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概论学习历程与总结 姓名:钟霜 班级:经管系 经管 班 学号:
Advertisements

山西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任教师培训专题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马克思主义 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重要阶段 主讲人:李宏.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第三讲 认识论.
自主创业.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成果的精髓.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二零一五年九月.
第 二 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成果的精髓.
大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与实事求是精神的关系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回顾: 中国走向现代的历程(从思想解放运动的角度)。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2.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1.(2011年高考重庆文综18题)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 一 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专题一之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一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使我们了解和把握党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的脉络、内容及其意义;理解实事求是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要走自己的路,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和理论成果.
四种命题 2 垂直.
常用逻辑用语复习课 李娟.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
邓小平理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科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政治教研室.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成果的精髓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形成、发展及其基本内涵,进而认识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正是把握和运用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及其历史进程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与发展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第二章 讲授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一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第七章 共产主义 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006/04.
导 言 通过第一章的学习,要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个重大理论成果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有一个基本的把握;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内在关系有一个准确的认识。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2010江苏高考考点: 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理解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开放教育必修课程 邓小平理论概论 主讲:胡支农.
第3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课标要求·考纲研析 1.科学发展观是当今时代最重要的理论创新成果,可从哲学与时代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加以说明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特征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意义加以分析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上海金融学院政法学院.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制作、讲授:郑来春(政法学院思政一部) 电话:
说课标 说教材 说建议 生活与哲学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高一年级 张岩.
贯彻学习十七大精神 ——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第二单元 综合探究 求真务实 与时俱进                                                                                                                         
毛泽东思想 12建筑学第二小组18~34.
心理学 和 新纪元运动.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企业文化内涵体系 持续循环 企业标志 品牌力:…… 服务力:…… 品牌力/服务力 潜规则是…… 1、品质 2、战略 1、价值 2、绩效
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有效性 感城中心学校 陈利平.
Logo 思维 力量 商务展示·企业内训.
物理化学 复旦大学化学系 范康年教授 等 2019/5/9.
海报题目 简介: 介绍此项仿真工作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添加合适的图片。
永 永 远 的 丰 碑 PPT模板下载: 行业PPT模板:
2.2直接证明(一) 分析法 综合法.
TEM8人文知识 ——英语国家概况部分讲解 上外贤达学院 昌兰华.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Sssss.
海报题目 简介: 介绍此项仿真工作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添加合适的图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1.思想路线的含义和功能 亦称认识路线,是指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它要回答和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际、认识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即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物质和意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思想路线是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决定着政治路线,只有思想路线端正了,才可能制订出正确的政治路线和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才能引导革命和建设事业战胜各种困难走向胜利.我们党的历史经验证明,思想路线正确与否,关系着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败.

2.毛泽东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苏联经验绝对化、把共产国际的指示神圣化的斗争中形成和确立起来的。 1929.6,最先提出思想路线的概念;12月“古田会议决议”明确提出要“纠正主观主义”;1930.5,写出“反对本本主义”(要本本,但不要本本主义,即反对教条主义)1937年,著述“实践论”“矛盾论”,38年,在6届6中全会上提倡 “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态度;41年5月,在“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

“实事求是”源于东汉班固先生撰写的《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中:“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刘德是汉景帝刘启的十四个儿子中的一个。) 意思是说,刘德爱好古代文化,对古代文化的研究十分认真,总是在掌握充分的事实根据以后,才从中求得正确可靠的结论来。 岳麓山上的岳麓书院有“实事求是”的匾额。青年毛泽东受此熏陶。自求学时就逐渐养成了“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思想路线问题的解决并非一劳永逸。 “十年文革”结束后,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一关键环节,号召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 率先批判“两个凡是”的错误主张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2.支持和领导实践标准的大讨论 反复讲,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第三, 积极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两份解放思想的《宣言书》: ①1978年11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邓:“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随后,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92年春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提出了评判改革开放成败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结束了“姓资”“姓社”的抽象争论。再次启动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车轮。 邓讲: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主要做了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二是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强调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作用,及其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的重要地位。 (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1.邓小平的丰富和发展 (1)对思想路线作了系统完整的表述。 (2)强调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作用,及其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的重要地位。 (3)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并提,为思想路线注入了新内容。强调了破与立.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理论与实际有机统一的重要性,完整准确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内涵和本质。 (并非特定的历史政治背景;猫论俗语不普适)

2.江泽民的丰富和发展 一是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二是讲与时俱进这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品质是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 3.胡锦涛的丰富和发展 一是强调弘扬求真务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二是认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一)基本内容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一切从实际出发:①思考和解决问题的逻辑起点不是本本、经验、规则、理念等主观的东西,而应是主体在现实中面对的客观事实和条件。②当今讲的最大实际是中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③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左”的和右的错误思想,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的。④坚持唯物辩证法,“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2.理论联系实际:①克服两种错误倾向: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二者都是以理论和实际相脱节为基本特征的主观主义。②毛讲:只有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喻为“有的放矢”。③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④要从重大政治问题的高度上来认识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价值。⑤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一是吃透理论,即认识一般原理,把握立场观点和方法;二是要搞清实际,即对其本质的理性把握。⑥既重视理论指导实践,又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基础作用。

3.实事求是: ①“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②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和发展真理性认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条件和目的。③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④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故,可称之为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4.在实践中检验认识真理性和发展真理性认识 ①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根本标准。 ③真理性认识需要在不断发展着的实践中接受检验并获得新发展。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一)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理论精髓:指的是能使一种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 实事求是概念辨析:(实事≠事实≠实际或实践;实事具有整体性、历史性的特征;求者,有理论或实证研究等; 是者,要求“新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原因有三)

第一,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共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创立的毛泽东思想,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 第二,改革开放以来,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第三,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始终的是实事求是。把握了这个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历史联系及其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的最本质的东西。

(二)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1.解放思想释义(三层意思) 邓: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①解放思想的前提必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②解放思想的对象必须是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江:要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适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③解放思想的目的必须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2.解放思想的哲学根据 ① 解放思想是认识过程和实践过程的内在要求 ②解放思想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的重要内容 解放全人类的含义: 一是把人们从盲目自然力和盲目社会关系力量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这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任务) 二是把人们从落后于社会实践发展的认识、观念所造成的精神枷锁下解放出来。(这是思想者、教育者的任务) 解放全人类这一历史使命是长期的任务,不能寄希望于一蹴而就,一劳永逸。

③解放思想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特点所要求的。 思维的惰性,造成认识的滞后性.这一点使人们极容易囿于原有的特别是被过去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认识所造成的理念框架中。 知识的修养低,造成认识的浅薄性。 利益的制约,造成认识的偏见性. (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黑格尔) 情感的影响,造成认识的狭隘性。

主观与客观的矛盾运动特点: 由不一致到基本一致,再到出现不一致,再到基本一致,循环往复……一旦出现不一致,就须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调整主客观的关系,使之走向一致.(这也是为何有解放思想的原因) ④解放思想的认识论功能所要求,思想解放是理论进步的先导,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⑤实践永恒,解放思想永无止境.从时间上看,任何一个历史阶段上都要解放思想;从空间上看,解放思想无禁区;从主体上看,任何人都需要解放思想;从事业上看,谁解放思想,谁就成功发展.

3.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是常提常新的事情;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 是党的事业永葆生机活力的重要能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的重要动力,主体思维品质不断优化提升的重要机制。

当今社会,有没有解放思想的自觉意识,敢不敢解放思想,能不能解放思想,已经成为衡量任何社会主体的思维品质是否优良的一个重要指标。 传统社会节奏慢,河东河西三十年; 而今市场竞新款,各领风骚三五天。

(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弘扬与时俱进精神,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推进理论创新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方法. 否定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的对待马克思主义,都是错误的。并非任何标新立异的观点都是理论创新,有的可能是已被实践否定了的旧观点的沉渣泛起;有的可能是对适合某些西方国家条件的观点的简单照抄,也有的可能仅仅是杜撰的新名词的堆砌和脱离实际的空想.对民族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要批判继承和汲取其中之积极因素,否则会是“食古不化”或“食洋不化”.

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 科学的本质在于探求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创新必须建立在求实(求是)的基础上(基点上) (四)思想路线的特质 解放思想的重点在解放,即在于破; 实事求是的重点在求是,即在于立; 与时俱进的重点在创新,即在于进。 求真务实的重点在干事,即在于实。 实事求是是核心。离开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会是胡思乱想;与时俱进会失去方向而流俗,创新会成为猎奇,浅薄到追星族之列,求真务实成为空喊的口号;但实事求是若不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相联系,就会成为因循守旧的遁词。

(五)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 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里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这三个统一,都意味着对不合适宜的传统观念和不符合客观实际的主观偏见的突破,因而走自己的路,同时意味着开拓创新。

(六)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方法论要求 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经验主义; 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不唯古人、圣人、领袖、伟人、专家之训,只唯真; 不迷信、不崇拜、只求是; 向实践、向他人学习、敢创新, 尊重实践、尊重群众,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实践是最高的权威,尊重实践就必须尊重群众,二者是高度统一的。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出发,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思考题:第1、2、3、5、6题 (P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