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产后并发症妇女的护理
护理病例 该病例有什么特点?我们能为她做些什么? 初产妇,足月妊娠,破膜12小时后有规律宫缩,产程开始进展顺利,但后来因持续性枕横位,行胎头吸引术助产,产后出血不多。一周内体温持续在37.5℃-38.7℃之间。两乳稍胀 。 护理体检:T38℃,P80次/分,R18次/分,Bp90/68mmg,双乳无肿块,宫底脐下2cm,轻度压痛,妇科检查,血性恶露,量多有臭味,会阴切开伤口已愈合。 该病例有什么特点?我们能为她做些什么?
掌握产褥感染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理解产褥感染病因、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 会对产褥感染的妇女做好症状护理 产褥感染妇女的护理 教学目标 Objectives 掌握产褥感染与产褥病率的概念及区别 掌握产褥感染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理解产褥感染病因、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 会对产褥感染的妇女做好症状护理
教学重点 Focus on 产褥感染概念及治疗原则 教学难点 Difficult Point 产褥感染妇女的护理 教学重点 Focus on 产褥感染概念及治疗原则 教学难点 Difficult Point 产褥感染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第一节 产褥感染 产褥感染:致病菌在分娩及产褥期由生殖道侵入,导 致局部或全身炎症变化。发病率为1~7.2%。是产妇死亡 的四大原因之一。 第一节 产褥感染 产褥感染:致病菌在分娩及产褥期由生殖道侵入,导 致局部或全身炎症变化。发病率为1~7.2%。是产妇死亡 的四大原因之一。 产褥病率:指分娩24小时至10日内,体温有两次~38 度(口表每日4次测体温)。它为产褥感染的主要原因, 但也含有生殖道以外的感染。如乳腺、呼吸道等。
一、病因: 1、需氧性链球菌:为外源性产褥感染的主要致病菌。B-溶血性链球菌致病性最强,感染重,扩散快。 (一)致病菌:多为混合感染。 1、需氧性链球菌:为外源性产褥感染的主要致病菌。B-溶血性链球菌致病性最强,感染重,扩散快。 2、厌氧性链球菌:当生殖道有组织坏死缺氧时,厌氧链球菌迅速繁殖,放出异常恶臭味。 3、大肠杆菌属:含大肠杆菌,变性杆菌及相关的革兰阴性杆菌,为外源性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是菌血症和感染性休克最常见的病源菌。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需要药敏试验。
一、病因: 4、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易致伤口严重感染。 5、厌氧类杆菌属:为革兰阴性杆菌,有加速血链的特点,故可致感染部位的血栓性静脉炎。 6、其它:棱状芽孢杆菌,淋病奈瑟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等均为产褥感染的病原体。
① 全身病灶细菌→血循→生殖道; ② 生殖道本身原有细菌; ③ 邻近器官直接蔓延。 2、外来(外源性): (1)接生消毒不严; (二)感染来源: 1、自体(内源性): ① 全身病灶细菌→血循→生殖道; ② 生殖道本身原有细菌; ③ 邻近器官直接蔓延。 2、外来(外源性): (1)接生消毒不严; (2)过频的检查(肛查、阴道检查); (3)孕晚期盆浴、性交; (4)产褥期清洁卫生不良。
(二)感染来源: (三)诱因: 1、孕产期抵抗力低下; 2、分娩时留有创面; 3、并发症(贫血,早破水等)。
二、临床表现: (一)急性外阴、阴道、宫颈裂伤感染:局部红、肿、痛、灼热、脓性分泌物,伤口裂开等。 (二)急性子宫内膜炎及子宫肌炎: 1、产后3-5天发病; 2、发烧380C~400C 伴畏寒,腹痛; 3、恶露:多、混浊、臭味; 4、子宫:复旧不佳,压痛; 5、化验:WBC↑,尤中性↑。
(三)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急性输卵管炎: 1、多由急性内膜炎→经淋巴或血液播散→宫旁结缔组织、输卵管、卵巢→炎性包块。 2、症状:寒战、高热、下腹痛。 3、检查: ① 子宫复旧不佳、压痛。 ② 一侧或双侧盆腔组织增厚或包块。
1、症状:寒战、高热; 恶心呕吐、腹痛、肠胀气。 2、检查: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 (四)急性盆腔腹膜炎及弥漫性腹膜炎: 盆腔腹膜炎→脓肿 上述炎症继续扩散 全腹→弥漫性腹膜炎 1、症状:寒战、高热; 恶心呕吐、腹痛、肠胀气。 2、检查: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 (五)血栓性静脉炎: 1、产后1—2周发病,多继发于子宫内膜炎。 2、症状: (1)畏寒发烧; 至髂外V、股V→股白肿 ( 2)感染栓子 至全身→脓毒血症→转移性脓肿(如肺)
(六)脓毒血症及败血症: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 脓毒血症:感染血栓脱落入血循→脓毒血症→肺、脑、肾脓肿 或肺栓塞→死亡; 败血症:大量细菌入血循→败血症。表现为高热、恶寒; 神志 不清→中毒性休克→死亡。
护理评估 营养及卫生状况,疾病史、分娩过程等。 健康史 了解妊娠期营养及卫生状况,有无泌尿、生殖道感染。分娩过程中有无胎膜早破、产后出血、过多阴道操作等。
护理评估 健康史 全身状况、伤口及子宫复旧情况,恶露情况等 身体状况 1. 产褥感染的临床表现: ①急性外阴、阴道、宫颈炎 ②急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 ③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急性输卵管炎 ④急性盆腔腹膜炎及弥漫性腹膜炎 ⑤血栓性静脉炎 ⑥脓毒血症及败血症
护理评估 健康史 身体状况 持续高热、寒战、局部疼痛、治疗时间长和由此而影响照顾新生儿,常使产妇及家属焦虑不安。 心理社会状况
护理评估 健康史 身体状况 心理社会状况 血、尿常规,阴道分泌物及后穹隆穿刺抽脓液培养,盆腔B超。 辅助检查
三、治疗: (一)一般治疗: 1、补充营养水分、纠酸; 2、半坐卧位,以利恶露排出或渗出物局限于盆腔底部; 3、物理降温,床旁隔离。 (二)药物治疗: 1、选用抗生素:①青霉素、链霉素。 ②灭滴灵、林可。 注意点:① 注意病菌为需氧或厌氧; ② 为耐药菌株时要做药敏试验; ③ 抗生素选用原则为有效、足够剂量、足够时间。 2、必要时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提高肌体应激能力。
3、局部: 未化脓→红外照射; 外阴伤口感染 已化脓→拆线、引流。 后穹隆切开引流; 盆腔脓肿 经腹切开引流。 “股白脓” →抬高固定患肢,限制活动,局部热敷。
护理诊断 护理目标 1.体温正常。 1.体温过高 2.疼痛 3.焦虑 2.疼痛减轻或消失。 4.营养失调 5.自理能力缺陷 1.体温过高 2.疼痛 3.焦虑 4.营养失调 5.自理能力缺陷 6.母乳喂养中断 2.疼痛减轻或消失。 能说出焦虑的原因及心理感受,饮食、睡眠良好,情绪稳定,冷静思考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卧床期间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母乳喂养,婴儿生长良好。
护理措施 半卧位休息、加强营养、保持外阴清洁卫生,注意床边隔离。 生活护理
护理措施 生活护理 观察及时记录生命体征,注意恶露量、颜色、气味和伤口愈合情况。注意有无下肢肿痛等情况。 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及时记录生命体征,注意恶露量、颜色、气味和伤口愈合情况。注意有无下肢肿痛、皮肤发白且局部温度高,尽早发现下肢血栓性静脉炎。
护理措施 生活护理 病情观察 症状护理 高热、疼痛、呕吐现象 对产妇出现的高热、疼痛、呕吐现象,告知医生,必要时采取物理降温等对症处理措施,减轻产妇的不适。
护理措施 生活护理 病情观察 症状护理 尊重、理解和关心,鼓励家属及亲友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提供母婴接触机会,减轻焦虑。 心理护理 尊重患者,认真解答产妇及家属的疑问,并教给保健知识自我护理方法。了解产妇和家属的心理状态,给予理解和关心,鼓励家属及亲友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加强婴儿护理,提供母婴接触机会,减轻焦虑,增强信心。
护理措施 生活护理 病情观察 症状护理 心理护理 孕期及产褥期卫生,育儿知识,疾病观察,康复指导。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 (1)孕期注意临产前两个月避免性生活及盆浴。 (2)注意休息、增加营养,适当的活动,按医嘱继续用药。 (3)指导做好口腔、皮肤、乳房、会阴的护理。不要盆浴,可采取淋浴。 (4)宣传哺乳及新生儿护理的有关知识,指导避孕。 (5)教会产妇学会自我观察,如有恶露异常、腹痛、发热等异常要及时就诊。指导产妇定期复查。 孕期及产褥期卫生,育儿知识,疾病观察,康复指导。 健康教育
护理评价 1.疼痛减轻或消失,生命体征平稳。 2.能表达心理感受,精神状态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3.母乳喂养成功,婴儿生长好。
小结 Summarize: 分辨产褥感染的概念及与产褥病率的区别,其次是要掌握产褥感染的处理原则及护理措施。
练 习 1、产褥感染产妇最佳体位是( ) A、平卧位 B、半坐卧位 C、侧卧位 D、膀胱截石位 E、头低脚高位 练 习 1、产褥感染产妇最佳体位是( ) A、平卧位 B、半坐卧位 C、侧卧位 D、膀胱截石位 E、头低脚高位 2、引起产褥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是( ) A、大肠杆菌 B、厌氧型链球菌 C、产气荚膜杆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E、阴道杆菌
练 习 3、产后3-4天体温38℃子宫体轻压痛、恶露量多且臭,最可能的诊断是( ) A、子宫内膜炎 子宫肌炎 B、下肢性血栓性静脉炎 练 习 3、产后3-4天体温38℃子宫体轻压痛、恶露量多且臭,最可能的诊断是( ) A、子宫内膜炎 子宫肌炎 B、下肢性血栓性静脉炎 C、急性结缔组织炎 D、急性盆腔腹膜炎 E、产后宫缩痛
练 习 4、某产妇顺产后3天,体温37.8℃,咳嗽,肺部有湿鸣音,恶露无臭味,子宫无压痛,母乳喂养好,会阴伤口愈合佳,考虑为( ) 练 习 4、某产妇顺产后3天,体温37.8℃,咳嗽,肺部有湿鸣音,恶露无臭味,子宫无压痛,母乳喂养好,会阴伤口愈合佳,考虑为( ) A、产褥感染 B、呼吸道感染 C、乳腺炎 D、子宫内膜炎 E、泌尿道炎
练 习 5、关于产褥感染的护理,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床边隔离 B、平卧位 C、遵医嘱给宫缩剂抗生素 练 习 5、关于产褥感染的护理,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床边隔离 B、平卧位 C、遵医嘱给宫缩剂抗生素 D、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 E、保持外阴清洁 6、导致产褥病率的原因包括( ) A、手术切口感染 B、乳腺炎 C、上呼吸道感染 D、泌尿系统感染 E、产褥感染
第二节 产褥中暑 高温闷热环境→体内余热不能散发→中枢神经性体温调节 功能↓ →产褥中暑。该病起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 一、病因: 第二节 产褥中暑 高温闷热环境→体内余热不能散发→中枢神经性体温调节 功能↓ →产褥中暑。该病起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 一、病因: 高温(35℃)空气流通 体汗散热。 若空气不流通 + 盖被包头 + 产时脱水失血→体温调节失常→中暑。 二、表现:分三型。 (一)先兆中暑: 1.夏季发病,突发; 2.恶心呕吐、心悸(与季节传染病区别) 3.头晕眼花、烦躁、多汗、口渴。
(二)轻度中暑: 1. 先兆中暑表现; 2. 体温 ,呼吸心率 ,胸闷; 3 (二)轻度中暑: 1. 先兆中暑表现; 2. 体温 ,呼吸心率 ,胸闷; 3. 皮肤:面色潮红; 皮干无汗; 痱疹。 (三)重度中暑: 1.体温(达41℃),稽留热型; 2.昏迷、抽搐、谵妄(与子痫区别); 3.胃肠及皮下出血、BP↓ 数小时 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三、预防:为主。 1.居室通风; 2.衣着合适; 3.保持皮肤清洁; 4.多饮水。
四、治疗: 原则:改变高热环境,迅速降温; 纠酸、抗休克。 1. 轻度中暑: (1)补充水分; (2)物理降温(冷水、乙醇) 2 四、治疗: 原则:改变高热环境,迅速降温; 纠酸、抗休克。 1. 轻度中暑: (1)补充水分; (2)物理降温(冷水、乙醇) 2.重度中暑: (1)镇静; 氯丙嗪 (2)降温:物理 + 药物 异丙嗪 地塞米松 (3)防肾衰:计出入水量; (4)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