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欣赏 金庸《神雕侠侣》选段: 故事背景: 当年小龙女身中剧毒,自知不久于人世。便在跳崖自尽之前在石壁刻字,与杨过订下16年之约。只希望16年的时光能够抚平杨过心头的悲痛。16年来,世事沧桑,变化何其之大,谁知杨过心头念念不忘的便是与小龙女的约会。眼看如今16年即将期满,杨过便来到断肠崖前寻小龙女。
(杨过)此刻再临旧地,但见荆莽森森,空山寂寂,当下奔到断肠崖前,走过石壁,抚着石壁上小龙女的字迹,将石缝中的青苔揩去,那两行字显了出来。他轻轻的念道:“小龙女书嘱夫君杨郎,珍重万千,务求相聚。”一颗心不自禁的怦怦跳动…… 这般苦苦等候了五日,已到三月初七,更是不离断肠崖半步,自晨至午,更自午至夕,每当风动树梢,花落林中,心中便是一跳,跃起来四下里搜寻观望,却那里有小龙女的影踪?太阳最终还是落入了地下。杨过悄立山巅,四顾苍茫,但觉寒气侵体,暮色逼人,站了一个多时辰,竟是一动也不动。再过多时,半轮月亮慢慢移到中天,连这一夜也快过去了。小龙女始终没有来。他便如一具石像般在山顶呆立了一夜,心中如一片寒冰,似有一个声音在耳际不住响动:“傻子!她在十六年之前早就死了。傻子,她待你如此情义深重,你怎么到今天还不明白她的心意?”他踉跄下山,走到小溪之旁,掬水而饮,一低头,猛见水中倒影,两鬓竟然白了一片。他向来头上一根银丝也无,突见两鬓如霜,满脸尘土,几乎不识得自己面貌,伸手在额角鬓际拔下三根头发来,只见三根中倒有两根是白的。霎时之间,心中想起几句词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杨过心想:“他是十年生死两茫茫,我和龙儿已相隔一十六年了。他尚有个孤坟,知道爱妻埋骨之所,而我却连妻子葬身何处也自不知。”接着又想到这词的下半阕,那是作者一晚梦到亡妻的情境:“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不由得心中大恸:“而我,而我,三日三夜不能合眼,竟连梦也做不到一个!”猛地里一跃而起,奔到断肠崖前,瞧着那几行字,大声叫道:“‘十六年后,在此相会,夫妻情深,勿失信约!’小龙女啊小龙女!是你亲手刻下的字,怎地你不守信约?”他这几句话发自肺腑,只震得山谷皆鸣,但听得群山响应,东南西北,四周山峰都传来:“怎地你不守信约?不守信约……”他生性激烈,此时万念俱灰,轻轻说道:“当年你突然失踪,不知去向,定是跃入了这万丈深谷之中,这十六年中,难道你不怕寂寞吗?”泪眼模糊,眼前似乎幻出了小龙女白衣飘飘的影子,又隐隐似乎听到小龙女在谷底叫道:“杨郎,杨郎,你别伤心,别伤心!”杨过双足一登,身子飞起,跃入了深谷之中……课前欣赏.doc
亡人逸事 孙 犁
初读文本,把握内容 一、交流关于文本理解方面的疑问。 二、给文章每部分加一个小标题。 1、天作之合:从“天作之合”的婚姻说起,回忆了作者与妻子是怎么结婚的。(缘定) 2、初次见面:着重写了自己和妻子初次见面时的情景。 (初识) 3、勤劳持家:写妻子如何从一个娇惯女儿变成一个吃苦耐劳的妻子与母亲。(持家) 4、临终诀别:写了作者对妻子的愧疚并回忆妻子临终前的情景。 (临别)
作者先后写了哪些细节?表现了亡妻怎样的性格? 再读文本,品味细节 细节1:她点头笑着说:“真不假,什么事都是天定 的。假如不是下雨,我就到不了你家里来!” ——一如既往的温柔和内心的幸福感,以及 她对婚姻的满意。 细节2:“盯”“跳”“走”“钻” ——腼腆害羞 细节3:她严肃地说:“你明天叫车来接我吧,我不能这样跟着你走。” ——礼教观念很重,又非常质朴。
——关爱孩子 ——薄施厚报,温柔善良,幸福满足 细节4:我从外面回来,看到她两个大拇指,都因为推机杼,顶得变了形,又粗,又短,指甲也短了。 ——勤劳辛苦 细节5:每逢孩子发烧,她总是整夜抱着,来回在炕下走。 ——关爱孩子 细节6:她闭上眼睛,久病的脸上,展现了一丝幸福的笑容。 ——薄施厚报,温柔善良,幸福满足
三读文本,咀嚼鉴赏 一、试给1-2个细节描写的文字后加上一两句抒情性的句子。 想想:孙犁先生为什么不加上这样的抒情句? 想想:孙犁先生为什么不加上这样的抒情句? 二、本文是孙犁先生怀念自己亡妻的文字,为什么我们读了也很感动?
背景资料: 今天是萧珊逝世的六周年纪念日。六年前的光景还非常鲜明地出现在我的眼前。那一天我从火葬场回到家中,一切都是乱糟糟的,过了两三天我渐渐地安静下来了,一个人坐在书桌前,想写一篇纪念她的文章。在五十年前我就有了这样一种习惯:有感情无处倾吐时我经常求助于纸笔。可是一九七二年八月里那几天,我每天坐三四个小时望着面前摊开的稿纸,却写不出一句话。我痛苦地想,难道给关了几年的“牛棚”,真的就变成“牛”了?头上仿佛压了一块大石头,思想好像冻结了一样。我索性放下笔,什么也不写了。 ——巴金《怀念萧珊》
文学作品的“显”与“隐”(一) 1、紫鹃忙了,连忙叫人请李纨,可巧探春来了。紫鹃见了,忙悄悄的说道:“三姑娘,瞧瞧林姑 娘罢。”说着,泪如雨下。探春过来,摸了摸黛玉的手已经凉了,连目光也都散了。探春、紫鹃正哭着叫人端水来给黛玉擦洗,李纨赶忙进来了。三个人才见了,不及说话。 刚擦着,猛听黛玉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紫鹃等急忙扶住,那汗愈出,身子便渐渐的冷了。(《红楼梦》98回) 2、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温庭筠《忆江南》)
文学作品的“显”与“隐”(二) 梅尧臣:“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 见于言外。” 梅尧臣:“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 见于言外。” 朱光潜:深情都必缠绵委婉,显易流于露, 露则浅而易尽。 穆勒:诗和雄辩都是情感的流露而却有分 别。雄辩是‘让人听到的’(heard),诗是‘无意间被人听到的’(overheard)。
1、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相见欢》) 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 3、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 4、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 文学艺术的典型性原则(一) 后主词四首
文学艺术的典型性原则(二) 王国维《人间词话》: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道君(宋徽宗)不过自道生世之戚,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文学的典型性是指作品的艺术形象所具有的通过鲜明独特的、能够唤起美感的个性形式揭示社会生活中某些本质规律的生气特性。是个别性和普遍性的统一。
谢谢指导! 2006-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