测度的理论和方法,如波拉特方法和信息指数化方法,提出信息化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②客观性原则 由于评价的结果将直接影响着决策,因此需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其中定量分析是准确评价信息化水平的关键。    ③差异性原则 由于各行业、企业具有不同的特点,而且行业、企业自身的规模、性质也各不相同.导致了信息化目标和标准也各不相同.所以设汁评价指标时.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模式去衡量,尤其是指标权重的设定要有针对性,以反映出不同的情况。  ④可操作性原则 即要求所选取的指标应该尽量与行业、企业现有数据衔接,指标含义明确,便于数据采集。  ②客观性原则  ③差异性原则 ④可操作性原则 ⑤简约性原则  ⑥前瞻性原则 ⑦导向性原则 ⑧动态性原则

2、建立指标体系的原则  ①科学性原则   ⑤简约性原则 即要尽量选取较少的指标反映较全面的情况,所选指标要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指标之间的逻辑关联要强,但各指标间应保持相对独立,不应有明显的包容关系。    ⑥前瞻性原则 所设计的指标体系应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即不仅可在时间上延续,而且可以在内容上拓展,以便于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过程进行连续评价。 ⑦导向性原则 由于评价体系具有建设指导的意义,因此应能够引导企业按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开展信息化工作,以避免浪费、走弯路等现象的出现。   ⑧动态性原则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这就要求相应的指标体系也应具有动态性,以便准确地反映出信息化水平的实际状况。  ②客观性原则  ③差异性原则 ④可操作性原则 ⑤简约性原则  ⑥前瞻性原则 ⑦导向性原则 ⑧动态性原则

1.2.2 信息化评价的指标体系 从大的方面,指标体系可分为基本指标和效益指标。 基本指标包括:信息化重视度、每百人计算机拥有量、网络性能水平、计算机联网率、办公自动化应用程度、决策信息化水平、网络营销应用率、管理信息化的应用水平、信息化安全措施应用率、库存资金占用率、企业财务决算速度等。 效能指标包括:适宜度指标,如,战略适宜度、应用适宜度、投资适宜度、资源匹配适宜度、组织和文化适宜度。灵敏度指标,如,信息灵敏度、管理运行灵敏度、对外反应灵敏度、创新灵敏度。

具体来说,企业信息化可从下面指标体系进行评体。 (1)信息化信息设备装备指标 1)信息设备单项装备率。 一般包括:邮政装备率,电话装备率,传真机装备率,计算机装备率,多媒体装备率,电子信箱装备率,网络装备率,国际互联网装备率,等。 2)信息设备综合装备率。 通过这一重要指标全面反映各种信息设备综合装备的程度,它等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与企业全部设备投资总额之比。 3)信息设备装备提高率。 这是动态反映信息设备装备率提高的速度指标。它有信息设备单项装备提高率和信息设备综合装备提高率两个指标。

如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生产管理、物料管理、客户管理等。 2)信息系统的性能指标: (2)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指标 1)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管理的范围。 如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生产管理、物料管理、客户管理等。 2)信息系统的性能指标: ①信息系统的总体水平:系统的总体结构、地域与网络的规模、所采用技术的先进性等。 ②信息系统功能的范围与层次:功能的多少与难易程度、对应管理层次的高低等。 ③信息系统的质量指标:系统的可使用性,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的可靠性,系统的适应性,系统的可扩展性,系统的可维护性等。 3)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4)信息系统文档的完备性。

(3)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指标 (4)信息化人才开发指标 包括:①每人使用互联网的字节数;②每人图书、报纸、杂志的总印张数;③人均电话通话次数;④人均传真次数;⑤购买数据库的数目;⑥开发数据库的数目;⑦数据库信息总量。 (4)信息化人才开发指标 包括:①企业信息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②企业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的职称结构比例;③企业用于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和培训的经费;④企业用于吸引信息技术人才的专项资金数量;⑤企业用于奖励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的专项资金数量。

(5)信息化组织和控制指标 包括: ①信息化方面的方针和政策; ②信息化的管理制度和标准; ③企业CIO(首席信息官)体制实施情况; ④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效果; ⑤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情况; ⑥企业信息系统维护和运行管理的质量; ⑦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的质量; ⑨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的水平等等。

(6)信息化经济效益的指标 1)直接经济效益的有关指标: ①信息化的投资额:包括信息系统硬件、软件的购置、安装,应用系统的开发或购置所投入的资金。 ②信息系统运行费用:包括消耗性材料费用、系统投资折旧费及硬件日常维护费等。 ③信息系统运行新增的效益:主要反映在成本降低、库存积压减少、流动资金周转加快与占用额减少、销售利润增加及人力减少等方面。 ④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收期为通过新增效益,逐步收回投入的资金所需的时间,它也是反映信息系统经济效益好坏的重要指标。   

2)间接经济效益的有关指标: ①对组织为适应环境所作的结构、管理制度与管理模式的变革会起巨大的推动作用,这种作用一般无法用其他方法实现。 ②能显著地改善企业形象,对外可提高客户对企业的信任程度,对内可提高全体员工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③可使管理人员获得许多新知识、新技术与新方法,进而提高他们的技能素质,拓宽思路,进入学习与掌握新知识的良性循环。 ④系统信息的共享与交互使部门之间、管理人员之间的联系更紧密,这可加强他们的协作精神,提高企业的凝聚力。 ⑤对企业的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定额与标准、计量与代码等的基础管理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为基他管理工作提供有利的条件。 ⑥应用系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提高了管理者决策的自信心和准确度。

案例1:2012年4月,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了《广东省信息化园区建设评估标准(试行)》,参考网址 http://www. gdei 案例1:2012年4月,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了《广东省信息化园区建设评估标准(试行)》,参考网址 http://www.gdei.gov.cn/。 信息化园区建设评估思路:信息化园区以无处不在的高速无线网络、光纤接入为承载,融合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电子商务、三网融合等先进技术,整合电子政务、数字民生、移动办公、语音通信、数据传输等领域丰富的信息化应用,打造智能化园区门户网站,形成“一键式”的掌上生活圈和“一站式”的企业应用,助力提升园区和企业的管理水平、运营效率、企业形象和经营收益。 信息化评估标准: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专业化信息服务机构,信息化服务功能,信息化应用能力,公共服务能力等。

案例2:2010年度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数据采集,计分采集项由5个部分组成:信息化领导力、信息化基础建设、信息化应用与效果、IT服务管理与IT治理、信息化人力资源。 案例3: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评定工作的通知(工信厅信函[2012]794号)提出的示范企业的评价标准为:具有行业领先性和代表性、信息化应用较为全面、综合集成水平高、模式创新突出、融合程度高、效益明显、保障能力强、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案例4:智能城市评价体系,有研究团队初步确定评价体系有5项一级核心指标,分别为:城市管理与服务水平、城市产业与经济水平、城市建设与环境水平、城市信息化水平、城市居民素养水平。

1.2.3 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方法 (1)标杆管理法 标杆管理法适合于业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标杆管理是一个系统的、持续性的评估过程,通过不断地将企业流程与居领先地位的企业相比较,以获得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绩效的信息。 通俗地说,标杆管理就是一个确立具体先进榜样,解剖其各个指标,不断向其学习,发现并解决企业自身的问题,最终赶上和超过它的一个持续渐进的学习、变革和创新过程。 在标杆管理实施过程中,首先要确立标杆,标杆分为标杆企业和标杆值两种,其中标杆企业是指在同地区、同规模、相同发展阶段情况下与其他同类企业相比,在信息化效益相关指标数据方面有典型特征意义的企业,作为标杆库的成员,用来构造标杆值表。而标杆值是专家组根据一组标杆企业的信息化参数值综合确定的。

标杆值的采用主要是设立参照基准,用于行业企业确定自身的信息化水平高低。 在行业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中,这两种标杆都要确立。 标杆值的采用主要是设立参照基准,用于行业企业确定自身的信息化水平高低。 标杆企业的确立则是为被测企业提供对比参照,便于其将具体指标与之对比,找出差距,分析原因,发现企业自身问题,为其今后信息化建设提供指导。 行业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标杆的确立应由行业主管部门主持,并定期或不定期更新的,以逐步改进测评精确度和不断反映信息化水平的整体进步。由于企业性质不同,地区间的不均衡,因此,应设立地区、行业两级标杆,便于企业确定自身在本地区、本行业中的信息化水平,逐步改进提高;同时应根据企业性质不同,按类型分别设置标杆,如设置服务型企业标杆和生产型企业标杆,便于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评价。

(2)信息化测算方法 1)波拉特法 波拉特法是最早的信息化测算方法,它从经济角度考察社会信息化程度,选择信息产业增加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率和信息劳动者在总劳动力中所占比率作为测度信息化水平的具体指标。其中,国民生产总值代表直接提供给社会最终消费及使用的商品及劳务的总量,增加值是指在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的过程中所增加的价值,包括固定资产折旧,不包括中间消耗的物质产品和服务价值。 2)信息化指数法 信息化指数法是日本学者于 1965 年提出的。它由四个类别(信息量、信息装备率 、通信主体水平、信息系数)共 12 个指标组成,将这些指标与某一基准年相比,得到的就是信息化指数。这种方法既可以从时间序列角度研究其发展趋势,也可以考察不同国家信息化发展的程度差别。

3)国际电信联盟法 国际电信联盟把信息产业界定为以下范畴:电信服务和设备;计算机服务和设备;声音与电视广播和设备;声像娱乐。 4)国际电信联盟评价七国信息化的指标体系 1995 年,国际电信联盟向以“信息社会”为主题的西方七国集团部长会议提出一套评价信息化发展现状的指标体系,这一体系包括六组指标(电话主线、蜂窝式电话、综合业务数字网( ISDN )、有线电视、计算机、光纤)。

5)加拿大的信息技术和电信分类法 加拿大工业部、统计局和文化部,提出了本国新的信息技术和电信(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elecommunication ,简称 ITT )分类法。在新的分类法中,把电信、广播和计算机服务以及消费电子业、电信设备和计算机硬件结合在一起,解决了原有分类法不能反映 ITT 在技术和法规方面变化的问题。新的分类法使其在北美地区间的运用具有可比性。 1997 年,根据技术发展的变化,对 ITT的分类又一次进行了增减和调整(具体为:通信、广播服务,通信业务,计算机和相关业务,录音机、无线电、电视及接收器,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办公、贮存及商业用机器,科学及专用设备,电子部件和其他设备)。

6)国际数据通信公司的信息社会指标法 国际数据公司( IDC )是国际数据集团下属的信息研究机构,他们提出了用“信息社会指标”( INFORMATION SOCIETY INDEX ,简称 ISI )方法,比较和测量各国获取、吸收和有效利用信息的技术能力。ISI 座标变量分成三组(社会基础结构、信息基础结构、计算机基础结构),每组再细分成更具体的指标。 7)中国国家统计局的《中国信息能力研究报告》   中国国家统计局建立了一套综合评价信息能力指标体系,一级指标有:信息技术和信息设备利用能力、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人口素质、国家对信息产业发展的支撑)。   此体系突出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人口素质等方面的内容,力图全面、客观地评价中国的信息能力。

1.2.4 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步骤 评价企业信息化水平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保证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  筹备阶段:明确评价目的要求,选择有关专家学者组成综合评价组。  准备阶段:主要是收集有关资料、分析评价工作的工作量大小并做出相应的评价预算。数据获取方式的设计包括统计资料、问卷调查、普查数据、实测数据等方式。  数据收集阶段:确定调查方法和调查群体,采集评价所需数据,对数据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  评价阶段:按指标体系对数据进行计算评价,组织专家对权重予以确定、并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  总结阶段:根据综合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提交相应的综合评价报告,指出不足之处和整改意见,并由有关部门公布评价结果。

例:政府门户网站国际化程度评测

例:评测机构常规咨询服务流程

本讲主要内容 The End. 信息化的内涵 信息化的评价 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 信息化管理机构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第1讲 第2讲

一起来,共筑信息化中国梦!让美丽中国更精彩!! 广东《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安全》培训 一起来,共筑信息化中国梦!让美丽中国更精彩!! 谢谢大家! 主讲:谢赞福 (教授) E-MAIL: GZxiezf@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