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厌氧性细菌.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厌氧性细菌."—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厌氧性细菌

2 据能否形成芽胞 厌氧芽胞梭菌(梭菌属)---外源性感染 无芽胞厌氧菌---内源性感染

3 厌氧芽胞梭菌属

4 共同特征 分布广泛,土壤、人和动物肠道 严格厌氧菌 G+大杆菌,芽胞比菌体粗,菌体膨大呈梭状 形成芽胞后抵抗力强

5 侵袭力不强,产生强烈的外毒素,引起特定的症状
防治:类毒素与抗毒素

6 少数为致病菌: 破伤风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 肉毒梭菌 艰难梭菌

7 一、破伤风梭菌 破伤风(tetanus)的病原菌

8 (一)生物学性状 1、典型特征—— 菌体细长,芽胞正圆,比菌体粗,位于 菌体顶端,使细菌呈鼓槌状 周鞭毛,无荚膜 血平板上有β溶血

9

10 2、抵抗力 ——芽胞抵抗力很强

11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条件 ——伤口需形成厌氧微环境

12 伤口窄而深(如刺伤),有泥土或异物污染 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 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的伤口 (侵袭力不强,仅在局部繁殖,其致病作用完全有赖于病菌所产生的外毒素)

13 2、所致疾病——破伤风 3、主要致病物质——痉挛毒素 4、致病机制

14 致病机制

15 骨骼肌肉强直痉挛

16 5、免疫性 病后不会获得牢固免疫力 抗毒素发挥中和作用 (毒素与中枢神经组织结合非常牢固, 一旦结合抗毒素即不能发挥中和作用)

17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典型的症状和病史即可作出诊断 一般不进行涂片镜检和分离培养

18 (四)破伤风防治原则 1、清创扩创:除伤口的厌氧微环境(非特异性防治) 2、人工主动免疫:破伤风类毒素 儿童:白百破三联疫苗 军人/野外工作者等

19 3、人工被动免疫:破伤风抗毒素(TAT) 用于紧急预防:同时给予类毒素作主动免疫 特异性治疗:早期足量 4、抗生素:

20 二、产气荚膜梭菌 (一)生物学性状 有荚膜,无鞭毛, 芽胞椭圆形,位于菌体次极端,小于菌体 “汹涌发酵”试验

21

22 “汹涌发酵”试验

23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感染条件: 同破伤风梭菌 2、致病物质——荚膜、外毒素、侵袭性酶 3、所致疾病——气性坏疽、食物中毒、 坏死性肠炎 4、致病机制 (三)防治原则:

24 气性坏疽:局部水肿、气肿,大面积组织坏死
全身中毒症状

25 (三)肉毒梭菌(C.botulinum) 芽胞位于次极端(网球拍状) 遗传特性:Ⅰ—Ⅳ 4个组, 毒素抗原:A—G 7个型 (对人致病A B E为主, 少见 F)

26 致病物质:外毒素---肉毒毒素 所致疾病: 肉毒食物中毒 婴儿肉毒病 创伤性肉毒病 防治原则:

27 细菌 致病物质 致病机理 所致疾病 破伤风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 肉毒梭菌 破伤风痉挛毒素
 细菌 致病物质 致病机理 所致疾病 破伤风梭菌 破伤风痉挛毒素 毒素进入CNS,阻止抑制性神经介质的释放,造成强直性痉挛(受刺激时伸肌与屈肌同时强烈收缩,肌肉强直痉挛) 破伤风 产气荚膜梭菌 外毒素和胞外酶 肠毒素 发酵肌肉和组织的糖类→气体→气肿 血管通透性↑→水分渗出→ 水肿,组织坏死; 水气夹杂→捻发感; 毒素入血→毒血症,休克 肠毒素→嵌入肠细胞膜,破坏膜离子功能,改变膜的通透性→ 腹泻 气性坏疽 食物中毒 坏死性结肠炎 肉毒梭菌 肉毒毒素 抑制乙酰胆碱释放,弛缓性麻痹 婴儿肉毒病 创伤性肉毒病


Download ppt "厌氧性细菌."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