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對問題,找答案 批判性思考的智慧學 陳博智 2007.12.19
參考文獻 問對問題,找答案 – 批判性思考的智慧學 By M Neil Browne and Stuart M. Keeley 目前為第八版 用尋找十一個問題的答案,來引導我們進行批判性思考
主要內容 批判性思考 what & why 批判性思考的技巧 – 十一個批判性問題 論述,論述的結構 – 理由/推理/結論 關於結論與理由的問題 關於議題的問題 關於推理品質的問題
批判性思考的 what & why
批判!給別人難堪? 當然不是。 但是用批判的態度去面對一個論述時,我們可以確保我們接受了一個值得我們接受的一件事實。 在學習上,我們也可藉以 成為一個淘金的學習者, 而不是成為一個如海綿的學習者。
二種思考方式 海綿 儘可能的吸收聽來的與看來的
淘金 選擇要吸收什麼,不理會什麼 作者正試著對你講話,你也應該試著回答,既使他不在眼前。 為了分辨談話中的黃金與砂礫,你必須常問問題,並且思索你所得到的答案 要淘選知識上的黃金,你的選鍋裡就必須先有可供評選的東西,學習。
淘金的心理檢查 我們是否問 我們是否在思考閱聽內容可能有疑問的地方時做筆記嗎? 我們是否評估了對方所說的話? 『為什麼』某人要我相信某件事? 我們是否在思考閱聽內容可能有疑問的地方時做筆記嗎? 我們是否評估了對方所說的話? 我們是否針對這個主題,做出自己的結論?
批判性思考是理性依據 學習批判性思考既不簡單也不容易 批判性思考 不是想要破壞人際關係,也不是一味地否定自己或是他人,而是為了幫助自己,也幫助別人。(運用不當會被人認為粗魯無理,不懷好意,狂妄自大 … ) 阻止我們採取一些行動,以免和我們想成為的人不符。 協助我們做決定的時候,一方面更懂得動腦筋去思考,另一方面也關懷他人。 幫助別人以相當札實的推理結構,爭取別人相信和認同。
批判性的傾聽和閱讀 批判性的傾聽和閱讀 需要一連串的技巧與態度 批判性思考的構成要素 批判性思考對於民主制度的成功與否,有關鍵性的影響! 是指運用系統性的方法,去評估所見所聞。 需要一連串的技巧與態度 是從一連串互有關聯的批判性問題而生。 批判性思考的構成要素 察覺一組互相有關聯的批判性問題, 在適當的時刻詢問和回答批判性問題的能力與意願。 批判性思考對於民主制度的成功與否,有關鍵性的影響!
why? 即使我們對討論主題所知無多,還是能問一些探索性的問題。 知己而不知彼,和無知沒有兩樣。 他也許說得頭頭是道,沒有人能夠反駁他,但如果他同樣無法反駁另一方的道理,就沒理由選邊站。 經過選擇之後,持有某種意見,才有引以為傲的理由 因為那是我們了解和評估各種不同意見之後做出的選擇。 世界上有所謂的絕對正確的答案? 沒有! 但是我們還是應該去尋找更好的答案,一個更正確、更適當、更實用及更合乎邏輯的答案。
限制下的思考 有些問題能找到正確且可靠的答案,有些問題卻未必。 人經常必須在不確定的狀況下做決定。 科學性問題,也許。 和人的行為有關的問題,通常未必。 人經常必須在不確定的狀況下做決定。 我們需要視問題的特性和可用的資訊,得出最好和最合乎理性的答案。
不恰當的批判性思考 將個人感情涉入某個議題當中 狹義的批判性思考 是相當危險的 因為你可能已經關閉溝通的大門,不考慮其他觀點背後的好理由。 只是為了抗拒和消滅與你不同的意見及推理。 這種態度無異於毀滅理性人文和社會進步的力量。
11個批判性問題
十一個批判性思考的問題 議題和結論為何? 理由是什麼? 有沒有曖昧不明關鍵字詞? 存在哪些價值觀衝突和假設? 述者的描述性假設是什麼? 推理有無謬誤? 證據有多好? 是不是有對立的成因? 統計數字可信嗎? 有沒有遺漏了哪些重要資訊? 是否另有合理結論?
批判的架構 辨識論述的結構:1, 2 是否有曖昧不清的關鍵字詞 3 辨識出各種假設 4, 5 批判論述的品質 理由 – 結論 推論 6 證據 7 9 10 原因 8 結論 11
1. 議題和結論是什麼? 什麼叫做議題 描述性議題 指示性議題 談話或討論時的問題或爭議 基本上分為二大類 資管系的學生確實比較辛苦 文中出現 是什麼,是誰,多少,… 指示性議題 我們必須禁止同學在系館吃午餐 文中出現 應該,應當,.. 社會爭論往往屬於指示性議題
尋找議題 提出的論述有明白的表示,例如 沒有明白的表示時,要想辦法去確定結論 我要提出的問題是… 禁止同學攜帶2000CC以上的水瓶到學校,這樣對嗎? 學校應該加強英文課程 沒有明白的表示時,要想辦法去確定結論 我們必須找到結論,才能確定議題 結論:說者或作者希望你接納的訊息
尋找結論 二個問題 而這些問題的答案就是我們要尋找的結論 結論是推論而得的,結論來自推理(reasoning) 不算結論: 作者或說者想要證明什麼? 訊息傳播者的要旨是什麼? 而這些問題的答案就是我們要尋找的結論 結論是推論而得的,結論來自推理(reasoning) 不算結論: 某人宣稱某件事情是真的,或者應該去做,卻沒有提出支持那種作說法的陳述,那所宣稱的事情就不算結論。 只能算是意見的表述
範例 我們不應該在系館用餐,學校有餐廳,學生應該在學校餐廳用餐比較好。 結論: 支持結論的陳述:
如何尋找結論 問議題是什麼? 看提示字詞: 尋找可能出現結論的地方 記住哪些內容不算結論 了解溝通內容的前因後果和作者的背景 問『然後呢?』 因此,建議,結論,這很明白,事實上,我們可以說,… 尋找可能出現結論的地方 記住哪些內容不算結論 例証,統計數字,定義,證據 了解溝通內容的前因後果和作者的背景 問『然後呢?』
2. 論述中的理由是什麼? 我們無法公正地評估某一意見,除非先問為什麼持有哪種意見,並且得到令人滿意的答覆。 什麼是理由: 一些信念、證據、譬喻、類比以及其他的陳述,用以支持結論,或是說明得出結論的依憑。 理由的陳述合起來,就成為證明結論可信度的基礎。
理由+結論=論述 論述 (argument) 論述( 也可以視之為推理 ) 才有邏輯上的問題。 運用一個或多個觀念,以支持另一個觀念。 論述( 也可以視之為推理 ) 才有邏輯上的問題。 理由本身是個孤立的觀念,不能反映邏輯上的關係。 在批判一個論述時,一定要找到理由跟結論,否則就無法批判了。
二種理由 信念 證據
二種理由 證據 對於描述性的議題,通常理由是證據的陳述 信念或原則 指示性的議題中,理由通常是一般性的指示性陳述,或是描述性的信念或原則
尋找理由 大部分推理都相當冗長,而且沒有組織或整理得很好。 因此需要一些技巧及方法將理由及推理結構畫出來,找出理由與結論。 相同的,當我們要陳述一個論述時,也應該切記自己的結論以及理由,更重要的是不要試圖隱藏自己的理由跟結論。
3. 有沒有曖昧不明的關鍵字詞? 除非我們了解關鍵字詞的意義(明示或暗示),否則無法對某項論述有所反應。 曖昧不明的關鍵字詞 在議題的情境脈絡中,有一個以上合理意義的字詞 由於我們所用的語言相當複雜,大部分的字詞都有一種以上的意義,所以將溝通中重要卻不容易釐清的關鍵字詞弄清楚,將是進行批判的重要依據。 例如:自由,快樂,幸福,成功,失敗,…
尋找關鍵字詞 回頭去看議題,尋找可能的關鍵字詞。 要把尋找的理由放在心上。 愈是抽象的字詞,愈可能出現多種解釋,因此需要作者給予清楚的定義。 利用唱反調法: 結論相反時,這個關鍵字詞是不是也說得過去。
確定關鍵字詞的意義 說者或是作者有義務將關鍵字詞說明清楚,通常在情境脈絡( context ) 中,我們可以了解關鍵字詞的意義。 對於關鍵字詞的意義,我們可以透過三種方式來了解 同義 例証 特定標準( 詞典 ) 範例:教育品質
有意的曖昧不明 曖昧不明不見得總是無意間造成的。想要說服我們的人,相當清楚字詞含有多種意思。 她們曉得若干意思帶有強烈的感情包袱 。 她們曉得若干意思帶有強烈的感情包袱 。 犧牲,正義,愛台灣等字詞含有多種意義,其中一些意義帶有某些意識,能夠刺激我們產生若干情緒。這些字詞稱為負載語言。 政治語言往往是負載語言,而且模稜兩可。 對語意不清的理由,最好視而不見!
假設在推論中的角色 觀念是推理結構中的重要無形連結,在你找到這些連結之前,無法真正了解論述的意旨。 許多論述基於種種原因,在論述中並未將某些觀念明述,這些未明述的觀念,就稱之為假設。 假設: 隱型或未明述 視為理所當然 對結論的確定有影響 可能似是而非
4. 有哪些價值觀的衝突與假設? 5. 描述性假設是什麼? 4. 有哪些價值觀的衝突與假設? 5. 描述性假設是什麼?
假設 在論述中,經常隱藏著二種假設 我們需要去找出並且確認出這些假設,從而更進一步釐清出作者或說者的論述。 二個找到假設的地方: 指示性假設 對於事情應該要如何的一種信念(觀念) 通常就是所謂的價值觀假設 描述性假設 再描述一件事情上,省略了一些敘述 對於事情是如何的一種信念(觀念)。包括現在與未來。 我們需要去找出並且確認出這些假設,從而更進一步釐清出作者或說者的論述。 二個找到假設的地方: 尋找利用理由去支持結論時需要的假設(連結假設) 尋找證明理由正確所需的假設。
價值觀假設 指示性論述中,影響最大的假設 – 價值觀假設。 不同的價值觀下,相同的理由有可能導致完全相反的結論。例如: 何謂價值觀: 同樣基於愛護同學,在飲水機的使用上,可能有贊成與反對 2000CC 水瓶取水的老師。 何謂價值觀: 人們認為具有真實價值,但未曾明述的觀念。我們用她們當作型為準繩,以衡量人們的行為品質。 例如:穿拖鞋來上課,有人認定是不夠尊重老師,也有人是為自由主義的具體表現。
你有哪些價值觀? 列出你的價值觀清單 可以幫助你瞭解你自己
價值觀清單 冒險犯難 愛國 卓越 獨立自主 言論自由 理性 舒服 自動自發 和諧 合作 傳統 正義 創造力 條件平等 機會均等 胸懷大志 和平 臨機應變 集體責任 安全 樂善好施 競爭 忍 誠實 勇氣 智慧 新奇 秩序
論述中的價值觀假設 不同的人常會有不同的價值觀,或是不同的價值觀偏好,稱之為價值觀假設。 在評斷同一個論述時,不同的價值觀假設所造成的問題就是所謂的價值觀衝突。 何謂價值觀假設? 在特定的情境脈絡中,偏好某種價值觀甚於另一種價值觀,但是這一種偏好沒有明白的表示出來。 價值觀假設跟情境脈絡有很大的關係。(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情境是會有不同的價值觀假設的)
常見的價值觀衝突 忠誠 vs. 誠實 競爭 vs. 合作 新聞自由 vs. 國家安全 個人利益 vs. 團體利益 齊頭平等 vs. 個人主義
如何尋找述者的價值觀假設 探討述者的背景 問「為什麼作者所採立場的結果對他那麼重要?」 搜尋類似的社會爭議,找到可以類比的價值觀假設。藍綠對決,紅杉軍嗆扁。 利用唱反調法。站在和述者相反的立場,確認哪些價值觀對那種相反的立場很重要。 尋找常見的價值觀衝突。
找到價值觀假設之後呢? 提醒我們,述者放棄了什麼?得到了什麼?我們不應該太早停止分析,只確認述者的價值觀就了事。 我們知道述者的價值觀假設,適用來幫助我們了解論述,不是用來評斷論述。 述者價值觀的來源或基礎才是我們要重視的。 換句話說,我們在進行論述時,也可以有我們的價值觀,但需要給我們的價值觀假設一個基礎。一個能自圓其說的理由。
描述性假設 描述性假設 述者對這個世界現在或未來面貌懷有的信念,但是這種信念並沒有明白的表示出來。
尋找描述性假設的方法 時時將結論和理由之間的缺口放在心上 尋找支持理由的觀念 認同反對立場 尋找其他可能的方法,能夠實現理由中提及的利益 更深入了解議題
有關論述品質的批判 推理的品質 第七章 證據的品質 (claims) 第八章,第九章 因果必然性的品質 第十章 使用統計數字的品質 第十一章 推理的品質 第七章 證據的品質 (claims) 第八章,第九章 直覺、個人經驗、證詞、權威、個人觀察、研究調查、案例、類比 因果必然性的品質 第十章 有沒有對立的原因 使用統計數字的品質 第十一章 重要資訊是否遺漏 第十二章 結論的品質( 另外的合理結論 ) 第十三章
6. 推理有沒有謬誤? 對論述,我們以批判性思考來閱讀或傾聽的目的乃在於判斷結論的可接受性或價值。 主要問題: 以所提供的理由來看,結論的可接受性如何? 也就是 – 判斷推理的品質 也就是試圖找出(如果有的話)論述中推理的謬誤(詭計) 我們可以這麼想,如果述者是有心要誤導我們,他可能會動些什麼手腳?這些就是推理的謬誤。
三種常見的謬誤 提供的推理需要依賴錯誤或不正確的假設 揭露的資訊似乎和結論有關,其實不然,藉此引我們分心。 在假設結論已經正確的前提下,提出支持結論的理由。 我們的報紙經常有這一類推理謬誤的報導: 為了減輕中低收入者的負擔,我們進行全面性的減稅。 為了減輕納稅人的負擔,政府取消部分百姓的所得稅預扣制度。 謬誤是一種推理詭計,述者可能用來說服你接受他的結論。
找出謬誤的方法 以發問法,由評估假設為起點,找出推理上的謬誤。 步驟: 確認結論和理由 時時把結論放在心上,並且考慮你認為可能和結論有關的其他理由,拿這些理由和述者的理由相互比較。 確定理由是否陳述了某種特定或具體的好處或壞處,如果不是,就要提高警覺了。 問自己:「如果理由正確,我們必須相信什麼,才能合理地支持結論?而且,我們必須相信理由正確嗎?」以確認任何必要的假設。 問這些假設有道理嗎? 注意有沒有一些詞彙強烈訴諸你的情緒,如此可能引你分心,不去看相關的理由。
有名稱的謬誤 人身攻擊的謬誤 滑坡謬誤 追求完美的解決方案之謬誤 移花接木的謬誤 訴諸群眾的謬誤 訴諸可疑的權威專家的謬誤 評擊或污辱一個人,不是就事論事。 滑坡謬誤 假設同意某項行動後,將引起一連串不好的事情發生,一發不可收拾。 追求完美的解決方案之謬誤 試用某種解決方案之後,部分問題還存在的話,便認為不該採取那個解決方案。 移花接木的謬誤 某個關鍵字詞含有二個以上的意義 訴諸群眾的謬誤 借用廣大群眾共有的情緒,企圖自圓其說,誤以為廣大群眾喜歡的任何事情都是好的。 訴諸可疑的權威專家的謬誤
稻草人的謬誤 二選一的謬誤 一廂情願的謬誤 以命名來解釋的謬誤 扭曲對手的觀點,使其成為容易攻擊的箭靶,因此,我們評擊的觀點實際上並不存在。 以為只有二個選擇存在,實際上選項可能多於二個。 一廂情願的謬誤 誤以為由於我們希望某人士對的或是錯的,所以某人就是對的或是錯的。 以命名來解釋的謬誤 給某個事件或行為取個名稱,就算是解釋了。
轉移注意力的謬誤 光彩奪目的泛泛之論的謬誤 顧左右而言他的謬誤 迴避問題的謬誤 運用含糊不清,訴諸情緒的歌功頌德詞彙,引導我們傾向於認可某件事情,確不仔細檢視相關的理由。 顧左右而言他的謬誤 另提不相關的話題,把注意力從原來的議題轉開,並且藉注意力到其他的議題,趁機贏得爭議。 迴避問題的謬誤 在推理中,假設結論成立的論述。
如何發掘推理的謬誤 基本上還是不斷的問問題,或是 就所知的謬誤,警覺論述中是否存在某種謬誤
7. 證據有多好? 證據是溝通者明白表示的資訊,用以支持或證明事實宣稱的可信度。證據的品質要視證據的類型而定。 事實聲稱 (claim) 多喝水可以預防感冒 資管系是本校教育品質最好的系所 在論述中,通常包含了述者對於這個世界目前,過去和未來狀況抱持的信念,而且希望我們接受這個事實。這些信念可能是結論、理由、或者假設。稱之為事實聲稱( factual claims )。
證據的必要性 一個聲稱 我們應該相信嗎? 需要證據證明嗎? 證據有多好? 大部分的聲稱都很難確定絕對正確或錯誤,所以我們不問它們是否正確,而是問它們是否可信。證據的品質愈高,就愈可信,聲稱就愈接近「事實」
確定聲稱的可信度的問題 你有什麼證據 妳怎麼知道那是正確的 證據在哪裡 妳為什麼相信那件事 你確定那是正確的嗎 妳能證明嗎
證據的類型 直覺 個人證詞 風險:過度的概化、選擇性、個人利益、遺漏資訊、人的因素 權威 個人觀察 研究調查 ** 案例 * 類比
8. 是不是有對立成因? 人們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針對一件事尋找簡單、單一的成因。實際上,是許多助因組合下的結果。 對立成因( rival causes) 同樣的證據可以有不同的解讀方式。我們把那些不同的解讀方式稱之為對立成因。 拔掉跳蚤的腳,宣稱會影響跳蚤聽力。 對同一件證據提出對立成因,可避免被誤導。換句話說,就是要對因果邏輯加以批判。 二件事情前後發生,不見得有因果關係,因此對於某些證據能不能拿來作為另一項需稱的成因時,特別需要猜想對立成因。
尋找對立成因的工作相當於為一個現象尋找成因,歷史上許許多多的公案,都是因為對立成因眾多,而無法確定。 在證據不足,或是某些指示性議題,多組的對立成因總是存在的。 唯一成因 vs. 成因之一 對立成因的尋找,其實是科學研究最重點的工作之一。也是最需要創造力的地方。 許許多多的科學怪異事件,都是靠尋找對立成因獲得解釋的。 梵谷的耳朵
有關尋找對立成因的建議 許多類型的事件都可以用對立成因來解釋 面對相同的證據,專家可以列舉不同的成因來解釋 臨床病例研究,刑案審判、研究調查、股票市場、趨勢、廣告統計、墜機失事調查、歷史事件 面對相同的證據,專家可以列舉不同的成因來解釋 電腦當機、程式錯誤、… 雖然許多解釋「與事實若合符節」,有些解釋似乎比其他的解釋更合理 大部分溝通者只把它們偏愛的成因告訴你,批判性閱聽人必須自己找出對立成因 要提出對立成因,必須發揮創造力 連「科學」研究人員對於自己的研究發現,也經常沒看出重要的對立成因 特定因果式宣稱發生的必然性,和合理對立成因的數目成反比關係
9. 統計數字可靠嗎? 許許多多的案例告訴我們,面對用統計數字作為證據的論述時,我們必須特別小心: 如何取得調查數據 平均,中間值,加權平均,片面解釋…
10. 遺漏了哪些重要資訊? 當我們看到屬於說服性的理由時,最好心生疑慮,想想是不是有哪些事,述者沒有告訴我們。 為什麼要去察覺遺漏的資訊? TOYOTA 連續三年勇奪歐洲風雲車大賞 多吃蕃茄可以防止癌症的發生率 為什麼要去察覺遺漏的資訊? 我們所看到的任何資訊,幾乎都是帶有目的的。換句話說,任何資訊的組織結構是被人挑選出來的,希望以某種方式影響你的想法,因此,你的工作是決定要不要滿足那個被選定的目的。那個目的往往是為了說服你!
推理不完整的必然性 推理有時無法避免不完整,可能是因為 時間和空間有限 大部分人的注意力持久度非常有限 發表論述的人,擁有的知識總是不夠完整 發表論述的人刻意欺騙 由於你和發表論述的人在價值觀、信念、態度上往往不同,所認為重要的資訊很容易不同,因此遺漏重要資訊是意料中事。
如何面對資訊遭遺漏 問一些問題,幫助你決定需要哪些額外的資訊 再問一些問題,用於揭露那些資訊 不同類型的問題用來尋找不同類型的遭遺漏資訊 常見的反論述 不同意的人會提出什麼樣的理由? 有沒有其他研究調查和眼前的互相牴觸? 有沒有遺漏的例子、證詞、類比可用來支持反對者?
十種常被遺漏的重要資訊類型 常見的反論述 被遺漏的定義 被遺漏的價值觀偏好 論述中被提到的事實來源 用於蒐集事實的作業程序細節 蒐集或組織整理證據的其他技術 被遺漏或不完整的數字、圖表、數據 遺漏的資訊對於所主張的是造成的正負面、長短期影響 引述和證詞的情境脈絡 發表論述的人,可望獲得的利益(動機)
針對不同的遺漏資訊類型,可以有不同的問題。 例如:… 特別需要注意的遺漏資訊 負面觀點 遺漏的資訊補不起來時 對論述保留意見 評估遺漏的資訊對論述的影響 在自知有遺漏資訊下,做出自己的評估
11. 是否另有合理的結論? 只能推論出一個結論的狀況極少發生,所以,你必須確認最後接納的結論是最合理的,也最符合你的價值觀偏好。 範例 每次到飲水機取水時,總是顯示水量不足,這是因為常有同學用大型水瓶取走大量的飲用水,因此我們應該嚴厲禁止攜帶大型水瓶到學校。 每次系學會辦的活動都不如我意,因此我們應該停止收取系學會會費。
如何做出另一種合理結論 做出不同的假設 避免二分法思考(事情非黑即白)。 善用如果 情境脈絡下,不同條件應該有不同的結論 不同時間時,結論將如何 不同地點時,結論將如何 不同目的時,結論將如何 善用如果 如果...結論將…
如何判斷更合理的結論 雖然我們十分尊重邏輯和事實,卻不能誇大邏輯和事實引導我們形成結論的價值。它們只能引領我們到某個程度。 信念,是我們自己在不斷的學習歷程中,逐漸建立起來的,我們應該在事實和邏輯的支持下,走出自己的信念,並且據以在多個合理結論中,評斷出最可信的,最願意採用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