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分权与财政支出结构 偏向:为增长而竞争的代价 小组成员:孙宏博 何玮玮 吉梦欣 茅磊 顾张璐
目录 1引言 2总论 目录 3模型分析 4结论与政策讨论
引言
主要内容 由于中国财政分权以及政绩考核为基准的财政政府竞争,造就了公共支出结构的扭曲
一、从中国式分权角度对财政支出结构的偏向进行解释 二、揭示内在逻辑 三、进行模型数据的分析 四、 结论和政策分析
实物投资占GDP比重
教育支出占GDP比重
总论
假说: 不同类型的财政支出对推动地区经济增长(尤其是任期内的增长)作用不同 地方政府为增长而竞争的努力必然反映在财政支出结构上 从而造成偏重见效快、增长效应明显的基本建设投资、忽视科教文卫投入的扭曲
分税制改革财权上收之后出现的收支责任缺口导致教育和公共服务投入不足。 流行说法
基数法:根据上一年度的财政收入来安排下一年度财政收入计划 地方政府财政收入 反对意见 地方政府财政支出 地方预算内财政支出增幅没有明显下降
漏洞1: 分税制改革之后,基数法确定地方财政收入是否仍使用? 这种“基数加增长”的测算方法简便易行,效率较高,在地方财政收支规模比较小、变化不太大时,基本还能满足有关预算的要求,但随着财政收支规模的不断扩大,如果不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对预算收支规模的影响问题,将会导致地方财政收入计划安排的不合理。
漏洞2: 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增幅是否无明显下降? 浙江省 黑龙江 四川 甘肃 云南
作者的理论依据: 经济分权 标尺竞争 政治集权
统收统支阶段 表1 1970年以来中国国家财政制度与财政管理模式 实行时间 财政管理模式 1971-1973 表1 1970年以来中国国家财政制度与财政管理模式 实行时间 财政管理模式 统收统支阶段 1971-1973 定支定收,收支包干,保证上缴(或差额补贴),结余留用,一年一定 1974-1975 收入按固定比例留成,超收另定分成比例,支出按指标包干 1976-1979 定收定支,收支挂钩,总额分成,一年一变 部分省(市)试行“收支挂钩,增收分成” 分灶吃饭阶段 1980-1985 划分收支,分级包干 1985-1988 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 1988-1993 财政包干 分税制阶段 1994年至今 延用包干制下中央地方财政支出范围;将税种统一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核定地方净上划中央收入基数;逐步建立较为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
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 地方固定收入 表2 1994年分税制下中国地方政府一般预算内财政收入构成 增值税 中央 75 地方 25 所得税 表2 1994年分税制下中国地方政府一般预算内财政收入构成 收入来源 分享比例(%) 备注 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 增值税 中央 75 2009年开始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允许企业抵扣其购进设备所含的增值税 地方 25 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 60 除铁路运输、国家邮政、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中石化及中海油等企业外。2003年前中央与地方各分享所得税50%,2003年调整为中央60%,地方40% 40 个人所得税 资源税 海洋石油资源税 100 海洋石油开采企业没有向中央上缴这一税收,而是以矿区使用费的形式上缴,从而使资源税成为单纯的地方税种 其他资源税 证券交易印花税 97 1997年中央与地方分享比例由50:50调整为80:20,2000年后调整为97:3。只有上海和深圳分享 3 地方固定收入 营业税 不含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公司总公司集中交纳的营业税 城市维护建设税 不含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公司总公司集中交纳的部分 契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耕地占用税、烟叶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
全国财政总收入61330.35亿元 中央本级财政收入32680.56亿元占53.3% 地方本级财政收28649.79亿元占46.7% 中央财政收入9689.8亿元占15.80% 地方财政收入51640.55亿元占84.20% 税收返还 与转移支付 22990.76亿元 中央可支配财政收入10636.17亿元,占17.34% 地方可支配财政收入50694.18亿元,占82.66% 全国财政总支出62592.66亿元 中央本级财政支出13344.17亿元 占21.3% 地方本级财政支出49248.49亿元,占78.7% 财政盈余1445.69亿元 财政赤字2708亿元 上解收入 946.37亿元 中国国家财政部网站 2008年数据
中央与地方利益划分 地方积极性 市场维持型联邦主义
政治上的联邦主义: 其核心是权力在不同层次政府组织中的分配。 麦凯(R.W.G.Mackay) 在欧洲一体化背景下给出了联邦主义的如下定义:联邦主义是一种分配政府权力的方法,以使得中央和地方政府在一个有限范围内是独立的但却又是相互合作的。检验这项原则是否实施的方法是看中央和地方权威是否相互独立。 这一原则的最好应用被认为是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印度。 中国:垂直的政治管理体制
财政联邦主义 奖惩机制
财政联邦主义: 财政联邦主义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财政分权,就是给与地方政府一定的税收权力和支出责任范围,并允许地方政府自主决定其预算支出规模与结构,其精髓在于使地方政府拥有合适与合意的财政自主权进行决策。 这种“蹩脚的民主”下,中央有足够的能力对地方政府进行奖惩 以GDP为主的绩效考核和官员晋升机制
经济分权 政治集权 标尺竞争
自下而上的标尺竞争: 处于信息弱势的选民会参考其他地方政府行为评价自己所在地区的行为,从而节约行政管理成本,防止权力滥用,同时,地方官员知道其选民会以其他地方为标尺,从而会效仿其他地方的相关政策。 M型组织结构
自上而下的标尺竞争: 由于中国的经济分权与垂直政治管理体制的特殊性,地方政府的行为导向来自于上级政府的评价。较于自下而上的标尺竞争,缺乏效率。
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特点: 在Bucovetsky的研究中,它能带来规模经济并吸 引要素流入。 在Mauro的研究中,能给腐败带来投机机会 科技文卫事业: 短期经济效应不显著,地方政府的短视行为
模型分析
RPCAPit=αi+βX+γ1FD+γ2FD*COMPE+γ3COMPE+ρM+ηD+εit RPCUPit=αi+βX+γ1FD+γ2FD*COMPE+γ3COMPE+ρM+ηD+εit
相关解释 i t 分别表示第i个省份和第t年。 需要指出:样本包括了除西藏和重庆以外的29个内地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β、ρ、η是系数矩阵 γ1、γ2、γ3 是系数
FD——财政分权 COMPE——政府竞争的努力程度 通过构造各地区外资企业的相对税率来刻画 FD*COMPE——相互影响
X——人均实际GDP及其平方项 M——控制变量 D(刻画政策影响的虚拟变量) 瓦格纳定律 NETMIG(净移民率,‰,年底人口增长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之差) SOU(国有经济单位职工在总职工人数中的比重) T(时间虚拟变量) D(刻画政策影响的虚拟变量) DUM96 DUM02 DUM03 DUMEXP(西部开发)
财政分权、政府竞争与政府支出结构 财政分权 政府竞争 共同作用
重大政策对政府支出结构的影响 ——西部开发、科教兴国及所得税收入分享 西部大开发战略 分享改革
其他因素 人均GDP 小学、初中、非义务教育中学在校人数比重 人口净迁徙率NETMIG
结论与政策讨论
主要结论 中国的财政分权以及基于政绩考核下的政府竞争,在支出结构上造就了地方政府“重基本建设、轻人力资本投资和公共服务”的严重扭曲;并且,政府竞争会加剧分权对政府支出结构的扭曲,而竞争对公共支出结构的最终影响取决于分权程度。
政策讨论 科教兴国战略 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 显著降低地方政府的基本建设投资比重 对科教文卫支出比重并没有显著的影响 西部大开发政策 提升西部地区发展经济的经济性 整体上加剧西部省份支出结构的扭曲 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 显著改善财政分权和政府竞争所导致的扭曲
建议 逐步放开户籍制度 进一步推进市场化进程 改善政绩考核的机制(政府间竞争的内容要从简单的增长型导向转为公共服务导向)
优点: 中国式分权的制度层面 规范的实证角度分析 考虑的解释变量全面
不足之处: 实证分析不严谨 有些表述笼统,没有直观的数据显示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