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药物的分布 (distribution)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六章 呼吸 第 一 节 肺的通气 莲山中学甘春华制作.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 的 组 成 呼吸道: 肺: 鼻腔咽 喉气管支气管 气体交换的场所 呼吸运动: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有清洁、湿润空气的作用 肺的通气: 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包括呼气 和吸气两个过程 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的通气.
Advertisements

什么是遗传病? 它与非遗传病 如何区别 遗传病:是由引起 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 的或者是由所控制的人 类疾病. 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人 类疾病.基因 遗传病的概念.
第三章 药动学 基本要求 1.掌握药物跨膜转运方式与影响因素。 2.掌握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规律及影响因素。
药 物 化 学 第十七章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效的关系.
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 第一节 药物的膜转运与胃肠道吸收 第二节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第三节 影响药物吸收的物理化学因素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第三章 非口服给药的吸收 第一节 注射给药 第二节 口腔黏膜给药 第三节 皮肤给药 第四节 鼻黏膜给药 第五节 肺部给药
第2章 药物的体内过程.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s)
淋 巴 系 统 Lymphatic System.
第9章 特殊人群的药物代谢动力学.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国家级精品课 药物化学 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化学教研室.
Chemical Structure and Pharmacologic Activity
药物分析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淋巴结转移癌 制作:刘重次 钱丽娟.
§3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水盐平衡调节.
药理学 第 三 讲 pharmacology 主讲教师: 杨世杰 教 授 主讲单位: 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 药理教研室 共 计: 48学时
第2章 临床药代动力学 (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高州四中 李振庄.
水 肿.
第三节 处方前研究.
第三章 血 液.
赞美诗 平稳而富饶 我生活在你温暖的怀抱 是你,为我平添物质和能量 是你,吸纳我无尽的烦恼 是你,默默地搭起流通之桥 没有你—— 我——
2004年7月28日下午3时,天气闷热难当。重钢股份公司炼钢厂炼钢炉前温度起码超过100℃
第一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本章学习目标 1.描述内环境及其作用。 2.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3.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二、骨髓和血细胞发生(概述) 出生前造血器官 卵黄囊 肝 脾 骨髓 出生后造血器官 骨髓 ——红、粒、单、血小板 淋巴器官 ——淋巴细胞
第二章、口服药物的吸收 金 涌.
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的途径.
大 纲 要 求 了解体循环静脉的特点 了解上腔静脉的主要属支及汇集范围; 掌握上肢、下肢浅静脉的名称和汇入部位
第十章 局部麻醉药.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第十三章 栓剂.
第九章 液体制剂.
第3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s.
第三章 药动学 Pharmacokinetics, PK.
第二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 人体的稳态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模块一 药物应用基础 药物应用技术.
第九章 玻璃体病 菏泽医专眼科学教研室 董桂玲.
Drug design 蒋学华、王凌 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 临床药学与药事管理学系.
病理生理学 牡丹江医学院 病生教研室.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第三篇 组织工作.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第十章 淋巴系统 The Lymphatic System.
第8章 神经系统 Nervous System.
神 经 系 统 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小脑、脊髓) 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神经节、神经).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第20章 平喘药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理教研室 赵鹏飞.
药理学Pharmacology 莫愁中等专业学校 周琼莹 电话:
第一篇 细胞生理学 第一章 生物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第二章 细胞的兴奋 第三章 细胞间信息传递 第四章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s 制作:宋晓红.
第3章 临床药物动力学基础.
第三节 Gas Transport in the blood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Biopharmaceutics and Pharmacokinetics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Biopharmaceutics and Pharmacokinetics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 第三节 细胞的电活动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
血液、骨、神经组织 和眼 组胚教研室.
药物的跨膜转运.
预防医学系 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代谢组学技术及应用新策略简介 代谢组学平台 刘慧颖.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第三篇 脉管学(angiology) 第一章 心血管系统(cardiovasculal system)  第一节 概述 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1、心(heart):二房、二室 2、动脉(artery):大、中、小。 3、静脉(vein) 4、毛细血管(capillary) 人体解剖学——浙江大学.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LOGO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Circulatory System 循环系统 周俊 Department of Histology & Embryology
生物药剂学 Biopharmaceutics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Biopharmaceutics and Pharmacokinetics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细胞信号通路检测(一) 总蛋白提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四章 药物的分布 (distribution) 长沙医学院药学系 药剂教研室 黄明秋

第一节 概述 组织分布与药效 组织分布与化学结构 组织分布与蓄积(accumulation) 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

表观分布容积( Vd ) 假设在药物充分分布的前提下,体内全部药量按血中同样浓度溶解时所需的体液总体积。 非药物分布的真实容积,无生理意义。 与蛋白结合率及在组织中的分布密切相关。 Vd=D/C 单位为L或L/kg 60公斤的人,总水分大约为36 L,其中细胞内液25 L,细胞间液8 L,血浆2.5 L

Vd ≈36 L时,说明药物在各组织内均匀分布。

第二节 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 一、体内循环与血管透过性的影响 二、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能力 三、药物的理化性质与透过生物膜的能力 四、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 五、药物相互作用对分布的影响

一、体内循环与血管透过性的影响 血液循环的速度,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转运途径:被动扩散 小分子水溶性药物----微孔途径 脂溶性药物------类脂途径 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与组织本身有关;肝血窦、脑和脊髓

二、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能力 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相结合。 大多数酸性和一些碱性药物与白蛋白结合。 许多碱性药物和中性药物与α1-酸性糖蛋白或脂蛋白结合 结合是药物的贮库形式,是可逆的。 可发生饱和、竞争、置换等作用,使游离型药物浓度增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升高。

三、药物的理化性质与透过生物膜的能力 血液-----细胞外液-----细胞内 被动扩散,特殊转运 脂溶性、分子量、解离度、结合率、异构体、制剂生产工艺等 四、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 五、药物相互作用对分布的影响

第三节 淋巴系统转运 重要性: 某些特定物质必须依赖淋巴循环; 当传染病、炎症、癌症转移使淋巴成为病灶时,必须使药物向淋巴系统转运; 可避免肝首过作用;

一、淋巴循环与淋巴管的构造 淋巴液是过多的组织液,蛋白量少; 毛细淋巴管-小淋巴管-大淋巴管-总淋巴管 胸导管:收集膈肌以下及膈肌以上左侧半身的淋巴液,转运至左侧锁骨下静脉; 右淋巴导管:收集膈肌以上右侧半身的淋巴液,转运至右侧锁骨下静脉;

内皮细胞上有允许小分子通过的小孔; 内皮细胞间有缺口,可供大分子物质通过 血液向淋巴液转运:取决于孔径小的血管壁 组织液向淋巴液转运:取决于分子量的大小 消化管向淋巴液转运:大分子物质、微粒

第四节 脑内分布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脑组织对外来物质有选择地摄取的能力;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包被一层神经胶质细胞; 从血液向中枢神经系统的转运,主要取决于药物的脂溶性,其次为pKa和血浆蛋白结合率。

生物药剂学;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 口服药物的体内过程; 生物膜的结构和特点;药物转运机制及特点;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和物理化学因素; 利用制剂方法如何提高或改善药物的消化道吸收? 肌内注射给药的吸收途径及影响因素; 经皮给药的吸收途径及影响因素; 直肠给药为什么可部分避免首过效应? 鼻粘膜给药的特点,适用于那些药物? 表观分布容积及意义;血浆蛋白结合的意义; 影响分布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