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以来呢? 14至16世纪的欧洲出现人文主义文学 (如彼特拉克:《歌集》;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17世纪欧洲文学的最高成就是古典主义文学 (如莫里哀:《伪君子》; 弥尔顿:《失乐园》;……) 18世纪的启蒙文学是启蒙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 伏尔泰 :《老实人》;……) 19世纪以来呢?
人文主义文学 14—16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流是人文主义文学。 人文主义文学是表达人文主义思想的世俗文学。它以人的尘世生活为中心,以市民生活为重要描写对象。运用现实主义方法,常常采用方言俗语,真实描写现实生活。 代表人物有彼特拉克、薄伽丘、莎士比亚、拉伯雷、塞万提斯等。
古典主义文学 17 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流是古典主义。法国是其中心,代表人物有莫里哀、弥尔顿。 古典主义在艺术上采用了大量的古典题材;注重创作的规范性、追求完美和谐的形式;思想上崇尚理性,要求履行公民义务,以理性节制个人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以调节社会;政治上拥护王权,提倡“忠君爱国”,力促国家和民族的统一。
启蒙文学 启蒙文学出现于18世纪。强调理性精神,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自由,肯定人的情感的合理性。卢梭、歌德是其代表人物。 启蒙文学对个性情感自由的理性追求,为浪漫主义文学奠定了基础。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课程标准: 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一、19世纪欧美文学成就 1、概念: (一)、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 浪漫主义,romanticism,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作为一种主要的文艺思潮,盛行于欧洲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 浪漫主义文学是一种强调主观情感和想像,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像和夸张的手法表现理想世界的文学风格和表现形式。作为一种文艺思潮,浪漫主义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意识形态。
探究1:阅读以下材料,归纳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材料1:“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理性的国家完全破产了。……早先许下的永久和平变成了一场无休止的掠夺战争”。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材料2: 贫富的对立变得更加尖锐,工业的迅速发展反而造成了群众的赤贫化。资产阶级的恶德败行以最丑恶的形式表现出来。商业日益变成欺诈。革命的箴言“博爱”在竞争的诡计和嫉妒中获得了实现。贿赂代替了暴力压迫,金钱代替了刀剑,成为社会权力的第一杠杆……总之,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 材料3: 浪漫主义“试图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 。 ——德国作家席勒
2、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 法国大革命后的欧洲局势混乱,并且 建立的资本主义制度并不美好 ◆ 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理想的追求。
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 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 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 探究2:结合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和教材内容,归纳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 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 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呵, 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 ——雪莱《西风颂》
3、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 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 在创作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 一是反对崇尚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 二是反对古典主义文学形式主义的束缚,在创作中采用夸张手法,富有幻想和传奇色彩。
浪漫主义文学伴随着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有利于扫荡封建残余势力,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和理想而斗争。 4、浪漫主义文学的成就: 浪漫主义文学大扫描 国籍 作家 代表作 体裁特点 英国 《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 长诗 《唐璜》 诗体小说 《西风颂》 诗歌 德意志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法国 《巴黎圣母院》 小说 《悲惨世界》 《基督山恩仇记》 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 浪漫主义文学伴随着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有利于扫荡封建残余势力,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和理想而斗争。 拜伦 雪莱 海涅 雨果 大仲马
1、概念: (二)、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30年代以后) 现实主义,realism,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作为一种主要的文艺思潮,盛行于19世纪30年代以后。 现实主义文学是一种侧重如实反映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文学风格和表现形式。
探究3:阅读以下材料,归纳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材料:19世纪30、40年代是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几个主要国家最后战胜封建主义的时期。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使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各种社会弊病日益显露和激化,“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①面对这种冷酷的社会现实,“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 ② 注:① ②出自《共产党宣言》 ——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
2、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 19世纪30年代(工业革命)以后,资本 主义社会矛盾尖锐。
探究4:结合这些作品的内容和教材知识,思考现实主义文学有哪些特点?有何影响?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大扫描 国籍 作家 代表作 体裁特点 法国 《人间喜剧》 小说集 司汤达 《红与黑》 长篇小说 莫泊桑 《项链》 短篇小说 俄国 《安娜·卡列尼娜》 长篇小说 《叶甫盖尼·奥涅金》 诗体小说 挪威 《玩偶之家》 剧本 美国 《竞选州长》 英国 《大卫·科波菲尔》 丹麦 《白雪公主》 童话 探究4:结合这些作品的内容和教材知识,思考现实主义文学有哪些特点?有何影响? 巴尔扎克 托尔斯泰 普希金 易卜生 马克吐温 狄更斯 安徒生
3、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4、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 ◆ 真实反映现实,批判黑暗; ◆ 塑造英雄人物; ◆ 长篇小说为主。 ◆ 现实主义文学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启迪人们为改变社会现实而奋斗。
二、20世纪的世界文学 (一)、20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 ◆ 英国萧伯纳《苹果车》 ◆ 法国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 美国德莱塞《美国的悲剧》
(二)、现代主义文学(20世纪中期以后) 1、概念: 现代主义(modernism)文学,是一种以非理性主义为基础,表现出强烈的反传统倾向的文学风格和表现形式。其流派包括象征主义、荒诞派、黑色幽默派、魔幻现实主义、意象主义 、意识流、超现实主义文学等。
探究5:阅读以下材料,归纳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材料:现代派文学是帝国主义时代资产阶级社会的产物。……20世纪以来两次伤亡惨重的世界大战,接连不断的经济危机,十月革命的胜利,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人民的解放斗争,都对欧美各国为数众多的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 ——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 2、背景: ①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物。 ②二战后,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③以理性主义为基础西方价值观受怀疑。
3、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 爱尔兰:贝克特:《等待戈多》 探究6:结合以上作品内容和教材知识,归纳现代主义文学有哪些特点? 4、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 ① 反映现代西方人心灵的迷惘和痛苦,集中表现自我; ② 手法比较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 ③ 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5.影响: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秩序和人格自由发展的冲突
(三)、20世纪苏联文学 1.背景: 十月革命胜利;苏维埃共和国建立 2、代表作: 高尔基:《母亲》(奠定苏联社会主义文学基础)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探究7:结合以上作品内容和教材知识,归纳20世纪苏联文学有哪些特点? 3.特点: 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服务,多样化的民族形式;社会主义内容。 4.影响: 反映了苏联社会的伟大历史性变革
(四)、 亚、非、拉美文学 国别 作家 作品 印度 中国 鲁迅 哥伦比亚 尼日利亚 索卡因 泰戈尔 马尔克斯 《戈拉》 《呐喊》 1、背景: 20世纪民族主义运动的高涨 2、代表作: 国别 作家 作品 印度 《戈拉》 中国 鲁迅 《呐喊》 哥伦比亚 《百年孤独》 尼日利亚 索卡因 《解释者》 泰戈尔 马尔克斯 3、特点: 反映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
19世纪以来的文学流派及成就 流派 特点 盛行时间 代表成就 背景:对现实的失望; 题材:发掘人的感情世界;形式:想像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 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 题材:真实再现社会,剖析社会矛盾; 形式:揭露黑暗,塑造英雄 19世纪30年代起 题材:强调集中表现自我 形式: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理由;故事的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 浪漫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 雨果 雪莱 海涅 巴尔扎克 托尔斯泰 狄更斯等 贝克特 海明威
THANK YOU! 再见
“自由的使者”——拜伦 拜伦是英国杰出的浪漫主义 诗人。一生创作了大量具有民主 思想和反叛精神的诗篇,他的抒 情叙事诗《恰尔德 · 哈罗德游记》 一经问世即轰动文坛。他塑造出 那些追求个人幸福、爱情、自由 的人物,被人们称为 “ 拜伦式英 雄 ”。 《恰尔德·哈罗德游记》是拜伦带有自传色彩 的长篇叙事诗,主要歌颂了欧洲反暴政、反侵略 的民族民主解放运动。
浪漫主义诗人雪莱 雪莱与拜伦的诗风迥然不同。雪莱将人类的未来寄托于普遍的爱,他的诗中充满了幻想和憧憬,体现出一种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1819年,雪莱还写了最著名的诗篇《西风颂》,以及《云》、《致云雀》等脍炙人口的抒情诗。 其中,《西风颂》是雪莱的代表作。 雪莱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我们要在地上得到幸福, 再不愿老是饥肠辘辘, 再不愿把勤劳的两手获得的东西, 拿去填饱那些吃闲饭的肚腹。 为着一切的人们, 这地上有足够的面包产生。 玫瑰花呀,常春树呀,美呀,乐呀, 甜豌豆呀,也同样能孳生。
法国作家,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把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顶峰。在诗歌、戏剧、小说、文艺理论等方面均有建树。 1830年,雨果的剧本《爱尔那尼》的成功演出,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胜利。 1831年,雨果发表小说《巴黎圣母院》,揭露中世纪教会的黑暗和罪恶,同时宣扬仁慈与爱情创造奇迹的人道主义思想。 雨果(1802——1885)
法国现代小说之父——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一生创作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其中代表作为《欧也妮 ·葛朗台》、《高老头》。100多年来,他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 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超 群的小说家”、“现实主义大师”。 巴尔扎克
《人间喜剧》 巴尔扎克起初将他的庞大作品框架命名为《社会研究》,后因受但丁《神曲》(原名直译为《神圣喜剧》)的影响改为《人间喜剧》,下设“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和“分析研究”三个部分。巴尔扎克想把人世间的一切纷争角逐、悲欢离合喻为人生大舞台上的一个个场景,一幕幕悲喜剧。 堪称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
《欧也妮·葛朗台》 《欧也妮·葛朗台》的 故事情节:天真美丽的欧 也妮是悭吝精明的百万富 翁的独生女儿,她爱上了 破产的表哥,并不惜激怒 爱财如命的父亲,倾尽全 部私蓄资助他闯天下。至 此,父女关系破裂,母亲 吓得一病不起。在苦苦的 期待中丧失了父亲、损耗 了青春的姑娘,最终等到的却是发财归来的负 心汉。 《欧也妮·葛朗台》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最伟大的代表。托尔斯泰的主要创作活动,是在从1861年农奴制改革到1905年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进行的,这正是俄国社会大变动时期。其代表作《安娜·卡列尼娜》从贵族婚姻和家庭关系这个角度,描绘了19世纪70年代俄国生活的广阔画面。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的一部既美不胜收而又博大精深的巨著。通过这个故事托尔斯泰揭示了俄国社会中妇女的地位,并由此来鞭挞它的不合理性。作品描写了个人感情需要与社会道德之间的冲突。1877年,小说首版发行。据同代人称,它不啻是引起了“一场真正的社会大爆炸”。 《安娜·卡列尼娜》
普希金(1799~1837),俄国伟大的诗人、小说家,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他诸体皆擅,创立了俄罗斯民族文学和文学语言,在诗歌、小说、戏剧乃至童话等文学各个领域都给俄罗斯文学提供了典范。普希金还被高尔基誉为“一切开端的开端 ”。
在英国文学史上,十九世纪是群星灿烂的小说鼎盛时代。而在这些伟大的小说家中,狄更斯则是一颗最为光彩照人的明星。从小饱尝人间艰辛的狄更斯最同情劳苦人民和孤苦无依的孩子。狄更斯是高产作家,他凭借勤奋和天赋创作出一大批经典著作。他又是一位幽默大师,常常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在浪漫和现实中讲述人间真相,以至于马克思也不得不赞叹地称他为“杰出的小说家”。
因为小时候家境贫寒,没有学习的机会,所以他强烈地感到:最需要阅读的人,莫过于穷苦的孩子。“为了争取未来的一代”,安徒生决定给孩子写童话,出版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他在近40年间,共计写了童话168篇。安徒生童话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即诗意的美和喜剧性的幽默。前者为主导风格,多体现在歌颂性的童话中,后者多体现在讽刺性的童话中。 安徒生(1805—1875),丹麦十九世纪的世界童话大师。小时候,他孤僻自卑,生性敏感,长得其貌不扬,没有人缘。《丑小鸭》被认为是他自传体作品。早年他的际遇不佳,父亲是个穷鞋匠,母亲是个洗衣匠,一字不识。他从小家境贫寒,没受过正规教育,但他对文学有一颗赤诚和执著的心,正是这样不懈的努力,安徒生终于获得了成功。
易卜生是欧洲近代现实主义戏剧的杰出代表。其突出贡献是在欧洲现实主义戏剧走向衰落,自然主义和颓废派文学十分泛 滥的时代,高举现实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旗帜,并创造了以设疑性构思。论辩性对白和追溯性手法为基本艺术特征的“社会问题 剧”体裁。其创作实践和社会影响,也足可与莎士比亚、莫里哀等戏剧大师媲美。 他共写了25部各种体裁的剧本。重要剧作有《青年同盟》、《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等。易卜生一生共写过二十六个剧本和许多诗篇。他的剧作对现代戏剧发展具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故而被称誉为“现代戏剧之父”。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经历了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他的早期创作,如短篇小说《竟选州长》等,以幽默、诙谐的笔法嘲笑美国“民主选举”的荒谬和“民主天堂”的本质。中期作品,如长篇小说《镀金时代》《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及《傻瓜威尔逊》等,则以深沉、辛辣的笔调讽刺和揭露像瘟疫般盛行于美国的投机、拜金狂热,及暗无天日的社会现实与惨无人道的种族歧视。马克·吐温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他的主要作品已大多有中文译本。
英国萧伯纳《苹果车》 政治幻想曲,宫廷斗争,总让人感到神秘莫测,恐惧而又好奇。平头百姓也许永远无法体验到个中的滋味,那么《苹果车》可以把好奇之人领入宫延深处。在国王和首相的争斗中,让人身临其境过把瘾,去体会那表面是温文尔雅,实际上你死我活的勾心斗角。那些各有实权的大人物,大大咧咧的,不一定心计不狠;看上去足智多谋的,不一定稳操胜券……
《约翰·克利斯朵夫》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个个人反抗社会的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知识分子形象。克利斯朵夫的性格特征主要通过他的三个生活阶段显示出来。他早年生活在德国,童年和少年时代就表现出出众的音乐天赋,但卑微的出身使他从小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的不平,开始形成反抗意识。到了巴黎以后,他目睹巴黎文学界乃至整个社会的堕落,十分失望。为了维护艺术的纯洁和人格尊严,他毅然对法国艺术界进行了激烈抨击。可是,他的反抗始终是孤独的,唯一理解和支持他的只有好友奥里维。克利斯朵夫的社会地位使他同情下层人民,但他身上的个人英雄主义意识和对艺术作用的错误估计,又使他无法很好地与人民结合在一起,并从中找到精神力量。晚年的克利斯朵夫反省自己的一生,不再过问世事。
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美国小说”。作品通过穷教士的儿子克莱德·格里菲思的奋斗经历,揭露了“美国生活方式”的残忍性和虚幻性,对美国整个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有利的控诉“美国梦有时也像毒药,叫人精神错乱的,甜甜的毒药”。在艺术上,作者坚持现实主义基本原则,深刻揭示了人物与其社会生活环境的制约关系,描绘现实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在艺术描写中运用性本能的抑制与升华、潜意识与梦幻等手段来刻画人物性格。
海明威(1899—1961),美国 作家,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1899年出生于芝加哥一个医生家庭, 1917年中学毕业后就当报社记者, 上过意大利前线。他喜欢滑雪、斗牛、 打猎,这些往往都是他作品的背景。 20世纪40年代,曾来中国报道抗日战争。二战以后,移居古巴,创作了中篇小说《老人与海》 。 《老人与海》的主题思想是人要勇敢地面对失败。小说中的渔夫桑提亚哥在同象征着厄运的鲨鱼的斗争中虽然失败,但他坚忍不拔,在对待失败的风度上取得了胜利。小说中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古巴革命后,回到美国。1961年,因精神忧郁自杀。海明威的创作具有独特的风格,逼真的记述、简约的文体、细致入微的心理剖析和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使他成为开创一代文风的巨匠。
荒诞派作家贝克特 贝克特,为爱尔兰著名戏剧家及小说家,荒诞派戏剧鼻祖之一。 1906年出生于都柏林,二十一岁毕业于都柏林三一学院。1928—1929年间,曾在巴黎讲授英文,得以结识对其影响巨大的乔艾斯等作家。自1937年起定居巴黎。以英文及法文发表小说与戏剧。 塞缪尔·贝克特
《等待戈多》 贝克特的作品大多写人生在凄凉、荒诞的世界里是多么短暂和无意义,他的代表作《等待戈多》主要写两个流浪汉在荒凉的乡间土路上无聊地等待戈多的情景,至于戈多是谁,为什么要等他,剧中都未作交代。贝克特象其他荒诞派作家一样, 《等待戈多》剧照 把客观世界看作是荒诞、残酷、不可思议的。
《等待戈多》是一出两幕剧。第一幕,两个身份不明的流浪汉戈戈和狄狄(弗拉季米尔和爱斯特拉冈),在黄昏小路旁的枯树下,等待戈多的到来。他们为消磨时间,语无伦次,东拉西扯地试着讲故事、找话题,做着各种无聊的动作。他们错把前来的主仆二人波卓和幸运儿当作了戈多。直到天快黑时,来了一个小孩,告诉他们戈多今天不来,明天准来。第二幕,次日黄昏,两人如昨天一样在等待戈多的到来。不同的是枯树长出了四、五片叶子,又来的波卓成了瞎子,幸运儿成了哑巴。天黑时,那孩子又捎来口信,说戈多今天不来了,明天准来。两人大为绝望,想死没有死成,想走却又站着不动。剧作无论从剧情内容到表演形式,都体现出了与传统戏剧大相径庭的荒诞性。
《等待戈多》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社会现实,也给我们以极大的启迪:希望是存在的,但要等待希望的实现是未知的,等待就是意味着幻灭。尽管如此,人类还是应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等待戈多》中对希望的等待,体现了贝克特不愿将痛苦的人类推入绝望的深渊,于无望之中给人留下一道希望之光的存在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 一九六九年贝克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奖的原因是:“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贫困中得到振奋”。瑞典皇家学院的代表在授奖仪式上赞扬他的戏剧“具有希腊悲剧的净化作用”。
戈多到底是什么呢? 有人认为他是巴尔扎克早期戏剧中的一位神秘人物。 有人认为他是上帝。 还有人认为他是“虚 无”或“死亡”。 有人曾就此问贝克特 本人,贝克特回答说: “我要是知道,早在戏 里说出来了。” 《等待戈多》剧照
戈多到底是什么呢? 剧中说:“戈多是一个救星,是一个希望”,“他要是来了,咱们就得救了”,“要是不来呢,咱们明天就上吊”。 戈多与其说是个人,不如说是一种物质、一种渺不可见的希望,或者直接理解为来了后叫人大失所望的明天。人类正是在这种莫名其妙的憧憬中耗尽了自己的生命。 贝克特 戈多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是现代西方人的精神寄托,是处于困境中的迷惑不安的人们对于未来若有若无的期望。
高尔基(1868―1936年)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 《母亲》:它描绘了无产阶级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塑造了共产党员工人巴维尔和革命母亲尼洛芙娜的感人形象,被公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崭新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 还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高尔基
1920年,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利沃夫战役中受了重伤。伤愈后,他在基辅铁路工地工作。在此期间,他得了伤寒。此外,他还感染了骨结核,病情迅速恶化。 1927年初,22岁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完全瘫痪,卧病在床。他的双目开始失明。正是在这一人生的艰难时刻,他决意通过文学作品,来展现自己所处时代的面貌和个人的生活体验。他最初创作了小说的前几章节,但手稿却在邮寄过程中不慎遗失。自那时起,作家便开始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创作。 他的一生是个奇迹:尽管饱受病痛折磨,但他10年来从未向死神低头。在体能严重哀竭的情况下,他执意要将这部描写自己这代人命运的小说留传后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是本自传体小说,从中可以读到有关作者生活的大量真实片段。 奥斯特洛夫斯基
学思之窗 这段名言表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它对你有什么启发?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学思之窗 ——奥斯特洛夫斯基 这段名言表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它对你有什么启发?
答案提示: 这段名言反映了苏联文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充满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它表现了作者要为建立人类社会美好未来奋斗的人生态度。这段名言曾经激励了千千万万的年轻人,它告诉我们人应该有远大的抱负,不能只考虑个人的利益,要树立为社会服务的思想,才会不虚此生。
保尔 · 柯察金
泰戈尔(1861—1941)是印度现代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1861年5月7日出生在加尔各答的一个富有的婆罗门种姓地主家庭,他的家庭是当时加尔各答知识界的中心。《戈拉》是泰戈尔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是一部集中体现泰戈尔反殖民主义反封建主义思想倾向和爱国主义精神的优秀作品。小说的主人公戈拉原系居留在印度的爱尔兰人所生,其父母在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中死去。戈拉从小被印度的一个中产家庭收养。小说的中心内容是描写戈拉思想性格的成长和发展,塑造了戈拉这一印度爱国知识分子的典型。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花了18年的时间完成的代表作,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作者勾画了哥伦比亚农村百年兴衰的图案。
《百年孤独》的叙事结构不同一般,马尔克斯采用了连环、环环相套、循环往复的叙事结构来展现小镇马孔多的历史。这种环环相套的结构,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小说的一个主题:人的孤独、封闭,以及由孤独封闭而造成的落后、消亡。作者对“孤独”这一具有民族特性的问题作了深刻的揭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将幻想和现实融为一体,勾画出一个丰富多彩想象中的世界,反映了拉丁美洲人民的生活和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