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 坡 詞 Ci Poetry of Su Shi 授課老師:劉少雄教授 第1單元:導論:東坡其人其詞 東 坡 詞 Ci Poetry of Su Shi 授課老師:劉少雄教授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臺灣大學 林湘如 本作品改作自馬遠《山徑春行》,屬公共財。資料來源:WIKIPEDIA (http://zh.wikipedia.org/wiki/File:Ma_Yuan_Walking_on_Path_in_Spring.jpg),瀏覽日期2012/02/16。
東坡的詞史地位
王灼《碧雞漫志》卷二 東坡先生以文章餘事作詩,溢而作詞 曲,高處出神入天,平處尚臨鏡笑春 ,不顧儕輩。長短句雖至本朝盛,而 前人自立,與真情衰矣。東坡先生非 醉心於音律者,偶爾作歌,指出向上 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筆者始知自振。
王鵬運《半塘未刊稿》: 唯蘇文忠公之清雄,敻乎軼塵絕跡,令 人無從步趨,蓋霄壤相懸,寧止才華而 已,其性情、其學問、其襟抱,舉非恆 流所能夢見。詞家蘇辛並稱,其實辛猶 人境也,蘇其殆仙乎?
夏敬觀《手批東坡詞》: 東坡詞如春花散空,不著跡象,使柳枝 歌之,正如天風海濤之曲,中多幽咽怨 斷之音,此其上乘也。若夫激昂排宕, 不可一世之概,陳無己所謂「如教坊雷 大使之舞,雖極天下之工,要非本色」, 乃其第二乘也。
王易《詞曲史》: 自有柳耆卿,而詞情始盡纏綿;自有蘇 子瞻,而詞氣始極暢旺。柳詞足以充詞 之質;蘇詞足以大詞之流。非柳無以發 兒女之情;非蘇無以見名士之氣。以方 古文,則分具陰柔陽剛之美者也。故後 之言詞者並舉二家為宗,而東坡沾溉尤 溥矣。
東坡生平及其詞的分期
蘇轍〈東坡先生墓誌銘〉: 少與轍皆師先君,初好賈誼、陸贄書,論古今治亂,不為空言。既而讀《莊子》,喟然嘆息曰:「吾昔有見於中,口未能言,今見《莊子》,得吾心矣。」乃出〈中庸論〉,其言微妙,皆古人所未喻。…既而謫居於黃,杜門深居,馳騁翰墨,其文一變,如川之方至,而轍瞠然不能及矣。後讀釋氏書,深悟實相,參之孔、老,博辯無礙,浩然不見涯也。
東坡詞可分為四期: (一)東坡的杭州詞(宋神宗熙寧 四年至七年[1071─1074],36歲 ─39歲) 主要是寫景酬贈之作,遣情入詞, 技巧雖未臻成熟,但已見東坡詩 化詞風之雛形。
(二)密、徐、湖時期(宋神宗熙 寧七年至元豐三年[1074─1079], 39歲─44歲) 乃東坡詞的成熟期。此期作品, 以詩為詞,自成一家;兼豪放與 婉約,既深情又清曠;抒懷感事 如見其人,贈妓酬唱別出新意。
(三)烏臺詩案後,東坡責授黃州,這是 他仕宦生涯的最大挫折,然而卻是他詞作 的顛峰期(宋神宗元豐三年至七年 [1080 ─1084],45歲─49歲)。 東坡黃州詞充分反映其在貶謫生涯中生命 情懷如何由餘悸猶存到隨緣自適的轉變歷 程,其中有現實的挫折感、生命的無常感 嘆,也能呈現出曠達的胸襟、歸耕的閒情 ,由沉痛悲涼變為清遠曠達,東坡生命境 界的提昇於焉可見。
(四)黃州以後(宋神宗元豐七年至 哲宗元符三年[1084─1100], 49─65歲) 東坡的官宦生涯更多轉折,詩作重 為主力,東坡詞至此呈衰微之勢, 一則數量減少,再者無論題材風格 均較少開拓創新之境。
東 坡 側 影 元‧趙孟頫《蘇軾小像》
蘇洵〈名二子說〉 輪輻蓋軫,皆有職乎車,而軾獨無所 為者。雖然,去軾則吾未見其為完車 也。軾乎,吾懼汝之不外飾也。 天下之車,莫不由轍,而言車之功, 轍不與焉。雖然,車仆馬斃,而患亦 不及轍。是轍者,善處乎禍福之間也 。轍乎,吾知免矣。
蘇轍〈亡兄子瞻端明墓誌銘〉: 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學四方,太夫人親授 以書,聞古今成敗輒能語其要。太夫人嘗 讀東漢史,至范滂傳,慨然太息,公侍側 曰:「軾若為滂,夫人亦許之否乎?」太 夫人曰:「汝能為滂,吾顧不能為滂母耶 ?」公亦奮厲有當世志。太夫人喜曰:「 吾有子矣!」比冠,學通經史,屬文日數 千言。
子瞻嘗自言,平生有三不如人,謂著 棋、吃酒、唱曲也。 彭乘《墨客揮犀》 子瞻嘗自言,平生有三不如人,謂著 棋、吃酒、唱曲也。
蘇軾〈書東皋子傳後〉 予飲酒終日,不過五合,天下之不能 飲,無在予下者。然喜人飲酒,見客 舉盃徐引,則予胸中為之浩浩焉,落 落焉,酣適之味,乃過於客。閒居未 嘗一日無客,客至,未嘗不置酒。天 下之好飲,亦無在予上者。
東坡填詞的內在動因
東坡二十六歲時首次與弟分袂,賦詩 云:「亦知人生要有別,但恐歲月去 飄忽。寒燈相對記疇昔,夜雨何時聽 蕭瑟。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愛高 官職。」
如何在「人生有別」、「歲月飄忽」 的感傷中,覓得心靈的依歸,在時空 變幻裡尋得生命的安頓,是東坡一生 的大課題,此後他的文學充分反映了 他這段上下求索的歷程。
王國維《人間詞話》: 「詞之為體,要眇宜修。能言詩之所 不能言,而不能盡言詩之所能言。詩 之境闊,詞之言長。」 詞體的美感特質 王國維《人間詞話》: 「詞之為體,要眇宜修。能言詩之所 不能言,而不能盡言詩之所能言。詩 之境闊,詞之言長。」
詞的情韻,就是一種冉冉韶光意識 與悠悠音韻節奏結合而成的情感韻 律,回環往復,通常是以好景不常 、人生易逝之嘆為主調,別具婉曲 之致。
〈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東坡重情,也因為有情,心靈世界就 不至於變得冰冷、荒蕪,而有踏實、 歡愉之感。在尋覓心靈安頓的過程中 ,人間情誼是東坡心中力量的重要來 源,當中兄弟之情尤有和緩、互補、 平衡、拉拔的作用。「嗟予寡兄弟, 四海一子由。」
作為兄長,東坡自覺地意識到,兄弟 倆血脈相連、心靈相契,他不能消沉 ,必須扮演積極指引的角色,因此, 無論遭遇怎樣的逆境,每當想起子由 ,彷彿便能找到自我調適的機制,一 種剛健的意念、自我提升的力量不時 會自心內萌生,而展現在東坡的文學 裡也往往因此而多了高朗峻拔的意境。
由東坡的〈蝶戀花〉 談起
張岱《琅環記》卷中引《青泥蓮花記》 子瞻在惠州,與朝雲閒坐,時青女初至, 落木蕭蕭,淒然有悲秋之意。命朝雲把大 白,唱「花褪殘紅」。朝雲歌喉將囀,淚 滿衣襟。子瞻詰其故,答曰:「奴所不能 歌,是『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 草』也。」子瞻翻然大笑曰:「是吾政悲 秋,而汝又傷春矣。」遂罷。朝雲不久抱 疾而亡,子瞻終身不復聽此詞。
〈蝶戀花〉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 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 芳草。 牆裏鞦韆牆外道,牆外行 芳草。 牆裏鞦韆牆外道,牆外行 人,牆裏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 多情卻被無情惱。
東坡詞所抒發的情,絕少狹義的男 女之情。這對一向重視詞的歌唱特 質而別具幽約細美之情思的本色派 或婉約派而言,東坡詞內質的情味 意態,看來是有所不足,或未能曲 盡其妙的。故自宋以來,即有東坡 詞「不及情」、「辭勝乎情」之評。
東坡擺脫浮艷,自創新天地,彷彿 不及柔情,但絕非無情。東坡詞是 他的情性的表現,其所抒發的情懷, 有兄弟之愛、夫妻之情、朋友之誼、 家鄉之思、生涯之嘆、山水之樂、 物我之感、今昔之悲,雖偶作媚詞, 亦絕無淺陋鄙俗之語。
東坡詞不黏滯於物情,每遇著傷感 之事,多能提筆振起,以景代情, 化愁懷於清遠的意境中。東坡詞如 清風明月,給人清泠、遼闊、沉靜 之感。
宋詞則擺盪在情緒的上下之間,既 無法不面對人間的悲情,卻也不甘 於陷溺不返;如何排遣,怎樣在情 中得到安頓,便是詞人的重要課題。 或表現為執著的熱誠,或以豪情反 撲,或以曠達的懷抱紓解,宋詞所 代表的精神就是體證了一種生命意 態─在世事無常中確認人情之不變。
版權聲明 頁碼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1 3 4 5 6 東坡先生以文章......始知自振。 唯蘇文忠公 ……蘇其殆仙乎? 臺灣大學 林湘如 本作品改作自馬遠《山徑春行》,屬公共財。資料來源:WIKIPEDIA (http://zh.wikipedia.org/wiki/File:Ma_Yuan_Walking_on_Path_in_Spring.jpg),瀏覽日期2012/02/16。 3 東坡先生以文章......始知自振。 王灼,《碧雞漫志》。 4 唯蘇文忠公 ……蘇其殆仙乎? 王鵬運,《半塘未刊稿》。 5 東坡詞如春花散空……乃其第二乘也。 夏敬觀,《手批東坡詞》。 6 自有柳耆卿……而東坡沾溉尤溥矣。 王易,《詞曲史》。
頁碼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8 13 14 15 16 17 少與轍皆師先君……浩然不見涯也。 蘇轍,〈東坡先生墓誌銘〉。 WIKIPEDIA 趙孟頫《蘇軾小像》。本品轉載自WIKIPEDIA(http://zh.wikipedia.org/wiki/File:Su_shi.jpg) 瀏覽日期2012/02/16。 14 輪輻蓋軫……吾知免矣。 蘇洵,〈名二子說〉。 15 公生十年……屬文日數 千言。 蘇轍,〈亡兄子瞻端明墓誌銘〉。 16 子瞻嘗自言……唱曲也。 彭乘,《墨客揮犀》。 17 予飲酒終日……亦無在予上者。 蘇軾,〈書東皋子傳後〉。
頁碼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19 21 23 24 27 28 亦知人生要有別……慎勿苦愛高官職。 蘇軾,〈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與子由別於鄭州西門之外,馬上賦詩一篇寄之〉。 21 詞之為體……詞之言長。 王國維,《人間詞話》。 23 人生到處知何似……路長人困蹇驢嘶。 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 24 嗟予寡兄弟,四海一子由。 蘇軾,〈送李公擇〉。 27 子瞻在惠州……不復聽此詞。 張岱,《琅環記》。 28 花褪殘紅青杏小……卻被無情惱。 蘇軾,〈蝶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