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辛亥革命 1、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什么? 2、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地点、政治纲领、性质各是什么? 兴中会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全国 2009 年 4 月高等 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 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年,中国爆发的一场伟大的农民战争是 ( ) 年 4 月,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黄兴带领下举行 了 ( ) 3.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
Advertisements

看到这些数字,你 联想到什么数字?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1927—1937年).
中国共产党党史简介.
第三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1927年 年).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民乐一中历史教研组.
第3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十年对峙.
第14课 农村包围城市 上海市石笋中学 汪洪芳.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1927年——1937年).
2010年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必修(Ⅰ)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本章重点、难点: 1、中国革命是怎样走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
座位排列(严格按方阵、学号就座) 空 位 旅 游 管 理 行 管 1 班 行管 2班 旅管 3班 旅管 2班 旅管 1班 讲 台 进门.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技术 制度 思想.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十六课 抗日战争.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共产党党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2015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17课 毛泽东思想 考纲要求: 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 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第三课 伟大的抗日战争 指导意见: 简述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共全面抗战路线和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知道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了解南京大屠杀、日军的细菌战和毒气战;理解抗战的胜利及其意义。 体会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 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第3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考 情 分 析 要 点 拓 展 考 点 聚 焦 冀 考 探 究.
中国共产党党史 ( ) 授课人:周少品.
中国共产党党史 ( ) 韦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学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多媒体教学课件.
I think therefore I am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Ⅰ教案 欧阳德全编写
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第7讲 近代后期中国社会的新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第四讲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理论与经验 ◆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形成 ◆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虎门销烟 辛亥革命 金田起义 五四运动.
抗日——中共的崛起和毛在党内领袖地位的确立( )
红色政权 的建立 第3课.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本章重点 1、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实质和中国共产党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斗争的正义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一 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二.
第三单元 新民主义革命的兴起.
(2)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3)“二次革命论”与“一次革命论”和“无间断”革命理论的错误倾向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制作人:生雅利.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制作人:生雅利.
新中国的缔造者 ----毛泽东 ( —— ) 内容标准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 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1、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专题.
欢迎光临指导 华安一中 林惠萍.
中国近代现代史 第五单元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第13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第13课 辛亥革命 兴县中学 赵小鹏.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7课 毛泽东思想 课标要求: 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 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第13课 伟大的开端.
本章目录 教学目的 重点和难点问题 教学内容 课堂小结 延伸 阅读 复习 思考 教学 案例. 本章目录 教学目的 重点和难点问题 教学内容 课堂小结 延伸 阅读 复习 思考 教学 案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新民主主义革命.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单元复习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第11课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20世纪中国历史有三位伟人。你知道这三位伟人的名字吗?他们为什么当选为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三位伟人?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0世纪以来 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900········ XY.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13课 辛亥革命 1、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什么? 2、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地点、政治纲领、性质各是什么? 兴中会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什么样的政治体制?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有何重大意义? 5、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功绩是什么? 6、辛亥革命失败的表现及根本原因是什么? 7、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国旗是什么? 兴中会 1905年 日本东京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性质: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意义:a、(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b、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表现: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 的社会性质。 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成立于1912年,即1912年为民国元年。五色旗为国旗。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1、五四运动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何时何地爆发? 2、五四运动后期的中心和主力分别是什么? 3、五四运动中提出了什么口号最能体现其性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4、五四运动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5、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最主要依据是什么? 6、五四运动结果取得了初步胜利,其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7、中共诞生的条件有哪些? 8、中共诞生的时间和地点分别是什么?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1919年5月4日,北京; 上海,工人阶级;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中共成立奠定了基础。 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中国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和积极参与。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 组织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 1921年7月23日, 上海;

9、中共一大提出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10、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 11、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了什么统一战线?合作目的? 12、北伐战争开始于何时?北伐的主要对象是谁? 13、国民革命运动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分别是什么?其高潮是什么事件? 14、国民大革命的最大贡献是什么(也是北伐的主要成果)是什么? 15、国民革命运动的起止时间是什么?其口号是什么? 16、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教训的是什么?(即南昌起义的背景) 中心任务:领导工人运动。 标志: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革命统一战线。目的:推翻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即反帝反封建。 1926年;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 开始: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结束:1927年“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高潮:北伐战争 贡献: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1924—1927年; 口号“打倒列强,除军阀” 无产阶级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1、南昌起义的时间、领导者? 2、南昌起义的意义? 3、“八七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是什么?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1、南昌起义的时间、领导者? 2、南昌起义的意义? 3、“八七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是什么? 4、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何时、由谁创建的? 5、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意义是什么? 6、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涵是什么?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1927年8月7日;汉口。 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秋收起义后或1927、10;毛泽东。 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从国民革命失败到毛泽东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都是在1927年

7、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8、红军长征的起止时间?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9、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内容? 10、遵义会议的意义? 11、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幼稚到成熟的过程。1927~1937期间,中国走向成熟的表现你认为有哪些? 直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 根本:“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1935年1月。内容: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在国民大革命的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认识到武装斗争和人民军队的重要,发动了南昌起义等。 (2)在大城市武装起义失败后,探索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和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3)遵义会议上,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

1.(2010•江苏•9)历史学习小组讨论题:“为什么说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谱写了古老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篇章?”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发言,其中看法既正确又全面的同学是 甲同学:辛亥革命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乙同学: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丙同学: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 丁同学:辛亥革命推进了中国民主进程和社会近代化 A. 甲同学 B. 乙同学 C. 丙同学 D. 丁同学 2.(2012•江苏•8)“飘飖故国迭痍疮,白骨哀鸿不忍望。志士三千凝血肉,磷烟一夜举刀枪。旌扬绿野寻民主,都建金陵废帝王。大义当时如号角,吹开晓雾现朝阳。”此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北伐战争 D.挺进大别山

4.(2012•江苏•9)右侧漫画创作于20世纪前期中国社会急剧动荡的环境里。从当时的社会背景看,这幅作品主要反映作者的政治立场是 3.(2009•江苏•7)九十年前,中国的一位外交官愤慨地说道:“偌大一省权利 见夺于他国,这就是我们加人协约国参战的报酬吗?”他如此愤慨的原因是 A.鸦片战争失败,中国被迫割香港岛给英国 B.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等地 C.巴黎和会上列强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日本 D.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地区 4.(2012•江苏•9)右侧漫画创作于20世纪前期中国社会急剧动荡的环境里。从当时的社会背景看,这幅作品主要反映作者的政治立场是 A.对五四运动爆发的漠然 B.对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的不满 C.对新文化运动的支持 D.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愤慨 5.(2008•江苏•6)“……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抖数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南昌起义

6.(2012•江苏•12)右图所示的历史歌曲唱出了一个时代的革命奋斗目标。这场革命之所以蓬勃兴起,主要是因为 A.南昌起义的成功发动 B.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 C.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D.国共组建革命统一战线 7.(2011•江苏•9)1921年中共的诞生证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在艰难曲折的革命斗争历程中,党逐步走向成熟。中共历史上的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都 A.及时作出了挽救党和革命的决定 B.为长征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C.推动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D.促成了团结抗日局面的实现 8.(2009•江苏•9)这是一组大型声乐套曲:“健儿巧渡金沙江。……铁索桥上显威风,……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此曲所咏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B.党内“左”倾路线的错误指挥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D.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大举侵华

9.(2009•江苏•10)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下列口号、标语与国共十年对峙(1927一1937年)相关的是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坚持抗战,反对妥协 C.内惩国贼.外争国权 D.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10.(2012•江苏•13)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指出:“我们要使人民经济一天一天发展起来,大大改良群众生活,大大增加我们的财政收入,把革命战争和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确切地建立起来。”下列史实直接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B.反“围剿”失败后战略转移 C.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 11.(2010•江苏•11)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下列关于中共‘一大’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A.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农民运动 B.认识到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C.决定进行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北伐战争 D.明确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党的革命任务

五四时期,一条通往新中国的叫“意志”力量的道路吸引了中国的共产主义者。 李大钊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道德和冲动力的新解释,强调只有在农村完成了自 我的改造,新中国才能到来。毛泽东最后选择了这条道路。中国共产党找到 “这条道路”是在 A.五四运动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土地革命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书》中指出:“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该“错误”主要指 A.陈独秀的右倾主义 B.“左”倾军事路线 C.限制工农群众运动 D.放弃革命领导权

第16课 抗日战争 1、九一八事变爆发的时间?结果如何? 2、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其爆发的时间是?七七事变标志着什么? 3、抗日战争中日军的暴行有哪些? 4、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先后组织了哪些重大战役? 5、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神话是哪次战役? 6、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指的是?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是战役是? 7、抗战中中国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是?时间?地点?战果如何? 中共制定了什么抗战路线? 1931.9.18; 东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1937.7.7 标志着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也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屠杀人数超过30万;1941年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 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淞沪会战,淞沪会战中姚子青率五百官兵,巷战全部牺牲;谢晋元率八百官兵 坚守苏州河四行仓库,奋战四昼夜,歼敌二百多人。 平型关大捷 台儿庄战役 百团大战 1940年 华北 彭德怀 拔掉敌人近三千个据点 1937年制定了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

8、国共第二次合作又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能够实现第二次合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9、抗战胜利的时间?抗战胜利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10、抗日战争中始终存在哪两个战场?其关系如何? 11、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1945、8、15、根本原因: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进行实行全民族抗战。 除此之外,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也是胜利的重要原因。 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的敌后战场。关系:相互配合,相互依存。 是中国人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侵略的完全胜利。 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第17课 解放战争 1、解放战争时,战略反攻序幕揭开的标志是什么? 2、三大战役发生的时间、名称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3、 南京解放的标志和意义? 4、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主力挺进大别山,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1948年底至1949年初;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 意义: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1)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建立了人民民主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为实现国家富强创造了必要前提; (2)改变了世界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 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1.在黄河两岸,游击兵团,野战兵团,星罗棋布,散布在敌人后面;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展开了英勇血战!”这是《黄河大合唱》中的一段朗诵词。它描述的主要是 A.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 B.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的武装斗争 C.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敌后抗日 D.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 2.“我认为(这场战役)在军事上是打得好的,……在当时,只有抓住敌后的空虚,给以突然猛袭,才能有力地调动敌人,给予打击。在敌后碉堡密布的情况下,组织这样统一有计划的破袭,是不容易的。”“这场战役”是指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 3.日记是记录历史事件的有力证据。一位日本兵在日记中写道:“我们不清楚为什么杀掉这么多的俘虏。但是总觉得太不人道,太残酷了。……七千人的生命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这位当事人的回忆最可能指证的历史是 A.日军攻陷上海 B.日军实施细菌战 C.日军屠城南京 D.日军占领台儿庄

4.标语、口号是时代的产物。它以特殊的方式记录历史跳动的脉搏,勾勒 社会演进的轨迹。右图中的口号(“民主团结、和平建国”)书写于民国 三十四年。当时,周恩来为什么要题写这一口号? A.国民大革命期间,为反对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B.国民革命失败后,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起义做思想动员。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前,为号召国共两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抗战胜利后,为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阴谋,尽力争取和平。 5.1947年人民解放军挺进中原后,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报告中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扭转了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匪帮的车轮,使之走向颠覆的道路。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即在前头。”毛泽东作出此判断的背景是 A.人民解放军取得了战略决战的胜利 B.人民解放军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C.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D.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6.20世纪40年代后期,纽约《先驱论坛报》感叹,中国打完了最大规模的一场战役,南京、上海及武汉已处于人民解放军的威胁之下。这场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百团大战 C.平津战役 D.淮海战役

7.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下列诗句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注:静海寺是《南京条约》签订处) ②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③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④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①③④②   D.①④③② 8.下表反映的相关史实,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选项 历史事件 时 间 影 响 A 鸦片战争 1840—1842年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中共一大 1921年 正式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C 七七事变 1931年 中国全面抗战开始 D 中共七大 1945年 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9.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说:“我们在不久以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国家又濒于危亡,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这种“悲痛的心情”源于 A.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         B.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 C.汪精卫在武汉大肆捕杀共产党人         D.国民党对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 10.如果要进行缅怀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的红色之旅,你认为下列哪一条路线最合适? A.虎门销烟历史遗迹——孙中山先生纪念馆——武昌起义纪念馆——北京故宫 B.圆明园遗迹——北京天安门——革命圣地延安——遵义会议旧址 C.北伐战争纪念馆一一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淮海战役纪念馆——北京天安门 D.中山陵——天王府旧址——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总统府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