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周素梅 200910.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走进社区、走进部门、走进农村 民进海宁市总支部. 民进海宁总支开展 “ 走进社区、走进部门、走进农村 ” 活动: 1 、为了积极履行民主党派的职能,搜集社情民意,为政府工作出谋划策。 2 、让民主党派走进群众,让群众了解民主党派。 3 、通过 “ 三走进 ” ,进行访贫问苦,搜集民情民声,构筑群众与政府的桥梁,
Advertisements

大家族的生存秘密 付俊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03 级 学号: 大家族的生存秘密 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物种从数量和种类 来说都占了地球上物种数量和种类的绝大 多数。但教材上并没有给出具体的介绍。 这篇论文将从昆虫的生存特性和生理特 点来介绍地球上昆虫繁盛的原因。
—— 国家粮食局油脂研究院科普中心 国家粮食局油脂研究院健康大课堂. 主讲人: 林亭 “ 饮食新概念 ” 科普讲座 饮 食 与 健 康饮 食 与 健 康.
1 06/06 e 2007 年全球艾滋病流行情况 数据摘要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 2007 年 12 月 数据来自《 2008 年全球艾滋病疫情报告》,全文(英文)可以从联 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网站 获得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人事科工作汇报 宗 旨 尽心尽力服务好每位职工 尽职尽责做好每一件事情 职工总人数: 1077 人 在编职工 452 人 编外职工 293 人 江大编制 14 人 返聘 23 人 离退休 316 人.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 易聪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 实验楼南楼
儿童孤独症的诊治1. 1、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一 组以交流语言障碍 和 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 障碍性疾病。包括: 儿童孤独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 未分类的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雷特综合征 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一. 新闻导语 二.新闻主体 三.新闻结构 四.角度选择.
商学院教学办 工作汇报 王景峰 2014年6月25日.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学校及托幼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处置 呼和浩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杨月清 2015年1月17日.
H7N9禽流感生存手册 不恐惧 不信谣 不大意.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上海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第五章 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 中国是一个重视伦理道德的国家,几千年来,伦理道德思想在中国文化中居于中心地位。伦理道德不仅体现于个人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之中,而且和国家、社会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等各方面都有联系。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第六章 顾客购买行为分析 学习目标 了解顾客购买行为分析的模式 理解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特征和类型 掌握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
加油添醋話擴寫 日新國小 鄒彩完.
第十章 会计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第一节 我国会计工作的管理体制.
【家庭生活記趣 】 ▲幫忙製作相關標題 有▲記號,請美編設計找圖案.
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管理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林馨 2014年4月
第九章 食物中毒及预防.
食物中毒报告程序和要求 河北省卫生厅执法监督处 2006年12月7日.
XXXX学院2014年度 本科教学工作总结 2015年1月15日.
全球健康危机 W. Thomas London, M.D. 翻译:章杨.
传染病.
第十二章   会计规范体系与会计工作组织 内蒙古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肺结核.
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101學年度大學校院協助高中高職優質精進計畫/子計畫「產學創業企劃實務」
整理者:浙江省建德市新安江第一小学 秦爱军
水灾传染病防控工作 —救灾防病信息报告管理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差异适应性”教学子模式之语文作文 改变一点点 吴家山第三中学 八年级语文组 张向华.
第十二章 食物中毒.
水平一(1~2年级) 四菜一汤.
糖尿病流行病学.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新闻写作刍议.
校园(幼儿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报告和校内应急处理
湖南农业大学 通讯的采写.
学校食品安全培训 主讲人:任勇波.
7.2.4 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 一、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人 二、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条件 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人是:基金财团。
瘦肉精中毒 2001年3月至9月间,私营的“广东中洋饲料有限责任公司”,先后从江苏省金坛市购得“瘦肉精”共21公斤,非法生产含4%“瘦肉精”药物的猪饲料20吨,其中销售给当地的养猪户11吨。养猪户将喂食了掺有“瘦肉精”饲料的猪卖给河源市肉联厂,屠宰后在当地市场销售,致使食用了此种肉的市民及学生共484人发生头晕、恶心、手脚擅抖、心率加快等中毒症状。
离职流程精细化标准推进材料 人事行政处.
常見的傳染病.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中国药物GCP检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李见明         北京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第一节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沿途风光讲解 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 旅游服务与管理 W-1.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卫生法规 主讲人:石悦.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与监督管理 2012级法学一班四小班.
新聞報導 一、什麼是新聞? 1、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 2、大眾關切的事 3、讀者有興趣知道的事 4、接近性.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加油添醋話擴寫 鄒彩完.
化学品清单 类型.
河北省综合实践展示课 问题如何转化为课题 ——碳和食物 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 尚静.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提供机构:XXXXXXXXX 机构级别:X级X等(无级别可不填写)
预防医学系 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南投縣106年度 結合家長會防制學生藥物濫用宣導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使用培训
GIS基本功能 数据存储 与管理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与编辑 空间查询 空间查询 GIS能做什么? 与分析 叠加分析 缓冲区分析 网络分析
Astrid Schödel 全球质量管理总监
浅谈医生灰色收入 第三小组.
入侵检测技术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 毕玲.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周素梅 200910

一、突发公共事件概述

突发公共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突发公共事件定义与分类 定义: 1、突然发生的 2、危害或可能危害社会 公众生命、健康、利益的 重大事件 内容:分四大类 政府使命: 1、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 2、维护社会公正和公平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危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强调的是事件发生的不可预测性、处理时间的紧迫性以及影响的公共卫生属性; 危机影响的范畴涉及到局部或整个社会,而且带有更多的社会色彩。 在逻辑上可以认为危机必定是突发事件,而突发事件未必就能形成危机。(举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 1.突发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是突然发生、突如其来的。一般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是不易预测的,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与转归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时间和地点具有不可预见性 其形成常需一个过程,开始可能其危害程度和范围较小,对其蔓延范围、发展速度、趋势和结局很难预测。如2002年11月以来,我国一些地方发生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开始之初很难预测日后到会波及全国24个省、市和自治区,最后演变为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 2.公共属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危及的对象,不是特定的人,而是不特定的社会群体。所有事件发生时在事件影响范围内的人都有可能受到伤害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 3.危害的严重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的影响表现为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两类。直接危害一般为事件直接导致的即时性损害。间接危害一般为事件的继发性损害或危害,例如,事件引发公众恐惧、焦虑情绪等,对社会、政治、经济产生影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 4.衍生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常常具有次生和衍生特性 传染病具有传播特性 化学品事故常造成环境污染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 社会结构全面分化期 近年来许多地区只注重经济发展,而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各种自然灾害的频发 5、频发性 社会结构全面分化期 近年来许多地区只注重经济发展,而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各种自然灾害的频发 抗生素滥用以及病原微生物的变异导致一些新发传染病、再发传染病及不明原因疾病的频繁发生 有毒有害物质滥用和管理不善导致化学污染、中毒和放射事故也逐年增多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 6、综合性和系统性 不仅仅是公共卫生问题,同时还是社会问题,需要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甚至全社会都要动员参与。因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涉及多系统、多部门,政策性很强,必须在政府的领导下综合协调,才能最终战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将其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发生在各级各类学校内的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流行、暴发流行或致人死亡的事件;不明原因引起的群体性异常反应,有毒有害因素以及各种方式污染食物、饮用水、空气、物品、场所造成群体中毒、死亡或危害有可能扩散,在社会上造成较大影响的事件。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型 三类突然发生的事件: 1、造成或可能造成学校师生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 2、学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3、重大食物中毒事件。 在校学生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危人群 根据近几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统计分析表明: 1、冬春季是学校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2、夏秋季是学校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别认定 认定条件: 1、3位以上专家评估 2、国家、省、市、区县 卫生行政部门确认 3、国家、省级卫生行政 部门有权发布信息

学校食物中毒高发期一般规律 (特指细菌性中毒) 月份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预警色 假期 军训 秋游 春游 预警级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特点(一) 突发性:它在发生前经常是无任何先兆或者先兆不明,令师生猝不及防。 传染性:学校人员密集,交往频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传染病可在师生中相互传播,使更多师生的健康受到损害。 群发性:在短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同时或相继出现相同或相似临床表现的病人,且人数和范围不断增大。 低龄性:中小学生人数众多,是低龄化的群体,免疫力和抵抗力均不如成人,常难以承受突如其来的打击,损害的程度也会更重一些。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特点(二) 危害性:会对师生的身心健康造成较大损害 社会性:处置不当易导致社会问题 处置和结局的复杂性: 同类事件的表现形式千差万别,处理也难用同样的模式来框定;很难预测其蔓延范围、发展速度、趋势和结局 危害性:会对师生的身心健康造成较大损害 社会性:处置不当易导致社会问题

二、 学校常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一)食物中毒 概念 ( 1)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有毒物质的食品后,或是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食源性疾病。 ( 2)食物中毒事件 食物中毒事件是指影响严重的群体性食物中毒。

中毒食品与食物中毒的分类 按国家标准GB 14938 规定,将“中毒食品”分为 5 类: 1、细菌性食物中毒 食入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品后而引起的中毒。 通常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气候炎热的季节,一般5一10月份最多,发病率较高但病死率较低。 细菌性食物中毒又分为两种类型: ①、感染型:由病原菌直接作用于肠道而引起的中毒。

②、毒素型:由病原菌产生的外毒素或内毒素作用于肠道而引起的中毒。 常见的有:沙门氏菌、变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嗜盐菌)、致病性大肠菌、葡萄球菌肠毒素、肉毒梭状芽胞杆菌毒素食物中毒和其它细菌性食物中毒。

2、化学性食物中毒 引起化学性中毒的食品:主要有 4种: ①、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了的食品; ②、误认是食品、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 ③、添加非食品级的或伪造、禁止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以及超量使用了食品添加剂的食品; ④、营养素发生了化学变化的食品(如酸败油脂)。(如某些金属或类金属化合物、农药中毒等)

毒鼠强、氟乙酰胺、敌鼠钠盐、甲醇、有机磷、砒霜、亚硝酸盐。 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季节性、地区性不明显,发病率、病死率一般都比较高。 常见的化学中毒有: 毒鼠强、氟乙酰胺、敌鼠钠盐、甲醇、有机磷、砒霜、亚硝酸盐。

3、植物性食物中毒 食入植物性中毒食品(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植物及其加工制品当作食品,或在加工过程中未能破坏、除去有毒成分的植物当作食品或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大量有毒成分的植物性食品)而引起的中毒。季节性、地区性比较明显,多散在发生,发病率较高。

常见植物性中毒的食品主要有3种: (1)、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植物或其加工制品当作食品如桐油、大麻油等; (2)、在加工过程中未能破坏或除去有毒成分的植物当作食品如木薯、苦杏仁、鲜黄花等; (3)、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大量有毒成分的可食植物性食品如发芽马铃薯毒蕈、木薯、四季豆中毒等;

4、动物性食物中毒 食入动物性食品后而引起的中毒。 引起动物性中毒的食品主要有 2种: (1)、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动物或动物的某一部分当作食品; (2)、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大量有毒成分的可食的动物性食品; 常见动物性食物中毒有河豚鱼、动物甲状腺、鲨鱼肝、鲐鱼、蚕蛹、有毒蛤、贝类。

5、真菌性食物中毒 食入含有真菌及其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中毒,有一定的地区性,季节性,发病率、病死率随真菌的种类和繁殖产毒的温度不同而有所区别。 常见真菌性食物中毒有:赤霉病麦、发霉甘蔗、霉变红薯、麦角、黄变米等。

食品安全的现状

2001-2008年全国食物中毒发生起数

2001-2008年全国食物中毒人数

2001-2008年全国食物中毒死亡人数

对北京市16年内共发生的719起食物中毒事件分析。其中生物性污染436起,占60. 64%;化学性中毒74起,占10 对北京市16年内共发生的719起食物中毒事件分析。其中生物性污染436起,占60.64%;化学性中毒74起,占10.29%;有毒动植物中毒105起,占14.6%;原因不明食物中毒104起,占14.46%。

对北京市16年内共发生的食物中毒15965名病例分析,其中生物性污染人数共10606,占67%,死亡4人,占20%。化学性中毒人数647人,占4%,死亡13人,占65%。有毒动植物中毒人数2099,占13%,死亡3人,占15%。原因不明食物中毒人数2613,占16%,无死亡。

2008年学校食物中毒发生情况 2008年卫生部通过网络直报系统共收到全国食物中毒报告431起,中毒13095人,死亡154人,涉及100人以上的食物中毒13起。 其中学生食物中毒146起,中毒4843人,死亡4人。108起发生于学校集体食堂,中毒3796人,死亡2人。

学校食物中毒情况分类 中毒原因 报告起数 中毒人数 死亡人数 微生物性 73 2304 化学性 13 409 3 有毒动植物 34 1380 化学性 13 409 3 有毒动植物 34 1380 1 不明原因 26 750 合  计 146 4843 4

2008年学校食物中毒情况

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征: 1、季节性: 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夏秋季多见;非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2、发病形式: 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多为集体暴发;非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为散发或暴发。 3、潜伏期: 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潜伏期较长(6-39小时);非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潜伏期较短(数分钟-数小时)。

几种常见食物中毒的平均潜伏期 鱼类组织胺: 0.5h~1h(最短5min~最长 4h); 河豚鱼: 10min~3h; 葡萄球菌肠毒素:    2~4h(最短1h~最长 10h); 副溶血性弧菌:10~18h(最短3h~5h ;最长24 ~48h )腊样芽孢杆菌: 致吐性毒素        0.5~2h(最长6h); 致泻性毒素        10h~12h(6h~16h); 沙门氏菌:        12h~14h(4h~48h); 变形杆菌: 急性胃肠炎型 10 min~12h; 过敏型 30min ~2h。

依据潜伏期可分为4类食物中毒 <1h 可能是化学性 1~7h 可能是金葡菌或腊样芽胞杆菌 8~14h       可能是细菌性  ≥15h        其他因素 

两类食物中毒的基本特点比较 特点 微生物性 化学性/有毒动植物性 潜伏期 较长(几小时) 较短(几分钟至3小时) 特点      微生物性     化学性/有毒动植物性 潜伏期   较长(几小时) 较短(几分钟至3小时)  (细菌需繁殖) (毒素进入血液) 原料识别   感官上易识别 较难识别 (色香味变质 ) (感官一般无异常) 症状特征  肠胃道紊乱为主,症状 神经、精神、呼吸 较轻微,发热较多(除肉 系统 毒外)很少有NS症状 煮熟煮透   一般可防止 未能防止 防治 抗菌素、输液 催吐、输液(有特效药者) 季节性 夏秋季为主 季节性不明显 发病率、死亡率 较低          较高 中毒食品多为动物性食品    有毒动植物、化学性物质污染食品                      

4、症状: 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以胃肠道症状腹痛、腹泻为主,恶心、呕吐、发热较轻;非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不发热,以上消化道炎症恶心、呕吐及特有的症状为主。 5、病因: 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为某些种类微生物;非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病因为各种毒物。

食物中毒的特点 (1)病人有相近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食品,未食用者不发病; (2)潜伏期短,发病急,短时可多人发病; (3)临床表现基本类似,病程短; (4)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 (5)无传染性; (6)有一定季节性,如细菌性食物中毒

学校食物中毒的发生特点 集中供餐引起的食物中毒呈暴发性; 调查困难,中毒人数确定困难; 症状相互影响,易受家长诱发; 多为微生物性或未适当加工的食品引起; 政府非常重视,处理容易受到干预; 相关人员受处分处罚重。

(二)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 日常生活饮用水的污染一般是由于管道破裂、高层楼房水箱污染或人为破坏引起。 水的污染是指日常生活用饮水和水灾期间生活饮水两部分的污染。 日常生活饮用水的污染一般是由于管道破裂、高层楼房水箱污染或人为破坏引起。

生活饮用水的基本卫生知识 学校使用的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自来水)、自备水源、二次供水、桶装饮用水、直饮水。 集中式供水:由水源集中取水,经统一净化处理和消毒后,由输水管网送至用户的供水方式。 自备水源:使用井水或河水为水源,经简单净化消毒处理再供给用户的供水方式。

二次供水:将来自集中式供水的管道水另行加压、储存和消毒,再送至水站或用户的供水设施 。 直饮水:指利用过滤、吸附、氧化、消毒 等装置对需要改善水质的集中式供水(或其他 水源水)作进一步净化处理,通过独立封闭的 循环管道输送,供直接饮用的水。

饮水突发事件包括: 饮水水源污染、城镇自来水管网水污染 自备水源污染、高层建筑二次供水污染 经水传播疾病的特点: 饮用水传播:许多肠道传染病和某些寄生虫病可经饮用水传播。经饮用水传播的疾病常呈爆发流行。其流行病学特征为: 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且有饮用同一水源历史;如水源持续受到污染,病例可终年不断,发病呈地方性;停止使用污染的水源或采取消毒、净化措施后,爆发或流行即可平息。

经饮用水传播的传染病主要包括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传染性肝炎、贡第尔原虫病、隐孢子虫病等。 疫水接触传播:病原体主要通过皮肤粘膜侵入体内。如钩端螺旋体病可因接触疫水而被感染。其流行特征为: 病人有接触疫水历史;呈地方性或季节性特点,多见于水网地区、雨季和收获季节; 大量易感人群进入流行区,可呈爆发或流行;对疫水采取措施或加强个人防护可控制其病发生。 经饮用水传播的传染病主要包括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传染性肝炎、贡第尔原虫病、隐孢子虫病等。

三、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

学校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 发生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事发地的县级、地市级、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当地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根据相应级别做出应急反应。 学校所在地区发生的、可能对学校师生员工健康造成危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严重程度,做好相应的应急处置工作。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原则方式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要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核实的方式,以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未发生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通报后,要及时部署和落实当地学校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本区域内学校发生。

(一)食物中毒处理依据 《食品安全法》, 《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办法》、 《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 《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 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下发《学生食堂和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

食物中毒现场处理 1.立即停止食品加工出售活动,并在第一时间报告当地卫生、教育和公安等部门; 2、首先要了解中毒原因,中毒人数,引起中毒的食物,病人症状等情况;  3.立即将发病师生送往医院,并协助医疗机构救治病人;  4.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

食物中毒现场处理 5.积极配合卫生、公安部门进行调查,并按其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6.落实卫生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并妥善处理善后事宜,维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7.配合卫生部门分析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意见,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食物中毒的防治措施 工作要求12个字:分工负责+人人负责+互相监督(例如:采购—保管—烹调—分餐—保藏—回锅—上桌等环节)。 技术要求12个字:原料鲜活+煮熟煮透+趁热食用 自助餐,尽量不搞,保持加热,不食久放; 荤菜、海产从少 →多,就餐者才能逐渐适应; 危险食品(例如生吃、海产水产、鱼、肉、蛋、内脏等)。

WHO食品安全10大原则: 食品要彻底煮熟煮透(例如毛蛤半生吃) 烹调好的食物要立即食用(趁热食用); 食用经过加工的食品; 食品要彻底煮熟煮透(例如毛蛤半生吃) 烹调好的食物要立即食用(趁热食用); 熟食品要冷藏(冰箱的功能不是“杀菌”); 存放的食物食用前要回锅; 防止生熟食品交叉污染; 烹调食物要洗净双手; 厨房、食品仓库要保洁(有防鼠、尘、蝇、蟑螂、通风、离墙、离地) 食物要防止与昆虫、老鼠接触; 饮用水要安全卫生。

(二)饮水卫生保障措施 1、日常生活中如何判断水是否被污染 最简单的方法是,用肉眼观察水的颜色、浑浊物等是否清亮,闻闻是否有臭味。如发现水质有问题,请卫生防疫人员做出鉴定,切勿相信小道消息或传言。在知道水源被污染后,应当饮用未受污染的瓶装水,或水厂运送的应急饮用水。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的管理,防止因水污染造成疾病传播。

2、水灾后的应对措施 不论是被毁坏的给水设施(包括管网)还是被洪水淹没污染的给水设施,灾后均应严格实施卫生处置。 (1)彻底清理给水构筑物内的污水、异物和污泥。 (2)被洪水淹没过的水源或供水设施重新启用前必须清理消毒,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3)经水淹的水井必须进行清掏、冲洗与消毒。先将水井掏干,清除淤泥,用清水冲洗井壁、井底。再掏尽污水。待水井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再用过量氯消毒

四、应急响应

学校的应急反应(各级均相同) 第一步:(1)报告: 现场的教职员工应立即将相关情况通知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责任报告人及学校领导。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责任报告人要在规定时间内,向教育主管部门和当地卫生疾控部门报告。 第二步:(2)学校在报告的同时,应当实施以下应急措施:

学校应急措施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 1.联系卫生部门(医院)组织抢救; 2.追回已经售出(发出)的中毒食品或物品;或通知有关人员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停止使用可疑中毒物品; 3.停止出售或封存剩余可疑中毒食品或物品; 4.控制或切断可疑水源。

学校应急措施的基本步骤 第二步 1.向中毒或患病人员的家长、家属通报情况; 2.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封锁或保护事发现场,对中毒食品或物品等取样留验,排查致病因素,对现场进行消毒和处理,对相关人员进行隔离; 3.配合公安部门进行现场取样,开展侦破工作。

学校应急措施的基本步骤 第三步 1.按照当地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求,落实其他紧急应对措施; 2.对学校不能解决的问题请求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当地政府以及卫生行政部门支持和帮助; 3.在学校适当的范围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情况以及采取的措施,稳定师生员工情绪,开展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

基本原则 依法报告 统一规范 属地管理 准确及时 分级分类 网络直报,分层管理,逐级审阅,分级处理 .分级分类的原则,需要具体讲一下.分级:各级机构报告的事件级别不同.分类是指不同的机构报告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

全面准确的信息 谁(who)? 什么时候(when)? 发生了什么(what)? 发生在什么地方(where)? 为什么发生(why)?

(一)、疫情接报 1、认真填写疫情接报纪录,疫情接报的三要素: A、什么时间?B、什么地点?C、什么事? 2、临床表现,主要受累人群及波及范围。已做检测检验结果。 3、有危重病人时,要提出将病人送入就近大医院诊治的建议以及应采取紧急控制措施的意见。 4、询问是否需要技术物质支持。

(二)、提出事件的假设: 当接到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报告后作为一名专业人员切记不要先入为主,要全面分析后再下结论,同时任何阴性结果也是结果。 假设的依据: 1、根据临床病例的表现来确定什么性质的中毒,即毒力和暴露时间的关系,中毒物质毒力越强,潜伏期越短,症状越重。 2、根据病例的潜伏期来确定:一般化学物质中毒以分钟计算;生物性中毒以小时计算;传染病以天数计算。

3、根据临床病例的分布的来判断:当临床上突然出现大量症状相同的就诊病人时,就要注意这些病例中有无内在联系。 在发病的趋势上 传染病为驼峰,发病时间长,病例之间有内在的联系; 食物中毒为剑峰,病例之间有与食物同源性; 水污染为刀锋,病人散在发生,没有明显的聚集性。

(三)、 现场调查内容与方法 进入现场后尽快查明突发事件发生经过; (1)、确定中毒人数病例; (2)、确定事件原因 传染病:指某种传染性疾病在学生中爆发流行。 中毒: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患、饮用水污染等中毒事件。 (3)、查明造成中毒的原因(致病因素来源及其污染、残存或增殖原因),即致病的途径和方式; (4)、涉及的人群; (5)、封存可疑现场与物品  (6)、提出事件的初步评估和控制措施;

(四)报告原则 及时报告、快速审核、立即处置 初次报告--快 进程报告--新 结案报告--全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要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告,同时认真填报《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卡》见校医工作指导手册(表6-1 ),以便有关部门及时准确地了解发生在学校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填报单位、报送机构 本报告卡由发生突发事件的乡中心以上学校填写,报辖区内县级疾病控制机构。

报告时限 ⑴有法规的依据法规报告,无法规规定的按本规定报。 ⑵传染病、中毒事件:发生事件的学校和最初接诊的任何医疗卫生机构或其他法定报告人得知事件发生后,应在12小时内报当地疾病控制机构,最先接到报告的疾病控制机构在勘验确认后,应立即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同时应于24小时内电话径报卫生部。 并在处理工作结束5日内,将专题报告报至卫生部,并纳入正常的学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报告卡中。 ⑶其他事件:事件发生后1个月内报告。

填表要求 ⑴报时一律使用钢笔。要求书面整洁,字迹清晰,不得随意涂改,必要时涂改处须由填报人签名或盖章。 ⑵学校名称一栏须加盖单位公章。 ⑶在相应的“□”中划“√”,卡中各栏目间的数字不得出现逻辑错误。卡中各数字均用阿拉伯数字,汉字采用楷书形式,所有栏目不留空格,无阳性结果时均填写“0”,缺乏该项数据时均画一横线“—”,其它特别情况所采用的符号,需加文字说明。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