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和微生物学检验》 神木职教中心.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四章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理  感染 (infection) :是指病原微生物在宿主体 内持续存在或增殖。  发病 (disease) :表示病原微生物感染之后, 对宿主造成明显的损害。  病原菌 (pathogenic bacteria) :指那些导致 机体发病的细菌。是一群高度特化了的微 生物,为了自身的生存,已适应而且必须.
Advertisements

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理 彭慧琴 浙江大学医学院 现代医学导论 2013 级食品安全与营养专业求是科学班.
细菌生理学 (Physiology). 细菌的营养类型 根据细菌所利用的能源和碳源的不同,将细菌分为两大 营养类型。 自养菌( autotroph ) 异养菌( heterotroph ) 腐生菌 寄生菌 大部分病原菌.
1 (二)细菌的特殊结构 1 、荚膜 某些细菌在其细胞壁外包绕一 层粘液性物质,厚度 ≥0.2 μm ,称 为荚膜;厚度< 0.2μm ,称为微荚 膜.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 bacterium ):是具有细胞壁和核质 的单细胞原核型微生物。 广义细菌包括:细菌、衣原体、支原体、 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 。
植物生理 植物细胞生理基础 同工酶. 学习目标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Click to add title n here  掌握同工酶的概念。  了解同工酶的意义。
第4章 细菌的遗传和变异 Heredity and Variation
微生物的种类 一、细胞型微生物 1、原核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 支原体、衣原体、蓝细菌、螺旋体。
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Bacterial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REVIEW Q: Microorganism (Microbe)?
Chapter 1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prokaryotic
第一章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基本类群 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属于此类。体积微小,能通过滤菌器。而且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微 生 物 学 课件:教学文件服务系统:
常见致病细菌.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Department of pathogenic Biology of 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
Chap1 细菌 (bacteria).
第二节 细菌的生理 细菌的代谢特点: 细菌的代谢活动十分活跃且多样化, 细菌生长速度极为迅速。.
第6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Infection and Immunity of Bacteria
肺结核.
第 1 节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第2章 细菌的生理 潘建平 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
细菌的生理 第一节 细菌生长繁殖 一、细菌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状.
第5章 Heredity and Variation 细菌的遗传和变异
细菌的遗传和变异 细菌遗传变异类型 遗传型变异(基因型变异) 非遗传型变异(表型变异) 遗传性变异 非遗传性变异 基因改变 + - 遗传
细菌的遗传和变异.
第十四章 动物源性细菌 (zoonotic bacteria) 或人兽(畜)共患病 引起这类疾病的细菌称:动物源性细菌 人兽(畜)共患病原菌
肠道病毒的分类关系 脊髓灰质炎病毒 柯萨奇病毒 埃可病毒 新肠道病毒 甲型肝炎病毒 肠道病毒属 小RNA病毒科 鼻病毒属.
第十一章 微生物生态学 第二节 环境中的微生物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第五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斗争 细菌 机体免疫力 细菌侵入机体能否引起感染取决于细菌的致病性和机体的防御能力。
生命的物质基础.
项目六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 王波 主要内容: 一、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 二、基因突变 三、基因的转移与重组 四、研究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意义.
第六章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制 细菌侵入机体后,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等,引起机体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的过程,称为细菌的感染或传染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第二节 细 菌 学校:二中附中 教师:徐廷.
糖尿病流行病学.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第5章 细菌的遗传和变异.
第五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遗传(heredity):使细菌的性状保持相对稳定,且代代相传,使其菌种得以保存。
厌氧性细菌.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葡萄球菌属.
第31章 其他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gilloma Virus.
促进凝血因子形成药.
兽医微生物学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 College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卜宁. 教材与参考资料 1. 周德庆( 2011 ):微生物学教程(第 3 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沈萍( 2000 ):微生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3. 闵航( 2005 ):微生物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
曾 蔚 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微生物学教研室
第六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细菌侵入宿主机体后,进行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等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称为细菌的感染(bacterial infection)或传染。能使宿主致病的为致病菌或病原菌(pathogenic bacterium,pathogen),不能造成宿主感染的为非致病菌或非病原菌(nonpathogenic.
移植 Transplantation 戴朝六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外科.
抗生素的作用机理.
医学微生物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主讲:李玉虎.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双重特性: 抗体活性 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必须保持完整性,才能完成正常的各项生命活动.
第二章 基本知识概要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二、细胞概念的一些新思考 1,有机体的组成和结构单位 2,代谢和功能的单位
医学实验技术绪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樊绮诗 教授.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四、胞液中NADH的氧化 1. -磷酸甘油穿梭作用: 存在脑和骨骼中.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Chapter 1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prokaryotic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基因信息的传递.
细菌的感染 林旭瑷 副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化学治疗药物 Pharmacology.
第三节 转录后修饰.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微生物和微生物学检验》 神木职教中心

绪论

一、微生物(microorganisms): 概念:一群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包括:细菌、螺旋体、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放线菌(原核)、病毒(非细胞)、真菌(真核)。 原核与真核细胞的区别:细胞核的区别

最新生物进化分类法: 古细菌: (Archaeobacteria) 嵌合进化或共生进化 真细菌:    真核生物: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1)大多数不致病,甚至是对人、动、植物有益和必需的,如:固氮菌;酿酒、制醋、抗生素、肠道正常菌群。 (2)病原微生物 :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二、微生物学(microbiology): 微生物的进化分类、生命活动规律及与动植物、人类、自然相互关系。 按研究对象分:细菌、病毒、真菌学 按应用领域分:工业、农业、医学、兽医 按研究方向分:基础微生物、分子微生物学、 微生态学 等

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与医学有关病原微生物的生物性状、致病机理、免疫性及有关技术和理论的应用。 临床微生物学(clinical microbiology):测重研究感染性疾病诊断方法,提供诊断依据和指导用药。

三、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1、微生物学的经验时期: (1)酿酒、制醋、腌腊等食品生产、保存; (2)师道南《天愚集》:清乾隆年间,“东死鼠,西死鼠,人见死鼠如见虎。鼠死未几日,人死如圻堵”; “三人行未十步路,忽死两人横截路” (3)人痘接种法:免疫最早概念。

2.实验微生物学时期(17世纪始): 显微镜+培养基 (1) 微生物的发现:列文虎克、巴斯德(发现微生物的作用,创立巴氏消毒法)、李斯特、郭霍氏(固体培养、染色技术) 郭霍氏法则:①、②、③、④。 逐渐被淘汰。 新的病原确定方法:核酸确定法 (2) 免疫学的兴起、分离: 牛痘、巴斯德(霍乱、炭疽、狂犬疫苗)、白喉抗毒素动物血清治愈白喉。 (3) 抗生素的发现: 目前遇到的问题:滥用导致耐药性增高

3. 现代微生物学时期:近二、三十年 (1)新病原微生物的发现 (2)致病机理的深入研究 a.传统病原卷土重来; b.新型病原。

(3)诊断技术的发展: (4)各种新型疫苗的研制 (5)免疫学独立 三大标记技术 各种分子生物学技术:核酸杂交,PCR,微量化,自动化。 传统疫苗、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疫苗、DNA疫苗。 (5)免疫学独立 远远超越感染免疫的范畴。

思考: (1)预测微生物学发展下一阶段; (2)目前科学界研究热点?

因此,微生物学研究正面临前所未有地机遇和挑战。 从上看出,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也是各种技术方法的发展,也是临床微生物学的发展历史。 4.基因组微生物学 (1)微生物在基因组前时代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地位; (2)结构简单,可做为模型,模式生物; (3)在基因组时代,作为急先锋; (4)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成功,必然极大地改变微生物学科现状。 因此,微生物学研究正面临前所未有地机遇和挑战。 从上看出,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也是各种技术方法的发展,也是临床微生物学的发展历史。

四、 临床微生物学的任务 1.研究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特征: 2.提供快速、准确的病原学诊断; 3.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 传统的病原微生物 条件致病菌 2.提供快速、准确的病原学诊断; 3.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   目前检验科的主要任务。 4.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控。

五、临微学习方法: 重要性:与毕业后工作紧密相关。 (1)平时注意预习、复习; (2)对内容上,紧紧围绕诊断,诊断又是由各种典型特性建立的方法来进行的 抓特性、去共性 (3)注意新动向。

第一篇  微生物学 细菌学总论

一、细菌(bacterium)的形态与结构 (一)形态:个体微小、形态各异 球菌(coccus) 杆菌 (Bacillus) 弧菌与弯曲菌 螺旋菌及螺旋体 不规则形。

(二)结构:

1.基本结构:包括胞壁、胞膜、胞浆及核质 细胞壁: 主要成分――肽聚糖。

N-乙酰胞壁酸 聚糖骨架 β-1.4糖苷键 G- N-乙酰葡糖胺 四肽侧链 G+ 五肽桥(苷氨酸) G+菌肽聚糖厚、层数多、立体状坚固。

图  大肠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 图  金黄色葡萄球糖细胞细胞壁的 肽聚糖结构

膜磷壁酸 G+菌细胞壁 壁磷壁酸 特殊结构 表面蛋白:SPA、M蛋白 G-菌细胞壁 磷脂 特殊结构 脂蛋白 类脂A:毒性部分 G+菌细胞壁 壁磷壁酸 特殊结构 表面蛋白:SPA、M蛋白 G-菌细胞壁 磷脂 特殊结构 脂蛋白 类脂A:毒性部分 (外膜) 脂多糖(LPS,内毒素): 核心多糖:属和组特异 特异多糖:种和型特异

G+和G-菌细胞壁差异: 特 征 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阴性菌 强度 较坚韧 较疏松 厚度 厚,20~80nm 薄,5~10nm 肽聚糖层数 多,可达50层 少,1~3层 肽聚糖含量 多,可占胞壁干重50~80% 少,占胞壁干重10~20% 磷壁酸 + - 外膜 结构 三维空间(立体结构) 二维空间(平面结构)

L型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 高渗培养基中:油煎蛋样菌落。 在临床上注意L型带来的漏诊。

2. 特殊结构 荚膜(capsule):(1)保护作用;(2)致病作用:侵袭力;(3)免疫原性;(4)鉴别与分型。

鞭毛(flagellum):运动器官,H抗原。

菌毛(Pilus):(1)普通菌毛:粘附素;(2)性菌毛:1-4根,长而粗,F+菌转移F质粒,耐药及毒力质粒。

芽胞(Spore):不利环境中的一种抵抗形式,是休眠体而非繁殖体。

二、细菌的繁殖与新陈代谢: 掌握几个概念: 1.自养菌、异养菌; 2.需氧菌、专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微需氧菌。

专性厌氧菌有氧不生长,原因有二: ①厌氧菌缺乏细胞色素与细胞色素氧化酶,因此不能氧化那些氧化还原电势较高的氧化型物质。 ②厌氧菌缺乏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不能清除有氧环境下所产生的超氧离子(O2-)和过氧化氢(H2O2),因而难以存活。

3. 群体细菌的生长繁殖曲线: 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退期

四、消毒与灭菌 掌握几个概念: 消毒(Disinfection):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灭菌(Sterilization):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病原体和非病原体的繁殖体和芽胞)的方法。 无菌(Asepsis):物体上或容器内无活菌存在的意思。 防腐(Antisepsis):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五、微生物的遗传变异 (一)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染色体 质粒(plasmid):细菌存在于染色体外的少部分(约1~2%)DNA,可决定细菌的一些生物学特性。 转位因子:插入顺序、转座子 、转座噬菌体

质粒的生物学性质: 2.质粒的传递(转移)是细菌遗传物质转移的一个重要方式。 3.质粒可自行失去或经人工处理而消失。 4.质粒可以独立复制。 1.质粒并非细菌生存所必不可少的遗传物质。 2.质粒的传递(转移)是细菌遗传物质转移的一个重要方式。 3.质粒可自行失去或经人工处理而消失。 4.质粒可以独立复制。 5.可有几种质粒同时共存在于一个细菌内。

(二)细菌的变异现象 形态与结构变异 培养特性变异 毒力变异 耐药性变异

(三)细菌变异的机制 突 变 基因的转移和重组 转化(transformation)是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通过与染色体重组,获得了供体菌的部分遗传特性。 转导(transduction)是噬菌体为媒介,把供细菌的基因转移到受体菌内,导致后者基因改变的过程。 接合(conjugation)是两个通过直接接触,在暂时的沟通中进行基因转移的过程。

(四)遗传变异研究的实际意义 在细菌分类上的应用 在诊断中的应用 在预防中的应用 在治疗中的应用 检查致癌物质的作用 在遗传工程方面的应用

六、微生物的致病性与感染 (一)微生物与宿主的关系 常居菌 正常菌群 过路菌 (1)抵抗力下降; (2)长期化疗、放 疗、 正常菌群 过路菌 (1)抵抗力下降; (2)长期化疗、放 疗、 条件致病菌: 免疫抑制剂患者; (3)外伤; (4)菌群失调:菌群失调症 。

正常菌群的生理意义: (1)生物拮抗; (2)促进机体免疫; (3)与衰老有关:双歧杆菌; (4)合成维生素和细菌素。

(二)细菌的致病物质及作用: 1.细菌的表面成分:参与粘附、定植和侵入; 2.毒素及毒性蛋白和酶: 外毒素: 内毒素:

细菌外毒素举例 细菌种类 革兰氏染色 引起疾病 毒素名称 毒素作用方式 白喉杆菌 + 白喉 白喉毒素 坏死性 霍乱弧菌 - 霍乱 肠毒素 引起小肠过度分泌液体 鼠疫杆菌 鼠疫 鼠疫毒素 可能坏死性 破伤风杆菌 破伤风 破伤风溶血毒素 溶血性心脏毒素 破伤风痉挛毒素 引起骨骼肌痉挛 产生荚膜杆菌 气性坏疽 α-毒素 溶血性卵磷脂酶,坏死性 β-毒素 λ-毒素 溶蛋白性

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 区别要点 外毒素 内毒素 存在部位 由活的细菌释放至细菌体外 为细菌细胞壁结构成份,菌体崩解后释出 细菌种类 以革兰氏阳性菌多见 革兰氏阴性菌多见 化学组成 蛋白质(分子量27,000~900,000) 磷脂一多糖一蛋白质复合物(毒性主要为类脂A) 稳定性 不稳定,60℃以上能迅速破坏 耐热,60℃耐受数小时 毒性作用   强,微量对实验动物有致死作用(以ug计量)。各种外毒素有选择作用,引起特殊病变,不引起宿主发热反应。抑制蛋白质合成,有细胞毒性、神经毒性、紊乱水盐代谢等 稍弱,对实验动物致死作用的量比外毒素为大。各种细菌内素的毒性作用大致相同。引起发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粒细胞减少血症、施瓦兹曼现象等 抗原性 强,可刺激机体产生高效价的抗毒素。经甲醛处理,可脱毒成为类毒霉,仍有较强的抗原性,可用于人工自动免疫 刺激机体对多糖成份产生抗体,不形成抗毒素,不能经甲醛处理成为类毒素

医院感染:医院中发生的一切感染。包 括在医院中活动的所有人群。 外源性感染 内源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