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 亲子运动会 游园活动 雨伞绘画比赛 爱心拍卖活动 义卖活动 捐书仪式 环保袋制作 乐队表演 社团展示 化妆舞会.
Advertisements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仰望星空,我们不仅会问: 1 、什么是宇宙?它有多大? 2 、宇宙是怎么形成的? 3 、宇宙里有什么? 我们把人类目前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作 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 140 亿光年)。 我们把人类目前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作 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 140.
经过同学们近两周的笔袋制作材料搜集、 设计、制作,我们的作品终于完工啦!大家 迫不及待地展示并相互交流了自己的作品。 经过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参评和投票,我 们最终选出了一、二、三等奖作品。 下面就请随我们的镜头一起来看一看我们 的杰作吧! 自制环保笔袋交流评比.
控 江 路 街 道 2008 年暑期工作总结. 社区的暑期工作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拓展,同时也是一项关系 到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今年暑期,控江路街道在进一步落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 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中,本着 “ 领导重视、学生喜欢、家长放 心 ” 的宗旨。以社区教育为阵地,整合各方资源,开展丰富多彩.
大家族的生存秘密 付俊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03 级 学号: 大家族的生存秘密 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物种从数量和种类 来说都占了地球上物种数量和种类的绝大 多数。但教材上并没有给出具体的介绍。 这篇论文将从昆虫的生存特性和生理特 点来介绍地球上昆虫繁盛的原因。
安得广厦千万间 土地与房地产管理法 经济法.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我国的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形式与取得方式; 2. 掌握我国土地分类管理制度; 3. 掌握房地产开发用地的取得; 4. 了解房地产交易的一般规定。 能力目标 1. 能够理解国家对耕地的保护; 2. 熟悉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途径;
经济上工业化 洋务运动 1912 年 1 月 28 日 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在南京成立 政治上民主化 辛亥革命.
钟培宁 观察和探究 活动一 : 观察同一植 物的 “ 相同 ” 叶子, 是否 完全一样 ?
重庆市九龙坡区走马小学 邓华.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下面哪些数是 2 的倍数?哪些数是 5 的倍数? 2,5的倍数的特征:只看个位上数就能进行判断。 2的倍数:个位上是0,2,4,6,8的数。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数学北师大版第六册第一单元 3.50 元是 …… 3元5角3元5角 像 3.05 、 1.06 、 , …… 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读作:十六点八五 …… 小数点 读作: 一点零六 读作: 三点零五 读作: 零点八零 小数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整数有什么不同.
学习要求 1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方 面变化的史实:服饰的变化、饮食 结构的变化、住宅的变化; 2 、了解近代以来社会习俗变化的 史实:婚姻风俗的变化、丧葬礼俗 的变化以及其他社会风俗的变化。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第六学习主题 第20课 近代社会生活 新式交通通讯工具的出现 大众传播媒体的创办 娱乐方式的变化 社会习俗的变化 课堂小结.
人教版历史必修② 第四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技术 制度 思想.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本课课标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和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
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阶段 程度 第一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19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同学们好! 希望这节课能带给你: 更 多 的 欢 乐! 更 多 的 收 获!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第七单元 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第1课时) 浙江省诸暨市暨阳小学 卢慧飞.
折线统计图(第1课时) 第七单元 折线统计图 兰州新区中川镇中川小学 魏红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在改变着!.
欢迎指导!圣诞快乐! 执教者:蒋海兵.
经济和社会生活 一、近代经济(第19课) 1.实业家 2.民族工业 二、近代社会生活(第20课) 1.交通通讯的变化 2.文化生活的变化
第十四章 中华民国法律制度(上) (公元1912—1927年)
第十二章 南京临时政府 1912年1月9日 教育部成立蔡元培首任教育总长。 教育部 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 历象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儿童乐园 王秀梅.
苏教版语文第五册 孙中山破陋习 执教:博文学校 张新媛.
孙中山破陋习.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云南大学 2015年 学生社会服务计划 往期活动剪影.
拓展 问题 探究 练习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分数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第13课 辛亥革命 兴县中学 赵小鹏.
辛亥革命.
课始检测,温故知新. 课始检测,温故知新 课始检测,温故知新 改革开放 生产力提高 经济发展 生活发生变化.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拓展 问题 探究 练习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调查与记录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Cool Panda STORY Cool Panda的故事 ˇ.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阳小学 叶群芳.
BUSINESS POWERPOINT THE Scenery DESIGN.
本节我们结合AD5724驱动时序给大家介绍一下状态机在实际工程中的使用。
欢迎大家来到 科学课堂 广东省河源市 北大附属德爱国际学校 赖小毛.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西藏 Tibet.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10/01 今天的学习目标 (Today’s Learning Objectives)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九年级 上册 27.3 位似(第1课时).
小学新课程标准数学第一册(人教课标版) 加减混合运算 授课人: 孙东霞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时间与数学(一).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分数的意义 拓展 问题 探究 练习.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报头 的制作.
Are you ready ? 复习好了吗? 复习 (测验1 ) 1-6.
拓展 问题 探究 练习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认识图形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拓展 问题 探究 练习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测量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倍数与因数 拓展 问题 探究 练习.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 wǒ men zhī dào de zhí wù 我们知道的植物.
祝愿我们的国家和党永远强大, 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让我们一起为党呐喊,为党祝福!.
位似.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 上册 轴对称 高效课堂编写组 高向玲.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小数除法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分一分(二).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一部分:文化生活的变化 (1)回顾本单元——近代化的起步 (复习提问)1 第一部分:文化生活的变化 (1)回顾本单元——近代化的起步 (复习提问)1.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为反抗侵略、挽救中国,从各个途径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请同学们回顾历史上都有过哪些尝试和探索?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一)照相与电影的出现 大家喜欢照相么? 那大家知道中国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照相的吗? 1、照相的出现 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照相术。1844年,法国人于勒-埃及尔来到中国参加中法通商条约谈判时拍了不少照片。

照相 2.19世纪 晚期走进清朝宫廷生活

照相 相片让历史留下记录!

照相术的作用 为当时人们留下了美好的瞬间,更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清末结婚照 民国结婚照

④、作用: 锁定瞬间即逝的历史片段, 保留社会发展真实证据, 为观察当时的社会风貌提供珍贵的影像资料。

(二)电影 中国第一次放映电影 1896年 上海徐园放映“西洋影戏”

北京:丰泰照相馆——中国第一部电影诞生地

中国第一部自己拍摄的影片 1905年《定军山》 电影 京剧艺术大师:谭鑫培

中国电影 20世纪30年代 初具规模 1931年 《歌女红牡丹》 第一部有声电影 胡蝶主演 1934年 《渔光曲》 第一部国际上获奖电影 20世纪30年代 初具规模 1931年 《歌女红牡丹》 第一部有声电影 胡蝶主演 1934年 《渔光曲》 第一部国际上获奖电影 王人美主演 1937年 《马路天使》周璇主演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著名影星 一代歌后“金嗓子” ——周璇(常州人)

第二部分:社会风俗的变迁 (1)剪发辫 告示:今日剪辫者奖酱肉面一碗 自主探究 :这仅仅是发型的改变吗?与之相类似的事件还有哪些? 内容: 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剪辫令,规定:令到之日,限20日,官军民一律剪掉辫子,有不遵者,以违法论。

目的: 去除旧俗,向清王朝挑战,做中华民国新国民! 剪发辫 革命军:老乡!还留着大清的尾巴!剪了它! 行人甲(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辫子留了一辈子,剪不得啊!这可让我怎么见人啊!大清说不定还要回来的呀! 行人乙(高兴):太好了,这么长的辫子拖在脑后,洗也不好洗,活动也不方便,还被外国人嘲笑为猪尾巴,快来帮我剪掉这大清的尾巴! 目的: 去除旧俗,向清王朝挑战,做中华民国新国民!

近代男子发型

(2)改称呼 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临时大总统关于革除前清官厅称呼致内务部令》

行跪拜礼

改称呼 内容: 孙中山下令革除了“大人”“老爷”等前清朝官场的称呼,规定民国政府的职员相互之间一律改称职务,并规定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 目的: 革除封建色彩,用资产阶级的平等代替封建社会的不平等。

改称呼 叩见“ ” 大人、老爷 中华民国成立后,群众见到孙中山,鼓掌欢呼: “ ,你好!” 大总统 先生 叩见“ ” 大人、老爷 中华民国成立后,群众见到孙中山,鼓掌欢呼: “ ,你好!” 大总统 先生 你路过西式点心铺老板问:“ ,要点蛋糕吗?”

(3)易服饰 ——感受近代社会的进步 留学生 爱国人士 满清遗少

男子服饰的变化 长袍马褂 (清朝男子的服饰) 西服 中山装 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琴袋”设计,有延伸性,方便放入笔、笔记本等物件 孙中山:“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 中山装 (中西合璧) 最初的设计是7个纽扣的,后来改成5个 坚挺的衣领 两个加上软盖的口袋,以防物件丢失 “琴袋”设计,有延伸性,方便放入笔、笔记本等物件

女士服饰的变化 易服饰 现代旗袍 经过改良的旗袍 满族旗袍 宽松、呆板——美观、适体

活动探究 ——感受近代社会的进步 思考1、发式、称呼、服饰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思考2、这些变化体现出怎样的时代特征? 反映了中国从封建专制向民主共和、从生活封建化向生活近代化发展 反对封建等级制度,追求民主平等

大人 老爷 少爷 剃发留辫 长袍马褂 跪拜作揖请安 男主外 女主内 缠足 中山装西装旗袍 先生 某君 官职 强令剪辫 鞠躬握手 妇女走向社会 发式 服饰 称谓 礼节 脚形 女人 辛 亥 革 命 前 后 类别 时期 大人 老爷 少爷 剃发留辫 长袍马褂 跪拜作揖请安 男主外 女主内 缠足 中山装西装旗袍 先生 某君 官职 强令剪辫 鞠躬握手 妇女走向社会 天足

①列强的侵略,中国被迫开放,西方科技文明成果伴随着枪炮传入中国。 讨论 为什么清末民初的社会生活会出现这么大的变化? ①列强的侵略,中国被迫开放,西方科技文明成果伴随着枪炮传入中国。 (摘自课本) 资料一: 1844年,一位法国海关官员到中国参加中法通商条约谈判时,在广州、澳门等地拍摄了不少照片。他是最早在中国摄影照相的外国人之一。照相术在19世纪40年代传入了中国。 资料二: 1912年,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剪辫令,去除旧俗。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还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的称呼,规定职员之间改称职务,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 “君”。 (人类文明发展、世界文明交流的结果) ②辛亥革命的推动。 (清朝被推翻、中华民国建立这种时代变革的结果) ③善于向西方学习。

近代史上,先进的外来文明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从中我们得出什么启示? 以古鉴今 近代史上,先进的外来文明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从中我们得出什么启示? 1、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主动学习世界先进的文化和技术。 2、不断加强民族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训练反馈 1、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生事物并生活在当时的上海某政府官员,你不可能( ) 1、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生事物并生活在当时的上海某政府官员,你不可能( ) A坐轮船去北京购买商品 B行跪拜礼、称老爷 C与朋友照相 D通过《申报》了解新闻 2、在近代中国,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不仅是社会变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突出反映,而且因其时代背景而具有政治性的象征意义。这里的“时代背景”主要是指( )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