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原 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 夫子至于是邦也, 必闻其政,求之与, 抑与之与? ” 子贡曰: “ 夫子温、良、恭、 俭、让以得之。夫 子之求之也,其诸 异乎人之求之与? ” 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 词 语 是邦:任何国家。 与:语气词。 抑:还是、或者。 温、良、恭、检、让: 温和、善良、恭敬、 节俭、谦逊。
Advertisements


What's he like?. Contents Theme: Describing people Function : identifying people; describing appearance 1 2.
佛教对生命痛苦的透视 及其解决之道. 1. 生命的痛苦 1.1 肉体的痛苦 1.1 肉体的痛苦 A. 生 A. 生 B. 老 B. 老 C. 病 C. 病 D. 死 D. 死.
1. 2 《红楼梦》讲座 《红楼梦》的巨大影响 曹雪芹的家世与《红楼梦》的创 作 《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和在小 说中的作用.
钟培宁 观察和探究 活动一 : 观察同一植 物的 “ 相同 ” 叶子, 是否 完全一样 ?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29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盆 位 分 芽 煮 并 宣 盛 选 规 丝 表 要 没 孩 挑 选挑 选.
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枉凝眉.
课件制作:油田一中学语文组 张晓 雁 课文导读: 情节介绍 课课文 文分析 课文分析 1 、 80 回抄本系统,原名〈石头记。大都附 有脂砚斋的评语 脂砚斋加有评语的《红楼梦》传抄本,简称 “ 脂评本 ” 或 “ 脂本 ” 。脂砚斋:姓名不详,观其评 语,当与曹雪芹关系密切。 脂本包括甲戌本(
我看金陵十二钗 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鹛.
什么是心里话? 心里话就是敞开心扉,毫不保留地把自己最想说的话向对方诉说。.
成才之路 · 语文 人教版 · 中国小说欣赏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红楼梦 的制度经济学 分析秦可卿.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探究1: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 吉水三中王鹏.
本文的写作顺序 第一部分(1—5段)描写早期的大树,写了 大树的形象、经历和对人类“友善”的情况。
朝代 发展阶段 小说体裁特点 魏晋南北朝以前 起源 神话传说 魏晋南北朝 发展 志怪 志人 唐 成熟 唐传奇 宋元 继续发展 话本演义小说
情人节快乐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红楼梦 主讲人 黄强.
仵宏慧. 1. 说教材 2. 说学生 3. 说教法 4. 说教学设计 《大学语文》为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和 人文素质教育公共必修课程。 现用教材为叶建明教授主编《大学语 文》, 2010 年第二版,整体编纂系统依据 中国古代文学史发展脉络节选各历史时期 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 《宝钗生日》节选自《红楼梦》(程乙.
林黛玉进贾府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作者:曹雪芹 第四课时.
朝代 发展阶段 小说体裁特点 我国古代小说发展概况一览 魏晋南北朝以前 起源 神话传说 魏晋南北朝 发展 志怪 志人 唐 成熟 唐传奇 宋元
曹雪芹 高 鶚.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 朝代 发展阶段 小说体裁特点 代表作品 魏晋南北朝以前 起源 神话传说 《山海经》 魏晋南北朝 发展 志怪 志人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朝代 发展阶段 小说体裁特点 魏晋南北朝以前 起源 神话传说 魏晋南北朝 发展 志怪 志人 唐 成熟 唐传奇 宋元 继续发展 话本演义小说
中国古代小说简史 萌芽 先秦 神话(神的人化)、传说(人的神化) 志怪 (晋)干宝《搜神记》 起端 魏晋南北朝
Learning Goals Lesson1&2 To exchange basic greetings;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第二单元 走进大自然 第5课 春天来了 B案 执教: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区长春高新第一实验学校 李雪莲.
第二单元 走进大自然 第5课 春天来了 B案 执教: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区长春高新第一实验学校 李雪莲.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代表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之一,也是中国 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并以其曲折隐晦的表现手法、凄凉深切的情感格调、强烈高远的思想底蕴,在中国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会图景、建筑金石等各领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达到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油画《书香女子》 文化传播网
孙中山破陋习.
教学目标 1.分析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的人物形象。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特点和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2.学习古代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红楼梦 《枉凝眉》 一个是阆月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要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思考: (1)这是一池怎样的荷花?从课文中找出写荷叶和荷花的句子。   (2)为什么说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3)那画家是谁?
朝代 发展阶段 小说体裁特点 魏晋南北朝以前 起源 神话传说 魏晋南北朝 发展 志怪 志人 唐 成熟 唐传奇 宋元 继续发展 话本演义小说
林黛玉 --一个忧郁女神的传说.
《林黛玉进贾府》说课 语文组.
云南大学 2015年 学生社会服务计划 往期活动剪影.
紅樓夢人物詩.
Salem, Good Morning 大家早上平安
Cool Panda STORY Cool Panda的故事 ˇ.
我的家 在哪里.
哈利路亚 敬拜歌曲: 1)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 2)同路人 3)这一生最美的祝福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Activity 1 看图片,讨论下面的问题:
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     
语文园地二.
Reading of English-American Literature
10/12今天的学习目标 (Today’s Learning Objectives)
这一生最美的祝福 敬拜赞美诗歌 103首.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第四章 四边形性质探索 第五节 梯形(第二课时)
第四课 我 爱 我 的 家I love my family 六个儿子不一样,三个女儿也不一样.
10/25 今天的学习目标 (Today’s Learning Objectives)
欢迎返校! 2016 返校之夜.
Harvard ManageMentor®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乘法(一).
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 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 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 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 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 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 春流到夏 红楼梦 之《枉凝眉》
8小鹰学飞.
防蚊灭蚊.
《我爱你中国》 万先金.
画梦女孩,她的灵魂不属于这个世界 Akiane
1.4.1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
位似.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红楼梦

新课导入

教学内容 一、作者简介 二、解题 三、分析作品 四、课堂练习

红楼梦是一个悲剧 的世界 伟大的悲剧,历史的悲剧, 时代的悲剧,人生的悲剧。

曹雪芹(1715?──1764?)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一、作者简介 曹雪芹(1715?──1764?)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一个百年望族的贵族世家。从曾祖父曹玺起,到他父亲都任江宁织造要职。   曹雪芹的童年,正当曹家极盛时期,在南京过着“锦衣纨裤”“饫甘餍肥”的豪华生活。雍正五年(1727) 曹雪芹十三岁,他的父亲获罪革职,全部家产被查抄,全家由南京迁到北京,他的青壮年是在家境由盛而衰的过程中度过的。  

  四十岁后,他进入了凄苦的晚年。他家迁到北京西郊,生活日渐贫困,竟然到了食粥赊酒、围毡御寒、卖画谋生的境地。大约在一七六四年除夕,因贫病无医,加上爱子夭折,过度伤痛,而离开了人间。

荣国府 厢 房 厢 房 厢 房 厢 房 西角门 东角门 穿堂 穿堂 南大厅 厢 庑 游 廊 厢庑游廊 贾赦院 贾政院 贾母 前院 荣禧堂 抄手游廊 抄手游廊 南大厅 厢 庑 游 廊 厢庑游廊 厢 房 厢 房 贾赦院 贾政院 厢 房 厢 房 贾母 前院 荣禧堂 耳房 夹 道 五间正房 后廊 贾母 抱厦厅 后院 影壁 穿堂 北 凤姐屋

贾府人物关系一览表 贾 敷 宁国公贾演-贾代化 贾珍 贾蓉 贾 敬 (秦可卿) 贾惜春 贾 琏 贾 赦 巧 姐 (王熙凤) (邢夫人) 贾 敷 宁国公贾演-贾代化 贾珍 贾蓉 贾 敬 (秦可卿) 贾惜春 贾 琏 贾 赦 巧 姐 (王熙凤) (邢夫人) 贾迎春 贾 珠 荣国公贾源-贾代善 贾 兰 (李纨) 贾 政 (贾母) 贾元春 (王夫人) 贾宝玉 贾探春 贾 环 贾 敏 林黛玉 (林如海)

《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和在小说中的作用 第一回——女娲补天 木石前盟 第二回——贾府人物 上下关系 第三回——黛玉进府 典型环境 第一回——女娲补天 木石前盟 第二回——贾府人物 上下关系 第三回——黛玉进府 典型环境 第四回——贾史王薛 社会背景 第五回——太虚梦游 隐喻结局

交代《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 林黛玉薛宝钗 贾元春贾迎春 贾探春贾惜春 史湘云 李纨 王熙凤 巧姐 秦可卿 妙玉 金陵十二钗正册 画册 交代《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 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 判词 金陵十二钗副册 歌词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教学方法 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透视人物性格,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解 题 黛玉葬花是黛玉性情的描写,这一段也为读者刻画出一个美丽如花,清洁自爱自怜的形象。 黛玉最怜惜花,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说明她对美有独特的见解。她写了葬花词,以花比喻自己,在红楼梦中是最美丽的诗歌之一。宝玉和黛玉在葬花的时候有一段对话,成为红楼梦中一场情人之间解除误会的绝唱。在红楼梦中是最经典的片段之一。看过红楼梦的人都对这一段过目不忘   

她把花比喻成自己,把贾府乃至整个封建社会比喻为污淖,她不甘沉灭,又无力摆脱封建恶势力。怜花就是怜自己,她看到鲜花的凋零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将来。  林黛玉在贾府中,虽有宝玉的照顾,贾母的疼爱,但按照当时的礼教观念,毕竟是外孙,寄人篱下的滋味还是有的,父母双亡,无人做主,孤苦一人,又兼其性格的悲观,总觉风刀霜剑严相逼,自怜之心常在,见落花而感身世,不觉满目凄凉

三、分析作品

小说的三要素 环境 人物 情节 贾宝玉 林黛玉、薛宝釵 (贾府) 黛玉葬花

回忆《林黛玉进贾府》中的有关情节,说说黛宝玉的性格及其关系。然后共同研读《黛玉葬花》,通过重点赏析《葬花吟》,分析黛玉性格,

林黛玉由于丧母来外婆家,过去常听她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今至其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尽管贾母念及亡女怜爱她,但她自知寄人篱下,反表现出孤高自尊。她谨慎从事,冷静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应对有度,举止有礼。这表现在她辞谢邢夫人留饭,在王夫人和贾母处择座,反映出她聪慧而又有良好的教养。在众人眼里,她“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她美貌多情,体弱多病。“颦颦”二字,准确地勾画出她的神情,也透露出她与这个等级森严,礼仪繁多的封建贵族家庭很不投合。

一见如故,心灵相通 黛玉和宝玉第一次相见便都有似曾相识的心灵感应,这当然有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绛珠仙草的因由。不过黛玉新到外婆家,言行谨慎,只在心中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而宝玉娇纵惯了,便直言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在黛玉眼里的宝玉并非“惫懒人物,懵懂顽童”,而是“一位年轻的公子”,“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

無故尋愁覓恨, 有時似傻如狂; 縱然生得好皮囊, 腹內原來草莽。 潦倒不通世務, 愚頑怕讀文章; 行為偏僻性乖張, 那管世人誹謗! 他是----賈寶玉

在宝玉眼里的黛玉,“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与其说是一见留下情根,不如说是精神上相通相应。“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见《红楼梦》第五回)然而这样一对幼男弱女要在这个森严的贵族之家争得自由,其未来的命运不卜可知。

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 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 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 淚光點點,嬌喘微微。 閑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 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她是------林黛玉

臨 江 仙 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卷得均勻。 蜂圍蝶陣亂紛紛: 幾曾隨逝水? 豈必委芳塵? 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 韶華休笑本無根;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 她是----薛寶釵

中国古代小说和戏剧都十分重视人物第一次登场亮相,通过外貌描写初步显示人物性格特点,给人初次但却不易忘怀的印象。这样写黛玉效果极佳,这是因为作者选择了适当场合、适当的时机,把握住人物的地位、身份、性格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黛玉为何要写《葬花吟》  与黛玉同看《西厢》,宝玉说自己如“多愁多病”的张生,黛玉如具有“倾国倾城貌’’的莺莺,这等于是那个时代最直白的爱情表露。  碍于当时的礼教,也怕宝玉把自己看得太“轻薄”,所以黛玉竟“眼圈儿红起来”。有尊严的大家小姐,谁敢对她们表白爱情?在那时,表白爱情一方面固然是喜欢对方,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不尊重对方。所以黛玉竟有些委屈,怀疑宝玉利用“淫词艳曲”来“欺负”自己。

宝玉发誓,黛玉毕竟是了解宝玉的,听了宝玉这样的表白,心里毕竟是喜欢的。所以宝玉刚一发誓,黛玉就“破涕为笑”,也随即引用了《西厢记》中的词语,说宝玉“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黛玉同样引《西厢记》,就等于接受了宝玉的爱情表白。通过共阅《西厢》,宝黛爱情前进了一步,“朦胧度”有所减少。 

宝黛爱情的障碍 林黛玉听了笑道:“你们听听,这是吃了他们家一点子茶叶,就来使唤人了。”    凤姐笑道:“倒求你,你倒说这些闲话,吃茶吃水的。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 如果仅限于此,还可理解为王熙凤之“诙谐”。但后来的话,就足以证明王熙风并非“诙谐”了。 凤姐笑道:“你别作梦!你给我们家作媳妇,少了什么?”

王熙风等于公开在嘲笑黛玉,在“揭露”黛玉的“目的”。王熙凤的意思就是,你林黛玉“人物儿,门第、根基、家私”都配不上宝玉,你还“作”什么“梦”呢?  听了凤姐的话,林黛玉“抬身就走”。宝钗当然希望黛玉在此受奚落,赶忙叫“颦儿急了,还不回来坐着,走了倒没意思。”黛玉如果不走,宝钗当然觉得“很有意思。” 

黛玉已经意识到了王熙凤、宝钗等人的“风刀霜剑”,但又苦于没有父母,无人作主。虽有外祖母,但一个女孩子家,是不好开口说这种事的。在贾母虽心向黛玉,却也不肯轻举妄动,恐遭到别人的反对,老太太先把宝玉的婚事“悬置”了起来。

宝钗、王熙凤等人的冷眼冷语,加上又对宝玉的误解,父母姐弟皆无的孤独,礼教规范与爱情要求的冲突,促使黛玉益发感伤。这一切,便形成了催人泪下的《葬花吟》。当然,疾病的缠绕,生命短促的预感,也是黛玉创作此词的原因。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孤苦伶仃,求助无门,独自面对惨淡的人生)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是对美好理想的渴望与热烈追求)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这些都是高洁的情志和坚贞不阿的精神 )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是对青春年华转瞬即逝的哀叹,也有对生的依恋对死的恐惧)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表达了内心的悲哀,怨愤地发泄、指控)

或许初时读来觉得全诗过于消极,处处流露出多愁善感心灵脆弱的封建小姐的自顾自怜,哀伤凄恻;可细细品来却不尽然。其中仍然有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

花的命运也即黛玉的命运。这是用热血和生命写就的心曲,是与这个罪恶的世界决裂的檄文。全诗真实地展露了一个充满痛苦充满矛盾而又独抱高洁、至死不渝的心灵世界,凸现的是一种独立人格的壮美与崇高。这些,才是它的思想价值之所在。《葬花辞》之所以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原因或许正在这里吧。

林黛玉无疑是全书最有灵气的人物。最能体现她的人格理想、精神追求与生命意识的,莫过于她的《葬花吟》。可以说,《葬花吟》是林黛玉的整个精气、骨肉和血液熔铸而成,是林黛玉的“魂”。 诗中反复出现的“花、鸟、人”三个形象,有其深意和联系

《葬花吟》实际上就是林黛玉自作的诗谶(chèn)。这一点,我们从作者的同时人、极可能是其友人的明义《题红楼梦》绝句中得到了证明。诗曰: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如。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痼续红丝?“似谶成真”,这是只有知道了作者所写黛玉之死的情节的人才能说出来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