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及治疗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心血管科 徐凤芹.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病毒性心肌炎 viral myocarditis 病毒性心肌炎 心肌病.  了解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了解病毒性心肌炎的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 理解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要点  掌握病毒性心肌炎常用护理诊断、措施  了解心肌病的病因、发病机理  掌握扩张型、肥厚型心肌病临床表现、诊治要点、
Advertisement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Adrenoceptor blocking drugs. 人体 β 1 - 肾上腺受体 受体 - 腺苷酸环化酶偶联和受体 - 磷 脂酶偶联示意图.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 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 2 细菌入侵 3 其它 二 病理类型 1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 、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 、 阑尾周围脓肿.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保健 鞍山市中心医院心内科. 心脏病的分类  先天性  获得性 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高血压病  心脏瓣膜病  心肌疾病.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段冠清 病毒性肝炎. 一、病原学  甲肝病毒( HAV ) 基因结构: 基因结构: 5’- 非编码区5’- 非编码区 编码区 编码区 3’- 非编码区3’- 非编码区  HAV 疫苗研究近况.
儿童孤独症的诊治1. 1、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一 组以交流语言障碍 和 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 障碍性疾病。包括: 儿童孤独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 未分类的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雷特综合征 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第七次实验课 心血管系统疾病(2).
心脏移植 治疗终末期缺血性心脏病 陈 彧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外科.
血管性眩晕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
雾化吸入法 定义 目的 常用药物 常用方法 是将药液以气雾状喷出,由呼吸道吸入的方法。 湿化气道 控制呼吸道感染 改善通气功能
心律失常.
病毒性心肌炎 诊断、治疗、预后.
第五节 心律失常 河南中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 诊断学科.
急性肾小球肾炎 昆明医学院第 一附属医 院 儿 科 教研室.
国家级精品课 药物化学 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化学教研室.
神经、体液因素及药物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河北大学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病理生理学 Pathophysiology.
麻风愈后者皮肤生理屏障功能的研究 大连市皮肤病医院皮肤生理研究室.
汪朝晖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心血管病研究所协和医院心内科
第四十四章  抗真菌药及抗病毒药 Antifungal and antiviral drugs 制作:田汉文.
第二部分:心电图.
肺结核.
我们为什么需要接种不同的疫苗 第十五章 健康的生活 主讲人:郑岑 北京市密云区密云三中.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PET-CT-SUVmax与鼻咽癌放疗过程中原发灶 径线变化的关系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 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严晓伟.
炎症.
研究中心: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科 主要研究者:**** 申办者:********公司 CRO:********公司
心肌炎 概述: 心肌炎指心肌本身的炎症病变;近年来因风湿热和白喉等所致心肌炎逐渐减少,特发性心肌炎(即原因不明)相对增多,其病因多认为是病毒感染所致。Fiedler心肌炎认为是柯萨奇B组病毒所致的暴发型心肌炎。近年,病毒性心肌炎(VMC)与DCM间的关系引人注目。
肠道病毒的分类关系 脊髓灰质炎病毒 柯萨奇病毒 埃可病毒 新肠道病毒 甲型肝炎病毒 肠道病毒属 小RNA病毒科 鼻病毒属.
起搏器感知异常心电图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王志毅.
PCR检测HBV DNA 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谢瑞玉.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 及治疗进展 张定风.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心脏疾病的外科治疗 厦门长庚医院 心脏外科 主任医师 陈瑜.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第二十章 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第一节 概述 (一)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
糖尿病流行病学.
Diseases of cardiovascular system
评估达力士软膏的长期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
甲型H1N1流感病毒 甲流H1N1流感病毒占流感病毒的51.75% —— 《北京晨报》 机体如何进行防卫?
病毒感染与免疫.
viral myocarditis and cardiomyopathy
甲状腺激素.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1概念 2临床表现 3治疗 4护理措施 心内科 包德美.
第31章 其他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gilloma Virus.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促进凝血因子形成药.
病 毒 性 心 肌 炎 中国医大附属盛京医院 于 宪 一.
1 山西省远程视频会诊项目 病例与问题 兴县人民医院.
肺癌、肾癌双原发 患者某某,男性,71岁。 诊断:右肺下叶肺癌,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肺内转移,双侧胸腔积液,左肾癌术后。
宫颈刮片脱落细胞 检查结果分析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妇产科 宋 磊.
第三篇 循环系统疾病 心包疾病 张存泰 学时数:1学时.
移植 Transplantation 戴朝六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外科.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双重特性: 抗体活性 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SARS冠状病毒(SARS-associated coronavirus)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第五节 心肌梗塞 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学教研室.
铁岭市中心医院麻醉科 迟百胜 二0一五年四月二十七日
干细胞再生治疗 症例.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间变性室管膜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李秀梅 A.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及治疗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心血管科 徐凤芹

前言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确定已30余年,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心肌炎是指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症病变。 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前者由细菌、病毒、螺旋体、立克次体、真菌、原虫等感染所致,后者包括过敏、变态反应、理化因素或药物所致的心肌炎等。 成人VMC目前国内外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措施,临床表现多样化,无特异性症状体征,病毒难以找到,确诊困难,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多。VMC不但能引起急性心功能不全,而且有可能慢性演变成扩张性心肌病。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1956年荷兰学者发现VMC,1957年Lyon在爱尔兰报告,人柯萨奇病毒感染的心脏炎。以后芬兰报道柯萨奇B5病毒流行, 亚洲从1974年开始报道。 1978年我国从一例猝死心肌炎患者心肌组织中分离出柯萨奇B5病毒。 1984年日本对全国26个医疗单位调查的资料,发病的年龄平均30-39岁,男性占优势,男:女=1.6:1,经治疗完全恢复的43%,有后遗症的40%,复发30%,死亡的13%(4)。 国外学者报道成人VMC可心包炎心肌炎同时发生,也可单纯的心包炎或单纯的心肌炎,发病年龄平均28岁,男:女=2:1。 我国成人流行病学资料缺少,近年对儿童VMC诊断及治疗有新的进展。

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常见病毒-1 能引起周身感染的病毒很多都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不同型别病毒亲心脏性不同,而受感染者的易感性也不相同,因而导致心肌炎的机率和轻重亦有异。 已知目前能引起心肌炎的病毒有30余种。最常见的病毒有柯萨奇B组2-5型和A组9型病毒。其次是艾柯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脑心肌炎病毒、风疹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腮腺炎病毒、疱疹病毒、麻疹病毒、副流感病毒、登革病毒、肝炎病毒、黄热病病毒、狂犬病病毒、天花病毒等。

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常见病毒-2 国内报道柯萨奇B感染的人中占33-40%,小儿更为明显,占43.6%,其次是腺病毒占21.2%,再为Echo病毒占10.9%。 病毒感染后,不是100%均发病,如遇合适的条件因子,则心肌炎易发病 主要的条件因子:细菌感染、发热、剧烈运动或过度劳累、精神创伤、缺氧、受冷、过热、长期受放射线辐射、营养不良、分娩或外科手术等均可激发病毒性心肌炎。

发病机制---病毒直接作用 杨英珍等对病毒感染后心肌细胞进行同位素示踪发现,培养心肌细胞钙离子内流通透性增高,提示病毒感染可以直接导致心肌细胞损伤。 近年来应用原位杂交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发现,心肌炎患者或实验动物心肌组织中可以检测到病毒核算。Kandoly等证明柯萨奇B组病毒B3核酸(RNA)定位于心肌细胞内,受累的心肌呈多灶性及随机性分布,可见受感染的心肌向未受感染的心肌扩展。 心肌细胞感染后1-2天,心肌酶增加并提示心肌受损。病毒核酸存在与否和受感染细胞的量与心肌炎的病程有一定的关系。镜下可见细胞坏死的征象,心肌中可分离出病毒。

发病机制---细胞介导免疫机制 国内外动物试验证实,小鼠病毒感染七天后,小鼠脾脏产生溶细胞性T淋巴细胞,溶细胞毒性明显增加,用抗小鼠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加补体处理免疫脾细胞能使这种细胞消失,而用抗小鼠IgG处理免疫脾细胞则不引起溶细胞毒性的消失,表明这种溶细胞毒性主要由脾脏产生溶细胞性T淋巴细胞所介导,很快溶解和杀伤心肌细胞,提示为T细胞介导的免疫作用。 急性心肌炎后5-14天,外周血与脾脏总T细胞及亚群均下降,心肌组织中则升高,辅助性T细胞升高速度大于抑制性T细胞。 慢性期则以自身免疫反应,抑制T淋巴细胞功能减退和自然杀伤细胞功能不足为主。

发病机制---脂质过氧化物学说 心肌炎患者血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降低,血浆脂质过氧化物增多。 80年代国内动物实验证明,小鼠感染柯萨奇病毒后细胞内外脂质过氧化物明显增高,硒元素缺乏,细胞凋亡可能参与病毒性心肌炎发生与发展。静推维生素C,3-4小时后明显降低。

心肌炎的病理 以心肌病变为主的实质性病变和以间质为主的间质性病变。 心肌间质增生、水肿及充血,内有多量炎性细胞浸润。

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症状及体征 病毒性心肌炎症状轻重不一,轻者可无症状或呈亚临床发病,重者发生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猝死、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及心包炎。 成人病毒性心肌炎多较新生儿及儿童轻,急性期死亡率低,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 爆发型与重型患者,少数可于急性期后转为持续。 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谱包括局灶性或弥漫性,病情轻重和感染病毒的量及个体差异有关,感染后临床表现和预后不尽相同。

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症状及体征 ---轻型或一过性心肌受累型 此型患者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因发烧就医时发现或1-3周因胸闷、胸痛、乏力就诊。 心电图有心动过速,ST-T改变伴各种早搏,或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呈一过性或几天恢复正常。 心尖部S1低钝,无心脏扩大、心衰或阿斯综合征,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均正常。 经卧床休息及适当治疗1-3个月后可完全恢复,不留后遗症。

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症状及体征 ---亚临床型 感染后一般无自觉症状。 体检发现心电图轻度ST-T改变或伴心律不齐,房性或室性早搏,1-2个月这些改变自行好转。一旦患者再次感冒时以上症状又可出现。

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症状及体征 ---猝死型 此型少见,但在儿童、青年猝死病例占重要地位。1993年10月在沈阳某医院发生的15名新生儿死亡,为柯萨奇病毒感染所致。 有的青年患者全身感染的症状不明显,常在活动或正常活动时突然发生猝死,猝死后尸检证实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死亡推测可能与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或窦性停搏或心肌大面积坏死、心腔急性扩张、血压下降、心肌缺血、心室纤颤所致。

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症状及体征 ---隐匿进展型 此型在病毒感染后心肌炎的表现常为一过性或时间很短,以后无心肌炎的症状和体征,未经治疗,数年后出现心脏扩大,心力衰竭,表现为扩张性心肌病,近年来由于心内膜活检的发展及同位素标记心肌显像,有1/3的扩张性心肌病患者是病毒性心肌炎发展而来的,这和病毒感染后细胞介导,心肌免疫性损伤有关。

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症状及体征 ---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型 有明确的病毒感染史,多数患者有发烧、乏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严重者可有肺间质水肿、窦性心动过速、奔马律或室性心动过速,约半数以上患者未坚持治疗,时轻时重,迁延不愈,经数月或数年后,病情进行性加重,心脏扩大,心力衰竭或死亡,也称“扩张性心肌病临床综合征”。 如果出现全身感染的症状,临床主要表现为ARDS,病情危重,可出现紫绀、低氧血症,需人工辅助呼吸,抢救不及时可死亡。

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症状及体征 ---房室传导阻滞型 病毒感染后1-2周内出现胸痛、气短,突然晕厥或晕倒。 心率增快或减慢,心律不齐或出现房性、室性奔马律。 心电图ST-T改变、T波倒置,房性或室性心动过速。病程中窦性起博正常,但可见房室传导阻滞最长达1.5-2秒。 阿托品、654-2、异丙肾上腺素等治疗可有好转,但有时不能控制,可发生阿-斯综合征。 对此种患者可安装临时起搏器,一般在3-4周可恢复或余有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或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

诊断标准---主要参考条件 1.发病同时或病毒感染后1-3周内出现心脏功能异常表现。临床表现为心动过速、低血压、易出汗、疲乏无力,胸痛常为心包或胸膜炎症所致。心尖部S1低纯或S4 ,奔马律、心包摩擦音、心包少量积液、心脏扩大或/和心力衰竭或阿斯综合征等。 2.上呼吸道感染或感冒后1-3周内心电图上显示各种心律失常,同时伴有2个以上导联ST段呈水平或斜型下降>0.05mv,或多个导联ST段异常抬高或异常Q波。 3. 心肌损伤的参考指标:病程中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 或肌钙蛋白T或CK-MB增高。

诊断标准---主要参考条件 4.病毒学诊断依据:外周血病原学检查在我国逐渐推广,单份血清滴度大于1:640或双份血清同型病毒中和抗体升高4倍以上为阳性。 80年代用ELISA方法测定病毒特异性IgM抗体更为简便快速,但特异性不强。 90年代应用PCR方法检测病毒核酸较为敏感。 最近采用病毒VP1合成肽代替完整病毒抗原测定病毒IgM。病毒特异性IgM以≥1:320者为阳性。如同时有血中肠道病毒核酸阳性者更支持有近期病毒感染。

诊断标准---主要参考条件 5.组织学诊断:心内膜活检(EMB)组织学诊断说法不一。1984年世界Dallas会议制定了心肌炎组织学诊断标准为心肌炎性细胞浸润同时伴有坏死和/或附近心肌细胞变性;光镜检查仅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而无心肌损害定为边缘性心肌炎。EMB在心肌炎诊断中敏感性较低。而Obrador等报道,右室MEB敏感度仅17%,Jain等发现右室活检阳性率比左室低。

诊断标准---次要参考条件 1.超声心动图检查: Mirlzek等报道有67%的超声心动图检查异常,心肌收缩力减弱或局灶性或节段性运动减低或LVEF减低,或有少量心包积液,一般1-2周可吸收,最快3-9天可吸收。心脏扩大如数周或一年以上心脏持续扩大,可转为慢性或扩张性心肌病。 2.X线胸片:病情严重者在急性期可有肺淤血, 心脏扩大,LV扩大或LV、RV均扩大,心胸比增大,经治疗一般3-7天恢复正常。 3.血液动力学检查: 危重者PCWP↑,CO↓LVDE压升高,RAP及PAP可轻度增加,见于左心功能不全者。

诊断标准---次要参考条件 4.影像学在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 (1)同位素心肌扫描:目前同位素用于心肌炎的诊断有锝及单克隆抗肌凝蛋白抗体心肌显像。敏感性较高,无创性,可反复检查并帮助估测预后,67镓心肌扫描持续阳性者,有人报道5年内死亡。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抗肌凝蛋白单克隆抗体(mAM)能特异地和心肌肌凝蛋白结合,浓集于坏死的心肌细胞处。目前非创伤性检查还不能同时探查出急性浸润和坏死。但核素标记的白细胞可以诊断炎症,99mTc或111In标记的抗肌凝蛋白单克隆抗体能使坏死心肌显像。

诊断标准---次要参考条件 (2)磁共振(MRB):通过三维图像很好的显示心脏解剖结构,Anthony提到可显示心肌间质水肿、淋巴细胞浸润以及心肌坏死等。阳性率为70%,但价格昂贵。

诊断标准---次要参考条件 注: 如同时具备主要条件2项或次要条件2项加主要条件1项也可诊断。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时,需除外缺血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药物中毒性心肌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β受体高敏状态、结缔组织病及代谢性疾病等。 同时具有3中(1)项者,可从病原学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如仅具有4中(2)、(3)项者,在病原学上只能拟诊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治疗 休息:以充分休息、对症治疗为主。现证明多种免疫调解剂治疗有效,如胸腺素、干扰素等。 对心肌的治疗:正常心肌产生许多活性氧自由基及酶,能及时清除氧自由基,使心肌细胞免受损害。心肌炎时,自由基产生增多,有些酶活性下降,导致心肌细胞严重受损,加上病毒在细胞内破坏心肌,产生心肌细胞溶解和坏死。因此,在心肌炎的急性期采用自由基清除剂,维生素C(Vitc)、辅酶Q10、VitE等治疗,特别是大量Vitc治疗疗效肯定,症状很快消退,低血压时疗效更明显。

病毒性心肌炎治疗 急性期静推或快点Vitc,一般用量150-200mg/kg/d,可加10%GS 50-100ml快静点或直接静脉推入,每日一次,四周为一疗程。 对心源性休克100-200mg/kg/次,静脉推,血压升的不理想0.5-2小时再推一次,血压平稳后6-8小时一次,24小时用4-6次。 动物实验发现小鼠受柯萨奇病毒感染后,每日腹腔注射大量维生素C,可减少或推迟心肌炎发病及减轻心肌损伤,降低死亡率。

病毒性心肌炎治疗 对症治疗 心力衰竭:予ACEI、-受体阻滞剂及利尿剂,如患者心衰症状不缓解,可加用小剂量强心剂,如0.125mg地高辛。 心律失常者按心律失常类型选用药物。 休克者抗休克治疗,首选大量维生素C,同时静脉推中药参麦液,每次10-20ml,每隔10-20分钟一次。血压平稳后改为静脉点滴,疗效不理想者可用升压药。

病毒性心肌炎治疗 抗菌素应用,细菌感染是病毒性心肌炎的条件因子,链球菌包膜具有和心肌细胞共同的抗原。为预防细菌感染引起心肌免疫反应,在治疗开始时清除链球菌感染灶或带菌状态,常规用青霉素治疗,静脉点滴, 320万u/次, 2-3次/日。对青霉素过敏者,用大环内脂类或根据咽培养选用有效抗菌素。 心动过速:β阻滞剂,钙桔抗剂。

病毒性心肌炎治疗 中药治疗:急性期静脉点滴黄芪40mg,qd,2周1疗程。二周后黄芪15g、苦参6g煎服,每日2次,连服3-6个月。有报道用苦参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可以减少病毒增殖。动物实验研究表明苦参低浓度下可以抑制病毒增殖,高浓度可抑制病毒增殖90%以上。细胞病变抑制法显示,苦参高浓度下对培养细胞的毒性作用消失,低浓度苦参仍有保护作用。用药前后观察发现,苦参能深入细胞发挥抗病毒作用,可以控制及影响病毒生物合成。 牛磺酸2g tid,能气朗20mg tid,丹参、生脉饮,可增加机体抵抗力。并起到干扰素的作用,降低死亡率。

病毒性心肌炎治疗 激素治疗:一直有争论。地塞米松对离体心肌细胞病毒感染早期有改善电活动、减轻细胞病变以及减少钙离子内流等心肌保护作用,现只用于重症心肌炎早期。常用强的松10mg/次,tid,地塞米松10mg/日或氢化考地松100-200mg/日 加5%GS静点,短时间用,以后逐渐减量。 免疫抑制剂:动物实验表明,免疫抑制剂用于急性心肌炎治疗会加重心肌坏死,增加死亡率。有人把强的松、硫唑嘌呤联合用于人的心肌炎治疗,结果免疫抑制剂治疗组与传统治疗组相比,虽炎症细胞浸润、心肌纤维化及心肌肥厚的程度明显减轻,但死亡率两组相同,另一组临床研究免疫抑制剂显示对心肌炎无效。硫唑嘌呤 1985年Peter等认为急性期及活动期心肌炎用免疫抑制剂能起抑制作用或逆转心肌进一步受损,但有学者认为停药易复发。

病毒性心肌炎治疗 抗病毒治疗:利巴伟林(三氮唑核苷),国外动物实验表明,在疾病早期,尤其是在感染期和感染4天内,开始使用利巴伟林可有效的抑制病毒复制,减轻心肌损伤,提高生存率,后期无效。 近年来,日本学者认为此药有一定的疗效,它能通过阻断病毒一些酶的活性,抑制病毒核酸的合成,从而阻断病毒复制。日本在动物实验有效,用于人因例数少,疗效不肯定。国内已用于临床有口服片剂,每次一片,每日三次,肌注或静注一般用量10-15mg/kg/d,分二次给药。

病毒性心肌炎治疗 ACEI : ACEI是改善心肌重塑的神经内分泌拮抗剂。动物实验柯萨奇病毒B3研究显示,卡托普利是有效的,尤早期使用,能减轻心肌重量,减轻心肌炎症反应。心肌纤维化及心肌钙化程度,并能改善充血性心力衰揭。 Suzuki等动物研究证明卡托普利能明显改善生存率,减轻心肌损伤, 有人认为ACE制剂的共同疗效可能因减轻心脏后负荷或抑制蛋白质合成,而卡托普利独特疗效的机制研究提示可能与卡托普利的巯基及消除氧自由基的特性有关,也可能与对缓激肽系统的调节作用扩张冠状血管,阻止其痉挛有关,总之动物实验卡托普利对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是有效的。人体应用还需进一步观察。

病毒性心肌炎治疗 钙拮抗剂治疗: 国外动物研究结果表明钙拮抗剂异搏定在慢性病毒性心肌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心肌炎症反应、心肌纤维化程度都明显减轻,其疗效可能与异搏定对冠脉微血管系统的作用有关,但在急性期,维拉帕米有促进病毒复制、减少钙离子内流作用,提示不宜用于急性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