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神经系统.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 第一节 传出神经系统组成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2) 运动神经 1) 植物神经 ( 自主神经 ) 1. 按解学分类 :
Advertisements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第二篇 外周神经系统药.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外周神经系统主要由传出神经与传入神经系 统组成。 感受器 传入神经 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局麻药.
守门员在比赛过程中身体会作出 哪些反应?这一系列反应是不是 自觉的、有意识的反应呢?这些 反应又是如何完成的呢?
第 二 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 第一节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概述.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 周围神经 中枢神经抑制药:镇静催眠药等 中枢兴奋药:咖啡因等 传出神经系统药 传入神经:局麻药 传出神经: 感受器 中枢神经 效 应 器 效 应 器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局麻药 传出药物 交感副交感 运动神经.
The cerebellunm 小 脑. 位置 小脑上脚 小脑下脚 小脑上脚 小脑中脚 小脑中脚起自脑桥基底部外侧,弯向背侧连 于小脑;小脑下脚主要起自脊髓和延髓下橄 榄核,在小脑中脚的内侧进入小脑;小脑上 脚大部分由小脑的传出纤维构成,经中脚前 内侧潜入脑桥上部的背面。
第一章 人体的基本构成 目的:掌握组织、器官、系统的组成 第一节 细胞与细胞间质 一、细胞 细胞:是人体的基本形态结构和功能单位,具有新陈 代谢、生长、发育、繁殖、分化、衰老和死亡 等生命机能特征。 细胞、细胞间质 组织 器官 系统 人体 (一)细胞的形态 具有多样性,多数需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但也肉.
第9章 神经生物学 生物探索
第九章 神经系统.
第三节 内脏神经系统 内脏感觉神经 内脏神经 交感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 副交感神经 (自主神经、植物神经) 分布至内脏、心血管、腺体.
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B 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 B 人脑高级功能 A
一、课标要求: 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B级 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B级 3、人脑的高级功能A级
高三生命科学二轮专题复习——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莘格高级中学 严熙.
必修三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
能力单元十 神经系统 10-1 神经系统的构造 10-2 神经生理.
第二节 脑干.
第十章 神经系统 主讲人:韩丽 生理学教研室.
第四章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神经传导通路是从感受器到大脑皮质或从大脑皮质至效应器的神经元链,作为神经冲动传导的通路,称神经传导通路。
Neuron, Nerve fiber & Neuroglia
第十章 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
纠错卡 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包括神经纤维、树突和细胞体三部分组成。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用手一碰含羞草,它的叶子合拢,就是反射。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构成,其中感受器指的是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指运动神经末梢。给某点一个适宜强度刺激,可以引起骨骼肌的收缩就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一节 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第三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模块十 神经系统的功能 知识点一 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 基本组织 (primary tissue).
第四节——小脑 小脑的位置、外形和分部 小脑的内部结构 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小脑的病变 作业.
黄淮学院生物工程系动物科学教研室 主讲教师 张世卿
第十七章 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 nervous system.
人体科学 第三章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生理 第一节 概述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
水、无机盐、各种营养物质、代谢产物的含量
第32章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 一、运动调节的基本机制 (一)脊髓运动神经元与运动单位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第一章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而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内脏神经。
人体内环境自稳态的调节.
动物和人生命活动的调节之一: 通过神经系统 的调节
二、骨髓和血细胞发生(概述) 出生前造血器官 卵黄囊 肝 脾 骨髓 出生后造血器官 骨髓 ——红、粒、单、血小板 淋巴器官 ——淋巴细胞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
皮 肤 Skin 南通大学  医学院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
visceral nervous system
第十章 局部麻醉药.
成分的相对稳定:水、无机盐、各种营养物质、代谢产物的含量稳定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 第一节 概 述 一、传出神经系统的解剖学分类 自主神经 运动神经 神 经 节 换 元 心肌 平滑肌 腺体
第二篇 外周神经系统药理 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 教材:药理学 主编:扬世杰 讲授人:交大医学院 李增利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当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身体的各个部位为什么能协调一致?
体系概览 复习导引 1.线索导引 以稳态的各种调节过程为线索,系统复习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动物激素的作用,以及免疫调节在人体稳态中的作用。 2.重点关注 (1)血糖平衡的调节与细胞代谢、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联系 在高考命题中,常把血糖的代谢与调节、神经与体液的调节综合起来进行考查,所以在复习中,要注意知识间的联系,采用流程图解的形式表示调节的机理,把握生命活动调节的规律本质。
小脑发育不良性 神经节细胞瘤的MRI诊断 河南省桐柏县人民医院 韩礼良.
神 经 组 织 Nervous tissue.
神经系统 Nervous System.
神经系统 大脑皮质 小脑皮质 脊髓灰质 神经节 脑脊膜与血脑屏障.
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 《组织学与胚胎学》理论课件
第三节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学 2007春 (心理系 双学位) 第二讲: 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 二.脊髓.
神经组织 Nerve Tissue.
Nervous tissue 高 志 华.
脊 髓 The Spinal Cord.
肌肉组织Muscular Tissue Shiping Ding Zhejiang University
Shiping Ding Zhejiang University
神经系统总论 Introduction of nervous system
第三节 内脏神经系统 visceral nervous system 内脏神经分布于内脏、心血管、 腺体等处。 包括: 内脏运动神经 又叫自主神经 autonomic nerve 或植物性神经 vegetative nerve ,
第八章 神经系统 2019/4/8.
血液、骨、神经组织 和眼 组胚教研室.
第十章 循环系统 (circulatory system)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 根据肌肉的功能特性,可分为: 骨骼肌 心肌 平滑肌.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必须保持完整性,才能完成正常的各项生命活动.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结缔组织 Connective Tissue
Pharmacology of Efferent nervous system
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 第一节 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 一、 神经元 (一)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Circulatory System 循环系统 周俊 Department of Histology & Embryology
学习单元一 传出神经系统概论.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八章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组织构成,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一、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结构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胞体集中的部分称为灰质(gray matter),只有神经纤维的部分称白质(white matter)。大脑和小脑的灰质位于表层,又称为皮质(cortex),皮质下是白质。脑白质中的灰质团块称神经核。脊髓的灰质位于中央,周围是白质。 中枢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及其突触建立的神经网络,直接或间接调控机体各系统、器官的活动,对体内、外各种刺激作出迅速而完善的适应性反应。

(一)大脑皮质 神经元数量大、种类多、均为多极神经元。呈层状分布。通常由表及里分为6层: 1.分子层:神经元少,主要为水平细胞和星形细胞;神经元的突起和其它神经纤维与表面平行。 2.外颗粒层:大量星形细胞和少量锥体细胞。 3.外锥体细胞层:厚, 大量中型锥体细胞;树突伸至分子层,轴突组成联合传出纤维。 4.内颗粒层:大量星形细胞。 5.内锥体细胞层:大、中型锥体细胞;轴突组成投射纤维。 6.多形细胞层:梭形细胞为主, 还有锥体细胞、星形细胞;梭形细胞树突伸至分子层,轴突组成投射纤维或联合传出纤维。

其功能: 1—4层的神经元与联合传入纤维形成突触,接受信息; 5、6层的锥体细胞和大梭形细胞的轴突组成投射纤维,发向脑干或脊髓; 3、5、6层的锥体细胞和梭形细胞的轴突组成联合传出纤维,发向大脑皮质同侧或对侧的其它区域。

图2 大脑皮质 的6层结构 (1) 银染法示神经元的形态 (2) 尼氏染色示6层结构 (3) 髓鞘染色示神经纤维的分布

图1 大脑皮质神经元的形态和分布

图3 大脑皮质光镜图

图4 大脑皮质锥体细胞光镜图 (镀银染色)

(二)小脑皮质 神经元有5种:蒲肯野细胞(Purkinje cell)为唯一的传出神经元,颗粒细胞、星形细胞、篮状细胞和高尔基细胞,构成局部神经环路。 由表及里分为3 层:分子层、蒲肯野细胞层、颗粒层。 1.分子层:较厚,含大量神经纤维。神经元少而分散,包括星形细胞和篮状细胞,星形细胞位于浅层,小而多突起,轴突与蒲肯野细胞形成突触;篮状细胞位于深层,大,轴突长,末端呈网状包囊与蒲肯野细胞形成突触。

2.蒲肯野细胞层:由一层蒲肯野细胞组成。蒲肯野细胞 胞体大,呈梨形;顶端发出数条主树突伸向分子层,并不断分支呈密集扇形分布,其上有许多树突棘;轴突自底部发出;组成传出纤维,进入小脑白质。 3.颗粒层:含密集的颗粒细胞和一些高尔基细胞。 颗粒细胞:小而圆,树突末端分支如爪状,轴突入分子层后呈T形分支,形成平行纤维,垂直穿过蒲肯野细胞的扇形突起并与之形成突触。 高尔基细胞:较大,树突分支多并进入分子层与平行纤维接触;轴突在颗粒层内分支茂密,与颗粒细胞树突形成突触。

图7 小脑结构光镜图 (★分子层 ←蒲肯野细胞层 ▲颗粒层 ※白质) 图7 小脑结构光镜图 (★分子层 ←蒲肯野细胞层 ▲颗粒层 ※白质)

图8 小脑皮质结构光镜图

图9 小脑蒲肯野细胞层光镜图 (镀银染色)

1 分子层 2 蒲肯野 细胞层 3 颗粒层 图10 小脑皮质神经元与神经纤维的关系

2.侧角:含内脏运动神经元。 (三)脊髓灰质 脊髓灰质的横切面呈蝶状,分为腹角、侧角、后角 1.腹角:含躯体运动神经元 α运动神经元:胞体大,轴突粗,支配骨骼肌; γ运动神经元:胞体小,轴突细,支配梭内肌纤维; 闰绍细胞:小,短轴突与α运动神经元形成突触,抑制后者。 2.侧角:含内脏运动神经元。 3.背角:神经元类型复杂,主要接受感觉神经元轴突传入的神经冲动。 脊髓的功能:传导上、下行神经冲动和反射活动。

图11 脊髓前角光镜图 (↑α运动神经元 ★γ运动神经元) → ★

二、周围神经系统的组织结构 由神经节、神经和神经末梢组成。 (一)神经节(nerver ganglion) 是周围神经系统中神经元胞体集中的部位,外被致密结缔组织被膜。神经节中的神经元称节细胞。神经节分两种: 1.脑脊神经结(属感觉神经元) 分布:脑神经结位于脑神经干,脊神经结位于脊神经背根上。脑神经结形状不定,脊神经节多呈梭形。 结构:由假单极神经元(耳蜗前庭神经节除外)和大量有髓神经纤维构成。神经节大小不等,胞体圆、核圆;均外包一层卫星细胞。 2.植物性神经节(包括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 分布:交感神经节位于脊柱两旁和腹侧,副交感神经节位于器官附近或器官内。 结构:由多极神经元和大量无髓、少量有髓神经纤维构成。神经元胞体小,包背细胞少,且包囊不完全。

图12 脊神经节模式图 ⑴局部 ⑵ 假单极神经元

图13 脊神经节细胞光镜图

图14 内耳螺旋神经节光镜图 (镀银染色)

图15 交感神经节光镜图

图16 副交感神经节- 小肠肌间神经丛 (左:HE染色 右:镀银染色 ) 环行肌 纵行肌 神经元

(二)神经(nerve) 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纤维集合在一起,构成神经,分布到全身各器官或组织。多数神经兼含感觉神经纤维、运动神经纤维及自主神经纤维。纤维粗细不等,髓鞘或有或无。 神经内膜:每条神经纤维表面的薄层结缔组织。 神经束膜:位于神经纤维束表面,由几层扁平细胞围成。细胞间有紧密连接,对进出神经纤维束的物质起屏障作用 神经外膜:是指包裹在一条神经表面的结缔组织。

神经纤维 神经外膜 神经束膜 脂肪组织 图37 神经横切面模式图

图38 神经扫描电镜图

(三)神经末梢(nerve endings) 是指周围神经纤维的终末,遍布全身。 根据作用的效应器不同,神经末梢分为: 感觉神经末梢:包括游离神经末梢、触觉小体、环层小体、肌梭; 运动神经末梢:包括躯体运动神经末梢(运动终板)、内脏运动神经末梢。

1.感觉神经末梢 是指感觉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的周围突末端,感受环境刺激并转化为神经冲动。 根据结构、分布和功能的差异,感觉神经末梢分为游离神经末梢和有被囊神经末梢(触觉小体、环层小体、肌梭)两大类。 ①游离神经末梢: 是感觉神经纤维终末分支,分布于表皮、角膜、各种结缔组织;感受温度、应力和某些化学物质的刺激,参与产生冷、热、轻触和痛觉。 ②触觉小体 结构:卵圆形,长轴与皮肤表面垂直;小体外包结缔组织被囊,内有许多横列的扁平细胞;感觉神经纤维末梢盘绕在扁平细胞间。 分布:真皮乳头内。 功能:感受应力刺激,参与产生触觉。

图41 游离神经末梢 (左:模式图 右:光镜图)

图43 触觉小体光镜图

图44 触觉小体 (左:模式图 右:光镜图)

③环层小体(lamella corpuscle) 结构:体大,圆或卵圆形,中央有一均质状圆柱体,内含神经纤维末梢,周围多层扁平细胞呈同心圆排列。 分布:皮下组织、腹膜、肠系膜、韧带、关节囊等处。 功能:感受较强的应力,参与产生压觉和振动觉。 ④肌梭(muscle spindle) 结构:梭形,表面有结缔组织被囊;内含数条细的梭内肌纤维,核成串排列或集中在肌纤维中段;感觉神经末梢缠绕肌纤维中段,运动神经末梢分布在肌纤维两端。 分布:骨骼肌内。 功能:为本体感受器,感受骨骼肌的舒缩状态,参与调节骨骼肌活动。

图45 环层小体模式图

图46 环层小体光镜图

被囊 花枝样感觉 神经末梢 环状感觉 梭内肌 细胞核 梭内肌细胞 运动神 经末梢 经纤维 图47 肌梭模式图

图48 肌梭光镜图(氯化金染色)

2.运动神经末梢 是运动神经元的轴突在肌组织和腺体的终末结构,支配肌纤维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 ①躯体运动神经末梢(运动终板 motor end plate)。 结构:LM:运动神经元轴突末端反复分支,每一分支呈葡萄状终末与一条骨骼肌纤维形成突触,又称神经肌连接。 EM:骨骼肌纤维表面凹陷为浅槽,槽底肌膜即突触后膜,有许多皱褶;轴突终末即突触小体,嵌入浅槽,突触小泡内含乙酰胆碱。 分布:骨骼肌 功能:支配骨骼肌收缩 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及其支配的全部骨骼肌纤维。

图49 运动终板模式图

图50 运动终板光镜图 (氯化金染色)

图51 运动终板超微结构模式图

图52 运动终板扫描电镜图

图53 运动终板电镜图

②内脏运动神经末梢(visceral motor nerver ending) 结构:无髓神经纤维分支末段呈串珠样膨体,贴附于细胞表面或穿行于细胞之间,与细胞建立突触。 分布:心肌、内脏和血管的平滑肌、腺体。 功能:控制或调节肌细胞收缩及腺体分泌。

轴突 线粒体 膨体 效应细胞 突触前膜 受体 突触后膜 神经递质 突触间隙 突触 小泡 图54 内脏运动神经末梢和膨体结构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