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 此章讲述的主要内容 一、会计科目 二、账户 三、账户分类
第一节 会计科目 此节讲述的主要内容 (一)按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 一、会计科目的概念 二、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三、会计科目的分类 第一节 会计科目 此节讲述的主要内容 一、会计科目的概念 二、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三、会计科目的分类 (一)按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 (二)按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 四、会计科目的名称和编号
第一节 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的概念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为了提供详细、具体的经济信息,还需要在基本分类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分类。 设置会计科目在会计核算中的意义非常重要。 1、通过设置会计科目,可以把各项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分门别类地记在账上,清楚地为各会计主体的内部经营管理和外部有关方面提供一系列具体的、分类的数量指标和全面准确的会计信息;
2、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处理账务的依据,是编制报表的基础,是正确组织会计核算的重要依据。 二、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1、必须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 设置的会计科目体系应能够核算会计对象的全部内容,不能有任何,另外,根据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特点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不能千篇一律。 2、必须符合经济管理的要求 设置会计科目要符合经济管理的要求(国家经济管理、投资者、企业本身)。 3、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会计科目的名称、核算内容应保持相对稳定,使核算指标保持可比性。 对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由国家有关部门(财政部)统一进行规定,同时在保证统一性和符合有关制度规定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各个单位可以根据其实际情况和经济管理的要求,设置或增补会计科目。 4、必须保持相对稳定性 会计科目的名称、核算内容应保持相对稳定,使核算指标保持可比性。 5、会计科目的名称要简单明确,字义相符,通俗易懂 根据经济业务的特点尽可能简洁明确地规定科目名称;按照中文习惯,能够望文生义,不致产生误解;
要尽量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文字;对每一个会计科目的特定核算内容必须严格明确地界定,通俗明了地表明其核算内容。 三、会计科目的分类 每个会计科目都核算某一特定的经济内容,各个会计科目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构成了会计科目体系(企业、行政、事业会计科目不相同)。下面是对企业会计科目的分类。 (一)按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 1、资产类科目
反映流动资产的科目有“现金”、“银行存款”、 “应收账款”、“库存商品”等科目。 按资产的流动性分为: (1)流动资产科目 反映流动资产的科目有“现金”、“银行存款”、 “应收账款”、“库存商品”等科目。 (2)非流动资产科目 反映非流动资产的科目有“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 债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用”等科目。 2、负债类科目 按负债的偿还期限分为:
(1)流动负债科目 反映流动负债的科目有“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交税金”等科目。 (2)长期负债科目 反映长期负债的科目有“长期借款”、“应付债券”、 “长期应付款”等科目。 3、所有者权益类科目 按所有者权益的形成和性质分类 (1)资本科目 反映资本的科目有“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
公积”科目。 (2)留存收益科目 反映留存收益的科目有“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等科目。 4、成本类科目 按成本的不同内容和性质分类 (1)制造成本科目 反映制造成本的科目有“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2)劳务成本科目 反映劳务成本的科目有“劳务成本”。
5、损益类科目 按损益的不同内容分类 (1)收入科目 反映收入的科目有“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投资收益”等。 (2)费用科目 反映费用的科目有“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 “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等科目。 (二)按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 1、总分类科目
总分类科目又称一级科目或总账科目,它是对会计科目的不同经济内容所作的总括分类,反映各种经济业务的概括情况,所提供的是总括指标。总分类科目原则上在我国由财政部统一制定。以会计制度的形式颁布实施。 2、明细分类科目 明细分类科目又称明细科目,明细科目又分二级明细科目和三级明细科目。二级明细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进一步分类的科目;三级明细科目是对二级明细科目进一步分类的科目。明细科目提供的是详细指标。 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之间的关系P23
四、会计科目的名称和编号 会计科目的名称是指给每一个会计科目冠以名字,如现金、库存商品、固定资产等。 会计科目的编号是指对每一个会计科目按照一定的方法予以编号。为了表明会计科目的性质以及所属类别,便于在记账时迅速准确地使用会计科目,并有助于会计核算从传统的手写簿记系统逐步发展为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我国财政部统一规定的会计科目按照一定的方法予以编号。常用的方法是采用“数字编号法”,一般用四位数字作为每一个会计科目的号码,并规定每一位数字的特定含义。
第一位数:表示会计科目的主要大类:1—资产类;2— 负债类;3—所有者权益类;4—成本类; 5—损益类。 第二位数:表示主要大类下属的各小类:如资产类有, 0—货币资金;1—应收预付款项;2—存货。 第三位数:表示各小类下的次小类:如存货类有,0— 物资采购;1—原材料;2—包装物;3—低 值易耗品和材料成本差异等。 第四位数:表示次小类下的各会计科目:如低值易耗
品和材料成本差异类下有,1—低值易耗品;2—材料成本差异。 《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的企业会计科目的名称和编号见教材P24
第二节 账户 此节讲述的主要内容 一、账户的概念 二、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 三、账户的结构
第二节 账户 一、账户的概念 账户,是按照规定的会计科目开设,具有一定的结构,用来分类、系统、连续记录经济业务内容的一种工具。 账户与会计科目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两者都是分门别类地反映某项经济业务内容, 即两者反映的经济业务内容是相同的。 区别:会计科目只表明某一项经济业务内容,而账户 除表明相同的经济业务内容外,还具有一定的
结构、格式,同时通过账户的结构反映某项经济业务内容增减变动情况。 二、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 (一)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 总分类账户是指以货币为计量单位,总括反映各会计要素具体项目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账户。 明细分类账户是以货币为单位,或同时以货币单位和实物单位计量,详细反映各会计要素具体项目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账户。 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
总分类账户是按总分类科目开设的,提供的是总体指标,它是明细分类账户的集中和概括,对所属明细分类账户起控制和统驭作用,一般只用货币计量。 明细分类账户是按明细科目开设的,提供的是详细具体的指标,是总分类账户的从属账户,对总分类账户起辅助和补充作用,除采用货币量度外,有是时还采用实物量度、时间量度作为其辅助计量。 (二)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总分类账户和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核算时使用的原始依据相同,核算内容相同,只是反映资料的详略程度不同,它们所提供的资料相互补充,既概括又详细地说明经济业务。总分类账户和明细账户的这种相互
关系决定了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应该进行平行登记。 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是指对于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依据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分别在总分类账户和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中进行登记的方法。 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可以概括为三点: 1、同时期登记 对于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要根据会计凭证,一方面地有关的总分类账中进行总括登记;另一方面
要在有关的明细分类账中进行明细登记,并且应该在同一会计期间登记。在实际工作中,两者登记并非同一时间,可以有先有后,但必须是同一会计期间。 2、同方向登记 在总分类账和其所属明细分类账进行登记时,其记账方向必须相同。即总分类账记在借方,其所属明细分类账也要记在借方;总分类账记在货方,其所属明细分类账也要记在贷方。 3、同金额登记 每一项经济业务,记入总分类账的金额必须与记入其所属的一个或几个明细分类账的金额之和相等。
三、账户的结构(基本结构、具体内容) 会计要素,是随着经济业务的发生在数量上进行增减变化,并相应产生变化结果。因此,用来分类记录经济业务的账户必须有一定的结构:增加的数量记在哪里、减少的数量记在哪里,增减变动后的结果记在哪里。 经济业务的发生所引起的各项会计要素的变化,从数量上看,不外乎增加或减少两种情况。因此用来记录经济业务的账户,在结构上也相应地分为两个基本部分,用来分别记录会计要素的增加数额或减少数额。于是账户的基本结构就分为左右两方,一方登记增加业务额,另一方登记减少额。同时,还要反映会
计要素增减变动后结果,这就是结余额。所以,反映会计要素的增加额、减少额和结余额这三部分形成账户的基本结构。 至于账户左右两方的名称,以及用哪一方登记增加额,用哪一方登记减少额,余额在哪一方,则取决于所采用的记账方法和各账户的性质。账户的基本结构在教学上通常采用简化了的“丁”字账表示,如表2—2所示。见教材P29 账户的具体内容: 在实际工作中,账户的格式并非如此简单,而是根据需要来设计账户的具体格式,尽管账户格式各种各样,但一般说来包括以下
内容: 1、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 2、日期和凭证号数; 3、摘要; 4、增加和减少的金额; 5、余额。 账户的一般格式如表2—4 见教材P29 通过账户记录的金额可提供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和期末余额4项指标: (1)本期增加额
期末余额 = 期初余额 + 本期增加发生额 – 本期减少发生额 亦称本期增加发生额,是指本期账户所登记的增加额的合计数; (2)本期减少额 亦称本期减少发生额,是指本期账户所登记的减少额的合计数; (3)期末余额 一般与记录增加额的方向相同,本期的期末余额就是下期的期初余额。正常情况下,账户四个数额之间的关系为: 期末余额 = 期初余额 + 本期增加发生额 – 本期减少发生额
账户的左右两方是按相反方向来记录增加额和减少额。也就是说,如果规定在左方记录增加额,就应该在右方记录减少额;反之,如果在右方记录增加额,就应该在左方记录减少额。 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左方称为“借方”,右方称为“贷方”。借贷是记账符号,分别反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化。凡是属于资产账户,增加数记入借方,减少数记入贷方,余额在借方;凡是属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账户,减少数记入借方,增加数记入贷方,余额在贷方。反映生产过程中支出账户(即费用、成本账户),在记账方向上与资产类账户相同;收入类账户(即收入、成果账户)在记账方向上与负债类账户相同。以上归纳如表2—5和表2—6所示。见
教材P30 上表所属费用、成本账户或收入、成果账户,在通常情况下,期末没有余额。
第三节 账户分类 此节讲述的主要内容 一、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 二、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
账户分类主要取决于账户的经济内容、用途和结构,因此,对各种账户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类。 第三节 账户分类 每一个账户只能记录企业经济活动的某一个方面,不可能对企业的全部经济业务加以记录。而企业的经济活动作为一个整体,是需要相互联系的账户体系加以反映的。账户分类就是研究这个账户体系中各账户之间存在的共性,寻求其规律,探明每一账户在账户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便加深对账户的认识,更好地运用账户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反映。 账户分类主要取决于账户的经济内容、用途和结构,因此,对各种账户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类。 一、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
企业会计的内容分为六大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由于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实现的利润最终归所有者权益,所以在对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时,可将利润并入所有者权益。又由于许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进行成本计算,所以要专门设置用于成本计算的账户。企业在一定期间所取得的收益,以及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和损失,都要体现在当期损益的计算中,因而将这些账户单独归为一类。因此,账户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分为:①资产类账户、②负债类账户、③所有者权益类账户、④成本类账户、⑤损益类账户。 会计要素与会计账户的关系见下图
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利润 收入 费用 会计要素 会计账户 资产类账户 负债类账户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成本类账户 损益类账户
(一)资产类账户 资产类账户是反映资产增减变动的账户。按照资产的流动性,资产类账户可以分为反映流动资产的账户和反映非流动资产的账户。反映流动资产的账户如“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原材料”、“库存商品”、“待摊费用”等账户。反映非流动资产的账户如“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等。 (二)负债类账户 负债类账户是反映负债增减变动的账户。按照负债偿还期的长短又可分为反映流动负债的账户和反映长期负债的账户,反映流动负债的账户如“短期借款”、
成本类账户是反映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对象化的耗费情况及成本计算的账户。按照成 “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预提费用”等账户。反映长期负债的账户如“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账户。 (三)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是反映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账户,按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和构成,又可分为反映所有者原始投资的账户和反映企业经营积累的账户。反映所有者原始投资的账户如“实收资本”(或“股本”)等账户。反映企业经营积累的账户如“盈余公积”等账户。 (四)成本类账户 成本类账户是反映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对象化的耗费情况及成本计算的账户。按照成
本所发生的经济内容,成本类账户可以分为反映生产过程的账户和提供劳务过程的账户。反映生产过程的账户如“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反映提供劳务过程的账户如“劳务成本”。 (五)损益类账户 损益类账户是反映企业损益增减变动情况的账户。按照企业损益形成的内容,损益类账户可以分为反映收入的账户和反映费用的账户。反映收入的账户如“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等账户。反映费用的账户如“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所得税”等账户。 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如表2—7 见教材P32
二、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 账户的用途,是指账户在提供核算指标方面的作用,即账户提供什么核算指标。账户的结构,是指在账户中如何提供核算指标,借方登记什么,贷方登记什么,怎样进行登记,其余额反映什么内容。 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可以划分为基本账户、业务账户和调整账户三大类,其中基本账户又分为盘存账户、结算账户、资本账户和跨期摊配账户4小类;业务账户又分为集合分配账户、成本计算账户、损益账户和财务成果计算账户4小类;调整账户又分为备抵调整账户、附加调整账户和备抵附加调整账户3小类。 (一) 基本账户
基本账户是核算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和实有数的账户。这类账户的特点是它们所核算的内容是企业经济活动的基础,因而称为基本账户。基本账户一般都有期末余额,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期末余额分别列入资产负债表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1、 盘存账户 盘存账户是用来核算和监督可以用盘存方法进行清查的货币资金和各项实物资产增减变动及其实有数的账户。属于盘存账户的主要有“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等账户。这类账户包括了企业主要的资产账户,其特点是,借方登记各项货币资金和实物资产的增加数,贷方登记各项货币资金和实物资产的减少数,账户余额总是在借方,表示各项货
币资金或实物资产的结存数。 盘存账户的结构如表2—8所示。 见教材P33 2、结算账户 结算账户是用来核算企业与其他单位或个人之间债权债务结算情况的账户。按照结算的性质,结算账户又可分为债权结算账户,债务结算账户,债权债务结算账户。 (1)债权结算账户 债权结算账户是用来核算企业债权(应收)的增减变动和实有数的账户。属于债权结算账户的主要有:“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
“应收股利”、“应收利息”等账户。这类账户在结构上的特点是:借方登记债权的增加数,贷方登记债权的减少数;余额一般在借方,表示期末尚未收回的债权的实有数。 债权结算账户的结构如表2—9所示。见教材P32 (2)债务结算账户。 债务结算账户是用来核算企业债务(应付)的增减变动和实有数的账户。属于债务结算账户的主要有:“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付股利”、“应交税金”等账户。这类账户在结构上的特点是:贷方登记债务的增加数,借方登记债务的减少数;余额一般在贷方,
表示期末尚未偿还的债务实有数。 债务结算账户的结构如表2—10所示。见教材P34 (3)债权债务结算账户。 债权债务结算账户是用来核算企业与其他单位或个人之间往来结算业务的账户。在实际经济生活中,某些经常与企业发生往来的单位或个人,有时是企业的债权人,有时又是企业的债务人,为了集中核算企业与这种单位或个人所发生的债权、债务的往来结算业务,就有必要在同一个结算账户中核算应收或应付该单位款项的增减变动及实有数,债权债务结算账户正是为满足这一需要而设置的具有双重性质的账户。如会计制度规定,预付款不多的企业,也可直接将预
付账款直接记入“应付账款”账户的借方,这样“应付账款” 账户就同时核算和监督企业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的增减变动情况,从而成为一个债权债务结算账户。同样,预收账款不多的企业也可以将预收账款直接记入“应收账款”账户的贷方,则“应收账款”也成为一个债权债务结算账户。这类账户的特点是:借方登记债权的增加数和债务的减少数,贷方登记债权的减少数和债务的增加数;余额如在借方,表示尚未收回的债权净额(尚未收回的债权大于尚未偿还的债务的差额);余额如在贷方,表示尚未偿付的债务净额(尚未偿付的债务大于尚未收回的债权的差额)。 债权债务结算账户的结构如表2—11所示。见教材P35
3、资本账户 资本账户是用来核算企业资本金的所有者权益账户。它反映的内容都是企业所有者的权益,包括所有者的原始投资和经营积累所形成的权益。属于资本账户的主要有“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利润分配”等账户,这类账户在结构上的特点是:贷方登记各项资本金的增加数,借方登记各项资本金的减少数;余额在贷方,表示各项资本的实有数额。 资本账户的结构如表2—12所示。见教材P35 4、跨期摊配账户 跨期摊配账户是用来核算应由若干个会计期间共同负担的费用,并将这些费用摊配于各个会计期间,
以便正确计算各会计期间成本费用的账户。属于跨期摊配账户的主要有“预提费用”、“待摊费用”等账户。这类账户在结构上的特点是:借方登记费用的实际支出数或发生额,贷方登记费用的各期摊提数,余额如在借方,表示期末已支付或发生但尚未摊销的费用数额,余额如在贷方,表示期末已经预提但尚未支付的费用数额。 跨期摊配账户的结构如表2—12所示。见教材P36 (二)业务账户 业务账户是核算企业在供应、生产、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各种业务活动的账户。业务账户的特点是:它们核算的主要对象是经营过程中的收入、费用和利润,
是编制利润表的依据。 1、集合分配账户 集合分配账户是用来汇集和分配经营过程中某个阶段所发生的某种费用的账户,如“制造费用”账户。这类账户在结构上的特点是:借方登记费用的发生数(即汇集费用),贷方登记费用的分配数(即分配费用);一般没有期末余额。 集合分配账户的结构如表2—14所示。见教材P36 2、成本计算账户 成本计算账户是用来核算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一阶段所生的全部费用,并确定各成本计算对象实际
成本的账户。属于成本计算 账户的主要有:“生产成本”、“物资采购”等账户。这类账户在结构上的特点是:借方登记某个阶段所发生的应计入成本的全部费用,贷方登记转出已完成某个阶段的成本计算对象的实际成本。余额在 借方,表示尚未完成某个阶段的成本计算对象的实际成本。 成本计算账户的结构如表2—15所示。见教材P37 3、损益计算账户 损益计算账户是用来核算企业一定时期所取得的各项收入和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损失,并据此计算确定本期损益的账户。属于损益计算账户的主要有“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投资收益”、“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所得税”等账户。这类账户在结构上的特点是:借方登记本期发生的费用数或收入的转出数,贷方登记本期发生的收入数或费用的转出数,期末一般无余额。这类账户全部贷方发生额合计大于借方发生额合计的差额为本期实现的利润净额,反之,借方发生额合计大于贷方发生额合计的差额为本期发生的亏损总额。 损益计算账户的结构如表2—15所示。见教材P37 4、财务成果计算账户 财务成果计算账户是用来核算企业在一时期内全部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的账户。属于财务成果计算
账户的是“本年利润”账户。这类账户在结构上的特点是:贷方登记期末从损益账户转入的各项收入和收益,借方登记期末从损益账户转入的各项费用、支出和损失;期末贷方余额表示企业实现的净利润数;如为借方余额,表示企业发生的亏损总额。年末,应将全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亏损总额,自“本年利润”账户转入“利润分配”账户,因此,该账户年末结转后应无余额。 财务成果计算账户的结构如表2—17所示。见教材P37 (三)调整账户 调整账户是用来调整某个账户的金额,以确定被调整账户所反映的具体会计对象实际数额的账户。
由于管理上的需要,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对于某些会计要素具体项目,有时需要用两种不同的数额进行反映,这时就需要设置两个账户,一个账户作为被调整账户,反映该项目的原始数额,另一个账户作为调整账户则反映对原始数额的调整数额。将原始数额与调整数额相加或相减后,便可得到该项目的实际数额。 调整账户按其调整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备抵调整账户、附加调整账户、备抵附加调整账户三类。 1、备抵调整账户 备抵调整账户是用来抵减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所反映的具体会计对象实际余额的账户。
其调整的计算公式如下: 被调整账户余额 — 备抵调整账户余额 = 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 备抵调整账户的特点是:备抵调整账户的余额方向与被调整账户的余额方向必定相反,也就是说,如果被调整账户的余额在借方(或贷方),则备抵调整账户的余额一定在贷方(或借方)。 按照被调整账户的性质,备抵调整账户又可分为资产备抵调整账户和权益备抵调整账户。属于资产备抵调整账户的有“累计折旧”(其被调整账户是“固定资产”)、“坏账准备”(其被调整账户是“应收账款”)等账户;属于权益备抵调整账户的有“利润分配”(其被调
整账户是“本年利润”账户)。 2、附加调整账户 附加调整账户是用来增加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所反映的具体会计对象实际余额的账户。 其调整的计算公式如下: 被调整账户余额 + 附加调整账户余额 = 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 附加调整账户的特点是:附加调整账户的余额方向与被调整账户的余额方向必定相同,也就是说,如果被调整账户的余额在借方(或贷方),则附加调整账户的确余额也一定在借方(或贷方)。
在我国的会计实务中,一般很少运用附加调整账户。当企业溢价发行公司债券时,则要运用附加调整账户,即在“应付债券”下的 “债券溢价”明细账户就是“债券面值”明细账户的附加调整账户 3、备抵附加调整账户 备抵附加调整账户是用来抵减或者增加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所反映的具体会计对象的实际余额的账户。 备抵附加调整账户的特点是:同时具备备抵和附加两种调整功能。备抵附加调整账户与被调整账户的余额可能方向相反,也可能方向相同:当其余额的方向与被调整账户的余额方向相反时,它就起备抵调整
账户的作用;当其余额方向与被调整账户的余额方向相同时,它就起附加调整账户的作用。 “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就属于备抵附加调整账户,它用来调整“原材料”账户的余额。“原材料”账户的借方余额反映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的余额反映库存材料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额,如为借方余额,则是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超支差异;如为贷方余额,则是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节约差异。当 “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的余额在借方时,“原材料”账户的借方余额加上“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的借方余额,为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当“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的余额在贷方时,“原材料”账户的借方余额减去“材 料成本差异”账户的贷方余额,为原材料的实际成本。
上述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可以归纳为如表2—18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