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仔戲的起源 歌仔戲的發源在宜蘭,這和移民的結構有關。我們知道,靠海地區是來自泉州移民而來,而住在平原的例如台中市、彰化市、嘉義市等是漳州移民,靠山的地區像是東勢、宜蘭的冬山則是客家人。 泉州人流行的是南管,府城、鹿港、艋舺都是泉州人,不太流行歌仔,漳州人流行的是歌仔,隨著移民播遷,南管和歌仔都來到台灣。宜蘭有百分之九十三是漳州人,且由於宜蘭三面環山的地形,與世隔絕,所以能保有標準的漳州腔。而保存良好的泉州腔則在鹿港。在宜蘭的歌仔加上車鼓的身段動作就成為我們所看到的歌仔戲。 歌仔戲最早期並不稱為歌仔戲,叫做「本地歌仔」。台灣有許多戲劇都是大陸傳過來的,如南管、北管、魁儡戲、布袋戲、車鼓等。因為宜蘭是漳州人的大本營,發源歌仔戲,這也是台灣唯一土生土長的戲劇,所以,最能代表台灣的民俗特色。
歌仔戲的形成與發展 一種戲劇的發源需要許多文化條件的配合,就歌仔戲來說,有文學,在劇本裡。 故事就是文學,唱唸的押韻也是文學。歌仔有唱,就是音樂,後場的彈奏也是音樂。還有舞蹈,台灣傳統的民族舞蹈有車鼓、宋江陣、八家將,另外還有一種是在戲劇裡,歌仔戲裡面,在舞臺上所表現的,就是身段,例如開門,不同於一般生活上的動作,就是舞蹈的部份。 所以,有文學、音樂、舞蹈,另外還有美術,包括布景、化妝,例如臉畫白色的是壞人,像曹操;畫紅色的是好人;畫青色的表示殘暴;金色的是神明,看畫的臉就知道是好壞人。手工藝也是一部份,服裝和道具就是。文化必須發展成熟,才能形成一種戲劇。
歌仔戲的演出劇場型態 1. 落地掃(本地歌仔): 宜蘭人稱當地發源的戲為「本地歌仔」,本地指的是宜蘭,表示非外來的,這是最早的歌仔戲。演出型態很簡單,所有的演員都是男生,那時女性出來是敗壞門風。演出時並不在舞臺,是在地面,在廣場演出,如廟埕、樹下,是為「落地掃」。 2. 野臺歌仔戲: 野台歌仔戲就是我們常見路邊演出、廟口演出的型態。 野台歌仔戲演出的規矩是,一開始一定要有「扮仙」,小時候看戲的時候會分送糖果餅乾,就是扮仙,之後才正式演出戲劇。
3. 內台歌仔戲: 內台戲以營利為主,需買票觀賞,演出形式和野台大有不同,為吸引觀眾,創新了許多噱頭,如布景、機關裝置、噴乾兵、臺上特技等等,許多的舞臺技術,都從內台開始。 4. 廣播歌仔戲: 1950年以後,台灣最普遍的的媒體是廣播電台,台灣各地許多電台都播送歌仔戲。許多著名的歌仔戲明星如楊麗花是正聲天馬廣播劇團,林美照、廖瓊枝、陳美雲......等人都在電台唱過。
5. 電影歌仔戲: 將歌仔戲拍成電影,是陳澄三先生在民國四十四年創立的。 陳澄三建立第一個歌仔戲補習班--「拱樂社」,出了一位有名的童星許秀年,七歲就有良好的演出。電影歌仔戲在演出前,演員會打扮成劇中模樣,坐著三輪車踩街遊行來吸引觀眾。 6. 電視歌仔戲: 是我們最常見的。在1962年台視成立之後,歌仔戲進入電視螢幕,首先演出的是金鳳凰歌劇團,真正轟動的是楊麗花。電視歌仔戲對表演藝術來說,造成很大的傷害,由象徵劇場走向寫實劇場,例如騎馬不再以道具身段演出,而是真有其馬,這使得身段不見了,此外,唱腔也不見了,因為電視台語節目只有半小時,扣掉片頭片尾和廣告,只剩下約21分鐘演出時間,不能唱,以免唱一半要進廣告,像唱個哭調就沒有了。這樣沒唱腔、沒身段的戲劇就只是古裝連續劇。
歌仔戲的表演元素 1. 劇本:台灣歌仔戲沒有劇本。過去演戲的人不識字,沒有記錄戲劇。 由如同導演的「戲先生」講戲,,在演出前先講述劇情大綱並分配角色,演員自行即興演出,現在仍然如此。現在約兩百個劇團裡,有劇本的不超過五個,都是以講戲的方式演出,但必須遵照戲先生的講述進行演出。因此,每個人每次演出的戲劇內容都不同,演員具有相當大的發揮空間。 2. 角色:生、旦、丑三者。生包括小生、老生、文生、武生;旦有苦旦、正旦(劇中主角),歌仔戲最大的特色就是苦旦;丑有三花、老婆,由男性反串。 3. 身段與道具:為舞蹈的一部份。歌仔戲為寫意的劇場,象徵的,非寫實的。 例如手持道具在舞臺上繞一圈代表騎馬到達目的地作為象徵,一張椅子依劇義可能代表柵欄、橋樑等,舉紅色旗子代表火,藍旗表水,黑色表風。這就是象徵劇場。 4. 唱腔:看歌仔戲最重要的是唱腔。歌仔戲必須要唱。
戲劇角色 歌仔戲的角色分成「生」、「旦」、「淨」、「丑」四種。「生」按年紀分作小生、老生、童生,而按照性格又可以分成文生和武生。「旦」依照年紀也分成小旦、老旦,按照性格來分則是正旦、苦旦、花旦、武旦等。「淨」就是傳統戲曲所說的大花臉,是指個性比較剛強、突出的角色。「丑」分成兩種,男丑和女丑,男丑叫做三花,女丑叫彩旦或三八旦,丑角主要目的是製造笑料,一齣戲如果沒有丑角,就不好看了。
【生】是指戲劇中男性的主要角色,依年齡及性質分可如下分類: 【小生】小生給人的感覺是風度翩翩的 樣子,小生的服飾是屬於亮麗陽剛的顏 色,頭戴文生巾。 【老生】老生為年紀大的男性,基本造型 是臉上戴鬍子、頭上戴員外巾,動作、舉 止相當穩重。 【文生】文生飾演文質彬彬、學識豐富的 男子。 【武生】會武功的男子則稱武生。
【旦】是指劇中的女性角色,旦的角色又可分為: 【花旦】花旦是屬於年輕可愛活潑的角色,其服飾顏色比較鮮明快活。 【老旦】老旦則是演出年紀較大,和藹可親的樣子,故其服飾以暖色系為主。 【苦旦】苦旦是可憐的角色,她的衣服顏色會顯得陰暗,讓人感覺沉重。 【武旦】武旦則是詮釋會武功的女性。
【淨】即是傳統戲曲所稱的「花臉」 是指個性比較強烈、突出,專指包公、關公、張飛、曹操等幾種角色,演員的臉上繪有鮮艷的色彩,象徵其性格特性,而且幾乎全是男性角色。 目前歌仔戲演員在扮演淨角時,很少畫臉譜,僅是將五官畫得誇張一些。
【丑】是戲劇中的甘草人物,歌仔戲的丑角分為: 【三花】男丑角,頭戴文生巾或武生巾,穿著時刻意使之怪異、零亂,以顯示其性格。 【彩旦】女丑角,通常為媒婆或劇中三八型的女性人物,多在臉上點一個痣,有時由男性反串以增加趣味性
現今歌仔戲所面臨的課題 【內在主觀條件的限制】 (一)後繼無人的困境 (二)欠缺好劇本的窘境 (三)表演素質低落、缺乏藝術性 (四)觀眾的流失與老化 (五)惡性競爭劣幣驅逐良幣
【外在客觀環境的改變】 (一)電子傳播媒體的強勢 (二)休閒娛樂的多元化 (三)廟埕廣場的消失 (四)環保觀念的抬頭
結語 歌仔戲有幾個特色: 1.通俗性:說唱易懂,和精緻藝術中的聲樂不同。 2.包容性:吸收力融合力強,包括各劇種表現、各項古今曲調,還能吊鋼索、噴乾冰,京劇就不能改變,所以缺乏生命力。歌仔戲能做任何嘗試,沈澱累積出最好的東西,吸收的內容若受到觀眾歡迎,自然融合成歌仔戲的一部份,若受到排斥,自然會淘汰,其強韌的生命力,兼容並蓄的精神,到現在仍未曾褪色。 3.自由性:每個角色由不同劇團、不同演員演出都不相同,永遠都有新的演出、新的驚奇。
訪談 訪談對象: 尚和歌仔戲團 地點: 尚和辦公室 人員: 陳宇智.吳昆翰.馬于婷.李宜蓁 1當初成立劇團的淵源及背景? 訪談時間: 12月 28 日 訪談對象: 尚和歌仔戲團 地點: 尚和辦公室 人員: 陳宇智.吳昆翰.馬于婷.李宜蓁 1當初成立劇團的淵源及背景? A:團長在加入專職劇團後認為所演出的內容不是自己心中想要的,精緻創新路線,所以決定自己創團,這樣就可以做自己心想要的歌仔戲 2貴團團員中大部分從事歌仔戲演員的原因是什麼?從小喜愛有興趣,還是有其他的因素或受到感動等? A:大部分年輕一輩的演員都是因為有興趣才中途去學歌仔戲,不是從小就學習歌仔戲,但老一點的演員則是因為家庭的因素不得不去學 3貴團從創團至今是秉持著怎樣的信念在看待歌仔戲這門藝術? A: 豐富多元創新精緻 4在近代現實社會的轉型下,傳統戲曲也面臨不小的考驗,一路上風風雨雨,你們是如何克服的?並且做了哪些改變(舉例一、二個) A: 融合各地風格文化合併中西如演出像國王得新衣這種西方故事,也有像虎姑婆的傳統名著,甚至還有英文版的歌仔戲,用寫出創新又有趣的劇本來應合現在人的口味
5現實大環境中的經濟狀況是否有衝擊到貴團的戲路發展?在經濟方面若遭遇到困難應要如何解決? A:有,最明顯的像是在廟會請去演出時,原本是演10天但因經濟不景氣演出的時日便少了,在收入上有一定的引響 解決辦法像是變成另一種形式的演出如接活動晚宴等,不再只使是單純的演歌仔戲 6一位新的演員需要訓練多久的時間才可以登台演出?訓練的課程有何坎坷之經驗? A:基本上每個人都不一定,而且也因角色而異從跑龍套到主角都要看個人造化 7現在政府對於歌仔戲的推廣是如何贊助的?(如金援等) A:有固定的補助可以申請像高雄文化局文建會國立傳藝中心等 8:貴團對於自己未來所預定的目標?並且期望對於未來歌仔戲在哪些大方面的開展?…...... A:結合學校活動多走入校園培養有興趣有素質的觀眾
花絮
PBL歌仔戲組人員分配 指導老師--談菊 統籌組長--陳宇智 文書策劃--吳昆翰 連絡兼網路資料查詢--李宜蓁 網路資料查詢--馬于婷 書面資料查詢--吳函岡 影音資料查詢--王姵筠 書面文書處理--劉昭旻 書面文書處理--林相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