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古典 —《西游记》
一、《西游记》简介 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也和《水浒传》、《三国演义》相似,是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演变才形成的。 《西游记》的故事源于唐僧玄奘只身赴天竺(今印度)取经的史实。 《大唐西域记》 ——《陈光蕊江流和尚》 、《唐三藏西天取经》 、《二郎神锁齐天大圣》 ——《西游记》
一、《西游记》简介 吴承恩(约1500—约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年轻时以文名著于乡里,却屡试不中,中年以后才补为岁贡生,授长兴县丞,不久辞归。所著诗文大都亡佚,后人编订成《射阳先生存稿》四卷。
二、《西游记》主题 《西游记》内涵丰富,为后人提供了多种阐释的可能性。有宗教主题说、游戏主题说、政治主题说、哲理主题说,等等。 “像《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这样经过长期积累的集大成之作,内容十分庞杂,主题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不宜于用什么单一的主题去套它”。
二、《西游记》主题 1、宗教主题说 佛教:《西游记》演述的是佛教的取经故事 道教:大量与道家金丹修炼有关的诗词内容 儒教:“明心见性”、“修身养性” 三教合一:各种宗教思想的大综合
二、《西游记》主题 2、游戏主题说 “一味胡说乱道,任意大开玩笑,有时自难自解,亦无甚深微奥妙之旨,无非随意提起,随手放倒”。 ——冥飞《古今小说评林》 “至多不过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说、神话小说,他并没有什么微妙的意思,他至多不过有一点爱骂人的玩世主义。这点玩世主义也是很明白的,他并不隐藏,我们也并不深究”。 ——胡适《西游记考证》 “实不过出于作者之游戏” ——鲁迅《中国小说之历史变迁》
二、《西游记》主题 却说猪八戒吊在梁上,哈哈的笑了一声。沙僧道:“二哥,好啊!吊出笑来也!” 八戒道:“兄弟,我笑中有故。”沙僧道:“甚故?”八戒道:“我们只怕是奶奶来了, 就要蒸吃;原来不是奶奶,是旧话来了。”沙僧道:“甚么旧话?”八戒笑道:“弼 马温来了。”沙僧道:“你怎么认得是他?”八戒道:“弯倒腰,叫‘我儿起来’,那 后面就掬起猴尾巴子。我比你吊得高,所以看得明也。”沙僧道:“且不要言语,听 他说甚么话。”八戒道:“正是,正是。” 那孙大圣坐在中间,问道:“我儿,请我来有何事干?”魔头道:“母亲啊,连 日儿等少礼,不曾孝顺得。今早愚兄弟拿得东土唐僧,不敢擅吃,请母亲来献献生, 好蒸与母亲吃了延寿。”行者道:“我儿,唐僧的肉,我倒不吃;听见有个猪八戒的 耳朵甚好,可割将下来整治整治我下酒。”那八戒听见慌了道:“遭瘟的,你来为割 我耳朵的,我喊出来不好听啊!” ——《西游记》第三十四回
二、《西游记》主题 ——《西游记》第三十三回 好行者,伸下手把尾上毫毛拔了一根,捻一捻,叫“变!”即变做一个一尺七 寸长的大紫金红葫芦,自腰里拿将出来道:“你看我的葫芦么?”那伶俐虫接在手, 看了道:“师父,你这葫芦长大,有样范,好看,却只是不中用。”行者道:“怎的 不中用?”那怪道:“我这两件宝贝,每一个可装千人哩。”行者道:“你这装人的, 何足稀罕?我这葫芦,连天都装在里面哩!”那怪道:“就可以装天?”行者道:“当 真的装天。”那怪道:“只怕是谎。就装与我们看看才信;不然,决不信你。”行者 道:“天若恼着我,一月之间,常装他七八遭。不恼着我,就半年也不装他一次。” 伶俐虫道:“哥啊,装天的宝贝,与他换了罢。”精细鬼道:“他装天的,怎肯与我 装人的相换?”伶俐虫道:“若不肯啊,贴他这个净瓶也罢。”行者心中暗喜道:“葫 芦换葫芦,余外贴净瓶:一件换两件,其实甚相应!”即上前扯住那伶俐虫道:“装 天可换么?”那怪道:“但装天就换;不换,我是你的儿子!”行者道:“也罢,也 罢,我装与你们看看。” ——《西游记》第三十三回
二、《西游记》主题 3、政治主题说 农民起义说:神佛代表统治阶级,魔怪代表被统治阶级,孙悟空在前七回中反对诸天神佛,他就是农民起义的领袖,后来孙悟空皈依佛门,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是投降了统治阶级。 市民说:作品通过幻想的神话形式,曲折地概括了明代后期现实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矛盾,即新兴的市民社会势力与腐朽的封建势力之间的矛盾。
二、《西游记》主题 3、政治主题说 大众听说,一个个嘻嘻笑道:“悟 空造化!若会这个法儿,与人家当铺兵,送文书,递报单,不管那里都寻了饭吃。” “悟空,过来!我问你弄甚么精神,变甚么松树?这个工夫, 可好在人前卖弄?假如你见别人有,不要求他?别人见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祸, 却要传他;若不传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
二、《西游记》主题 3、政治主题说 观音菩萨在欲借净瓶给孙悟空时,还怕他骗去不还,要他拔脑后的救命毫毛作抵押;就是在西天佛地,因唐僧“不曾备得人事”,阿傩、伽叶二尊者便不肯“白手传经”,使唐僧只得交出紫金钵盂。而如来居然堂而皇之地为这种敲诈勒索行径作辩护,说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老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佛祖在这里竟成了斤斤计较的生意人。这些 “闲文”,不仅令人发噱,而且表现出世俗欲念无所不在、人皆难免的意识,和以庸常的观念看待神圣事物的态度,这里面透露着商业社会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