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5 区域可持续发展.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地理组 王铁塔. §2.1 地形和地势 学习目标: 1 、 知道我国主要的地形、山脉的名称及山脉 走向的概念。 2 、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 形特征。 3 、了解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 考试要求: 1 、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征。
Advertisements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1 、区域( Region )的概念 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它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
校第六届“新天瑞”杯创业计划大奖赛 赛前培训
第四节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美国为例.
试 卷 讲 评.
西部大开发.
4.1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 以长江流域为例
河流及其流域.
关于汇率计算.
微专题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及其应用.
地形和地势 (第2课时) 永定路中学 王海峡.
2016天台论道 —《环境保护》备考策略.
北方冬季.
第二节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 田纳西州首府--纳什维尔夜景 深圳市龙城高级中学 曹欢颜.
目标导学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认识北京的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 2、举例说明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教育、交通等中心;
中国地理.
温家宝总理在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中国的工业.
第三节 工业区位因素 主讲人:湖南师大附中梁良樑.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 清远市清城中学 李秋萍.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两晋与南朝.
黑龙江 吉林 新疆 辽宁 甘肃 内蒙古 北京 河北 宁夏 青海 山西 山东 陕西 河南 江苏 西藏 安徽 上海 四川 湖北 浙江 江西 湖南
新华网北京3月21日电(记者 林晖)新疆部分地区20日出现今年第一次沙尘暴
折线统计图 张家产中心完小.
17、高新区( KF5)地块 地块简介 现场照片 地块示意图(版面尺寸有限,图形存在误差)
区级课题汇报 (初期) 汇报人:建平中学周宁医 2008年9月27日.
第二章 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 教师:武科 副教授.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 变 的 天 气.
成才之路 · 地理 人教版 · 必修3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常用逻辑用语复习课 李娟.
考纲 下载 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布局特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解读 1.识记: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农业布局及 发展方向。 2.理解: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应用:运用农业区位原理分析不同地区的农业 生产条件及布局。
专题十五 区域可持续发展 宁夏银川九中 杜改余
精彩即将上演, 敬请期待… … 郝鹏翔出品.
地 理 习 题 讲 评.
第26课时 西北地区 要 点 探 究 课 标 解 读 考 点 精 讲.
 第21讲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
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 新疆 1 人口与民族 2 地形与气候 3 绿洲农业 4 能源开发.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植物资源学 主讲人:王海英 副教授.
通货紧缩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 李文鹏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阶段评估检测(一) 阶段评估检测(二) 阶段评估检测(三) 阶段评估检测(四) 阶段评估检测(五) 阶段评估检测(六)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作者:林丽仪.
陈行森地理特级教师工作室 地理可汗式课程课题组
【考情反馈】 一、选择题 题号 正确率 错选项 C ABD D AC A B BC 二、综合题 51、52题问题很少,失分比较严重的在54题,而且差距拉开的比较大。
中国的地理差异 福州文博中学 冯春欣.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数 控 技 术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第三章 辐射 学习单元2 太阳辐射.
第4章 非线性规划 4.5 约束最优化方法 2019/4/6 山东大学 软件学院.
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以我国为例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 学习目标:
Greening One Belt One Road The Role of NGOs
第一节 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重建.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有关“ATP结构” 的会考复习.
意大利威尼托大区.
甘肃农业大学伏羲学者年度考核 伏羲杰出人才 潘晓婷,女,体育教学部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国适应气候变化影响风险评估专家研讨会 ACCC Workshop: Climate Change Impact and Risk Assessments 内蒙古 Inner Mongolia.
Ec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ESA)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研究生招生专业介绍.
第6課 資源問題與環境保育對策 一、水資源 (一)整體問題:不足、時空分布不均 (二)分區問題: 1.季風氣候區: (1)問題: a.水汙染
2019/9/19 互联网产业、立法与网规 张钦坤 腾讯法务部.
Sssss.
时事报告 加快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专题15 区域可持续发展

【体系·自主建】

【真题·自主练】 (2013·北京卷,1~2)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 (  )。 A.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 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 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 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 2.东北平原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 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解析 第1题,甲地为地方时最早的地方,日出日落的早晚不仅要看其经度,还要考虑昼夜长短的变化状况。漠河位于北极圈外,没有极昼极夜现象。大兴安岭是内外流区的分界线,并不是分水岭,分水岭是两个流域的分界线。松花江干流是由低纬向高纬流,有凌汛现象。第2题,看图可知,东北平原的河流分为北部的黑龙江流域、南部的辽河流域。中间为分水岭。故地势中间高,南北低。伏旱严重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北地区由于地广人稀,为国有农场,适合大规模经营。东北纬度较高,热量不足,不适于种植棉花。 答案 1.D 2.A

3.[2013·浙江文综37(3)]2013年1月17日,国务院批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读舟山市2007年和2010年三次产业形势图,完成问题。

说出2007~2010年舟山市第二、三产业就业构成的变化特点,并说明其对推动城市化作用的差异。 解析 根据图示:2007~2010年舟山市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城市化是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人口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三产业都属于城市化的过程,由此可见,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少,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小;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多,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大。 答案 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少,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小;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多,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大。

考点一 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水土流失 2013·江苏卷T11~12;2013·重庆卷T9~11;2013·广东卷T7;2013·安徽卷T35(1);2012·山东卷T26。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 适用地段 效 果 固沟 工程 建淤地坝 沟谷地段 拦泥蓄水 防止沟谷继续扩展 修小水库 营造防护林(生物工程) 护坡 封坡育林育草 陡坡地段 拦截、涵蓄坡面径流发展林果生产 修筑水平梯田 缓坡地段 保塬 平整土地 部分塬面 合理利用水土 提高劳动生产率 营造护林网(生物工程)

(2013·江苏卷,11~12)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图1是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2题。  图1            图2

1.图2中甲区地形适合修筑的梯田类型是 (  )。 A.水平梯田 B.坡式梯田 C.隔坡梯田 D.反坡梯田 2.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优点是 A.保水保土效果更好 B.修筑难度小 C.利于机械化耕作 D.便于灌溉施肥

解析 第1题,由图可以明显看出,甲区地形是坡上陡平相间,故其适合修筑的梯田类型应是隔坡梯田。第2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能够进一步减缓水流速度,增强水土保持效果。 答案 1.C 2.A

湿地破坏 2013·海南卷T13~14;2013·浙江卷T8;2012·重庆卷T36(4);2011·天津卷T7;2011·广东卷T2。

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湿地资源的破坏,会导致气候恶化,生物物种减少,威胁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发展,所以说保护湿地刻不容缓。 保护湿地的主要措施有: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退耕还林还草、防止水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

(2013·陕西宝鸡月考)下图为吉林省湿地面积变化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显示吉林省湿地存在的问题是 (  )。 A.湿地总面积急剧减少 B.天然湿地生态功能下降 C.湿地建设得不到重视 D.旅游开发导致湿地污染严重 4.有利于吉林省湿地保护的措施有 ①生态退耕 ②建立自然保护区 ③南水北调 ④建立有效的管理协调机制 ⑤辅设防渗地膜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 第3题,图中显示吉林省人工湿地面积增加,天然湿地面积减小,但湿地总面积增加,所以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天然湿地萎缩、生态功能下降。第4题,南水北调工程主要为华北、西北供水,铺设防渗地膜影响水循环,降低湿地环境效益。 答案 3.B 4.A

荒漠化 2013·海南卷T20;2012·四川卷T4;2011·浙江卷T37(1);2009·浙江卷T10。

1.红色荒漠:主要分布在东南丘陵。自然原因:流水侵蚀作用;人为原因:过度开发,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 2.新疆荒漠: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自然原因:风力侵蚀作用;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3.石质荒漠:主要分布在西南云贵高原。原因:原来的石灰岩地带的植被破坏,而形成岩石裸露的地表,在流水侵蚀等外力作用下,使该地水土流失、沙化的现象。

生态学家在我国某地进行生态调查,由水源所在地的抽水井出发,向外沿同一方向前进,发现植被从水井往外呈同心圆分布:水井附近土地是光秃和坚硬的,到距井200米左右,出现稀疏且干硬的杂草,250米左右是带刺的灌木丛,以外到1千米左右,才是一些相隔甚远的草本植物群及灌木。据此回答5~6题。

5.上述调查区的植被分布形态,最有可能是下列哪种人类活动所引起的 (  )。 A.过牧 B.滥垦 C.滥伐 D.滥采 6.上述植被景观最有可能出现在 A.松嫩平原 B.青藏高原 C.呼伦贝尔草原 D.塔里木盆地

解析 第5题,在干旱荒漠和草原地区,人们常常采用现代技术掘井以获得稳定充足的水源供应;人畜活动必然以水井为中心,水井周围就会因为过度放牧和践踏而出现裸露的地面。第6题,在呼伦贝尔草原,为发展畜牧业人们采取掘井方式而导致出现草地退化现象;塔里木盆地的绿洲主要是利用高山冰雪融水进行灌溉。 答案 5.A 6.C

考点二 区域资源开发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开发 2013·天津卷T13(4);2013·江苏卷T29;2012·江苏卷T28。

1.区域优势资源开发的分析思路 在此类问题的分析中,首先需要先分析该区域的地理背景,找到发展的优势条件,然后针对该区域的优势条件进行开发,在开发的过程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

2.能源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思路 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和方向由区域能源开发条件所决定,具体如下图所示:

7.[2013·天津卷T13(4)]非洲一些产金国面临着金矿开采难度加大、设备落后、成本提高等问题。近年来,我国一些矿业企业积极参与了非洲矿产开发的合作项目。填表说明,中、非矿业企业在金矿开发中是如何实现合作共赢的?

解析 读题干材料可知,非洲产金国设备落后、成本提高等问题正是中国矿业企业可提供支持的,故①可填“技术”或“设备”或“资金”。提高开采加工能力,自然可提高②“黄金产量”或“经济效益”。 答案 ①资金(技术;设备) ②经济效益(产品附加值;黄金产量)

流域开发 2013·山东卷T1~2;2013·广东卷T7;2013·安徽卷T26~27;2013·四川卷T14(4);2013·海南卷T25;2012·新课标全国卷T4~5;2012·大纲全国卷T3~5;2012·山东卷T26。

流域开发与整治问题的分析模式 由于各个流域的地理条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而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也必然各不相同;但是,研究或规划流域开发的基本程序大致上是相同的。

1.分析该流域发展的地理条件,包括流域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条件,人口、经济发展基础等人文地理条件。 2.在此基础上,对流域自然、人文地理要素进行评价,找出影响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 3.根据优势条件确定流域(或某一河段)发展的方向及其综合开发的主要内容,同时针对制约因素因地制宜探寻治理的对策。

读下图,回答8~9题。

8.图示河流建有众多的大坝,用于发电。但乙图大坝的发电使用年限大大低于设计年限,其原因主要是 (  )。 A.工程质量低 B.设计不准确 C.人为破坏严重 D.泥沙淤积严重 9.目前甲图河流不仅不再建大坝,而且开始拆除某些水坝。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A.已找到了比水电更好的能源 B.水电运营成本不断增加 C.水坝防洪功能丧失 D.恢复原始生态环境

解析 第8题,乙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流经四川盆地,由于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在库区淤积,致使库容减小,发电受限。第9题,甲河位于法国境内,其电力构成以核电为主,拆除水坝的原因是为了恢复原始生态环境。 答案 8.D 9.D

考点三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农业生产 2013·北京卷T1~2;2013·江苏卷T21~22;2013·海南卷T4~5;2013·四川卷T13;2013·重庆卷T13(3);2013·山东卷T26(3)(4);2013·浙江卷T36(1)(2);2013·四川卷T13(3)。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模式 模式:①在哪里?(区域定位)→②有什么?(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分析)→③怎么样?(区域农业布局特点及存在的问题)→④怎么办?(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措施)

1.区域农业发展条件评价:既要分析优势条件,又要找出制约因素。优势条件或制约因素一般包括从位置、自然条件(地形、气候等)、资源、交通、产业基础、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可确定区域产业发展方向。 2.区域农业特点及其形成因素:区域农业特点的描述一般包括农业地位、农业类型、主要农产品、农业分布区、耕作制度、农业经营方式、农业现代化水平等方面。

3.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及措施:针对限制性因素或人地关系矛盾,找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遵循“人地协调、因地制宜、趋利避害”的原则提出措施建议,其分析模式可表达为: 区域可持续发展措施=因地制宜,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加快交通建设,加强区际联系+注意生态保护,实现良性循环。

(2013·江苏卷,21~22)右图是我 国玉米主产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10~11题。 10.与丙地相比,甲地玉米生产的 优势自然条件有(双选) (  )。 A.热量更丰富 B.地形更平坦 C.土壤更肥沃 D.水源更充足

11.提高乙地玉米单产的有效途径有(双选) (  )。 A.扩大播种面积 B.提高机械化水平 C.选用优良品种 D.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解析 第10题,图中甲为东北平原地区,丙为西南地区,两者比较而言,东北平原地区纬度更高,热量不足,故排除A项;西南地区地势崎岖,故B项正确;东北地区的土壤为黑土,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非常肥沃,故C项正确;北方地区整体水源状况较南方地区差。

第11题,乙地为华北平原地区,造成该地中低产田较多的原因是由于该地的旱涝、盐碱、风沙,因此能够有效提高该地单产的措施是选用高产、耐盐碱的优良品种,以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减小旱涝对于农作物单产的影响,确保高产稳产,故选C、D两项。A项是提高总产量的措施,而非提高单产;B项提高机械化水平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生产规模,但并不是提供玉米单产的有效途径。 答案 10.BC 11.CD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2013·四川卷T11~12;2013·安徽卷T23~25;2013·广东卷T9、41(2)(4);2013·天津卷T12(3);2013·上海卷T44~47;2013·福建卷T37(4);2013·江苏卷T28。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发展过程。如下图:

(2013·河北衡水模拟)下图为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读图回答12~13题。

12.分析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判断该省区最可能是 (  )。 A.江苏省 B.河南省 C.四川省 D.海南省 13.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区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 A.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 B.城市化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协调一致 C.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D.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解析 第12题,从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看,该省区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说明该省的工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结合其城市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可判断为我国的经济发达省份,从而确定为江苏省。第13题,从其城市化曲线变化上看,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答案 12.A 13.D

不能正确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一是分析生态环境问题成因时漏答知识点或者面面俱到,二是分析措施时不能从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入手,对症下药。

分析成因时不应面面俱到,而应有针对性地对某生态问题的有关方面进行分析说明。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的分析思路:①地形原因(海拔、地势起伏状况等);②气候原因(热量、降水、风力、风向等);③土壤条件(肥力等);④植被原因;⑤河流原因(流量大小、侵蚀强度等);⑥人为原因: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等。 不管何种环境问题的治理,都不应仅局限于治理环境问题本身,而要从其根源入手,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入手,把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才是治标治本的良策。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丘陵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表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1~3题。 1.根据江西丘陵山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对“红色荒漠”进行治理工作应当先做好的工作是 (  )。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被覆盖率 B.农业生产加强综合开发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彻底退耕还林

2.“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3.“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

解析 本题出错的原因一是对“红色荒漠”现象未能正确理解,二是不能把握其形成原因,三是治理工作首先应该做什么不清楚。针对江西丘陵山区自然条件的特点,从地形、气候的降水特点、植被覆盖率、水文特点、土壤等方面综合考虑,农业生产应加强综合开发。“红色荒漠”现象和酸性红壤、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关系密切。“红色荒漠”的形成与流水侵蚀密切相关,人为原因主要是植被破坏。 答案 1.B 2.C 3.A

不会全面分析河流的综合治理措施 一是不清楚河流的上、中、下游,二是对每个河段的优势资源和存在的问题不了解;三是不能根据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治措施。

不同河流的自然资源状况不同,其所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也不同,因而其开发利用的方式和方向也不相同。但对于大多数河流来说,有一些共同规律,归纳如下:

(2013·北京西城一模)下图是我国某城市聚落(25°N, 121.5°E)分布变化的遥感影像图。读图回答4~5题。

4.关于该聚落及其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聚落坐落在河流三角洲平原上 B.秋冬季易遭受低温冻害及风暴潮危害 C.1988年至2000年间城市用地增幅明显 D.河流的灌溉功能减弱而景观功能加强 5.读图判断1959年至2000年间,该地区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有 ①拓宽、疏浚河道 ②河道裁弯取直 ③退耕还林 ④建生态保护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第4题,首先要从大范围的角度知道该地位于我国东南地区(台北)。A项,三角洲位于河流的入海口,洪积扇位于河流的出山口,冲积平原位于二者之间,虽然东经121度,北纬25度一定离海不远,但是看不出入海口,不应该是三角洲。B项,冬季易受低温冻害及风暴潮危害,低温冻害可能是寒潮带来的,冬季是寒潮多发季节,东南地区也不能幸免,但是风暴潮是台风的危害之一,台风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冬季很少,所以B项不对。看图可以知道,1988年到2000年,城市用地是否增加表现的并不明显,不如1959年到1988年增幅大,所以C项错误。

D项主要要看图例中的农田绿地,从1959年到2000年,农田绿地面积减少,农业规模下降,城市面积增加,河流穿城而过,所以河流灌溉功能减弱,景观功能加强。第5题,从图中能直接看出,尤其是1959年和1988年河道宽度的大小以及河道裁弯取直,退耕还林图中不明显,所以选C。 答案 4.D 5.C

不会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条件 一是面面俱到分析各种条件,抓不住题目设问要点;二是不能从有利条件、不利条件去综合评价。

做好此类题目,要学会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个区域(包括国家)的经济发展条件: 1.自然资源条件: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优越的自然条件如温暖湿润的气候、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充足的水源对农业的发展十分有利,恶劣的自然条件则不利于农业的发展。

2.交通运输条件: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如英国、日本有便利的海运条件,成为经济发达的国家;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海运、内河航运、铁路、公路交通便利,成为我国最发达的地区。 3.人力资源状况:任何经济活动都是由人来完成的,因此人力资源成为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决定因素。如日本国内资源贫乏,市场狭小,却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依靠的便是其丰富而优质的劳动力资源。 4.科学技术水平:科技是推动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的动力,一个地区的科技越发达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5.其他因素:如国家政策、市场、国际环境等。

(2013·安徽江南十校联考)2010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皖江城市带已成为与长江三角洲联系最为密切、承接产业转移较多的区域之一。结合下表,完成6~7题。 表 安徽省2008年至2011年三大产业比重和总产值(单位:亿元)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总产值 2008年 16.0% 46.6% 37.4% 8 874.2 2009年 14.9% 48.8% 36.3% 10 052.9 2010年 14.1% 52.1% 33.8% 12 263.4 2011年 13.4% 54.4% 32.2% 15 110.3

6. 皖江城市带作为长江三角洲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和辐射的最佳区域,因其具有 (  )。 ①产业基础好 ②要素成本低 ③配套能力强 ④耕地面积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2009~2011年间安徽省 A.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产值出现负增长 B.第二产业比重增速不断加快,年产值超万亿元 C.第三产业比重下降与承接转移的产业结构有关 D.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解析 第6题,皖江城市带比长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低,作为依托黄金水道频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该地区比中西部其他地区具有产业基础好、配套能力强的优势。第7题,2009~2011年间安徽省第三产业产值上升,但其比重下降是因为第二产业快速增长,第二产业快速增长主要与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有关。 答案 6.A 7.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