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方向、用规律、靠技术 做好特种设备安全工作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冯维君 2017年9月9日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1、特点明显。 一是“四高”的特点。特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具有“高温、高压、高空、高速”下运行特点,一旦发生事故,极易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甚至造成社会稳定。 二是爆炸的产物。1955年4月天津国棉一厂锅炉爆炸,造成8人死亡、69人受伤,同年6月成立锅炉安全检查总局。1979年全国三起特大事故,各省成立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1998年机构划转,设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 三是技术、规律的特色。事故逐年下降,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责任重大。 一是安全责任。人命关天,死难者家属;事故问责。 二是社会稳定责任。一辆汽车罐车事故,数万人疏散;一只0.5吨钢瓶爆炸,59人死亡,1700多人受伤。 三是经济发展责任。高参数、高风险特种设备广泛应用,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
3、使命光荣。 一是积德行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二是助推经济发展。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火车,实际上就是锅炉的发明;锅炉发电照亮天下;高温高压印染机使得衣服不褪色;高楼大厦电梯使人轻松上下。 三是快乐融融。游乐设施使得小孩子、年轻人其乐融融。
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1 两种倾向 2 两大原因 3 三条建议
1 第 部分 两种倾向 一.“害怕”而“胆小”:害怕出事故,被问责,出现的两个问题: 这种“认真负责”应当体现在: 1、缩手缩脚不敢“管”,不知道如何“下手”?怎么“管”? 本人认为,特种设备虽然危险、可怕,但是,只要认真 负责(把方向、用规律、靠技术),安全是有保障的。 这种“认真负责”应当体现在:
调动各方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开展安全监察,即安全监察工作讲究的是“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而不是“打到哪里算哪里、出了问题才行动、媒体曝光才联动”的马后炮式的、消防救火式的被动的模式。
2、粗手粗脚“乱”管 一种情况是:“依样画葫芦”转发上级文件,不结合地方实际和“落地”要求提出针对性的贯彻落实意见,这是典型的“得过且过”型;另一种情况是重形式、轻实质,组织开展轰轰烈烈的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如:天津、吉林事故后全国性大排查、大整治。 排查investigation;检查checking 本人认为:特种设备必须按照有的放矢的要求,讲究战略战术,确保取得实效。即使出于政治需要,组织开展的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也应当结合特种设备实际在名称上改为大检查、大整治,在内容上提出针对性的要求。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核心问题 是“心中无数”。一定要做 到底数清、情况明,胸有成竹地开展工 作; 核心问题 是“心中无数”。一定要做 到底数清、情况明,胸有成竹地开展工 作; 解决办法 是扑下身子,摸清情况,做到 胸有成竹,针对性的指挥安全监察工作。 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信念: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二、“轻敌”而“胆大” 1、得过且过管安全。 2、胆大妄为放“狠话” 一段时间没有发生事故,没有受到过“被调查、被问责”的情形,出现的两个问题: 1、得过且过管安全。 既不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摸情况;也不分析形势,提对策。调查研究的目的是发现新情况、了解新动向、掌握新需求;分析形势的目的是提出新对策、明确新导向。从而确保领导干部指挥协调、监督检查的功能的发挥。 2、胆大妄为放“狠话” 有的干部甚至,放出我们这儿不出事故的大话。某市局领导在总局领导调研期间说了不出事故的话,第二天就发生了事故;有的地方在年度目标中提出“不发生事故”。以致,出现了瞒报、不报事故的情况。
2 不讲科学、不按规律 第 部分 两大原因 一是不知道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基本规律;二是不掌握特种设备事故的内在规律。 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基本规律 1、系统安全规律。从制度设计上,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搞清了特种设备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述及多部门、多环节、多主体,需要齐抓共管的管理规律,为此,《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将 这些管理规律加以固定。
3、科学监察规律—既重人、又重物,更重分析 2、事故发生规律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研究成果(外部效应理论、事故致因理论、系统安全理论):特种设备事故的基本规律是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基本原因是“本质安全性、管理有效性、操作可靠性”的不到位或者缺失。 3、科学监察规律—既重人、又重物,更重分析 检验人员要像“孙悟空”,一看就知道、一摸就明白、一听就清楚,过去一个普通的安全监察、检验人员到工厂,厂领导亲自陪同,退休时,厂领导请客;安全技术法规注重“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过去的规程是“血规”。如:锅炉进水管要用套管,锅炉排污阀不得螺纹连接,槽车的安全阀要内嵌式,液化石油气储罐根部法兰必须采用金属缠绕垫片。当然,目前的安全技术规范已经失去本意,“句句是真理、行行做不到、没必要”的安全技术规范必须大改。
得人心者才能得天下! 安全监察机构要科学监察——三思而后行 分析安全状况、 针对性开展监察 包括定期安全形势的分析、阶段性事故原因的分析、年度监督检查情况的分析,以确定年度安全监察工作重点、针对性事故预防措施、下一年度监督检查重点。
二、特种设备事故的内在规律 1、特种设备事故源于企业的内在规律 从当前事故的原因看,根本原因: 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一预案、一演练 二、特种设备事故的内在规律 1、特种设备事故源于企业的内在规律 从当前事故的原因看,根本原因: 是企业安全主体责任—“32111”的问题,这也是企业特种设备的基本安全要求,所以,作为安全监察领导干部一定要唱响“企业主体责任”的主旋律,让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充分意识到特种设备安全源于“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的硬道理,为避免“问责”奠定基础。
2、区域特种设备安全的内在规律 实践证明,区域特种设备安全风向标——基本安全指标:“使用登记率、定期检验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隐患治理率”。为此,要以乡镇(街道)和行业(领域)为单元实施“四个率”定期通报制度,推动基层政府、相关部门履行安全监管职责。
3、典型设备安全技术的内在规律。 锅炉只要做到“四警示、八牢记”,事故即可避免。
乘客电梯只要制止“四严禁”绝大部分事故可以避免。
3 第 部分 三条建议 一、把握方向是特种设备安全的关键 随着特种设备使用领域和品种、数量的不断增加,特种设备安全已经也必须成为系统工程,为此,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必须运用系统安全理论,正确定位、把握方向、艰辛履职。
1、正确定位 考虑到安全监察职能、资源的有限性,坚持安全监察(不是安全监管)的工作定位,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发挥指挥协调的综合管理作用,着力改变“单打独斗、自娱自乐”状况。根据这样的定位,在实际工作中,力求做到“三个不”。一是不“大包大揽”,做好安全监察的规定动作的基础上,重点推动基层政府和相关部门履行安全监管职责。同时,总局不再下达“100%、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等不切合实际的文件。二是不“争抢”职责范围外的工作。根据国务院《条例》规定,提请省政府出台了《浙江省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暂行办法》,明确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的职责,明确应急救援工作是“配角”。 三是不“以大为荣”。主动将特种设备安全纳入大 安全范畴,把“下任务”变成“分任务”, 发挥政府、有关部门“四两拨千斤”作用。
2、把握方向。指挥员向系统内外“分任务”而不是系统上下“下任务”。 (1) 抓机制 通过省委省政府【2009】88号文件和省政 府【2013】82号《关于加强电梯等特种设 备安全工作的意见》,明确地方政府特别 是基层政府、相关部门的安全监管职责和 企业的主体责任,搭建“政府统一领导、 乡镇(街道)属地监管、行业(领域)安 全管理、质监依法监察、企业全面负责、 社会监督支持”的大监管工作机制。 特种设备大监管现场会照片 通过旅游、卫生、教育等部门的政策意见,实现日常检查、节前检查部门联动常态化,着力降低安全风险、责任风险。
(2) 抓指挥协调 对内,通过指导意见、规范性文件,推动基层安 全监察规范化、常态化建设。 对外,建立各级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目标责任考核 机制,建立多部门特种设备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协调 机制,逐步推行以相关部门、基层政府为单元的基 本安全指标通报制度及规定动作验收制度,着力使 “三子”工程(戴帽子、梳辫子、坐轿子)发挥 “四两拨千斤”的蝴蝶效应; 对内,通过指导意见、规范性文件,推动基层安 全监察规范化、常态化建设。
(3)抓监督指导 根据季节特点、事故特点及概 率督促各地针对性地加强安全 监察;重点指导基层针对性的 强化基本指标(“四个率”)、 基本要求(“3211”)、共性 突出问题(当前是“三无两 超”)安全监察。 使用登记率,定检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隐患治理率 非法制造,非法安装,非法使用,超期未检验,隐患超期未整改
3.艰辛履职,尽可能避免被“问责” ①始终把规定动作放在首位 ②始终把安全技术放到突出位置 ③始终坚持自选动作创新 确保“现场检查、重点监控、隐患督查、宣传教育”等规定动作“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检查有记录、年终有总结”。2008年象山船厂事故案例。 ②始终把安全技术放到突出位置 用特种设备安全特点、技术特性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现场安全检查中,尽可能有技术专家参加。当然,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把握技术与管理的关系,千万不要被技术迷失了方向。如:锅炉高温烟管管端裂纹与管接头焊缝裂纹是两个性质、后果截然不同的裂纹。 ③始终坚持自选动作创新 要深刻认识“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和问题发现在基层、经验 产生在基层的思想理念,运用经济政策、管理理论激发基层 创新。
三身 两提 争一流 本人认为,“三个始终”的前提 即以加强学习为强身之道,以深入思考为修身之法,以指导实践为立身之本,切实提高安全监察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争创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重服务的一流队伍。
二、把握规律是安全监察工作的核心 1、坚持“三基”工作着力点 一是抓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2003年完成了特种设备普查整顿,摸清了底数。2004年基本实现了安全监察检验信息化系统全省联网,2006年起逐步升级,并延伸到乡镇(街道),对乡镇(街道)提出了“四项”基本职责、“四个有”的规定动作。 二是重基层。我们深知问题发生在基层、经验产生在基层。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管理者应当具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 能力、“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分析能力和破解难题“症结” 、推广“亮点”的管理能力,逐步从机制、方法、手段层面 破解难题,从“可学、可看、可操作”角度,省局先后联合 市政府召开现场会推广经验,发挥“蝴蝶效应。
做“普惠制”的工作:如万人免费培训、万 家安全检查等等; 提“普及化”的要求:如企业安全的基本要求(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一预案); 三是强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决定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必须坚持“万人防范不算多、一人诺事闯大祸”的工作思路。 做“普惠制”的工作:如万人免费培训、万 家安全检查等等; 提“普及化”的要求:如企业安全的基本要求(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一预案); 走“属地管”的路子:如推行属地监管的基本要求(四项基本职责),实施区域安全通报制度。
2、把握“三项”规律 一、技术规律 二、管理规律 三、事故发生规律 从技术层面,指导基层安全监察机构掌握各类特种设备的共性安全技术和不同种类、不同级别特种设备的技术特性,实行差别化的安全监察。 二、管理规律 针对绝大部分事故发生在使用环节的特点,总结形成了特种设备“本质安全性、管理有效性、操作可靠性”的主要因素,指导基层安全监察机构督促企业强化日常安全管理。 三、事故发生规律 省局在加强事故规律分析的同时,组织开展中小型锅炉等典型特种设备事故规律的攻关研究,运用分析结果和研究成果,张贴锅炉“四警示八牢记”海报、电梯“四警示”标志,并在全国率先建立事故现场分析会制度,在安全生产系统推行。
3、避免“三戒” 二是避免事故调查处理权丧失 一是避免发生事故不到现场 万一发生事故,领导干部一定要亲临现场。这是保 护自身的需要,也是保护下属的需要。2004年,我省常 山反应釜爆炸事故,由于分管领导到位及时、有效,没 有被问责;2008年,宁波象山神州船厂起重机械事故, 造成4人死亡,经贸局科长被追究刑事责任。 二是避免事故调查处理权丧失 既可避免不必要的问责,有可通过安全监察的针对 性、有效性。2009年,宁波宁海简易升降机事故,县局 局长被纪委、检察院多次“审问”;2010年,杭州萧 山区检察院对2005—2007年的码头吊事故,追究安 全监 察人员的责任。进而对这期间发生的工厂电 梯事故,追查杭州市特检院三人刑事责任。
三是避免糊里糊涂被“问责” 普遍性存在的问题不消除,极易被“问责”, 如:超期未检的气瓶、超期未检验的电梯,一旦发 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某市检察院向质监部门发 出“电梯超期未检”行政监察函;明知存在的安全 隐患不消除、不封闭,极易被“问责”。如:对 “四类”安全隐患必须实行闭环管理,对共性安全 隐患—三非、两超,一定要发动系统力量开展联动 执法,一定要宣传教育全社会力量进行查找,目的 是推动企业开展自查自纠。
Ⅰ为什么要调查处理权 事故调查处理值得注意的问题 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源于事故:1955年天 津事故,1979年温州、吉林、河南事故。温州事故的逃 生方法、方向问题;吉林事故安装过程监督检验问题; 河南事故锅炉房建造问题。 2)事故决定安全监察工作重点:80年代初期57% 锅炉压力容器事故属于设计制造问题导致,所以,当时 的工作重点是锅炉设计图样审批、锅炉压力容器制造取 证;1993年80%事故属于使用环节,所以提出了安全监 察工作重点转移到使用环节。
3)事故调查处理提高了安全监察的针对性: 90年代针对汽车槽车外置式安全阀在行驶中多次发生与树枝 碰撞导致根部焊缝开裂事故,所以改为内置式;1993年,西安煤 气公司由于液化石油气储罐根部法兰采用石棉垫片,冬天结冰, 在天气转暖时融化、破裂,导致液化石油气泄漏,遇到明火燃烧 爆炸。后来全部改为金属缠绕垫片,有效地遏制了事故的发生。 但是,过去一段时间,由于事故调查处理职能的缺位,使得一些 地方出现了不应有的“问责”追究,也出现了一些“无医乱投药” 的现象,如:铁岭“4.18”事故。由于我们没有资格参加事故技 术原因的全面调查,在没有搞清事故真正原因的情况下,开展了 多次全国范围的冶金吊专项整治。
Ⅱ事故定义和性质的把握 关于事故定义的把握。火灾引 发的特种设备事故和交通事故引发的特种设备 事故不属于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不是操作不当 引发的人员死亡不属于特种设备事故。关于事 故性质的把握。爆炸事故(压力瞬间降至0), 不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局部或者其 安全附件出现爆裂、爆管未造成设备本体重大 损毁的情形。“起重机械整体倾覆”,不包括 起重机械整体倾覆后不经重大修理或者改造即 可恢复使用的情形。
三是事故调查应当注意的问题。主要是:牢记 这八个字。
积极(保自身的要求)。 稳妥(冷静)(保安全的需要)。 一是最快速度上报。国务院493号令规定第39条: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是最快速度到达现场。理性的工作方法与非理性的责任追究之间的矛盾。 稳妥(冷静)(保安全的需要)。 了解情况。一是向报告者了解事故设备的情况,主要判断产生次生灾害的可能性和周边人员造成影响的可能性。主要为如何赶赴现场、何时赶赴现场作决策。是否疏散、转移,主要是安监部门、环保部门提出,我们可以提出技术建议,由政府决策。二是通过数据库了解事故设备情况。主要为规避责任打基础。
重点了解是否纳入监管、是否经过检验、作业人员是否持证、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有无发过安全监察意见书、是否纳入年度现场安全监察计划及执行情况。 进入现场前必须搞清下列情况。主要决定采取什么方式去,是否戴防毒面具、到达现场后要注意什么等问题。特别是基层安全监察人员,不是勇敢能够代替所有。 进入现场时和进入现场后必须把握几个原则。一是安全保障原则。该隔离的要隔离;电器安全,注意拉电;建筑物安全,注意倒塌等情况。二是证据保全原则。立即查封事故设备的制造、安装、维修、改造、使用登记、定期检验和操作记录、日常检查记录等技术资料。
快速 一是通知相关单位派员参加。二是组织好调查组。三是配备好调查组各小组组长。注意有些人员不能当小组长,这是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经验,否则,难以控制。 果断 1、在“主、配角”的角色扮演上。一是事故调查处理是我们的主角,当然不让。不过,有些不属于我们的事故,要果断决定做“配角”。二是应急救援我们是配角。 2、在事故调查工作上。一是事前明确纪律:信息发布、工作要求、生活从简要求。二是该委托的要委托。三是不同意见决策。现在的事故令明确我们“作主”,不同意见可以不听。但是不能离谱,更不能产生后果。
三、工作导向是特种设备安全的根本 1、把握安全监察工作导向 (1)把握规律强监察。在全面分析近年来特种设备事故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指导地方安全监察机构牢牢把握区域特种设备安全的风向标—四个率和企业基本安全要求—3211; (2)是突出重点严监察。各级安全监察机构采取钉钉子的 措施,咬定全省8505台(套)重点监控设备安全指标,加大现场安全监察力度;针对电梯安全敏感性强、燃点低的情况,采取“相关信息透明制、分类公告制、故障(隐患)公开制”,推动电梯维保单位、物业管理单位落实安 全主体责任,引导社会各方共同落实安全责任;
(3)关键时节常态化。 “逢节必查”常态化;重大活动常态化;应急应对常态化,省局在全国率先编发了《极端天气和灾害下特种设备安全应急指南》,指导社会做好台风、暴雨、冰雪等灾前、灾中、灾后的应对防范和处置工作。如:台风大雨前,电梯井道可能进水的电梯升顶,锅炉停炉。等等。
2、 问题导向除隐患 坚持事故源于隐患的思想理念,强力推动企业落实自查自纠主体责任。 (1)发动群众“查隐患”。省局根据省内、外特种设备事故特征、特点,在全国率先编著了《常见特种设备事故隐患辨识与防范指南》。 通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表述,力求让普通群众做到“会辨识常见事故隐患、会安全使用或乘坐特种设备、会正确应对突发状况”等“三会”,指导基层政府、相关部门和地方安全监察机构提高安全监管的能力与水平,避免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2)突出重点“排隐患”。一是重点领域、重要场所、重点企业的隐患排查,防止发生重特大事故;二是电梯等敏感设备隐患排查,防止发生重大影响事故;三是起重机械、简易升降机、场(厂)内机动车辆等薄弱设备的隐患排查,发生同类事故重复发生。 (3)内外联动“除隐患”。对外,与相关部门联动和推动相关部门履行职责,查处、消除安全隐患;对内,要通过与稽查的联合执法等行动,查处、取 缔违法违规行为,消除安全隐患。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