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国际货币制度.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金融资源配置 与金融战略 臧日宏.
Advertisements

关于汇率计算.
第二章 外汇汇率和汇率制度.
第12章 外汇与汇率.
第二章 国际货币制度 第一节:汇率学说 第二节:汇率制度 第三节:国际货币体系 第四节:外汇管制与人民币汇率制度.
第10章 投资银行的业务经营(下).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 高一政治 王西伟.
Alternative Exchange Rate Regimes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十二章   会计规范体系与会计工作组织 内蒙古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第十四章 国际货币制度 第一节 国际货币制度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 当前的国际货币制度 第三节 欧洲货币一体化.
9 国际货币体系 9.1 概述 9.2 早期的国际货币体系 9.3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9.4 牙买加体系.
第 十 章 国际货币体系.
第十章 国际货币制度 国际货币制度(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又称国际货币体系,是指为了适应国际贸易和国际支付的需要,使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着世界货币的职能,各国政府都共同遵守的有关政策规定和制度安排。 国际货币制度一般包括三方面内容:①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②汇率制度的安排;③国际收支的调节。
中国人在国际舞台上 2008年林毅夫被任命为世界银行副行长。 2011年朱民被任命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
第八章 国际货币制度 一、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 二、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
第九章 国际金融.
第八单元 当今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22.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第六章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与金融自由化 2017/3/15.
第六章 国际储备 第一节 国际储备概述 第二节 国际储备多元化 第三节 国际储备的管理 第四节 我国国际储备问题.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英才网.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第八章 国际货币体系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
第一节 外汇管理内涵 第二节 国际外汇管理的历史演变过程 第三节 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 第四节 国际金融机构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及影响 光明新区高级中学 郑琳娟.
第五章 金融制度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让学生们加深对特殊金融制度的了解,通过讨论金融管制与自由化,帮助学生们加深对金融管制的必要性与适度原则及金融深化方向的了解。
必修②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金 融 学 第三讲 汇率与汇率制度.
走势分析.
第 十三 讲 国际金融组织.
第十八章 国际金融协调与合作.
第九章 国际商业借贷与监管法律制度.
第八章 国际货币金融法 一、国际货币制度的含义和内容 (一)国际货币制度含义 国际货币制度是关于国际货币选择的国际规则和惯例。
第二章 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 赵志峰.
第四章 国际货币体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七章 国际金融机构 第一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第二节 世界银行集团 第三节 国际清算银行.
学习目标 1、国际金融机构概述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3、世界银行集团 4、国际清算银行 5、亚洲开发银行
第十九章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
“二战”中遭受轰炸的德国城市. “二战”中遭受轰炸的德国城市 第24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国际金融学 主讲教师:安辉 教授 大连理工大学
第五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课题 I. 复习 II. 购买力平价假说(PPP) III. 汇率 IV. 国际收支帐 V. 危机管理.
第二章 货币制度 w 第一节 货币制度的内容及其构成 w 第二节 国家货币制度的类型及其演变 w 第三节 国际货币制度及其演变
二、东亚货币合作的发展进程 马尼拉亚太地区高级财政金融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加强地 区金融合作新机制的设想,又称“马尼拉框架协议”
第九章 国际货币制度 本章主要讲授以下内容: 1.国际货币制度概述 2.国际金本位制度 3.布雷顿森林体系 4.牙买加体系 5.欧洲货币体系.
第九章 国际金融 第一节 国际收支 第二节 外汇与汇率 第三节 国际储备 第四节 国际资本流动 第五节 国际货币体系.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专题七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PPT模板下载: 会计 牙买加 货币体系.
第三章  国际储备 一、国际储备概述 二、国际储备总量管理 三、国际储备结构管理 四、我国的国际储备.
金融基础 第七章 国际收支与国际储备.
武汉东湖学院金融学专业必修课 国际金融 International Finance (本科生适用)
学习目标 1、国际货币制度概述 2、国际金本位制 3、布雷顿森林体系 4、牙买加体系 5、国际货币制度改革与欧洲货币体系
国际金融.
国际货币制度概述 二、国际复本位制 一、健全的国际货币制度应当满足三个条件
国际财务 International Finance
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主要数据: 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主要数据 交易本金 1039亿美元 (2006年3月23日) 评分 (美国标准普尔)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第一章 外汇、汇率和外汇市场 ——国际金融学科基础与市场全貌
教学要点: 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容和类型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产生和崩溃的原因 牙买加体系的内容和特点
我们能给贫穷者什么希望.
19 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 IS—LM模型的拓展 2019/5/7 hjianchun.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通货膨胀对债权人有利,还是对债务人有利?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Sssss.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二十章 国际货币制度

本章结构 国际货币制度的历史演变 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之争 国际金本位制 国际金块本位制和国际金汇兑本位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 牙买加体系 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争论 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方向

最优货币区理论及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实践 国际货币制度和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问题 最优货币区理论 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实践 发展中国家金融体制的特征 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危机

第一节 国际货币制度的历史演变 一、国际金本位制 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 各国货币间的汇率由各自货币的含金量决定 第一节 国际货币制度的历史演变 一、国际金本位制 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 各国货币间的汇率由各自货币的含金量决定 国际金本位制具有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机制 (自动调节国际收支机制作用的发挥应满足三个条件:其一,各国货币与黄金挂钩,并随时可以兑换黄金;其二,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其三,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必须在黄金准备的基础上发行货币。)

二、国际金块本位制和国际金汇兑本位制 (一)国际金块本位制 规定金币作为本位币,但在国内不流通金币,只流通银行券。 银行券不具有无限的法偿力。 不能自由铸造金币,但仍然规定单位货币的含金量及黄金的官方价格。 银行券不能自由兑换成黄金,但在需要进行国际支付时可以到央行根据规定数量兑换黄金。 英国、法国、比利时和荷兰在1925—1928年间使用过金块本位制度。

(二)国际金汇兑本位制 国内不流通金币,只流通银行券。 银行券在国内不能兑换成黄金或金币。 将本国货币与另一个实行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并在该国存放外汇和黄金作为储备金。 通过自由买卖外汇维护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 实际上是一种“钉住汇率制度” 。 一战以前,实行这种货币制度的国家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一战后战败国德国、意大利和奥地利曾经实行过这种货币制度。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所谓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是指,1944年7月1日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由44个国家参加会议,并商定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 本位制度 美元与黄金挂钩(黄金官价为35美元=1盎司黄金)。 美国承担向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按官价兑换美元的义务。 各国政府需协同美国政府干预市场的金价。 汇率制度 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各国不能随意改变其货币平价。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允许的汇率波动度为正负1% 。

储备制度 国际收支调整制度 组织形式 美元取得了与黄金具有同等地位的国际储备资产的地位。 会员国对于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外汇交易不得加以限制。 不得施行歧视性的货币措施或多种货币汇率制度。 组织形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945年12月建立,两个职能:向成员国提供外币贷款以解决经常项目短期逆差;调整货币平价。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1945年12月成立,宗旨: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摆脱长期国际收支逆差。

美元荒(1960年以前)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局限性 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种金汇兑本位制度,当它作为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时,存在着一国能否支撑的问题。 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在1960年发表了《黄金与美元之危机》一书,提出了著名的“特里芬两难问题”,即无论美国的国际收支是顺差还是逆差,都会给这一货币体系的运行带来困难。 美元荒(1960年以前) 特里芬两难问题 美元灾(1960年以后)

四、牙买加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后 ,需要重建国际货币体系,1976年1月IMF成员国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举行会议,讨论修改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条款,达成了《牙买加协定》。形成了以该协议为基础的新的国际货币制度。

《牙买加协定》主要内容 汇率制度---认可了浮动汇率的合法性; 储备制度---黄金非货币化,以特别提款权为主要的储备资产; 资金融通问题---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 牙买加会议后国际货币制度的特点 国际储备走向多元化; 汇率制度多元化; 国际收支调节多样化。

第二节 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之争 一、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争论 (一)赞成固定汇率制的观点 第二节 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之争 一、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争论 (一)赞成固定汇率制的观点 固定汇率制的支持者们认为浮动汇率制与固定汇率制相比存在以下几点缺陷: 1.浮动汇率的内在不稳定性,将会阻碍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 2.浮动汇率下的投机行为,更容易导致外汇市场的不稳定。 3.在浮动汇率制下,政府有违反所谓“物价纪律”倾向,即倾向于采取通货膨胀性政策。 4.浮动汇率制下可能会出现“以邻为壑”的经济政策。

(二)支持浮动汇率制的观点 浮动汇率制的支持者们提出浮动汇率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货币政策的自主性。 2.汇率具有自动稳定器功能。 3.汇率决定的对称性。 事实上,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各有优劣。总的来 说,在一定条件下,当面临内部冲击时,固定汇率比浮动汇率更能稳定国内经济;而当面临外部冲击时,浮动汇率可使国内经济免遭外部冲击的影响,它比固定汇率更能起到稳定国内经济的作用。

二、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方向 自牙买加体系成立以来,改革现行国际货币制度的呼声就没有停止过。 改革方案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在现行的牙买加体系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改革; 二是重新回到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 三是实行全面的浮动汇率制。 从目前的总体情况看,国际社会还是更加倾向于第一种方案。

第三节 最优货币区理论及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实践 第三节 最优货币区理论及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实践 一、最优货币区理论 (一)传统方法 1.国际要素流动性(International Factor Mobility)。 2.经济的开放度(Degree of Openness)。 3.产品多样化(Product Diversification)。

4.金融一体化程度(Degree of Financial Integration)。 5.通货膨胀率的相似性(Similarity in Rates of Inflation)。 6.政策一体化程度(Degree of Policy Integration)。 以上所列六条标准都是从一个方面给出了形成最优货币区的标准,这种单一标准的分析方法通常被认为是片面的和不完整的,需要进行综合归纳和发展。

(二)成本-收益分析法 一国参与某一货币区的收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持久的固定汇率制,可以消除成员国之间投机资本的流动。 2.可以节省国际储备。 3.货币一体化可以刺激经济政策一体化甚至经济一体化。 4.尽管货币区内各成员国的货币对非成员国的货币采用浮动汇率,但货币区采取共同的对外汇率政策,这无疑有利于提高货币区整体的谈判实力。

一国参与某一货币区的成本,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各成员国会丧失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自主性。 2.财政政策受到约束。 3.可能引起失业增加。 4.如果货币区内事前存在不平衡,则这种不均衡可能会恶化。 根据上述对一国参与某一货币区的成本和收益的分析,一国就可以在理性比较的基础上,作出是否加入或继续留在某一货币区的正确选择了。当然,由于不同国家的社会福利函数不同,因而最终的选择结果可能并不统一。

二、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实践 1970年,欧共体拟定了“魏尔纳计划”。 1978年12月5日,欧共体各国首脑在布鲁塞尔达成协议,自1979年初起欧洲货币体系协议正式实施。 1989年4月,欧共体委员会主席德洛尔向12国财政部长提出了“关于欧洲共同体经济与货币联盟”的报告(即“德洛尔计划”)。1989年6月,在欧洲理事会马德里会议上决定,自1990年7月1日起开始实行。 1992年欧共体成员国签定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1999年1月1日,欧洲统一货币正式启动。2002年1月1日欧元开始在市场上正式流通。2002年7月1日,各欧元实施国的本国货币完全退出流通,欧洲货币一体化计划初步完成。

第四节 国际货币制度和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问题 一、发展中国家金融体制的特征 (一)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 长期资本融资市场尚未成熟; 投机活动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受非经济因素的影响; 银行系统或短期资本融资的市场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 人为地控制贷款的利息率水平,造成存贷款利率倒挂; 黑市猖獗,非法金融机构多; 为了使企业获得足够的资金需要,较大程度上要借助引进外资。

(二)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 采取钉住汇率制度; 实行外汇管制; 本国货币不能自由兑换外国货币。 (三)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的局限性 钉住汇率制度的维持是有条件的; 外汇管制将鼓励外汇黑市的出现; 本国货币不能自由兑换也意味着国际贸易和引进外资的便利性较差; 汇率的人为高估或低估可能破坏该国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的正常条件。

二、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 (一)债务危机的爆发 1982年8月12日,墨西哥通知外国金融官员,该国不能按照原计划偿付外债。不久巴西也出现类似情况。债务危机爆发了。 (二)债务危机的原因 发展中国家债务负担日益加重,难以用商品的大量出口保证债务的顺利偿还; 拉美国家对国际金融市场过分乐观,大量举债; 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对拉美经济过度乐观,不顾其偿债能力,以各种形式向拉美国家提供贷款。

(三)债务危机的处理 1989年,美国当时的财政部长尼古拉斯·布雷迪提出了解决债务危机的计划; 布雷迪计划的显著特点是减少拉美的债务负担; 拉美国家积极配合国际社会,调整了它们的经济结构和经济政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992年,在巴西和阿根廷与它们的债权国签定了减免债务协定时,发展中国家终于渡过这次债务危机。

三、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危机 (一)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 1997年7月2日泰国政府和金融当局宣布,放弃实行长达13年之久的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随后泰铢贬值了48%左右。随后,泰国的金融危机波及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韩国和日本等。金融市场的动荡波及到该地区的证券市场。东南亚乃至东亚地区的金融危机导致了该地区持续高速经济增长的中断,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韩国的经济从过去每年经济增长7%,降低到零增长,甚至是负增长。日本也出现了罕见的负增长。直到2000年,东亚各国经济才相继从危机中恢复过来。

(二)东亚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东亚地区的金融危机产生于内外经济的根本性失衡 对外资的过度依赖迫使这些国家采取高利率政策; 该地区出口产品的雷同或相互竞争,导致东亚某些国家处于不利地位 ; 金融投机商们正是看到了这些国家支持钉住汇率基础的薄弱,乘虚而入,大肆进行投机活动,终于导致一些国家放弃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 这种金融危机在东亚地区的连锁反应来源于该地区相互依赖的分工结构。

(三)东亚金融危机的启示 东亚的金融危机向我们提出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首先,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是否应该长期维持钉住的汇率制度,是否应该随着经济开放度的提高,而逐步将自己的汇率制度由主要抵御内部冲击为主的相对固定汇率制度,向以抵御外部冲击为主的相对变动的汇率制度转变; 其次,发展中国家在什么时间段上开放自己的金融市场才能在融入国际社会的同时,不致付出过多的代价; 作为发展中的大国,是否应该不顾及外部市场,只是一味地促进本国的出口;发展中国家是否应该同时采取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发展本国经济。

本章小结 本章首先探讨了国际货币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其次介绍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优劣之争及国际货币制度未来的发展方向;然后阐述了最优货币区理论及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实践;最后分析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和债务危机及金融危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