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核心术语——(记准、写准、理解透,把握内涵和外延) 1.内环境(血浆、组织液、淋巴)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 三 血糖的调节. 血糖 血液中的葡萄糖称血糖。 其浓度的正常值一般在 80 ~ 120mg/mL 1 血糖的平衡及意义.
Advertisements

血糖的调节 主讲:嘉鱼县高建成中学 李卫纯. 请回忆:  什么叫血糖?  血糖有什么作用?  正常人的血糖含量指标是多少? 就是血液中的葡萄糖 为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提供能量 mg/dl.
全品高考复习方案 第九课 人体什么活动的调节 和免疫 第二课时 血糖的调节. 全品高考复习方案 要点、疑点、难点 血糖 血液中的葡萄糖称血糖。 其浓度的正常值一般在 80 ~ 120mg/mL 食物中的糖消化、吸收 1 血糖的平衡 血糖的来源 肝糖元分解 非糖物质转化 降低血糖.
1 、如果早晨不吃早餐或早餐吃得不好,为 什么到了中午第三节课就会感到头昏、心慌、 四肢无力? 3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不宜吃甜食? 2 、学校召开运动会的时候,同学们为什么常 常给运动员买巧克力?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一)、水的平衡 (二)、无机盐的平衡 (三)、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学法指导:弄清水和无机盐的来源、排出、 作用和调节四个方面。
还记得吗 ? 血液 pH 值为什么能够维持在 之间? 血液 pH 值为什么能够维持在 之间? 血液中含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 缓冲物质: 缓冲物质: 每对缓冲对 = 一种弱酸 + 相应的强碱盐 如: H 2 CO 3 / NaHCO 3 NaH 2.
图 1-8 人体体温的昼夜变动(图) 人的体温是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由于身体内部的温度不容易测 量,所以临床上常以口腔、腋窝和直肠的温度来代表体温。正常人 的口腔温度为 36.7 ~ 37 ℃ (平均为 37.2 ℃) ,腋窝温度为 36.0 ~ 37.4 ℃ (平均为 36.8 ℃ ),直肠温度为.
第一节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 ---血糖的调节 二 血糖的调节 教学目的: 1、血糖的平衡及其意义(B) 2、血糖平衡的调节(B)
合理选择饮食.
内环境与稳态 考点 等级要求 江苏课标要求 稳态的生理意义 B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水和无机盐的调节.
讨论 在游乐园乘坐 过山车,头朝下疾驰时,不少 人感到心怦怦直跳,并狂呼乱 叫。如果此时检测血液,发现 能使心跳和呼吸加快的肾上腺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二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淋巴的功能:1、脂肪的主要运输通道.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备考策略 青岛九中 高三生物集备组.
走向高考 · 生物 新课标版 · 二轮专题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二章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三节 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
血糖的平衡及意义 血糖平衡的调节 糖尿病及其防治
血糖的平衡及意义 血糖平衡的调节 糖尿病及其防治
第28讲 血糖的调节 高三生物组 杨磊.
水和无机盐的调节 考点 等级要求 江苏课标要求 水盐调节 A 描述水盐调.
§3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水盐平衡调节.
§3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水盐平衡调节.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高州四中 李振庄.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专题六 生命活动的调节 江宁区临江高级中学 黄利萍.
第二节 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体液调节.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二十四讲 激素调节及其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细胞生活的环境 自主发展 快乐成长 所在知识模块:人教版必修3-第1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学科:生物 学段:高中
第二十八讲 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
第一节 人体的激素调节.
第十单元: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 第二十六讲:内环境与稳态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 考纲要求 考点梳理 考点突破 稳态的生理意义(Ⅱ)
第四十五课时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重难点聚焦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赞美诗 平稳而富饶 我生活在你温暖的怀抱 是你,为我平添物质和能量 是你,吸纳我无尽的烦恼 是你,默默地搭起流通之桥 没有你—— 我——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2004年7月28日下午3时,天气闷热难当。重钢股份公司炼钢厂炼钢炉前温度起码超过100℃
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本章学习目标 1.描述内环境及其作用。 2.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3.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第二章 动物个体的稳态 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 江苏省仪征中学.
高三生物复习课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必修 3 第 1 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必修③ 稳态与环境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二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 人体的稳态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正在缓冲…… 67% 66% 64% 68% 65% 70% 73% 72% 71% 63% 69% 62% 54% 55% 53% 52%
人体稳态和免疫.
第2、3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体液调节: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细胞外液 一、化学物质的调节: 体液 细胞内液 体液的组成? 体液调节: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第五节 肾上腺的内分泌 一、肾上腺皮质的内分泌 (一)肾上腺皮质激素 球状带分泌盐皮质激素 醛固酮 束状带分泌糖皮质激素 皮质醇
第3讲 通过激素的调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二十二讲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神经调节 神经元 结构和功能单位:______ 反射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____
小专题10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高二生物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南昌二中 汪熙翔.
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二、人和高等动物的体液调节.
学案答案 DDBDA CDCCA CCACC DBBBC DADDD CBCAB.
血浆 组织液 细胞外液 体液 细胞内液. 血浆 组织液 细胞外液 体液 细胞内液 无机盐 蛋白质 7.35~7.45.
第四节人体的激素调节.
ATP SLYTYZJAM.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有关“ATP结构” 的会考复习.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学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核心术语——(记准、写准、理解透,把握内涵和外延) 1.内环境(血浆、组织液、淋巴) 学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核心术语——(记准、写准、理解透,把握内涵和外延) 1.内环境(血浆、组织液、淋巴) 2.稳态(温度、酸碱度、渗透压、神经—体液—免疫 调节网络) 3.体温调节[冷(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 枢、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 4.水盐调节(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后叶、肾上腺 皮质、抗利尿激素、醛固酮、肾小管和集合管) 5.血糖调节(血糖平衡、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对内环境稳态的理解 绘制内环境模式图并图解各液体之间的关系。 答案

(1)判断分析“血浆=血液”? 答案 错误。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其中的血浆属于细胞外液,血浆中的蛋白质属于内环境中所含的成分。而血细胞不属于细胞外液,内含的血红蛋白也不属于血浆的成分。

(2)判断分析“人体细胞的直接内环境都是组织液”? 答案 错误。不同人体细胞所处的直接内环境是有区别的: ①组织细胞:组织液。 ②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 ③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 ④血细胞:血浆。 ⑤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 (3)例举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不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 答案 ①内环境的物质成分指存在于血浆、淋巴和组织液中的物质成分,可分为三类:

a.小肠吸收的需要在血浆和淋巴中运输的物质如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等; b.细胞合成的分泌蛋白(如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c.细胞的代谢产物CO2、水、尿素等。 ②不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一般指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和分泌到肠液中的物质,可分为三类: a.细胞合成的结构蛋白,如血红蛋白、载体等; b.胞内酶,如DNA聚合酶、RNA聚合酶、呼吸酶(或者除消化酶之外); c.由于消化道属于人体外部环境,所以分泌到消化道内的消化酶不存在于内环境中。

(4)例举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和失调。 答案 ①意义 a.血糖和氧水平正常——保证机体正常的能量供应。 b.体温、pH相对恒定——酶活性正常,细胞正常代谢。 c.渗透压相对稳定——细胞维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即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②失调 a.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等。 b.pH失调——酸中毒、碱中毒。 c.渗透压失调(如呕吐等)——细胞形态、功能异常。 d.体温失调——发热、中暑等。 e.病理原因可打破内环境的动态平衡,有可能引起组织 水肿:营养不良、肾小球肾炎、过敏反应、毛细淋巴 管阻塞。

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 B.内环境的稳态是指温度、渗透压及pH的相对稳 定,激素、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等含量的相对稳 定不属于稳态范畴 C.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下,各 个系统密切配合的结果 D.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细胞正常生活所必需的,也 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关键信息 “内环境”、“稳态”、“激素、营养物质、代谢废物” B

知识依据 内环境的组成、稳态概念及内涵 完整分析 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各种成分含量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中某种成分(如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激素等)含量太多或太少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所以也属于内环境稳态的范畴。 拓展 内环境的稳态是通过机体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实现的,具体的物质交换过程如下图所示:

说明:①体内细胞只有经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因此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②直接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有关的系统有四个(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循环系统),器官有一个(皮肤)。③人的呼吸道、消化道、膀胱等由孔道与外界相连,其内储存的液体也直接与外界接触,所以这些液体不属于体液。

水和盐平衡及其调节 下图为水盐平衡调节过程。

(1)水平衡调节途径为神经—体液调节,请分别写出其中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流程图。 答案 ①神经调节 a.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神经→下丘脑渗透压调节中枢→神经→大脑皮层渴觉中枢产生渴觉→神经→直接调节水的摄入(增加饮水)

b.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反射过程:感受器(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下丘脑)→传出神经→效应器(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或减少) ②激素调节 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多(或减少)→尿量减少(或增多)→血浆渗透压降低(或升高)

(2)思考水和盐平衡调节之间的关系。 答案 ①都是在神经和激素调节下通过肾脏来实现的 (最终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由重吸收作用实现)。 ②水平衡调节既有行为调节(饮水),又有生理调 节,无机盐平衡调节主要是生理调节。 ③调节水盐平衡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二者 作用的靶器官都是肾小管和集合管。抗利尿激素的作 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减少尿量的排出。 醛固酮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和水的 重吸收并促进K+的分泌。

人体内环境中水、盐含量是不断变化的,但是在神经和激素调节下维持着平衡状态。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尿量减少 B.饮水后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将兴奋传到大脑 皮层产生渴觉 C.肾上腺分泌醛固酮,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 进“排钾保钠” D.大量出汗使体液丢失,能进一步引起醛固酮和抗 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 关键信息 “不正确”、“饮水后”、“排钾保钠”、“体液丢失”、“醛固酮”、“抗利尿激素” 知识依据 抗利尿激素、醛固酮的分泌和调节过程 B

完整分析 饮水后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下降,会减弱对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不能引起大脑皮层产生渴觉;抗利尿激素有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的作用;醛固酮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的重吸收和钾的分泌。

血糖调节及其应用 下图为血糖平衡调节过程。

(1)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既有体液调节,又有神经调节,请用文字流程图的形式概括两种调节过程。 答案 ①激素调节 a.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B细胞活动增强→分泌胰岛素→血糖浓度降低。 b.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素A细胞活动加强→分泌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脏→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血糖浓度升高。 ②神经调节

(2)某人出现尿糖一定是糖尿病患者吗?试分析糖尿病患者“三多一少”的原因? 答案 ①出现尿糖不一定是糖尿病患者,因为糖尿病是由于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尿糖;但若肾炎导致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障碍,也会出现尿糖。 ②“吃得多(多食)”是因为糖从尿中大量排出,体内缺乏能量供应而导致饥饿;“多尿”是因为尿中有糖,浓度高,增加了尿液的渗透压,使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排出时带走了大量的水;“多饮”是由于随尿液排出过多的水分,从而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上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一少(体重减轻)”是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使得葡萄糖在组织细胞内的氧化供能发生障碍,体内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加强,机体逐渐消瘦。

(09·淄博期末)下图是人体内的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由图可知,血糖的调节属于 ,其中甲表示 。 神经—体液调节 胰岛B细胞

肝脏(肝细 胞) (2)激素A是 ,主要作用于 ,其引起的主要代谢变化及产生的生理反应 是 。 (3)激素B的靶细胞“受体”是 ,结 构③通过释放化学信息直接影响甲的分泌,该化学 物质为 。 胰高血糖素 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从而使血糖升高 糖被(糖蛋白) 神经递质

关键信息 “调节”、“”、“代谢变化”、“生理反应”、“受体”、“化学信息” 知识依据 血糖平衡调节和细胞间信息传递 完整分析 图中甲为胰岛B细胞,B为胰岛素,乙为胰岛A细胞,A为胰高血糖素,C为肾上腺素。下丘脑中有血糖调节的神经中枢,血糖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浓度,主要是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胰岛素的受体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糖被)。结构③(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释放的化学信息是神经递质。

体温调节知识整合 下图为体温调节过程。

(1)两种不同环境条件下生理调节过程有什么区别? 答案 寒冷时的体温调节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而炎热环境下的体温调节一般只有神经调节。 (2)请写出下丘脑经垂体影响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详细过程。

(3)写出寒冷条件下,皮肤立毛肌收缩,起鸡皮疙瘩的反射弧。 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示意图中字母表示的结构名称: A. 、B. 、C. 。 (2)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 。当人体处在41℃的外界环境中时,主要的散热方式是 。 (3)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肾上腺分泌活动加强。完成这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是 。这种反射属于 反射。 (4)甲状腺能参与体温调节,是因为 。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骨骼肌 肾上腺 皮肤 蒸发散热 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 经→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肾上腺 非条件 甲状腺能分泌甲 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

关键信息 “大量排出”、“物理方式调节”、“代谢方式调节”、“41℃” 知识依据 与人体体温调节有关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完整分析 当人进入寒冷的环境中,从神经调节看,皮肤内的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皮肤内的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汗腺不分泌、骨骼肌战栗);从激素调节看,下丘脑发出的神经冲动还可以促进肾上腺的分泌活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导致体内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当环境温度超过人的正常体温后,其散热方式主要是汗液蒸发。

有关发生于与不发生于内环境的生理过程实例总结 (1)不发生于内环境的生理过程举例总结 ①细胞内的呼吸各阶段发生的生理过程; ②细胞内蛋白质、神经递质、激素等物质的合成过程; ③消化道等外部环境所发生的淀粉、脂质、蛋白质的消 化、水解过程。 (2)发生于内环境的生理过程举例总结 ①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H的稳态; ②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③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地结合; ④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

一、选择题 1.(09·潍坊3月)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法,不 正确的是 ( ) A.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淋巴和组织液 B.人体内环境pH、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 正常代谢所必需的 C.个体稳态的实现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 系统等共同调节的结果 D.葡萄糖、胰岛素、淋巴因子和胰蛋白酶都属于人 体内环境的成分

解析 胰蛋白酶由消化腺分泌到消化道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血浆蛋白、淋巴因子、葡萄糖、胰岛素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人体内环境pH、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个体稳态的实现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共同调节的结果。 答案 D

2.(09·南京3月)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B.②中含激素、血红蛋白、乳酸、CO2等物质 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先进入③,再进入④ D.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

解析 ①为淋巴管(盲管)中的淋巴,②是毛细血管(内有单行的红细胞)中的血浆,③是组织细胞间的组织液,④是细胞内液。内环境只由①②③构成;血红蛋白不在血浆中,而是在红细胞中;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分布在内环境中,不进入细胞内液。 答案 D

3.(09·广州3月)下列能在内环境中发生的反应或存在的物质是 ( ) ①葡萄糖分解成CO2、水 ②抗体与抗原反应 ③淋巴因子 ④神经递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内环境是高等哺乳动物所具有的、体内细胞生活的细胞外的液体环境,高等动物体内的葡萄糖必须经过有氧呼吸才能分解成CO2和水,而有氧呼吸的全过程是在细胞中完成的。 D

4.(09·宁波联考)下表表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4.(09·宁波联考)下表表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成分 (mmol/L)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① ②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③ 147 4.0 1.25 1.0 114.0 7.5 ④ 10 140 10.35 25 — 47 A.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B.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 致③增多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 分子层

D.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 性 解析 由于细胞内蛋白质较多,④是细胞内液,则①是细胞外液。细胞外液中血浆含蛋白质较多,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肝细胞中的CO2产生于线粒体,扩散到②依次经过线粒体的内外膜、细胞膜、穿过毛细血管壁上皮细胞膜(进出细胞经过两层细胞膜),共5层膜。 答案 C

5.(09·福建普通高中单科质检)下图为人体局部内环境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①中液体的pH能保持稳定,与其含有HCO 和 HPO 有关 B.③中有氧呼吸的最终产物可参与体液调节 C.①中液体有蛋白质,④中液体没有蛋白质 D.②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比③中的低

解析 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组织液中较小的蛋白质分子也可以随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淋巴循环的作用之一就是将渗入的蛋白质输送回血液。 答案 C 6.(09·宜昌调研)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pH的调节通过神经调节实现 B.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是相互联系的 C.血糖的调节有多种激素参与,胰岛素是唯一降血 糖的激素 D.体温恒定是一个神经—体液调节过程

解析 内环境的pH能维持相对的稳定是通过缓冲物质来调节的;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是相互联系的,盐的摄入和排出会影响渗透压,盐的排出还要带走水;血糖的调节有多种激素参与,唯一降血糖的激素是胰岛素;体温恒定是一个神经—体液调节过程。 答案 A

7.(09·广州4月)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液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 ①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 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经肾脏随尿排出体外 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 ⑤主要是通过食物中的碱性物质和酸性物质来调节血液的pH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①②③④ D.只有①②③⑤

解析 多余的无机盐(如碳酸氢盐)可经尿液排出;通过呼吸运动,可排出CO2,而呼吸运动可由神经系统调节;血液pH的稳定,主要是因为有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缓冲物质起缓冲作用。 答案 C

8.汶川大地震中有许多获救者被解救的时刻最需要饮水,下列关于水盐平衡调节方面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饮水是人体内水的主要来源,如果长期不饮水会 导致体内水盐平衡失调,严重影响生命活动的正 常进行 B.地震中的受难者在被解救之前,内环境的渗透压 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较多 C.人体内下列生理过程可以产生水:有氧呼吸、氨 基酸的脱水缩合、蛋白质的水解 D.在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 调节 解析 有氧呼吸和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可以产生水,但蛋白质的水解过程需要消耗水。 C

9.(09·济南4月)人体激素的分泌量会因体外和体内某些条件的改变而发生相应变化,下图不能表示下列哪组关系(前者对应条件变化,后者对应激素分泌量变化) ( ) A.血钠升高,醛固酮的分泌 B.大量出汗,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C.气温降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D.血糖升高,胰岛素的分泌

解析 血钠降低导致醛固酮分泌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对钠离子的吸收;大量出汗,使体内水分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气温降低,神经系统刺激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通过垂体刺激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提高机体代谢强度,使产热增加;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答案 A

10.(09·福州单科质检改编)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升至37℃时,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 ) A.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B.增加、增加、减少、不变 C.增加、减少、增加、不变 D.增加、增加、减少、降低 解析 人是恒温动物,体内酶的活性不变,体内外温差减少,代谢减慢,耗氧量减少。在炎热环境中,汗液分泌量增多,为维持水平衡,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使尿量减少。 A

11.(09·威海毕业班统一考试)下图表示一段时间内,人体皮肤血流量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若①为25℃条件,则②可能为0℃环境 B.在时间②内人体耗氧量增加 C.在时间②内酶的活性比时间①、③低 D.在时间②内体温的恒定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 结果

解析 该题考查人体的体温调节。寒冷环境中人体的皮肤血管收缩,血液量减少;人体的耗氧量增加,从而增加产热;人体内的温度是恒定的,酶活性不变;寒冷环境中人体体温调节受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的调节)。 答案 C

12.(09·娄底部分重点高中联考)下列关于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寒冷时人体可通过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来增加产热 B.受寒冷刺激,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这是一个非条 件反射 C.寒冷环境中,人体代谢增强、产热增多与多种激 素分泌增多有关 D.寒冷环境中正常人体的产热速率大于20℃时的 产热速率,散热速率则小于20℃时的散热速率 解析 无论何种环境,只要体温维持恒定,说明机体产热速率等于散热速率。 D

二、非选择题 13.(09·江西重点中学联考)下图为男性在45℃的室内安静状态下的体内温度、皮肤温度和出汗速率的变化,第25 min时(图中T)此人大量饮入冰水。

(1)在0~25 min内,机体会散失大量的水,人体内 所需水的主要来源是 。 (2)正常机体可以通过生理调节和行为调节保持体 温的恒定,人体生理调节的方式为 。处于寒冷环境中的人体血液中 和 的含量会升高,从而增加产热。这时 血糖浓度下降很快,因此要使血糖浓度上升从而恢 复正常,血液中的激素变化是 细胞分泌的 含量升高。饥饿状态下,人体中血糖 浓度升高的途径有 和 。 饮水和食物 神经调节和体液 调节 肾上腺素 甲状腺激素 胰岛A 胰高血糖素 肝糖原分解 非糖物质转化

(3)解释0~40 min的体内温度与皮肤温度的不同: 。 解析 正常机体调节体温平衡的方式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处于寒冷环境中的人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含量会明显升高,从而增加产热。当血糖含量下降时,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会增加,促使血糖升高的途径有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0~25 min皮肤温度低于体内温度的原因是大量出汗而带走热量;饮用冰水后,体内温度下降,通过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作用,使皮肤出汗减少,带走的热量减少,而使皮肤温度升高。

14.(09·山东省实验中学模拟)图示为哺乳动物(或人体)神经和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丘脑参与内环境水分平衡条件的途径是(用 数字和箭头表示) ,此时的靶细胞是 。 (2)若某人食物缺碘,垂体分泌 增加,从而使 增生。 (3)下丘脑参与血糖调节的途径是(用数字和箭头表示) 。 (4)为了验证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请你根据给出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完善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 ①材料和用具:年龄相同、体重相近的雄性成年大白鼠若干只、胰高血糖素溶液、生理盐水、注射器、血糖测量仪等。 ①→⑦(或①→②→⑦) 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⑥→④

②方法和步骤 A.将实验鼠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甲、乙两组,并分 别用给出的仪器,测定并记录它们的 ; B.用注射器给甲组鼠注射 , 给乙组鼠注射 ; C.一定时间后分别测定并记录两组小鼠的血糖含量。 ③结果预测: 。 ④实验结论: 。 血糖含量 适量的胰高血糖素溶液 等量的生理盐水 甲组小鼠血糖含量升高,乙组小鼠血糖 含量不变 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水平衡与调节、血糖平衡与调节及相 关实验设计、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1)参与水 平衡调节的激素主要是抗利尿激素,它是由下丘脑 解析 本题考查水平衡与调节、血糖平衡与调节及相 关实验设计、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1)参与水 平衡调节的激素主要是抗利尿激素,它是由下丘脑 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垂体后叶释放的,作用是促进肾 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钠的重吸收和对钾的分泌。 (2)下丘脑通过激素途径来调节甲状腺的发育及甲 状腺激素的分泌。(3)下丘脑是血糖调节的中枢, 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来控制胰岛细胞,从而促进或 抑制激素的分泌。(4)首先确定该实验是一个验证 性实验,结果和结论都是唯一的,在设计实验步骤 时一定要注意对照原则和适量且等量的原则。为了 对照,本实验还需要进行实验前的测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