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四、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一)北洋军阀的建立 什么是北洋军阀? 北洋军阀是指清朝末年由袁世凯依靠“北洋新军”建立起来的政治武装集团。 袁世凯
(二)北洋军阀的演变 皖系段祺瑞 奉系张作霖 吴佩孚 孙传芳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二)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三)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 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指导思想:民权、平等和进化论 主要阵地:《新青年》 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风云人物 囊括大典 网罗众家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李大钊(1889-1927)直隶乐亭人 胡适(1891-1952)安徽绩溪人 陈独秀(1880-1942)安徽怀宁人 囊括大典 网罗众家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 蔡元培(1868-1940) 浙江绍兴人
科学 民主 2、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民主”与“科学” 民主和科学的具体涵义是什么?在陈独秀看来,民主,既是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制度,也是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科学,则有广狭二义:“狭义的是指自然科学而言,广义是指社会科学而言”。他强调要用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 民主 科学
(二)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1.对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提倡,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是切中时弊的。 六三以后,上海等地的工人以空前规模的政治罢工参加了反帝反封建斗争。
2.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进行独立思考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并没有因为批判孔学就否定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 再次,他们也没有把孔学说得一无是处。 首先,他们指出,孔学并不等于全部国学。 其次,他们并没有否定孔学的历史作用。
3.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五四”时期出版的主要进步报刊
(三)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讨论: 请结合五四运动前后的中国社会实际以及国内国际环境,分析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一)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一)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917年11月6日(俄历10月)开始,彼得格勒 列宁、布尔什维克党、军事革命委员会 ◆1917年11月6日(俄历10月)开始,彼得格勒 列宁、布尔什维克党、军事革命委员会 ◆11月7日发表《告俄国公民书》:推翻了临时政府,政权转归工兵代表苏维埃。
2.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1917) 主要内容: ①发表《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②通过《和平法令》《土地法令》 ③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 ④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工人、士兵向冬宫进攻 3.十月革命的影响 ◆揭开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沟通了东西方革命的桥梁
4.十月革命对中国先进分子的启示 (1)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2)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先例,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3)使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无产阶级的力量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十月革命所开始的,“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我们在这黑暗的中国,死寂的北京,也仿佛分得那曙光的一线,仿佛在沉沉的深夜中地一小小的明星,照见新人生的路。 ——李大钊 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李大钊。 1919年9月、11月,他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 表明,李大钊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四、五四爱国运动 (一)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二)五四运动的经过 (三)五四运动的结果
(一)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1、中国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 2、十月革命的爆发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3、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 4、希望的破灭: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二)五四运动的经过 (1)5月4日——6月5日,以学生为主,以北京为中心; (2)6月5日——6月28日,以无产阶级为主,以上海为中心。
(三)五四运动的结果 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的通告 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曹、陆、章三个卖国贼终于被免职。
讨论:五四运动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第一,中国工人阶级主力军的作用。 第二,社会各阶层联合。 第三,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具有初 思考 讨论:五四运动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第一,中国工人阶级主力军的作用。 第二,社会各阶层联合。 第三,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具有初 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指导
团结·进步·爱国·科学 五四精神 在北大100周年纪念会的讲话
继承和发扬五四的光荣传统 “五四运动的精神,最根本的就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当代中国的广大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努力担当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 ——1998.5.4 江泽民在北大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内容提示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三、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 首先,是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代表有李大钊、陈独秀
其代表为毛泽东、杨匏安、蔡和森、周恩来等。 其次,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 其代表为毛泽东、杨匏安、蔡和森、周恩来等。 杨匏安
再次,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 其代表为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等。
(二)五四时期其他社会思潮 1.实用主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发 展起来的一种资产阶级唯心主 义哲学流派。实用主义否认客 观真理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认为凡是能提供利益和符合 需要的便是真理。 胡适
2. 基尔特社会主义 20世纪初产生于英国的一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 梁 启 超 张东荪
3. 无政府主义 一种小资产主义阶级的社会思潮。无政府主义 派主张个人绝对自由,反对强权和国家,幻想通 过宣传和暗杀等手段建立一个生活平等、工作自 由、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互助互爱的无政府共 产主义社会。
4. 工读主义 一综合当时流行俄国无政府主义者克鲁泡特金的 “互助论”,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泛劳动主义, 以及新村主义等“新思潮”而形成。
(三)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1)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 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线 “像这样与虎谋皮为虎所噬还要来替虎噬人的方 法,我们应该当作前车之鉴。” ——陈独秀
(2)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 思主义的理论 “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 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样可把他的理想尽量 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 ——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
(3)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 的思想 “我们很盼望知识阶级作民众的先驱,民众是知识阶级的后盾。” ——李大钊
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准备 1.早期共产党小组的建立 1920年11月21日,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帮助下,上海机器工会成立,并出版《机器工人》。孙中山、陈独秀到会祝贺并发表演说。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日本、巴黎8个共产主义小组。
2.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1)刊物和文章 (2)论战
3.阶级基础——工人运动的发展 4.外界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及其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先进知识分子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 4.外界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1、中共“一大”的召开 (1)会议时间:1921年7月23日 (2)会议地点: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后来移到嘉兴南湖的游船上 (3)与会代表: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 嘉兴南湖的游船
4. 会议的主要内容 A、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 》。 B、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C、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工作决议 》。 D、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的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 E、党的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 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 第一,以俄国布尔什维克为榜样,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组织起来,没受修正主义影响。 第二,阶级基础巩固,革命性和战斗性强。 第三,党成立后,立即投入了紧张的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中,使得党始终保持这种实践性的品格。 第四,建党时的理论准备不足,马克思主义水平不高。 第五,成长于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度,受到小资产阶级思想严重影响,党的建设任务艰巨。 第六,受共产国际领导,党的建设具有特殊性。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1)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2)中国革命有了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 (3)中国革命走上了新的革命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思考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中共二大会址
内容提要 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二、国共合作的形成 三、国民大革命 四、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一)中共二大和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1、中共二大召开的原因 (1)中共一大后党对中国革命问题的探索 中共二大宣言 1、中共二大召开的原因 (1)中共一大后党对中国革命问题的探索 (2)共产国际对中共的指导
2、中共二大召开的时间、内容 1922年7 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2年7 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出席这次大会的代表有陈独秀、张国焘、李达、蔡和森、高君宇、王尽美、邓恩铭、邓中夏、施存统、向警予、项英、张太雷等12人。代表党员195 人。
3、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2年7月中共二大根据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以及党成立后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初步探索,制定了党的革命纲领: 最高纲领: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4、中共二大的历史意义 (1)第一次明确提出民主革命的纲领 (2)开始采取群众路线的方法
(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1、发动工人运动 (1)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成立 张国焘
(2)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开滦五矿:唐山、林西、赵各庄、唐家庄、马家沟 A.香港海员罢工(1922.1)--起点“沙田惨案” B.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1922.9) 毛泽东二至安源,李立三、刘少奇直接领导 C.开滦五矿工人大罢工(1922.10—11) 开滦五矿:唐山、林西、赵各庄、唐家庄、马家沟 D.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1923.2)--顶峰
2、中共领导的早期农民运动 1922.7在彭湃领导下,广东海丰 县赤山农会诞生 海丰农民协会旧址 1922.7在彭湃领导下,广东海丰 县赤山农会诞生 1923年元旦,海丰县总农会成立,随之,陆丰、惠阳两县也建立了农会。 7月,正式成立广东省农会(会址设于海丰),彭湃任执行委员长。
二、国共合作的形成 【提问】谈谈中国共产党当时为什么要与国民党合作?
1.建立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必要性: (1)团结一切力量的需要。 (2)近代中国敌强我弱的力量。 (3)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 (4)革命形势的发展
可能性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革命的对象主要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各被压迫阶级都有反帝反封建的要求。 (2)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派和国民党具有一定的革命性。 (3)当时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国民党迫切需要苏俄和中共的帮助。
2、中共三大的召开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到会代表有陈独秀、李大钊、张国焘、蔡和森、毛泽东、瞿秋白、张太雷、向警予、陈潭秋等30多人(其中有表决权的19人),代表全国党员420人。 中共三大会址
3、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和国共合作的实现 1924年1月20日--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通过了《大会宣言》提出了“联共、联俄、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核心的新三民主义。大会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 孙中山等步入国民党一大会场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
新、旧三民主义的主要区别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反满 反帝 民权主义 推翻帝制,创立民国 民生主义 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 民生主义 核定全国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增价,则归国家。 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
三、国民大革命 (一)大革命的准备与进行 1.黄埔军校的创立 黄埔军校于1924.5正式建立,6.16举行开学典礼。孙亲临讲话,勉励学生:“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
“今天在这地方开这个军校,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使学生“不仅知道枪是怎样放法,而且要知道要向什么人放” 1924年6月,孙中山出席黄埔军校开学典礼
2.五卅运动(1925) 1925.5.15,上海日本内外棉纱厂的日本资本家枪杀工人代表顾正红,当场被打伤的还有10余名工人。顾正红血案----五卅反帝运动的导火线。
5.30,英国巡捕当场“捕去学生四十余人,登时击毙学生四名,击伤学生六名,已死两名,路人受伤者十七名,已死三名”。“6月1日复枪毙三人,伤十八人”。----“五卅惨案”。
3.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统一 (1)第一次东征陈炯明(1925.2—3) (2)平定杨希闵、刘震寰叛乱(1925.6) (3)组建广东国民政府,编组国民革命军(1925.7— 8)
4.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 (1)国民革命军的建立 北伐开始时,国民革命军共八个军,约10万人。 总司令--蒋介石,总参谋长--李济深,总参谋次长--白崇禧,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总政治部副主任--郭沫若,总政治部顾问--铁罗尼,军事总顾问--加伦。
第一军:军长--何应钦,党代表--缪斌; 第二军:军长--谭延闿,党代表--汪精卫(未到职),副党代表--李富春(共); 第三军:军长--朱培德,党代表--朱克靖(共); 第四军:军长--李济深,党代表--廖乾五; 第五军:军长--李福林,党代表--李朗如; 第六军:军长--程潜, 副党代表--林伯渠(共); 第七军:军长--李宗仁,党代表--黄绍竑 ; 第八军:军长--唐生智,党代表--刘文岛。
奉系张作霖 据东北、京、津 直系吴佩孚 据湘、鄂、豫、 陕、直 皖系孙传芳据 长江中下游 北 伐 初 期 北 伐 初 期 国民革命军
(2)北伐战争的进行 1926年7月,以推翻北洋军阀 为目标的北伐战争开始。
(二)大革命的失败 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共政变,以“清党”为名,在东南各省大规模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国民党抓捕共产党员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政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最终破裂 。
(四)大革命中的中国共产党 1.大革命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治口号下进行的。而提出这个口号的,正是中国共产党。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2.大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空前广泛而深刻的群众运动。而中国共产党正是人民群众的主要发动者和组织者。 3.大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革命战争,共产党人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四、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一)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1)它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次规模空前的反帝反 封建的大革命 (2)开创了以工农为主体的人民大革命。 (3)提高了共产党的威望,为以后的革命斗争奠定 了基础。 (4)它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二)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1.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 第一,反革命的联合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这是国民革命夭折的客观社会历史根源。 第二,中共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错误,这是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 第三,共产国际指导上的失误。 第四,以蒋介石、汪精卫为代表的国民党新右派叛变革命。
2.国民革命的经验教训 第一,必须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 第三,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第四,必须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装。 第五,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思考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
参考文献 1.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12月) 2.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919年9月) 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下半年) 4.《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2年7月) 5.《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1月)
思考题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
本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