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高考诗歌鉴赏 专题备考方案 天津市复兴中学.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三岔中学 吴翠英 意境指文学作品中通过意 象组合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或 自然景色)与诗人主体审美情 感(思想感情)融合为一而形 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是情景交 融、虚实相生的能诱导和开拓 出丰富的审美想象空间的整体 意象。 景 情 境.
Advertisements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 运动热身 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 从小到大写出 2 的倍数( 10 个): 写出 5 的倍数( 6 个)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20 5 , 10 , 15 , 20 , 25 , 3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 24 课 《散文诗两首》之 —— 荷叶 母亲 冰 心冰 心.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 2 、 3 、 5 的倍数特征,同学们要注意观察 和总结规律,掌握 2 、 3 、 5 的倍 数分别有什么特点,并且能够按 要求找出符合条件的数。
29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盆 位 分 芽 煮 并 宣 盛 选 规 丝 表 要 没 孩 挑 选挑 选.
17 古诗两首 静海镇北五里小学 邹明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望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 (lú) (pù) 看.
辨析近义词的方法 (一) 词的色彩不同 词语色彩----感情色彩 ----语体色彩.
诗歌鉴赏 应答模式 2006、12、15.
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讲语言 考点三部曲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课堂四面清.
3.庐山的云雾 检查生字和词语 检查课文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本文的写作顺序 第一部分(1—5段)描写早期的大树,写了 大树的形象、经历和对人类“友善”的情况。
古代诗歌鉴赏第一讲 概述——思路、要点和方法 主讲人:巢湖市一中 刘俊生.
鉴赏诗歌的语言.
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诗歌的语言.
1.春的消息.
高考诗歌鉴赏之“诗眼” 主讲人:吴桂华 工作单位:汕头市金禧中学.
趣味思考 相传,苏东坡与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在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中,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
摄影、制作:Yuezhy 音乐:《第23钢协》第3乐章 作曲:莫扎特
再读李白.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指要 ( ).
猜一猜 有个好朋友, 没有腿却会跑, 没有嘴却会响。 它会告诉我: 什么时候起床, 什么时候睡觉。 请你猜猜看, 好朋友是谁?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基本要求:了解隋朝各项制度的历史渊源及其各方面的发展成就的社会基础,力求领会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并真正把握隋朝的历史地位。
千锤百“炼”的智慧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之炼字篇.
高三语文复习  一样孤雁 别样情怀 古代诗歌阅读之比较鉴赏 英山一中 段庶勤.
古代诗歌鉴赏 (炼字).
第二单元 走进大自然 第5课 春天来了 B案 执教: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区长春高新第一实验学校 李雪莲.
第二单元 走进大自然 第5课 春天来了 B案 执教: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区长春高新第一实验学校 李雪莲.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 教 学 建 议
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学花园中一朵艳丽的奇葩,名篇佳作历久不衰。吟诵着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可知诗仙之恃才放旷;吟诵着杜甫“穷年忧梨元,叹息肠内热” ,可知诗圣之关心民生,心忧百姓;吟诵着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可知五柳之弃官遁世,怡情田园。但如何体其形,味其神,这就需要我们走进诗,结合适当的方法解读。
2011年高考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 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 江阴市长山中心小学:郁玉芬.
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例析 主讲教师:陈国全.
蝶恋花 晏殊.
风雨中,踏雨吟啸,怡然自乐. 风雨中,踏雨吟啸,怡然自乐 风雨中,踏雨吟啸,怡然自乐 风雨后,蓦然回首,云淡风清.
课前热身 景 情 境 2005年语文样卷诗歌鉴赏题(浙江省)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必修二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接近顾客的技巧Ⅱ.
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思考: (1)这是一池怎样的荷花?从课文中找出写荷叶和荷花的句子。   (2)为什么说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3)那画家是谁?
七 年 级 数 学 第二学期 (苏 科 版) 复习 三角形.
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诗歌的语言 德化三中 易昌隆.
2009届高考专项复习 ——辨析病句.
古代诗歌鉴赏 之炼字.
咬文嚼字 ——朱光潜.
西师大版 语文 二年级 上册 小儿垂钓 全套课件免费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2017 唯美樱花工作模板 Your content to play here, or through your copy, paste in this box, and select only the text. Your content to play here, or through your.
浪费 海浪 + 费用 = 浪费 费用 小费 学费 水电费 电话费 停车费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24课
月光曲 贝多芬.
Activity 1 看图片,讨论下面的问题: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比大小.
咬文嚼字 朱光潜 制作:河南省濮阳县一中 张盼姣.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观拍彗星 2011 L 安徽郎溪下寺施村.
第四章 四边形性质探索 第五节 梯形(第二课时)
4.2 证明⑶.
Topic 1 Welcome to China! Section A.
§1.2.4 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一) 高三数学组 李 蕾.
小四文學單元 「小小說詩人」.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1 秋天的图画.
特别的作业.
2.古诗两首 自忠小学 赵镒涓.
第二节 函数的极限 一、函数极限的定义 二、函数极限的性质 三、小结 思考题.
TRAINING COURSEWARE 六一儿童节活动策划 SUBTITLE SUBTITLE SUBTITLE
生词 คำศัพท์ 1. 楚辞 chǔcí บทกวีของรัฐฉู่ 2. 诞生 dànshēng กำเนิด ; เกิดขึ้น
高考诗歌鉴赏指导 品味关键字.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 上册 轴对称 高效课堂编写组 高向玲.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2009高考诗歌鉴赏 专题备考方案 天津市复兴中学

《2009年考试说明》 涉及古代诗歌鉴赏的内容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E级

《考试说明》要点解说 5个考点: 考点1:鉴赏语言 考点2:鉴赏形象 考点3:鉴赏表达技巧 考点4:鉴赏意境 考点5: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

【常识积累,构建路标: 】 设题方式: 1.诗眼、词眼:你认为这首诗(或第几联)的诗眼(或最精练传神)是哪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如2007年全国卷《新晴野望》: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个字?试作分析。 2.作用、效果:简析某个字在诗中的作用、效果(或诗中某个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如2007年天津卷《黄氏延绿轩》:“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设题方式: 3.版本对照:诗中某个字,有的版本写成某某,你认为哪个更恰当?为什么?(或将诗中某个字换成某某,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 如2004辽宁卷《蝶恋花》:“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成“晓”。你认为哪个更恰当?为什么?

答题思路 1·选出:一般来说五言诗多在第三个 字,七言诗多在第五个字上。 2·释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1·选出:一般来说五言诗多在第三个 字,七言诗多在第五个字上。 2·释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3·表意: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4·效果: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突出了什么主旨。

【回归试题,探求印证】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2005上海卷)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 化动为静,描绘出遥看瀑布飞泻时的景象。(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

【拓展演练,融会贯通】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4全国) 木 兰 花 宋祁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4全国) 木 兰 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注]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残照。 〔注〕縠(hú)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词的上阙对春色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 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 用一个“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的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象。

【拓展演练,融会贯通】 东坡① 雨洗东坡月色清, 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辽宁卷)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 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hūn)确:山多大石。 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5分)

参考答案 “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的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品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典型例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4福建卷)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参考答案 “凉”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课堂小结 设题方式: 1.诗眼、词眼 2.作用、效果 3.版本对照 解题思路: 选出——释义——表意——效果

作业: 将2008高考题组中炼字题做完。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03全国)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 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色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孤静幽寂的景象(意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07全国)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分别是“明”和“出”,(1分)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2分)

答: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1分) 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幅画面活了起来。 (每点2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04辽宁)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 为什么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3分) 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5分)

①“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②“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 (只答哪个字好,不得分;景象2分,全面3分)

①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 (一点2分,两点满分)

②不同意。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绕人家,虽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8全国)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一1106):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⑴“拳”和“退” 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⑵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05天津) 湖州歌(其六) 南宋 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 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 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 (2)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1)“望”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2分) (2)“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 (每点2分)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07天津)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黄氏延绿轩 [注]芜,丛生的草。

(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2)“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答:(1)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分号前后各1分) (2)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 (3分)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08天津)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1)“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