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 朝代 发展阶段 小说体裁特点 代表作品 魏晋南北朝以前 起源 神话传说 《山海经》 魏晋南北朝 发展 志怪 志人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 朝代 发展阶段 小说体裁特点 代表作品 魏晋南北朝以前 起源 神话传说 《山海经》 魏晋南北朝 发展 志怪 志人"—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 朝代 发展阶段 小说体裁特点 代表作品 魏晋南北朝以前 起源 神话传说 《山海经》 魏晋南北朝 发展 志怪 志人
志怪 志人 刘义庆《世说新语》干宝《 搜神记》 成熟 唐传奇 李朝威《柳毅传》元稹的《莺莺传》 宋元 继续发展 话本演义小说 《三国志平话》 明清 顶峰 独立创作,关注平凡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 四大名著

2 曹雪芹

3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祖先是汉人,后入旗籍,成了皇家的“包衣”奴才。从他曾祖开始相袭做了六十年江宁织造。曾祖母曾做过康熙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两个姑母都入选为王妃。康熙六次南巡,就有四次住在江宁织造署。因此,康熙时代,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 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困潦倒,卖画度日,生活于贫困之中。“满径蓬蒿”,“举家食粥”, “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

4 不可超越的顶峰    《中国大百科全书》评价说,《红楼梦》的价值怎么估计都不为过。《大英百科》评价说,《红楼梦》的价值等于一整个的欧洲。《红楼梦》是一部大书。有评论家这样说,几千年中国文学史,假如我们只有一部《红楼梦》,它的光辉也足以照亮古今中外。《红楼梦》并不只是一部言情小说,他更是一部对封建王朝四大家族的兴衰史的概述,这已经逾越了言情小说的范围。它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起于言情而终于言情,但不止于言情,这样才能衬出情的深度与厚度。《红楼梦》之所以伟大,首先是在结构的伟大上。在如此精妙的布局和秩序下,这等空间、这群人物中,看似庞杂的故事在作者的笔下事无巨细,分明清晰的娓娓道来。

5 人生三憾,鲫鱼多刺, 海棠无香,红楼未完。 ——张爱玲
  人生三憾,鲫鱼多刺, 海棠无香,红楼未完。             ——张爱玲   据专家考证,《红楼梦》共110回,前80回在曹雪芹去世前10年左右就已经传抄问世,后30回作者已基本上完成,只 是由于某种原因未能传抄 于世,后来终于失落,这 是不可挽回的损失。

6 关于《红楼梦》 《红楼梦》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
“红楼”即朱门之意,是豪门贵族的代称,“红楼梦”意为无论多么煊赫的权势,到头来无非是南柯一梦。 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

7 《红楼梦》的版本 《红楼梦》的版本大致分为两个系统。
一是八十回抄本系统,此系统的版本大都题名《石头记》,大都有署名脂砚斋、畸笏叟等人的评语,故习惯上称之为“脂评本”或“脂本”。 一是一百二十回刻本系统,此系统的版本题名《红楼梦》,后四十回由高鹗续补而成,并由程伟元以萃文书屋的名义两次刊行,故一般称为“程高本” 或“程本”。

8 关于“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脂砚斋加有评语的《红楼梦》传抄本,简称“脂评本”或“脂本”。 脂砚斋:姓名不详,观其评语,当与曹雪芹关系密切。
  脂砚斋加有评语的《红楼梦》传抄本,简称“脂评本”或“脂本”。   脂砚斋:姓名不详,观其评语,当与曹雪芹关系密切。   今所谓“脂评”,非脂砚斋一人所写;今各种“脂本”不全出于同一底本。   对研究《红楼梦》原本内容、创作过程、曹雪芹家庭身世有一定参考价值。

9   高鹗(约1738━约1815年),清代文学家。字兰墅,一字云士。因酷爱小说《红楼梦》,别号“红楼外史”。汉军黄旗内务府人。祖籍铁岭(今属辽宁),先世清初即寓居北京。熟谙经史,工于八股文,诗词、小说、戏曲、绘画及金石之学亦颇通晓。诗宗盛唐,词风近于花间派。一般认为《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为其所续。

10 《红楼梦》的别名: 从通灵宝玉的来历取名为《石头记》; 从一僧一道的神秘角度命名为《风月宝鉴》; 从黛玉以泪报答宝玉滋润之恩角度取名《还泪记》; 以书中主要的女主角得名的《金陵十二钗》。

11 自題詩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12 第一回   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   在“女祸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一块无材补天的顽石,这便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  

13  “木石前盟” :“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14 第二回是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
第二回 第三回 第二回是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 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15 第五回是全书的总钢。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
第四回 第五回   第四回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由于薛蟠的案件自然带出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五回是全书的总钢。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

16 金陵十二钗 “金陵十二钗”是《红楼梦》里太虚幻境“薄命司”里记录的南京十二个最优秀的女子。
——宝玉问道:“何为金陵十二钗正册?”警幻道:“即贵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册。”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红楼梦四大家族主要人物关系图

30 假(贾)不假,白玉为床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王) 丰年好大雪(薛),珍珠如土金如铁

31 金陵十二钗 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贾迎春、贾惜春、贾巧姐、史湘云、妙玉、 王熙凤、李纨、 秦可卿。

32 可叹停机德, 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
判词 可叹停机德, 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

33 判词 凡鸟偏从末世来,  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  哭向金陵事更哀。

34 “可叹停机德”一句是说薛宝钗。意思是虽然有着合乎封建妇道标准的那种贤妻良母的品德,但可惜徒劳无功。《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说,乐羊子远出寻师求学,因为想家,只过了一年就回家了。他妻子就拿刀割断了织布机上的绢,以此来比喻学业中断,规劝他继续求学,谋取功名,不要半途而废。  “堪怜咏絮才”一句是说林黛玉。意思是如此聪明有才华的女子,她的命运是值得同情的。“咏絮才”,用晋代谢道韫的故事。有一次,天下大雪,谢道韫的叔父谢安,对雪吟句说:“白雪纷纷何所似?”道韫的哥哥谢朗(“兄子胡儿”)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接着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一听,大为赞赏(见《世说新语·言语》)。 “玉带林中挂”一句是说林黛玉。前三字倒读即谐其名。从册里的画“两株枯木(双木为林),木上悬着一圈玉带”看,可能又喻黛玉泪枯而死,宝玉为怀念她而弃绝一切世俗欲念(玉带象征贵族公子生活)为僧的意思。  “金簪雪里埋”一句是说薛宝钗。前三字暗点其名,雪谐薛。金簪比宝钗,本是光耀头面的首饰,竟埋没在寒冷的雪堆里,这是对薛宝钗婚后,特别是她在宝玉出家后,只能空闺独守的冷落处境的写照。

35


Download ppt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 朝代 发展阶段 小说体裁特点 代表作品 魏晋南北朝以前 起源 神话传说 《山海经》 魏晋南北朝 发展 志怪 志人"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