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鲜活起来 转变观念、提升理念、探寻方法 陆国栋 浙江大学本科生院 教学研究处 2012. 10. 20,杭州
提 纲 1. 考生与学生的区别 2. 中外教育比较分析 3. 教学改革基本关系 4. 大学课堂若干模式 5. 大学教学根本任务 提 纲 1. 考生与学生的区别 2. 中外教育比较分析 3. 教学改革基本关系 4. 大学课堂若干模式 5. 大学教学根本任务 6. 教学改革基本路径 7. 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 8. 教学管理推进教学改革
0.自我简介 陆国栋,1963年出生,1979年考入浙江大学,1983年留校任教,1999年晋升教授,2000年获理学博士学位,2001年批准为博士生导师。 2001、2005、2009年分获国家教学成果二、一、二等奖。 2003年获评首批国家级精品课程。 2006年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 2007年获评首批国家级教学团队。 2007年承担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 2011年获评国家级精品教材 2012年获评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
0。自我简介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高技术计划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宁波海天)、博士点基金等项目 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多项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 浙江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教研处处长、竺可桢学院副院长、机械系工程及计算机图学研究所副所长。 1983年获得化工机械专业 工学学士学位 1990年获得机械学CAD方向 工学硕士学位 2000年获得应用数学CG方向 理学博士学位
1.“考生”与“学生”的区别 中国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吗? “常态结构问题”——顾名思义,问题的构成是有规可循的,可以找到答案的,答案如果不是唯一的,也是有对错之分的。 “非常态结构问题”——问题的构成是无规可循的,有无答案是不确定的,即使有答案也不一定是唯一的。答案可能有多种,也可能没有对错之分。
1.“考生”与“学生”的区别 中国的教育强调“传道、授业、解惑”,够了吗? 大人为孩子“发现问题”,然后交给孩子去解决。 所谓的“问题”都是已知世界的问题,所以通过这种教育方式培养的只是孩子解答已知世界问题的能力。 老师给的“问题”再高深,再玄妙,都比不上学生自由地“启疑”。
1.“考生”与“学生”的区别 “考生”与“学生”有什么区别? 应试教育培养的是“考生”,是把有问题的“考生”教得没有问题了; 素质教育培养的是“学生”,是把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有问题——以产生新的问题为“会学”的开始。 老师给的“问题”再高深,再玄妙,都比不上学生自由地“启疑”。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爱因斯坦曾说过:“发现问题常常比解决问题更具有实质意义,因为解决问题不过是数学或实验的技巧罢了。” 具备了“会学”的能力,产生的问题越多,就越能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以及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性。 不有所“发现”,就无从“解决”;“发现问题”在先,“解决问题”在后;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再“发现问题”……如此不断循环。以产生问题为目的,就定下了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基调。
我发现中国大学教育三个基本问题 中国的大学教学与中学区别不大 中国的大学间教学模式区别太小 中国的大学教学与国外差别太大 纵向维度 自我维度 横向维度
2. 中外教育比较分析 课堂学习 研究应用 参考学分 学制 高中 **** 三年 本科 *** * 160 四年 课堂学习 研究应用 参考学分 学制 高中 **** 三年 本科 *** * 160 四年 硕士 ** ** 32 二年半 博士 * *** 16 三年 博士后 **** 0 两年
输入:学习 输出:应用 被动学习、消极学习、应付性学习 主动学习、积极学习、创造性学习、研究性学习 竞赛,投入与回报 科研训练 (自主性、高效性、研究性、国际化) 新生研讨课 输出:应用 竞赛,投入与回报 科研训练
2. 中外教育比较分析 教育阶段--小学-学一点 不会 乱 学科范畴--理工农医、人文社科 课程范畴--师生互动、研讨、讨论、辩论 教育阶段--小学-学一点 不会 乱 -- 中学-多学一点 不能 苦 --大学-认真学 不愿 迷 学科范畴--理工农医、人文社科 课程范畴--师生互动、研讨、讨论、辩论 --教师灌输、3G
2. 中外教育比较分析 学生方面--兴趣使然,主动学习 教师方面--教学天职,尽心尽责 理想与目标 效益与效率 觉醒、觉悟、醒悟、感悟 --分数使然,限于课内 教师方面--教学天职,尽心尽责 --心有旁骛,投入不足 理想与目标 效益与效率 觉醒、觉悟、醒悟、感悟
教育阶段三个转变? 知识、素质、能力并重 小学:“听话”课堂-转变为-素质课堂 中学:“分数”课堂-转变为-知识课堂 大学:“知识”课堂-转变为-能力课堂 大学有向分数课堂嬗变的趋势???
教育体系三种模式? 欧美模式 兴趣驱动 日韩模式 压力驱动 中国模式 功利驱动
国民精神三种体系? 欧美体系 契约精神 日韩体系 君臣精神 中国体系 家族精神(尤其是父母对子女约束太多)
问题源头? 面子观念过重,浙江一考生,中国家长 评价指标单一,何为成功?7015? GDP--关注民生 举国金牌--关注健康 北清情结、牛剑情怀、哈耶情愫(虎妈,狼爸) GDP--关注民生 举国金牌--关注健康 举国分数--关注成长
3.教学改革基本关系 学校提供教与学环境 所有学生都是好学生(以竺可桢学院选拔为例)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活”过来) 学生主动积极学习(学生想“活”过来)
3.教学改革基本关系 (1)教与学----教学观念改革上的基本关系 教师与学生 教书与学习 学校组织教与学生选择学 学分制:选专业、选课程、选进程
3.教学改革基本关系 (2)统一性与多样性----培养模式改革上的基本关系 培养目标(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
3.教学改革基本关系 (3)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教学方法改革上的基本关系 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 课堂教学与环境营造 开展教学改革就是要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
新生研讨课 浙江大学2005年开始开设 一个学分,6次课程,每次3课时 小班开课 考试模式灵活
--基于图形媒介的学习互动 (1)关于学习角色与方法的转变 (2)计算机图形学之裁剪算法(各1/4学生交流) (3)CAD&CG技术及其发展 (各1/4学生交流) (4)尺寸标注技术研究 (各1/4学生交流) (5)工程图样分析与论文写作 (各1/4学生交流) (6)学生体会交流
单设模块,引导成人,培养人格,激发思维,提升素质 --强化通识核心课程 转变模式: 大班上课,小班研讨,课外跟进 表达能力(每人15分钟以上/20人,100%),思考模式 改变评价: 教师:不参加传统学评教 改变评分: 正态分布,期末不超一半 培养目标: 单设模块,引导成人,培养人格,激发思维,提升素质
不许弃考?改变计点? 师生互动、课内外互通、过程结果互融 激励机制 条件提供,博士生,津贴 配备设备 手段倒逼 --强化通识核心课程 利用资源 降低功利 师生互动、课内外互通、过程结果互融 打破系统,讨论为中心,教学相长,师生受益 激励机制 条件提供,博士生,津贴 配备设备 手段倒逼
浙大特色,中国情结 国际视野,历史眼光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敬畏之心,批判精神 从“水”课到“金”课 从“死”课到“活”课 --强化通识核心课程 浙大特色,中国情结 国际视野,历史眼光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敬畏之心,批判精神 从“水”课到“金”课 从“死”课到“活”课 从“木”人到“思”人
(1)教师投入精力不足 教室里、黑板边、实验室 飞机上、餐桌边、会议室 各方考核压力太大 功利社会诱惑太大
(2)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小学、中学学习太过辛苦 大学学习与中学缺乏本质区别 应试教育、唯课堂是从、唯分数是从、唯积点是从
(3)教育部政策引导不够 对高校评价指标体系有待改变:农业? 教学难以衡量:长期、隐性、无明确指向 科研易于量化:直接名利,滚下山的石头
4.大学课堂若干模式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一桶水?一碗水? 一汪清泉----更高的境界?(研究型) 科研转化为教学
4.大学课堂若干模式 课堂授课的三种模式 教材使用的三种境界 教学是立足之本,科研是发展之源
4.大学课堂基本模式 读课--照本宣科、照屏宣科 讲课--面向学生的一般形式 说课--面向教师的一种形式 演课--视频公开课模式
4.大学课堂若干模式 教材非常重要,不可或缺。 用●好教材 基本共识 用好●教材 问题关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 跳出教材● 更高境界
5.大学课堂根本任务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1)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点--Pixel,真实感图像,动画,虚拟现实 线与矩形--Clipping,SCI/EI 面成型--快速成型 线成型-- 织可穿 点成型--3D打印:革命性制造技术 O维、一维、二维、三维、多维--分数维 连接 C:?
(2)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基本科学思维方法 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更高的境界是什么? 如何描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法?
(2)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提出问题 发现问题 分而治之,各个击破 分类方法 将问题分成相互并行的几个方面 纵向 提出问题 发现问题 分而治之,各个击破 分类方法 将问题分成相互并行的几个方面 纵向 分层方法 将问题分成上下层次的几个方面 横向 分解方法 将问题分成相互关联的几个方面 点状 分步方法 与分解类似,但更多地体现在时间过程中 合成方法 与分解相对应,分解的逆过程 概括方法 对一个问题的高度浓缩的描述,如摘要 如对一篇论文外在之分析,题目/章/节/小节 题目/摘要/关键词
分析解决问题基本方法-分步 计算机应用经历了三个阶段(分步方式): · 多人一机 批处理阶段 · 一人一机 个人机阶段 · 多人一机 批处理阶段 · 一人一机 个人机阶段 · 一人多机 互联网阶段 物联网阶段(新专业???) 泛联网阶段 ·无人N机???
分析归纳基本方法-分步 输入方式见证了计算机应用的发展: ○维输入:纸带、卡片(离线输入) 一维输入:键盘 二维输入:鼠标、扫描仪 三维输入:三维鼠标、数据手套、头盔 多维输入:声音、图象(指纹、条码)
分析归纳基本方法-分步 操作系统的发展极大地方便了应用: 计算机应用的三要素: -字符型DOS(Disk Operation System) -图符型Windows 计算机应用的三要素: -硬件、软件、人才
分析归纳基本方法-分析 分析方法,以装配为例 装配或许可以看作是连接。 ·连接可以分为哪两类? ·最常见的连接方式有哪些? ·举几个最简单的装配体(连接体)。
(3)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考试切入 作业切入
教学方法改革与考试方法 改革思路 规范面上考试模式 深化点上考试模式 变革时间 2小时 —— 2天 —— 2周 —— 2个月直至整个学习过程
教学方法改革与考试方法 规范面上考试模式 国家级试题库 统一考试 统一阅卷
教学方法改革与考试方法 # 推进点上考试方式改革 一定比例学生免期末笔试(20%以下) 写一篇具有实质性内容的读书报告并口头答辩; 免考≠不考,变被动考为主动学习、巩固、深化 写一篇具有实质性内容的读书报告并口头答辩; “自主命题、自我测试、自行评价”三自模式 自拟一份试卷,给出标准答案,说明出题依据,与体会并口述; 给出一个部件的设计绘图过程并口头答辩; 单个学生面试。
教学方法改革与考试方法 # 关于“自主命题、自我测试、自行评价”的考核模式,学生反映很好。 · 竺可桢学院郭青(3013001124)同学写道: “第一次,用出卷这样的形式来检验自己是否掌握了一门课程,很新鲜很特别。……”
教学方法改革与考试方法 · 竺可桢学院罗海燕(3013001126)同学写道: “我觉得出了这份试卷学到了很多东西。首先,我觉得出试卷时的复习和平时的复习是不同的。出试卷的时候,我是带着目的性去看书的,是以一个老师的身份揣摩学生的心理,把一些学生平时容易错,应该掌握的内容加以整理。……”
教学方法改革与考试方法 · 竺可桢学院秦迟(3013001127)同学写道: “刚听说出试题可以免试或者加分,我觉得出题可以参考很多的资料,应该会比复习方便。但是经过两天的出题,我发现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甚至是比看书复习更花精力的事。同时这个过程也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教学方法改革与考试方法 # 《中国青年报》2004年1月14日作了报道 # 《钱江晚报》2004年1月18日作了报道 浙大:学生自行命题,考试的脸在悄悄变 # 《钱江晚报》2004年1月18日作了报道 考试变脸:别太在乎卷面 # 《光明日报》2005年5月11日作了报道 首开“三自”考试新模式
教学方法改革与作业 # 如何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 教学必须关注过程,设计作业 新三自:“自主设计、自我命题,自我测试” # 三个转变
6.教学改革基本路径 目标: 意在实现3个转变 以教为主(老师满堂灌)向以学为主转变 以课堂为主(过分重课堂)向课内外结合转变 以结果评价为主(过分重分数)向结果过程结合转变
朴素认识 让大学课堂与中学真正不同!!! 中学学习太过辛苦,大学是天堂? 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积极互动 参与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指导意见》文件起草
6.教学改革基本路径 研讨引入模式 考试切入模式 硬件介入模式--教室、互动平台
6.教学改革基本路径 引入信息工具改造课程 组合式 整合式 融合式
7. 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 精品视频公开课程--1000门,非常态课程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000门,广义的课程 所有学校都能拿到资源的项目,属地申报 总体而言,十二五本科教学工程中央财政只支持中央高校
关于资源共享课
重申报,轻建设,难共享? 重共享,强过程,多模式,后评价
重共享 资源共享课程的核心要素是“共享”,这是一切课程建设的源头和归宿。共享一般需要一个建设过程予以体现,共享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共享的评价是后置的。 将建公共平台
强过程 资源共享课程的共享是一个过程,建设是一个过程,评价也是一个过程,资源共享课程不同的模式展示了不同的过程。
多模式 资源共享课程是一门“广义的课程”(犹如视频公开课是“非常态课程”),一切以共享为目标的活动均可纳入资源共享课程范畴。
后评价 类似于视频公开课程,首先遴选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资格,按不同模式组织评审,根据建设阶段拨付资金,认定为资源共享课程的则发文公布。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 拟建5000门,其中本科3500,高职1500 现有本科2400,专科1000,军队200 现有国家精品课程升级改造 新增国家资源共享课 浙大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 64+8 门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 教育部将对国家级精品课程进行升级建设,评审后成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申请是基本前提,共享是基本要求 全程录像将是工作重点 负责人变更问题?退休,调动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 新增一批资源共享课 招标建设 委托建设 教学指导委员会
面向不同需求 预习 学习 复习 自习
活的课程 基础性资源 生成性资源 拓展性资源 试题库、案例库、答疑库
资源共享课特征 课堂常态 师生互动 丰富资源 分类共享 可认学分
8.教学管理推进教学改革 规范管理与引导创新有机协调 改变传统质量观:从讲清讲透到互动思考 改变教师打分方式:过分关注结果到更多地引入过程要素 改变学评教方式:注重“教”的评价到关注“学”的评价
8.教学管理推进教学改革 通识核心课程、荣誉课程可以申请不参加传统的学评教 举措: 考虑新的学评教模式 原有评价多集中在“教”上: 教学是否认真 教学准备是否充分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 表达是否清晰,等等
8.教学管理推进教学改革 考虑新的学评教模式 在关注“教”的同时,侧重对“学”的评价: 是否有师生、生生互动? 能否让学生保持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能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能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学生课外投入的学习时间大约多少?等等
如何激发学习兴趣? 如何提升思维品质? 如何养成问题意识?
如何摒弃功利学习? 如何远离“积分”中心? 如何找到成长之路?
如何找到提高中国 高等教育质量之路?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