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教师 : 余美玲 电话: 13859344796 e-mail: npmlyu@163.com 中级财务会计(一) 辅导教师 : 余美玲 电话: 13859344796 e-mail: npmlyu@163.com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货币资金 第三章 应收及预付款项 第四章 存货 第五章 证券投资 第六章 长期股权投资 第七章 固定资产 第八章 投资性房地产与无形资产
课程介绍 考核方式 各章重点难点
课程介绍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基础会计,后续课程依次为中级财务会计(二)、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 中级财务会计以财务会计的目标为导向、以对外报告的会计信息生成为主线、以四项会计假设为前提、以六大会计要素为结构,在阐述财务会计目标、特征的基础上,对六大会计要素的核算方法进行详细说明,最后又以财务会计报告为总结 具体内容分为14章。 中级财务会计(一)介绍资产要素的核算,中级财务会计(二)介绍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费用与利润要素的核算,以及财务报表的编制。
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考核包括4次平时作业,形成性考核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的形式为闭卷笔试,期末考试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70%。 答题时限:本课程期末考试的答题时限为90分钟。
考试题型 单选:20% 只编会计分录 多选:15% 简答:10% 会计核算业务( 55%) :单项业务题(30%) 计算题 综合题 在计算的基础上进行账务处理
第一章 总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理解财务会计的基本特征;了解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对信息的要求;理解会计要素确认的基本标准、现行会计实务中可供选择的五种会计计量属性、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了解中级财务会计的内容。
一、财务会计的特征 一、以企业外部的报表使用者为直接的服务对象; 二、有一套约定俗成的会计程序和方法; 三、有一套系统的规范体系。 与管理会计相比,财务会计有三个基本特征: 一、以企业外部的报表使用者为直接的服务对象; 二、有一套约定俗成的会计程序和方法; 三、有一套系统的规范体系。
1、投资者 2、债权人 3、企业管理当局 4、企业内部职工 5、政府部门 二、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及对信息的需求 财务会计的目标是提供企业内部和外部使用者能够共享的会计信息。 1、投资者 2、债权人 3、企业管理当局 4、企业内部职工 5、政府部门
三、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 1、会计要素 2、会计要素 符合定义 确认标准 可计量性 相关性 可靠性 3、会计要素计量 历史成本 重置成本 2、会计要素 符合定义 确认标准 可计量性 相关性 可靠性 3、会计要素计量 历史成本 重置成本 可变现净值 现值 公允价值
四、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可理解性 可靠性 真实 中立 实质重于形式 谨慎 完整 相关性 重要 及时 可比性 横向 纵向
第二章 货币资金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货币资金的范围,理解内部控制制度、库存现金与银行存款的管理;掌握库存现金收支的核算、备用金的核算、库存现金清查与银行存款的核对;掌握银行转账结算方式和其他货币资金的内容及其核算。
一、货币资金的内容、特点及控制 是指直接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资产 1、内容 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 其他货币资金 2、特点 3、控制
库存现金 1、库存现金的管理与控制: 收入 支出 库存 注:现金使用范围、库存现金限额
2、现金的会计核算 (1)备用金的核算: 非定额管理 预借 : 借:其他应收款-XX 按定额管理 预借: 与上相同 贷:库存现金 报销 : 借:管理费用等 借或贷:库存现金 贷:其他应收款-XX 按定额管理 预借: 与上相同 报销 : 借:管理费用
(2)现金清查的核算 清查时间:出纳每日、清查人员定期或不 定期 清查方法:实地盘点 清查结果的处理: 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 盘亏:可赔偿部分—其他应收款 无法查明的其他原因—管理费用 盘盈:多收或少付的—其他应付款 无法查明的—营业外收入 例
银行存款 一、银行存款账户的开设和使用。 按照《银行账户管理办法》的规定,企业可开设 使用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 户、 一、银行存款账户的开设和使用。 按照《银行账户管理办法》的规定,企业可开设 使用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 户、 专用存款账户。 注意银行结算纪律。 不能支取现金 日常结算和现金收付
二、银行的转账结算方式。 支票:同城 银行本票:同城 银行汇票:异地 商业汇票:均可 汇兑:异地 委托银行收款:均可 异地托收承付:异地 注:每种结算方式的主要规定。
三、银行存款的核对 日记账与对帐单核对,一般应每月核对一次。 未达账项 银已收、企业未收 银已付、企业未付 企业已收、银未收 企业已付、银未付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注: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不能作为调账的原始凭证。
其他货币资金 指企业除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之外,为准备某些特有的结算业务存放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中的货币资金以及在途货币资金的总称。 设“其他货币资金”账户进行核算。 外埠存款 银行本票存款 银行汇票存款 信用证保证金存款 信用卡存款 存出投资款 注意银行本票存款和银行汇票存款的核算
银行本票存款和银行汇票存款的核算 1、申请取得: 借:其他货币资金 贷:银行存款 2、使用: 借:在途物资等 贷:其他货币资金 3、余款转回(针对银行汇票): 借:银行存款
第三章 应收及预付款项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理解应收账款的性质与范围、应收票据的种类;掌握应收账款发生、收回以及发生坏账的核算、应收票据尤其是应收票据贴现的核算、其他应收款的内容以及预付账款核算的账户设置;了解应收账款的抵借、出售与明细核算、长期应收款的核算,预付及其他应收款的核算。
一、应收账款 1. 范围。应收账款属于流动资产性质的债权,且因赊销而产生。内容上,它是因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应向客户收取的款项,包括货款(售价、增值税等)及代垫付的包装费、运杂费等。不包括企业应收职工欠款、应收债务人利息等其他应收款,也不包括企业付出的各类存出保证金。 2.计价 通常-成交时的实际发生额 附销售折扣 商业折扣-扣除商业折扣后的实际 价格 现金折扣 - 总价法 净价法 例题 2/10,1/20,n/30
3.会计处理。 “应收账款-X单位” 现金折扣 总价法:发生时按发票金额记账; 收款时 净 价法 我国采用总价法核算。 现金折扣 总价法:发生时按发票金额记账; 收款时 净 价法 我国采用总价法核算。 规定的折扣期 内付款,少收的金额作为财务费用处理, 超过折扣期应按原发票金额全额收取。 例题
【例题1】甲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为17%。2007年12月1日,甲企业“应收账款”科目借方余额为500万元,“坏账准备”科目贷方余额为25万元,企业通过对应收款项的信用风险特征进行分析,确定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为期末应收账款余额的5%。 12月份,甲企业发生如下相关业务: (1)12月5日,向乙企业赊销商品—批,按商品价目表标明的价格计算的金额为1000万元(不含增值税),由于是成批销售,甲企业给予乙企业10%的商业折扣。 借:应收账款 1 053 万元 贷:主营业务收入 900万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53万元
(2)12月9日,一客户破产,根据清算程序,有应收账款40万元不能收回,确认为坏账。 (3)12月11日,收到乙企业的销货款500万元,存入银行。 借:坏账准备 40万元 贷:应收账款 40万元 借:银行存款 500万元 贷:应收账款 500万元
(4)12月21日,收到2006年已转销为坏账的应收账款10万元,存入银行。 (5)12月30日,向丙企业销售商品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售价为100万元,增值税额为17万元。甲企业为了及早收回货款而在合同中规定的现金折扣条件为2/10,1/20,n/30。假定现金折扣不考虑增值税。 借:应收账款 10万元 贷:坏账准备 10万元 借:银行存款 10万元 贷:应收账款 10万元 借:应收账款 117万元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万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万元
如果丙企业10天内付款: 借:银行存款 115万元 财务费用 2万元 贷:应收账款 117万元 如果丙企业20天内付款: 借:银行存款 116万元 财务费用 1万元 贷:应收账款 117万元 如果丙企业30天后付款: 借:银行存款 117万元 贷:应收账款 117万元
计算甲企业本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并编制会计分录。 (500+1 053-40-500+117)×5%-(25-40+10)=56.5+5=61.5(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61.5 贷:坏账准备 61.5
二、应收票据 (一)应收票据概述 商业汇票 根据承兑人不同 商业承兑汇票 银行承兑汇票 按是否带息 带息承兑汇票 不带息承兑汇票 仅指商业汇票 (一)应收票据概述 商业汇票 根据承兑人不同 商业承兑汇票 银行承兑汇票 按是否带息 带息承兑汇票 不带息承兑汇票 (二)不带息应收票据的核算 1. 取得时:按其票面金额入账。 借:应收票据 贷:主营业务收入等
2.应收票据到期的处理: 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 贷:应收票据 3.贴现的处理: 贴现息=票据到期价值*贴现率*贴现期 借:银行存款 如果到期付款人无力付款的,应将应收票据的票面金额转作应收账款。 2.应收票据到期的处理: 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 贷:应收票据 3.贴现的处理: 贴现息=票据到期价值*贴现率*贴现期 借:银行存款 财务费用 例 即票面金额
(三)带息应收票据的核算 1、取得票据 借:应收票据 贷:主营业务收入等 2、持有期内预提票据利息 借:应收利息 贷:财务费用 3、票据到期 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 贷:应收票据 应收利息
贴现的处理: 贴现息=票据到期价值*贴现率*贴现期 借:银行存款 借或贷: 财务费用 贷: 应收票据 应收利息 例 票面金额+票据金额*票面利率*票据期限
三、预付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项 1.预付账款:指企业因购进货物、接受劳务供应按合同规定预先付给供应方的货款。 预付账款不多的企业,可不单设此账户,而直接计入“应付账款”账户。 2.其他应收款:
有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销货百分比法 四.应收款项减值 (1).坏账的确认 a.因债务人破产或死亡,以其破产财产或遗产清偿后,仍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 b.因债务人预期未履行偿债义务,而且有明显迹象表明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 (2).备抵法下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 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 = 当期按应收款项等计算的坏账准备的金额 -(或+)“坏账准备”科目的贷方(或借方)余额 (3).备抵法下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处理 计算结果为正数——补提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坏账准备 计算结果为负数——冲销(相反分录) 有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销货百分比法 期末应收款项的期末余额×估计比例
坏账准备 期初余额 发生额 发生额 计提额 计提额 期末余额 期末应收款项的期末余额×估计比例
(4)应收款项作坏账转销 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 (5)已确认的坏账又收回 借:应收账款 贷:坏账准备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第四章 存货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理解存货的确认条件、概念与范围;了解存货的性质与分类;掌握存货的初始计量及发出存货的各种计价方法;掌握原材料、库存商品的核算方法;了解周转材料与委托加工物资的核算;理解存货的期末计价,掌握期末存货的盘点、期末计价的核算。
存货的概念 1.存货的定义。 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2.内容:原材料、辅助材料、在产品、半成品、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 3.分类 周转材料
存货的计量 一、增加的计量 (一)外购存货 1.存货的采购成本 买价+其他成本(税金+其他相关费用) (1)税金指除可以抵扣的增值税以外的税。如 关税、消费税等。 一般纳税人所发生的增值税,可以抵扣的,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进行抵扣。不得抵扣的增值税,应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 小规模纳税人所发生的增值税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 (2)其他相关费用: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等费用,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费用。 注:运输费*(1-7%)计入存货成本,7%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进行抵扣。
(二)通过进一步加工而取得的存货 1.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存货 发出材料实际成本、加工成本、运费和税金 2.自行生产的存货:料+工+费
(三)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货的成本 1. 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2 (三)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货的成本 1.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2. 盘盈的存货。-重置成本 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和企业合并取得的存货的成本,应当分别按照相关准则确定。
注意: 不计入存货成本的费用: 1、非正常损耗的料、工、费。 2、入库后的仓储费。 3、其他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
二、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 采用实际成本核算:先进先出法、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 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月末要对存货的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调整。 此外,商品流通企业可采用毛利率法和零售价格法。 注:发出存货数量的确定方法有永续盘存制和实地盘存制两种。
毛利率法 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净额×毛利率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零售价格法(类似与计划成本法) 本期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 期末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
存货的核算 一、原材料 1.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 (1)设置的科目:原材料、在途物资、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等 (2)购入的会计处理 单货同时到达 例 单先到货后到 例 货先到,单后到例 注:购入短缺的核算,因区分短缺原因进行处理。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非正常原因引起的损耗,因转出相对应的进项税额。例 合理损耗-材料成本 应收赔偿-“其他应收款” 自然灾害等非常损失-“营业外支出” 其他-“管理费用”
【例】 甲公司购入C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记载的货款为500 000元,增值税额85 000元,另对方代垫包装费1 000元,运杂费5000元,全部款项已用转账支票付讫,材料已验收入库。(计划500000元) 借:原材料——C材料 506000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5 000元 贷:银行存款 591 000元 借:材料采购 506000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5 000元 贷:银行存款 591 000元 借:原材料 500000元 材料成本差异 6000元 贷:材料采购 506000元
【例】甲公司采用汇兑结算方式购入F材料一批,发票及账单已收到,增值税专用发票上记载的货款为20 000元,增值税额3 400元。支付保险费1 000元,材料尚未到达。(计划22000元) 借:在途物资 21 000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 400元 贷:银行存款 24 400元 借:材料采购 21 000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 400元 贷:银行存款 24 400元
【例】上述购入的F材料已如数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 21 000元 贷:在途物资 21 000元 借:原材料 22 000元 借:原材料 21 000元 贷:在途物资 21 000元 借:原材料 22 000元 贷:材料采购 21 000元 材料成本差异 1000元
【例】根据与某钢厂的购销合同规定,甲公司为购买J材料向该钢厂预付100 000元货款的80%,计80 000元,已通过汇兑方式汇出。 借:预付账款 80 000元 贷:银行存款 80 000元 (1)材料入库时: 借:原材料----J材料 103 000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 000元 贷:预付账款 120 000元 (2)补付货款时: 借:预付账款 40 000元 贷:银行存款 40 000元
【例】货到单未到,暂估入库。 甲公司采用委托收款结算方式购入H材料一批,材料已验收入库,月末发票账单尚未收到也无法确定其实际成本,暂估价值为30 000元。 借:原材料 30 000元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30 000元 下月初作相反的会计分录予以冲回: 借: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30 000元 贷:原材料 30 000元
【例】上述购入的F材料已验收入库,应收200件,实收190件,其中2件属定额内损耗,其余原因待查。 借:原材料 20160元 (21000/200*192) 待处理财产损溢 976元 贷:在途物资 21000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36元 (8*100*0.17) 若计划价为90元/件,采用计划成本法则 借:原材料 17100元 材料成本差异 3060元 (20160-17100) 待处理财产损溢 976元 贷:材料采购 21000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36元
(3)发出材料的会计处理 根据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确定金额,按领用部门和用途确定借方科目 生产车间生产领用-“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 生产车间一般耗用-“制造费用” 管理部门耗用-“管理费用” 销售部门耗用-“销售费用’ 在建工程耗用-”在建工程”(需结转相应进项税额) 对外销售-“其他业务成本”
2.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本质上还是实际成本。将实际成本分为计划成本和差异两部分) (1)设置的科目:材料采购、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 (2)购入的会计处理:(注意一定先通过材料采购科目) 单货同时到达 单先到货后到 货先到,单后到 购进溢缺的处理 (3)发出的核算:按计划成本做,月末调整。 按实际成本确定 按计划成本确定
1、采购时,按实际成本付款,计入“材料采购”账户借方; 2、验收入库时,按计划成本计入“原材料”的借方,“材料采购”账户贷方; 3、期末结转,验收入库材料形成的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计入“材料成本差异”的借方,节约差计入“材料成本差异”的贷方; 4、平时发出材料时,一律用计划成本;
5、期末,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额。 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材料成本差异+本期购入材料的成本差异额)/(期初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购入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额=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要求:计算该企业材料成本差异率并编制有关的会计分录。 例:某企业月初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为 218 000元,材料成本差异为贷方余额 2 000元,本月购入原材料计划成本为582 000元,实际成本为576 000元,本月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为500 000元,其中:产品生产用380 000元,车间一般耗用90000元,厂部耗用30 000元。 要求:计算该企业材料成本差异率并编制有关的会计分录。 材料成本差异率 =[ - 2 000+(576 000 - 582 000)]/(218 000+582 000)*100% = - 1% 领用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500 000 *(- 1%) = - 5 000(元)
借:生产成本 380 000元 制造费用 90 000元 管理费用 30 000元 贷:原材料 500 000元 同时:借 :材料成本差异 5000元 贷 :生产成本 3800元 制造费用 900元 管理费用 300元
【例题】企业月初“原材料”账户借方余额24 000元,本月收入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76 000元,本月发出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50 000元,“材料成本差异”月初贷方余额300元,本月收入材料的超支差4 300元,则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为( )元。 A.-3 000 B.3 000 C.-3 450 D.3 450 【答案】B 【解析】当月材料成本差异率=(-300+4 300)/(24 000+176 000)×100%=2%; 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额=150 000×2%=3 000(元)。
二、库存商品 1.生产型企业 2.商品流通企业 进价核算法 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法 进价金额核算法 与前材料基本相同 二、库存商品 1.生产型企业 2.商品流通企业 进价核算法 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法 进价金额核算法 与前材料基本相同 售价核算法 数量售价金额核算法 售价金额核算法 增设“商品进销差价”“库存商品”按实 物负责人设明细账。 指库存商品按含税售价 含税售价-不含税进价
1、购进: 借:在途物资 借: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 借或贷:商品进销差价 贷:银行存款等 贷:在途物资 2、销售: 借:银行存款等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主营业务收入 贷:库存商品 3、月末结转进销差价: (1).计算进销差价率 (2).计算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 (3).做分录借:商品进销差价 贷:主营业务成本 4、月末调整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主营业务收入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
二、低值易耗品 低值易耗品的核算与原材料核算相似,但金额可采用一次摊销法、分次摊销法、五五摊销法。摊销时,计入“制造费用”等科目。企业应该设置“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科目进行核算。
三、包装物 (一)核算的内容 1. 生产过程中用于包装产品组成部分的包装物; 2. 随同商品出售而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 3 三、包装物 (一)核算的内容 1.生产过程中用于包装产品组成部分的包装物; 2.随同商品出售而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 3.随同商品出售而单独计价的包装物; 4.出租或出借给购买单位使用的包装物。 (二)会计处理(按计划成本核算包装物,在发出时,应同时结转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企业应该设置“周转材料——包装物”科目进行核算。 1.生产领用的包装物成本计入“生产成本”科目; 2.随同产品出售但不单独计价的计入“销售费用”科目; 3.随同产品出售且单独计价的计入“其他业务成本”科目。
4.出租、出借包装物 计入“其他业务成本”科目 (1)发出 (2)收押金-“其他应付款” (3)收租金-“其他业务收入”
包装物、低值易耗品摊销方法,有一次转销法、五五摊销法等。 A、一次转销法: 借: 制造费用 等 3000 贷:周转材料 3000 B、五五摊销法: 例:基本生产车间领用低值易耗品实际成本100000元,五五摊销法。 (1)领用时:借:周转材料---在用 100000 贷:周转材料---在库 100000 (2)领用时摊销其价值一半(50%) 借:制造费用50000 贷:周转材料---摊销50000 ⑶报废时摊销其价值一半(50%) 借:制造费用50000 贷:周转材料---摊销5000 同时转平周转材料--摊销、--在用2个科目 借:周转材料---摊销100000 贷:周转材料---在用 100000
四、委托加工物资
存货清查 1.存货清查设置”待处理财产损溢” 科目。 2.存货盘盈核算: A、 批准前: 借:原材料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借:原材料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管理费用
3.存货盘亏核算: A、 批准前: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B、批准后 借:其他应收款(保险公司、个人赔款) 原材料 (残料入库) 管理费用(材料毁损净损失) 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自然灾害)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存货的期末计量方法 (一)成本与可变现净值概述 1.成本就是会计计量属性中的历史成本(买价+税费) 可变现净值=存货估计售价-估计成本-估计销售费-相关税费 (二).估计售价的确定: √ 有合同规定,售价为合同价 √ 没有合同,售价为市场价 √ 如果一部分签订合同,一部分没有签订合同,签订合同的,售价为合同价;没有签订合同的,售价为市场价。 不能直接出售
例:某企业有10台存货,10台都签有合同,合同价为50万元/台,则确定的售价为10*50=500万元; 如果10台存货都没有签订合同,市场 价格为45万元台/台,则售价为10*45=450万元。 如果其中8台签有合同,2台没有签订合同。则8台按合同价50万元, 另外2台按同类产品的市价45万元/台确认售价,10台合计售价为8*50+2*45=490万元。
(三).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 1.存货跌价准备通常是按单项计提的,但是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也可以按类别进行计提。对于难于区分开的在同一生产区域生产的、销售产品有相关性、具有相同类别或最终类似用途的,可以合并在一起,按总体计提。 2.存货是产品、商品或者是可以直接出售的材料,如果其账面成本大于可变现净值,说明存货已经发生了减值,计提减值准备就可以了。 3. 存货是需要进一步加工的原材料,期末计价就要考虑是按材料或是产品进行期末计价。
(1)用于生产产品而持有的原材料,如果生产出的产品的成本小于产品的可变现净值,就要按材料的成本进行计价。即不提减值准备 (2)用于生产产品而持有的原材料,由于价格下跌,材料的成本比售价高,是否需要计提减值准备,还要看用材料生产出的产品。如果生产出的产品的成本高于产品的可变现净值,期末材料计价时就不能用材料的成本,而要用材料的可变现净值。
假如材料的成本为50万元,售价为45万元,不考虑相关税费,是否需要计提5万元减值准备? 如果生产出的产品的成本是150万元,产品的售价是160万元,这时虽然材料的成本已经高于材料的售价,但由于其生产出的产品的成本低于产品的售价,所以期末材料仍按成本计价。 生产出的产品的成本是150万元,产品的可变现净值是130万元,这时就要用材料的可变现净值来计价。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产品的估计售价-进一步加工成本-相关税费。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存货跌价准备 冲销跌价准备:注意此时存货的价值回升到底是原来计提跌价准备时的影响因素消失了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证券投资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了解证券投资的分类;掌握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取得、出售和期末计价的核算;了解投资的重分类。 一、证券投资的分类 (一)证券投资的性质和目的 (二)证券投资的分类 1.按投资目的分类 2.按计量属性分类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 取得 出售 期末计价 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取得 出售 期末计价 四、持有至到期投资 取得 出售 期末计价 五、投资的重分类 (一)成本或摊余价值计量向公允价值计量的转换 (二)公允价值计量向成本或摊余价值计量的转换
证券投资的概念及分类 一、概念: 证券投资指企业以购买股票、债券、基金的方式直接投资于证券市场。 二、分类 股票投资 二、分类 股票投资 按投资品种分类 债券投资 基金投资 交易性投资 按管理意图的分 持有至到期投资 可供出售投资
交易性金融资产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范围 1. 主要是为了近期内出售的金融资产。例如,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购入的基金、债券、股票等。 2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范围 1.主要是为了近期内出售的金融资产。例如,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购入的基金、债券、股票等。 2.属于进行集中管理的可辨认金融工具组合的一部分; 3.属于衍生工具。但有除外,不是所有衍生工具都是交易性金融资产。这里知道即可,不做过多要求。 (二)会计科目的设置: 1. “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 属资产类帐户 2.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属损益类帐户
√ × × (三)核算 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无论是初始投资还是在报表日均按公允价值计量。 1、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 初始入账价值: 买价 买价中包含的已经宣告但尚未发放的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交易费用(比如佣金、手续费等) √ × ---“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 × ---“投资收益的借方”
即指领取股利的权利与股票相互分离的日期 。从除息日开始,新购入股票的人不能分享股利。一般规定登记日之前的第四个工作日为除息日 股利支付过程中的相关日期 : 股利宣告日、股权登记日、除息日和股利支付日 在除息日之前进行的股票交易,股票价格中含有将要发放的股利的价值,在除息日之后进行的股票交易,股票价格中不再包含股利收入。 即指领取股利的权利与股票相互分离的日期 。从除息日开始,新购入股票的人不能分享股利。一般规定登记日之前的第四个工作日为除息日 公告的日期 即除权日,只有在股权登记日前在公司股东名册上有名的股东,才有权分享股利。
本公司董事会在XX年2月15日的会议上决定,本年度发放每股2元的股利;本公司将于XX年5月2日将上述股利支付给已在XX年3月15日登记为本公司股东的人士。 则除息日为3月11日
例1. 06年1月15日A公司购买B公司股票100万股,购买时每股支付5. 1元,包括已经宣告发放但尚未支取的股利0 (5.1-0.1)×100=500(万元)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500万元 投资收益 2万元 应收股利 10万元 贷:银行存款 512万元
例2. A公司购买B公司06年1月1日发行的债券,面值100万元,票面利率12%。购买日期为07年1月1日。债券每年付息一次,到期还本。购买时支付112万元,其中包含12万元已到期但未领取的利息,支付了2万元的佣金和手续费。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00 应收利息 12 投资收益 2 贷:银行存款 112 收到垫付的股利或利息: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2、持有期间的股利或利息 如果是购买后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股利或利息,则应确认投资收益: 例3 2、持有期间的股利或利息 如果是购买后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股利或利息,则应确认投资收益: 例3. 如上例1,A公司06年1月购买B公司股票,此时B公司刚刚成立,没有宣告分派股利。07年1月宣告分派股利。这时A公司应确认投资收益: 借: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贷:投资收益
3、资产负债表日,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其公允价值的变动应该予以确认。 例4 3、资产负债表日,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其公允价值的变动应该予以确认。 例4.资料同例1,其成本为500万元。假如到06年12月31日股票上升为8元/股。这时就应该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元/股。 假如到07年12月31日股票下跌为7元/股。这时就应该把损益转出。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3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00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00
4、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 借:银行存款 (实际收到的款项)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 投资收益 (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投资收益 或相反分录。
例5. 假如到06年12月31日股票上升为7元/股,企业在07年3月将该股票以6.8元/股出售。 借:银行存款 680 投资收益 2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500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200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00 贷:投资收益 200
持有至到期投资 (一)概述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 即原长期债权投资
反映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投资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二)会计科目设置 “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反映债券面值 -应计利息 -利息调整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反映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投资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反映折溢价摊销
√ √ × 1.企业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 确定初始入账价值: 买价 买价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交易费用(比如佣金、手续费等) (三)核算 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时按取得时的公允价值(即初始投资成本)计量,其后续计量采用摊余成本。 1.企业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 确定初始入账价值: 买价 买价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交易费用(比如佣金、手续费等) √ 面值-- -“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差额---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 ---“应收利息” √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 应收利息 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 应收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贷:银行存款 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倒挤出差额,也可能在贷方
2、资产负债表日计算利息及核算 (1). 计算应收利息: 面值×票面利率 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应收利息”;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2). 计算本期投资收益:重点问题 本期投资收益=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摊余成本: 实际上摊余成本就是每期期末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 可理解为实际应收而未收的本息和
贷:投资收益 (3). 利息调整 应收利息(应计利息)和投资收益的差额,数额可能在借方也可能在贷方。 借:应收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借或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贷:投资收益
实际利率的确定 债券投资成本=债券到期应收取本金的贴现值十债券应收利息的贴现值 E公司2007年1月7日购入F公司1日发行的五年期债券,票面利率10%,债券面值1000元,公司按1040元的价格购入100张,该债券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假设 M公司按年计算利息
3.减值计提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对持有至到期投资进行减值测试,确定持有至到期投资发生减值的。 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持有至到期投资价值以后又得以恢复,应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 【例】 假设E公司于2010年12月31日根据F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决定对债券本金计提20000元的减值准备。账务处理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 20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20000
4、到期收回本息。 借:银行存款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投资收益----债券投资收益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一、概述 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投资指购入后持有时间不明确的那部分金融资产。由于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没有明确的持有期,在报表中将其归于非流动资产类。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一)、账户设置: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应计利息 -利息调整 -公允价值变动”
(二)核算 1、企业取得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1).股票:买价+相关税费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应收股利 贷:银行存款 (2).债券:同持有至到期投资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面值) 应收利息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 贷:银行存款 注意:交易费用的处理
2、资产负债表日会计处理 (1)、购买债券:计息 要区分分期付息和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和前面讲的持有至到期投资相同。 (2)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变动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要按公允价值进行计价。
如为债券时,指摊余成本 ①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小于其账面价值的: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②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其账面价值的: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注意增加的是资本公积,不是投资收益,也不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出售时才把资本公积转出去。
(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 如果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发生较大幅度下降,在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后,预期这种下降趋势属于非暂时性的(例如,公司发生重大损失造成股价持续下跌或者由于发生严重的财务危机造成债券公允价值持续下跌),可以认定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已发生减值,应当确认减值损失(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原直接计入资本公积的公允价值下降形成的累计损失,应当予以转出计入资产减值损失。 ):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减值损失的转回 要注意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必须是原来资产减值的因素现在已经消除,而不能是其他原因导致公允价值上升。 如果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债券转回资产减值损失时: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资产减值损失 如果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股票等权益工具投资,转回时: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出售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出售时,要把原来的资本公积转作为投资收益。 借:银行存款 借或贷:投资收益 (倒挤出的差额)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应计利息 —公允价值变动 另外还有一个分录(或相反)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投资收益
例12. 某企业06年10月购买股票,支付价款5. 1元/股,其中包含已经宣告发放但尚未支取的股利0 例12.某企业06年10月购买股票,支付价款5.1元/股,其中包含已经宣告发放但尚未支取的股利0.1元/股,共购买100万股。另外支付佣金、手续费2万元。购买时,将该股票指定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则账务处理为: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502 [(5.1-0.1)*100+2] 应收股利 10 贷:银行存款 512
假如到06年12月31日股票的公允价值发生变动,股票的价格为4 假如到06年12月31日股票的公允价值发生变动,股票的价格为4.5元/股,应该确认价格下跌所带来的影响: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52(502-45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52
假如到07年6月33日股票的价格大幅下跌,股票的价格为2元/股,则可确认股票减值了,需要确认减值损失: 借:资产减值损失 302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52 (原记入资本公积的累计损失金额)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250 (2.5*100)
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间的重分类 (一)、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把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成本、应计利息、利息调整等转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重分类日的公允价值入账,两者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
例8.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00,应计利息10,利息调整贷方5,则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为100+10-5=105。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为102,则: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102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00 —应计利息 10
企业将尚未到期的某项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本会计年度内出售或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金额,相对于该类投资在出售或重分类前的总额较大时,应当将该类投资的剩余部分也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且在本会计年度及以后两个完整的会计年度内不得再将金融资产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但是,下列情况除外: 1、出售日或重分类日距离该项投资到期日或赎回日较近(如到期前三个月内),市场利率变化对该项投资的公允价值没有显著影响; 2、根据合同约定的定期偿付或提前还款方式收回该投资几乎所有初始本金后,将剩余部分予以出售或重分类; 3、出售或重分类是由于企业无法控制、预期不会重复发生且难以合理预计的独立事项所引起。
(二)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企业将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管理的债券投资重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时,或持有期限已超过《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十六条所指“两个完整的会计年度”,使该债券投资不再适合按照公允价值计量时,应将这部分债券投资改按摊余成本计量。其摊余成本为重分类日该种债券的公允价值。
具体会计处理如下: 1、该债券在重分类前因公允价值变动而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或损失,在该债券的剩余期限内,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计入当期损益; 2、该债券的摊余成本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也应当在该债券剩余期限内,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计入当期损益; 3、该债券在随后的会计期间发生减值的,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相关利得或损失,应当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提示:要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与前面讲的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问题结合在一起,尤其要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问题结合在一起来学习。
交易性金 融资产 持有至 到期投资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或利息调整)” 交易费用的处理 计入“投资收益”借方 公允价值变动的处理 通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不处理 通过“资本公积” 较大幅度下降时处理,但不设置减值准备科目 通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减值准备的处理 不处理
长期股权投资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长期股权投资的分类,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的关系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选择及账户设置;掌握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权益法及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长期股权投资减值的核算。
长期股权投资包括长期股票投资和其他长期股权投资两类: 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的关系 1.控制:是指有权决定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该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控制存在于以下情况: (1)拥有被投资单位有表决权资本的50%以上(直接拥有、间接拥有或直接+间接拥有) ①直接拥有:A企业对B企业进行投资,占 B企业有表决权资本的51%,则A企业B企业之间就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②间接拥有:A企业对B企业进行投资,占 B企业有表决权资本的51%,B企业对C企业进行投资,占 C企业有表决权资本的60%,则A企业也拥有了C企业的60%。
③直接+间接拥有:A企业对B企业进行投资,占 B企业有表决权资本的51%;B企业对C企业进行投资, 占 C企业有表决权资本的30%,;A企业直接向C企业进行投资,占C企业有表决权资本的30%。则A企业一共拥有C企业有表决权资本的60%,A企业对有C企业有控制权。 (2)虽然没有拥有表决权资本的50%以上,但具有实质控制权。 比如:A企业对B企业进行投资,只达到B企业的40%,但拥有B企业50%以上的表决权;或者有任免B企业董事会等类似权力机构多数成员的权力;或者在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会议上有半数以上的投票权;或者在章程中已经明确,对B企业虽然投资只有40%,但却有能力决定B企业的财务经营政策等。
2.共同控制:共同控制是指被投资企业的财务和经营决策必须由投资双方或若干方共同决定,任何一方都不能独自控制。 。 比如,A企业和B企业各投资50%,各占C企业的50%,A和B共同控制C。 如果A企业投资40%,B企业投资60%,但合同约定A、B对C有共同控制,这种情况也叫共同控制。
3.重大影响:是指对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力,但并不能够控制或者与其他方一起共同控制这些政策的制定。 如果A企业向B企业进行投资,达到B企业的30%,则A企业有参与B企业财务经营政策的权利,但不能决定。这种情况称为重大影响。 重大影响通常占被投资单位有表决权资本20%或以上、50%或以下,注意含20%,也含50%。 在判别是否有重大影响时,还要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虽然没有达到20%,但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也应确认为具有重大影响: 投资企业拥有被投资企业的股权比例在所有投资者中居最高; 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之间有重要的交易; 投资企业按联营契约的规定拥有经营权。
4.无重大影响 当投资企业的投资额占被投资企业有表决权资本总额的比例低于20%时,通常视为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无重大影响。
长期股权投资应当分别不同情况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确定期末账面余额。
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 (一)成本法的概念及其适用范围 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量,不受被投资企业权益变动的影响 下列情况下,企业应运用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 1.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 2.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1、发生投资 无论是以支付现金取得,还是以发行权益性证券或者支付非现金资产取得的,都是以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加相关税费入账。 (二)成本法核算 1、发生投资 无论是以支付现金取得,还是以发行权益性证券或者支付非现金资产取得的,都是以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加相关税费入账。 支付的价款包含已宣告但尚发放的现金股利的,作为“应收股利”核算。 债务重组情况除外
例.A企业用货币资金取得B企业所有者权益中的70%,假如B企业所有者权益(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00万元,A企业取得B企业股权100万元,A企业支付75万元货币资金。 借:长期股权投资 75 贷:银行存款 75
借:长期股权投资 75 贷:固定资产清理 60 营业外收入 15 例.企业有一固定资产原值100万元,累计折旧40万元,净值60万元,公允价值为75万元。企业用此固定资产对B企业进行投资,达到 B企业有表决权资本(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100万元的70%。 借:固定资产清理 60 累计折旧 40 贷:固定资产 100 借:长期股权投资 75 贷:固定资产清理 60 营业外收入 15
例.企业有一无形资产原值100万元,累计摊销40万元,净值60万元,公允价值为75万元。企业用此无形资产对B企业进行投资,达到 B企业有表决权资本(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100万元的70%。 借:长期股权投资 75 累计摊销 40 贷:无形资产 100 营业外收入 15
例.企业有一批商品成本60万元,售价(公允价值)75万元。增值税税率17%。企业用此商品对B企业进行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 87.75 [75(1+17%)] 贷:主营业务收入 7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2.75 [75(1+17%)] 结转主营业务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60 贷:库存商品 60
2.投资收益确认 被投资单位宣告净利润,不进行账务处理。但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假如投资比例30%,20×7年被投资企业实现净利润3000万元,当年分配2000万元; 借:应收股利 600 贷:投资收益 600
3.收回投资 借:银行存款 借或贷: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权益法 (一)权益法的概念及其适用范围 指投资以初始成本计量后,在投资持有期间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投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方法。 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 权益法注重受资企业所有者权益。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损益调整 -其他权益变动”
(二)权益法核算 1.投资时的处理:即初始计量问题。 非合并情况下,按转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形成债务的公允价值或发行证券的公允价值作为投资的入账价值。 如果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所占份额的,其差额作为商誉进行处理,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如果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所占份额的,其差额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和相关损益(营业外收入)。 即:公允价值(包括税费)和份额,取大者。
例.A企业向B企业投资,占B企业有表决权资本的30%,B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100万元,如果A企业投资35万元,则: 例.A企业向B企业投资,占B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100万元的30%,A企业只用25万元货币资金进行投资,则: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35 贷:银行存款 35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30 贷:银行存款 25 贷:营业外收入 5
2. 投资收益的确认 一般而言,被投资企业确认的净利润,投资企业按比例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确认投资收益。 例 2.投资收益的确认 一般而言,被投资企业确认的净利润,投资企业按比例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确认投资收益。 例. A企业投资占B企业30%的份额07年12月31日B企业宣告净利润10万元,A企业应增加长期股权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3 (10×30%) 贷:投资收益 3
投资企业在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份额时,应具体以下三个条件:(1)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采取相同的会计政策;(2)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应具有相同的会计期间;(3)投资企业应当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如果上述三个条件不具备的话,应该按照上述三点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后方可确认投资收益。
例: A公司2007年12月31日取得B公司30%股份,能够对B企业施加重大影响。除固定资产外,B公司其他资产、负债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相同。 B公司固定资产账面原值5000元,已提折旧2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公允价值3500元,A公司预计其剩余使用年限为5年。 B公司2008年实现净利润1000元。 B折旧:5000/10=500 A折旧:3500/5=700 调整后的利润为1000+500-700=800 A公司享受份额:800*30%
【例9】 A公司2007年12月31日取得B公司40%股份,能够对B企业施加重大影响。除表6----3项目外,B公司其他资产、负债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相同(表中的存货70%已对外出售)。B公司2008年实现净利润900万元。A、B两公司的会计政策与会计年度都相同,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均按直线法摊销或折旧,预计净残值均为0。 表6----3 单位:万元 资产类别 原值 已提折旧 已提减 账面价值 公允价值B公司预计 A公司 或摊销 值准备 使用年限 取得股权后 剩余使用年限 存货 600 80 520 500 固定 资产 4600 1200 3400 4200 20 15 无形 资产 1800 720 1080 2600 10 6 小计 7000 1920 80 5000 7300
存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差额应调增的利润=(520-500)×70%=14万元 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差额应调减的利润=4200÷15-4600÷20=50万元 无形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差额应调减的利润=2600÷6-1800÷10=253万元 B公司经调整后的净利润=900万元+14万元-50万元-253万元=611万元 A公司应享有的份额=611万元×40%=244.4万元 A公司确认投资收益的账务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2 444 000 贷:投资收益 2 444 000
被投资企业发生亏损,投资企业应确认投资损失。 例10 被投资企业发生亏损,投资企业应确认投资损失。 例10.A企业投资35万元,占B企业100万元的30%,年底B企业宣告亏损10万元,一般情况下: 借:投资收益 3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3 新准则对这一问题进一步深化:投资企业确认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亏损,应当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以及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减记至零为限,投资企业负有承担额外损失义务的除外。被投资单位以后实现净利润的,投资企业在其收益分享额弥补未确认的亏损分担额后,恢复确认收益分享额。
3.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股利 例10.A企业向B企业投资,占30%份额,B企业宣告本年实现净利润10万元,下年分派股利6万元,则A企业应确认应收股利1.8万元: 宣告分派股利时: 借:应收股利 1.8 贷:长期股权投资 1.8
4.被投资企业除留存收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 比如受资企业资本公积发生变化,投资企业投资也会随之变化。 被投资企业资本公积发生变化,投资企业投资发生变化的部分: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资本公积 5.收回投资 借:银行存款 借或贷: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损益调整 -其他权益变动
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 如到本期末长期股权投资发生减值了,计提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在持有投资期间不得转回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中级财务会计 固定资产
增值税转型后固定资产的处理
一、固定资产概述 二、固定资产取得的计量及核算 三、固定资产折旧 四、固定资产后续支出 五、固定资产期末计价 六、固定资产处置
固定资产概述 1、固定资产的特征: 2、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 (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3)有形 (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 (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3)有形 2、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 (1)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2、固定资产的分类 按经济用途分 生产经营用 非生产经营用 使用中 按使用情况分 未使用 不需用 按所有权归属分 自有 融资租入 生产经营用 按经济用途分 生产经营用 非生产经营用 使用中 按使用情况分 未使用 不需用 按所有权归属分 自有 融资租入 生产经营用 综合分类 租出 未使用 土地
固定资产取得的计量及核算 固定资产的取得成本是指企业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固定资产取得的来源不同,其入账价值也各不相同
不能抵扣的固定资产有:应征消费税的汽车、摩托车和游艇,建筑等不动产,建筑物是指供人们在其内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的房屋或者场所。以建筑物或者构筑物为载体的附属设备和配套设施,无论在会计处理上是否单独记账与核算,均应作为建筑物或者构筑物的组成部分,其进项税额不得在销项税额中抵扣。附属设备和配套设施是指:给排水、采暖、卫生、通风、照明、通讯、煤气、消防、中央空调、电梯、电气、智能化楼宇设备和配套设施。 除上述外的固定资产可抵扣进项
1.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买价加上支付的场地整理费、装卸费、运输费、安装费、税金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作为入账价值。 (一)外购固定资产 1.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买价加上支付的场地整理费、装卸费、运输费、安装费、税金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作为入账价值。 借:固定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现一般不包括增值税
A企业购入不需安装的设备价格20000元,增值税3400元。发生运输费600元,款项付讫,设备已投入使用。则会计处理为: 借:固定资产 20558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442元 贷:银行存款 24000元
2.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应把购买固定资产的买价、税费、安装调试费等支出先记入“在建工程”科目,安装完毕交付使用时再转入“固定资产”科目。 借:在建工程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甲企业从国内乙企业采购机器设备一台给生产部门使用,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50万元,增值税8.5万元,用银行存款支付。 借:在建工程500000 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5000元 贷:银行存款 585000元 领用本公司原材料3万元,购进时进项税5100元,支付安装工人工资4500元。 借:在建工程 34500元 贷:原材料 30000元 应付职工薪酬 4500元
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时, 借:固定资产 534500 元 贷:在建工程 534500元
3.外购固定资产的特殊考虑 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如分期付款购买付款期超过三年),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在购买固定资产时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和长期应付款之间的差额计入未确认融资费用,在信用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摊销金额除满足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外,其它均应当在信用期间内确认为当期损益,计入财务费用。
例.企业需要购买一项固定资产,现在支付需要800万元,但如果采用5年分期付款方式购买,每期需要支付200万元,5年共需支付1000万元。 购买固定资产时所做的分录: 借:在建工程 800 未确认融资费用 200 贷:长期应付款 1000 这样就形成了200万的未确认融资费用,需要在5年内分摊。 实际分摊率10%,则第一期摊销800*10%=80万元 借:在建工程 80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80 第一期期末是应付本金余额为800-(200-80)=680万元 第二期分摊的未确认融资费用金额:应付本金余额680*实际利率10%,以此类推。
(二)、自建固定资产 (1)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作为入账价值。按照直接材料、直接入工、直接机械施工费等计量 盘盈、盘亏、报废、毁损的工程物资,减去保险公司、过失人赔偿部分后的差额,工程项目尚未完工的,计入或冲减所建工程项目的成本;工程已经完工的,计入当期营业外收支;
(2)自营工程的核算 ①购入工程物资 借:工程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②投入建设: 借:在建工程 贷:工程物资(领用工程物资) 应付职工薪酬 银行存款 原材料(领用原材料) 等 ③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3)出包工程 ①预付工程款 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等 ②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三)融资租赁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视为自有资产处理,其入账价值为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与租赁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两者较低者,有相关费用的如手续费、律师费、印花税等直接费用,也要作为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长期应付款应按最低租赁付款额入账,注意不是现值。
租赁固定资产时: 借:固定资产 未确认融资费用 贷:长期应付款 未确认融资费用属于理财费用,在以后期间内要分期摊销。 摊销时: 借:财务费用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摊销时需要解决两个问题:分摊率和摊销方法 (1)分摊率:考试时一般会指出用什么作为分摊率。 通常都采用内含利率;如果不知道内含利率,用合同规定的合同利率;如果没有合同利率,用同期贷款利率作为分摊率。 上面内含利率、合同利率、同期贷款利率都是折现率,如果固定资产是按现值入账的,就应该按折现率(内含利率、合同利率或同期贷款利率)作为分摊率。 如果租赁资产是以固定资产公允价值入账的,应当重新计算折现率,使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等于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知道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即公允价值、每期支付的租金、年限,就可以计算折现率,这个折现率就是按实际利率摊销的分摊率。 (2)摊销方法: 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与延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完全相同。
(四)、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 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五)、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的成本应当分别按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的有关规定确定。
固定资产折旧 (一)、概念 固定资产由于损耗而减少的价值。 (二)、固定资产折旧范围 1.空间范围:除以下两项外,企业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1)已提足折旧仍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2)按照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注意:土地使用权作为无形资产,而出租的土地使用权则作为投资性房地产。这里的土地是单独入账的土地,不计提折旧。 2.折旧的时间范围 当月增加,当月不提;当月减少,当月照提。 注:已提足折旧仍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不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提折旧。
(三)、折旧方法 预计残值收入-预计清理费用 1.年限平均法 1.年限平均法 年折旧额=(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或 年折旧额/12 2.工作量法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实际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加速折旧法 3.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年折旧率 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 最后两年,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4. 年数总和法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
项目 基 数 折 旧 率 残 值 双倍余额 递减法 变 不变 开始时不考虑 (最后2年要注意) 年数 总和法 不变 变 一开始就考虑
(四)、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处理 借:制造费用(企业生产车间所使用的) 管理费用(管理部门使用的) 销售费用(销售部门使用的) 销售费用(销售部门使用的) 在建工程(自行建造固定资产过程中使用的) 其他业务成本(经营租出的固定资产) 贷: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包括更新改造、大修理、改扩建、改良以及维护等支出。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分为资本化支出和费用化支出。 固定资产的资本化支出,计入固定资产成本;费用化的支出,计入当期损益。 (一)资本化的后续支出 1.企业更新改造固定资产,应把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原值-累计折旧-已提的减值准备 2.固定资产改扩建等发生的后续支出,可能涉及替换固定资产的某个组成部分。应当把替换的部分资本化,计入固定资产成本;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转出。
例:企业一项固定资产原值100万元,已提折旧40万元。现在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更新改造,更新改造过程中,增加了20万元新的组成部分;把旧固定资产中的一部分10万元原值和4万元折旧转出。 则更新改造完成后,新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100万元(原值)- 40万元(累计折旧)+ 20万元 –6万元[10万(原值)- 4万(折旧)] 注意: 新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原账面价值+新增部分-被替换部分账面价值 这里扣减的是替换下去部分的账面价值,不是可收回的价值。
转入改扩建 借:在建工程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发生改扩建支出 借:在建工程 贷:应付职工薪酬 原材料、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银行存款等 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二)费用化的后续支出 1.固定资产的日常维修,应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不得采用预提或摊销方式。 注意:不再采用预提或摊销。 账务处理: 借:管理费用(生产和管理部门) 销售费用 贷:原材料 应付职工薪酬
固定资产期末计价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期末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 资产公允价值减处置费用的净额 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注:不可转回。 取大者作为可收回金额
在计提减值准备后,如何计提折旧 在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前,应计折旧额是指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如果已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还应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在固定资产发生减值和恢复,引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余额发生变化之后,每次都要重新计算折旧率和折旧额。
例、2001年12月20日甲公司购入公司本部使用的一辆汽车,原价32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5年,预计净残值20000元,按直线法计提折旧; 2002年12月31日汽车的可收回金额为18万元。
固定资产处置的会计处理 (一)固定资产出售、报废或毁损的会计处理 固定资产的处置一般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来核算。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股权投资等都与固定资产的处置有关。 固定资产清理 固定资产净值 清理的收入(包括残 料价 值、保险赔偿、 税费 处置收入、债务重组 抵债的款项 清理净损失 清理净收益
其核算有4个步骤: (1)将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2)反映清理收入 借:银行存款 其他应收款等 贷:固定资产清理
(3)反映清理费用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银行存款 应交税费 (4)结转清理的净损益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营业外收入 或:借:营业外支出 贷:固定资产清理
例:某企业销售一台生产用已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含税价为117万元,已提折旧10万元,出售时收到价款80万元,增值税136000元。 出售时: 借:固定资产清理900000 累计折旧100000 贷:固定资产1000000. 借:固定资产清理136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36000. 销项税:2009.1.1前购入的按4%。否则按17% 借:银行存款80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800000. 借:营业外支出236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236000.
应付某公司账款80000元,现用一辆小轿车抵债,小轿车 账面原值200 000元,累计折旧10 000元,公允价值60 000元。 借:固定资产清理 190000 累计折旧 10000 贷:固定资产 200000 借:应付账款 80000 贷:固定资清理 60000 营业外收入 20000 借:营业外支出 13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30000
(二)固定资产盘亏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借:其他应收款 营业外支出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注:盘盈的固定资产,不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而是作为前期差错处理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
中级财务会计 投资性房地产与无形资产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理解投资性房地产的概念及内容;掌握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确认、计量、转换与处置;了解无形资产的性质与种类;掌握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无形资产取得及摊销、出租及出售的核算;掌握无形资产的期末计价。 教学内容: (一)无形资产 1.内容与分类2.无形资产的计量 3.无形资产的取得4.无形资产的摊销 5.无形资产的出租出售6.无形资产的减值 (二)投资性房地产 1.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2.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 3.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及处置 4.投资性房地产的减值 (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无形资产的概念 概念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特征 (1)不具有实物形态; (2)具有可辨认性; 概念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特征 (1)不具有实物形态; (2)具有可辨认性; 可辨认性的判断 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符合无形资产定义中的可辨认性标准: 1)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单独或者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者交换; 2)源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无论这些权利是否可以从企业或其他权利和义务中转移或者分离。 (3)属于非货币性资产
无形资产的主要内容 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 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 注:1.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用于建造对外出售的房屋建筑物的,计入房屋建筑物的成本。 2.用于出租或增值目的的土地使用权,不作为无形资产。 3.商誉的存在无法与企业自身分离,不具有可辨认性,不属于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以取得无形资产并使之达到预定用途而发生的全部支出作为无形资产的成本。 (一)外购无形资产的成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等 (二)购买无形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与前面所讲相同,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无形资产的初始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 如购买无形资产,如现在支付需支付800万元;如分五年支付,每年需支付200万元,共支付1000万元。把1000万元折为现值,假如现值为800万元,则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按现值800万元入账,两者之间的差额200万元属于借款费用的问题
(三)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研发过程中研究阶段费用化;开发阶段满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具体讲是五个条件(技术上具有可行性,有使用或出售的意图,能够证明无形资产具有有用性,有足够的技术、财务和其他资源支持,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的,予以资本化。
企业自行开发无形资产,均设置“研发支出”科目,下面有两个二级科目:“费用化支出 ”和“资本化支出”。 平时: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资本化支出 贷:原材料 应付职工薪酬 银行存款等 期末: 费用化的支出转入当期“管理费用”; 借:管理费用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开发成功后: 开发阶段予以资本化的支出 借:无形资产 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无法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支出,应当将其所发生的研发支出在发生时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四)投资者投入无形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五)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和政府补助取得的无形资产的成本,应当分别按照有关规定确定。
无形资产的摊销 注意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是否可以估计 1.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按其使用寿命进行摊销。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包括直线法、生产总量法等。企业选择的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 无形资产也专门有一个备抵账户:累计摊销 借: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研发支出 其他业务支出 贷:累计摊销 有残值的情况下,摊销时,每期摊销额=(初始入账价值-残值)÷预计使用寿命
2.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再进行摊销。 注意:和固定资产有一点不同:固定资产当月增加,当月不提;当月减少,当月照提。无形资产当月增加,当月就摊销;当月减少,当月就不摊销。
四、无形资产减值 无论使用寿命是否确定,期末都要进行减值测试,如果减值,就要计提减值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注意:1 四、无形资产减值 无论使用寿命是否确定,期末都要进行减值测试,如果减值,就要计提减值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注意:1.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就不能再转回。 2.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 摊销金额应以帐面价值扣除减值准备后的金额为基础重新计算。 例
无形资产处置和报废 (一)、无形资产出租 收入作为其他业务收入,成本费用等作为其他业务成本。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累计摊销
(二)无形资产出售 转出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初始入账价值、累计摊销额、减值准备)和处置无形资产的收入相比较 ,有税费的要考虑税费。差额作为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借:银行存款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借(贷):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收入) 贷:无形资产 应交税费
投资性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者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 一、投资性房地产的范围 1、属于投资性房地产的项目 (1)已出租的建筑物和土地使用权 (2)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 2、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的项目 (1)自用房地产 (2)作为存货的房地产。
二、账户设置 “投资性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三、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一般常采用) 取得或转换: 借:投资性房地产 贷:银行存款/开发产品/生产成本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计提折旧: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计提减值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四、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1、使用条件(同时具备) (1)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 (2)能够取得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交易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对其公允价值作出科学合理的估计。
2、转换 借:投资性房地产 累计折旧(累计摊销) 存货跌价准备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公允价值<账面价值) 贷: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开发产品 资本公积(公允价值>账面价值) 3、期末反映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或相反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 货币性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债券投资等。 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存货、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金融资产等。其中金融资产中的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债权性投资属于货币性资产,其他金融资产,由于不能确定到期收回的金额,属于非货币性资产。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非货币性资产与非货币性资产之间的交换,以及少量涉及货币性资产(即补价)的交换。 支付补价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低于25%(不含25%)的,视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高于25%(或等于25%)的,则为货币性资产交换。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和计量 具有商业实质,并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这两个条件都满足,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支付补价的,加上补价(收到补价的,减去补价);有税费的,再加上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否则以账面价值进行计量,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为基础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减去收到的补价);有税费的,再加上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一)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 (二)如果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金额方面是相同的,但换入、换出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
涉及多项资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如果确定入账价值是按公允价值入账的,应当按照每一项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占全部换入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来确定。 如果确定入账价值是按账面价值入账的,应当按照每一项换入资产的账面价值占全部换入资产账面价值的比例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