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課 外患加劇與救國運動 第四課 民國初年的內憂外患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孫中山的革命運動 英法聯軍 鴉片戰爭 太平天國 1900 洋務運動 甲午戰爭 勢力範圍勢力範圍 戊戌維新 義和團義和團 革命運動.
Advertisements

國父孫中山先生 ( ) 余致力國民革命,凡四 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 之自由平等。積四十年 之經驗,深知欲達到此 目的,必須喚起民眾, 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 我之民族,共同奮鬥。」 ── 孫中山《遺囑》 ( 1925 年 3 月 11 日)☆
2 第一章 列強入侵的序幕 ─ 鴉片戰爭 第二章 第二次鴉片戰爭 ─ 英法聯軍之役 第三章 日本侵略朝鮮 ─ 中日甲午戰爭 第四章 中國瀕臨瓜分 ─ 勢力範圍劃分 第五章 列強聯合侵華 ─ 八國聯軍之役.
主講人:許文昌 所長 歐亞不動產估價師聯合事務所 不動產估價師簡介不動產估價師簡介. 民國 89 年 10 月 4 日總統令公布「不動產估價 師法」。 民國 90 年起考選部辦理不動產估價師證照 考試,迄今舉辦六次高考、三次特考,共 錄取 377 人。 自民國 94 年 10 月 6 日起全面實施簽證制度。
第1章第1節 民國建立與 軍閥政治.
開 學 日 8月有幾天? 31天 開學日是幾月幾日? 8月30日 8月. 開 學 日 8月有幾天? 31天 開學日是幾月幾日? 8月30日 8月.
看日历.
主題:時間和日期 二零零九年 七月七号.
第一篇 中華民國的建立與發展 第一章 民國創建與民初政局.
第 2 章 清末的改革 一、自強運動 二、甲午戰爭 三、瓜分風潮與門戶開放 四、戊戌變法.
第三章 清季的改革與革命 第一節 從自強運動到維新運動.
民初政局 共和制下的集權嘗試.
第一章 列強入侵的序幕─鴉片戰爭 第二章 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之役 第三章 日本侵略朝鮮─中日甲午戰爭 第四章 中國瀕臨瓜分─勢力範圍劃分 第五章 列強聯合侵華─八國聯軍之役.
義和團之亂 與 八國聯軍之役 勢力範圍 義和團 甲午戰爭 鴉片戰爭 英法聯軍 太平天國 戊戌維新 洋務運動 1830
102年第三季工作坊- 大陸展業之現況及未來展望
義和團 與 八國聯軍.
香港與內地的關係 主要貿易夥伴 香港 – 西方技術、轉口貿易市場 中國 – 食物、工業原料、工業產品 緊密資金流通
坪石天主教小學 Father ? 常識專題研習 國父  孫中山先生 組長 姓名: 劉藹君 林安琪 沙鈺芝.
國內利率之變動 3.25% % 2.036% 年利率(%)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統測溫習指引 第一步:認清事件發生時間 (最好明白事件間的 因果 關係) e.g. 鴉片 -- > 英法
社 會 5上 設 計 者:陳 夢 萍 資料來源: ◎翰林第九冊社會課本 版 本:翰林版 版權所有 翻版必究 ◎高中歷史課本第三冊
Bank 3.0 證券產業發展趨勢 與數位化應用 富邦證券 副總經理 郭永宜 (行銷暨商品督導)
課題三 同光年間救國運動的起落 1)認識洋務運動的內容,並 探討運動的背景、失敗原因與影響 2)探討中日甲午戰爭的背景與影響,
課題三 同光年間救國運動的起落 1)認識洋務運動的內容,並 探討運動的背景、失敗原因與影響 2)探討中日甲午戰爭的背景與影響,
中國歷史人物小檔案 孫中山先生 陸泳霖 5A (19).
第 3 章 清朝的覆亡 一、義和團與八國聯軍 二、庚子後新政與立憲運動 三、革命運動的興起 四、武昌起義.
溫習乙部.
台灣國家公園巡禮 製作:翁顗棋.
學習重點: 列強入侵的歷程 中國主權的喪失及面對的危機
資料一:下表為民國2年國會大選結果(單位:席次)(註)
Starter: What is that secret number?.  6  7  8  9  10  Liù 六  Qī 七  Bā 八  Ji ǔ 九  Shí 十.
第二節 西潮衝擊下的滿清帝國.
年 月 日.
學習重點: 為何會發生「二次革命」? 袁世凱怎樣逐步擴權稱帝? 為何會出現張勳復辟? 軍閥割據混戰的概況如何? 五四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
義和團及八國聯軍之役.
民國初年的政局 (二)張勳復辟 與 軍閥混戰 中 三 級 22 中 史 科.
組員: 丁艾萱 王怡然 宋昀庭 林佾慧 陳佳筠 黎冠青
行政院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 醫療器材審查員 陳羿羚
柬埔寨 U 王詩惠.
生日快乐.
企業願景 經營報告 報表分析 經營介紹 企業概述. 企業願景 經營報告 報表分析 經營介紹 企業概述.
日 月 明 生 星 期 今 天 昨 你 我 他 的 幾 是 qí wŏ Rì yuè jīn tā míng tiān de shēng
塞   尚 法國人稱十七世紀為「大世紀」(1625~1700),因為此時期的法國在「太陽王」路易十四的中央集權統治下,握有凌駕歐洲諸國的政治主導權,而在藝術文化上,光耀史冊的歷史人物陸續登上歷史舞台,建構起延續至今的法國文化基礎。
2012年十一月十三号 Do Now Write the following in pinyin: 1) 今天是七月十九号吗
(著名戰役 Famous Battles) Random Slide Show Menu
從歷史與行銷的角度看 台北市長選舉的新突破
朝鮮 獨立 宣言書 美國 獨立 宣言書 比較 崔然鴻 在美 詩人.
香港如何割讓給英國? 1842年起,香港受英國管治,直至1997年6 月30日. 歷時 155年。 你知道當中的原因嗎?
法學入門 第 1 單元:法學入門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諸葛亮巧佈空城計. 諸葛亮巧佈空城計 司馬懿得知自己 , 懊悔不已。 司馬懿得知自己 , 懊悔不已。 結果 結局 地點 時代 時間 事情 三國 西城 諸葛亮、司馬懿 人物 諸葛亮率兵攻打,敗 走 。 諸葛亮率兵攻打,敗 走 。 開始 起因 諸葛亮兵力薄弱,下令 ,士兵扮成 灑掃街 道,自己在城樓上.
經濟學 學經濟.
中華民國的建立 曾淑真 作.
大專生以自由軟體服務偏遠地區國民小學 毛慶禎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2006年12月25日 Theme created by
澳洲度假打工之旅.
新湖國中106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 校務會議 教務處報告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生活中的大数 拓展 问题 探究 练习.
巨庭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107年法人說明會 股票代碼 : / 12 / 12
新湖國中106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 校務會議 教務處報告
Welcome to Who Wants to be a Millionaire
中國近代史( ) 圖表分析.
做門徒的挑戰 – 新舊的衝突 歷史、文化、社會、家庭 衝突是因改變而來的現象 問題的所在:新的是什麼?
工商界簡介 企業與宗教 我的見證及體驗 Q & A.
P106.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 1.
美國憲法增修條文 (共廿七條) 條數 花費時間(月) 年份 1~10 權利法案 對州政府的訴訟
NewsWeek No.2 人權修法懶人包 配合高中公民第1冊第3章.
社會﹝第一冊﹞ 單元十一:古早台灣人 單元十二:逐鹿台灣 單元十三:唐山過台灣 單元十四:大船入港.
Lesson—06 ◎維基百科,網址: 中華民國的艱難締造 Lesson—06 ◎維基百科,網址:
社會領域教學 相關網路資源介紹.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三課 外患加劇與救國運動 第四課 民國初年的內憂外患 近代中國 近代變局是今日種種現象的源頭,認識歷史的源頭,有助 於我們了解當前的處境,以及因應未來的挑戰。 第三課 外患加劇與救國運動 第四課 民國初年的內憂外患 注意事項 本教材僅供教 學使用,未經 同意前請勿轉 載。 製作人:蔡睿瑜

清同治以後,列強為爭奪商品市場、原料產地和投資場所,衝突日益激烈, 遠東地區尤為列強爭奪的對象。中國的邊疆地區與藩屬國均遭遇嚴重危機。 外患加劇與救國運動 清同治以後,列強為爭奪商品市場、原料產地和投資場所,衝突日益激烈, 遠東地區尤為列強爭奪的對象。中國的邊疆地區與藩屬國均遭遇嚴重危機。 日 本 日俄 戰爭 北進 百日維新 庚子事變 立憲運動 甲午 戰爭 南進 武昌起義 緬甸 牡丹社 事件 革命運動 暹羅 中法戰爭 安南

藩屬的喪失 越南 侵略背景 同治十二年(1873年),法國占領越南河內 同治十三年(1874年),法越雙方議和,法國將河內交還越南 光緒七年(1881年),法國禁止越南向中國朝貢 光緒八年(1882年),法軍再占河內,清廷乃命滇桂軍進入北越,法國增兵反攻, 為迫使清廷讓步,將戰場擴延到中國沿海地區 爆發戰爭 光緒十年(1884年)六月,法艦砲轟基隆,於是爆發了中法戰爭 戰事經過 光緒十年(1884年)七月,法軍突襲閩海艦隊與馬尾造船廠 光緒十年(1884年)八月,攻陷基隆 光緒十一年初(1885年),法軍進逼台北,占領澎湖 結果 光緒十一年(1885年)清廷與法國簽訂「天津和約」,承認越南為法國保護國 緬甸 英國趁清廷忙於中法戰爭,出兵進占中國藩屬緬甸 法國主帥孤拔將軍 中法戰爭 中法戰爭 馬尾海戰 基隆陸戰

甲午戰爭 背景因素:日本明治維新後向外擴張 時間 起因 維新內容 對外擴張 排除中國在朝鮮的勢力 1868年 19世紀中葉受到西方的衝擊 廢除封建制度建立新式軍隊實施立憲制度獎勵工商發展 進犯台灣(1874年) 兼併琉球(1879年) 覬覦朝鮮(1894年) 利用江華條約排除中、韓的宗藩關係 利用朝鮮內部的新舊黨爭,和中國簽訂天津條約,將朝鮮列為中日共同保護國,埋下甲午戰爭的火種 中日甲午戰爭(1894~1895年) 導火線 光緒20年(1894年)「東學黨之變」: 中日共同派兵平亂,日本要求改革朝鮮內政,清廷一眛避戰 兵力比較 清軍:10艘(三萬一千噸);主力艦為定遠艦(劉步蟾) 日軍:12艘(三萬八千噸);主力艦為松島艦(伊東祐亨) 經過 日軍以突襲方式擊沉豐島附近一艘中國運兵船【高陞號】 以優勢兵力大敗駐朝鮮牙山的清軍,清廷遂於七月一日宣戰 平壤陸戰、黃海大東溝海戰、威海衛保衛戰,清廷皆失利 結果 戰爭失敗後,清廷求和,李鴻章與伊藤博文簽訂「馬關條約」: 承認朝鮮獨立 割讓遼東半島、台灣、澎湖 賠款二萬萬兩 增闢通商口岸 允許日人可在通商口岸設廠製造 戰後的餘波

牡丹社事件 背景 日本早在十六世紀末葉以來,就有南侵琉球、臺灣的野心 導因 1871年(清同治十年)琉球漁船66人遭遇颱風,飄至臺灣南端琅橋,船員闖入牡丹社原住民(排灣族)住地,54人為當地原住民所殺害,12人為漢人楊友旺所救 時間 同治十三年(1874) 經過 日本以「懲辦兇手」為藉口,派軍3600人攻打以牡丹社為主的原住民 結果 雙方簽訂「北京專約」,原因: 日本方面:犯臺日軍573人水土不服,又受到原住民堅強抵抗,損失慘重 日本政府內部對用兵臺灣之意見不一致 日本出兵得不到國際支持,清廷方面自知國力薄弱,不願與日本開戰 此條約訂立後,日本雖須立即撤兵,但獲利不少,除獲得補償款五十萬兩外,並 獲得清廷間接承認琉球人為日本臣民、琉球群島為日本屬地 影響 此次日本出兵侵犯臺灣,危害到清朝的海防安全,使清廷認識到要鞏固海防必先確保臺灣,欲確保臺灣則應先建設臺灣,清廷治臺政策從此轉趨積極

戰後的餘波 三國干涉還遼 瓜分風潮 門戶開放政策 兩條路線之爭 俄、德、法三國 出面干涉 中國以三千萬兩 白銀贖回遼東 德國藉口傳教士被殺 ,要求租借膠州灣, 列強劃分勢力範圍 俄國:長城以北 英國:長江流域 德國:山東 法國:西南各省 日本:福建 遲來的美國無地可據 ,盤算自身的利益, 美國國務卿海約翰提 出「門戶開放」政策 ,希望分一杯羹,卻 使得中國免於被瓜分 的命運 維新:康有為、梁 啟超以變法 號召天下 革命:孫中山挾著 革命的風雷 ,走上歷史 的舞台 簽訂中俄密約 李鴻章以俄國干涉 還遼有功,允許俄 國西伯利亞鐵路通 過中國東北,直達 海參崴

戊戌變法(百日維新) 圖像集 光 緒 皇 帝 背景 甲午清軍戰敗,暴露單靠洋槍火砲,不足以自強,於是許多人要求制度層面的改革 過去的變革多半由行政官員主導,現在讀書人逐漸成為要角 過去讀書人多數個別對時局有所感慨,如今則演變為群體的覺醒,新知識份子應運而生 代表人物 嚴復 影響最大,其重要貢獻是思想的啟蒙。他譯述英國赫胥黎「天演論」,介紹了物競天擇、弱肉強食、優勝劣敗、適者生存的進化原理,闡發救亡論證,影響國人的世界觀 康有為 梁啟超 光緒21年,馬關條約簽訂消息傳來,正入京參加會試的康、梁,聯合十八省舉人 1300多人簽名上書請願,要求「拒和、遷都、變法」,此即有名的「公車上書」 維新要求的風氣形成後,康、梁呼朋引伴,辦學堂、立學會、開報館、培植人 才,做政治改革的宣傳戰 康有為著「孔子改制考」、「新學偽經考」立說,爲改革變法尋求理論的依據。 一再上書德宗,大講救國之道,打動皇帝的心,勢力深入傳統的政治中樞 時間 光緒24年(1898年),共103天 內容 政治方面:鼓勵臣民批評時政、裁併機構 經濟方面:興辦實業 軍事方面:訓練新軍 文化方面:廢除八股、改試策論、興辦學堂和報館 敗因 主因是慈禧太后結合守舊派發動「戊戌政變」: 囚禁德宗於瀛台,參與朝政的「戊戌六君子」,血灑菜市口 康、梁倉促逃亡英、日兩國,慈禧重行訓政,新政幾乎全面停廢 時間急迫,名目繁多,雖大小畢舉,效果卻相當有限 光 緒 皇 帝

赫胥黎 嚴復 康有為 梁啟超 譚嗣同 劉光第 楊銳 楊深秀 康廣仁 林旭 光緒皇帝八次召見康有為 圖像集 光緒皇帝明定國是召

庚子事變(義和團事變) 時間 光緒24年~26年(1898 ~ 1900年) 背景 ★仇洋反教 從鴉片戰爭到庚子年(光緒26年,1900年),近一甲子的歲月,國人飽受洋人凌辱,積恨已深 戊戌變法中,外人偏袒維新派,政變後康、梁得到英、日的保護,安全脫身,接著又在加 拿大公然倡起「保救大清皇帝會」,簡稱「保皇會」 慈禧太后謀廢德宗,另立皇帝(溥儁),外國人(英國公使竇納樂)間接干預反對 經過 義和拳起自民間,是練拳唸咒,充滿迷信色彩的秘密團體,自稱有神靈附身,刀槍不入 甲午之後轉變為仇外,在山東地方官(毓賢)的縱容下,光緒24年正式聚眾祭旗,打起「奉旨 團練、替天行道、扶清滅洋」 的口號,正式定名為「義和團」(和睦鄉黨) 義和團攻教堂、毀電線、拆鐵路,痛恨大毛子(外國人),仇視二毛子(信奉外教或使用外貨的 中國人),無洋不反,凡外皆仇,橫行無忌,社會一片擾攘 光緒25年年底,袁世凱接任山東巡撫,義和團活動被壓制,便轉入直隸省,隨後發展到天津 、北京一帶 結果 利用「民氣」(林維喜事件)以對外是從林則徐以來的傳統法寶。這股「民氣」與政治結合,結果依靠神威,托之拳腳以對付洋人,一時成了當權者對付外患的出路,引發八國聯軍的浩劫 順口溜:還我江山還我權,不怕火海與刀山。神仙附了凡人體,槍砲不鳴闖陣前。

口訣:餓的話每日熬一鷹(俄、德、法、美、日、奧、義、英) 八國聯軍 口訣:餓的話每日熬一鷹(俄、德、法、美、日、奧、義、英) 時間 光緒26年~27年(1900~1901年) 導 火 線 庚子事變: 庚子年5月,義和團眾進入北京城,揭「義和神拳」「替天行道」旗幟,執引 八寶法物,召各路神仙,毀屋燒宅,掠奪財物,禍延使館所在地東交民巷 日本使館書記官杉山彬及德國公使克林德先後被殺,北京頓時陷入無秩序狀態 5月中旬,各國決定組聯軍入京護衛,清廷對拳民起先表面禁止,暗中縱容,後來乾脆直呼 拳民為「義民」。5月下旬,慈禧竟公然下詔向各國宣戰,引發一場小型的「世界大戰」 經過 庚子年 8月中旬,由英、法、俄、德、美、日、義、奧八國為主的許多國家組成聯軍開入北京 ,進行殘酷報復。拳民挾著對洋鬼子的仇恨和對百鬼千神的迷信,以血肉之軀撲向聯軍的洋槍火砲,慘死者如風飄草。慈禧和德宗狼狽出亡西安。東南地方督撫則避開中央,準備自行和各國議訂「東南互保辦法」,方才免除一場浩劫 結 果 與 影 響 拳亂的結果:是光緒27年7月,清廷被迫和各國訂立的「辛丑和約」除懲辦禍首(載漪、毓賢) 及道歉之外,重要的條款和影響有: 賠款四億五千萬兩,分39年攤還,合計利息共計九億八千二百餘萬兩 北京劃定使館區域,區內由使館團管理,各國並得派兵防守,公使團成為清廷的太上政府 削平北京到大沽的砲台,各國並得在北京至山海關鐵路沿線擇地駐兵,致使中國門戶洞開 ,再無國防可言 俄國利用拳亂,出兵占領東三省,引來日本干涉。光緒30年,俄、日兩國竟在中國的土地東 三省開 戰,俄雖戰敗,吃虧的卻是中國,因為東北權益從此遭兩國瓜分

立憲運動 背景 日俄戰爭(1904~1905年)的結果是日本戰勝,一般均歸因於立憲之效,使得國人深信立憲才能強國(正露丸) 興起 清朝政府基於立憲的呼聲愈來愈大,爲了消弭革命,緩和人心,於是在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宣布預備立憲。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 ,頒布「憲法大綱」,定期九年籌備君主立憲 結果 清廷措施: 成立議政機構:依照預備立憲的進度,清 廷在各省成立「諮議局」 ,在中央成立「資政院」 成立內閣:宣統三年(1911年) ,清廷成立 「責任內閣」,因閣員多為皇族 (在13名大臣中,漢人占4名、蒙 古人占1名、滿人8名,其中有5 人為皇族) ,因此被譏為「皇族 內閣」 立憲派的失望:充分顯示清廷沒有立憲誠意 ,部分立憲派在失望之餘, 轉而支持 革命 東鄉平八郎 諷刺立憲運動的漫畫 諷刺責任內閣

革命運動 革命派 孫中山原名孫文,字逸仙,譜名明德,教名為日新。在日本時(1897年)自號中山樵,世稱中山 先生。他早年的生活有兩個特色: 出身平凡農家,生活樸實而活潑,受傳統名教的束縛少,因此敢於做「洪秀全第二」 受西方新式教育,得科學文化洗禮,思想切實而具開創性,故不惜為「四大寇」之一 孫中山最早曾寄望清廷的改革,因此曾「上李鴻章萬言書」。失望之後,才於甲午年(1894年) 成立近代中國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開始革命行動 分項 興中會 同盟會 成立時間 光緒二十年(1894年)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 成立地點 檀香山 東京 重要紀事 運動華僑、會黨反清,革命之火由 海外燃起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孫中山一度 在倫敦被清使館誘禁 聯合興中會、華興會與光復會等團體為「 中國革命同盟會」 標舉「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 平均地權」的綱領,正式發表「三民主義 」的主張 革命行動 三次 八次,其中以黃興領導的「廣州三二九之役 」最能震撼人心,他們引爆火種,終於顛覆了清廷 立憲派 戊戌政變後,康有為與梁啟超在海外僑界建立的「保皇黨」,以保護德宗,反對慈禧為宗旨 日俄戰後,國人眼見一個立憲小國(日本)打敗兩個帝制大國,立憲運動隨之而興 康、梁與一般士紳形成的立憲派,要求召開國會,制定憲法,前後發動三次大規模的「國會請 願運動」,給清廷重大壓力,最後還捲入了革命風潮

十次起義 廣州之役(1895年) 惠州之役(1900年) 黃岡之役(1907年) 七女湖之役(1907年) 欽州之役(1907年) 鎮南關之役(1907年) 欽廉、上思之役(1908年) 河口之役(1908年) 廣州新軍之役(1910年) 廣州三二九之役(1911年)

武昌起義 背景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11月14日) ,清德宗(38歲)和慈禧太后(74歲)在兩天之內 相繼過世,三歲的溥儀(醇親王載灃之子)坐上龍椅 此時,清廷中央集權而無能,政治廢弛而高壓 導 火 線 由民間反對清廷「鐵路國有」政策而起 鐵路國有政策:清廷允將川漢、粵漢鐵路由紳商集股興辦,但因財力不足進展緩慢。宣統三年 (1911年) ,郵傳部大臣盛宣懷建議宣布鐵路收歸國有(向英、德、法、美借債 六百萬英鎊) 時間 宣統三年(1911年) 經過 「四川保路同志會」集會請願遊行,並進行罷課罷市,四川都督趙爾豐下令槍殺民眾,清廷 命令督辦粵漢、川漢鐵路大臣端方帶湖北新軍(31、32標)入川鎮壓,革命黨人趁機於陰曆八 月十九日(陽曆十月十日)發動起事 革命軍占領武漢三鎮,其後南京(奠定長江下游)、上海(餉械獲得供應)等大城皆宣告獨 立,革命成功(除直隸、河南、山東、東三省之外) 粵漢川漢鐵路公司股票 保路同志會傳單 四川保路同志會報告 保路運動紀念碑

焦達峰 孫武

民國初年的內憂外患 中華民國的建立 民初的政體 洪憲帝制 溥儀復辟 軍閥亂政 內憂 推翻滿清政權後,由握有武力的袁世凱攘奪了革命的果實,使剛剛萌芽的民主共和體制迭遭摧殘 外患 帝國主義勢力仍不斷擴張,使中國的國家主權岌岌可危 中華民國的建立 民初的政體 洪憲帝制 溥儀復辟 軍閥亂政

中華民國的建立 唐紹儀 伍廷芳 民國初建 各省代表集會(17省45人),推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孫中山16票、黃興1票) 民國元年(1912年)元旦,孫先生在南京就職,中華民國正式成立 清帝退位 當革命爆發時,清廷窮於應付,只好起用實力派的強人袁世凱。他受命組閣掌有實權之後,眼見清朝大勢已去,便壓迫清廷於民國元年二月十二日發布退位詔書,打斷了清朝 268年的皇統 ,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專制體制 退位條款:保留尊號移居頤和園歲用四百萬元民國以外國元首待之宗廟、陵寢及 私產予以保護 南北議和 袁世凱以軍事和政治手腕(一面以革命軍要脅清廷,另一面攻下漢口、漢陽 ) ,在「南北議和 」(唐紹儀 V.S.伍廷芳)中取得絕對優勢。孫中山頒布了由參議院制定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之後,於民國元年三月底宣布辭去臨時大總統職務,讓位給袁。因南方為革命軍的勢力範圍,拒不往南京就任,同時製造「北京兵變」(通州、天津、保定),迫使臨時政府不得不遷往北京 辭職三條件: 政府必須設在南京新總統必須親到南京受任必須遵守臨時約法 唐紹儀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伍廷芳

民初的政體 內閣 制度 民國1年3月11日由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公佈「臨時約法」,規定政府採行「內閣制」,國務院向參、眾兩院的國會負責,議員經選舉產生 內閣成員:國務總理唐紹儀、外交總長陸徵祥、內務總長趙秉鈞、財政總長熊希齡、司法總長 王寵惠、教育總長蔡元培、農林總長宋教仁、工商總長陳其美、交通總長施肇基、 陸軍總長段祺瑞、海軍總長劉冠雄 國會 參議院 眾議院 法定總額274名,由各省議會與蒙藏、青海及華僑選舉會等分別依比例選舉產生,任期六年,每兩年改選三分之一 法定總額596名,由各省(人口滿80萬人即選出一名)及蒙藏、青海分區選出,任期為三年 政黨 政治 國民黨 進步黨 派別 革命派為主 立憲派為主 領導人 孫中山、宋教仁 梁啟超、黎元洪 政綱 促進政治統一、發展地方自治、促進種族同化、注重民生政策、維持國際和平 保持全國統一、採取國家主義、以國家權力扶持國民進步,應世界之大勢,以平和實利立國 由於言論結社的自由,政黨一時蓬勃發展,民主政治初次試行中國,已略具規模 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 宋教仁 梁啟超

洪憲帝制 背景 刺殺宋教仁:民國2年3月,國民黨在國會議員選舉中獲得三分之一席次,袁世凱爲阻擾國民 黨代理理事長宋教仁出任國務院總理,在民國2年3月20日派遣兇手武士英在上 海滬寧車站將宋教仁刺殺,全國一片譁然 善後大借款:民國 2年4月26日袁世凱未經國會同意,私自與外國銀行團簽定「善後大借款合 同」(英、俄、德、法、日五國銀行團,借款二千五百萬鎊,主要作為擴充軍 備費用) 二次革命:袁世凱爲鎮壓國民黨,於是解除國民黨籍江西(李烈鈞)、安徽(柏文蔚)、廣 東(胡漢民)三省都督職務,國民黨在民國2年7月12日起兵討袁(李烈鈞、柏文 蔚、黃興、陳其美、陳炯明、許崇智、熊克武),是為「二次革命」 帝制三部曲 時 間 步 驟 經 過 2年10月 謀為正式大總統(任期五年) 以「公民團」脅迫國會 3年5月1日 謀為終身總統(任期十年) 解散國會,另訂新約法 3年秋天~5年10月 謀取帝制自為 承認「二十一條要求」(五九國恥日) 組織籌安會(楊度),鼓勵君主立憲 「國體投票」袁世凱被擁為「中華民國帝國」 結果 二次革命後,孫中山在日本組織「中華革命黨」,進行討袁活動 以言論反對袁世凱稱帝最為知名的是梁啟超,他撰文「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痛斥帝制之 非,影響很大 蔡鍔、唐繼堯、李烈鈞等在雲南組織「護國軍」,揭起反袁大旗 袁世凱原定民國五年元旦登基,並改元「洪憲」,因舉國反對,眾叛親離,不得不在三月 宣布取消只有短短八十三天的帝制美夢,他本人則在六月六日病死

刺殺宋教仁相關人犯 袁世凱稱帝 善後大借款合同 袁世凱洪憲元年曆書 袁世凱手批二十一條要求原稿 中華革命黨黨員合照 孫中山討袁宣言 蔡鍔 唐繼堯 李烈鈞

宋教仁(1882〜1913年) 宋教仁,字遯初,號漁父,湖南桃源人。光緒三十年(1904年)與黃興等在長沙組織「華興會」,策動起義未成,流亡日本。次年,參與發動組織「同盟會」,担任「民報」撰述。辛亥年初回到上海,担任「民立報」主筆,旋與譚人鳳等組織「同盟會中部總會」,並決定以長江流域為中心圖謀大舉。武昌起義後積極促成上海、江蘇、浙江等地起義和籌建臨時政府。民國元年任南京臨時政府法制院總裁,參與南北議和,四月臨時政府北遷,任農林總長,不久辭職,八月聯合統一共和黨、國民共進會、國民公黨、共和實進會等幾個小黨派將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被選為理事,並代理理事長。此時,宋教仁認為: 「以前,是舊的破壞時期;現在,是新的建設時期。以前,對於敵人,是拿出鐵血的精神,同他們奮鬥;現在,對於政黨,是拿出政治見解,同他們奮鬥。」他於民國二年初在長沙、武漢、上海、南京等地先後發表競選演說,主張成立「責任內閣」,制定民主憲法,反對袁世凱專權。袁世凱深深忌之,三月國會召開前夕,被袁世凱指使國務院總理趙秉鈞派人刺死於上海,時年三十一歲。 刺殺宋教仁案兇手的下場 刺殺宋教仁主使者為大總統袁世凱,同謀者為國務院總理趙秉鈞,聯絡者為內務部秘書洪述祖,指揮行兇者為上海黑社會、袁的長江偵查科長應桂馨,直接行兇者為流氓武士英。袁慣於殺人滅口。民國二年四月二十四日,武士英突然暴死於獄中。次年二月十七日趙秉鈞在天津都署中毒,七竅流血而死。應桂馨入獄後,被劫出,二次革命後,他到北京向袁討賞,民國三年一月,在京津鐵路頭等客車中被軍政法處偵探長郝占一殺死。上述三人之死,都與袁世凱有關。只有洪述祖長期避居青島租界,民國六年化名到上海被,宋教仁的長子宋振呂、秘書劉白發現,扭送上海法院,後轉解北京,以主使殺人罪於民國八年四月五日被處絞刑。

袁世凱 西山十戾:多爾袞之熊、洪承畴之獾、吳三桂之鶚、和珅之狼、海蘭察之驢、年羹堯 之豬、曾國藩之蟒、張之洞之猴、西太后之狐、袁世凱之癩蝦蟆 袁世凱每天必定午睡,每睡必有一二小時之久,睡醒後必喝茶,他有一只極心愛的玉杯,由老僕或書僮按時獻茶進去。有一天,書僮進房來,眼睛忽然一花,好像看見一個絕大的癩蝦蟆躺在床上,不覺吃了一驚,手一鬆,把玉杯摔破了幸好袁世凱熟睡未醒,書僮躡足退出房,哀求老僕替他想法子彌補這場禍事。老僕凝神一想,教了他幾句話,包準他平安無事。 袁世凱醒來喝茶看見不是那只玉杯,按鈴叫書僮進來,問道:「玉杯哪裡去了?」書僮老老實實的說:「摔破了。」袁睜著獰眼厲聲說:「什麼,摔破了嗎?你……你這小王八蛋!」書僮不慌不忙的說:「不是小人之過,有下情不敢稟告。 」袁世凱口中喃喃罵著:「快說,快說!看你編排什麼鬼話來!」那書僮卻比手畫腳地說道:「小人泡茶進來,一腳跨進門,看見床上躺著的不是大總統。 」 「是什麼?混帳東西!」袁又大聲斥責 「小人不敢說。」 「你不說,打斷你的狗腿。」 「是……一條五爪大金龍。」 「胡說八道!」袁吼了一聲。臉上卻浮著一種似怒非怒的怒容。他一面從抽屜裡拿了一百元鈔票賞給那書僮,一面吩咐他:「不許在外面胡說,說了的話,看我不撕破你的嘴,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