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1950~1960 的政治變化 綱要: 自由中國雜誌與反對黨的籌組 反對黨運動失敗的原因 威權統治與民主形象的矛盾 重建政治權威 維護自由中國形象 自由中國雜誌與反對黨的籌組 反對黨運動失敗的原因
中華民國政府的正當性 1950 後,國際政治體系呈現嚴重的兩極化對歭局面 (冷戰)。 美國所領導的民主自由集團(又稱自由世界) 蘇聯所領導的共產集團(被自由世界稱為 “鐵幕 / iron curtain”) 投影片 12 1954 年的中美共同防禦條約,使台灣被納入包括日本、南韓及菲律賓在內的東亞反共圍堵防線的集體安全體系;這使得中華民國政府的正當性(或合法性 / legitimacy) 獲得西方民主集團國家的肯定 在美國支持下,中華民國被視為自由中國,成為自由世界反共全球戰略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威權統治與民主形象的矛盾 由於外在有西方強權的支持,加上部權力逐步鞏固(因國民黨與軍隊的改造,以及國民黨對社會各層面的掌控),使得國民黨有能力展開大規模的 “由上而下”( top-down )改革 國民黨在重建政治領袖權威、強化一元領導的同時,又必須設法表現出不同於共產極權的政治型態,以爭取美國政府及民意的支持 故,1950 年代初期的台灣政治,就是在國民黨重建權威與維持民主形象這兩種不同的發展方向上,呈現出許多矛盾與衝突
重建政治權威 要重建政治權威,除了上週所述的各項作法之外,尚有: 要有效建立政治權威,情治系統不可或缺。故成立國家安全局統攝各情報機關(警備總備、調查局、情報局等),直接向總統負責 1948年5月9日宣佈戒嚴令,台灣地區進入戒嚴狀態;戒嚴法賦予警備總部相當大的權力,甚至凍結了憲法中所賦予人民的基本權利,使言論、出版、講學、集會、結社等自由都受到安全單位的限制 在1950年代前後,台灣因匪諜案而入獄者達千人以上,其中不乏寃案;情治系統的壓制,使台灣政治氣壓相當低,一般人民視政治為畏途,絕口不談國事,以免動輒得咎
維護自由中國形象 1950年代初,國民黨支持胡適、雷震等自由派學者創辦自由中國雜誌,其動機即在藉此彰顯台灣並不是一黨專政的威權政體 由於美國強硬反共,加上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的簽訂,使中華民國的外部局勢日趨和緩。但就在外部處境和緩之際,執政當局對內卻開始採取言論緊縮政策,這顯示了當時支持自由中國雜誌的 “開明政策”,其實不過是為了爭取外援的手段之一而已 雷震、殷海光等自由中國雜誌的核心人物,除了批判共產極權外,更大力宣揚自由民主思想,並批評國民黨的威權統治,此舉嚴重威脅國民黨的政治權威,終招致壓制
自由中國雜誌對執政當局的批判 1956年的 “祝壽專號”中,推出 “蔣總統不會做錯了決定吧!”等文章,希望蔣介石遵守憲法規定只任兩屆總統 1957~1958年,對當時的政治、經濟、社會等提出全面性檢討 1958年,胡適甚至公開說陳誠具有做總統的資格及領袖的智慧 1959~1960年,議題更擴大到修憲及組黨等問題,不斷觸犯執政當局的禁忌 、
反對黨的籌組(一) 1957年四月,自由中國雜誌即曾發表社論“反對黨!反對黨!反對黨!”,呼籲自由民主人士起而組黨 同年七月,郭國基台籍人士策劃組織台灣地方自治會,雷震亦參與,此為本省籍與外省籍反對運動人士的首次匯合 胡適於1958年就任中央研究院院長後,甚至不顧自己心臟病不能飲酒,破戒舉杯激勵雷震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胡適並為新黨命名為中國民主黨 、
反對黨的籌組(二) 胡適表示,美國駐華大使稱讚中國民主黨若成立,將使中國步上民主國家之列,美國也不會再受扶持國民黨一黨獨裁的諷刺 1960年五月,自由中國與台藉菁英集會討論國民黨在地方選舉中的舞弊行為。與會者咸認組織反對黨才是根本解決之道,並決定先成立 “地方選舉改進座談會”,作為組黨的籌備機構 至此,執政當局已無法容忍,遂開始對“地方選舉改進座談會”中的核心精英採取各個擊破的手段 、
對反對人士的打擊 在經濟上抵制吳三連經營的事業,迫使其離開台灣 迫使李萬居主持的 “公論報”停刊,並操控該報股權 控告高玉樹瀆職及竊盜罪,使其分身乏術 9月4日,警備總部突然逮捕雷震等 “自由中國”核心人物數人;翌日,警備總部宣佈 “自由中國”言論觸犯有利於叛途之宣傳,應提交軍法審判
反對黨動失敗的外在環境因素 中共在 1958 年製造台海危機(823砲戰),美國艾森豪總統毫無餘力地給予台北當局支持。 砲戰代表一種中共侵台的“立即而明顯的危機”,這提供了執政當局限制人民權利的正當理由;加上社會民心亦恐懼共產極權,企求安定,這種氣氛更強化了當局壓制反對勢力的信心
反對黨動失敗的國內因素 如前述,情治機關的活動使得一般人不敢碰觸政治 又,當時台灣尚屬典型農業社會,工業基礎脆弱,國民所得偏低,一般人民只追求生活的溫飽,無暇思及民主與否的問題 中產階級為數仍少,且大多由大陸遷台的公教人員構成,本質上就支持國民黨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