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探索地球 地球的起源與演變 研究地球歷史的方法 地球適合生命發展的條件 人與環境脣齒相依 1-1 1-2 1-3 習題練習.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甲狀腺甲狀腺 一年 六 班 一年 六 班 第 六 組 第 六 組. 位置 * 頸部前方, 喉部氣管兩側。
Advertisements

平面空間的形成 敘述 *經由構成元素點線面的配置產生許多變 化,表達構成結果 ( 秩序、位置、動 感、方向、大小、形狀、發散、引力、 拉力、張力等 ) 。 *以二次元元素 ( 透視、 重疊、色彩明暗 ) 表達 三次元的立體或空間感.
焦點 1 真菌的特徵與分類. 真菌 ( 菌類 ) 皆為異營真核生物大多為陸生大多具菌絲 ( 營養菌絲, 繁殖菌絲 )
第一章 探索地球 壹、教學目標: 1-1 地球的起源與演變 1.瞭解太陽系的形成過程。 2.知道固體地球、大氣與海洋的起源。
圓的一般式 內容說明: 由圓的標準式展出圓的一般式.
圓的一般式 內容說明: 由圓的標準式展出圓的一般式.
石牌金頭腦 概數篇(可複選)加油哦!.
多元化科學教學策略工作坊 吳木嘉 小學校本課程發展組.
元素 (Element) 你今日背咗未?.
生命樹 (種系發生樹)
觀光對環境的影響 王志明.
細胞膜的雙磷脂層 (Phospholipid bilayer in cell membrane)
電子商務基本概念 電子商務的定義 1-1 電子商務的特性 1-2 電子商務的演進 1-3.
4B冊 認識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 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關係.
六年級數學科 體積與容量 的關係和單位 白田天主教小學下午校 趙國鴻.
認識太陽系 目的: 認識太陽系的成員: 太陽 九大行星 小行星 慧星.
全威圖書有限公司 C0062.
Investigating the Earth
Chap3 Linked List 鏈結串列.
猜猜看下面的圖片是什麼?.
空氣的組成 地球生物活動範圍的氣體俗稱空氣,空氣的密度約為1.32g/L;純淨、乾燥的空氣所含成分如下: 氮 78.08﹪ 氧 20.95﹪
2.1 內能 物體儲存的能量 粒子的能量 物體的內能 進度評估 第 1 冊 單元 2.1 內能.
功與能量的轉換 當外力對物體作功時, 會增加物體的位能或動能 功: 重力位能: 動能: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虎克定律與簡諧運動 教師:鄒春旺 日期:2007/10/8
動物世界.
全威圖書有限公司 C0062.
第一章 直角坐標系 1-3 函數圖形.
小學常識科簡報 導師﹕Prof. Mak Se Yuen 姓名﹕邱慧萍.
為成功制定目標和行動計畫 國際獅子會分區主席訓練.
6-1 元素與化合物 課文重點: 1.化學反應的變化 2.物質的分類.
六9考題(物質循環) 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會經由哪兩種作用而循環不已? (10%)
太空 Random Slide Show Menu
大氣與海洋的起源.
小學四年級數學科 8.最大公因數.
太 陽 的 秘 密 檔 案.
2-2.1 原核生物界 1、全為單細胞,缺少核膜以及膜狀胞器, 例如:細菌和藍綠藻。.
全球暖化的啟示 第三組 (綠化地球敢死隊).
全球暖化 自然組 第三組 組員:楊凱翔、呂家萱、黃思賢.
機會成本知多少 機會成本的定義 1.
第 一章 生物學的概念與方法 生物學: 就是對生命的科學研究 生命是什麼? 難以定義, 只能描述生命如何工作(How life works.) 生命 是一個早期事件的結果。在這個事件 中,無生命物質聚集到一個活細胞中 ,成為生命體。 生命 是一種能夠捕獲、並使用能量及基礎 物質的方法.
Meteorology: study of the atmosphere and its phenomena
中三生物科 生物的七個特徵.
八大 行 星 科目 : 常識 年級 : 六年級 教節 : 一節 作者 : 郭雅志 使用方法: 按滑鼠去到下一個項目.
S.1D(5,29,35,36).ppt 神創造的世界 S.1D 游浩軍 王惠成 陳惠雁 丁衍光.
流程控制:Switch-Case 94學年度第一學期‧資訊教育 東海大學物理系.
五年級數學科 體積與容量 的關係和單位 白田天主教小學下午校 趙國鴻.
教育概論 教育原理與制度試題解題與分享 第五組
我們的太陽系 開始撥放.
全球環境的變遷 溫室效應與全球暖化現象 臭氧層的破洞 森林的消失 物種快速滅絕 酸雨的危害 人為沙漠.
細胞.
106學年度上學期 學校日 五年級 自然與生活科技 林皎汝 老師.
天氣因子 天氣因子 影響天氣的因素 例如氣溫、氣壓、風、雨量和濕度 天氣 某一段時間內 大氣層的狀況.
組長:黃天翀(4A 30) 組員:李澤城(4A 18) 鄭俊謙(4A 4) 陳嘉樂(4A 2)
( )下列何者正確? (A) 7< <8 (B) 72< <82 (C) 7< <8 (D) 72< <82 C 答 錯 對.
雷射微探質譜儀在極小礦物標本上的應用 台大地質三 鍾靈 指導老師 李太楓研究員.
參、歌唱的型態與種類 歌唱的藝術.
程式語言與邏輯:主題示範 報告人:國立台灣師大附中 李啟龍 老師 學年度資訊科技概論研習.
太 陽 黑 子 與 通 訊.
第一章 直角坐標系 1-3 函數及其圖形.
絕對地質時代 依據:放射性同位素 定年法 【教材內容】絕對地質年代是指岩石生成的距今年代,可由放射性同位素定年法測定。
相對地質時代 依據:岩層的空間分布 和構造關係
第一單元 宇宙中的地球 1.6 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二).
環工二 賴建霖 森林二 王柏堯 財法四 張燁峰 中文二 蔡雅聆
一 可靠度問題.
聲音的產生.
太空 Random Slide Show Menu
第一章 狹義相對論.
第三章 比與比例式 3-1 比例式 3-2 連比例 3-3 正比與反比.
液體(水)的重要 事實:地球生命源於海洋 生命出現於30億~40億年前,液態環境對初構生命分子的散播有絕對性影響。 水中生物在3億5千萬年前「登陸」。現今超過80%的動、植物生存在陸地上。 (為什麼呢?陸地上有甚麼好?)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一章 探索地球 地球的起源與演變 研究地球歷史的方法 地球適合生命發展的條件 人與環境脣齒相依 1-1 1-2 1-3 習題練習

問題與討論 一、問題與討論 1.固態地球是如何形成的?原始大氣及海洋是如何形成的? 答 案 大約五十億年前,太陽系誕生於一大團由氣體、冰和塵埃所組成的星雲,因為受萬有引力的吸引,星雲中心形成一個高溫度高密度的核心,周圍則呈扁平狀,繞著中心旋轉。核心因核融合反應釋放能量,產生向外擴張的熱膨脹壓力,當與向內的重力平衡時,中心會停止收縮,形成太陽。星雲外圍剩餘的氣體和塵埃,又會因萬有引力的吸引而碰撞、結合,形成更大的微行星體,再吸引更多的物質,最後發展成為行星。

問題與討論 答 案 四十六億年前,地球形成於靠近太陽的內行星帶內,由岩石所構成,因隕石撞擊的動能轉化為熱能、內收縮作用釋出能量及放射性物質衰變產生的能量,地球內部的溫度愈來愈高,岩石開始熔融,質量較大的鐵鎳等物質下沉到中心,形成地核,矽酸鹽等物質則浮到地核之上,形成地函,地函中較輕的物質進一步浮到地球表面,形成地殼,分層的固態地球就此形成。

問題與討論 答 案 地球形成早期曾多次被隕石撞擊,再加上地球內部的高溫,使得火山活動旺盛,原先存留在岩石內的易揮發物質便以氣體的型態逸出,形成地球的原始大氣,主要為水氣,其餘為二氧化碳與一些含氮或硫的氣體,當時的大氣還沒有氧氣。隨著地球表面溫度逐漸降低,水氣開始凝結並大量降雨,大約四十億年前,地球就被海洋所覆蓋,此時,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溶解於海中,成為碳酸鹽類沉澱物,部分水氣與二氧化碳即因此從大氣中移出。

問題與討論 答 案 在距今約三十五億年前,原始的生命跡象在水中開始出現,這些細菌發展出行光合作用的能力,製造出氧氣,到大約二十億年前,氧氣在大氣中累積的速率才開始增快,並激發更多釋氧物種(尤其是藍綠藻)的出現,製造大量氧氣,並於在距今六億年前的高空形成臭氧層,可以有效吸收紫外線,保護綠色植物,使其在距今四億年前成功登上陸地跨植物在陸上大量繁殖,使氧氣濃度增加到一定值,大氣組成也逐漸穩定,並維持至今。

問題與討論 2.地質年代是如何劃分的?絕對地質年代是如何得到的?相對於地球,人類存在的時間有多長? 答 案 根據岩層由下往上逐步沉積的疊置定律,以及考慮地殼變動的因素,可以判斷地層的先後順序。利用地層中的化石(趨原始年代愈久),也可分析地層的上下關係。地質學家根據全球性物種的興滅,將地球年代劃分為不同時期,隱生元和顯生元的分界即建立在物種開始大量出現的時間點,約在5.4 億年前(在此時間之前統稱為前寒武紀)。根據不同物種的出現及興盛情形,顯生元又分為古生代(5.4 億到2.5 億年前)、中生代(2.5 億到6.5千萬年前)和新生代(6.5 千萬年前迄今)。

問題與討論 答 案 絕對地質年代的測定係採用放射性定年法。放射性元素會蛻變成原子序較小的穩定元素,同時釋放出高能的粒子或電磁波,即由母元素蛻變成為子元素。元素蛻變後含量會逐漸減少,其含量變為原來的一半所需的時間,稱為半衰期,半衰期可用實驗方法精確量測。所以知道岩石樣本中母元素和子元素的含量,就可依據母元素的半衰期推導出岩石形成的絕對年代。地球年齡有四十六億年,而人類最早出現於三百萬年前(南方古猿)。若將四十六億年濃縮成一年,則人類是在最後十幾分鐘內才出現。人類的存在相對於地球的年齡非常短暫,但是人類對地球的影響卻是非常巨大。

問題與討論 3.何謂生態平衡?何謂自然保育?二者有何關係? 答 案 在地球環境中,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之間,相互組成一個密不可分且秩序井然的體系,是為生態系跨生態系中的生物區分為生產者(植物)、消費者(動物)和分解者(細菌和真菌),彼此存在著攝食者與非攝食者的關係,形成關係錯綜複雜的食物網跨生態系不論大小,結構簡單或複雜,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能量的進出保持穩定的動態平衡,使得維持生命所需的物質在食物網中不斷的循環,因而生生不息,構成生態平衡。

問題與討論 答 案 天地萬物都有與生具來的生存權,每種生物相互依存,物種愈多樣愈能形成蓬勃的生態系統。所謂自然保育即在於發揮人類的良知與力量,保護和培育生物多樣性,例如珍貴稀有動植物保育、野生動物保育、自然保留區(棲息地、溼地)等。 由於人類特殊的能力,在幾千年內即塑造出高度的文明,使得人類成為主宰地球的絕對優勢物種,並快速且大量的消滅其他物種,破壞地球長期以來的生態平衡。當地球生態平衡破壞到一定的程度,食物網遭受嚴重阻礙,會反過來,威脅到人類的生存。自然保育即在發揮人類的良知良能,企圖補救或恢復地球的生態平衡,生物多樣性可作為指標。

問題與討論 4.人類活動如何影響地球環境的平衡? 答 案 人類是地球生態系中的一個族群,具有卓越的能力,使得人類族群快速成長擴張。由於砍伐森林,燃燒化石燃料,使用大量物質,並產生大量廢棄物,造成空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與廢棄物污染。人類大規模從事經濟活動,搜刮地球資源,衝擊自然環境,破壞生態平衡,亦導致全球變遷,如氣候變化、溫室效應、土壤沙漠化、物種滅絕等。

問題與討論 答 案 近50 年來世界人口由25 億成長為60 億,由於濫墾濫用的結果,已耗損破壞了地球四分之一的表土,五分之一的可耕地以及三分之一的森林,物種滅絕的速率每年超過一萬種,是自然衰減值的500 到1000 倍,預估到2050年將有三分之一的物種滅絕。人類過度使用地球資源的結果,已危及全球所有的生命;地球環境受到過度及過快的衝擊,必將出現大災難。人類已經將地球環境壓迫到失衡的地步,必須回過頭來,重新思考如何來拯救地球、保護地球,以延續後代子孫的生存。

習題練習 二、習題練習 1.關於太陽系的形成過程,何者錯誤? (A) 形成之初含量最多的氣體是氦和氫 (B) 聚集星雲內物質的力量主要來自萬有引力 (C) 最早形成的雛形為圓形 (D) 太陽的熱能來自於核融合反應所釋放出來的能量 答 案 C

習題練習 解 析 太陽系誕生於一大團由氣體、冰和灰塵所組成的物質之中,這種由氣體和灰塵聚集而成的團塊,稱之為星雲,其直徑至少有百億公里以上。星雲周圍的物質,因為受萬有引力的吸引,逐漸地朝星雲中心聚集;當物質愈聚愈多時,彼此間的碰撞機率愈趨頻繁,最後導致氣體和灰塵開始繞著星雲中心旋轉,逐漸形成一個具有相當密度的核心,周圍則呈扁平狀。

習題練習 2.關於地球的形成過程,何者錯誤? (A)原始的地球同太陽一般,為一團火球 (B)因為物質的分異作用,造成地球內部的分層現象 (C)密度較大的鐵、鎳下沉到地球內部 (D)地球的分層約需一億年的時間 答 案 A 解 析 大約四十六億年前,剛形成的原始地球可能和月球一樣,主要是由岩石所構成,且內部並沒有明顯的分層現象。

習題練習 3.關於地球形成之初的原始大氣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凝聚太陽風吹來的氣體所形成 (B)以水氣和二氧化碳為主 (C)已有臭氧層存在 (D)氧氣自地殼中釋放出來 答 案 B

習題練習 解 析 地球形成的早期曾多次被微行星體撞擊,再加上地球內部的高溫,使得火山活動旺盛,原先存留在岩石內的易揮發物質便以氣體的型態逸出,形成地球的原始大氣,主要為水氣,其餘為二氧化碳與一些含氮或硫的氣體,和現今大氣組成相當不同。當時的大氣既沒有可供呼吸的氧氣,當然更沒有任何利用氧氣維生的有機生物存在。

習題練習 4.因臭氧層可以保護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線侵襲,生物才得以離開海洋,登上陸地。請問綠色植物何時成功登陸? (A)三十億 (B)二十億 (C)十億 (D)四億 年前 答 案 D 解 析 氧氣在大氣中累積對地球及其上生物的演化相當重要,因為臭氧也跟著產生了跨臭氧可以有效地吸收紫外線,保護綠色植物,使其在距今四億年前成功登上陸地,導致陸地大體型生物的演化。

習題練習 5.下列何者錯誤? (A)沉積岩層愈接近底部者,形成年代一定愈老 (B)地層中的化石可用來定年 (C)一般而言,沉積岩層若未受地殼變動影響,會保持原始的水平狀態 (D)若岩層受到火成岩體切入,可以推論火成活動較年輕 答 案 A

習題練習 解 析 疊置定律的應用基於兩個基本假設:(1)岩層初沉積時為水平層;(2)岩層未受強烈變形而倒轉。則一系列疊置在一起的沉積岩,老的岩層在下部,新的岩層再依序覆蓋在老的岩層上。沉積岩層若未受地殼變動影響,會保持原始的水平狀態,而成層的沉積岩層愈接近底部者,其形成年代愈老。若岩層受到火成岩體侵入或被斷層切割,我們可依據前者被後者切割的邏輯來判斷地質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由於生物演化有從簡單到複雜的趨勢,所以地層中的化石愈趨原始,代表地層年代愈久遠,我們也因此可利用地層中的化石群來分析地層的上下層序。

習題練習 6.利用何種方法可獲得地質事件發生的絕對年代? (A)比對地層中的化石年代 (B)計算海水的鈉累積速率 (C)利用放射性元素進行定年分析 (D)利用沉積岩的總厚度及沉積物的沉積速率加以估計 答 案 C

習題練習 解 析 絕對時間係以確定的時間單位時、日、年指出某一地質事件發生的特定期間,而放射性定年法即為測量絕對時間的方法。放射性蛻變即不安定的放射性同位素(母元素)的原子核自動分裂,轉變成較輕的安定元素(子元素)的作用。某一元素蛻變為原來質量的一半所需要的時間稱為半衰期,不同元素的半衰期自數日或數年至數十億年不等。若知母元素的含量、半衰期和子元素的含量,則可定出含放射性元素的礦物或岩石的絕對年齡。

習題練習 7.下列四種生物,何者最早出現在地球上? (A)有孔蟲 (B)藍綠藻 (C)矽線蟲 (D)三葉蟲 B 答 案 B 解 析 據推測,在三十八億年前,地球上已有了古老的菌類,這些菌類都能在高溫、高壓、黑暗無光的條件下存活,它們以海水中溶解的有機物為養料。另有一些有機體,則完全靠無機物而生長,這就是所謂的吃礦物的有機體,如現在仍存在的「硫、鐵細菌」。

習題練習 解 析 當時地球上還沒有氧氣,最初的生物也都是厭氧型生物,在它們的進化程序中,引發了一個重大事件--因突然的變異而出現了會放氧的生物--光合生物,也就是原始植物,它們是利用太陽能的新類型生物,具有了一種非常有用的物質葉綠素,靠它利用太陽能分解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再利用取得的碳建造有機物質,滿足身體生長的需要。這種新型生物攝取營養的方式,與厭氧型生物相比,它的效率提高了約20 倍,能使自身大量繁殖。它們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後放出的氧氣,大大地改變了地球的面貌。這種能放氧的生物早在35 億年前,就已出現在地球上了。科學家們於澳大利亞西海岸發現了這種在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化石。現在,海底深處還能找到這類生物,它就是藍綠藻。

習題練習 8.地球因有各種優越條件才適合生物生存,其中不包括下列何種條件? (A)水的存在 (B)大氣中有生物所需的各種氣體 (C)土壤中含有各種有機物質 (D)太陽光的照射 答 案 C

習題練習 解 析 土壤中含有的各種有機物質影響土壤的使用性與適耕性,在沉積快速的還原環境中,經由相關的地質作用,有機物質可轉化成油氣或煤礦。但土壤中的有機物質與生態平衡並無直接關係。

習題練習 9.欲達到生態平衡的要件不包括下列何者? (A)物種之間互不侵犯 (B)能量及資源必須循環與生生不息 (C)生物歧異度愈大,生命延續力愈佳 (D)尊重各種生命的存在價值 答 案 A

習題練習 解 析 地球上物種之間相互依存,彼此存在著食物鏈的關係,維持生命所需要的物質在食物鏈中循環,生生不息。因此,生物歧異度愈大,食物鏈被斷絕的機會愈小,生命延續力愈佳。各種生命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必須尊重及保護。

習題練習 10.人類出現在地球的時間很短,卻對地球上的環境與生態造成的傷害最大。若將地球的歷史濃縮成一年,則人類出現的時間約多少? (A)一個月 (B)一天 (C)十幾個小時 (D)十幾分鐘 答 案 A 解 析 若將一億年濃縮成一年(表1-1),則地球成長年曆中的1 秒約相當於150 年。假設地球於一月一日上午零時零分零秒誕生,則可將地史上發生的事件依序加以編排。

習題練習 解 析 最古老的化石約出現在三月下旬,這是一種單細胞生物--藍綠藻,而古生代的三葉蟲直到十一中旬終於出現了。隨後因環境和氣候的變化導致生物快速而急遽的演化,也留下了較多的化石證據,十一月末植物終於能離開海洋而登陸,恐龍在十二月中旬稱霸地球,但是到了聖誕節左右,恐龍就已經消失無蹤。靈長類則遲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晚上八點半才出現,自詡是萬物之靈的人類更是趕在最後十幾分鐘內才匆匆上臺。雖然人類的存在相對於地球的年齡是如此之短暫,但是人類對地球環境及物種的影響卻是如此快速且巨大。

第一章 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