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医 内 科 学 第一章 第一节 感冒
概述 【定义】 感冒是感受风邪或时行疫毒导致肺卫功能失调,出现的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主要特征的常见外感病证。 时行感冒具有传染性、流行性者。
源流 北宋•杨仁斋在《仁斋直指方•诸方》首先提出感冒病名。
范围 普通感冒;流行感冒;上呼吸道感染。
一、病因病机 【病因】 1.六淫:风邪为主:风寒、风热、风燥、暑湿。 2.时行病毒 3.体质:素虚或相对虚弱。
【病机】 1.六淫: 风寒袭表— 肺失宣发,卫表失和;风热袭表— 肺失清肃,卫表失和; 风燥伤表—肺失润降,卫表失和;风暑湿伤表—肺卫失和。 2.时行病毒 时行病毒从口鼻犯肺— 肺失清肃,卫表失和。 3.体质素养虚(气血阴阳),复感外邪—肺失宣肃,卫表失和。
总病机:肺失宣肃,卫表失和 病位:主要在肺卫 病机转化: (1)反复发作,实证向虚证转化; (2)风寒感冒在阳旺之体,由表入里化热,形成表寒里热证(即寒包火); (3)时行感冒可产生变证.
二、诊断与鉴别 【诊断】 1.主症:鼻塞、流涕、喷嚏、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 2.时行感冒可见眼泪汪汪,喷嚏频作,全身症状明显。 3.血常规查淋巴细胞相对偏高,单核细胞增加。
【鉴别诊断】 风温初起:表证消失早,主要是迅速入里化热,按温病传变规律传变,顺传按卫气营血传变;逆传则首先犯肺,立陷厥阴心包引起神昏谵语;或厥阴肝引起热极动风、抽搐。
三、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1.辨寒热:风寒表证与风热表证:寒热、汗、咽、舌、脉。 2.辨兼夹:风寒、风热、风燥、暑湿。 3.辨虚实:感冒以实证为主。表证有表虚与表实;正虚邪实证主要表现在气、血、阴、阳方面。 4.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时行感冒有传染性,全身症明显。
【治疗原则】 解表达邪。 《内经》“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当以遍身微微汗出为佳。 平时要加强体育锻炼; 时行时要远离患病者。
【分证论治】 1.实证 风寒证 证候: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体酸楚,鼻塞,时流清涕,喉痒咳嗽,痰稀白,口不渴。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
2.风热证 证候:身热较重,汗出,微恶风寒,头胀痛,鼻涕流黄浊涕,咽喉红肿疼痛,或有乳蛾肿大,咳嗽,痰黄黏稠,口渴欲饮。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方药:银翘散加减。
3.暑湿证 证候:身热、微恶寒,无汗或少汗,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胸闷泛恶,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方药:新加香薷饮。
4.秋燥证 证候:身热、微恶寒,无汗或少汗,肢体痠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胸闷泛恶,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治法:润燥疏表。 方药:温燥用桑杏汤加减,凉燥用杏苏散加减。
正虚邪实证 1.阴虚感冒 证候: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或寐中盗汗,头痛心烦,手足心热,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舌淡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阴解表。 方药:加减葳蕤汤。(玉竹、葱白、桔梗、白薇、豆豉、薄荷、炙甘草、大枣)
2.气虚感冒 证候:恶寒甚,发热轻,无汗或自汗,头身疼痛,鼻塞,咳嗽痰白,声低息短,倦怠乏力,舌质淡、苔白,脉浮无力。 治法:益气解表。 方药:参苏饮加减。(人参、苏叶、葛根、前胡、法夏、茯苓、甘草、桔梗、木香、陈皮、姜枣)
四、案例分析 陈某,男,18岁,两天来感到发热微恶风寒,鼻塞流浊涕,咽喉灼痛,头身疼痛,汗出不多,口渴欲饮,尿赤,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问题:1.中医诊断、分型; 2.治法; 3.方药。
小结 1.感冒的主要特征: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 2.感冒的主要病机:肺失宣肃,卫表失和。病位在肺卫。 3.感冒的诊断要点:依据——主症;有表证。 4.感冒的辨证要点:寒热,兼夹,虚实,普通与时行。 5.感冒的治疗原则:解表达邪。 6.感冒的分证论治。
THANKS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