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地理篇(下) 第六章 拉丁美洲(一)中美洲 國家檔案.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06/06 e 2007 年全球艾滋病流行情况 数据摘要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 2007 年 12 月 数据来自《 2008 年全球艾滋病疫情报告》,全文(英文)可以从联 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网站 获得
Advertisements

我的 动 堂天 漫 制作人: 13312—22 青春 情感 悬疑推理 魔 法 系 列 动 漫系 列 动 漫 之.
第一章 緒論 高中地理(二).  區域地理的重點  地理區劃分的依據  臺灣自然環境的特性  臺灣四大地理區劃分的依據  中國自然環境的特色  中國六大地區的概述 學習重點.
第十二章 大洋洲 ( 一 ) 澳洲、紐西蘭 世界文化地理篇(下) 國家檔案. 澳洲、紐西蘭自然環境特色 澳洲、紐西蘭的原住民文化 澳洲、紐西蘭經濟活動的展開 紐西蘭的生活方式 澳紐的脫歐入亞歷程 學習重點.
昆明机场. 目录  机场历史 机场历史  建设状况 建设状况  运行状况 运行状况  航线 航线.
第五章 美洲 ( 二 ) 拉丁美洲概述. 學習重點  拉丁美洲的自然環境  拉丁美洲的印第安文明  歐洲人殖民統治對拉丁美洲的影響  拉丁美洲多元合成文化的特色  拉丁美洲的依賴式經濟  拉丁美洲現代政治、社會、都市發展 的特色.
第十四章 人口(二) 高中地理(一). 第一節 人口成長 第二節 人口組成 第三節 人口問題 第十四章 人口(二)
中國歷史 社會主義文化大革命 我們的報告是關於中國著名的革命 —— 文化大革命。你可會立即想到它何時發 生、怎麼會發生等等。我們將會介紹文 化大革命,希望你細心欣賞。
党课讲座 入党的条件与程序.
中國大陸教育 督導制度探究 凌林煌教授/博士 講授 國立中山大學共同科歷史學程
地圖符號:圖例 地圖符號:圖例.
第九章 非洲(二)北非.
台灣海岸線全長:約1200km 台灣海岸分類: 北部岩岸 西部沙岸 南部珊瑚礁海岸 東部斷層海岸
翰林版社會領域地理科 九上 第六章 中南美洲.
温故知新 犬 戎 公元前 770年 周平王 公元前771年 东周 洛邑 西周 镐京.
让我们走进秋天.
第十六章 蒙新地區.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讲授提纲 教育与教育学 思考题目 主讲: 白彦茹(教授) 阅读文献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退出.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法學緒論第三單元:立法程序 課程設計: 財經法律系 --楊東連 法學緒論-3.
鹽酥蝦 蝦子先處理好 蝦頭剪至眼睛處,鬚及蝦頭的小腳也都剪乾淨 2 再用廚房用剪刀開背去腸泥
老師 : 製作 觀光地理-美洲篇.
第四节 K线图研判技巧.
國際貿易程序 貿易條件:CIF (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 付款條件:信用狀 運輸方式:海運.
全球概述.
第十三章 大洋洲(二)與兩極地方.
旅游资源赏析.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
高中地理(一) 第十六章 產業(二)林、漁、礦業.
第三节 认识大洲-美洲 (一).
第七章 人 口 第一節 種族的分布與現況 第二節 人口結構與成長 第三節 人口問題 總目錄.
早期的西方殖民扩张.
第三章 文学作为活动.
宗教故事 Back >> 【被逐出樂園】米開朗基羅1508~12年.壁畫
香港的經濟發展.
湖北武当山.
2.4 民主监督—— 守望公共家园.
第十章 華中地區(二)湖廣地區.
立體圖形、圖形變換、空間 第十一組 廖芳苓 葉玟孝 林佩君.
視野死角與內輪差 埔心國小交通安全團隊.
世界文化地理篇(上) 第四章 東亞(一)亞洲概述與韓國.
3 中南美洲 第一節 多樣的自然環境 第二節 多元的合成文化.
觀光對環境的影響 王志明.
Weather and Climate天氣與氣候
墨西哥 班級:貿二丙 座號:32 姓名:黃曼寧.
電子商務基本概念 電子商務的定義 1-1 電子商務的特性 1-2 電子商務的演進 1-3.
Nokia:廣告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阿拉斯加州克利夫蘭火山噴發的太空情景. 阿拉斯加州克利夫蘭火山噴發的太空情景 從太空拍攝美麗的巴哈馬群島.
四種市場結構的類型與比較 完全競爭市場的特徵.
南亞地形圖 單 4 元 亞洲(二)──南亞、中亞與西亞 社會學習領域 投影片 16 配合社會(五) 三上地理 4 ─ 1.
通識選修課程-社會領域 世界文明與發展 中國:東亞之光(Ch.16)
台灣的人口 教學者:李蕙娟 年級:二年級.
本章結構  市場與產業  產品的性質與市場或產業的範圍  產業與市場的分類  產業結構 陳正倉 林惠玲 陳忠榮 莊春發 著.
世界文化地理篇(下) 第二章 美洲(一) 盎格魯美洲概述.
第十讲 刘少奇与中国革命和建设.
研習題目 蘇門答臘西南地震.
第七章 華南地區(二)嶺南丘陵.
第二單元第1課 世界地理概述 一、海陸分布 (ㄧ)分區: 1.陸地-七(八)大洲 (中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 2.海洋-三大洋
台灣產業結構變遷之探討 2006/10/31 報告者:蔡宜君.
1.1 國際貿易的意義與重要性 1.2 國際貿易的類型 1.3 國際貿易的特性 1.4 經營國際貿易的風險
ㄧ、自然環境 (ㄧ)中、南美洲的分界:巴拿馬 (二)西部多火山、地震
規模經濟 定義 原因.
聖地的位置.
工商界簡介 企業與宗教 我的見證及體驗 Q & A.
花王集團.
P106.
后里鄉的地理位置.
第6課 資源問題與環境保育對策 一、水資源 (一)整體問題:不足、時空分布不均 (二)分區問題: 1.季風氣候區: (1)問題: a.水汙染
景文科技大學學生校外實習訪視暨差旅費核銷說明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世界文化地理篇(下) 第六章 拉丁美洲(一)中美洲 國家檔案

學習重點 中美洲自然環境的特徵 中美洲古文明的活動 中美洲經濟的發展 墨西哥城今昔的變化

第六章 拉丁美洲(一)中美洲 第一節 自然環境的特色 第二節 印第安部落社會的生活方式 第三節 近代的經濟發展 第六章 拉丁美洲(一)中美洲 第一節 自然環境的特色 第二節 印第安部落社會的生活方式 第三節 近代的經濟發展 第四節 墨西哥城的誕生、重建與擴張

第六章 拉丁美洲(一)中美洲 第一節 自然環境的特色

中美洲 範圍: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峽和西印度群島 民族:墨西哥和中美地峽以麥士蒂索人和印第安人為主,西印度群島以黑人和姆拉托人為主【參考學習手冊P.56】 西印度群島為拉丁美洲人口密度最高之區【參考學習手冊P.65】 圖6-1

板塊邊界多火山地震(Ⅰ) 中美位於北美、南美和太平洋板塊交界,地殼不穩 火山活動旺盛,薩爾瓦多「太平洋燈塔」之稱 地震造成毀滅性破壞,中美洲國家首都重建 圖6-2

板塊邊界多火山地震(Ⅱ) 墨西哥高原(東、西馬德雷山系)―呈三角形 (1)東、西兩側有山脈,西部山地直逼海岸, 地形崎嶇,東側有狹長平原,猶加敦半島 地勢低 (2)中部地勢較高,南部多火山、斷層谷地

中美地峽 地形:山地、丘陵為主,其間有高原,海岸平原狹小 地勢:西北高,東南低 多火山,土壤肥沃,利農耕

西印度群島 巴哈馬群島:位弗羅里達半島東南,多珊瑚礁島【參考學習手冊P.63知識補給站】 大安地列斯群島:大陸島,為北美古山地沉水形成, 如古巴、海地、牙買加 小安地列斯群島:多火山島和珊瑚礁島,火山、地震頻繁

熱帶氣候 + 洋流(東側墨西哥灣流,西側加利福尼亞涼流) ↓↓ 東岸為熱帶雨林氣候; 西岸為熱帶莽原氣候。 東北信風帶(東岸迎風,西岸背風) 圖6-3

高地與沙漠氣候 墨西哥西北部受副熱帶高壓籠罩+東北信風自陸地而來+加利福尼亞涼流乾燥氣候 因為高度此區高原為副熱帶高原氣候, 涼爽宜人,故山上人口密度較沿海平原高

熱帶海域颶風危害 中美熱帶海域,蒸發旺盛+熱帶低壓 輻合帶颶風 面積小的巴哈馬和小安地列斯群島, 乏耕地,易有水荒,並受颶風侵襲 圖6-4

第六章 拉丁美洲(一)中美洲 第二節 印第安部落社會的生活方式

中美洲馬雅文明主要的分布範圍 圖6-5 中美洲馬雅文明主要的分布範圍

馬雅文明 西元八世紀末達到鼎盛期 擅用石灰岩地形,營造出取水方便之景觀特色 金字塔型的社會結構 圖6-6~6-8

阿茲特克帝國 原居北方乾燥高原→侵略性性格 南下墨西哥谷地(火山灰土肥沃、堰塞湖水多)。 馬雅文化和阿茲特克帝國比較,參考學習手冊P.67

第六章 拉丁美洲(一)中美洲 第三節 近代的經濟發展

經濟依賴國際市場價格 熱帶栽培業 銀:墨西哥 石油(墨西哥灣、加勒比海海域): 農業人口比例高,外銷產品以農產品為主 以生產香蕉、咖啡聞名 採礦業 銀:墨西哥 石油(墨西哥灣、加勒比海海域): 墨西哥(高度依賴石油的經濟P.67)、千里達 鋁:牙買加

殖民化的社會結構 多數地區為西班牙的殖民地,所以盛行西班牙語,信仰天主教 人種:多為麥士蒂索人,再者為印第安人、白人和黑人

高度依賴現金作物的經濟 中美地峽各國(Ⅰ) 產業型態:農業,玉米為傳統作物 以單一作物為主: 1.咖啡 2.香蕉(宏都拉斯香蕉共和國) 3.棉花(熱帶莽原區) 表6-1

高度依賴現金作物的經濟 中美地峽各國(Ⅱ) 產業型態:農業轉變 玉米咖啡香蕉棉花 ◎大規模專業化栽培的問題 1.易受市場影響 2.現金作物生產過剩,連帶導致糧食短缺 表6-2

古巴―蔗糖重要生產國 屬大安地列斯群島之一 控制墨西哥灣的門戶,位置重要 夏秋有颶風侵襲 甘蔗採大規模經營,菸草品質極佳 多數土地種植甘蔗,所以糧產不足,須進口 近年來,致力發展觀光業 圖6-10

古巴―產業結構演變 農產品單一化  嚴重依賴美國資本  社會主義資金收歸國有  擺脫單一化經濟結構  生產以水稻、玉米等糧食作物

世界級的地位(Ⅰ) 巴拿馬運河【參考學習手冊P.69、P.71】,鑿穿巴拿馬地峽,聯絡大西洋和太平洋。 科隆(Colon)自由貿易區: (1)位於巴拿馬運河北端,濱臨加勒比海 (2)拉丁美洲最大的轉口貿易港 (3)加工出口區 圖6-11

世界級的地位(Ⅱ) 加勒比海小島國—免稅天堂 觀光旅遊業發達,雨林、火山、珊瑚 礁、熱情驕陽、豐富殖民色彩

第六章 拉丁美洲(一)中美洲 第四節 墨西哥城的誕生、重建與擴張

墨西哥城特諾奇蒂特蘭城 阿茲特克文明 「查那巴斯」人工島可說是典型的填湖造陸工程 種植新鮮蔬菜和水果 圖6-12

墨西哥―拉丁美洲第三大國 人口以服務業為主 農業:墨西哥高原南部―玉米、咖啡 北部少雨區―放牧 格蘭特河沿岸―棉花 西海岸灌溉區―小麥 因為多火山活動礦產多,如銀礦產量世界第一 人種有西班牙人、麥士蒂索人和印第安人三種 西班牙人社經地位最高,印第安人最低 墨西哥沿岸近海陸棚石油 圖6-9

墨西哥城 阿茲特克文化對墨西哥影響很大 位在墨西哥高原盆地中 屬首要型都市―1950~1976年間,市區建築面積由240平方公里增加至820平方公里 墨西哥都會區人口約有一千八百萬人,占全國人口約1/4

墨西哥―發展工業的優越條件 勞工充足且工資低廉 鄰近美國,可以吸收美國資金、技術,產品亦可就近向美銷售 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在1994年成立後,美、加、墨三國間的貨物均免關稅,可自由流通

墨西哥―都市發展過快的問題 失業問題 貧民窟占全市區面積的40% 環境污染 水源嚴重不足 古湖床的地質加上超抽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 常有地震造成土壤液化

墨西哥高原 西印度群島 中美地峽 火山島 珊瑚礁島 BACK . 圖6-1 中美洲地形圖 圖6-1 中美洲地形圖 BACK 資料來源:Edward B. Espenshade, Jr. (1990), Good's World Atlas. U.S.A.:Rand McNally, p116~117 .

圖6-2 BACK

圖6-3 BACK

圖6-4 BACK

BACK 資料來源:圖6-6 Claude Baudez, Sydney Prcasso(1994),馬雅古城:淹沒在森林裡的奇蹟。 圖6-6~6-8 資料來源:圖6-6 Claude Baudez, Sydney Prcasso(1994),馬雅古城:淹沒在森林裡的奇蹟。      臺北:時報文化出版,頁126~127      圖6-8 馬特古城-淹沒在森林裡的奇蹟(1994),發現之旅08,時報出版,頁114~115 BACK

表6-1 BACK

表6-2 BACK

圖6-10 BACK

圖6-11 BACK

圖6-12 BACK 資料來源:阿茲特克-太陽與血的民族(1996),發現之旅28,時報出版,頁25

圖6-9 BACK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