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O一O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認 識 愛 滋 病 與安 全 性 行 為認 識 愛 滋 病 與安 全 性 行 為 臺北市立性病防治所 製作.
Advertisements

「談情說愛」 ---- 「 愛滋病流行現況及防治 」 明台高中 護理教師楊雅莉 內容大綱  愛滋病簡介  全球愛滋病流行現況  台灣愛滋病流行現況  愛滋病的衝擊  毒癮愛滋疫情  愛滋病防治.
桃園縣中壢市青埔國小 宣導日期:99年12月17日 宣導者:詹德木老師 活動地點:視聽教室 愛滋病 AIDS 愛滋病 (AIDS) 防治宣導.
什么是艾滋病? AIDS AIDS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传染 性疾病 ; 艾滋病病毒主要破坏人体免疫功能,使人体抵 御疾病的能力降低 ,易发生多种感染和肿瘤, 最终导致死亡 。 病毒侵入人体 免疫细胞 全称为 “ 人类免疫缺陷综合征 ” ;
1 抗击艾滋 从我做起 江苏省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 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中心 2013 年 11 月 10 日 (健康教育)
第十一章 艾滋病与人类免疫 第十一章 艾滋病与人类免疫 第一节 艾滋病发生由来和机制 第一节 艾滋病发生由来和机制 艾滋病英文全称为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的字头 AIDS 的译称,中文名为获得性免疫缺 陷综合症,是由一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 STD 的定义  性传播疾病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是 指主要通过性行为或类似性行为 ( 包括阴交、 肛交、口交、接吻、触摸等)而传染的一组 疾病,简称性病,过去民间称 “ 花柳病 ” 。性病 不仅仅发生在性器官上,也可侵犯附属淋巴.
病毒与疾病 生技 10-1 赵桂华. 概念 生物病毒 :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 核酸 ( DNA/RNA ),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 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生物病毒微生物 原指一种动物来源的 毒素。 “virus” 一词源于 拉丁文。 病毒能增殖、遗传和演化,因而 具 有生命最基本的特征。
关于艾滋病 —— 从生物学角度看 AIDS. 你所知道的 你已经知道: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 病原体: HIV 病毒 传染源:艾滋病患者和 HIV 病毒携带者 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易感人群:由于没有疫苗,差不多所有的 人都属于易感人群.
性传播疾病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第二十六章 流行病学教研组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1 艾滋病防治知识. 2 艾滋患者 3 病毒感染 淋巴细胞 4 一、艾滋病流行概况 5 世界流行概况 艾滋病仍在全世界继续蔓延,每天,全球约有 例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 8000 人因艾 滋病而死亡。 自艾滋病流行以来,全世界已经有超过 6000 万 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其中 2200.
公共课教学部教师 全红霞 性与爱是人类精神的一道 最强烈的光辉, 穿越灵与肉 \ 穿越 神圣与世俗, 荡涤着我们的灵魂. ______ 佚名.
医院预防控制艾滋病工作 考核培训 北京市疾控中心 性病艾滋病防治所. 一、艾滋病流行形势 北京市艾滋病疫情情况 截止到 2010 年 12 月 31 日,累计报告艾滋病 病毒感染者及病人 8570 例。其中本市户籍 1789 例、外省市户籍 6420 例、外籍人员 281 例。
第二节 危及人身安全的主要形式 1 第一节 典型案例 2 3 第三节 危及人身安全的防范对策 2016年7月26日12时58分 2016年7月26日12时58分 2016年7月26日12时58分 2016年7月26日12时58分 2016年7月26日12时58分 2016年7月26日12时58分 2016年7月26日12时58分.
有一种人,易患肿瘤,反复感染; 有一种病,超级瘟疫,世纪杀手; 这种病, 无医可治,无药可防; 这种人, 病情凶险,无一幸免。
艾滋病专题 艾滋病 艾滋病是英语 “AIDS” 中文名称, AIDS 是获得 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英文缩写。它是由于感染了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 HIV )后引起的一种致 死性传染病。 HIV 主要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 机体 逐渐丧失防卫能力而不能抵抗外界的各种 病原体,因此极易感染一般健康人所不易患的感.
艾滋病,是种人畜共患疾病,由感染 "HIV" 病毒引起。 HIV 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 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 T4 淋巴组织作为攻击目标,大量破坏 T4 淋巴 组织,产生高致命性的内衰竭。这种病毒在 地域内终生传染,破坏人的免疫平衡,使人 体成为各种疾病的载体。 HIV 本身并不会引发.
第三节 身体的防卫 3 、烧伤病人治疗时,一般应尽量用自己的 皮肤进行植皮。你知道原因吗? 皮肤进行植皮。你知道原因吗? 1 、当流感流行时,为什么有的同学容易感冒, 而有的同学一般不感冒? 而有的同学一般不感冒? ? 2 、你知道艾滋病吗?患者可能因小小的感冒 而死亡。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而死亡。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什麼是愛滋病 AIDS ?  Acquired 後天性  Immune 免疫  Deficiency 缺乏  Syndrome 症候群.
女性生殖器官 輸卵管 子 宮子 宮 卵巢 子宮頸. 男性生殖器官 陰莖 包皮 陰囊 輸精管 尿道 睪丸.
开展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意义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丁建平. 开展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意义 1 、艾滋病的三种传播途径中血源和性传播主要与个人的价值 观念、生活方式、个人行为密切相关。 正确的价值观念、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个人行为,完 全可以控制艾滋病的传播与流行。
主题班会 预防艾滋,共建美好校园 刘芸芸 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  刘德华 - 爱在阳光下 MTV.wmv 刘德华 - 爱在阳光下 MTV.wmv 公益宣传短片 —— 《爱在阳光下》
1 抗击艾滋 从我做起 抗击艾滋 从我做起 江苏省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 南京艺术学院卫生所 (健康教育)
血液肿瘤 金娟 在没有有效 的艾滋病疫苗 的情况下, 了解 和掌握预防艾 滋病的知识、 避免有可能导 致艾滋病的行 为是预防艾滋 病的有效方法。
非细胞结构的生物体-病毒 通河中学 杨 洁. 病毒引起的疾病 1 、禽流感 2 、艾滋病 3 、流感 4 、非典型性肺炎 5 、脊髓灰质炎 ( 俗称小儿麻痹症 )
问题探讨 神经系统感觉到病原体存在一般是在有了病理反应之后。在病菌或病毒刚进入人体时,靠反射不能对其作出反应。
青少年与艾滋病 学生:陈晓珊、霍萃婷 谭滨滨、徐文罡.
愛滋病 1.疾病簡介 2.臺灣愛滋病流行概況 3.臨床症狀 4.什麼是空窗期/潛伏期? 5.愛滋病傳染要件 6.傳染方式
我的青春 不要愛滋 安南區衛生所 吳美怡醫檢師.
艾滋病及其皮肤表现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 孙建方.
愛滋病 小心愛滋病 是很恐怖的喔.
愛滋病 認識與防護 黃英絹 感染控制 護理師.
時間: 、22 學校:美和科技大學 講員:屏東基督教醫院-彭恩美個管師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认识AIDS 远离AIDS 克拉玛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4年8月28日.
——艾滋病专题讲座 旌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性病艾滋病防治科
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普及.
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 合力抗艾,共担责任,共享未来.
單元名稱: 致命交叉點.
時間:8:40-9:20 地點:文心國民小學 演講者:四民衛生所
愛滋病防治-讓愛無懼 社團法人台灣愛之希望協會 副主任 吳孟姿.
1170 第三組 組員: 2號 王奕翔 14號 趙聿訢 20號 鄭廷彥 22號 鄭建澤 23號 鄭凱睿 36號 魏翊庭 37號 羅敏睿
你有否想過 染上性病會帶來嚴重後果? 你如何去預防性病 ?.
关爱生命 关爱生活 弋阳县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办公室.
艾滋病防治知识政策 及高危行为干预.
同志議題與愛滋.
预防艾滋病 关注生命健康 滕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王莉 医学课件.
锡林郭勒盟性病艾滋病 防治技术培训班 2012年6月9日.
麻醉常見疾病感染作業流程 報告者:田佳宜.
1201.
愛滋病防治暨反毒宣導 梧棲區 衛生所.
財團法人台灣紅絲帶基金會 走向陽光關懷愛滋 Mr. David.
健康与亚健康.
艾滋病防治 知识宣传讲座.
1999年全球人口死亡主要原因 排名 百分数 心肌萎缩 12.7 脑血管疾病 9.9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7.1 艾滋病 4.8
愛滋病防治教育 愛滋病防制教育 愛滋病防制教育.
愛滋病宣導報告 製作人:劉育瑄.
艾滋病与教育.
愛滋病 病徵重温  (10分鐘).
生活事件教案 愛滋風雲.
社会共同参与 促进艾滋病综合防治 克拉玛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王峰 2014年4月15日.
问题探讨 神经系统感觉到病原体存在一般是在有了病理反应之后。在病菌或病毒刚进入人体时,靠反射不能对其作出反应。
携手同行 共抗艾滋 --北碚区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宣讲 北碚区柳荫中学 2017/9/9.
預防愛滋病 六忠 何慧妤 專題研究報告.
主题班会 预防艾滋,共建美好校园 阳泉实验中学.
HIV 與 AIDS.
認識AIDS 屏安醫院 洪志宏醫師.
愛滋病防治教育 愛滋病防制教育 愛滋病防制教育.
談愛滋 AID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湖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O一O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艾滋病的危害与控制 湖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O一O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主要内容 一、艾滋病的危害 二、艾滋病流行现状 三、艾滋病防治策略 四、艾滋病防治工作进展

重要信息 人类正面对着两个威胁,恐怖主义和艾滋病。与恐怖主义相比,艾滋病在过去一年里夺走了更多人的生命。 ------ 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 (2004年7月1日第十五届世界艾滋病大会上讲话) 艾滋病对世界造成的威胁不亚于让恐怖分子获得核武器。 ------联合国报告(2004年11月30日)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艾滋病防治是关系我中华民族素质和国家兴亡的大事。 各级党政领导需提高认识,动员全社会,从教育入手,立足预防,坚决遏制其蔓延势头。

温家宝总理指出: “对艾滋病防治工作,国务院高度重视,已经研究并作了部署。必须实行责任制,加强防治规划、监督检查、队伍建设、技术措施、依法管理等基础性工作,同时注意总结成功经验,真正把这件关系民族根本利益的大事抓紧做好”。

2004年11月,温家宝总理就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做出重要批示: “各级政府要本着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把艾滋病防治工作摆到重要位置。要统筹各方面力量,认真落实各项防治政策和措施,突出抓好防止性传播、打击贩毒吸毒和非法采血等重点环节,切实做好疫情严重的重点地区综合防治工作。要加强宣传教育,普及防治知识,增强全民防治意识,形成群防群治的社会氛围。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坚决遏制艾滋病的流行和蔓延”。

2010年9月22日,温家宝总理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与艾滋病讨论会上的讲话 “我们不能漠视生命的呼唤,不能迟滞救助的步伐,必须更加有力地推进全球艾滋病防治工作,确保艾滋病领域千年发展目标如期实现” ; “抗击艾滋病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正因为这个世界有着太多的苦难,人类更需要团结起来保护自己。国际社会要发扬互帮互助、同舟共济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在艾滋病防治领域的合作”。

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防治工作机制已初步形成 近年来,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吴仪副总理多次就艾滋病防治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并看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

第一部分 艾滋病的危害

艾滋病的发现 1981年6月5日,美国 CDC发布报告:在1980年10月到1981年5月期间,先后发现5例病例,患者均为男性同性恋者,经检查确诊得了“卡氏肺囊虫肺炎”,免疫功能极度低下。后来(1982年)医学全称为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中文翻译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取英文简称AIDS,中文谐音为艾滋病。 1983年5月,法国巴斯德研究所肿瘤病毒室主任乐克·蒙特尼尔(Luc Montagbier)博士等率先从艾滋病病人血液中分离出一种新的人类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美国科学家(Robert Gallo)也随后发现。1985年6月称之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

艾滋病病毒特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英文缩写HIV),也称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体液和组织液,如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眼泪、唾液和尿液等以及淋巴组织中如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核淋巴结等。 血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中病毒浓度最高;其他体液,包括唾液、眼泪等的含量都很少,尚不足以构成传染。 病毒对外界抵抗力弱(低于乙肝病毒,在干燥环境中很快失去感染性,一般消毒剂能将其杀灭)。

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 性传播(异性性行为、同性性行为)。 血液传播(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输入含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及制品等)。 母婴传播(通过胎盘、分娩、哺乳等)。

艾滋病病毒不会经以下途径传播 共同工作、劳动(共用办公用品、学习用具、农具等)。 蚊虫叮咬、咳嗽、打喷嚏等。 一般生活接触(共同进餐、拥抱、握手、礼节性接吻,游泳;共用马桶、浴盆、衣服、被褥、钞票等)。 蚊虫叮咬、咳嗽、打喷嚏等。

艾滋病自然病程 急性感染期 (2周-3月) 潜伏期 (7-10年) 发病期 (1-2年) 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HIV)后未发病的称之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的则称为艾滋病病人。 潜伏期:即从感染HIV到发展成艾滋病病人的时间,通常为7-10年。 窗口期:即从受到HIV感染到可以由血液中检测出HIV抗体这一时间,一般是1-3个月。

经血液检查,艾滋病病毒抗体确证试验为阳性者 临床症状判断或经血液检查CD4细胞计数小于200/mm3时 诊断 经血液检查,艾滋病病毒抗体确证试验为阳性者 诊断 临床症状判断或经血液检查CD4细胞计数小于200/mm3时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艾滋病病人

艾滋病病人

艾滋病造成的危害 艾滋病是一个健康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可能成为艾滋病流行的直接或间接受害者。 艾滋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不可忽视的危害。

艾滋病流行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危害 医疗费用急剧增加,卫生资源大量消耗。某些非洲国家,与艾滋病相关的医疗费用占了国家卫生预算的1/2至2/3。 造成年轻劳动力损失,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医疗费用急剧增加,卫生资源大量消耗。某些非洲国家,与艾滋病相关的医疗费用占了国家卫生预算的1/2至2/3。

艾滋病流行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危害 艾滋病流行导致贫困人口增加,加大贫富差距。 造成大批致孤儿童。 人均期望寿命大幅度降低。 孤儿不仅失去亲人的关爱和照顾,其基本的居住、饮食、健康和教育的权利受到严重影响。 人均期望寿命大幅度降低。

非洲部分国家人群期望寿命的变化 1995–2000 博茨瓦纳 津巴布韦 赞比亚 乌干达 马拉维 65 60 55 50 45 40 35 出生时平均预期寿命 博茨瓦纳 津巴布韦 赞比亚 乌干达 马拉维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Source: 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Division 98036-E-23 – 1 December 1999

艾 滋 病 流 行 规 律 由 高 危 人 群 传 入,先 在 高 危 人 群 中 流 行,再 传 播 到 一 般 人 群; 不 能 在 早 期 采 取 有 力 措 施, 传 播 到 一 般 人 群 很 快; 如 果 能 够 在 流 行 早 期 采 取 措 施, 可 以 避 免 艾 滋 病 传 播 到 一 般 人 群 。

艾 滋 病 流 行 的 一 般 规 律

第二部分 国内、省内、厦门市及我区艾滋病流行现状

一、全球流行现状

一、我国流行现状

1985-2009年全国历年报告HIV/AIDS变化趋势

全国累计报告HIV/AIDS分布地图(截至2009年12月31日) 累计报告感染者/病人2万人以上6个省份: 云南、广西、河南、四川、新疆、广东,占全国的79% 累计报告病人超过3,000人的8个省份: 河南、云南、广西、广东、新疆、安徽、四川和湖北,占全国的80%。 2009年新报告HIV/AIDS超过3000人以上6个省份: 云南、广西、四川、广东、新疆、河南,占全国的74%。 全国累计报告HIV/AIDS分布地图(截至2009年12月31日)

当前我国艾滋病流行特点 我国的艾滋病疫情处于总体低流行、特定人群和局部地区高流行的态势。 艾滋病疫情继续呈上升趋势 ,但上升速度又所减缓 性传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但三种传播途径并存 流行因素广泛存在,一般人群感染增加明显。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态势仍在继续 艾滋病疫情地区分布差异较大

艾滋病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占用我国、特别农村地区极其有限的卫生资源。 3、青壮年死亡留下孤儿和老人,增加了社会负担。 1、拉大地区间和家庭间的贫富差距。个人和家庭收入减少,患病使医疗花费增加。 2、占用我国、特别农村地区极其有限的卫生资源。 3、青壮年死亡留下孤儿和老人,增加了社会负担。 4、影响社会秩序,造成社会恐慌。 5、威胁少数民族生存,影响中华民族素质。

二、福建省艾滋病流行现状

福建省HIV/AIDS疫情 截止到2010年6月30日,福建省历年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2812例(包括港澳台60例和外籍148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159例,死亡报告565例。外省通报我省的病例为227例。 14岁及以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37例,其中艾滋病病人21例;死亡报告10例。65岁及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79例,其中艾滋病病人53例;死亡报告36例。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男女之比为1.63:1(1025:628);艾滋病病人男女之比为2.08:1(783:376)。

福建省历年报告HIV/AIDS病例数 (1987年-2010.6)

福建省累计报告HIV/AIDS病例传播途径分布 (1987-2010年6月)

三、厦门市艾滋病流行现状

截止2010年9月30日,我市共报告发现364例感染者和病人,死亡30例。 厦门市历年HIV/AIDS报告数 截止2010年9月30日,我市共报告发现364例感染者和病人,死亡30例。

厦门市历年HIV/AIDS病例传播途径分布

厦门市历年患者以外来流动人口为主

2010年我市新报告HIV感染者显著上升 2010年截止到9月底,我市新报告HIV感染者83例;其中,外地流动人口感染者57例,占67.9%。 相对于2009年同期的42例,今年报告HIV感染者显著增多(增加了97.6%)。

疫情上升的原因分析(Cont.) 一方面说明我市艾滋病防控工作力度在不断加大,监测检测工作富有成效; 我市艾滋病高危人群规模较大,艾滋病处于快速增长期,防治形势不容乐观,目前疫情发展形势已到关键时期。

四、湖里区艾滋病流行现状

湖里区艾滋病疫情形势严峻。从2006年到现在,每年报告的HIV/艾滋病病例数不断增多,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2006年-2010年11月3日HIV/艾滋病报告病例数趋势图

艾滋病的预防 预防经性接触传播: 遵守性道德,固定性伴侣; 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 得了性病或怀疑有性病应尽早到指定医疗机构或正规医院检查、治疗。

艾滋病的预防 预防经血液传播: 远离毒品,抵制毒品; 对吸毒成瘾者采用药物维持治疗; 针具交换; 加强采供血机构和血液的管理。

艾滋病的预防 预防母婴传播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要避免怀孕; 一旦怀孕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考虑是否终止妊娠; 选择继续妊娠者应采取抗病毒药物干预阻断传播,产后要避免对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

艾滋病的治疗 目前无有效治愈药物,但可控制病情发展。政府提供免费抗病毒治疗药物。 联合抗病毒治疗必须规范用药、终生用药,否则易引起耐药。 及早治疗已出现的机会性感染及肿瘤。 要提供保密和心理关怀相结合的医疗服务,有利于病人及其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安定。

消除歧视 歧视不利于预防与控制,易成为引起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每个人都应懂得预防知识和措施,否则都有感染的可能 感染者需要人们和社会给予人道主义的关心和帮助,他们是无知和疾病的受害者 艾滋病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敌人,要消灭艾滋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培养预防艾滋病的社会责任感,需要从“我”做起。 给予他们充分的爱,不仅是人道主义的应有之意,还在于,这份爱最终也会使我们每一个人受益。 艾滋孤儿的手臂上刻满了“忍”、“仇”、“杀”等字样

国家主要防治政策 《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国发【1998】38号) 《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年)》 (国办发【2001】40号) 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 (国发【2004】7号) 《艾滋病防治条例》和《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 1.《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总目标是建立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参与的艾滋病性病预防和控制体系,在全社会普及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到2002年,阻断艾滋病病毒经采供血途径的传播,遏制艾滋病病毒在吸毒人群中迅速蔓延的势头,力争把性病的年发病增长幅度控制在15%以内,到2010年,实现性病的年发病率稳中有降;把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控制在150万人以内。 2.《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年)》,明确指出到2005年底,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知晓率城市达75%以上,农村达45%以上,高危行为人群达80%以上,戒毒所、收容教育所、监狱、劳教所被监管教育人员达95%以上。高危行为人群中安全套使用率达50%以上,从事艾滋病预防保健、临床医护、检测检验、采供血等专业人员要达到100%上岗培训。90%的县(市)级以上综合医院、传染病专科医院、中医医院等医疗机构和50%的艾滋病高发地区的中心卫生院能够提供艾滋病规范化诊断、治疗、咨询与预防保健服务。75%的乡镇卫生院和50%的婚前医学检查机构能够提供咨询与预防保健服务。完善全国县(市)级艾滋病性病信息网络系统 。 3.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向各省(市、自治区)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提出七项要求。 4.《艾滋病防治条例》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要广泛宣传贯彻《艾滋病防治条例》,努力把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切实依法推进防治工作。《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要求进一步完善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各项预防、控制和治疗措施,减少艾滋病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庭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危害。到2010年,把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控制在150万人以内。

2003年9月,我国政府提出了 “四免一关怀”政策 对农村居民和城镇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制度的经济困难人员中的艾滋病病人免费提供抗病毒药物; 在全国范围内为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免费提供咨询和初筛检测; 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提供免费母婴阻断药物及婴儿检测试剂; 对艾滋病病人的孤儿免收上学费用; 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病人纳入政府救助范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必要的生活救济。积极扶持有生产能力的艾滋病病人开展生产活动,增加收入。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避免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歧视。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