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民族舞蹈
维吾尔族舞蹈 2. 维吾尔族优秀舞蹈家 3.维吾尔族非物质遗产代表“木卡姆” 3.维吾尔族舞蹈欣赏 刀郎舞 萨玛舞 夏地亚那舞 赛乃姆 纳孜尔库姆 其它 2. 维吾尔族优秀舞蹈家 3.维吾尔族非物质遗产代表“木卡姆” 3.维吾尔族舞蹈欣赏
刀郎舞是维吾尔族的一种民间舞蹈,它历史悠久,形式完整,具有浓郁的边塞气息和风格。舞姿开朗大方,粗犷矫健,使人欢乐,给人以力量和鼓舞。刀郎舞是麦盖提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刀郎”是麦盖提的古地名,它的意思是成堆成群。跳刀郎舞已成了维吾尔群众庆祝节日和闲暇娱乐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很多体操和武术动作也揉和到这古老的民间艺术中了,使刀郎舞更加洒脱刚劲,引人入胜。 刀郎舞
萨玛舞 萨玛舞,是维吾尔族劳动人民在年节时集体欢跳的一种民间舞蹈,动作朴实有力。它主要流行在南疆喀什、莎车一带。参加跳萨玛大都是男性,有时也有妇女参加,但都是妇女们自己在一起跳。萨玛舞脚步平稳扎实,充满了劳动生活气息。 萨玛舞的动作和鼓的节奏配合紧密。“咚”的时候多是全脚着地,稳而有力,不生硬又不马上抬起,有附点音符的效果。动力腿抬起时,主力腿的膝部有个明显的屈伸,身体的起伏也较大。手多是自然形态的半握拳,下甩打开和弯屈收回,都有明显的悠劲。身体随着手的悠摆,有左右微晃的感觉,单步擦地跳起接空转、单步跳转等是萨玛中常见的技巧动作。萨玛有专门的曲调,开始前常常是吹奏人们熟悉的木卡姆或赛乃姆的乐曲,然后随着鼓的节奏变化转入萨玛乐曲。
夏地亚那舞 夏地亚那, 维吾尔语意为“欢乐的”,也是深受维吾尔群众喜爱的一种民间集体舞蹈。舞者人数多少不限,基本步伐以小跳步为主,两臂上举,手掌内外快速抖动,给人以欢乐、轻快之感。 这种舞蹈在民间很普及,每逢节日和盛大集会维吾尔人聚集在一起,合着唢呐、纳格拉的音乐的节奏,跳这种欢乐、明快的舞蹈,以尽情抒发欢乐的心情。
赛乃姆 赛乃姆是维吾尔族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喜庆佳节以及举行婚礼和亲友欢聚时都要举行麦西来甫晚会,都要跳赛乃姆。每次由村里一家做东道主,同村的男女老少一起参加,晚会的主要活动就是跳赛乃姆,并穿插传送碗花、酒杯、腰带等游戏,有时也演唱木卡姆,猜谜语、吟诗等。比如在举行婚礼的第一天,一般由男女双方的朋友分别把新郎、新娘及亲友邀请到家里进行庆贺。当天傍晚,新郎和他的朋友们一起前往女方家里迎亲,一路上管弦齐奏,载歌载舞,这一天自始至终都是跳赛乃姆。表演赛乃姆时,大家围成圆圈,乐队聚在一角伴奏,群众拍手唱和。舞者不唱,伴唱者以婉转动听的歌声,除演唱群众熟悉的歌曲外,还用旧曲调即兴编新词,描绘当场的情景,表达大家的欢乐心情。解放后,随着打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和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广大维吾尔族劳动妇女多能在群众性的场所跳赛乃姆了。
纳孜库姆 维吾尔人民热情奔放,素有歌舞民族之称,就连小孩也是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纳孜库姆是乐器演奏、竞技表演、哑剧表演、与说唱结合的民间舞蹈表演。独特的蹲步舞在维吾尔民间歌舞中独领风骚,更具喜剧色彩,是异彩纷呈的地历史起源。那孜库姆产生于吐鲁番,流行于鄯善、托克逊、哈密等地区,形式多样,地域特色鲜明,既是著名的“十二木卡姆”的组成部分,又是独立的民间文艺表演。也有人因那孜库姆蹲步表演的特点,称其为鸭舞,与哈密的鸡舞相对应
其它 在维吾尔族群众中还盛行盘子舞、萨巴依舞、手鼓舞、吉石舞、火舞、鸡舞等人人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他们的共同的特点是把道具和优美的舞姿融为一体,击打出悦耳动听的声音,增加艺术感染力。
维吾尔族优秀舞蹈家 迪丽娜尔·阿布都拉 迪丽娜尔·阿布都拉,女,维吾尔族。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新疆舞蹈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1966年4月出生,4岁开始学舞蹈,1982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舞蹈系。在20多年的舞蹈生涯中,她辛勤耕耘,孜孜以求,多次在国际、国内舞蹈大赛中获奖。她善于运用高超的技巧,塑造明朗、欢快的舞台形象,展现新疆各民族舞蹈的独特韵味。
阿布都拉·阿布都热依木 阿布都拉·阿布都热依木,在多浪区城巴楚县托木秀克乡知识分子家庭出生,他从小在父亲和家里哥哥,姐姐的影响下,心里产生于追求创新和热爱艺术的兴趣而长大。至1987年在家乡完成上小学和中学的学 阿布都拉·阿布都热依木业,在此过程中他一贯被评为三好学生并担任学校艺术队队长,团支书以及班长职务,从而培养强烈组织能力
“木卡姆”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木卡姆”为阿拉伯语,意为规范、聚会等意,这里转意为大曲,是穆斯林诸民族的一种音乐形式,集歌、舞、乐于一体。“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流传于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 其以 “十二木卡姆” 为代表,十二木卡姆就是十二套大曲,这十二套大曲分别是:拉克、且比亚特、木夏吾莱克、恰尔尕、潘吉尕、乌孜哈勒、艾且、乌夏克、巴雅提、纳瓦、斯尕、依拉克等木卡姆。 木卡姆音乐现象分布在中亚、南亚、西亚、北非19个国家和地区,新疆处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最东端。得益于横贯欧亚的古代陆上交通大动脉--"丝绸之路",维吾尔木卡姆作为东、西方乐舞文化交流的结晶,记录和印证了不同人群乐舞文化之间相互传播、交融的历史。因此,"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被人们赞誉为“华夏瑰宝”、 “丝路明珠”,并于2007年11月25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木卡姆艺术是一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是流传于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十二木卡姆"和"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的总称,主要分布在南疆、北疆、东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在乌鲁木齐等大、中、小城镇也广为流传。特别是"十二木卡姆",它是维吾尔木卡姆的主要代表,广泛流传于新疆的南疆地区和北疆的伊犁地区。 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肇始于民间文化,发展于各绿洲城邦国宫廷及都府官邸,经过整合发展,形成了多样性、综合性、完整性、即兴性、大众性的艺术风格,并成为维吾尔族的杰出表现形式。木卡姆是维吾尔族优秀的古典音乐,即大型音乐套曲的称谓。它是维吾尔人民创作出来的一部巨大的音乐财富,素有"东方音乐明珠"之誉称。
舞蹈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