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報表分析 王元章 張眾卓 著 財務報表分析.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2008 短期財務規劃 第 19 章 財務管理 第五版 編譯․製作.
Advertisements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資產負債表和企業評價 3-1 三大財務報表的意義與關聯性 3-2 企業投資活動與財務報表 3-3 融資活動與企業價值分析
資產負債表.
會計的定義: 透過觀察、認定、衡量,將交易及事項記錄、分類或彙總,使其具有意義且相互關聯,並且加以報導及描述特定企業個體之財務狀況、營運結果與現金流量,以提供相關人士量化的財務資訊,協助其作成決策或判斷。 企業必須藉助會計來做資料的記錄、分類、彙總、報導和分析,所以會計又被稱為「企業的語言」。
1 財務管理概論 2 財務報表與現金流量 3 財務規劃與成長
會計基本概念與會計資訊的應用 Accounting Concepts and Use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第一章會計與企業 會計與企業簡述如下? 會計的起源 會計定義與處理程序 會計資訊的用途與使用者 會計一般公認會計原則 會計基本假設 會計人員
行銷研究 單元三 次級資料的蒐集.
98年度「大專畢業生創業服務方案」 U-START創業競賽營運計畫簡報(範本)
資訊管理 期中考補充資料.
Bank 3.0 證券產業發展趨勢 與數位化應用 富邦證券 副總經理 郭永宜 (行銷暨商品督導)
99年度「大專畢業生創業服務計畫」 U-START創業競賽營運計畫簡報(範本)
作業一 請找一家上市公司 5年股價與財務比率資料
第一章 證券投資概論.
第1章 會計資訊系統概論 第1節 企業的語言 第2節 資訊系統 第3節 會計資訊系統與組織 第4節 會計資訊系統之發展.
第1章 會計的基本概念 1-1 在組織經營上所扮演之角色 1-2 會計專業之領域 1-3 會計基本假設 1-4在組織經營上所扮演之角色
第七章 財務會計理論.
會計學Ⅱ 第十二章 財務會計理論 第二節 會計品質特性.
< 標 誌 > 財務會報 財務簡報大綱.
第四章 資金成本.
第二章 衡量-一般公認會計原則 指導者: 詹茂焜 老師 製作者: 林盈寬、曾兆文.
電子商務基本概念 電子商務的定義 1-1 電子商務的特性 1-2 電子商務的演進 1-3.
洋華光電 2009年第二季法人說明會 Aug 19, 2009.
第三章 審計報告.
蔡文賢 中央大學企管系教授 SAP Certified FI Consultant
第七章 資訊系統評估 授課老師:褚麗絹.
管理資訊系統導論 資訊系統的定義與概念.
第一章 財務報表分析導論.
網路安全技術 OSI七層 學生:A 郭瀝婷 指導教授:梁明章.
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 A980R106 陳怡如.
如何取得財務報表 台灣經濟新報資料庫 情報贏家 公開資訊觀察站:
GAAP設定與發佈團體 我國: (補充) 1.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金管會)證券期貨局(政府有權)
第六章 基本財務報表.
第11章會計假設與會計原則 11-1 一般公認會計原則 11-2 基本會計假設-權責發生基礎 11-2 基本會計假設-繼續經營慣例
本章結構  市場與產業  產品的性質與市場或產業的範圍  產業與市場的分類  產業結構 陳正倉 林惠玲 陳忠榮 莊春發 著.
第二章 會計基本法則 2-1 交易 2-2 財務報表要素 2-3 一般常用之會計科目 2-4 會計方程式.
第七章 調 整 7-1 調整之意義及功用 7-2 會計基礎 7-3 應計項目之調整 7-4 遞延項目之調整 7-5 估計項目之調整.
沈大白 東吳大學會計系教授 兼風險管理研究中心召集人
哪些人是管理者? 管理者? 指和一群人工作,並藉由協調他人來完成工作,以便達成組織目標的人
有關於股票報酬及匯率變化對台灣醫療產業市場收益的分析
學習內容 概說 損失函數 雜音:造成品質變異的原因 訊號雜音比 直交表 回應表與回應圖 田口方法.
第一章 金融市場簡介 金融市場 融資市場 借與貸的市場.
第十章 證券投資組合.
Solid State System (3S) 鑫創科技: 年第二季 投資人說明會 08/15/2016.
會計學Ⅰ 第六章 試算及試算表 第二節 試算表之格式及編製方法.
財務控制 工具 財務比率分析 財務報表 財務控制工具 企業常用的財務控制工具
產品設計與流程選擇-服務業 等候線補充資料 20 Oct 2005 作業管理 第六章(等候線補充資料)
電子期刊使用統計 CONCERT 2002 meeting November 13-14, 2002 羅宙康 Springer-Verlag
第一章 會計之基本概念 1-1 會計之意義 1-2 會計之功能 1-3 會計之種類 1-4 會計在組織經營管理上所扮演之角色
三福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季法人說明會 第三季法人說明會
資訊安全和資訊倫理宣導 永康區復興國小教務處.
第 7 章 主要商業功能.
九十學年度實務 專題報告 指導老師: 高玉芬 老師 學生: 張駿呈 張書嘉 林正浩
公司債 發行公司債 But 我需要2億 資金不足… 元資金興建廠房… 甲企業 債權人 透過發行二十年期公司債的方式籌得資
百一電子 4Q, 2017 營運報告.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財務資訊分析.
第五章 過帳及分類帳 5-1 過帳之意義及分類帳之功用 5-2 分類帳之種類 5-3 分類帳之格式 5-4 過帳之方法 5-5 帳戶之餘額.
花王集團.
貳.企業願景、使命與目標(1/3) 願景 利害關係人 內部利害關係人 外部利害關係人 高階領導者必須創立一種以顧客為焦點的、清晰可見的價值
Identifying your company’s real intelligence needs
股票代號:6208 日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May 5 , 2010.
企業家如何創新? Q 你還記得,熊彼得所說的「企業家」為何意涵? 你還記得,熊彼得所說的「企業家」為何意涵?
可使用衡量客戶信用品質的信用5C作為評估標準。
第一章 電子商務簡介 第一篇 電子商務概論篇.
單元三:敘述統計 內容: * 統計量的計算 * 直方圖的繪製.
富爸爸著作 富爸爸實踐家 現金流101活動.
營運模式.
台灣全球運籌發展協會 亞洲供應鏈助理管理師證照課程.
立昕企管顧問有限公司 網址: ISO 9001: 2015 改版重點 立昕企管顧問有限公司 網址: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財務報表分析 王元章 張眾卓 著 財務報表分析

財務報表分析概論 財務報表的使用者 財務報表資訊的品質特性 財務報表資訊的基本假設 財務報表資訊的基本原則 會計師查核意見的解讀 CHAPTER 1 財務報表分析概論 財務報表的使用者 財務報表資訊的品質特性 財務報表資訊的基本假設 財務報表資訊的基本原則 會計師查核意見的解讀

1.1 財務報告在資本市場的 角色 1/2 圖 1.1 資本市場 3

財務報告在資本市場的角色 2/2 Chapter 1 在資本市場上有二種中介。都是藉著協助投資人區別出投資機會的好壞來創造價值。 金融中介:向個別投資人匯集資金,分析各種投資選擇,並做出投資決策。 資訊中介:主要是將各種廠商投資機會的品質資訊提供給投資人(以及代表這些投資人的金融中介)。 財務報告在兩者的功能發揮上都具有重要地位。 4

Chapter 1 1.2 由企業活動到財務報表 1/3 會計制度系由會計環境、會計策略,與企業活動所共同形成,各種企業活動透過會計制度最後整理成財務報表。 財務報表中蘊含了管理當局可貴的資訊優勢,其中也包括了管理者的估計誤差,以及因會計選擇、甚或因別具用心所造成的扭曲。 5

圖 1.2 由企業活動到財務報表 6

由企業活動到財務報表 3/3 在P.8圖1-2中有三個重點必須點明 Chapter 1 經營策略決定廠商在環境中如何定位以獲致競爭優勢。 財務報表總結了企業活動的經濟結果。 財務報表同時受到公司經營活動以及會計制度的影響。 7

由企業活動到財務報表 3/3 1.2.1 會計特性一:應計基礎 1.2.2 會計特性二:會計準則與審計 Chapter 1 由企業活動到財務報表 3/3 1.2.1 會計特性一:應計基礎 1.2.2 會計特性二:會計準則與審計 1.2.3 會計特性三:管理當局的報告策略 8

會計特性二:會計準則與審計1/2 Chapter 1 有許多制度設計可提升財務報表的品質 管理當局的會計政策自主權 一般公認會計原則 外部查帳 法律規範,但各種法規與制度的嚴與寬對於增進揭露品質都是利弊互見的,在自由彈性與劃一規範間往往取捨兩難。 9

Chapter 1 會計特性二:會計準則與審計2/2 管理當局會計政策之自由裁量權 一般公認會計原則 獨立查帳 法律環境 10

會計特性三:管理當局的報告策略 在實務上,管理當局仍有很大的空間可以影響財務報表資料。 Chapter 1 會計特性三:管理當局的報告策略 在實務上,管理當局仍有很大的空間可以影響財務報表資料。 財務報表包含寶貴的資訊、估計誤差、會計誤差,甚至惡意的策略性誤導。 11

Chapter 1 1.3 從財務報表到企業分析 投資人對於個別公司的績效評估,充其量也是個不準確的估計,所以金融中介與資訊中介即可藉著增進投資人對於公司現有績效與未來前景的了解而創造價值。 12

圖 1.3 利用財務報表進行企業分析 13

1.3 由財務報表到企業分析 1.3.1 步驟一:經營策略分析 1.3.2 步驟二:會計分析 1.3.3 步驟三:財務分析 Chapter 1 1.3 由財務報表到企業分析 1.3.1 步驟一:經營策略分析 1.3.2 步驟二:會計分析 1.3.3 步驟三:財務分析 1.3.4 步驟四:前景分析 14

1.3.1 步驟一:經營策略分析 目的 找出公司關鍵性的獲利因子以及主要的事業風險,並由其性質面評估公司的獲利潛力。 分析層面 產業分析 Chapter 1 1.3.1 步驟一:經營策略分析 目的 找出公司關鍵性的獲利因子以及主要的事業風險,並由其性質面評估公司的獲利潛力。 分析層面 產業分析 競爭策略分析 15

1.3.2 步驟二:會計分析 Chapter 1 目的 評估會計資料揭示實際情況的程度,或是遭受扭曲的程度。 內容 找出具有會計彈性的地方,評估公司會計政策與估計是否合理妥適?受到扭曲的程度如何? 將受到扭曲的地方,加以復原。 16

1.3.3 步驟三:財務分析 1/2 目的 以財務資料評估過去與當前的績效,並評估其持續性。 二大技巧 系統性與效率性 Chapter 1 1.3.3 步驟三:財務分析 1/2 目的 以財務資料評估過去與當前的績效,並評估其持續性。 二大技巧 系統性與效率性 透過財務資料來探索相關企業議題 17

步驟三:財務分析 2/2 Chapter 1 二大基本技巧 分析必須具有系統性與效率性 應能透過財務資料探索企業相關議題 二大工具 步驟三:財務分析 2/2 二大基本技巧 分析必須具有系統性與效率性 應能透過財務資料探索企業相關議題 二大工具 比率分析:評估產品市場績效與財務政策。 現金流量分析:評估公司的流動性與財務 彈性。 18

1.3.4 步驟四:前景分析 以預測公司未來為核心,係企業分析的最後一個步驟,而最常應用的技術是財務報表預測與評價。 Chapter 1 19

1.4 上市與未上市公司 一般而言,合併財務報表更適合用在企業分析與評價,因為這些報導了母公司與子公司的合併資產、負債、收入與費用。 Chapter 1 1.4 上市與未上市公司 一般而言,合併財務報表更適合用在企業分析與評價,因為這些報導了母公司與子公司的合併資產、負債、收入與費用。 20

附錄: Chapter 1 表1.1 歐洲股票交易所 國家 股票交易所 國內上市公司市價總值 2005年12月 (百萬歐元) 比利時 表1.1 歐洲股票交易所 國家 股票交易所 國內上市公司市價總值 2005年12月 (百萬歐元) 比利時 布魯塞爾證券交易所 244.6 丹麥 OMX交易所(合併) 680.4 芬蘭 法國 法國巴黎證券交易所 1,490.9 德國 德國證交所 1,035.3 義大利 義大利證交所 676.6 荷蘭 泛歐洲交易所 528.1 葡萄牙 53.1 西班牙 西班牙交易所 813.8 瑞典 SWX瑞士交易所 瑞士 瑞士證券交易所 793.1 英國 倫敦證券交易所 2,599.4 21

內部使用者 企業財務報表的使用者一般可分為內部使用者與外部使用者兩類 內部使用者 董事 管理者 一般員工 財務報表分析 企業財務報表的使用者一般可分為內部使用者與外部使用者兩類 內部使用者 董事 瞭解公司的營運與財務狀況,以判定管理者的經營績效與貢獻 管理者 需要及時的資訊以評估經營績效,並從事日常營運的各項決策以及長期規劃 一般員工 有關員工分紅配股以及股票選擇權則多與企業營運與財務績效直接相關

外部使用者 債權人 權益投資人 會計師 確認企業償還債務的能力 瞭解企業經營效率、風險以及成長潛力為何 確保報表編製符合一般公認會計原則 財務報表分析 債權人 確認企業償還債務的能力 權益投資人 瞭解企業經營效率、風險以及成長潛力為何 會計師 確保報表編製符合一般公認會計原則

外部使用者 主管機關 工會 供應商 客戶 稽核企業所繳稅賦的合理性 瞭解資方的財務狀況以利團體交涉 財務報表分析 主管機關 稽核企業所繳稅賦的合理性 工會 瞭解資方的財務狀況以利團體交涉 供應商 對供應商而言,如為交易信用的提供者,其情況視同債權人 客戶 使用財務報表分析技巧瞭解產品生產者的財務狀況

重要財務報表的使用者-管理者 財務報表分析 管理者會對報表中相關項目數字的比率、趨勢或其他重要關係的變動規模、幅度大小進行機警而有系統的分析,以便及時發現趨勢的不利發展以及企業問題的所在 管理者會運用財務報表分析工具控制與瞭解外部人如權益投資人或債權人對企業的看法

重要財務報表的使用者-債權人 債權人所使用的財務報表分析技巧會因借貸的長、短期別,擔保與否以及借貸目的不同而有差異 針對短期借貸,債權人重視的是企業當時的財務狀況,流動資產的流動性及其周轉率 如為長期借貸,債權人重視的則是企業長期債券的評價,此外,債權人尚會對企業現金流量以及長期盈餘能力做預測以確認企業在不同的景氣狀態下是否均有償債能力

重要財務報表的使用者-權益投資人 財務報表分析 權益投資人是企業盈餘的剩餘請求者,其盈餘分配之順位排於最後,故權益投資人應是最關心企業經營與財務狀況的報表使用者 權益投資人使用財務報表一個重要目的在評估企業的股票價格是否允當,以買入股價被低估的股票,賣出股價被高估的股票

財務報表分析 財務報表資訊的品質特性 攸關性 可靠性 比較性 效益大於成本 重要性

財務報表資訊的品質特性 財務報表資訊即會計資訊,這些資訊必須具備若干品質特性,方能有助 於使用者作決策,稱得上是良好有用的資訊 財務報表分析 財務報表資訊即會計資訊,這些資訊必須具備若干品質特性,方能有助 於使用者作決策,稱得上是良好有用的資訊 良好有用的會計資訊應具有的品質特性包括攸關性、可靠性、比較性、效益大於成本以及重要性等 會計資訊的最高品質為「決策有用性」,而符合決策有用性的前題必須滿足主要品質與次要品質 攸關性與可靠性為主要品質,比較性為次要品質,效益大於成本以及重要性觀念則為限制因素

財務報表分析

攸關性 會計資訊與決策有關,且具有改變決策的力量。與決策攸關的資訊需具備三個要素: 預測價值 回饋價值 時效性 財務報表分析 會計資訊與決策有關,且具有改變決策的力量。與決策攸關的資訊需具備三個要素: 預測價值 資訊的提供可作為預測未來事件可能結果時的基礎 回饋價值 即資訊的提供可幫助使用者確認或修正過去決策的預期結果 時效性 資訊的提供是在尚能影響使用者作決策之前並發揮其價值者

可靠性 資訊能免於錯誤與偏差,並能忠實表達其所要表達的現象與狀況。可靠的資訊構成要素有: 忠實表達 可驗證性 中立性 財務報表分析 資訊能免於錯誤與偏差,並能忠實表達其所要表達的現象與狀況。可靠的資訊構成要素有: 忠實表達 即會計資訊與所要表達的事實須相符 可驗證性 對一交易或事件,即使由不同的人以相同合理的方法獨立作業亦可得到相同的結果,並能反覆證實 中立性 會計資訊的公正報導,不因為了達到預期效果或圖利或不利某人而故意文飾

比較性 會計資訊使用者能由不同企業相同時間或相同企業不同時間之資訊區別其異同性 財務報表分析 會計資訊使用者能由不同企業相同時間或相同企業不同時間之資訊區別其異同性 比較性的基礎則在於「一致性」,即企業相同性質的資產或負債在前、後期間必須採用一致的會計政策及處理程序。如此方能使前、後期的會計資訊在相同的會計原則或方法下,相互比較並分析其趨勢

效益大於成本、重要性 效益大於成本 重要性 資訊的效益如低於資訊取得成本,資訊即無提供的價值與必要 財務報表分析 效益大於成本 資訊的效益如低於資訊取得成本,資訊即無提供的價值與必要 重要性 一項會計資訊錯誤或被遺漏可能使資訊使用者改變其決策 重要性不易確切訂定標準,實務上,如為性質特殊或金額重大之交易或事件通常認定為重要。此為會計資訊認列之門檻,惟對於不具重要性的交易或事件資料,但不影響其資料的有用性時,得由會計人員權宜處理之

企業個體假設 繼續經營假設 衡量單位假設 會計期間假設 財務報表分析 財務報表資訊的基本假設 企業個體假設 繼續經營假設 衡量單位假設 會計期間假設

企業個體假設 會計資訊所報導的是以企業個體為單位的經濟活動,因此,企業本身的活動必須與業主或其他企業的活動分開處理 財務報表分析 會計資訊所報導的是以企業個體為單位的經濟活動,因此,企業本身的活動必須與業主或其他企業的活動分開處理 即使是獨資企業的業主與企業個體彼此之資產、負債、收益以及費用等均須劃分清楚 會計的企業個體與法律的個體觀念不同,獨資或合夥企業在會計上是獨立個體,但在法律上因不具法人資格,故非獨立個體 企業個體不限於企業組織本身,只要是具有獨立特性能與其他單位劃分者,在會計上即可視為企業個體,如企業內某獨立部門,或多個企業聯合組成之獨立組織等

繼續經營假設 在無相反情況證明下,假設企業將繼續經營不會清算解散,以實現其營業目標並履行各項義務 財務報表分析 在無相反情況證明下,假設企業將繼續經營不會清算解散,以實現其營業目標並履行各項義務 除非有確切證據指出企業已無法再繼續經營時,則應放棄此假設,會計上改以清算方式處理之 會計上繼續經營假設旨在維持企業的穩定與持久,因此 固定資產按取得成本記帳並逐期提列折舊,不考慮其變現價值,也不考慮其市值的變動 預付費用亦可依其未來可提供之經濟利益,列為資產科目 繼續經營假設亦使企業會計的重心落在損益的計算,如獲利能力的高低,而非資產變現價值的計算

衡量單位假設 會計人員以貨幣為記帳衡量單位,凡是無法以貨幣衡量的資料,會計即無法處理 財務報表分析 會計人員以貨幣為記帳衡量單位,凡是無法以貨幣衡量的資料,會計即無法處理 此須假定貨幣價值相當穩定 以貨幣作為報導企業各項經濟活動與其成果的標準衡量單位。如此不但能顯示企業資產、負債、收益、費用的大小關係,同時亦利於與前、後期間的相同科目作比較

會計期間假設 為便於提供及時資訊,而將連續不斷的企業生命劃分為一定長度的會計期間,定期結算以提供該期間的財務報表讓各類使用者作管理或決策之用 財務報表分析 為便於提供及時資訊,而將連續不斷的企業生命劃分為一定長度的會計期間,定期結算以提供該期間的財務報表讓各類使用者作管理或決策之用 其中,每段會計期間必須相等,以利於前、後期間作比較 會計期間假設的採用,期間損益的計算應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來記錄交易,即企業對於各項收入與費用的認列以實際發生的時間為記錄的時間,不論現金的實際收付為何時 因此,在會計期間終了時,要就預付費用,預收收益,應付費用以及應收收益等資產或負債科目作調整

歷史成本原則 收益認列原則 配合原則 充分揭露原則 財務報表分析 財務報表資訊的基本原則 歷史成本原則 收益認列原則 配合原則 充分揭露原則

歷史成本原則 企業的資產、負債、權益以及損益應以交易或事件發生時的交換價格作為最初認定與入帳的依據,如此最為客觀且具可驗證性 財務報表分析 企業的資產、負債、權益以及損益應以交易或事件發生時的交換價格作為最初認定與入帳的依據,如此最為客觀且具可驗證性 如為購入資產其成本應包括自取得該資產以至於到達適用狀態及地點為止所發生的所有必要支出均屬之 由於歷史成本發生在過去,對作決策時所需之有用資訊通常須具預測性,此為其主要缺點。

收益認列原則 指會計上收益必須同時符合下列條件之一才能認列 已賺得 已實現或可實現 財務報表分析 指會計上收益必須同時符合下列條件之一才能認列 已賺得 企業已完成或已大致完成獲取收益所必須從事的工作(如交付商品或提供勞務),而所需投入的成本亦已全部或大部分投入 已實現或可實現 已實現指企業銷售商品或提供的勞務已轉換為現金或現金請求權 可實現指產品或勞務雖尚未轉換為現金或現金請求權,但有活絡的市場及明確的市價,隨時可轉換為現金或現金請求權,且不致發生重大的推銷費用或蒙受重大的價格損失 •42•

配合原則 收益與產生收益有關的成本及費用應在同一會計時間予以認列 一旦按收益原則認列收益,則費用亦將跟著確定 財務報表分析 收益與產生收益有關的成本及費用應在同一會計時間予以認列 一旦按收益原則認列收益,則費用亦將跟著確定 至於成本是列為資產抑或轉列費用,其主要依據在於成本是否已耗用;成本已耗用則應轉為費用或損失,成本尚未耗用且具有未來經濟效益,則應歸入資產 •43•

配合原則 配合原則中,收入與費用認列的方法主要有三種: 依據因果關係認列 按照時間經過認列 立即認列 財務報表分析 配合原則中,收入與費用認列的方法主要有三種: 依據因果關係認列 費用與當期收益有直接因果關係者,可於發生時記為銷貨成本或費用,或暫列資產,待認列相關收益時轉列為銷貨成本或費用,以與收益配合 按照時間經過認列 費用與當期收入無直接因果關係者,如果能在當期或未來期間提供效益,則可先列為資產,於期末將當期已耗用部分轉為費用,亦可先列為費用,於期末將當期未耗用部分轉為資產,如只能對當期提供效益,則應全數列為費用 立即認列 費用與當期收益無直接因果關係者,且無法在當期或未來期間提供效益,則列為損失 •44•

充分揭露原則 財務報表必須完整而充分的包含決策者做理性決策所需要的攸關且重要的資訊,並以報表使用者易於瞭解的方式表達 財務報表分析 財務報表必須完整而充分的包含決策者做理性決策所需要的攸關且重要的資訊,並以報表使用者易於瞭解的方式表達 資訊的揭露可編製各主要財務報表、附註、或附表等

充分揭露原則 充分揭露原則下,應以附註方式揭露的事項包括 重要會計政策彙總說明 會計變更理由及其對財務報表的影響 債權人對特定資產的權利 財務報表分析 充分揭露原則下,應以附註方式揭露的事項包括 重要會計政策彙總說明 會計變更理由及其對財務報表的影響 債權人對特定資產的權利 重大承諾事項與或有負債 盈餘分配所受之限制 有關業主權益的重大事項 重大的期後事項 其他為避免財務報表使用者之誤解或有益於財務報表的公允表達,必須加以說明的事項 應注意附註是用來補充財務報表本身的不足,而非用來改正財務報表本身的錯誤

無保留意見 修正式無保留意見 保留意見 否定意見 無法表示意見 會計師查核報告範例 財務報表分析 會計師查核意見的解讀 無保留意見 修正式無保留意見 保留意見 否定意見 無法表示意見 會計師查核報告範例

會計師查核意見的解讀 財務報表分析 目前國內許多企業的半年報以及年報均須由會計師簽證,因此,在分析財務報表時,若已有會計師查核報告書,此查核報告書將是分析者的一項重要參考 會計師查核報告書中,會計師的專業意見通常分為五類,包括「無保留意見」、「修正式無保留意見」、「保留意見」、「否定意見」、「無法表示意見」

無保留意見 具有下列要件者,會計師應出具無保留意見之查核報告 會計師已依照一般公認的審計準則查核工作,且未受限制 財務報表分析 具有下列要件者,會計師應出具無保留意見之查核報告 會計師已依照一般公認的審計準則查核工作,且未受限制 財務報表已依照一般公認會計原則編製,並適當揭露

修正式無保留意見 會計師遇有下列情況之一時,應於無保留意見查核報告中加一說明或其他說明文字 財務報表分析 會計師遇有下列情況之一時,應於無保留意見查核報告中加一說明或其他說明文字 會計師所表示之意見,部分係採用其他會計師之查核報告並欲區分查核責任 對受查者之繼續經營假設存有重大疑慮 受查者所採用之會計原則變更並對財務報表有重大影響 對前期財務報表所表示之意見與原來所表示者不同 前期財務報表係由其他會計師查核 欲強調某一重大事項

保留意見 下列情況之一,且會計師認為情節重大者,應出具保留意見之查核報告 查核範圍受限制 財務報表分析 下列情況之一,且會計師認為情節重大者,應出具保留意見之查核報告 查核範圍受限制 會計師對管理階層在會計政策之選擇或財務報表之揭露認為有不當

否定意見、無法表示意見 否定意見 無法表示意見 財務報表分析 否定意見 會計師與管理階層間如存有前項保留意見之第二項情況且情節極為重大,致財務報表無法允當表達財務狀況、經營成果或現金流量,出具保留意見仍嫌不足者,會計師應出具否定意見之查核報告 無法表示意見 查核範圍如受限制,至會計師無法獲取足夠及適切之查核證據且情節極為重大,出具保留意見仍嫌不足者,會計師應出具無法表示意見之查核報告

會計師查核報告範例 財務報表分析 表1-1 與表1-2 分別為XXX 公司與YYY 公司(真實範例,但公司名稱已經過修改)2007 年第4 季之會計師查核報告,會計師查核的結果分別為「無保留意見」與「保留意見」

表1-1 XXX 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師查核(核閱)報告 財務報表分析

表1-1 XXX 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師查核(核閱)報告(續) 財務報表分析 •55•

表1-2 YYY 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師查核(核閱)報告 財務報表分析 •56•

表1-2 YYY 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師查核(核閱)報告(續) 財務報表分析 •57•

表1-2 YYY 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師查核(核閱)報告(續) 財務報表分析 •58•

《中大EMBA 觀點》善用財報取得茁壯本錢 會計師財報意見 投資人可當參考 上市櫃資訊揭露評鑑 台積等十檔 資訊最透明 財務報表分析 新聞特調 《中大EMBA 觀點》善用財報取得茁壯本錢 會計師財報意見 投資人可當參考 上市櫃資訊揭露評鑑 台積等十檔 資訊最透明

《中大EMBA 觀點》善用財報取得茁壯本錢 財務報表分析 古人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企業經營而言也是如此。一家企業不論為維持營運或追求成長,都需要源源不斷的資金挹注;除了將盈餘保留下來,往往還要透過舉債或增資等方式從外面取得資金。 那麼,現有股東是否願意讓企業將盈餘留下來?外面的投資人是否願意以合理條件提供企業所需資金?都有賴企業溝通,讓現有股東或潛在的投資人相信,將資金投資在該企業是值得的。 會計是企業活動與決策者之間的一種連結(link),將一家企業每天成千上萬的活動,包括營業活動、投資活動及融資活動等產生的交易,經由分析、記錄、分類與彙總等處理過程,編成財務報表,提供外部的決策者做為決策參考。 •60•

會計師財報意見 投資人可當參考 財務報表分析 各上市櫃公司在每年財報依法令規定公告後的一段時間,投資人保護中心即會接到許多投資人打電話來詢問,如會計師針對各上市櫃公司出具無保留意見是否代表公司財務狀況良好值得投資?通常會計師針對公司財務報表可能表達的意見,有無保留意見、保留意見、相反意見及無法表示意見等四大類,當會計師出具無保留意見時,表示財務報表的數字可允當表達受查公司的財務狀況、營運結果及現金流量;當會計師出具否定意見時,表示該公司財務報表的數字是不可以相信的,無法允當表達受查公司的實際狀況;當會計師提出無法表示意見時,表示會計師所獲得之的資料不足,會計師無法判斷該公司編製之財務報表是否無誤;當會計師出具保留意見時,表示會計師認為財務報表上的大部分資訊是對的,但對小部分資訊持相反的意見或無法表示意見 •61•

上市櫃資訊揭露評鑑 台積等十檔 資訊最透明 財務報表分析 上市櫃公司第八屆資訊揭露評鑑結果出爐。台積電(2330)、太醫(4126)等十檔上市櫃,奪得評鑑最高等級「A+ 級」前十名;宏盛(2534)、恆義(4205)等19 家上市櫃,列為最差等級的「C–」。 證交所及櫃買中心委託證基會評鑑的上市櫃公司資訊揭露,共分「五級制」,評鑑等級最佳及最差依序為「A+」、「A」、「B」、「C」、「C–」等五級。最新的第八屆資訊揭露評鑑結果已經出爐。 •62•

財務報表分析 本章結束 問題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