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参加 2009高考研讨 合肥一中 张涓   2009.3.19.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怎么看 ? 怎么办? ——2015 高三二模分析及考前复习研讨 镇江市教研室 张翰. 一模二模等级线 均分难度 5%20%50%60% 一模 二模 一、如何看待二模等级线?
Advertisements

1 计算机软件考试命题模式 计算机软件考试命题模式 张 淑 平 张 淑 平. 2  命题模式内容  组织管理模式 − 命题机构和人员组成 − 命题程序  试卷组成模式.
财务管理 / 第六章 / 第三节 sv.hep.com.cn sve.hep.com.cn 第三节 利润分配 一、利润分配的原则 必须严格遵照国家财经法规进行企业利润分配。 必须正确处理分配与积累的关系,增强企业后劲。 必须坚持维护所有者权益的完整。 必须适当考虑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利益。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高 考 考 点 考 查 重 点 命 题 焦 点 1.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一、命题内容 1.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求;
校第六届“新天瑞”杯创业计划大奖赛 赛前培训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上海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面试公开课 封面 山西省考面试QQ交流群:
关于汇率计算.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一、关于课程的参考书目 二、关于课程的教学大纲(内容) 三、关于课程的考试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自主创业.
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 高一政治 王西伟.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十二章   会计规范体系与会计工作组织 内蒙古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2013年度述职报告.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一节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2013皖智教育 高考研讨会.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知识模块一 供求理论 主讲人:程春梅(博士、教授) 单 位:辽宁工业大学.
2.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财政的巨大作用.
第四节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常用逻辑用语复习课 李娟.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水平一(1~2年级) 四菜一汤.
走势分析.
会计学专业基础课堂之 基础会计(初级会计)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第七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第七章.
第四章 国际货币体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通货紧缩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 李文鹏
“基于时政热点问题,政史地学科横向统整”的拓展型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三篇 组织工作.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解读.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Geophysical Laboratory
Harvard ManageMentor®
Harvard ManageMentor®
Harvard ManageMentor®
化学品清单 类型.
第3章 信息与信息系统 陈恭和.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Harvard ManageMentor®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第一节 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重建.
企业文化内涵体系 持续循环 企业标志 品牌力:…… 服务力:…… 品牌力/服务力 潜规则是…… 1、品质 2、战略 1、价值 2、绩效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导 言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需求和供给.
GIS基本功能 数据存储 与管理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与编辑 空间查询 空间查询 GIS能做什么? 与分析 叠加分析 缓冲区分析 网络分析
中国适应气候变化影响风险评估专家研讨会 ACCC Workshop: Climate Change Impact and Risk Assessments 内蒙古 Inner Mongolia.
TEM8人文知识 ——英语国家概况部分讲解 上外贤达学院 昌兰华.
HULUO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
通货膨胀对债权人有利,还是对债务人有利?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2019/9/19 互联网产业、立法与网规 张钦坤 腾讯法务部.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欢迎您参加 2009高考研讨 合肥一中 张涓   2009.3.19

解读考纲 复习感悟

一、驾驭教材,夯实基础,有效整合知识, 构建知识网络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建立在扎实的知识基础之上的。 命题者在高考命题时往往在知识方面做文章,或变通表述语言,或混淆相似概念,或对知识延伸拓展,或整合分散的知识,或转换理解知识的角度,或改变知识的依存条件与适用范围等。因此,考生在答题时要想应对上述干扰,首先就要全面、准确、透彻和灵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第一,要重视基础知识点的落实 高考的考查是全面的,复习时要根据大纲(《安徽高考说明》)要求,对高考要求的所有知识都认真地进行梳理,搞懂、吃透每一个知识要点,做到广度上不留知识空白,深度上不留疑难问题。(特别是对于第一轮复习中掌握不牢或遗漏的知识点要重点攻破。)

第二,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核心概念、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构建系统的知识框架。 在复习时,一定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整理和重组,加强知识整合,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知识系统的运用,更加重视挖掘知识特别是主干知识,使知识网络化、序列化专题化,从变化中找不变,提高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 要做到宏观在胸、微观在握。善于“多思”,做到对知识真正地“消化”。

例1:《经济生活》 关于“财政的作用”(这个知识点与国家的宏观调控联系密切)(书p78-79)(生产、生活两个大的方面)需要给学生讲透。 (1)集中力量办大事:(生产)(归纳三点) ①支持基础设施和基础工程的建设,(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注意:A、国家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和工程的建设,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书p78)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而财政就是实现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什么?) B、原因:国家基础设施,基础工业以及高科技研究开发等是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基础和保障(重要性)。这些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建设周期长,技术要求高,难以获得较高利润,甚至存在较大的风险,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国家财政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必要性)。 C、财政支出,大部分是经济建设支出,特别是财政对能源、原材料、交通等基础工业,基础设施的投资,直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为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条件

②国家可以通过财政收支水平的调控促进经济增长 注意:一是经济的增长需要经济平稳运行 要求社会总供给和 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国家通过对财政收支水平的调控(收支的数量),实现供求平衡,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滞缓:需求不足 扩张财政政策 增加支出和减少税收 刺激需求 降低失业率 拉动经济增长 (收入大于支出) 经济过热: 供给制约、物价上涨 紧缩性财政政策 减少 财政支出和增加税收 抑制总需求 降低通涨率 (“降温”)(支出大于收入) 二是 经济增长要求经济结构的合理与优化 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国家通过对财政收支的方向、结构的调整和控制 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与优化,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通货紧缩 经济衰退 刺激需求 复苏经济 促进经济 稳定发展 扩张性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抑制需求 控制通胀 紧缩性 通货膨胀 经济过热 增加财政支出 增发国债 减少税收 降低存贷款利率 增加货币供应量 刺激需求 复苏经济 促进经济 稳定发展 扩张性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减少财政支出 控制国债规模 增加税收 提高存贷款利率 减少货币供应量 抑制需求 控制通胀 紧缩性 通货膨胀 经济过热

③财政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注:经济的发展靠科学,科学的进步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国家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的结构,支持高科技研究开发,发展科教事业。(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事业,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2)人民生活有保障:(生活) ①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国家具有协调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防御敌人入侵的职能。财政的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保证国家职能的行使,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政权的巩固,保证人民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安居乐业。(为人民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②财政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公安司法体系,行政服务体系等)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要靠国家财政的支持。(为人民创造安宁、和谐的生活环境) ③财政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现收入公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

A、含义:指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 例2:“国家的宏观调控” 分析:(重点分析:目标和手段) ①经济手段 A、含义:指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 B、措施:经济手段的内容十分广泛,如最常用的调控政策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除此还有购销政策,产业政策等。 财政政策:收入政策(如税收)、支出政策(如价格补贴) 货币政策:利率、信贷 国家还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经济计划,对经济活动参与者进行引导,以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C、重要杠杆:税收、价格、利率、信贷

含义:是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注意:A、主要包括经济立法(即制定)、经济司法(经济执法和法律监督)(即运用) ②法律手段: 含义:是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注意:A、主要包括经济立法(即制定)、经济司法(经济执法和法律监督)(即运用) B、这里是经济法规,不是刑法、行政法、民法等。我国这方面的法律越来越健全,从生产到消费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法律。 如:《企业法》、《公司法》、《劳动法》、《合同法》、《价格法》、《商标法》、《广告法》、《税法》、《审计法》、《统计法》、《计量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破产法》…… ③行政手段:是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注意:运用行政手段对经济进行协调,必须反映客观经济规律要求,也不能片面强调和过多使用,否则不利于市场信用的发挥)

例2:复习“货币”时:货币的产生、本质、职能、发行(通涨与通缩、货币政策)、发展(纸币、金银纪念币、电子货币、信用卡、外汇等); 复习《经济生活》:脑海中立刻浮现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方面(或环节);进一步,消费又包括商品、货币、价格等问题;再进一步,提到价格,又包括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等。由此形成由点到线、到面、再到知识体系。 例1:复习“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时,就质量问题可将使用价值、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价值规律、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以及对外贸易等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例2:复习“货币”时:货币的产生、本质、职能、发行(通涨与通缩、货币政策)、发展(纸币、金银纪念币、电子货币、信用卡、外汇等); 例3:复习“价格”时:(联系: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交换价值、货币、消费……宏观调控的杠杆等) 关联(形成由点到面): 价格与货币: 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2.商品的价值与交换价值 3.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4.交换价值与价格

价格与供求 1.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原因) (1)价值决定价格 注意(一条线索): 价值 价值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劳动生产率 科学技术 (2)供求影响价格 注意:①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很多,都是通过改变供求关系实现对价格的影 响(特别是质量) ②价格与供求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一方面:供求影响价格 供:供给(生产)供不应求 价格上涨; 供过于求 价格下跌 求:需求(生活)需求增加 价格上涨;需求减少 价格下跌 另一方面:价格影响供求 ●价格对生活需求的影响:三种情况(①一般情况下按需求法则:价格上涨 需求减少;价格下跌 需求增加 ②不同的商品对价格的反映不同,即价格对不同商品的影响程度不同:如生活必需品和高档消费品 ③ 既定购买的相关商品:如替代品与互补品) ●价格对生产的影响:(价值规律的三点作用) 2.价格变动的影响:(结果)对生活(需求)、对生产(供给) 价格与消费(影响消费的因素)

例4:复习“消费”时:消费的类型与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心理与行为、消费观等。 联系(知识面): 消费与生产(联系: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发展生产 力、注意十七大新提法) 消费与收入(联系:影响消费的因素;注意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三农) 消费与分配(联系:分配制度、分配原则、分配政策;关注十七大) 消费与物价(联系:影响消费的因素;注意宏观调控的目标) 消费与供求(注意:国家的宏观调控)……

《政治生活》部分:(公民的政治生活——政府——国家、政党——国际社会) 例1: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主体:公民 可以围绕“公民政治参与”这一核心问题展开,讲清五个方面: 一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根本前提——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 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依法行使政治权力,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 三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 四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五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要求——必须有序进行,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遵循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职责、程序、要求。

例2、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主体:政府 可围绕政府的性质、职能、责任、权力、监督、权威等问题复习。 注意:每一个问题都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来展开分析,但还要注意几个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例3、第三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主体:国家、政党 (新教材修改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注意:三大民主政治制度(一个根本政治制度、两个基本政治制度)

例4、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主体:主权国家、国际组织 两条线:一条是“国际社会——主要成员——国际关系——决定和影响因素 ——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 另一条是“我国面临的外交形式: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 ——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竞争的实质 归纳结论:我国的外交政策(决定因素、基本宗旨、基本点) 中国始终不渝地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注意:①《政治生活》中的三个制度(一个根本的、两个基本的)、三个原则(公民正确处理权力与义务关系、国家机构、处理民族关系)、三个政策(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外交政策) ②注意活动的主体:公民、人民、政府、政党、人大、政协、国家机关、主权国家、国际组织等。

例5、注意重、难点的突破: 如:关于“政府职能”的分析 除了讲清几种主要职能的具体内容、目的和意义以外,还要注意一下几点: ①履行政府职能的主体只能是政府,即行政机关。权力机关、司法机关等其他国家机关,党的机关,各民主党派机关、政协、社会团体、基层自治组织等都不能行使政府职能。 ②经济职能中的公共服务与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不是一回事。经济职能中的公共服务侧重强调“经济”领域,如汇集和传播经济信息等;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作为与经济职能并列的四大职能之一,强调国家为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由此可见,二者有所交叉,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更广泛。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中,有“组织和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中,有“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文化设施、公共卫生设施等方面的建设”;需要加以区别。 ④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不是政府直接干预、管理经济活动,而是实施间接的宏观调控——主要依靠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 ⑤政府承担重要的职能,并不意味着包办一切,政府注重的是管理和服务;转变政府的管理职能不是弱化政府职能,而是为了让政府更好地履行职能。……

例如:关于“文化的影响(文化的作用)”(注意理出线索) 《文化生活》部分 例如:关于“文化的影响(文化的作用)”(注意理出线索) 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转化为物质力量 影响社会(政治、经济、综合国力)、国家、民族 传统文化 民族精神 民族的凝聚力 综合国力 ②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转化为物质力量 影响个人(通过特定的文化环境、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重视传统节日 将传统节日定为法定节日 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民族精神 凝聚力 综合国力 ③文化有两重性 先进与落后、健康与腐朽之分;作用也有积极与消极之分,有促进与阻碍之分; 发展先进文化 注意:从2008年高考来看,《文化生活》命题中“第二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命题大户”,点击率最高,“第四单元 发展先进文化”将是命题的“重头戏”

难点: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 2007年底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提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自觉追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导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1、是什么?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2、为什么?这无论对于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还是对于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就会迷失方向。 3、怎么样?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我们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关于《生活与哲学》部分: 注意: 复习时可以按照原有的四大块: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与价值观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部分要理清楚,让学生明白哪些是属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否则,在运用时就会出错。 有些原理之间有关联,如“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认识论),与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作者”(历史唯物主义)。 “意识的能动作用” ,“人的主观能动性” ,“规律的客观性” 属于唯物论 “运动是有规律的”属于辩证法等。

(一)全书的逻辑关系 生活与哲学 实践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客 观 世 界 主 观 世界 客观实在性(唯一特性) 本质:物质 运动 (根本属性) 本质:物质 有 客 观 世 界 成构 规律 普遍性 客观性 多样性:因果、整局、固有、本质、必然…… 联系 普遍性 特殊性 (不平衡性) 生活与哲学 推动 根本内容 原因 状态 趋势 总特征 矛盾 主次矛盾 矛盾主次方面 实践 发展 动力 意识的能动性 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主 观 世界 认识世界的能力与活动 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与活动 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精神状态 内容 人的主观能动性 客观因素 观念、能力、方法、健康程度 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树立崇高的理想 发挥 主观因素 利益出发点

(二)各部分包括的内容 哲学的一般知识 一、什么是哲学? 哲学与实践(起源)—— 哲学与世界观—— 哲学与其他学科知识—— 哲学与时代精神—— 哲学的功能与作用——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基本派别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 (产生条件、基本特征、理论成果)

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论) 认识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 唯物论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关键词:物质、意识) 人如何认识和改造世界(怎么做) (关键词:实践、认识、真理) 世界的状态(怎么样) (关键词:联系、发展、矛盾、创新) 第4、5课 第6课 第 7、8、 9、10课 第10、11课 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 实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三)利用“五性”把握有关原理 一、普遍性:指它们的存在和适用范围具有无一例外的属性。 如:运动、规律、矛盾、联系、发展等。 二、客观性:指它们都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不能 随意创造、改变或消灭它们。 如:物质、规律、矛盾、联系、真理等。 三、具体性、条件性:如: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 矛盾是双方的对立、依存和转化 事物之间的联系、真理 四、多样性:如:物质、运动、联系、规律、矛盾的具体形式。 五、可知性:指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发现、认识世界上的 事物及其属性、规律,并利用它们为人类服务、造福。 如:规律、矛盾、联系等。

一、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二、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 客观: 世界是客观的、是普遍联系的、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四)注意两条线索 一、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客观: 世界是客观的、是普遍联系的、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是有规律的、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是内外因的统一、 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主观:从实际出发、联系地看问题、发展地看问题、 按规律办事、坚持矛盾分析方法、坚持内外因结合的观点、 坚持量变质变结合的观点、既充满信心又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二、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 集体主义价值观,说到底就是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 关系。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而它的实现要具备社会 提供的客观条件。 崇高的理想,是为了祖国、人民的利益乃至人类的解放的理想, 它的实现离不开社会 。

(五)多角度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 (1)意识反作用、科学理论的反作用、 (3)物质决定意识、实践决定认识、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 挥主观能动性、发展的观点(创新精神)、 认识在实践中的深化扩展推移、在实践中追 求和发展真理 (3)物质决定意识、实践决定认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关于重难点的把握 例1、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注意方法论的运用: 1.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区别:含义;地位、作用与功能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部分,具有部分不可能具有的功能 (2)联系: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密不可分;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相互联系: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关于重难点的把握 注意方法论的运用: ①当强调整体时: 原理: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部分,具有部分不可能具有的功能。 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②当强调部分时有两种不同的情况: A、部分影响整体,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 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要求我们重视局部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B、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当各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 要求我们注意部分之间的合理、合作、协调等。 ③当强调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时: 原理: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方法论:既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又要重视局部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例2、关于系统优化方法 ———— 整体与部分辨证关系的深化 (1)含义 ———— 整体与部分辨证关系的深化 (1)含义 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因此,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提示】整体与系统的关系 “一定意义上”强调二者具有共同点,但又有区别。 (2)系统的基本特征 : 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①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是系统优化方法的核心,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要求人们对事物的属性的认识进入到“整体性”的认识,从而开拓对事物整体性质研究的新领域。 ②有序性原则。系统内部都具有层次等级的结构,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的。 ③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各要素的结合是整体的功能具有了趋向强化的特征,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3)方法论要求:系统优化的方法 第一,从认识方面来说,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又要把系统和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第二,从实践方面来说,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重视整体的功能;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使各要素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力求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热点】科学发展观体现了系统优化的方法。

例3、辨证否定观…… 例4、真理……

二轮复习时可采用专题的形式进行复习 例如: 专题一 生活与消费 专题二 生产与分配 专题三 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 专题四 科学发展与全面小康 专题五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专题六 弘扬中华文化 发展先进文化 专题七 规范行政行为 树立政府权威 专题八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专题九 探究世界本质 追求发展真理 专题十 掌握思想方法 树立创新意识 专题十一 认识社会真谛 实现人生价值 专题十二 对外开放(经济、政治、文化) 前沿视点 视点一 “三农”问题 国之所系 视点二 国家统一 人心所向

二、重视思维方法的训练,总结答题技巧,有效 提高解题能力 二、重视思维方法的训练,总结答题技巧,有效 提高解题能力 从近几年高考政治主观题的答题情况看,考生普遍存在审题能力差、题意理解不到位、答非所问、知识迁移能力差、分析能力欠缺以及不能恰当运用学科术语等问题。在平时复习中抓好审题和答题的训练,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提高审题能力。 2.找出材料与考点的“链接点”。要有效利用“三个点”:即教材知识点、材料信息点和时政热点。 3.精心组织答案。 概括地说:注意要求,掌握步骤(审题最关键,答题要规范)

注意两点要求(答题要规范,审题最关键),掌握四个步骤 1.审读材料(找观点、找题眼)。 目的:抓住中心内容,核心观点,获取与教材知识相关的有效信息(每一句材料都有一个或多个“有效信息”,要努力挖掘出材料中的每一个“有效信息”)。 抓住三点:主体(who)、在做什么(what)、怎么做的(how) 注意:A.抓住关键词、句、观点 B.要全面(如图表题:标注、地点方位、重要年代) C.弄清层次

图表类主观性试题 图8 2002—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 注意细节:标注、地点方位、重要年代 “两比较”:“横比”——“纵比” 图8 2002—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 (1)分析图8显示的经济信息。 注意细节:标注、地点方位、重要年代 “两比较”:“横比”——“纵比” “三结合”:设问——图表内容(尤其是关键的要素)——涉及背景 “三忌讳”:一忌死套教材知识 二忌脱离表题和设问读图表 三忌离开背景导向主观臆断 定点--联系--疏理--作答 参考答案:①2002—2005年间,我国GDP持续、平稳、高速增长;同期,能源消费总量也高速增长。②从2002到2003年,能源消费的增长明显快于GDP的增长。2003—2004年间能源消费的增长率和GDP增长率都没有显著变化,但前者的数值远高于后者的数值。2004—2005年间能源消费增长率下降,同期GDP增长率保持稳定,说明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高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

2.审设问(找范围、要求) A.看范围。先判断该题是考查哪一学科的,是单科的、还是学科内综合的、还是学科间综合的题。(经济、政治、文化、哲学) B.要求(回答什么):是什么(现象、问题、道理) 为什么(原因、依据、意义、结果、作用、影响) 怎么样(过程、措施、要求、如何) C.注意主体:国家(政府)、政党、企业、个人(公民、人民、劳动者……)、社团、政协、国际组织等) D.角度(切入点):宏观把握,微观切入。 3.搭建提纲(找对应的知识点) 注意:A.按照设问的要求 B.结合材料内容 C.组织相关学科知识

4.组织答案(总结要点、多角度、多层次)。 注意技巧:(高考答案的三个来源) 一是课本知识要点 二是从材料中归纳的信息点 三是时政热点中的规范术语 要求:A.观点正确、表术规范 B.内容全面、语言简洁 C.要点序号化,条理清楚 D.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注意几种常见题型的解答技巧 1、 解 “意义”类型试题 高考政治“意义”类试题,根据设问的角度来划分,如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经济政治意义、文化意义等。 注意技巧: ①主体上:从小到大——即从个人到集体、社会和国家(经济生活中的“个人”:生产者、经营者、劳动者、消费者、纳税人、储蓄者等,政治常识的“个人”:人民、公民等)  ② 内容上:从经济到政治、社会。(即一般回答: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等) ③范围上:从国内到国际。(即一般回答: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本国、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等) ④联系上:从直接到间接(一般回答:“关系到……”) 注意存在的问题: 语言不规范,讲“意义”一般用“有利于……”,“是……的客观要求或必然要求”等,不适易用“体现了……”或者“是……的体现”等。

2、 回答“原因”(为什么)题 技巧:一般分为三个层次 理论依据:回归教材、找书中原理(经济、政治、 文化、哲学) 2、 回答“原因”(为什么)题 技巧:一般分为三个层次 理论依据:回归教材、找书中原理(经济、政治、 文化、哲学) 挖掘现实依据:主要是结合材料说明现实存在的情况或问题 简析意义作用:主要是分析说明决策、措施对现实状况或解决现实问题所产生的影响等。(包括意义、作用、影响、后果等) 归纳意义一般从两个方面:一从材料中归纳;二使用时政中热点术语。

3、 “措施”型题 注意主体 根据不同的行为主体采取不同的措施。从经济生活角度,主体一般可分为国家(政府)、企业(经营者)、社会组织(社会舆论、消费者协会、仲裁机构等)、个人(劳动者、消费者等);从政治生活角度可分为:国家机关、政党(主要指中国共产党)、社会团体(如人民政协)、国际组织、公民等。 例.(2005年高考政治广东卷第39题第2问、第3问) 题目材料:(略)“2005年2月,《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经济学原理回答: (2)结合材料二,谈谈如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分析:回答要从两方面分析,一是政府应该怎么办,二是非公有制企业应该怎么办。 (3)结合材料三,试从职工和企业两个方面,说明如何维护和保障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 分析:一是从职工角度来看一方面要认识到自己享有的权利,另一方面应该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企业方面看需要针对非公有制经济中存在的问题来找到解决问题办法。

4、回答“认识”“理解”“分析”“看待”等类型题: 注意:回答时可以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整理答案。

三、特别建议: 1、结合十七大精神 关注新教材变化 注意“增”、“删”、“改”的内容 1、结合十七大精神 关注新教材变化 注意“增”、“删”、“改”的内容 关于"增"。增加的知识点,应当是考生在后期复习中首要关注的问题。   建议一,考生要根据《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的学科特点,明确新"增"了哪些知识范围,防止遗漏知识点。杜绝出现知识盲点的有效办法是紧贴《考试大纲》。   建议二,要深思"增"的原因,要结合社会焦点热点问题逐一对新增的范围进行全面思考。例如,《政治常识》中增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识点,在认知这个知识点时,不仅要依据教材对知识进行系统梳理,而且还要结合社会热点进行深刻的思考。其中对此问题的复习不仅要依据教材进行相关问题的梳理,还要结合本年度我国政府的相关政策精神、国家意志进行全面分析理解。

2、课本中的综合探究要有所准备 3、时政要注意地方特色 4、注意试卷结构的变化: 试卷结构与题型: 试卷包括Ⅰ、Ⅱ两卷 第Ⅰ卷为选择题,共计132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计168分。试题只涉及本学科的内容,不涉及跨学科综合。 分值比例: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科目各100分。 试题难度: 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关于时政热点的梳理: 宏观调控与经济政策;改革开放30年与建国60周年;三中全会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两会精神;民族问题;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六点意见;食品、生产、粮食、能源安全问题;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拓宽农村市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改革管理体制、建设责任政府;人类面临和关心的重大问题、自然灾害的预防;国际合作与发展、关于“信心、合作和责任”,要正确地处理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储蓄和消费的关系;全球化和多极化趋势;我国海军首次护航;美国总统大选;20国集团会议;世界经济论坛;安徽地方特色,包括2008年安徽省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科学发展原因和措施、2009年4月26-28日的“中博会”(在合肥召开)等。 (如:2月28日下午3点,“两会”前夕,温家宝总理和网友们进行在线交流。他说:“我一直认为群众有权力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并且对政府的政策提出批评意见,政府也需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推进政务公开和决策的民主化。……”)

恳请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 2009.3.19

2009年安徽省《考试说明》对全国高考大纲的调整 《经济生活》部分 7.个人收入的分配 (1)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分配原则(调整) 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增加);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关系(增加) 原来:(2)效率与公平(改动)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考点删除

11.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小康社会;经济建设新要求(原来:经济建设的要求);发展社会生产力 (2)又好又快 科学发展(原来: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原来: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政治生活》部分: 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删除);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的宗教政策

《文化生活》部分 4.发展先进文化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原来:(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删除:“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求;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多种形式(调整) ★ (3)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我国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加强知识文化修养的意义 (原来:(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体系和主要内容;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