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实践指导 河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社科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组 河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社科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组 一、过去三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实践课经验总结 (一)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内容的针对性。 首先,认真分析和把握教学内容,全面了解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最新热点问题,国内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同学的思想动态等。 对这些内容进行梳理、筛选后结合讲解,并做到内容新、结合准。结合重点放在解决学生的 思想认识上,以及学生深层次的疑点、难点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上。
其次,努力使理论联系实际的形式丰富多彩,各种方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形成了多样化、开放式的教学格局。大力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式。我们改变传统的 “一言堂”式的教学方式,对一些重点章节组织讨论、研究,抓住“五个环节”,即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阅读教材、教师引导学生课堂讨论、教师专题讲解、学生汇报心得的互动作用,开展师生间的双向交流。这种方式调动了同学学习的积极性、深化了理论教学的内容。例如:孟祥德和欢佩君等老师在人文学院、机电院等院系在讲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问题时,充分利用演讲式、辩论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抓住一些有利于教育同学的契机和事件,如千年之交的世界经济形势,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党的十六大等,精心设计一些主题,如:如何认识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怎样认识中国加入wto的影响、十六大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围绕这些主题组织演讲、辩论。利用这些生动活泼的形式和实际的内容,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同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提高同学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郭跃军、张惠敏和郭志明老师在为信息院、林学院、经管学院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问题时采取这种方法,同学就踊跃登台发表自己的看法,现场十分热烈。
——适时组织模拟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主要由教师设计题目,让同学上讲台,以中心发言的方式主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某一部分内容,如新的技术革命与商品价值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等。。讲课同学努力搜集材料,并结合自己社会考察的实际体会,精心备课、认真讲授,大大提高了同学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郭志明老师在人文学院用这种教学方式来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就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定期举行答问专场,采取“答记者问”的方式,解答同学中普遍存在的疑难问题。 这种方式问答直接,交流及时,当场解决同学问题,使同学感到解“饥”解“渴”。例如:孟祥德和郭跃军等老师多次在机电院、林学院、动科院采用这种方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目前,我们授课已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制作了本课程 所有章节和专题的教学课件,通过图、文、声、像等手段,使抽象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变得 具体、形象,使同学接受到直观、生动的教育。这种方式受到同学欢迎和好评。 ——定期举办小型专场报告会。事实表明此种办法效果很好。如,2002年12月欢佩君老师为人文学院等多个院系的同学举办了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专题报告会,同学们真正理解和认识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课程组郭志明老师等给外语学院、艺术学院、农学院、生命学院、动科院、城建院、知行学院等院的同学做了关于党的 十六大专场报告,受到同学热烈欢迎,强烈要求多办一些小型的专场报告会。
(二)走出去,请进来,充分发挥基地作用,用“太行山精神”育人。我校的“太行山道路”教育教学模式是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典范,多年来,我校已经建立了一大批高质量的“三结合”基地和“两课”实践基地,基地丰富的教育资源为我们进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的多样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1、到基地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近三年来,基本上每学年我们都组织部分同学去我校的 “两课”实践基地易县柴厂村参观和调研,通过柴厂历史和现实 的对比,使同学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理论有 了更深刻的理解。 2002年我们带领人文学院、园艺学院部分学生到献县蔡西村调研,当地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建设小康村的实践,使师生充分认识到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必须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2004年我们还组织同学到保定乐凯考察,了解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地位和作用。使 同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加深了对公有制经济的理解。,提高了对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的意义的认识。
2、请“两课”实践基地的特聘辅导员给同学讲课、做报告。我 们把基地优秀的农民企业家、村支书等聘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校外基地辅导员,定期请他们来讲课, 同学普遍感到耳目一新、收获很大。比如近三年来,我们多次聘请柴厂村党支部书记赵田同 志来校给同学讲课或作报告,我校所有专业的同学基本上都听了赵田书记的讲课或报告。赵田书记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邓小平的经济理论在柴厂村的成功实践,用实 际事例揭示了“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发展是硬道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等深刻道理,通过听讲,学生们体会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并不抽象、不遥远,它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和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活动之中。 3、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师生到基地的活动和基地辅导员的讲课录制下来,制作成录像带或多媒体课件。另外,注意结合教学内容转录一些节目,如结合国有企业改革,录制了“百家国有企业改革试点追踪”一套15集节目:结合大力发展农业,录制了“中国小康村建设纪实”15个村的材料。把这些录像节目和多媒体课件适时给同学播放,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教学更加生动、形象、直观,收到了良好效果。
(三)走向社会,坚持不懈抓好社会实践活动。社会是个大课堂,走向社会是我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让同学关注社会、走向社会、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了解国情,开阔眼界,以进一步锤炼思想、提高认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的一种好形式。我们利用寒暑假学生回乡之际,布置社会考察任务,拟定考察提纲。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家乡,了解社会,进而关注家乡、关注社会,关注农村和城市的经济改革,强化学生使命感、责任感。近三年来,人文学院、动科院、机电学院、林学院、城建院等院系同学结合回乡考察情况,以“家乡的变化”、“家乡反响最大的事”等为题,写了几千份的社会考察报告。同学们到农村、城市、工厂、田间地头,调查了许多案例,对我国农村的经济建设、国企改革问题等,都有很深入的见解。同学们还表示要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将来为建设好家乡、建设好国家贡献力量。由此可见,通过在社会这个大课堂的锤炼,同学们的思想觉悟和社会责任感明显提高和增强。
二、2004—2005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实践课安排 坚持不懈地抓好社会实践活动,要求教师精心研究,选择合适课题,设计调查问卷或提纲,认真组织同学的社会实践小分队,帮助学生作好事前的准备、事后的总结分析,完成社会调查报告。每个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2次,完成社会调查报告2篇。 活动安排如下:
2004.5 2004.6 2005.5 2005.6 时间 安排 实 践 活 动地 点 和 内 容 参加人员 指导 教师 保定乐凯 参观 听报告 谈体会 写调查报告 2003级本 专科学生 孟祥德 郭志明 2004.6 唐县屿山庄易县柴厂村 参观 听报告 谈体会 郭跃军 欢佩君 2005.5 保定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参观 考察 谈体会 2004级本 张惠敏 赵兰香 2005.6 太行山精神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