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政策课主要目的 1、正确认识理解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形势; 2、了解国家改革与发展所处的国际环境与时代背景;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人事科工作汇报 宗 旨 尽心尽力服务好每位职工 尽职尽责做好每一件事情 职工总人数: 1077 人 在编职工 452 人 编外职工 293 人 江大编制 14 人 返聘 23 人 离退休 316 人.
Advertisements

第 22 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 记薄 1 、经济体制改革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翁源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2 年 9 月 9 日. 第一部分 一、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政策依据 (一)、人事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国人 部发〔 2006 〕 70 号 (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 国人部〔 2006 〕 87 号 (三)、《广东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粤人.
财务管理 / 第六章 / 第三节 sv.hep.com.cn sve.hep.com.cn 第三节 利润分配 一、利润分配的原则 必须严格遵照国家财经法规进行企业利润分配。 必须正确处理分配与积累的关系,增强企业后劲。 必须坚持维护所有者权益的完整。 必须适当考虑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利益。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校第六届“新天瑞”杯创业计划大奖赛 赛前培训
房地产管理 Real Estate Management
关于汇率计算.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迅航基于云服务的 美业Saas软件.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以“职业人格”为核心, 全面构建“双四维”德育体系
工程建设基本程序 项目决策 初步设计 技术设计 施工图设计 招投标 项目实施 竣工验收.
自主创业.
法律加油站 ——解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 2014年08月15日 合规宣[2014]08号.
C++面试笔试精要 张立伦 讲师的CSDN博客地址
XXXX学院2014年度 本科教学工作总结 2015年1月15日.
网页设计师的职业成长规律 主讲:刘万辉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2013年度述职报告.
中国能源安全 ——形势与对策 主讲 董玲.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CET4 translation 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正对旅游产生兴趣,这是近年来的新趋势。年轻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可以归因于他们迅速提高的收入和探索外部世界的好奇心。随着旅行多了,年轻人在大城市和著名景点花的时间少了,他们反而更为偏远的地方所吸引。有些人甚至选择长途背包旅行。最近调查显示,很多年轻人想要通过旅行体验不同的文化、丰富知识、拓宽视野。
工艺改进提高生产效率 金属成型室 2013年5月 上海拖拉机内燃机有限公司.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淄博信息工程学校 ZIBOIT&ENGINEERING VOCATONAL SHCOOL 02 认识虚拟局域网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五年规划 医路前行.
第四节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第二章 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 教师:武科 副教授.
个人金融产品营销与业务创新 中国民生银行零售银行部 成都.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第七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第七章.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通货紧缩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 李文鹏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第三篇 组织工作.
7.2.4 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 一、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人 二、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条件 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人是:基金财团。
中国药物GCP检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李见明         北京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Harvard ManageMentor®
Harvard ManageMentor®
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管理 ——Windows Server 2008 R2.
60年前我们吃的是什么? 50年前我们吃的是什么? 40年前我们吃的是什么?.
Harvard ManageMentor®
我们能给贫穷者什么希望.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我国畜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剖析 —以羊业和牛业为案例
西藏 Tibet.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第一节 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重建.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企业文化内涵体系 持续循环 企业标志 品牌力:…… 服务力:…… 品牌力/服务力 潜规则是…… 1、品质 2、战略 1、价值 2、绩效
在行动 中学习 在研究 中成长 凌 蕙.
第 一 章 概 论 1.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甘肃农业大学伏羲学者年度考核 伏羲杰出人才 潘晓婷,女,体育教学部教授,硕士生导师.
导 言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需求和供给.
GIS基本功能 数据存储 与管理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与编辑 空间查询 空间查询 GIS能做什么? 与分析 叠加分析 缓冲区分析 网络分析
中国适应气候变化影响风险评估专家研讨会 ACCC Workshop: Climate Change Impact and Risk Assessments 内蒙古 Inner Mongolia.
探寻中国特色农业科技 发展道路.
HULUO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
投资建议书 XXX有限公司 制作人: 制作日期: mp2_v_styleguide_ ppt 1.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 基于激励机制的一个设计 李鑫 刘乾坤 中国人民银行绵阳市中心支行.
浅谈医生灰色收入 第三小组.
祝愿我们的国家和党永远强大, 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让我们一起为党呐喊,为党祝福!.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形势政策课主要目的 1、正确认识理解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形势; 2、了解国家改革与发展所处的国际环境与时代背景; 3、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和政策; 4、正确分析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其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要求 学分和课时:共2学分,32 课时 。其中: 1学分为课堂教学(8次课);1学分为实践教学(4次课) 具体要求为: 1、 课堂教学为8次专题讲座,课后要阅读相关材料。 2、实践教学将组织观看资料片及1-2次的主题讨论,要求提前一周做准备。 3、课程学期结束后,将对所学专题进行开卷考试。 4、上交一篇时事分析报告或一篇观后感。

成绩构成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听课表现占 15% 课程学习论文占70% 无故旷课3次以上, 平时成绩为0分。 听课表现占 20% 出勤占 15%(含迟到早退以及旷课情况) 听课表现占 15% 课程学习论文占70% 无故旷课3次以上, 平时成绩为0分。 实践教学 出勤占 20%(含迟到早退以及旷课情况) 听课表现占 20% 一篇时事分析报告或一篇观后感 60% 无故旷课3次以上, 平时成绩为0分.

课程考核 理论教学考核: 实践教学考核: 理论教学考核=课程学习专题考试成绩﹢平时成绩。 课程学习专题考试将在实践课的最后一次课当堂课完成该考试。 实践教学考核: 实践教学考核=完成一篇时事分析报告或观后感﹢平时成绩。 时事分析报告或观后感将在实践课的最后一次课上交。

中国“三农”问题的由来和发展

主要内容 三农问题的现状 三农问题的形成原因 三农问题的解决途径

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的李昌平《上总理书》 “我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含着泪水给你写信。我要对你说的是,现在的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书中写道:在农村,盲流如“洪水”,负担如“泰山”,债台如“珠峰”,干部如“蝗虫”,责任制如“枷锁”,政策如“流言”,谎话如“真理”……。

“想象不到的贫穷,想象不到的罪恶,想象不到的苦难,想象不到的无奈,想象不到的抗争,想象不到的沉默,想象不到的感动和想象不到的悲壮。” 陈桂棣、春桃《中国农村调查报告》:  “想象不到的贫穷,想象不到的罪恶,想象不到的苦难,想象不到的无奈,想象不到的抗争,想象不到的沉默,想象不到的感动和想象不到的悲壮。” 从2000年10月1日开始, 走遍安徽农村,3年后,34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农村调查》公之于世。在书中他们发出了如上的呼喊。

2005年3月14日召开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 人民日报记者:您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解决“三农”问题,仍然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提出了明年全部免征农业税等具体措施。您认为怎样才能根本解决“三农”问题?有什么长远的打算?      温家宝:我想起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的一句话。他说,世界上大多数人是贫穷的,所以如果我们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也就懂得许多真正重要的经济学原理。世界上大多数穷人以农业为生。因而,如果我们懂得了农业,也就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我不是经济学家,但我深知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在中国的极端重要性。没有农村的小康,就不会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会有全国的现代化。我们对中国农村的改革和发展是有长远考虑的,这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基本经济制度,给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第二个阶段,就是实行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方针,对农民“多予、少取、放活。”我们现在开始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在第二个阶段我们要做好四件事:第一,推进以税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各项改革。第二,加强以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推广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综合生产力建设。第三,发展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第四,推进以村民自治、村级直接选举和村务公开、县乡政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三农含义 农业:从事行业—产业政策问题 农村:居住地域—城乡结构问题 农民:主体身份----人权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独立描述是指广大乡村区域,只能以种植、养殖生产业为主,身份为农民的大部分国民的生存状态的改善与产业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问题。 系统描述是指21世纪的中国,历史形成二元社会中,城市现代化,二、三产业发展,城市居民的殷实,受制于农村的进步、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小康相对滞后的问题。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且不论质的提升,仅从量上考察,中国的重大经济问题都依赖于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突破。 “三农问题”实质是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同步问题,结构不协调问题。

一、中国三农问题现状 农业问题—产业化问题 建国—改革开放: 粮食供不应求。实践证明,不是我们的党和政府不重视农业,也不是我们的地不够,更不是我们的农民不会种田,而是人民公社集体劳动、统一经营、平均分配这套体制不行。 改革开放以来: 从改革开放到1996年,每隔6年有一个特大丰收。 1978年6095亿斤,人均317公斤。 1984年8146亿斤,第一次出现卖粮难。1985年取消统购,实行粮食合同定购,实际是降低粮价,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当年粮食减产7%,出现了新的徘徊。1986年后又调整政策,到1990年农业获得第二个特大丰收,粮食总产8925亿斤,接近9000亿斤。 1996年突破1万亿斤。2009年10616亿斤 。

中国三农问题现状 1996年,是中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此,改变了中国农产品的供求格局,由长期短缺、供不应求转变为供求平衡、丰年有余的格局;从此,中国的主要农产品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从此,中国的农产品由追求数量转变为数量与质量并重、主要追求质量的阶段;从此,中国的农业生产进人了不仅受资源约束而且也受到市场约束的阶段。所以说,1996年特大丰收以后,中国的农业发展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的农村发展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就保证有效供给这个主要目标而言已经基本上实现了,或者说,中国的农业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了。 农业问题没有一劳永逸地从根本上解决,还潜伏着不稳定的因素,诸如土地和水资源短缺、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还不理想、抗大灾能力不强、农业科技推广系统不健全、农业的产前产后服务体系也还未建立起来。主要是靠千家万户的小农经济在生产,劳动生产率、农产品的商品率都很低,离现代化农业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张平(发改委主任):中国保障粮食安全面临粮食产需缺口扩大、水土资源约束增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不强、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大等5大严峻挑战。预测2020年,中国粮食需求总量为11450亿斤。按照粮食自给率95%以上测算,202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需要达到10800亿斤以上。   张平:目前,粮食供需区域性和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粮食生产重心北移,南方粮食产需缺口扩大,资源条件较差的西部及西南部分地区也存在缺口。水利建设尚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目前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所占比重为48%。他说,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8%,比发达国家低20个百分点左右。

中国三农问题现状 (二)农民问题 1.农民多。至今还是9亿农民。中国本来是农业大国,农民多是客观存在。世界上的工业化国家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农业劳动力是减少的,农民是减少的。1952年我国农业人口是50139万,1958年是54704万人,1978年,79014万人。2000年94244万人,以后逐年缓慢减少。所以,直到现在我国还是9亿农民。中国变成工业大国了,农民反而越来越多。农民众多是一个大问题。

中国三农问题现状 2.农民穷 第一,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收人有了很大的提高,绝大多数人解决了温饱问题,这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1978年农民人均纯收人134元,2001年达到2366元,扣除物价因素,每年递增4.6%。应该说,这是很大的成就、很大的进步。城乡收入绝对值在持续扩大。由1978年的209.8元增至2007年的9645.4元,30年间扩大了45.6倍,年均14.1%。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农村居民收入5153元,相差12022元。 第二,农民穷苦是相对城市居民比较而言的,是相对我们的经济成就而言的。从1978一2001年,我国的GDP翻了三番多,年递增9.35%,但占人口75%的农民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实惠。特别是1997年以后,由于农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农产品供大于求、销售不畅、价格低迷,农民的收人增幅逐年下降:1996年9%,1997年4.6%,1998年4.3%,1999年3.8%,2000年2.1%,2001年实上中国现在还有62%的农民单靠农业收入。

中国三农问题现状 3、农民分化 一是职业分化。农民内部的分化从上个世纪80年代实行家庭经营以后就开始了。首先是职业分化了,已经不是单一的农民了,1989年我以职业为标准把农民划分为8个阶层:农业劳动者,农民工,雇工,个体工商户,农村知识分子,乡企管理者,私营企业主,农村管理者。这些年农民分化更加迅速了。 二是财产和收入分化。农业户口里有些人已经相当富有,有的人已经是亿万富翁,有的还很穷。过去在一个公社,一个生产大队里,大家一起生产,一起生活,收入相差无几。现在在同一个乡,或一个村里,少数人很富,住上了别墅式房子, 但大多数人还贫穷,住着平房,相差悬殊。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2004年,农民年收入600元以下的2.25%;601--1000元的占6.07%;1001--3000元的占51.37%;3001--5000元的占25.29%;5001元以上的占15.02%。

中国三农问题现状 4、农民太弱 首先,农民丧失了保护自己的生产资料、耕地、宅基地,甚至房子的权利。 《中国土地》杂志2001年第9期刘田一文说:“近20年内,国家向农民征用土地约1亿亩,……国家……利用垄断一级市场的制度和征地廉价剪刀差(土地市场价—征地补偿费之差)总共从农民手里拿走土地资产达2万亿元以上。”承包的土地,具有生产资料、家庭财产、生活保障三种功能,一个国家或地区要实现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城市规模必然要扩大,都要占用农民的农田。但是,占用的方式,政府或者企业都是通过等价交换的方式,用地一方以市场价格买得土地,农民一方卖出土地,得到相应的资金。农民用得到的资金或投资于二三产业,或到另外的农村购置土地,双方平等自愿,一般都没有以后的纠纷。 现在民告官的案件日渐增多。2000年农民上访上告的总数第一次超过了城镇。国土资源部_L半年群众反映征地纠纷的,占上访总量的73%,其中40%的上访人是诉说征地纠纷问题,这部分上访者中的87%是反映补偿不足、安置不当的问题。国家信访局2002年受理土地征用的初信初访共4116件,都是农民反映失地失业的问题。其中浙、苏、闽、鲁、粤五省占41%。农业部的来信来访中2001年、2002年有关土地征用和流转问题的都在50%以上。

中国三农问题现状 其次,组织上的薄弱。 干部、工人是工会会员,老板可以组织工商联合会,还组织各种俱乐部,温州老板到了北京、成都等地可以组织温州“商会”等等。他们这样做,有自己的组织可以维护、争取他们自己的权利。但是农民没有属于他们自己如“农会”这样的组织,所以维护争取他们自己的权利就无从谈起。

中国三农问题现状 农村问题 城市化程度低. 城市化: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美国在1840年以前,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到10%,1860年16.1%,1880年22.7%,到1930年49.1%。1998年美国的农业人口仅占人口总数的2.36%。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长期严重落后于工业化进程。1949年,由于当时的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都不高,比较接近:工业化率为12.57%,城市化率为10.64%,以后逐年拉大。到1992年,我们的工业化率已达50.60%,但城市化率仅为27.68%,2000年36.09%,2009年46%。发达国家平均城市化水平85%.而如果只计算城市中的人口,我们的城市化水平要低得多。

例举: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公告  一、交通   2006年末,在乡镇地域内有火车站的乡镇占全部乡镇的9.6%,有码头的占8.9%,有二级以上公路通过的占46.1%。乡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在一小时车程内的占78.1%,距一级公路或高速公路出入口在50公里之内的占61.3%。 二、电力、通讯   2006年末,81.9%的乡镇已经完成农村电网改造,98.7%的村通电,98.3%的自然村通电;97.6%的村和93.7%的自然村通电话;81.1%的乡镇有邮电所。 三、文化教育   2006年末,10.8%的乡镇有职业技术学校。11.7%的乡镇有公园。71.3%的乡镇有广播、电视站。   87.6%的村在3公里范围内有小学,69.4%的村在5公里范围内有中学。97.6%的村能接收电视节目,57.4%的村安装了有线电视。30.2%的村有幼儿园、托儿所,10.7%的村有体育健身场所,13.4%的村有图书室、文化站,15.1%的村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 四、环境卫生   在本次普查的19391个镇中,72.3%的镇实施集中供水,19.4%的镇生活污水经过集中处理,36.7%的镇有垃圾处理站。   24.5%的村饮用水经过集中净化处理,15.8%的村实施垃圾集中处理,33.5%的村有沼气池,20.6%的村完成改厕。

五、医疗和社会福利机构   2006年末,98.8%的乡镇有医院、卫生院,66.6%的乡镇有敬老院。 50.2%的村距离医院、卫生院在3公里以内,74.3%的村有卫生室。76.1%的村有有行医资格证书的医生,16.3%的村有有行医资格证书的接生员。 六、市场建设   2006年末,68.4%的乡镇有综合市场,28.2%的乡镇有专业市场,23.0%的乡镇有农产品专业市场,7.6%的乡镇有年交易额超过1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专业市场。88.4%的乡镇有储蓄所。   34.4%的村地域内有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0.2%的村在村内可以买到化肥,5.2%的村在村内可以买到彩电。

七、生活条件 住房:面积优于城市,质量不如城市 饮水:10.3%住户获取饮用水存在困难,48.6%的住户使用管道水。 炊事能源: 60.2%使用柴草; 26.1%用煤炭; 11.9%使用燃气;0.7%使用沼气; 0.8%用电;0.3%使用其他能源 卫生设施: 12.8%使用水冲式厕所; 44.3%使用旱厕; 42.9%使用简易厕所或无厕所

城乡差距 第一,收入差距。当前农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还在逐步扩大。 第二,消费差距。70%的农民只购买了35%的消费品。三个农民抵不上一个城市人口。实际的消费差距比这个数字还要大,因为城市居民消费的好多项目是农村居民所没有的,如住房补贴、医疗补贴、电话补贴、煤气补贴,甚至还有车补等等。 第三,就业差距。在计划经济时期,城市居民的就业,政府是全包的。农民只要有地种,就算就业,劳动部门不管农民的就业。原来还限制农民到城镇二、三产业就业。进城的农民工,干了同城镇工人一样的活,但同工不同酬,工资等收入大致相当于城镇工人的1/2左右。而且只要经济有波动,首先裁减的是农民工,有些城市还规定一些好的行业,不许农民工干。近几年,政府出台了不少保护农民工的政策,情况才好一点。

第四,教育方面的差距。自1960年代实行严格限制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的户籍制度以后,农民的子女就学被严格限制在本村、本乡、本县受教育,农村青年不能报考城市里较好的初中和高中,实际也就限制了他们到高校受教育的机会。自此,校中的农村学生的比重逐年减少。 据统计:城市居民与农民的学历状况相比较,城市居民的高中学历是农民的3.5倍,中专为16.5倍,大专为55.5倍 大学本科为281.5倍,研究生为323倍。 第五,医疗差距。众所周知,城乡医疗差距本来就很大,因为城市居民可以享受公费医疗,而农民则不享受公费医疗。国家仅有的医疗资源,85%放到只占人口30%的城市,而占人口70%多的农村,只得到15%的医疗资源。更为严重的是,当前城乡差别的恶果已经影响到下一代身上。据2000年第三次全国营养普查:6岁儿童的身高,农村是110公分,城市是113公分,16岁青年,农村是158公分,城市是164公分,相差’公分。有关方面发现农村的医疗方面“缺医少药”的状况比文化革命时期还严重。

第六,社会保障方面的差距。我国现在建立起来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但这张网主要是覆盖城市居民的,农村养老主要靠家庭养老。少数省份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差距。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 第八,住房的差距。城镇民拥有的住房有房产证,也有长期使用的地产证。这个住房城镇居民可以出租、出卖、抵押、遗传。而农民不同,即使是祖传几代的老房,因为宅基地被宣布为集体所有,农民可以居住,也可以出租,可以遗传,但不能出卖,也不能抵押,到银行贷款作抵押物就不行。 第九,参军差距。《宪法》规定:“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同样是服兵役,因为农业和非农业户籍不同,待遇就很不相同。城市青年应征,应征者及其家属有种种优惠,其开支都由当地的财政支付。如2005年10月,北京东城区征兵公告:城镇青年应征后,义务兵服役两年每年可得到一万元的补贴。服兵役届满回来后由政府安置工作。如有自动择业的,可以获得二万元的一次性补助。

第十,城乡交换不等价,不合理。一是工农产品的剪刀差。二是征地价格的剪刀差。三是“工资剪刀差”。农民工进城打工, “同工不能同酬,同工不能同时,同工不能同权”。仅以工资一项比较,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2004年,农民工的月工资要比城镇职工低500--800元。当年农民工1.2亿人,以相差600元,人/月计,这个工资剪刀差就有8400亿元留在用工的城镇了。

二、三农问题原因分析 (一)制度因素 现在的这些农民问题和农村问题,都是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问题。我国从中共十四大以后,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农村自1985年以后,这种度层面的改革基本上就中断了。1985年以后,农村进入第二次改革时期。但实践表明农村的第二次改革并没有成功。农村第二次改革究竟应该改什么,是发展乡镇企业,是搞产业化,还是发展小城镇,直到现在也没有个说法。可以说农村的第二次改革就没有改。因为农村的户籍制度没有改,流通制度没有改,土地制度也没有改。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口问题、土地问题、粮食流通问题、农村借贷体制问题等都保留了下来。而计划经济本身对农民是不利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民被斯大林定义为是专给国家做特殊贡献的对象,是为工业化做原始积累的。前苏联一开始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农民要义务交售余粮。虽然后来是国家定价收购,但粮价一直压得很低,农民被剥夺得很苦。我国一开始学习苏联,搞计划经济,实行合作化,农民丧失了生产自主经营权,农业的任务就是保障供给,保证满足国家对农产品的需要。农民向国家交售的粮食和农产品的价格是由国家来定的,农民卖粮给国家叫做给国家做贡献是卖爱国粮,根本不是等价交换。因此,从根本上说,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的主要根源还在于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一套农村、农业政策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从根本上说还是个深化改革的问题。

二、三农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是制度因素,形成城乡二元社会结构 1、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 把人群分为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两者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农业人口除去通过城市招工、升学、参军转业外,几乎没有任何其他渠道能够转为非农业人口。农民成了世袭的,城里人也成了世袭的。城里城外俨然成了两个不同的国度。这种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人为地造成了不少两地分居的“牛郎织女”,影响了工作的效率,浪费了国家的资金。这种户籍制度尽管在保持城乡秩序的稳定上,在社会治安的维持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制度阻碍了劳动力的流动,人为地把城乡分为两个不同的世界,把城乡、工农这种二元结构固定化,从根本上阻碍了市场化的发展,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二、三农问题的原因分析 首先,二元户籍制度违背了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要求。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是市场经济遵循的基本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流动,如资本、劳动力等资源的优化配置是通过市场自由调节、合理流动实现的。但二元户籍制度将城乡人为分割,阻碍了人口的正常迁移,资本的合理流动,造成农村人口、资本不能进入城市,内地不能到沿海,镇不能到市,小城市不能进入大城市,使各种生产要素难以实现优化配置,从而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其次,二元户籍制度延缓了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二元户籍制度对大中城市户口迁移限制过多,控制太严,导致人口迁移率长期停留在较低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化的发展。

二、三农问题的原因分析 再次,二元户籍制度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空间转移。 由于乡镇企业容量有限,因而大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只得外出进城打工。然而,二元户籍制度严格限制农村人口迁入城市,进城打工的农民无法取得城市户籍,难以在城市定居,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在劳动力市场上,农民工受到不应有的歧视;由于没有户籍,农民工被视为“盲流”,被城市驱逐;由于没有户籍,农民工享受不到城市居民在医疗、劳保等方面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等等。由此,他们不得不像候鸟般来往于农村与城市间,造成了“离土不离乡”这一独特的中国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模式。其结果是,农民把自己最美好的青壮年时光奉献给了城市,把残瘦弱留给了农村;农民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农业在低水平的基础上简单生产,难以发展为规模的现代化农业生产。 第四,二元户籍制度损害了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实现。 如宪法规定,公民有居住、迁徙的自由,但二元户籍制度限制了公民自由定居、迁移的权利,强化了人们地域观念和城乡观念,造成了城市人高人一等的“贵族心理”和乡下人低人一等的“贫民心理”。形成了事实上的户口等级、户籍世袭制度,使公民具有了不同价值与不同等级的社会身份,架空了宪法赋予给公民的平等权利。

一、三农问题的原因分析 2、城乡分割的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制度。 3、城乡分割的升学和就业制度。 4、城乡分割的社会保障制度。 事实上,二元社会体制本质上反映的是按社会等级高低决定发展的先后顺序、接受各种公共服务的多寡以及就业的选择机会等。就农民而言,除了土地可算做是有保障的生活来源外,其他社会公共服务和福利保障少而又少;相反,中国农村多数县乡财政的窘况和供养人员过多,不仅危机到对农民的公共服务,更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因此可以说,“三农”问题的根本制度原因是社会等级制度及其思想观念影响下的社会运行机制与运行方式。二元体制的影响并未完全消除,农村医疗、养老、社会保障制度仍极不完善,政策缺位

二、三农问题的原因分析 二是经济因素-----二元经济结构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为了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迅速转变成一个先进的工业国,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赶超型工业化战略。由于我国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实现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必须通过非经济的强制手段,从农业中获取工业化所需的资本积累,从1952年到1978年,国家依靠农业积累的资金达4452亿元左右,年均约171亿元,占国民收入积累额的比重,几乎都在30%以上。可见,这一战略实施的结果,严重地损害了农业自身的发展,从50年代后期开始,在工业部门快速发展的同时,农业部门举步维艰,导致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迅速拉大,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凸显。 国家工业化发展战略重点、排序和资源配置导向侧重于重工业和城市,从而导致国民收入再分配向不利于“三农”的方向发展。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主要表现是,政府一方面通过征收农业税直接参与农民收入的分配,另一方面又以指令性计划形式规定较低的农业产品收购价格和较高的工业产品供应价格,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间接参与农民收入的分配。改革开放以后,工农业产品价格的扭曲虽有所纠正,农民也从农村制度创新中得到不少实惠,但在国民经济运行操作层面上,宏观调控仍未能阻止和扭转农业、农村资源的外流,政府的政策重心依然是工业化和城市化。

二、三农问题的原因分析 三是生产要素因素----农业投入少 农业是弱质产业,国家对农业大量索求。为了工业发展和城市发展,国家从农业抽取20000多亿(1950--1994),国家财政支出重工轻农,在一五到五五期间,政府对工业投资的比重占总投资的45—62%,农业只有3—8%。导致农业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后劲不断弱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力,劳动生产力长期停滞不前,农民生活水平低下,农业的基础基础得不到真正落实和巩固。 传统农业在向现代农业转型过程中,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化推进,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农业科技推广等工作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实际上支农资金流向二三产业等非农领域。 其他原因:农业收入低 农民文化程度不高等。

三、三农问题解决途径 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   民以食为天,吃饭是生存的第一需要。手里有粮,心中不慌。吃饭没有保障,一切都无从谈起。解决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能够保证,但从长远发展来看,仍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中国人口基数太大,而且还在增加。随着人口的增长,对粮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中国人均可耕地面积还在不断减少。任何时候,中国人民的饭碗只能端在自己手里,中国人必须养活自己。“三农”问题不解决好,国家的粮食安全就没有保证。

三、三农问题解决途径 二是确保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   邓小平曾经说过:“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们没有摆脱贫困”,稳定压倒一切,和谐高于一切,和谐是稳定的最佳状态,和谐是积极的稳定,是持久的稳定。只有善待农民,农村才能稳定,农村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和基础。在中国,如果没有2/3以上农村人口的稳定,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稳定;如果没有农民对社会稳定的大力支持,整个社会的稳定只能是空中楼阁。如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三农问题解决途径 三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需要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目标。对照这个目标,最大的差距在农村;实现这个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可以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希望也在农村。

三、三农问题解决途径 党的十七大报告: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提高扶贫开发水平。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改革集体林权制度。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30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 1982年一号文件:《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1983年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 1984年一号文件:《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 1985年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 1986年一号文件:《关于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的部署》 2004年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2005年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 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2006年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7年一号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8年一号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 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下发。 2009年一号文件: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 增收的若干意见》 2010年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 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

三、三农问题解决途径 指导方针:改变城乡发展中长期存在的“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重市民轻农民”的传统观念,确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全局意识,做到城乡发展一盘棋。 发展模式:扭转局限在“三农”内部解决“三农”问题的思维惯性,确立用工业化富裕农民、用产业化发展农业、用城镇化繁荣农村等综合措施解决“三农”问题的系统观念,以工业化的视角和系统工程的方法谋划农业的发展。 发展战略: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重点做到“三个倾斜”:向农村基础设施倾斜,着力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能力;向农村社会事业倾斜,着力提高农村文化、教育、卫生保障水平;向农村基层公共服务倾斜,理顺基层的事权与财权关系,完善基层政府和基层组织的职能,着力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行政管理和服务水平。

三、三农问题解决途径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什么是现代农业?专家指出,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柯炳生认为,现代农业就是通过高投入实现高产出的农业形态,实现农产品数量多、质量好,农民收入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好四大目标。正如一号文件所强调的,“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   怎样建设现代农业?一号文件用“六个用”进行回答:“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三、三农问题解决途径 1、加大农业投入。 2010年一号文件,第一条就是有关“三农”投入的,叫“继续加大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中央财政支农预算可能达到7000亿元,高于去年的6000亿的预算水平。从量上看,近年来对农投入一直在不断增加。2006年中央政府对“三农”已投入3397亿元,在这个基础上,2007年增加了800亿元,2008年,增加额度又超过1000亿元,2009年投入7161亿元,比2008年增加1206亿元,增长20.2%,而其中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4项达1230.8亿元,增长19.4%。 新闻:收割机上体验割麦感受 2010年6月6日在长安区中丰店村,温总理与正在驾驶割麦机收割麦子的朱培林亲切交谈,总理还坐到2米多高的收割机驾驶台里,手握方向盘体验麦农割麦的感受,询问油价上涨对机器收割的影响。村民告诉总理,买一台12万元的收割机能有4万元补贴,今年补贴提高了,还准备多买几台呢。

三、三农问题解决途径 继续坚持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 2、确保粮食安全   继续坚持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   尽管2006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1985年以来首次连续3年增产,但是粮食安全仍然存在隐患。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且中低产田占总面积的2/3以上。目前,我国粮棉油等重要农产品仍然产不足需。未来我国粮食和其他农产品供求不平衡的压力将更大。据估算,我国粮食需求每年将增长80亿—100亿斤。而在生产方面,资源约束更加突出,我国已无法开发更多的耕地来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只有提高单产这一途径,这正是建设现代农业所要解决的。 ——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全面实施《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力争到202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1000亿斤以上,力争改造灌区面积1.8亿亩,改造产粮大县中低产田3亿亩;推广优良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力争使商品化供种水平由目前的80%提高到85%,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改进耕种方式,主要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比去年提高约16个百分点。

三、三农问题解决途径 3、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是集食物保障、原料供给、资源开发、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市场服务等产业于一体的综合系统,是多层次、复合型的产业体系。 二、构成   一是农产品产业体系。包括粮食、棉花、油料、畜牧、水产、蔬菜、水果等各个产业,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   二是多功能产业体系。包括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生物能源等密切相关的循环农业、特色产业、生物能源产业、乡村旅游业和农村二、三产业等,以充分发挥农业多种功能,增进经济社会效益。   三是现代农业支撑产业体系。包括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加工、市场流通、信息咨询等为农服务的相关产业,以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三农问题解决途径 4、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 全国农业机械装备水平较第一次农业普查时有了显著提高。2006年末,全国大中型拖拉机140万台,比1996年末增长107.5%;小型拖拉机2550万台,增长116.4%;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147万台,增长110.9%;小型拖拉机配套农具2509万台,增长201.7%;联合收割机55万台,增长391.4%。

三、三农问题解决途径 5、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 星火计划 星火计划是经中国政府批准实施的第一个依靠科学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计划。中国国民经济和科技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1985年5月,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的请示,引用了中国的一句谚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因而誉名为“星火计划”,意为科技的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中国农村大地。1986年初,中国政府批准实施这项计划。 2006年末,全国共有农业技术人员207万人,其中,在农业生产经营单位中从业的94万人。按职称分,高、中、初级农业技术人员分别为12万人、46万人和149万人。

三、三农问题解决途径 6、现代农业市场体系建设 一是有一个畅通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可以实现从田头到餐桌、从生产环节到消费终端的连接直通。 二是农产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消费、废品回收的产业链条配套而健全,整个产业链的服务质量高效而成本低廉。 三是农产品生产、运输、销售的组织化程度高,生产、运输、流通的主体多元化、实体化、组织化。 四是农产品交易市场发达,市场供求信息共享、及时而快捷。 2006年末,68.4%的乡镇有综合市场,28.2%的乡镇有专业市场,23.0%的乡镇有农产品专业市场,7.6%的乡镇有年交易额超过1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专业市场。88.4%的乡镇有储蓄所。   34.4%的村地域内有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0.2%的村在村内可以买到化肥,5.2%的村在村内可以买到彩电。

三、三农问题解决途径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提出 (二)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提出  2005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加快科技教育发展;深化体制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和谐社会建设。   《建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三、三农问题解决途径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既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其总体目标。这20个字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 1.“生产发展”——新农村的物质基础 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 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条件下,一家一户的农民由于生产生活分散,信息不灵,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带领农民致富过程中有很大优势,要鼓励发展各种类型的新经济组织,提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要达到生产发展的目的,就要激活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劳动力。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把培育新农民作为一项根本措施来抓,通过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为增产增收和改变乡容村貌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首要的是加快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其次,培养新型产业农民和务工农民,大力实施以农村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的“阳光工程”,有针对性地举办相关技术培训。 关于农二代:80后,不迷土,缺技能。

三、三农问题解决途径 2.“生活宽裕”——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 要达到生活宽裕的目标,首先要通过开辟各种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从宏观层面来讲,农民增收可以激发广大农村的巨大消费潜力,使农民的需求成为一种有效需求,从而增强消费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力。 建设与改善农民生活直接相关的基础设施,是农民生活宽裕的条件之一。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政府要通过公共财政补贴,帮助农民建立起包括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障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目前,农村商品市场总量不足,分布不尽合理,同时假冒伪劣产品较多,这给农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专家指出,建立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形成现代流通方式下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是新农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方面。

三、三农问题解决途径 3.“乡风文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乡风文明本质上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内容包括文化、风俗、法制、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 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适应,主要问题是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现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文化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因此,如何使广大农民过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 移风易俗是乡风文明的表现之一。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城市中出现的人情淡漠等现象,在农村地区已经有出现的苗头。

三、三农问题解决途径 4.“村容整洁”——改善农民生存状态 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要求,最主要的是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 长期以来,大部分农村地区的人居环境不能令人满意。“露天厕、泥水街、压水井、鸡鸭院”,是对农民生活居住环境的形象描述。农村的房舍、街道建设缺乏规划,浪费大量土地;通行条件差,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由于缺少硬件设施,加上农民的不良生活习惯,垃圾污染严重。另外,随着一些农村地区非农产业的发展,工业污染问题凸显,亟待改变。 在新村镇建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要尊重农民意愿,在国家、社会力量的支持下,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量力而行,避免搞成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二是要根据当地的文化传统等,做一个长期规划,在规划过程中不能搞一刀切。

三、三农问题解决途径 5.“管理民主”———健全村民自治制度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实行村民自治制度。从全国来看,各地具体情况差别比较大,但基本制度已经确立起来。完善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是实现乡村管理民主的关键所在。 2006年我国已全面取消农业税,在“后农业税”时代,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是“管理民主”的要求之一。乡镇政府要为本地经济发展创造条件,要担负起社会管理的职责,为乡村提供公共服务。同时,乡镇政府要对村民自治进行正确引导。另外,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紧紧围绕服务群众这个中心,切实发挥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

乡镇管理成本过高: 镇政府内设站所,由镇财政发工资的有,被人们统称为“七站八所”。它们包括:农业技术推广站、林业站、果树站、水利站、渔技站(在沿海乡镇设立)、农业机械管理站、经管站、财政所、司法所、计划生育服务站、文化站、广播站、残联、农村养老保险管理所、科委。 上级政府有关部门在乡镇派出的工作机构,还有16个,即派出所、法庭、土地所、工商所、税务所、粮管所、食品站、公路站、交通管理站、农电站、供销社、物资站、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局、蚕茧站、畜牧兽医站。

三、三农问题解决途径 (三)推进户籍改革,促进城乡一体化 改革的推进过程: 1978年9月,《关于解决部分专业技术干部的农村家属迁往城镇由国家供应粮食问题规定》。 1984年,《国务院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准予自理口粮落户集镇。 1985年《关于城镇暂住人口管理规定》,公民开始拥有在非户籍地长期居住的合法性。 1992年《关于实行当地有效城镇居民户口的通知》,决定在小城镇、经济特区等地先后开始试行 “蓝印户口”。 1997年《关于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小城镇户籍改革成为主流。全国各地逐步开放小城镇户籍,规定在小城镇有合法稳定工作或稳定生活来源,有合法固定居所住满一定年限,或投资,或购买一定价值商品房等,均可以办理小城镇常住户口。 2001年5月,国务院再次批转公安部《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意见》,将城乡户籍改革的权限下放到各地方政府。 2010年《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其中把户籍制度改革列为2010年九大重点改革任务之一。

三、三农问题解决途径 户籍改革从法律上保证了公民身份平等 户籍改革从福利待遇上降低了城乡差别 (医疗、养老、教育) 。例:2004年底,宝安、龙岗两区共27万农村人口一次性农转非,成为城里人。并规定,城市化后,符合年龄条件的原农业户籍村民均按照城市企业职工标准参加深圳市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农业户口村民转为城市居民后,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符合就业条件的原村民可在全市范围内应聘就业,市、区劳动部门对转制后的村民就业进行规划;村办小学移交给区政府管理等等,从制度上和物质上提供了原村民在变成城里人后,与城里人待遇一致的可靠保障。从中西部城市情况来看,要实行深圳这一措施恐怕还需要一段时间。 作为全国城乡统筹试验区的重庆市率先提出,通过10年时间将1000万农民变成市民。此举被称为中国户籍改革的真正破冰之旅。重庆市的做法是将农村农民的户口迁移到城市。进城农民将穿上城市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五件衣服”,同时脱掉农村承包地、宅基地、林地“三件衣服”。脱掉的这三件衣服核心是“土地”,土地也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是作为代价换取自农村承包地、宅基地和林地的。这样的交换是不是等价或者说对于农民进程来说是不是一种高产出的投入将是这个重庆市户籍制度大改革的重要的砝码。

三、三农问题解决途径 (四)加强城市化进程,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合理发展小城镇。把全国所有人口都集中在大城市,或把全国人口都集中在小城镇,这都是不现实的。从中国发展的现实看,可能相当数量的农民首先是向小城镇集中,将来有可能再向大中城市发展。避免“大城市病”。

新闻: 注意:不能被城镇化 城镇化要能让农民得实惠(无土地、无工作、无社保) 南京市委、市政府即将联合出台《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郊县重点城镇发展的意见》,计划 用8年时间投入120亿元以上,以雄州、淳溪和永阳为核心,全面实施“三城九镇”郊县重点 城镇发展战略。三城是指六合雄州、高淳淳溪和溧水永阳。九镇指的是禄口、汤山、汤泉、 八百桥、铜井、横梁、桥林、白马、桠溪九个重点镇。         根据初步发展目标,到2007年,全市郊县城镇化率达到67%以上,力争“三城” 建成区面积超过15平方公里/城,建成区人口达到10万人左右;“九镇”建成区 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镇,建成区人口达到2万—5万人/镇。2012年,“三城” 建成区面积超过20平方公里/城,人口超过20万/城;“九镇”建成区面积达到 4-8平方公里/镇,人口4万—8万人/镇。届时南京将基本形成主城+新市区+新城 +中心镇+中心村的五级城镇体系。 注意:不能被城镇化 城镇化要能让农民得实惠(无土地、无工作、无社保)

三、三农问题解决途径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的发展,带动了小城镇的发展,吸收了大量剩余劳动力,这是中国城市化道路的特点。乡镇企业深刻改变了农村经济单纯依靠农业发展的格局。1978 年社队企业总产值只相当于当年农业总产值的37% 左右。到1987 年,乡镇企业产值首次超过了农业总产值,标志着中国农村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到2008年,乡镇企业增加值已占农村社会增加值的71.21%,成为支撑农村经济最坚实的支柱。 乡镇企业为农民实现小康生活提供了有力保证。1978 年全国社队企业职工2827 万人,全年工资总额87 亿元,平均每个职工年工资收入308 元。到2008 年,乡镇企业支付劳动者报酬达15830 亿元,农民人均从乡镇企业获得收入1666 元,比1978 年的10.74 元增加了150多倍,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4.99% ,比1978 年的8.04%增长了26.95 个百分点,大大加快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进程。 乡镇企业开创了农民在农村就地就近就业的新路子。1978 年全国社队企业职工只有2827万人,只占当年农村劳动力的9% 多一点。到2008年,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15451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9.34%,比1978年的9.23%提高了20.11个百分点,极大地缓解了就业压力,优化了农村劳动力结构,同时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了条件。

思考题 中国“三农”问题成因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