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 临床应用 常规检查,由于CT的密度分辨率高,对软组织的显示优于常规X线检查。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病因 上胃肠道疾病 门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全身性疾病.
Advertisements

面神经的影像学诊断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北京同仁医院放射科 鲜军舫 王振常. 面神经的正常解剖 脑桥段 脑池段 内听道段 迷路段和膝神经节 鼓室段和后膝 乳突段 腮腺段.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 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 2 细菌入侵 3 其它 二 病理类型 1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 、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 、 阑尾周围脓肿.
西安市第一医院 医学影像科 惠志强 颅眶沟通性病变 影像学表现. 颅眶沟通性病变 视神经管沟通性病变 眶上裂沟通性病变 眶骨其它途径沟通性病变 (穿支血管间隙及骨质破坏缺损区等)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 陈茂君. 目 录 颅脑和脊髓先天性畸形及其治疗 1 颅内肿瘤及其治疗 2.
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影像教研室 张 莹 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 第六节 脑血管疾病 《医学影像诊断学》
脑血管疾病与脑血管意外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放射科.
颅内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IMAGING DIAGNOSIS OF INTRACRANIAL TUMORS
老年脑血管疾病预防.
第七课 神经外科学 第十九章 颅内压增高 中国药科大学临床药学教研室 周晓辉.
中枢神经系统 正常及异常影像改变 北京协和医院 放射科.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
常见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 护理系外科教研室 岑晓勇.
酒精中毒性脑病影像学表现 西安市第一医院 医学影像科 惠 志 强.
颅内肿瘤.
第四节——小脑 小脑的位置、外形和分部 小脑的内部结构 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小脑的病变 作业.
Chiari畸形 延髓 颈髓 蛛网膜下腔 左侧椎动脉 硬膜外脂肪.
左乳腺癌术后的PDT治疗.
第六节 颅脑损伤 温医附一院放射科 王美豪.
老年脑内囊性病变 影像学鉴别诊断 ——病例分析 脑外科 东潇博 2015年4月7日.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急性脑血管病.
脑血管疾病 影像学诊断.
PET-CT-SUVmax与鼻咽癌放疗过程中原发灶 径线变化的关系
读书报告.
头部断层解剖 (四).
Radiology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像学诊断
脑 梗 死 急性意识障碍.
脑中风 (Cerebral Stroke) 开大顺主任 主讲.
颅 内 肿 瘤 总 论 昆明医学院临床肿瘤学院 神经外科.
Sturge-Weber syndrome
中枢神经系统 天津铁厂职工医院放射中心 王献忠.
第八章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 六、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一)子宫平滑肌瘤的MRI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糖尿病流行病学.
颅脑恶性淋巴瘤的影像诊断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 曹 代 荣.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第九章 玻璃体病 菏泽医专眼科学教研室 董桂玲.
正常MR人体组织信号特征 脂肪、骨髓 脂肪具有T1短、T2长和Pd高,所有加权像为强信号。骨髓内含脂肪多,呈高信号。
中枢神经系统 天津铁厂职工医院放射中心 王献忠.
脑瘤疑难病例影像学诊断分析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张云亭.
鞍区占位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放射科 马国林.
膝关节常见病MRI诊断 2017/9/11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医学影像学部.
如何阅读胸部CT片 一、胸部CT技术参数应用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脑血管病变的MRI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 曹 代 荣.
肺癌、肾癌双原发 患者某某,男性,71岁。 诊断:右肺下叶肺癌,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肺内转移,双侧胸腔积液,左肾癌术后。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脑室肿瘤 王秋霜.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第二十章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髓母细胞瘤 2015级影像规培生 严文杰.
第201期读片窗 医学影像中心 王志敏
Dislocation of the Patella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一) 邬海博 Diagnostic Radiology of Central Nerve System
高磁豫率磁共振对比剂临床应用体会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 曹代荣.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脑膜瘤CT、MRI表现.
Circulatory System 循环系统 周俊 Department of Histology & Embryology
颅面血管瘤综合征.
间变性室管膜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李秀梅 A.
开颅取脑及脑片制作实验 安徽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松果体区占位影像诊断 附一影像科 林雪花.
读 片.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 中国煤炭总医院 影像科.
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 CT和MRI表现.
血流域解剖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CT 临床应用 常规检查,由于CT的密度分辨率高,对软组织的显示优于常规X线检查。 因为轻微活动会造成伪影,使图像难以诊断,除取得患者合作外,对难于合作的患者或儿童需给予镇静剂或麻醉。

1975年通过CT看到脑组织 Siretom CT Scanner (128x128)

CT扫描基线 扫描基线 听眉线:外眶上嵴到耳屏上缘 听眦线:外眼眦到耳屏上缘头 听眶线:外眶下嵴到耳屏下缘 颅脑扫描 一般以听眶下线为基线向上扫至头顶 层厚:8-10 mm, 层距:10 mm

CT扫描层面 1. 冠状面 2. 矢状面 3. 横断面

CT头颅扫描 常规扫描 一般情况下不用高分辨率扫描,常规扫描层厚与层距:10 mm,扫描方式采用连续扫描。 特殊扫描 重叠扫描:在连续扫描方式下,层距小于层厚,减少部分容积效应,不会漏诊小病灶。

CT头颅增强扫描 原则上增强扫描是在平扫后针对病变进行的扫描,出现下列情况一般应考虑增强扫描: 平扫后发现某些征象如组织密度异常、有占位性 怀疑鞍区、小脑桥角及后颅凹的病灶 血管造影及常规 X 线已证实的病灶 怀疑血管性病变如血管瘤和血管畸形 颅内病变的随防复查

造影增强扫描(contrast enhanced scan) 为使病灶显示清晰,用60%—70%纯泛影葡胺或泛影葡胺,每千克体重1.5—2.0 ml,含碘量可为20—40g。 给药方法可分为一次性静脉滴注法,静脉注射法和两次法,注射完毕即进行扫描。 脑池造影扫描 通过小脑延髓池或腰穿注入造影剂或气体,利用体位变化使其充盈脑池,再行CT扫描的技术,造影剂只能用非离子型的碘造影剂如伊索显,欧乃配克,碘必乐。

CT头颅显示技术 一般显示脑组织的窗宽与窗位分别是:W70 ~ 100 和 C35 ~ 50,但观察不同部位和不同病变进需要采用相应的窗口设置,以适应诊断的需要。调节窗口方法: 当病变和周围组织密度接近,适当调窄窗宽; 如观察的局部需要层次多一些,可调节窗位并调宽窗宽。

CT测量 CT值测量:测量CT值可了解病变性质,在增强扫描时更要测CT值,以便与平扫对比。 病变范围测量:测大小、直径来间接了解病变体积。 图像重建:矢状面、冠状面和任意斜面的重建。 图像拍摄:在多幅或激光照相机上输出图像。

颅脑CT检查的适应证 1.颅脑肿瘤 原发或转移瘤,尤其是多发肿瘤 2.颅脑损伤 各种血肿,尤其是多发血肿和颅窝血肿的诊断 3.炎症及寄生虫 1.颅脑肿瘤 原发或转移瘤,尤其是多发肿瘤 2.颅脑损伤 各种血肿,尤其是多发血肿和颅窝血肿的诊断 3.炎症及寄生虫 4.脑血管病 缺血性或出血性脑卒中,AV畸形,蛛网膜 下隙出血和脑内血肿等 5.症状性癫痫 6.先天性畸形 7.颅内压增高原因不明者 8.脑白质病和颅内疾患不明者 9.颅脑以外疾患

CT 特点 极限分辨率未超过常规 X 线检查; 定位:小于 1 cm 的病灶,易漏诊; 定性:受病变部位、大小病程等影响; 器(胃、肠),血管造影; CT 只能反映解剖方面信息,几乎无功 能和生化信息。

CT 局限性 CT对较小肿瘤,特别是密度与脑实质密度相近,CT难以发现。 CT对颅后窝、脑干或颅底肿瘤常因骨伪影或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而漏诊。 CT不能显示粘连所致的脑室系统、导水管和正中孔梗阻的原因。对观察脑干病变以及有关某些脑血管疾患的细节等,亦为CT不足之处,尚需MRI和脑血管造影加以补充。

颅内肿瘤CT 表现 平扫(plain scan) 是未注射造影剂的常规检查。 1)密度变化:正常脑灰质的CT值:30-40H,正常脑白质的CT值:25-32H。 低于25H为低密度,颅内肿瘤密度变化反映了肿瘤本身结构及其继发的坏死、囊变(低密度)。 高于40H为高密度,急性出血、钙化(高密度)。 脂质CT值为低于水 (0H),囊肿密度多低而均匀。

颅内肿瘤CT 表现 2)占位性改变:颅内肿瘤或囊肿一般可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占体位征象,由于它们的体积、瘤周围水肿和胶质增生,还有肿瘤或囊肿引起的脑积水,导致颅内正常结构的受压、变形和移位。

颅内肿瘤的CT诊断 CT的主要任务有: 确定有无肿瘤 确定肿瘤的基本位置 显示肿瘤的特征,确定其性质 CT对颅内肿瘤的检出率达95%以上。

肿瘤定位 CT除能清楚地显示颅内解剖结构外,还可显示肿瘤本身及其周围结构的情况,因而定位比较准确。但有时病变发生在临界部位,如区分脑内、外,脑室内、外和幕上、幕下,在实际工作中仍有一定困难。

肿瘤定性 根据肿瘤CT表现和特征、好发部位等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发病年龄而定。 某些特殊部位的肿瘤如垂体瘤、听神经瘤、松果体区肿瘤,胶样囊肿等均有其特定位置。 少数特殊肿瘤,CT扫描难以定性者,还需要行MRI(磁共振成像)或血管造影协助定性。

肿瘤的诊断 颅内肿瘤的CT诊断主要根据以下几点: 典型的部位,即肿瘤的好发部位; 症状出现的年龄; 增强前后密度的变化; 肿瘤的结构:囊性、实性、瘤内有无出血、钙化及脂肪成分等; 肿瘤本身的形态、轮廓、增强的形式以及有无灶周水肿等; 主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右侧上颌窦(箭)中息肉

脑脓肿abscess 【CT表现】早期时脓肿中央由坏死组织的脓液组成,呈略低密度其外为纤维包膜层(等密度),包膜外围为反应性脑水肿(低密度)。增强扫描显示包膜环形强化。 晚期时,中央脓液和坏死组织液化(低密度),纤维包膜增厚(稍高),周围水肿减轻(低密度)。

脑脓肿abscess 左侧枕部处有一中心为低密度病变,并有规则环形的高密度环,周围存在水肿区。 右侧低密度类圆性病变,并有规则环形的高密度环,周围存在水肿区。

男68,虚弱,疲惫,食欲缺乏,体重减轻和盗汗,进行常规与增扫,出现环状增强病灶,并有心杂音史,诊断为亚急性细菌的心内膜炎导致多发脑脓肿,培养中发现葡萄球菌奥里斯呈阳性 010212

脑水肿 脑水肿(细胞外间隙积水)与脑肿胀(细胞膜内积液所致细胞肿胀)是颅内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与肿瘤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有关,称为血管源性水肿。 其CT表现境界不清的低密度影,CT值在20Hu左右。水肿多发生在白质,这是因为灰质细胞外间隙(10—20m)小于白质(80m)。水肿带常沿主要的神经通道分布。注射造影剂后不增强。

头颅外伤 对头颅脑外伤CT是首选检查方法,能迅速、准确地定位颅脑内血肿及挫伤范围;对亚急性、慢性脑挫伤,平扫后需增强扫描,对发现等密度血肿的意义。

头颅损伤 头部外伤约 1 小时,当时意识丧失,约10分钟后清醒。 CT征象:右颞骨内侧有双凸形高密区,中线右移。 诊断:硬膜外(硬膜与颅骨间)血肿(多数为脑膜动脉破裂)。 若为硬膜下血肿,则血肿范围较广,常越过颅骨缝,占位性强。

女90,头外伤和精神状况发生改变,CT示颅骨增厚,佩吉特氏病Paget's disease。 000605

男14,被足球打中眼睛后,视力模糊无复视。检查示眼眶肿和水肿,可能眼眶气肿,颌面CT冠状像,中间的"爆裂"破裂,左侧筛骨空气细胞中有血液/流体,无眼眶骨折。 970127

女21,有热度,WBC增高、面部疼痛。CT示眼眶脓肿,外科引流证实。 000529

男49,左下颚肿块,CT示下颚有囊肿及邻近硬化,颚成釉细胞瘤相似。 990329

左额、颞部急性硬膜下血肿 男70岁,头部外伤约 2 天。 CT征象:平扫示左额、颞部颅骨内板下有新月形高密度影,邻近组织受压,并向中线移位。 特点:硬膜下血肿发生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颅骨内板下高密度的新月形影,CSF进入血肿时为等密度或低密度。血肿范围广,占位性强。

脑出血 脑内血肿的CT表现主要为血肿本身影像、周围脑组织变化和占位表现。病期不同,表现各有差异。 脑内新鲜血肿在CT上呈均匀一致的高密度(60-80H),出血后3~4小时,血肿密度可达90H。 出血病灶周围有一圈低密度带,为坏死水肿带。 脑水肿与占位性在3~7日此最明显。 16日后,占位性开始减轻。

由于血肿内的血红蛋白分解,其密度逐渐下降。 此过程是从边缘向中心发展,血肿直径以每日0.65 cm 速度收缩,同时血肿中心密度一般以每日1.4H 速度逐渐下降。所以直径小于 2 cm的血肿,在 3周左右变成等密度,较大的则需 4~6 周。 从CT上观察血肿在缩小(根据密度),但实际血凝块大小变化不大,占位性并未减轻,一般血肿周围的水肿在出血后2周最明显范围最大。

急性脑出血 男55岁,左侧肢体偏瘫,有高血压史。 右侧外囊区有肾形高密度区,边界规则,内有低密度条状影,周围出现水肿,额与枕角变窄,中线轻度左移。6 天后变为均匀高密度,水肿增宽,中线左移。高血压性脑出血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且有一定的好发部位(基底节、丘脑、大脑半球、小脑和脑干),表现为肾形。

急性脑出血 脑出血 左侧肢体活动障碍3小时 右侧丘脑有一椭圆形、密度均匀和边界规则的高密度影。右侧脑室与第四脑室出现相同密度影,两侧基底核区见斑点状低密度影,第三脑室左移,中线无移位。 诊断:右侧脑室急性出血,破溃进入脑室系统。

右侧外囊出血 男48岁,左侧肢体瘫痪,口角歪斜,20天后恢复较快。 右外囊区有一肾形高密度影出血,边缘有低密度环示轻度水肿,20 天后复查,变为低密度。

梗塞 因血管阻塞造成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分脑血管阻塞和脑部血液循环障碍两大类。 病理改变分三期:即缺血期、梗塞期(坏死、吞噬期)和液化期(机化期): 4-6h为缺血期,缺血区开始出现水肿, 12h后。细胞出现坏死,且呈进行性加重,此时梗阻部分与正常脑组织无法区分。 24h能看出病理表现:灰白质分界不清,脑沟变浅、闭塞,局部脑回变扁平,逐渐进展,水肿加重。

梗塞 2-15日,梗塞低密度区域最清楚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和占位,少数可见出血(灰白质交界处),水肿开始消退。 2-3周,梗塞区内或边缘出现弧形或结节状稍高密度,边缘不清楚。占位性减少。 4-5周,梗塞密度接近脑脊液。

左侧大脑半球梗塞 男性69岁,突然肢体乏力、跌倒伴语言不清8天。 平扫示左额叶及邻近颞叶、顶叶大片不均匀低密度区,左侧脑室受压变窄,中线右移。

出血性梗塞 梗死后缺血区血管再通内有血液溢出 女64岁,因摔到昏迷,平描示右侧颞叶、顶叶大片脑梗死,治疗7天后症状无好转。中心出现多处高密度影,中线左移。 CT示中心型:梗死区大,楔形分布,出血在梗死区中心,出血量大,这与动脉内栓子脱落、血管再通有关。周围水肿明显。 CT示边缘型:梗死区可大可小,出血在梗死区周边,量小,与梗死区中心坏死、继发性周边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或缺血坏死造成破裂有关。周围水肿明显。

动脉瘤 平扫:类圆或条形高密度,动脉壁有钙化时,CT易显示。 增扫:均一强化,若动脉壁增厚,会出现强化环。 动脉瘤内有血栓形成时: 平扫:血栓形成的等密度区域中有一稍高密度的血液影。 增扫:原等密度强化不明显,原稍高密度强化明显。若动脉瘤由血栓完全填充,中心为等密度。边缘为高密度或钙化, 动脉瘤壁富含微血管。 动脉瘤破裂出血时: CT难确定动脉瘤体,通过对出血部位、范围来确定瘤体。

颈内动脉虹吸段动脉瘤 女59岁,右眼视物模糊2个月,无头痛、恶心和呕吐。 平扫鞍上池有一圆形高密度影,无钙化。增扫为均一化强化,颈内DSA示颈内动脉虹吸段巨大动脉瘤。 瘤体直径:< 1.0 cm 一般动脉瘤 1.0~2.5 cm 大动脉瘤 > 2.5 cm 巨大动脉瘤

动静脉血管畸形AVM 脑血管畸形是颅内血管的先天性发育畸形,表现为颅内某一区域血管异常增多,多见于大脑中动脉分布区的脑皮质。畸形血管呈现团块状,其中为纡曲扩张血管,管壁多有变性、钙化,周围脑组织由于长期出血,可能出现萎缩和胶质增生。AVM 临床表现:出血、癫痫和头痛。 未破裂时,平扫示边界不清的低、高密度区。呈团或片状,或钙化,无水肿及占位,周围脑组织可萎缩。 增扫:块状血管团强化,可见纡曲扩张 合并颅内出血:CT特征以出血为主。

右顶叶动静脉血管畸形 男34岁,反复发作性四肢抽搐 CT平扫见右顶部有一边缘不清的片状及纡曲条状高密度影。 MRA造影:脑右侧动脉的顶后支及脑后动脉的顶枕支增粗,并于两支血管吻合处见一畸形血管团。

间质性星形细胞瘤 男性65岁,头痛半年,右侧肢体不灵活月余。 平扫示左额叶近大脑镛有结节状、不均匀稍低密度病变,外侧面有明显弧形水肿区。增扫:呈强化,密度不均匀,无脑膜尾征。 若为脑膜瘤,则水肿不明显。

胶质母细胞瘤 女性51岁,头痛3 个月,加重一天。 平扫示右颞、枕叶有一类圆形高密度区、其内有小斑片状低密度影,其上方层面顶叶肿块为卵圆形,呈等密度周围有水肿带,右侧面脑室变窄左移。 胶质母细胞瘤由于瘤内出血,平扫出现高密度影。高血压脑内出血一般近基底核区。若区分可增扫。

脑转移瘤 女性61岁,患有左肺癌,现头痛、呕吐。 平扫示右丘脑有类圆稍高密度影、周围有低密度影,增扫肿块呈中等强化,不均匀高密度,两侧脑半球有多个小结节状病灶。

脑膜瘤 女性49岁,右侧头痛、记忆力减退2个月。 平扫示右顶、枕区小斑点状稍高密度影,其内有低密度水肿区,水肿最大范围在瘤的上下两端右侧室受压,增扫,在紧巾颅骨内板处见一“肾形”中度不均匀强化区,其内有斑片状低密度影。脑膜瘤由于其内坏死、囊变脂肪变性或陈旧出血而出现低密度;增扫时不强化。瘤周水肿边缘清楚,位于脑外。

脑膜瘤(囊变) 女性35岁,突发癫痫在发作,持续5 分钟后缓和。 额部增扫示一圆形囊性低密度区,内部均匀,CT值15H肿块内侧面见一等密度结节,CT值45H,紧贴大脑镛。MRI的T1成像呈囊性,结节明显,边缘清楚,无水肿。

多发性硬化 女性41岁,半个月前开哭笑无常,站立不稳,双眼视力下降。 CT平扫示左脑室旁白质内有一圆形低密度影,边界不清。该病变是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性病最常见一种,好发于脑室周围、视神经、脑干、小脑白质与小脑干、脊髓。病因不清,可能与自身免疫,或病毒有关。

女44,严重头疼,CT示蛛网膜下出血,随后四脑室颅内血管造影术未发现何动脉瘤。 000717

女32,在车辆事故以后呕吐、严重头疼、恶心、复视,CT检查颅内出血。CT发现第三脑室胶体囊肿,与外伤无关。此情况会引起急性颅内压力增高和暴卒,所以神经外科应进行手术。 970113

女47,恶心、呕吐、语言障碍和右侧虚弱。CT示几个早期中脑动脉梗塞灶,豆状核低密度,"环状带"。另一个MCA梗塞特征,就是MCA的高信号没有显示。 980223

女46,恶心、呕吐和严重头疼。增强CT示蛛网膜下出血,第三脑室中有少量血液和基底动脉未端动脉瘤,Angiography确认基底未端动脉瘤,向大脑血管提供血流量减少,并发现水肿。 980209

男26,由于没有用保险带,撞车造成颅脑损伤,意识清楚,神经检查检查正常,CT示右侧中脑动脉高密度, 3小时后,出现偏瘫的和dysarthric、最后昏迷,怀疑血栓造成脑内颈动脉栓塞,引起中脑损伤,建议血管造影确认。 960520

女44,健康,突然昏迷而送入急诊室,无药物使用/滥用、糖尿病或高血压,神经检查示深度昏迷和双侧Babinski呈阳性,CT示头颅内巨动脉瘤破裂。 961007

女42,CT示颅内有钙化灶,周围少量水肿,怀疑为oligodendroglioma,外科确认。 981109

男42,CT像有多发低密度灶,有些灶壁有结节及钙化,为急性与慢性囊虫病。 990405

女31,一月前,颈部该区域"酸痛",发现颈部肿块,检查发现靠近甲状软骨上部边缘,中线的右侧有一活动小结节,CT诊断为Thyroglossal导管囊肿,手术切除并确认。 96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