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出血热 Ebola hemorrhagic fever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生物高考 精讲专题 第 18 讲 免疫调节 乔文军北京特级教师2015. 《考试大纲》 3-3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 4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 5 )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Advertisement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病因 上胃肠道疾病 门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全身性疾病.
Ebola virus disease ( EVD ) 埃博拉出血热诊疗方案 ( 2014 年第一版)解读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中心 蒋荣猛 :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 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 2 细菌入侵 3 其它 二 病理类型 1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 、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 、 阑尾周围脓肿.
黄热病 杨亚荣. 黄热病概述  黄热病属于国际检疫的传染病之一  黄热病是一种由黄热病毒引起,蚊媒传播的急性 传染病  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黄染、出血等  进入肝肾损伤期,病死率可高达 20% ~ 40%  本病在中南美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流行  亚洲没有本地病例.
脊髓灰质炎的诊断和治疗 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杜俊秋. 无脊灰国家 无脊灰国家 2000 年,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中国已消灭脊 髓灰质炎,中国成为 “ 无脊灰国家 ” ; 2000 年,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中国已消灭脊 髓灰质炎,中国成为 “ 无脊灰国家 ” ; 11 年后的 2011 年 8 月,中国新疆出现了.
登革热 ( Dengue Fever ) 首都医科大学第九临床医学院 北京佑安医院 感染性疾病教研室 梁连春.
第二十四章 其他病毒 第一节 狂犬病病毒 rabies virus 一、生物学性状 1. 根据表面糖蛋白 G 的不同可分为 4 个血清 型。 2. 抵抗力不强,易被强酸、碱、乙醚灭活。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段冠清 病毒性肝炎. 一、病原学  甲肝病毒( HAV ) 基因结构: 基因结构: 5’- 非编码区5’- 非编码区 编码区 编码区 3’- 非编码区3’- 非编码区  HAV 疫苗研究近况.
人感染H7N9禽流感筛查及病原学治疗 黄镇 ( )
第七次实验课 心血管系统疾病(2).
传染病 预防的基本措施.
预防猪流感.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解读 太和医院宣传健康教育中心
埃博拉(EBOLA)知识讲座 中国援加纳医疗队 奉光举
埃博拉出血热预防控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4年9月
H7N9禽流感生存手册 不恐惧 不信谣 不大意.
第23章 病毒性肝炎 Viral Hepatitis 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急性肾小球肾炎 昆明医学院第 一附属医 院 儿 科 教研室.
传染病学总论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学教研室 谢冬英 2008年03月.
第二十八章 肝炎病毒.
赴几内亚埃博拉出血热(埃博拉病毒病)防控工作介绍
出血热病毒.
梅毒血清学 筛查结果的解释 检验科.
学习目标 肾综合症出血热常见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和护理措施。 掌握 肾综合症出血热的临床表现、处理要点。
乙脑的预防和控制.
肺结核.
埃博拉出血热诊疗方案解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中心 李兴旺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埃博拉出血热诊疗方案解读 湖南省人民医院 祝益民.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卫生应急中心 2014年8月4日
肠道病毒的分类关系 脊髓灰质炎病毒 柯萨奇病毒 埃可病毒 新肠道病毒 甲型肝炎病毒 肠道病毒属 小RNA病毒科 鼻病毒属.
流行性乙型脑炎 中山大学传染病教研室 陈幼明.
登 革 热 Dengue Fever.
PCR检测HBV DNA 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谢瑞玉.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第八章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 六、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一)子宫平滑肌瘤的MRI表现
乙肝诊断检查.
梁米芳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糖尿病流行病学.
寨卡病毒病(Zika virus disease)
甲型H1N1流感病毒 甲流H1N1流感病毒占流感病毒的51.75% —— 《北京晨报》 机体如何进行防卫?
1、这个过程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2、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细胞参与? 这些细胞分别行使什么样的功能? 3、抗体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埃博拉出血热应急处置演练 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病毒感染与免疫.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第31章 其他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gilloma Virus.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促进凝血因子形成药.
疟疾基础知识 中国援加纳医疗队.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HBsAg阳性肝细胞的膜表面HBsAg抗原的检测
第二十章 虫媒病毒 arbovirus 共同特点 (1)直径20~60nm。单股RNA。20面体立 体对称。有包膜,表面有血凝素。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双重特性: 抗体活性 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EBOLA'S ATTACK 埃博拉病毒的袭击 吴娅菁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囊虫病 Cysticercosis.
临床表现 潜伏期 HA 30天(15—45) HB 70天(30—180) HC 40天(15—150) HE 40天(10—70)
第二部分 免疫系统与免疫活性分子 免疫系统 免疫球蛋白 细胞因子 补体系统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二 部分 第五章 第四章
结缔组织 Connective Tissue
SARS冠状病毒(SARS-associated coronavirus)
第十三章 Chapter 13 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B-cell immunity)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埃博拉出血热 Ebola hemorrhagic fever

概述 埃博拉原本是非洲扎伊尔(Zaire)境内的一条小河,称埃博拉河(Ebola River)。 1976年11月,沿埃博拉河二岸的一些村庄暴发了一种致命的出血热, 在很短的时间里, 被确诊的感染者达到318名,其中88%的患者相继死亡。 在该病暴发后6个月, 研究人员在电镜下发现了致病因子-埃博拉病毒。

历史回顾 1976年7~11月,苏丹报告284例患埃博拉出血热,151例死亡;同年9~10月,刚果318人发病,280人死亡 1977年和1979年,刚果和苏丹埃博拉出血热再次爆发 1989年,美国弗吉尼亚州的莱斯顿检疫实验室在猕猴身上分离出了埃博拉病毒莱斯顿亚型 1989年至1996年,美国和意大利从菲律宾进口的猴子中发生了若干次埃博拉莱斯顿亚型爆发 1994年至2003年,科特迪瓦、加蓬、乌干达、刚果、加蓬、苏丹、科特迪瓦、利比里亚、南非均有埃博拉出血热爆发的报道

目前埃博拉出血热的流行地区

病原学 生物分类:丝状病毒科(Filiviridae) 形态结构:呈长丝状体,可呈杆状、丝状、“L”形等多种形态;长度平均1000nm, 直径70-90nm;有脂质包膜,包膜上有呈刷状排列的突起,主要由病毒糖蛋白组成 基因组织: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大小为18.9 kb,编码7个结构蛋白和1个非结构蛋白

Le virus Ebola pris en photographie au microscope électronique

Proteins

病原学 细胞培养 可在人、猴、豚鼠等哺乳类动物细胞中增殖, 其中Vero-98、Vero-E6、Hela-229 细胞最敏感 病毒接种后, 6-7 小时出现细胞病变, 表现为细胞圆化、皱缩, 细胞质内可见纤维状或颗粒状结构的包含体 给猕猴接种埃博拉病毒后可产生与人类疾病相似的症状体征并引起死亡 在鸟类、爬行类、节肢动物和两栖类动物细胞内不能复制 在仓鼠与豚鼠中,需多次传代才能引起死亡

病原学 病毒亚型 埃博拉-扎伊尔(Ebola-Zaïre):能够致人类疾病 埃博拉-苏丹(Ebola-Sudan):能够致人类疾病 埃博拉-科特迪瓦(Ebola-Côte d’Ivoire):能够致人类疾病 埃博拉-莱斯顿(Ebola-Reston):唯一起源于亚洲的丝状病毒,对人不致病,但对非人灵长类有高度感染性 不同亚型毒力不同, Ebola-Zaïre毒力最强, 人感染后病死率最高, Ebola-Sudan次之, Ebola-Côte d’Ivoire对黑猩猩有致死性, 对人的毒力较弱Ebola-Reston对非人灵长类动物有致死性, 而人感染后不发病

病原学 环境抗力 在室温下稳定,60 ℃ 1小时大部分病毒被灭活 对紫外线、γ射线、甲醛、次氯酸、酚类等消毒剂和脂溶剂均敏感

流行病学 流行过程 传染源: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和非人灵长类均可为本病传染源;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储存宿主及其在自然界的自然循环方式尚不清楚,蝙蝠可能在维持埃博拉病毒在热带森林的存在中充当重要角色 传播途径: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病人或动物的血液及其他体液均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其他传播途径包括气溶胶传播、注射传播、性传播。粘膜皮肤小的破损也是病毒入侵的门户。 易感人群:人类对埃博拉病毒普遍易感。发病主要集中在成年人,因为成年人与患者接触机会多有关

流行病学 主要危险因素与病人密切接触 1995年扎伊尔的流行中, 27例原发病例的确73名家庭成员中发生继发感染28例(16%), 其中夫妻间继发45%,非夫妻成员中继发率14%;12例病人与患者呕吐物或大便有过直接接触;17例病人曾与病人共用一张床,78个家庭与原发病人无接触者未见发病。

Where does Ebola hide? 埃博拉病毒可感染蝙蝠 埃博拉病毒基因存在于肝和脾 蝙蝠感染后不出现症状 2002- 蝙蝠 可以在体内支持病毒复制 成为传播的中间宿主

流行病学 流行特征 人群分布:尚无资料表明不同性别间存在发病差异 时间分布:长期观察指出,埃博拉出血热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 地区分布:主要流行在非洲的乌干达、刚果、加蓬、苏丹、科特迪瓦、利比里亚、南非等国家。我国目前尚未发现埃博拉出血热患者

发病机制 病毒进入机体后,可能在局部淋巴结首先感染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其他单核吞噬细胞 一些感染的单核吞噬细胞转移到其他组织,当病毒释放到淋巴或血液中,可以引起肝脏、脾脏以及肾上腺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 感染的单核吞噬细胞同时被激活,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 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等细胞活性物质可增加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诱导表达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和促凝因子,以及组织破坏后血管壁胶原暴露,释放组织因子等,最终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病理解剖 主要病理改变是皮肤、黏膜、脏器出血 很多器官可以见到灶性坏死,但是以肝脏、淋巴组织最为严重 肝细胞点、灶样坏死是本病最显著的特点,可见小包涵体和凋亡小体

Ebola infected liver hepatocytes

临床表现 临床经过 潜伏期:5-14天,平均6天,其中埃博拉-苏丹亚型潜伏期比扎伊尔亚型长 初期:急性起病,表现为高热、畏寒、头痛、肌痛、恶心、结膜充血及相对缓脉;2-3天后可有呕吐、腹痛、腹泻等,半数患者有咽痛及咳嗽。持续4-5天 极期:可出现神志的改变如谵妄、嗜睡等,可出现麻疹样皮疹,以肩部、手心和脚掌多见,数天后消退并脱屑,部分患者可较长期地留有皮肤改变。重症患者可出现咯血,鼻衄、口腔、结膜下、胃肠道、阴道及皮肤出血或血尿。持续5-7天 恢复期:非重症者发病后两周内恢复

临床表现 临床特点 最显著的表现为低血压、休克和面部水肿,还可出现DIC、电解质和酸碱的平衡失调等 50%以上患者出现严重出血,并可因出血、肝肾功能衰竭及致死性并发症而死亡;90%的死亡患者在发病后12天(7-14天)内死亡 急性期并发症有心肌炎、细菌性肺炎等。由于病毒持续存在于精液中,也可引起睾丸炎、睾丸萎缩等迟发症

Within days the body begins to haemorrhage from every orifice

实验室检查 一般检查 血常规:早期白细胞减少,第7病日后上升,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血小板可减少 尿常规:早期可有蛋白尿 生化检查:AST和ALT升高,且AST升高大于ALT

实验室检查 血清学检查 血清特异性IgM抗体检测多采用IgM捕捉ELISA法检测;血清特异性IgG抗体采用ELISA、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 血清特异性IgM、IgG抗体最早可在起病后7~10天检出,但多数患者抗体出现于起病后10~14天 IgM抗体可维持3个月,IgG抗体可维持很长时间 IgG抗体检测主要用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IgM抗体可作为近期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但不能满足早期诊断的需要

实验室检查 病原学检测 抗原检测:由于埃博拉出血热有高滴度病毒血症,可采用ELISA等方法检测血清病毒抗原。免疫荧光法应用也很广泛,它可从感染动物肝、脾中检测病毒抗原 核酸检测:采用RT-PCR等核酸扩增方法检测。一般发病后一周内的病人血清中可检测到病毒核酸 病毒分离:采集发病一周内患者血清标本,用Vero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培养

诊断 诊断依据。 流行病学资料:来自于疫区,或3周内有疫区旅行史,或有与病人、感染动物接触史 临床表现:起病急、发热、牙龈出血、鼻出血、结膜充血、瘀点和紫斑、血便及其他出血症状;头疼、呕吐、恶心、腹泻、全身肌肉或关节疼痛等 实验室检查:①病毒抗原阳性;②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③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增高;④从患者标本中检出埃博拉病毒RNA;⑤从患者标本中分离到埃博拉病毒

诊断 诊断标准 疑似病例:具有上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基础上具备诊断依据中实验室检查任一项检测阳性者 由于该病症状广泛,临床表现复杂,临床症状很难与其他病毒性出血热相区别,仅凭症状难以诊断, 必须从病人血样中检测到特异性抗原(或抗体)和/或分离到病毒才能确诊。 但确诊试验只能在专门的实验室进行,由于送检样品也可能是致命性的,所以实验室必须具备高度的防护条件。

诊断 鉴别诊断 病毒性出血热:马尔堡出血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拉沙热和肾综合征出血热等 钩端螺旋体病 伤寒、斑疹伤寒 恶性疟疾 重型病毒性肝炎

治疗 支持治疗:首先需要隔离病人。卧床休息,少渣易消化半流质饮食,保证充分热量 病原治疗:抗病毒治疗尚无定论 补液治疗:充分补液,维持有效血容量,加强胶体液补充如白蛋白、低分子右旋糖酐等,预防和治疗低血压休克 抗炎治疗:应用甘草酸制剂 出血治疗:止血和输血,新鲜冰冻血浆补充凝血因子,预防DIC 控制感染:及时发现继发感染,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应用抗生素 肾功能衰竭的治疗:及时行血液透析等

预后

预防 控制传染源:严格隔离疑诊病例和病人,应收入负压病房隔离治疗。对其排泄物及污染物品均严格消毒 切断传播途径:严格规范污染环境的消毒工作;严格标本采集程序;病毒的分离和培养应在P4级安全实验室中进行 保护易感人群:加强个人防护,使用防护装备。目前没有可用的疫苗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