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络合滴定法 1.2 分析化学教研室.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9章 配位化合物 9-1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9-2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9-3 配位平衡 9-4 螯合物 9-5 配位滴定.
Advertisements

碘量法应用与实例:维生素C含量测定.
络 合 滴 定 法 (Complexometric Titration)
第二十章 配位滴定法.
第六章 络合滴定法 副反应系数 主要内容 条件稳定常数 滴定方法基本原理.
第六章 络合滴定法.
化学化工学院 梁少俊 分析化学实验.
第三章 配位滴定法 EDTA Zn2+.
EDTA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 水总硬度的测定.
实验六 EDTA标准溶液的标定及自来水硬度的测定
(Complexometric Titration)
EDTA标准溶液的配置与标定; 自来水总硬度的测定.
由中心离子和单齿配位体(如 NH3, Cl-, F-等)形成,分级络合
第五章 配位滴定法 配位滴定法: 又称络合滴定法 滴定条件: 配位剂种类: 以生成配位化合物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
34.用 mol·L-1HCl溶液滴定 mL0. 10 mol·L-1NaOH。若NaOH溶液中同时含有0
第 八 章 配 位 滴 定 法.
3.8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3.8.1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Chapter 10 §10~2配位滴定法 10.1作业:11、13、15、16、18.
实验三 水样中总硬度的测定 教学目的 了解硬度的常用表示方法 学会用配位滴定法测定水中钙镁总含量(总硬度)的原理和方法
第3章 络合滴定法 complexometric titration
本章导学:教学要求、重难点、基本结构、学习方法建议
第五章 配位滴定法 一、EDTA及其金属络合物的稳定常数 1.氨羧络合剂 最常见:乙二胺四乙酸 (Ethylene Diamine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本章要点: 1.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 配位平衡
第十一章 配位滴定法 主要内容: 1.配位滴定法概述 2.影响EDTA配合物稳定性的因素 3.配位滴定基本原理 4.金属离子指示剂
第一讲 配位滴定.
水的总硬度及钙镁离子含量的测定.
第一节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第三章络合平衡与络合滴定 GXQ 分析化学 学年.
第7章 络合滴定法 7.1 概述 7.2 溶液中各级络合物型体的分布 7.3 副反应系数及条件稳定常数 7.4 EDTA滴定条件及其影响因素
4.4 混合金属离子的选择性滴定 控制酸度分步滴定 M+N Y(N) Y(H)
4.2.2 络合反应的副反应系数 M + Y = MY(主反应) 条件(稳定)常数 HY H6Y NY MOH M(OH)p MA MAq
第九章 化 学 分 析.
課程名稱:原子量與莫耳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龙湾中学 李晓勇 学习目标: 能写出单一溶液、混合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关系式。
配位滴定法.
混合离子络合滴定的最低允许PH值的计算 报告人:肖开炯.
第 七 章 配 位 反 应.
Complex-formation titration
3.6.2 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及滴定的方式与分类(自学) 基准物质与标准溶液(自学)
混合碱的分析(双指示剂法) 一、实验目的 学习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中碱组分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掌握HCl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
細數原子與分子 編輯/楊秉鈞老師 錄音/陳記住老師 ◆ 原子量與分子量 ◆ 計數單位─莫耳 ◆ 公式整理 ◆ 範例─莫耳 ◆ 體積莫耳濃度
氢离子浓度 对滴定分析影响的综述 化学四班 刘梦.
实 验 讲 座.
硅酸盐中SiO2、Fe2O3、Al2O3、CaO和MgO的测定
第21、22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课后作业.
基准物质(p382,表1) 1. 组成与化学式相符(H2C2O4·2H2O、NaCl ); 2. 纯度>99.9%; 3. 稳定(Na2CO3、CaCO3、Na2C2O4等) 4. 参与反应时没有副反应.
理化检验 EDTA的标定及水总硬度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原理和方法; 了解缓冲溶液的作用;
(五)金属指示剂 配位滴定中用于指示滴定终点 的指示剂,简称金属指示剂. 1.金属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金属指示剂本身是一种弱的
习题 1.什么是化学计量点?什么是滴定终点?它们有何不同? 化学计量点: 在滴定过程中, 当滴入 的标准溶液的物质的量与待测定组
Zn2+、Ca2+混合溶液中Zn、Ca的测定
强酸(碱)溶液 一元弱酸(碱)溶液 多元弱酸(碱)溶液 两性物质 混合酸碱溶液 各种体系[H+]浓度的计算
酸碱滴定基本原理 acid-base titration
西北大学第九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 课程介绍 3 内容讲授 参赛人: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张宏芳 上午10时44分.
3.8.1 代数法计算终点误差 终点误差公式和终点误差图及其应用 3.8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实验 二、配合平衡的移动 Cu 2+ + NH3 Cu(NH3)4 HCl Na2S Zn EDTA NH3 深蓝色消失
问1: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定义? 问2:你能分别举两例吗? 问3:你能说说四大基本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吗?
第6章 络合平衡和络合滴定法 6.1 常用络合物 6.2 络合平衡常数 6.3 副反应系数及条件稳定常数 6.4 络合滴定基本原理
三、 配位滴定 (一) 概 述 配位滴定是以配位反应为基础 的滴定分析方法。通过配位反应形 成的配合物按照配体的类型不同可
温度滴定法 陈文锋
3.9.1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自学)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实例 混合碱的测定(双指示剂法) 3.9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你有过呕吐的经历吗? 你感到胃液是什么味道的?
第十一章 配合物结构 §11.1 配合物的空间构型 §11.2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离子反应.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铅铋混合液中铋与铅的连续测定.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NWNU-Department of Chemistry
第三节 水溶液的酸碱性及pH计算 一、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水分子是一种两性物质,它既可 给出质子,又可接受质子。于是在水
如加入 A- 适当过量至浓度为 cA,可使平衡向左移动。
沉淀滴定法 莫尔法 2019/12/2.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六章 络合滴定法 1.2 分析化学教研室

本章主要内容 6.1 概述 6.2 溶液中各级络合物型体的分布 6.3 络合滴定中的副反应和条件形成常数 6.4 EDTA滴定曲线 6.1 概述 6.2 溶液中各级络合物型体的分布 6.3 络合滴定中的副反应和条件形成常数 6.4 EDTA滴定曲线 6.5 络合滴定指示剂 6.6 终点误差和准确滴定的条件 6.7 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6.8 络合滴定的方式和应用

第一节 概 述 络合滴定法:以络合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 中心离子 配位原子 配位键 络合物 配位数 配位体 鳌合物 多齿(基)配体

一、络合滴定中的滴定剂 对络合反应的要求 一、形成的络合物要相当稳定,否则不易 得到明显的滴定终点 二、在一定反应条件下,配位数必须固定 (即只形成一种配位数的络合物) 三、反应速度要快 四、要有适当的方法确定滴定的终点

缺点:1、单齿配体,络合物稳定性不高,络合反应进行不够完全;2、逐级平衡常数相差不大,络合物组成不固定,无法确定计量关系和滴定终点 F-, NH3, SCN-, CN-, Cl- 络合剂配体 无机配体 有机配体 缺点:1、单齿配体,络合物稳定性不高,络合反应进行不够完全;2、逐级平衡常数相差不大,络合物组成不固定,无法确定计量关系和滴定终点 掩蔽剂、辅助络剂 优点:1、多齿配体,形成鳌合物,络合物的络合比固定,2、鳌合物稳定高,络合反应完全程度高;可以得到明显的滴定终点

Cu2+-NH3 络合物 2+ lgK1~K4: 4.1、3.5、2.9、2.1 lgK总= 12.6

乙二胺四乙酸(EDTA) : 乙二胺四乙酸 (H4Y)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 (Na2H2Y) 氨羧络合剂: (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 乙二胺四乙酸 (H4Y)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 (Na2H2Y) : ··

乙二胺四丙酸(EDTP) Ethylene diamine tetrapropyl acid 乙二胺二乙醚四乙酸(EGTA) Ethylene glyceroldiamine tetraacetic acid

Cyclohexa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 环已烷二胺四乙酸(CyDTA) Cyclohexa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 N

二、乙二胺四乙酸(EDTA)及其二钠盐的性质 : ··

2. EDTA的物理性质 3.EDTA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 水中溶解度小,难溶于酸和有机溶剂; 易溶于NaOH或NH3溶液—— Na2H2Y•2H2O 3.EDTA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 在高酸度条件下,EDTA是一个六元弱酸,在溶液中存在有六级离解平衡和七种存在形式:

H6Y2+ H++H5Y+ K a,1=1.3 ×10-1=10-0.9 H5Y+ H++H4Y Ka,2=2.5 ×10-2=10-1.6 H4Y H++H3Y- Ka,3=1.0 ×10-2=10-2.0 H3Y- H++H2Y2- Ka,4=2.14×10-3=10-2.67 H2Y2- H++HY3- Ka,5=6.92×10-7=10-6.16 HY3- H++Y4- Ka,6=5.50×10-11=10-10.26

EDTA: -pH图 1.酸度是影响络合物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2.EDTA溶液的配制: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 (Na2H2Y·2H2O) 动画

不同pH值下EDTA的主要存在型体 pH EDTA主要存在型体 <0.9 0.9~1.6 1.6~2.0 2.0~2.7 2.7~6.2 6.2~10.3 >10.3 H6Y2+ H5Y+ H4Y H3Y- H2Y2- HY3- Y4-

三、金属离子-EDTA 络合物的特点 EDTA:Y (Y4-) 目标金属离子:M 络合物:MY MY络合物 特点: 1.广泛配位性 五元环螯合 物→稳定、 完全、迅速 动画

Ca-EDTA螯合物的立体构型 3

EDTA螯合物的模型

2.具6个配位原子,与金属离子多形成1:1 配合物    M 2+ + Y4- =  MY2-   M 3+ + Y4- =  MY-   M 4+ + Y4- =  MY 3.与无色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色利于指  示终点与有色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颜  色更深.

Cr(OH)Y2- 蓝(pH>0) MnY2- 紫红 有色EDTA螯合物 螯合物 颜色 螯合物 颜色 CoY2- 紫红 Fe(OH)Y2- 褐 (pH≈6) CrY- 深紫 FeY- 黄 Cr(OH)Y2- 蓝(pH>0) MnY2- 紫红 CuY2- 蓝 NiY2- 蓝绿

第二节 溶液中各级络合物型体的分布 一、络合物的形成常数 (一) ML(1:1)型络合物 对于1:1型络合物:

(二) MLn(1:n)型络合物 1、络合物的逐级形成(解离)常数

2、络合物的累积形成常数(b)和总形成常数(bn) 络合物的逐级形成常数的乘积称为累积形成常数

3、络合剂的质子化常数 络合剂可以与金属离子络合,也可以与H+结合, 络合剂的酸效应。在络合平衡中,常将酸作为氢络 合物来处理,即将络合剂与H+的反应视为络合物的 形成反应

对于EDTA的各级质子化常数:

二、溶液中各级络合物型体的分布 设:金属离子浓度cM,络合反应平衡时,溶液中游离的络合剂的平衡浓度[L]

d p[NH3] lgK4=2.1 lgK1=4.1 lgK2=3.5 lgK3=2.9 Cu2+~NH3:d~p[NH3] Cu2+

p[Cl-] 5 ~ 3 d p[Cl-] lgK4=1.00 lgK1=6.74 lgK2=6.48 lgK3=0.85

例6-1:已知Zn2+-NH3溶液中,锌的分析浓度为c=0. 020mol/L,游离的氨的浓度为0 例6-1:已知Zn2+-NH3溶液中,锌的分析浓度为c=0.020mol/L,游离的氨的浓度为0.10mol/L,计算溶液中锌络合物各型体的浓度,并指出主要型体。 解:

络合物的逐级形成(解离)常数、累积形成常数、总形成(解离)常数的定义,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 本节学习重点 络合物的逐级形成(解离)常数、累积形成常数、总形成(解离)常数的定义,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 配位体(络合剂)质子化常数的含义;水溶液中EDTA各型体的分布及浓度计算(理解) 络合物各型体的分布分数和平衡浓度的计算(理解)

第五章 络合滴定法 3 分析化学教研室

复习与回顾 配位体(络合剂)质子化常数的含义;水溶液中EDTA各型体的分布及浓度计算 络合物各型体的分布分数和平衡浓度的计算 络合物的逐级形成(解离)常数、累积形成常数、总形成(解离)常数的定义,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络合滴定中的副反应和条件形成常数 M + Y = MY 主反应 副反应 一、络合滴定中的副反应和副反应系数 OH- M(OH)n L 第三节 络合滴定中的副反应和条件形成常数 一、络合滴定中的副反应和副反应系数 M + Y = MY 主反应 OH- MOH ● ● ● M(OH)n L ML ● ● ● MLn H+ HY ● ● ● H6Y N NY H+ MHY OH- MOHY 副反应 共存离子效应 水解反应 络合反应 酸 效 应

(一)滴定剂Y的副反应和副反应系数 1、EDTA的酸效应和酸效应系数 滴定剂Y与H+的副反应称为酸效应,其反应程度的大小用酸效应系数aY(H)来衡量

例:计算 pH等于5.00时EDTA的酸效应系数aY(H)和lgaY(H)

2、EDTA与共存离子的副反应-共存离子效应 滴定剂Y与共存离子(干扰离子)的副反应称为共存离子效应,其影响程度的大小用共存离子效应系数aY(N)来衡量

当多个副反应同时存在影响主反应时,往往只有少数个(1~2)副反应起主要影响作用,其它影响可以忽略。

3、EDTA的总副反应系数 如果H+和共存离子(N)的影响同时存在,则EDTA的总副反应系数为:

例6-3:溶液中含有EDTA、Pb2+和(1)Ca2+,(2)Mg2+,浓度为0. 010mol/L。在pH=5 例6-3:溶液中含有EDTA、Pb2+和(1)Ca2+,(2)Mg2+,浓度为0.010mol/L。在pH=5.0时,对于EDTA与Pb2+的主反应,计算两种情况下的aY和lgaY

(二)金属离子M的副反应和副反应系数 1、M的络合效应和络合效应系数 M与Y以外的配体(L)的副反应称为络合效应,其反应程度的大小用络合效应系数aM(L)来衡量

不包括主反应

2、金属离子的水解效应和水解效应系数 当溶液的酸度较低时,金属离子可水解而形成各种氢氧基络合物,由此引起的副反应为水解效应。其影响程度的大小用水解效应系数aY(OH)来衡量

3、M的总副反应系数 如果M和络合剂L和OH-均发生了副反应,则 M总的副反应系数为: 当多个副反应同时存在影响主反应时,往往只有少数个(1~2)副反应起主要影响作用,其它影响可以忽略。

例6-4:在0.10molL-1NH3-0.18molL-1NH4+溶液中,Zn2+的总副反应系数aZn为多少?锌的主要型体是哪几种?如将溶液的 pH调到10.0,aZn 又为多少?(不考虑体积变化)

(三)络合物MY的副反应和副反应系数aMY

M + Y = MY 二、MY络合物的条件形成常数 主反应 OH- M(OH)n L MLn H+ HY H6Y N NY MHY MOHY ● ● ● M(OH)n L ML MLn H+ HY H6Y N NY MHY MOHY 副反应

例6-5:求例6-4(在0.10molL-1NH3-0.18molL-1NH4+溶液中,Zn2+的总副反应系数aZn为多少?锌的主要型体是哪几种?如将溶液的 pH调到10.0,aZn 又为多少?)中,两种情况下 已知: 解: 查表得: 由6-4题知:

M + Y = MY OH- M(OH)n L MLn H+ HY H6Y N NY MHY MOHY 节 点 学 习 本 重 MOH MA ● ● ● M(OH)n L MA MLn H+ HY H6Y N NY MHY MOHY 节 点 学 习 本 重

第五章 络合滴定法 4.5 分析化学教研室

第四节 EDTA滴定曲线 一、滴定曲线的绘制

例:0.02000mol/L的EDTA(cY)标准溶液滴定等浓度的Zn2+(cZn)。设锌溶液的体积为VZn=20.00mL 加入EDTA的体积为VY(mL)。 滴定在pH=9.00的氨缓冲溶液中进行,计量点附近游离氨的浓度为0.10mol/L。 Zn + Y ZnY OH- H+

1、滴定前 2、滴定开始至计量点前

3、计量点

4、计量点后

EDTA滴定Zn2+的pZn′ (pH=9.0,[NH3]= 0.10 mol ·L-1 cZn=cY=0.02000 mol·L-1) Y(mL) f / % pM  0.00 1.70 10.00 50.0 2.18 18.00 90.0 2.98 19.80 99.00 4.00 * 19.98 99.90 5.00 * 20.00 100.0 6.06 * 20.02 100.1 7.12 20.20 101.0 8.12 22.00 110.0 9.12 40.00 200.0 10.12 +0.1% -0.1% 滴定 突跃

二 影响滴定突跃的主要因素 (一)条件常数的影响

Fe3+ Hg2+ Al3+ Zn2+ Cu2+ Mg2+ Ca2+ Fe2+ Cd2+ Ni2+ lgK (MY) pH 络合滴定中常采用缓冲溶液来控制溶液的酸度 碱土金属与Y的络合能力一般不大,但其不易水解,所以可以在较低的酸度下进行滴定。 对于影响因素较多的情况,要全面考虑,尽可能选择条件形成常数最大的条件下进行滴定。

(二)金属离子浓度的影响 10-4mol/L 10-3mol/L 10-2mol/L 10-1mol/L cM 对 pM′突跃大小的影响

第四节 络合滴定指示剂 一、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MgIn-(红) lgK(MgIn)=7.0 HIn2- (蓝) pH=10.0

H3In H2In- HIn2- In3- pKa1 pKa2 pKa3 pH 3.9 6.3 11.6 紫红 紫红 蓝 橙 3.9 6.3 11.6 紫红 紫红 蓝 橙 MIn (Ba2+,Ca2+,Mg2+,Zn2+,Mn2+,Cd2+等)红色 EBT变色灵敏区:9~10.5 EBT适用pH范围:8~11

金属指示剂必须具备: 在滴定的酸度范围内,MIn与In的颜色有显著区别 In与M的显色反应必须灵敏、迅速且具有良好的 变色可逆性 MIn的稳定性足够的大,但 (适当小于) 金属指示剂应比较稳定,便于储存和使用

二、金属指示剂变色点的pM(pMt)值

例6-8:0. 02000mol/L的EDTA标准溶液滴定0. 020mol/L的Zn2+。反应在pH=10 例6-8:0.02000mol/L的EDTA标准溶液滴定0.020mol/L的Zn2+。反应在pH=10.00的氨缓冲溶液中进行。设终点时[NH3]=0.10molL-1,问选择何种指示剂, ?

指示剂选择类型的题的解题思路:

被滴定离子自身对某些指示剂具有封闭作用(Al3+对XO具有封闭作用),可采用返滴定法予以消除 三、金属指示剂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指示剂的封闭现象 KMIn>KMY 显色反应不具有良好的可逆性 被滴定离子自身对某些指示剂具有封闭作用(Al3+对XO具有封闭作用),可采用返滴定法予以消除 动画

MIn的溶解度很小,使终点的颜色变化不明 显;或因KMIn只稍小余KMY,因而使EDTA与MIn (二)指示剂的僵化现象 MIn的溶解度很小,使终点的颜色变化不明 显;或因KMIn只稍小余KMY,因而使EDTA与MIn 之间的反应缓慢,使终点拖长,这种现象叫做指示剂的僵化。 可加入适当的有机溶剂或加热,以加大MIn的溶解度或加快置换反应速度。 (三)指示剂的氧化变质现象 金属指示剂大多数是具有许多双键的有色化合物,易被日光,空气和氧化剂所分解。有些指示剂在水溶液中不稳定,日久会因氧化或聚合变质。 铬黑T或钙指示剂,1:100(NaCl)固体试剂 动画

四、常用金属指示剂简介 (一)铬黑T(EBT)

在碱性溶浓中,铭黑T易为空气中的氧或氧化性离子(如Mn(IV)、Ce4+等)氧化而褪色,加入盐酸羟胺或抗坏血酸等可防止氧化。 铬黑T常与NaCl或KNO3等中性盐制成固体混合 物(1:100)使用。 (二)钙指示剂(NN) 纯品为黑紫色粉末,很稳定,其水溶液或乙醇溶液均不稳定,故一般取固体试剂,用NaCl(1:100或1:200)粉末稀释后使用。

钙指示剂与Ca2+形成酒红色络合物,而自身颜色为纯蓝色。使用此指示剂测定Ca2+时,如有Mg2+存在,则颜色变化非常明显。 Fe3+、A13+、Ti(IV)、Cu2+、Ni2+和Co2+等离子能封闭此指示剂。应将这些离子分离或掩蔽(三乙醇胺和KCN) (三) 二甲酚橙(XO) 二甲酚橙为多元酸(六级解离)。常用的是二甲酚橙的四钠盐,为紫色结晶,易溶于水。 pH>6.3时呈红色,pH<6.0时呈黄色。它与金属离子络合呈紫红色。因此,它只能在pH<6.0的酸性溶液中使用。通常配成0.5%水溶液。

许多金属离子可用二甲酚橙作指示剂直接滴定,如ZrO2+(pH<1)、Bi3+(pH=l-2),Th4+(pH=2. 5-3 许多金属离子可用二甲酚橙作指示剂直接滴定,如ZrO2+(pH<1)、Bi3+(pH=l-2),Th4+(pH=2.5-3.5), Pb2+、Zn2+、Cd2+、Hg2+和La3+(pH=5-6)。终点时溶液由红色变为亮黄色,很敏锐。 A13+ 、 Fe3+、Ni2+、 Co2+ 、 Cu2+等离子对XO有封闭作用,可以借加入过量EDTA后用Zn2+标准溶液返滴定。 (四)1-(2-吡啶偶氮)-2-萘酚(PAN) 纯PAN是橙红色晶体,难溶于水,可溶于碱或甲醇、乙醇等溶剂中。在pH=1.9-12.2之间呈黄色,与金属离子的络合物呈红色。由于PAN与金属离子的络合物水溶性差,多数出现沉淀,因此常加入乙醇或加热后再进行滴定。

(五)磺基水杨酸(SSA) 无色晶体,可溶于水。在pH=1.5-2.5 红色 亮黄色 间接指示剂(MgY-EBT,Cu-PAN) 红色 蓝色 紫红色 黄绿色

本 节 学 习 重 点 络合滴定曲线的制作(重点是 的计算);影 响滴定突跃的因素 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 常用指示剂的使用条件

第五章 络合滴定法 6.7 分析化学教研室

复习与回顾 络合滴定曲线的制作(重点是 的计算) 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 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

第六节 终点误差和准确滴定的条件 一、终点误差

林邦(Ringborn)终点误差公式: 滴定突跃的范围(Et一定时):

4 3 2.5 2 1.5 1 0.5 0.3 0.2 0.1 0.05 △pM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0.01 Et /% 络合滴定 lg(csp·K´(MY)) 终点误差图

例6-11:在pH=5. 5的六亚甲基四胺-HCl缓冲溶液中,以0. 02000mol/L的EDTA标准溶液滴定0 例6-11:在pH=5.5的六亚甲基四胺-HCl缓冲溶液中,以0.02000mol/L的EDTA标准溶液滴定0.020mol/L的Zn2+,(1)计算滴定突跃(Et=±0.1%)并选择合适的指示剂(2)计算滴定误差

滴定突跃的范围:

二、直接准确滴定金属离子的条件

例6-12:用0. 02000mol/L EDTA标准溶液滴定0. 020mol/L的Ca2+,必须在溶液pH=10 例6-12:用0.02000mol/L EDTA标准溶液滴定0.020mol/L的Ca2+,必须在溶液pH=10.0(氨性缓冲溶液)而不能在pH=5.0(六亚甲基四胺-HCl缓冲)的溶液中进行;但滴定Zn2+则可以,为何?

三、络合滴定中酸度的选择与控制 (一)缓冲溶液和辅助试剂 降低MY的条件常数、降低反应的完全程度 影响指示剂的变色点和自身的颜色终点,进而增大终点误差,甚至不能准确滴定 产生的影响: 常用的缓冲体系: pH<2时,强酸溶液缓冲体系,pH=1.0滴定Bi3+ pH:4~6时,HAc-NaAc和(CH2)6N4-HCl pH:8~10时,NH3-NH4Cl pH>12时,强碱溶液缓冲体系,pH12~13滴定Ca2+

当溶液pH值较高时 常用的辅助络合剂:氨水、酒石酸、柠檬酸等 (二)单一金属离子滴定的最高酸度和最低酸度

右下离子干扰左上离子

络合物滴定允许的最低酸度:在没有辅助络合剂存在的情况下,金属离子开始生成氢氧化物沉淀时的酸度 最高酸度和最低酸度之间的酸度范围称为络合滴定的适宜酸度范围

例6-13 计算用0.02000mol/L EDTA滴定0.020mol/L Zn2+时的最高酸度和最低酸度。如欲采用二甲酚橙为指示剂,滴定应在什么酸度范围内进行?使|Et|不大于0.1%的酸度范围又是多少?

pH 计算值 4.5 5.0 5.5 6.0 7.44 6.45 5.51 4.65 9.06 10.05 10.99 11.85 5.53 6.02 6.50 6.92 4.1 4.8 5.7 6.5 -1.43 -1.22 -0.80 -0.42 -0.8 -0.16 -0.02 -0.003

第七节 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目测法检测终点时,共存离子N的干扰表现在: 与滴定剂Y的反应 对滴定终点颜色的影响 第七节 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目测法检测终点时,共存离子N的干扰表现在: 与滴定剂Y的反应 对滴定终点颜色的影响 一、分步滴定的可行性判据 方法一:将N的影响作为Y的副反应来考虑,将选 择性地滴定M离子简化为单一离子滴定

方法二:

二、控制溶液酸度进行混合离子的选择滴定 例4 用0.02000mol/L EDTA连续滴定混合溶液中Bi3+和Pb2+(浓度均为0.020mol/L)试问:(1)有无可能进行?(2)如能进行,能否在pH=1时准确滴定Bi3+?(3)应在什么酸度范围内滴定Pb2+?

例5 有一含有Zn2+、Ca2+的混合溶液,两者浓度均为0. 020mol/L,拟用0 例5 有一含有Zn2+、Ca2+的混合溶液,两者浓度均为0.020mol/L,拟用0.02000mol/L EDTA滴定Zn2+。(1)判断有无可能分步滴定 (2)如能滴定,采用XO作为指示剂,试比较pH=5.0和pH=5.5时的终点误差。

三、使用掩蔽剂提高络合滴定的选择性 应用条件:多数金属离子的KMY相差不大,无法通过控制酸度进行选择滴定时。 (一)络合掩蔽法 对络合掩蔽剂的要求: 一定条件下与N离子形成较稳定的络合物 络合物无色或浅色 掩蔽剂基本不与M离子反应

M + Y = MY OH- M(OH)n L MLn H+ HY H6Y N NY 掩蔽的两种情况: ● ● ● M(OH)n L ML MLn H+ HY H6Y N NY 掩蔽的两种情况: 掩蔽剂对N离子的掩蔽反应进行的十分完全,N离子的浓度降至很小,致使干扰离子效应可以忽略不计,达到准度滴定的要求。 掩蔽剂对N离子的掩蔽反应进行的并不完全,干扰离子效应不可以忽略,但能满足准确定的判别式

例5 含有Al3+、Zn2+的混合溶液,两者浓度均为2. 0×10-2mol/L,若用KF掩蔽Al3+,并调节pH=5 例5 含有Al3+、Zn2+的混合溶液,两者浓度均为2.0×10-2mol/L,若用KF掩蔽Al3+,并调节pH=5.5。已知终点时[F-]=0.10molL-1,问能否掩蔽Al3+而准确滴定Zn2+(0.02000mol/L EDTA)

例6 在pH=5. 0时,采用XO为指示剂,用0. 02000mol/L EDTA滴定Zn2+、Cd2+混合溶液中的Zn2+(两者浓度均为0 例6 在pH=5.0时,采用XO为指示剂,用0.02000mol/L EDTA滴定Zn2+、Cd2+混合溶液中的Zn2+(两者浓度均为0.020mol/L),以KI掩蔽Cd2+,终点时[I-]=1.0molL-1,问终点误差为多少?Cd2+是否干扰Zn2+的滴定?

(二)沉淀掩蔽法 利用沉淀反应降低干扰离子的浓度,不经分离沉淀直接进行滴定,这种消除干扰的方法称为沉淀掩蔽法,掩蔽剂为沉淀剂。 沉淀掩蔽法的缺点: 有些沉淀反应进行不完全,易形成过饱和溶液 沉淀过程中的共沉淀现象影响滴定准确度 某些沉淀有色或沉淀体积较大,或沉淀对指示剂有吸附作用会影响对终点的观察。

(三)氧化还原掩蔽法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来改变干扰离子的价态以消除干扰的方法称为氧化还原掩蔽法,掩蔽剂为氧化剂或还原剂。

(四)采用选择性的解蔽剂 加入某种解蔽剂,使被掩蔽的金属离子从相应 的络合物中解蔽出来的方法成为解蔽

本节学习重点

第五章 络合滴定法 8 分析化学教研室

第八节 络合滴定的方式和应用 一、直接滴定法 直接滴定法是络合滴定的基本方法,它具有简便、快捷、引入误差小等优点。 对滴定反应的要求: 第八节 络合滴定的方式和应用 一、直接滴定法 直接滴定法是络合滴定的基本方法,它具有简便、快捷、引入误差小等优点。 对滴定反应的要求: 满足 的要求,络合反应速度快 有变色敏锐的指示剂指示终点,且不受金属离子的封闭 被测金属离子不发生水解和沉淀作用(必要时先加入辅助络合剂予以防止)

二、返滴定法 在试液中先加入已知量过量的EDTA标准溶 液,用另外一种金属离子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EDTA,根据两种标准溶液的浓度和用量,求得被测物质的含量 应用于下列几种情况: 采用直接滴定法时,缺乏符合要求的指示剂,或者被测离子对指示剂有封闭作用 被测离子与EDTA的络合速度很慢 被测离子发生水解等副反应,影响测定。

例如:对Al3+的滴定 对XO具有封闭作用 Al3+与EDTA反应缓慢,需要加热 酸度不高时, Al3+水解生产一系列多核氢氧基络合物([Al2(H2O) 6(OH)3]3+,[Al3(H2O) 6(OH)6]3+),在EDTA滴定Al3+的最高酸度时,也无法避免多核络合物的形成,而且Al3+的多核络合物与EDTA的反应缓慢,络合比不恒定。

利用置换反应,置换出等物质的量的另一种金属离子,或置换出EDTA,然后滴定之。 三、置换滴定法 利用置换反应,置换出等物质的量的另一种金属离子,或置换出EDTA,然后滴定之。 (一)置换出金属离子 被测离子M与EDTA反应不完全或形成的络合物不稳定,可让M置换出另一络合物NL中等物质的量的N,用EDTA滴定N,根据等量关系求得M的含量

(二)置换出EDTA 被测离子M与干扰离子全部与EDTA络合,加入高选择性的络合剂L夺取M,不定量释放出EDTA,用金属离子标准溶液滴定之

四、间接滴定法 有些金属离子(Li+,Na+,K+,Rb+,Cs+,W6+,Ta5+) 和一些非金属离子(SO42- , PO43-)由于不与EDTA络合或生成的络合物不稳定 间接滴定法手续繁杂,引入误差的机会较多,一般不常使用。

本节学习重点 滴定的方式: 返滴定 置换滴定 间接滴定 直接滴定

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使用掩蔽剂:络合、沉淀、 氧化还原、选择性解蔽 2.选择其它滴定剂 3.控制溶液的酸度

强调: 注意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本章总结 1.氨羧络合剂是多齿配位体,其中EDTA与金属离成的 络合物稳定性高,络合比固定且简单(绝大多1∶1), 络合反应速率快,因而在络合滴定中应用最为广泛。 2.络合物的逐级形成(解离)常数、累积形成常数、 总形成(解离)常数之间的关系和它们在络合平衡中 的应用;配位体(络合剂)质子化常数的含义;水溶 液中EDTA各型体的分布及 浓度的计算(可分别通过 质子化常数或分布分数来计算)。 3.溶液中各级络合物型体的分布,各型体分布分数和 平衡浓度的计算。

4.络合滴定中的主反应和副反应,各副反应系数的意义 和计算。EDTA的总副反应系数αY =αY( H ) 其中αY(N ) = 1 + KNY[N]。金属离子的总副反应系数 αM =αM(L)+αM(OH) (查表)-1,其中αM(L) = 1 +β1 [L] +β2 [L] + … + βn[L] n。 MY络合物条件形成常 数的意义和计算。 5.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滴定终点与指示剂变色点的 关系考虑指示剂的酸效应。 6.单一金属离子准确滴定的条件,使用条件。 7.络合滴定酸度的选择:最高酸度、最低酸度,酸度适用 的范围 。 8.通过控制酸度进行混合离子分步滴定的可行性判据.

思考与作业 P.154,1 P.160,5 6 7 P.168,13 P.171,18 P.177,21 22 29 P.18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