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課教師:徐玉梅 中正大樓C401-3 2532106-5021 t00099@mail.tut.edu.tw 0970605595 第三課 歐陽修 醉翁亭記 授課教師:徐玉梅 中正大樓C401-3 2532106-5021 t00099@mail.tut.edu.tw 0970605595
課前引導 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貶官、懷才不遇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古代讀書人常常能「窮而後工」,寫出不少不朽之貶謫文學。→ 日本廚川白村:文學是苦悶的象徵、壓力挫折的容忍調適
課前引導 在這當中,如何從挫折中爬起,如何從困頓中脫繭而出,都需要轉念的智慧。你覺得歐陽脩如何轉念?如何能讓自己跳脫貶謫的鬱悶? ?
題解 宋仁宗慶曆五年(西元1045年), 歐陽脩因支持范仲淹等人的改革主張, 得罪守舊派人士,被貶為滁州知州。 他實行寬簡政治,常於公務之暇率眾出遊,放情詩酒。 翌年,寫下這篇〈醉翁亭記〉,時年四十。
題解~主旨 全文以「樂」為主軸: 作者從山水之樂、宴飲之樂、禽鳥之樂層層深入,最後歸結到「與民同樂」。 全文使用二十五個「而」字來銜接句子, 作者從山水之樂、宴飲之樂、禽鳥之樂層層深入,最後歸結到「與民同樂」。 全文使用二十五個「而」字來銜接句子, 又用二十一個「也」字收尾,極富節奏感。 回目次
歐陽脩 歐陽脩,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宋吉州廬陵(今江西省永豐縣)人。 四歲喪父,母親鄭氏獨力撫養,以荻畫地,親自授讀。 仁宗嘉祐二年(西元1057年)主持科舉考試,提拔曾鞏、蘇軾、蘇轍等人。 晚年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後辭官退隱於潁州(今安徽省阜陽市),卒諡文忠。
歐陽脩 歐陽脩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領袖,反對宋初浮豔晦澀的文風,力主明道致用,並積極提拔後進。 詩詞清新婉約,語近情深;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有《歐陽文忠公集》傳世。 自撰《新五代史》,又與宋祁合撰《新唐書》。
畫荻教子 歐陽脩的母親以荻草的莖畫地,教歐陽脩學書的故事。後多用來稱頌母教。 歐陽觀(歐陽脩之父)死後,鄭氏矢志守節,獨力撫養兒女。因貧買不起紙筆,鄭氏遂以荻草代筆,畫地書字,教子歐陽脩識字,此為史上有名之「畫荻教子」。
六一居士 客有問曰:「六一何謂也?」 居士曰:「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碁(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 客曰:「是為五一爾,奈何?」 居士曰:「以吾一翁,老於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 ~歐陽脩〈六一居士傳〉
作文在三上 歐陽脩曾對人說:「我平常作文章,多在三上,一是馬上,一是枕上,一是廁上;尤其廁上,最適合構思。」謝希深、梅聖俞二人聽了無不捧腹大笑。
結構表(1) 亭之介紹—位置、建亭和命名者 朝景—日出而林霏開(明朗) 朝暮變化 暮景—雲歸而巖穴暝(幽暗) 山水之樂 春—野芳發而幽香(以花香寫春) 醉翁亭記 夏—佳木秀而繁陰(以木繁寫夏) 四時之景 秋—風霜高潔(以霜潔狀秋) 冬—水落而石出(以水落言冬) 滁人遊—負者歌於塗……往來而不絕 太守宴—臨谿而漁……雜然而前陳 宴遊之樂 眾賓懽—宴酣之樂……起坐而諠譁 太守醉—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
結構表(2) 正—樹林陰翳……禽鳥樂也 禽鳥樂 反—然而禽鳥……而不知人之樂 醉翁亭記 正—人知從太守遊而樂 盡興賦歸 賓客樂 反—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醉能同其樂(與民同樂) 太守樂 醒能述以文(作〈醉翁亭記〉) 回目次
課文賞析─第一段 醉翁亭四周的環境與命名的由來? 寫景的方式? 自號曰「醉翁」表面意思與內在涵意?
四周的環境與命名 起筆寫景,寫命名由來,並點出以山水為樂之旨。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邪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讓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 回課文分析第1段
寫景方式 本文首段介紹醉翁亭的位置,作者先寫「環滁皆山也」,然後由大到小,由遠到近,從全體寫到局部,層層縮小,由群山寫到西南諸峰,然後又寫到琅邪山,接著再寫到讓泉,最後把焦點集中在讓泉邊的醉翁亭上。 這就如同電影藝術中的鏡頭,先拍全景,然後中景、近景,再用特寫、大特寫,步步引人入勝。 回課文分析第1段
醉翁?? 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課文分析─第二段 琅邪山朝暮四時的不同景色 朝景?暮景? 春景?夏景?秋景?冬景?
朝暮變化 朝景 日出而林霏開 明朗 暮景 雲歸而巖穴暝 幽暗 回課文分析第2段
四時變化 春 野芳發而幽香 以花香寫春 夏 佳木秀而繁陰 以木繁寫夏 秋 風霜高潔 以霜潔狀秋 冬 水落而石出 以水落言冬
課文分析─第三段 滁人遊山之樂? 太守宴遊之樂? 泉甘而酒洌→泉香而酒洌 (對仗、平仄和押韻的要求)
滁人遊山之樂 至於負者歌於塗,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 回課文分析第3段
太守宴遊之樂 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諠譁者,眾賓懽也。
課文分析─第四段 盡興賦歸,與民同樂 禽鳥樂 正 樹林陰翳……禽鳥樂也—山林之樂 反 然而禽鳥……而不知人之樂 賓客樂 人知從太守遊而樂—人之樂 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太守樂 太守歸,賓客從 遊人去,禽鳥樂 太守與民同樂—後天下之樂而樂 回目次
相關名句(1) 月上柳梢頭, 人約黃昏後。 (歐陽脩‧生查子) 語譯:月光升上柳樹枝頭,人兒也約在傍晚相見。
相關名句(2) 人生自是有情痴, 此恨不關風與月。 (歐陽脩‧玉樓春) 語譯:人生本應為情痴狂,此愛此情已超越時空,是不關清風明月的人之常情。
相關名句(3) 淚眼問花花不語, 亂紅飛過秋千去。 (歐陽脩‧蝶戀花) 語譯:含著淚問花你在何方,花卻不回答我,只見飄揚的花瓣紛紛飛過秋千,離我而去。
相關名句(4)醉翁亭對聯 泉聲如聽醉翁操 海日又照琅琊山 翁去八百載醉鄉猶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並未成翁到處也須杖履 不能一醉此來辜負山林 人生百年把幾多風光琴樽等閒拋卻 是翁千古問爾許英雄豪傑哪個醒來 回目次
問題討論(2) 本文介紹醉翁亭的位置時,採用何種描寫手法? 答: 本文首段介紹醉翁亭的位置,作者先寫「環滁皆山也」,然後由大到小,由遠到近,從全體寫到局部,層層縮小,由群山寫到西南諸峰,然後又寫到琅邪山,接著再寫到讓泉,最後把焦點集中在讓泉邊的醉翁亭上。這就如同電影藝術中的鏡頭,先拍全景,然後中景、近景,再用特寫、大特寫,步步引人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