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歐洲社會的蜕變 學習重點 十字軍東征及其代表的意義。 中古歐洲城市與商業的復興。 中古歐洲城市的自治與聯盟。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2 第三章 世界文明的蜕變與互動 第一節 歐洲社會的蜕變 3 基督教與伊斯蘭的對抗 商業、城市與社會變動 大學的興起 文藝復興運動 學習重點 第一節 歐洲社會的蜕變.
Advertisements

中國圖書分類簡表 500●社會科學類 000●總類 ●史地類 100●哲學類 800●語文類 200●宗教類
第三章 中古歐洲的發展 第一節 從民族遷徙到封建制度的建立.
那些事情與基督教有關? 請問中古時期,是從何時開始到何時結束? 請問哪些事項與中古歐洲相關? 中古時期又稱為? 真的黑暗嗎?
中國人壽 徐真真.
第三節 基督教會與中古歐洲 本節學習重點 瞭解基督宗教的興起傳播 早期基督教會和羅馬帝國有什麼重要關係?
建構原住民知識體系 宏觀 長 中 微觀 田調、 短 資料採集 上層 理解.建構 中層 整理.分析 下層 教材 刊物 專家學者 資源中心 部大
2 杜威十進分類法 複習 000 總類 100 哲學及心理學類 200 宗教類 300 社會科學類 400 語文類 500 自然科學及數學類
學習重點 第 2 節 基督教會與中古歐洲 1.了解基督宗教的興起與傳播。 2.了解教會與中古西歐的相互發展關係。
愛讀書的人 ---如何成為會思考的大學生 講員:周憲明老師.
第一節 歐洲社會的蜕變.
P119.
平板與翻轉教學應用之結合 Eddie Chang Microsoft Taiwan.
現代心理學 (重修版) 張春興 第一章 對現代心理學的基本認識.
Nat king Cole: Fascination (迷戀)
電子商務基本概念 電子商務的定義 1-1 電子商務的特性 1-2 電子商務的演進 1-3.
LA FASCINACIÓN DE LA NOCHE
電子商務 Electronic Commerce
附小104第一節課 徐章華 老師 104/08/31 LOGO.
塞   尚 法國人稱十七世紀為「大世紀」(1625~1700),因為此時期的法國在「太陽王」路易十四的中央集權統治下,握有凌駕歐洲諸國的政治主導權,而在藝術文化上,光耀史冊的歷史人物陸續登上歷史舞台,建構起延續至今的法國文化基礎。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今日香港 生活素質 探究議題 「雙非」兒童問題.
第六組 許茹雯 李翔雲 王秀旬 張碩峰 麥嘉容 廖子誠
BCY行動研究2011之後 上課日誌 隔週上課前兩天以 時間: 年 月 日  紀錄者: 檔案名: 上課日期+學生名字
遲心筠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所 RSS介紹及其在圖書館的應用 遲心筠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所
Nat king Cole: Fascination (迷戀)
小學數學科 二年級課程 — 統計圖 製作 — 麥頌儀老師 (青山天主教小學上午校).
Isaiah, Chapter 18 – 24 以賽亞書 18 – 24章
達利.
台灣的人口 教學者:李蕙娟 年級:二年級.
美華藝術協會 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学院学生学者联谊会 哥倫比亞大學亞太發展協會 協辦
朝鮮 獨立 宣言書 美國 獨立 宣言書 比較 崔然鴻 在美 詩人.
香港如何割讓給英國? 1842年起,香港受英國管治,直至1997年6 月30日. 歷時 155年。 你知道當中的原因嗎?
1. 三姑六婆計算機 2. 流動FAX機 3. Card Talk 4. 搜尋引擎
用愛與智慧 ~成為孩子的伯樂 倪美英老師.
經濟學 學經濟.
The World‘s Happiest Cities 世界上前十名最快樂的城市
2-2基督教會與中古歐洲 一.基督教的興起與傳播 二.教會⇔中古西歐文化 三.東正教⇔拜占庭 本節學習重點 重點追追追…… (一)教會&教宗
十八界的 樂受概念.
六年級電腦科 KompoZer w3.dhps.tp.edu.tw.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義大利新寫實主義電影 新寫實主義 1940年代出現在戰後義大利, 反映當時社會現實狀況的電影.
中三生物科 生物的七個特徵.
人類的石油年代.
小學數學科 方塊圖 製作 — 麥頌儀老師 (青山天主教小學上午校).
同心合意 腓一:1~11.
第四章 歐洲勢力的崛起 第一節 近代歐洲的興起 第二節 近代早期經濟與社會的變化 第三節 近代早期的思想與學術.
國際金融期末報告 授課老師:楊奕農副教授 學生:金恩惠 學號:
居住的房屋不夠穩固、耐用 無法獲取清潔水源 住屋支出比例過高 欠缺衞生設施 沒有足夠居住空間 土地居住權未獲保障.
教育概論 教育原理與制度試題解題與分享 第五組
題目:心中最討厭的…… / 我喜愛 /理想的風景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倫理學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中醫系學會返宣部 部長 CM41 中二 黃維俊 副部長 CM41 中二 廖悅孜
做門徒的挑戰 – 新舊的衝突 歷史、文化、社會、家庭 衝突是因改變而來的現象 問題的所在:新的是什麼?
在羅馬的日子.
106學年度上學期 學校日 五年級 自然與生活科技 林皎汝 老師.
工商界簡介 企業與宗教 我的見證及體驗 Q & A.
基隆市建德國小防震防災演練人員疏散路線圖
從歷史看宣教.
音樂欣賞 Music Appreciation
程式語言與邏輯:主題示範 報告人:國立台灣師大附中 李啟龍 老師 學年度資訊科技概論研習.
P106.
畫夢女孩,她的靈魂不屬於這個世界 Akiane
東羅馬帝國及拜占庭文化.
由Facebook看SNS的現況與未來發展趨勢
主題研究架構.
社會﹝第一冊﹞ 單元十一:古早台灣人 單元十二:逐鹿台灣 單元十三:唐山過台灣 單元十四:大船入港.
營運模式.
社會領域教學 相關網路資源介紹.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三節 歐洲社會的蜕變 學習重點 十字軍東征及其代表的意義。 中古歐洲城市與商業的復興。 中古歐洲城市的自治與聯盟。 第三節 歐洲社會的蜕變 學習重點 十字軍東征及其代表的意義。 中古歐洲城市與商業的復興。 中古歐洲城市的自治與聯盟。 中古歐洲行會與大學的興起。 近代初期歐洲中產階級的興起。 近代初期發生於歐洲的黑死病。

基督教與伊斯蘭的對抗 (一) 基督教與伊斯蘭的對抗 1.七世紀中:伊斯蘭崛起→開啟與基督教 的長期對抗 A.攻取敘利亞、埃及:威脅拜占庭帝國 B.又占西西里、北非→西班牙:西歐 2.十世紀以後:阿拔斯帝國衰微→西歐開 始復甦

3. 十一世紀中:塞爾柱土耳其人興起→ 再度引發與基督教對抗 A. 取代阿拔斯政權 B. 攻占小亞細亞→威脅拜占庭帝國 C

(二) 十字軍東征 1.起因:塞爾柱土耳其人的威脅 A.前往耶路撒冷朝聖的基督徒 B. 拜占庭帝國的安全 2.動機複雜 A.宗教的虔誠 B.貴族的好戰 C.經濟的貪婪─東方的土地與財富

十字軍東征的動機

拜占庭帝國與伊斯蘭教徒戰爭 圖中描繪西元 674-678年間,伊斯蘭帝國奧米亞王朝 士兵圍攻拜占庭帝國君士坦丁堡

3.兩百多年行動 A.號召者:羅馬教宗(烏爾班二世) —1096年 B.時間:1096AD—1291AD C.行動(八次) a.只有第一次奪回聖地 -建立耶路撒冷王國 b.第四次-去攻打東羅馬帝國 (a)受到威尼斯商人操控 (b)未去聖地,掠奪君士坦丁堡

4.結果:(1)收復聖地的目標曇花一現 (2)企圖與東正教復合的理想幻滅

教宗烏爾班二世(UrbanⅡ)的演說 繪於1490年,藏於法國 巴黎國家圖書館

羅馬教廷號召十字軍 西元1095年,教宗烏爾班二世(Urban II,1042-1099)在法國的克勒芒(Clermont)宗教大會上發表演說:從耶路撒冷和君士坦丁堡傳來惡劣消息,一個可惡的民族已經嚴重的侵入基督教徒居住的地方,以搶掠燒殺來殺害基督教徒,以酷刑來殘殺基督教徒,以他們汙穢的手來玷汙聖壇,然後來毀滅聖壇。法蘭克民族是上帝挑選出而又是上帝最喜愛的民族,祖先的光榮應鼓勵你們振奮起來,將不潔民族掌握著的聖地奪回來。你們的土地對眾多的人口來說已嫌過於狹小,糧食供應感到短缺。你們應停止相互殘殺的內戰,踏上通往聖地的路途,將聖地從罪惡民族手裡奪回來。耶路撒冷比任何地方都要富饒,也是快樂的天堂! ── 引自:高亞偉,世界通史(上)

圖3-3-1 十字軍的頭盔 這支神聖的軍隊以「十」字為標誌旗號,在胸前或肩上並配帶十字徽章,故稱為「十字軍」;十字軍乃是為收復基督教聖城「耶路撒冷」而戰。

十字軍東征的勝利 描繪耶路撒冷城的統治者把城交給十字軍 情景。 此圖繪於19世紀,現存於法國凡爾賽博物館

5.影響:促成東西文化交流 A.促東西貿易,商業復甦,城市興起→促成文藝復興的興起 (a)亞洲物質、技術的西傳(絲、棉、蔗糖、香料、紫色顏料的技術、玻璃) (b)提供龐大東征物資及沿途補給,藉機從伊斯蘭教徒學會商業技術 (c)威尼斯、熱那亞成為東方貿易轉運中心 B.促封建制度瓦解→王權伸張→有助於民族國家的形成 (a)許多貴族戰死沙場 (b)為王權伸張排除障礙(教宗聲望受挫、教會亦備受批評) C.拓展歐洲人視野→增加對東方了解→促成歐洲海外探險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路線圖

(三)基督教歐洲的擴張 1.聖戰精神:打擊異端、驅逐異教 2.成立騎士團 A.從事醫療、慈善工作 B.以「條頓騎士團」為著名→將基督教 文明北傳東北歐、普魯士 3.西班牙趕走伊斯蘭勢力(格蘭納達)→ 西歐重歸基督教一統

條頓騎士團擁有的城堡遺跡 位於現今德國境內,這座800年歷史的城堡 見證了條頓騎士團在東北歐一帶的勢力

商業、城市與社會變動 (一) 商業與城市 1.中古西歐商業蕭條(11thAD以前) A.原因: a.蠻族入侵, 西羅馬帝國滅亡 b.伊斯蘭教徒控制地中海, 東西貿易受阻 c.北蠻入侵(商業雖萎縮,但未完全停頓) B.商業復甦基礎:義北(威尼斯)、法西北(法 蘭德斯)仍有貿易活動

2.商業復甦-十一世紀起(十字軍東征後) A.義北(威尼斯) a.與拜占庭、北非一直有商業來往,且有免稅特權 b.十字軍東征後,東西貿易恢復並加速進行 c.12th後成為歐洲最主要的港口(此地商人學會記帳、使用貨幣、銀行制度) B.法國西北(法蘭德斯意為低地、氾地) a.包括今法國北部、比利時、荷蘭南部 b.中古早期是毛紡織中心(因地勢低窪、多沼澤、僅能放牧) c.10世紀以後與英、法、北歐貿易活絡 C.兩大貿易中心連接-12世紀法國東北出現(香檳地區)國際性市集

14世紀商業貿易 法蘭德斯位置圖 這幅圖描繪義大利商人 進行交易的繁忙場面

城市的興起 原因:商業興起→展示及儲存商品 地點:交通便利及生活安全的地點(軍事據點、領主堡壘、修道院、羅馬舊城) 結果(1)城市不只是交易中心,也變成定居的居所 (2)城市擁擠骯髒,造成傳染病的流行 (3)要求城市自治

城市爭取自治 原因:仍須課稅、服役、婚喪喜慶遷徙仍須領主同意 時間:12、13興起城市自治 手段: A.用金錢買自治權-日耳曼地區 (為籌措東征費用) B.用武力奪取自治權-義北 結果:自治城市(自由城市) A.組議會、制法律、自鑄錢幣、自組軍隊 B.選官吏 C.成立行會

3.城市發展 A.西歐出現繁榮城市-12世紀以後 B.地點:交通便利,生活安全之處 C.人口增加,築城自衛- 新舊城合一成「城市」 D.脫離領主獨立-「自治特許狀」 城市自治特許狀

商業的復甦→城市的發展 伊斯蘭教世界生產、轉運亞洲的商品,地中海貿易線,重要城市如義大利北部的威尼斯、熱那亞、 那不勒斯、佛羅倫斯。 伊斯蘭教世界生產、轉運亞洲的商品,地中海貿易線,重要城市如義大利北部的威尼斯、熱那亞、 那不勒斯、佛羅倫斯。 蒙古帝國統治下各地商品西運的路線,經由波羅的海、北海沿線各地,著名城市如漢堡、不來梅。 在法蘭德斯地區,十一世紀後出現定點的「市集」(定期巿集)貿易;加上南北兩條貿易路線的商品,透過萊因河運送至西歐各地銷售,也匯集於法蘭德斯地區。因此,西歐內陸的貿易線上,也陸續興起波昂、科隆、里爾城市。

「漢撒聯盟證書」八枚證章為波羅的海諸城巿所有 爭取自由的城市運動,約始於十一世紀末的北義大利與法蘭德斯,而後逐漸擴展到日耳曼、法蘭西和英格蘭等地。至十三世紀,許多城市都獲得部分自由或自治,但之後王權興起,又使它們喪失獨立地位。 1167年,『倫巴聯盟』-米蘭、波隆那、克里蒙納 1241年,歐洲北部各城市在漢堡的提議下,組成了『漢撒聯盟』,這些城市透過聯盟,強化自身的力量,也壟斷了該區域商業貿易的利益。 1291年,『萊茵聯盟』-萊茵河沿岸城市

圖3-3-5 「漢撒聯盟證書」八枚證章為波羅的海諸城巿所有 圖3-3-5 「漢撒聯盟證書」八枚證章為波羅的海諸城巿所有

圖3-3-4 十五世紀末歐洲城巿商業貿路線圖

貨幣兌換圖 圖中銀行家及從業人員正忙於 貨幣兌換,顯示當時商業貿易 的發達。

中產階級 4.影響(1)成為國家財稅主要供應者,對西方民主政治發展有很大影響 1.來源:城市中的商人、銀行家、工匠,隨著商業的發展,人數越來越,地位也日益重要,於是形成一個新的階級,通稱『市民階級』 2.又稱『中產階級』: 『貴族』『教士』→中產階級→農民 3.特色:居住在城市、財力雄厚 4.影響(1)成為國家財稅主要供應者,對西方民主政治發展有很大影響 (2)因財富日增→提升生活品質→好文學藝術→有助於文藝復興展開

新興城市的中產階級 范艾克的「阿爾諾菲尼和 他的新娘」結婚宣誓的肖 像畫 不同於中古時期於教堂所主持的傳統婚禮,畫家在鏡子上寫上自己的名字,為這場婚禮作見證,在當時只有富有中產階級才會有此場景 繪於1434年

大 學 由來: A.主教座堂學校蛻變而來 B.十二世紀學術復興-與伊斯蘭世界接觸(接觸希臘古典文學,興起古典籍研究風氣) 大 學 由來: A.主教座堂學校蛻變而來 B.十二世紀學術復興-與伊斯蘭世界接觸(接觸希臘古典文學,興起古典籍研究風氣) 性質:學人「基爾特」(Guild-同業公會) A.組織目的: a.抵制市民任意調漲房租 b.確保良好教學品質 c.抗拒地方政府或教會的控制 B.擁有學術自由-教廷或政府曾頒 「特許狀」

大學的興起 (一)從主教座堂學校到大學 1.中古早期:修道院學校 2.十世紀以後:主教座堂學 3.十二世紀:大學興起 中世紀巴黎聖母院的主教座堂學校

(二)波隆那大學與巴黎大學 1.較早成立的大學 A.義大利-波隆那大學 B.法國-巴黎大學

波隆那大學 成立時間:十一世紀(1088) 主體:學生 聞名:法學 描繪十二世紀波隆那大學學生聽講的情景

巴黎大學 成立時間:十二世紀(1170) 主持:老師 見長:神學 十七世紀的巴黎索邦大學

巴黎大學 現在的巴黎索邦大學—巴黎第四大學

(三) 士林哲學 1.又稱:「經院哲學」 2.治學:重視邏輯,喜用辯證法 3.著名學者: A.亞培拉(Abelard)-著有《是與非》 B.阿奎那(Aquinas)-著有《神學大全》 4.目標:調和希臘哲學與基督教神學 5.缺點:不重視思想的原創性→常陷入 繁瑣的形式辯證中

阿奎那和他的學生 主張: A.信仰與理性並無 衝突,哲學基於 理性,信仰基於 神的啟示 B.天啟與哲學之結 論有差異,為導 因於錯誤的推論

以下有兩段資料,內容反映某一時期日耳曼大學學風的變化: 資料一:「幾個世紀來,宣稱有學術優勢的日耳曼大學中,居然沒有人能以文明 和優雅的方式寫信、寫詩、寫歷史,而義大利卻不是如此,那裡大學 不多,卻很有素質。我為日耳曼感到遺憾,因為在那麼多大學中,我 不曾發現有人講述西塞羅(Cicero)。 」 資料二:「一位萊比錫(Leipzig)大學的老師感嘆:他年輕時,大學還像個樣, 眾多學生中沒有一個詩人。學生去廣場時,腋下若不夾本《簡明邏輯 學》,就覺得不光彩。如果偷聽有關味吉爾(Virgil)的演講,就得 受處罰。現在,二十名學生中想得學位的還不到一名,且絕大多數想 學人文學科。老師上課時沒有學生聽課,而詩人的講座卻聽眾滿座。 」 仔細閱讀上述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1.兩段資料反映的是哪個時期日耳曼大學學風的變化? 2.從資料一到資料二顯示,當時日耳曼大學學風的主要特色有怎樣的轉變? 3.從資料一與資料二中,舉出一項可具體說明此一變化的關鍵詞。 試題來源:96指考

解析: 【標準答案】 (1)十六世紀。 (2)從士林哲學(經院哲學)逐漸轉變成人文主義。 (3)從重視「簡明邏輯學」轉變成「詩人的講座卻聽眾滿座」 的學習風氣。 【試題解析】根據資料一,此一時期的日耳曼大學數百年來,不重視寫信、寫詩等文學創作,更不討論羅馬共和晚期的文學作家西塞羅,但義大利卻非如此,可推知此一時期的日耳曼完全不重視古典文學;根據資料二,這位大學教授年輕時代的學風非常重視邏輯思考,甚至不准學生聽有關羅馬帝國最傑出的詩人味吉爾的演講,但到老年時,學生的學習興趣幾乎完全轉向詩人講座。綜合這兩項資料,可推知此時應為十六世紀。因為中古以來的學者盛行鑽研以強調邏輯為主的士林哲學,又稱經院哲學,但到了十六世紀,已有許多人文學者向邏輯原則挑戰,他們崇尚詩與語言學。因此人文學者與經院派從1500至1520年進行長期激烈的爭辯,期中最著名的一場為發生在日耳曼的科倫論戰。

「死的勝利」 一幅十五世紀不知名畫家的畫作, 描述人們飽受黑死病肆虐之苦情形

黑死病 1.又稱鼠疫 2.開始:13th末、14th初(蒙古西征後) 3.蔓延:新興城市,人口密集,衛生差 4.影響: (1)歐洲勞動價值提高,加速農奴的解放 (2)使歐洲人喪失了信心

黑死病的影響 人口大量的減少:城鄉勞動力急劇匱乏,致使田地荒蕪;領主面臨勞動力缺乏的困境,只得提高工資,作為解決勞動力不足的方法。 心理影響:在短期間內,大批人死亡,每個村落、許多家庭幾乎都無法逃避,即使神職人員也無法得到神的庇佑。有些人認為黑死病源於猶太人,在基督徒社區的水井中下毒所致,為此大量猶太人被屠殺。另外有些人則視為因人類的邪惡而遭天譴所致,於是以鞭打自己作為贖罪的方式。

圖3-3-8 十四世紀黑死病在歐洲蔓延圖

圖3-3-8 十四世紀黑死病在歐洲蔓延圖 黑死病由中亞傳入克里米亞半島,再經船隻帶進義大利的熱那亞,1348年蔓延至英、法兩地,1349年傳至北歐。五年間,奪去了歐洲二千五百萬餘人的生命,約為當時歐洲人口的三分之一。十五世紀中期,歐洲人口約只有十三世紀時的一半。

圖3-3-9 十五世紀《年代紀》抄本裝飾畫 象徵1348 年黑死病(鼠疫)肆虐歐洲的情形。

問題與討論 請試就黑死病在歐洲蔓延的狀況,討論現代是否有類似於黑死病的疾病,對於當下社會及一般人的心理,造成什麼影響。 請問什麼是「中等階級」?是如何產生的?

問題與討論1 參考解答 當下類似的傳染疾病,教師可引導學生尋找過去二~三年間,曾造成社會恐慌的流行疾病,例如狂牛病、禽流感、SARS 等資料來做探討。

問題與討論2 參考解答 歐洲商業與城都的復興,使原有的社會組織發生巨大變化。各國國王、諸侯,為了自利,也為了供應社會需求,紛紛鑄造錢幣,以為買賣雙方交易之媒介。後來各自由市也加入鑄幣的行列。使貨幣流通量日益增加。於是莊園領主為求方便允許農民以貨幣代替租稅徭役,甚至允許農奴以一定的現金,贖得自由,以外出就業,逐漸使農奴獲得解放。至於無法以現金贖得自由者,便以逃亡方式取得自由。這是因在西元十二、三世紀,各城都爭取自治期間,逐漸形成一種慣例:

問題與討論2 參考解答 任何由莊園裡逃出的農奴,若在城都中居住一年零一天未被領主發現,便可獲得城都當局保護,成為合法的自由人。於是城都乃成為嚮往自由者的燈塔,使歐洲流行這樣一句諺語:「城都的氣氛使人自由」。 由於歐洲城都日益增多,居民人數也直線上升,乃形成一個新階級,稱為「市民階級」,原意是住在城堡中的人。其地位介於上層階級的貴族教士與下層階級的農奴之間,又被稱為「中等階級」,他們財力日益雄厚,知識又日益進步,成為日後主導歐洲歷史潮流的主力。

(二)中古社會的變動 1.封建制度漸趨瓦解 A.封建武士以「代金」取代服役 B.封建貴族變為鄉紳地主 2.農奴制度逐漸瓦解 A.十四世紀起 B.農民漸成「自由人」: a.以金錢支付領主,取代封建勞役 b.逃離

3.黑死病爆發→加速農奴解放 A.人口大量死亡→勞動價格高漲 B.農民更有能力贖回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