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老師:蔡順良教授 報 告 人:心輔系博二洪怡菁 參考資料:左安妮等人投影片 報告日期:102/03/04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99 級鄭郁立 教甄分享 桃園縣霄裡國小資源班教師. 我想當老師 !!!  從小的志願  教會別人的成就感  穩定的工作 ~ 金飯碗 ( 以現在的景氣來說 …)  早下班有很多自己的時間 (3:40 或 4:00)  寒暑假 ( 偶爾要到學校 )  待遇不錯  有很多優惠 ?!( 我目前並沒有感受到.
Advertisements

第 十 二 課. 【 GE─ 雅典奧 運的由來】 【羅家倫】
時間:2015/11/07 會議地點:中興大學化學系館107 比賽時間:2015/11/28-11/29
*客體關係理論* (Object Relations Theory)
報告者: 黃春惠、劉姮戀、劉瓊珊、林玉平、穆磊 、許恩婷、潘宣露 參考PPT: 101學期報告同學 授課教師: 蔡順良 教師
客體關係和依附:理論、研究與應用 指導老師:蔡順良 老師 資料參考:吳玫瑩、楊麗英、雒怡寧的投影片
公會組織糾紛 指導老師:柯伶玫 組員 495B0065 劉致維 495B0072 廖怡塵 495B0097 范家皓.
Chp 2 行為與心理的生物基礎.
如果光想著一件事情的難度而遲遲不肯行動 ,那麼將永遠不會成功 ,但只要你肯踏出第一步, 你就可能成功。
Kelin & Bion 客體關係發展觀 賴柔勳 陳絹諺 蔡宜軒 林冠瑋 李佳郁 高慧軒
客體關係理論與實務 Klein的客體關係發展觀 指導老師:蔡順良教授 報告人:市立大 藝療二陳靜如.
精神分析導論 林玉華   輔仁大學臨床心理學系所     .
上、下學時 搭乘汽車請舉手!. 上、下學時 搭乘汽車請舉手! 小朋友 是否知道搭乘汽車 要注意到的事情是什麼? 小朋友 是否知道搭乘汽車 要注意到的事情是什麼?
運用網路資源趣味化 「每日飲食指南份量」教學
濫用藥物 姓名:林鴻源 下6B.
焦慮症個案處理及協作 講員:陳琦女士.
精神分析導論 林玉華   輔仁大學臨床心理學系所     .
危險的親密關係型態: 邊緣性格/自戀性格夫妻的親密關係衝突
高雄中學家長讀書會 遇見未知的自己 高雄中學輔導中心艾韻華老師 99年1月7日上午9:30 作者:張德芬 出版社:方智.
能量買賣訊號 ◎波段賣訊:下列四項出現三項以上(含三項) 1、空方能量升至整波上漲之最高水準,且空方能量>多方 能量30%以上。
Chapter 5 迴圈.
行政院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 醫療器材審查員 陳羿羚
教育人員退休新法說明會 106年12月14日 ★資料來源:參考銓敘部及高雄市教育局人事室簡報檔.
客體關係取向邊緣型人格疾患病理解析與介入
現代心理學 (重修版) 張春興 第一章 對現代心理學的基本認識.
國文(一) 1.第一單元---青春印記 (學習篇、愛情篇) 2.第二單元---生活美學 3.第三單元---優遊家園.
Psychodynamics in Art Therapy
第七章 浪漫與殺手﹝婚前性行為,墮胎﹞   I.婚前性行為 「少年人,你要逃避淫行。」--- 聖經.
使用VHDL設計—4位元位移器 通訊一甲 B 楊穎穆.
危險的親密關係型態: 邊緣性格/自戀性格夫妻的親密關係衝突
情緒的感染力 做一個快樂的人是最好的貢獻. 文/朵朵 你知道嗎?你對這個世界最好的貢獻,就是做一個快樂 的人。 因為你快樂了,所以才能帶給別人快樂,看出去的世界 也才會處處美好。 情緒是有感染力的,當你的心情透亮如晴天,靠近你的 人所感覺到的就是愉悅的氣場;而那種快樂的能量,就 是你在無形之中送出的禮物。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今日香港 生活素質 探究議題 「雙非」兒童問題.
虎克定律與簡諧運動 教師:鄒春旺 日期:2007/10/8
客體關係理論與親密關係 蔡順良 主講
小學常識科簡報 導師﹕Prof. Mak Se Yuen 姓名﹕邱慧萍.
                                                                                                                好書介紹   2009年12月14日.
用愛與智慧 ~成為孩子的伯樂 倪美英老師.
經濟學 學經濟.
新高中 通識教育科 教案設計分享會 沙田循道衛理中學 許文忠老師 2019/4/25.
農麗-產品介紹 「硬頸」 「櫻花鉤吻鮭」.
花 時 間.
數字獨樂樂 --數獨原來這麼簡單.
競爭情報 LinkedIn and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Putting Social Networking to Real Use by RogerPhelps 圖資四 B 鄭艾妮 B 蒲碩瑩 B 楊淑涵.
Class & Object 靜宜大學資工系 蔡奇偉副教授 ©2011.
一、生命週期 二、經濟需求 三、收支狀況 四、人身風險事故 五、人生八大規劃 六、財務規劃
健康生活 林思敏 五禮.
生涯規劃與發展 (三) 郭思妤 老師.
中三生物科 生物的七個特徵.
18-3 課堂整理 第十五組 0993B010 張維哲 0993B042 游博雄.
資訊安全和資訊倫理宣導 永康區復興國小教務處.
MiRanda Java Interface v1.0的使用方法
教育概論 教育原理與制度試題解題與分享 第五組
Presenter : Siang Wang Advisor : Dr. Yen - Ting Chen Date :
好朋友相處之道 10句讓你心有所感的話 mar03280 整 理 Music: Angels Sing.
美感教育概念分享 報告人| 張晏慈.
勞工保險年金制度 簡報人:吳宏翔.
經文:哥林多前書 9 章 我傳福音原沒有可誇的,因為我是不 得已的。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 我若甘心做這事,就有賞賜;若不甘
第十二章 離散小波轉換之相關浮水印技術.
貳.企業願景、使命與目標(1/3) 願景 利害關係人 內部利害關係人 外部利害關係人 高階領導者必須創立一種以顧客為焦點的、清晰可見的價值
法律的解釋 楊智傑.
信息 永生系列 第四講 永生的過程 (2) 約翰福音 6:50-51 牟張大明姊妹.
由Facebook看SNS的現況與未來發展趨勢
~ 遠離危險關係 ~ 打不是情, 罵不是愛 !. 警 訊 警訊一. 旋風般的激烈開端 警訊二. 占有慾 警訊三. 極端情緒 警訊四. 歸罪他人 警訊五. 言語暴力 警訊六. 冷漠 警訊七. 過去和現在的暴行.
優質形象建立與溝通技巧 魏麗敏.
一 可靠度問題.
議題: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Feminism
鼻孔和鼻屎的故事 圖片來源:漢聲《鼻孔的故事》.
經文:約翰一書 5:1-12 凡信耶穌是基督的,都是從神而生,凡愛生 他之神的,也必愛從神生的。
主日信息 『基督裡的自由』 (約 8:31-36) 薛忠勇 弟兄 5 19  2013.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指導老師:蔡順良教授 報 告 人:心輔系博二洪怡菁 參考資料:左安妮等人投影片 報告日期:102/03/04 Klein 客體關係發展觀 指導老師:蔡順良教授 報 告 人:心輔系博二洪怡菁 參考資料:左安妮等人投影片 報告日期:102/03/04

Agenda 背景介紹 理論介紹 1. 幻思 2. 客體 3.心智位置 4.心理機制 發展(泰石同學) 1.原生家庭 2.精神分析背景 3.理論來源 理論介紹 1. 幻思 2. 客體 3.心智位置 4.心理機制 發展(泰石同學) 1. 心理治療觀點 2.成就 3.批評

背景介紹 客體關係理論之母 Melanie Klein 梅蘭妮‧克萊恩 1882 - 1960

Melanie Klein家庭圖

ㄧ、家庭背景 1882年 klein出生於奧地利 1886年 二姊席多妮(8歲)結核病過世 klein (4歲) 1939年 前夫過世 1940年 大姊艾蜜莉去世 klein(58歲)

二、精神分析背景 1914年 產後憂鬱症+母親過世而掉入深度憂鬱 開始接觸精神分析,接受弗漢奇的精神治療 弗漢奇的鼓勵,開發兒童精神分析領域 1914年 產後憂鬱症+母親過世而掉入深度憂鬱 開始接觸精神分析,接受弗漢奇的精神治療 弗漢奇的鼓勵,開發兒童精神分析領域 1924年 接受亞伯拉罕分析,對他產生強烈情感依附 十四個月後,亞伯拉罕因身患絕症而結束分析 klein不見容於德國精神分析學界→非正科醫生 (1921~1926) 1926年 受到瓊斯的邀請,決定搬到英國倫敦發展

二、精神分析背景 1926-1938年 Freud之女Anna正發展不一樣的兒童分析取徑 女兒梅莉塔與女婿葛勒弗皆反對她,想要把她逐出英國精神分析學界 Freud到達英國,加速精神分析領域分裂 1938 Klein與Anna發生激烈論戰,最後以簽署「紳士合約」落幕 1942-1943年 精神分析協會,舉辦四次會議,將精神分析分成三個團體 「Klein、維也納與獨立學派團體」 1946年 發展自己的理念,出版《類精神分裂症的機制》 1955年~ 出版《精神分析新方向》 出版《妒羨與感激》

Melanie Klein 心愛客體的失落與精神分析背景 Klein第二位精神分析師Abraham去世 疼她的二姐8歲去世 媽媽去世,么子出生 女兒在精神分析協會 Klein不被期待出生 長子登山意外喪生 爸爸72歲時去世 離婚,移居倫敦 公開攻擊Klein 哥哥25歲過世 長女出生 長子出生 前夫過世 大姐去世 結婚 Klein4歲 18 20 21 32 44 52 58 78歲辭世 1882 86’ 1900 03’ 14’ 19’ 24’ 26’ 1934 1940 46’ 55’ 1960 受到瓊斯邀請決定搬到英國倫敦發展 Freud之女Anna正發展不一樣的兒童分析取徑 Freud到達英國,加速精神分析領域分裂 精神分析分成三個團體「Klein、維也納、獨立學派」 因神經質住院,寫作抒發心情 產後憂鬱症+母親過世而憂鬱 開始接受弗漢奇的精神治療 弗漢奇鼓勵開發兒童精神分析 成為精神分析協會會員 接受亞伯拉罕分析 出版《哀慟與躁鬱狀態的關聯》 出版《類精神分裂症的機制》 出版《精神分析新方向》 出版《妒羨與感激》 64 73

三、理論來源 (一)Klein在精神分析的領域中企圖驗證和擴展Freud的概念 (二)大部份觀察小孩子的資料,建立了她的客體關係理論 強調本能驅力來解說動機及人格形成,驅力與衝突主宰內在世界 Freud認為新生嬰兒只有純粹的本我。Klein則認為嬰兒出生就有了一個「原始的自我」,因此也就有了原始的客體關係 (二)大部份觀察小孩子的資料,建立了她的客體關係理論 觀察孩子以及創造性的使用遊戲治療 反對同時扮演分析師與教師,樂於傾聽孩子與陪伴孩子

Freud Klein 理論主旨 Self 主體客體關係 心智生命開端 id ego 本能衝動 生理性驅力 與客體連結衝動 意識狀態 潛意識 幻思 Phantasy 10

理論介紹

Klein強調生命第一年的重要性。對她而言,嬰兒生命的開始並不是空白的,而是帶有減輕焦慮的遺傳傾向,而嬰兒的這些焦慮則來自於經驗到生之本能與死亡本能兩股力量的衝突結果。 (一)幻思 Phantasy (二)客體 Objects  (三)心智位置 Positions (四)心理機制 Mechanism

(一)Phantasy 幻思 1. 基本假設: 嬰兒剛出生時,就擁有一種積極的幻思生活,這是嬰兒的主觀 真實心理感受。幻思是在因應強烈焦慮與本能驅力,幻思是形容 潛意識的奇想(unconscious fantasies),與意識上的空想(fantasy)不同。 幻思不一定與父母實際的行為相同,如嬰兒在幻思中感到乳房 的攻擊,不代表現實中母親的乳房對其有所攻擊。 2. Klein認為初生嬰兒具有潛意識的「好」和「壞」的形象。 當嬰兒需求已滿足:像是嬰兒吸著指頭睡著了→他們在幻思著自己的內心裡正擁有母親的「好」乳房的形象。 當嬰兒需求未滿足:像是飢餓的嬰兒會哭、踢腿→他們正幻思著在抗議、在破壞「壞」乳房。

(一)Phantasy 幻思 3. 隨著嬰兒的成熟發展,和乳房連結的潛意識幻思繼續影響著嬰兒的精神生活,但是新的潛意識幻思也會出現。 4.後來的潛意識幻思則是受到現實(與環境互動的經驗)和遺傳(像是氣質等)傾向的塑造。

(二)Objects客體 1.Klein同意Freud所說的人有天生的驅力和本能,包括死之本能。而特定的驅力則會有特定的客體(像是餓了就會找乳房)。 2.Klein相信從嬰兒的早期開始,是同時在幻思上以及現實上和外在客體連結的。

3.客體關係 ◎ 客體關係在嬰兒剛出生時就存在了,第一個客體是母親的乳房,對嬰兒來說,乳房被分為好的(滿足他的)與壞的(挫折他的)兩個不同的乳房,這樣的分裂導致愛與恨的斷絕。 ◎ 從生命一開始,客體關係就受到內射與投射兩種機制,以及內在和外在客體與情境之間互動的影響。 ◎ 想對某人做某件事時,客體會與自我分離,而「客體」常是自我的一部分,被暫時視為「不是我」(你不是我,是客體)。 ◎ 最初是與母親的乳房,之後則是母親的臉和手。在嬰兒的主動幻想中,他們將這些外在的客體,像是母親的臉、手和身體的其他部位,內射(introject)或帶入了他們的精神結構。從部分客體逐步發展到全部客體。

4.被內射的客體(亦即:客體表徵,分為好與壞的) ≠外在客體的實際特徵。 外在的母親 ≠ 自身的內在(被愛和被關心的感受) 內在的母親(幻想的愉悅母親形象:安全感、穩固感、善良感)

(三)POSITIONS心智位置 1.Klein認為嬰兒是持續地處於生之本能與死之本能間的基本衝突,也就是在好與壞、愛和恨、創造和破壞之間。 Paranoid-Schizoid Position 妄想-分裂心智位置 (3個月) Depressive Position 憂鬱心智位置 (6個月~1歲) p.s.來回發展是指從妄想分裂到憂鬱心智位置之間的擺盪

Paranoid-Schizoid Position 妄想-分裂心智位置 生命頭三個月 嬰兒接觸乳房的主觀經驗為好乳房和壞乳房。 嬰兒天生毀壞性的衝動(死亡本能)-貪婪,使他們產生了藉由咬、撕裂和毀滅的方式來破壞乳房的幻思,而且也覺得乳房會以相同的方式來攻擊他。 因此害怕壞乳房的攻擊,也就是被迫害焦慮persecutory anxiety(是一種生死的焦慮)。 而使用「分裂」心理機制,全有全無的好/壞經驗 ex.母親/乳房不在=壞、生理緩解=好 19

Paranoid-Schizoid Position 妄想-分裂心智位置 嬰兒為了保持自己的平衡,將好與壞的經驗分裂開來(垂直分裂),將好的經驗內射進自己體內,以形成一好自己的概念,而將壞的經驗投射到外界母親的身上,以形成壞乳房的概念(這是本能的反應-趨吉避凶)。嬰兒是以全好或全壞的主觀感覺經驗世界。 全好:愛善良的好母親/乳房的好嬰兒。 全壞:憎恨壞母親/乳房的壞嬰兒。

「分裂(splitting)」的心理機制運作 1.嬰兒在此時區分好、壞是很重要的,兩者混淆的危險是無法清楚分辨愛與殘酷,也無法信賴的被餵食。因此ego會產生分裂-將好乳房和壞乳房隔離,嬰兒會渴望保有理想的乳房在自己的內在,將壞乳房投射出去,以保護自己免於被迫害者滅絕,若滅絕好乳房即失去安全避風港的危險。 2.嬰兒在生命最初的3到4個月發展他們的妄想分裂位置。在這期間自我對於外在世界的知覺是主觀的、幻思的。這些主觀經驗包括了被迫害的妄想感受以及將內在和外在客體分裂為好的和壞的客體經驗。因此,迫害感只是嬰兒的妄想(他們並非基於任何外在世界真實的或立即的危險)。

「分裂(splitting)」的心理機制運作 3.在嬰兒的分裂世界中,憤怒和毀壞的感覺通常指向壞乳房,而愛和舒適的感覺則與好乳房有關。嬰兒傾向於將積極的價值依附於營養和生之本能,將負面的價值依附於毀壞和死之本能。 4.分裂會有正反兩部分的功能 正向:使嬰兒經驗全好的,並內射以建立自我意識。 負向:導致知覺扭曲誇大,而看不見壞的一面。 分裂是為了讓自體維持一致的傾向,保護自我免於焦慮,維持生存的機轉。這樣的分裂也使嬰兒有能力開始信任與愛。 5.將世界分裂為好和壞的這種二分方式為日後提供了一個對於單獨個人矛盾感覺發展的原型。

Paranoid-Schizoid Position 妄想-分裂心智位置 因應被迫害焦慮的方式 introjection內射:把他人的部分帶入自我內射的幻想。 之後客體會被分裂為好與壞,自我與他人界線被否認(未分化),客體表徵為好的等同自體表徵也是好的。 projection投射:將壞乳房投射出去。 denial 否認:將某個事物的狀態用另外一個狀態加以表面掩蓋。 如某人被定義成惡的,那就看不見那裏面的善。 如挫敗的被迫害經驗可以被想像中的滿足經驗加以掩蓋 ex.未餵食卻有吸吮動作 projective identification 投射性認同:自己所無法承受的部分自我在幻想中被迫進入到他人身上,他人亦回應投射者的幻想。 23

投射性認同-幻想對母親的攻擊 口腔衝動 肛門與尿道衝動 想將母親的乳房吸乾、吃光、掏空,搶奪母親身體內的好 東西。 排除體內危險物質(排泄物),以及自體自我分裂產生壞 的部分,都會投射(放進)到母親的身體內。意圖傷害與 控制佔有母親(客體)。 投射性認同也會將自體好的部份(愛的部份)投射出去,但若 過度操作,自體一直給予,客體沒有好的回應,個體會感 覺好的都流失了,可能會造成(1)自我弱化或貧乏/過度依 賴;(2)害怕失去愛的能力。 這兩種衝動攻擊引發了嬰兒的迫害焦慮恐懼被報復,其對於妄 想症與精神分裂症的發生是極為重要的。

補充: 人在充滿生死焦慮下會利用妄想分裂心智位置 當家庭面臨疾病死亡時,如果將人事物不正常化(全好)就能夠忘記它們。 被攻擊與受威脅的感覺被不正常的欣快感和不實的希望取代。 當危機一過,家庭得面對緊急時未經驗的傷慟感受。

Depressive Position 憂鬱心智位置 大約在第五、第六個月開始。 當之前穩固建立區別好與壞的概念後,在嬰兒好經驗多於壞經驗時,開始整合經驗,嬰兒便能在同一個母親/乳房上看見兩者,而其中一個不會摧毀另一個。能視外在客體為一整體並能同時看到好和壞的方面並存在同一個人身上。 嬰兒對於母親發展了較為實際的影像並且瞭解到母親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她好的和壞的一面。而ego也已經成熟到可以容忍一些自己的消極毀滅的感覺,而非只是將他們往外投射。 此時心智位置焦慮來源是為了客體,在「不是我」=外在客體的觀點中真心去關心去擔憂所愛的乳房/母親。

Depressive Position 憂鬱心智位置 此時的嬰兒因為意識到他所愛的乳房/母親與他所攻擊的是同一個體時,會產生罪惡感。 知覺到曾攻擊母親,他渴望修復這損傷,但知道自己太小,無法獨自修復,因此搜尋父親來免受自己的攻擊。這方式帶來嫉妒的痛苦。也會發生伊底帕斯情節:兒童想取代父親對母親的地位。 當覺知到這個愛的客體也受到另一個人關心時,便會產生嫉妒。 對於擔憂、害怕失去所愛的客體的焦慮感和想要攻擊客體的罪惡感於是就構成了憂鬱心智位置。 由於嬰兒將母親視為整體而且是處於危險中,於是他們會同理母親的感受,同理心的發展是一種對於他們未來人際關係會有助益的特質。

Depressive Position 憂鬱心智位置 憂鬱焦慮會激起個體使情況好轉的意圖(道歉、悔憾)來修補,這種可承受的焦慮會激發有創意的工作。 當人有罪惡感與失落感,也是一種機會讓個人在未來以不同的方式與人建立關係與掌握愛的關係。 當嬰兒幻想他們已經對先前犯罪念頭作了補償以及當他們覺察到母親會在每次離去之後再回來時,憂鬱的感覺逐漸消失。 當憂鬱感覺消失了,嬰兒將會終止在好母親與壞母親之間的分裂狀態。 如果憂鬱狀態沒能完整的消散,可能會造成缺乏信任感、對於失去喜愛的人的病態悲傷和一些其他的心理違常。

失落對良好客體的發展 在失落的過程,會幻想攻擊良善客體。 像是對新生弟妹,孩子會說:她(母親)才不值得我在意呢!是種復仇的攻擊。 但也端視母親的心理狀態,當母親給予愛與包容,也會讓孩子帶來諒解與幫助。 當好多於壞經驗時,孩子能說:她是好的(憂鬱心智位置),而我已失去她。這才能抵擋哀傷,以及孩子知道母親是愛我的,這才能讓孩子有一個關愛的自我與去愛的能力。

妄想—分裂心智位置VS.憂鬱心智位置 當嬰兒發展夠順利而進入「憂鬱心智位置」時,嬰兒可以比較精確地經驗到內在與外在現實。他開始意識到,原來令他感到挫折的對象同時也是滿足他及他所愛的對象,開始有了罪疚的痛苦和「憂鬱」,當愛﹥恨時,產生了修復的能力。 Klein認為「妄想-分裂心智位置」和「憂鬱心智位置」會反覆來回、持續地出現在生命中,特別當心理發展碰上危機時,這兩種狀態則會交替出現。 而分析師的主要治療目的便是讓患者由妄想-分裂心理位置,轉移到比較健康的憂鬱心理位置。

嬰兒期憂鬱心智位置與躁鬱症間的關係 ◎正常哀悼的特徵是個體在內部建立起失去的所愛客體,藉由哀悼的工作,重新 復原該客體。 ◎ 只要發生哀傷,就會喚起早期對於受傷與被破壞之客體的焦慮,罪惡感與迫害 焦慮被強烈地再活化。 ◎ 將被哀悼的外在愛之客體修復,也將其內射-意指所愛的內在客體被復原。其 哀悼過程的現實感,不只是更新與外在世界連結的方式,更是將瓦解的內在 世界重新建立起來。 ◎ 決定因素之一:在第一年的生命中,憂鬱位置是否被成功修通,以及內射的所 愛客體是否被穩當地建立於內部的程度(好﹥壞)。 ◎嬰兒擔心好客體會死掉消失,而使用了否認與全能的躁症機制(全好)來對抗愧 疚絕望消滅掉的感受。 ◎失去外在所愛的人,會使哀悼者也失去內在所愛的母親,這時會被裡面所有壞 人吞噬,為因應,躁鬱成為防衛武器。像是讓內在世界癱瘓一段時間,可以 暫時否認失落帶來的罪咎感與責任。

Klein性的發展 與Freud相同的是 與母親最初的關係-是後來性與婚姻關係的基礎。 與Freud不同的是 1.幼兒本能知覺乳房與生殖器。 2.相信兒童、成人都在尋找與自己不同的人,他們能夠給予更多,而不只是重複早期關係而已。

Klein性的發展 視餵食經驗為性的感覺基礎。 乳頭與陰莖;嘴巴與陰道。 餵食經驗良好,則性幻想與性滿足也良好;壞幻想則像口腔對乳頭的傷害與害怕陰道會損傷陰莖。 母嬰關係不好,嬰兒會用生殖器來轉移可怕的幻想,嬰兒會幻想所有愉悅需都要靠自我滿足,用自慰快感來否認與其他人建立關係的需要。像是藥物、酒精濫用。 當孩子用具有性意識的行為緊貼父母時,應讓孩子覺得他的衝動是被允許且被成人安全的限制著。不利的環境下,轉而憎恨自己性器官的兒童,以後可能用性器官對自己與他人發洩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