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教学专题 新时期我国科技发展 战略与对策
主要内容 一、我国科技发展的伟大实践 与辉煌成就 二、新时期我国科技发展战略 三、新时期我国科技发展的政策
(一)我国科技发展的伟大实践 一、我国科技发展的伟大实践与辉煌成就 1、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 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十分重视科学技术。 新中国筹建初期,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 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努力发展自然科学,以服务于工业农业和国防的建设。奖励科学的发现和发明,普及科学知识”,并将“爱科学”规定为国民道德的“五爱”之 一。
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并重申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2、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在民族发展和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的作用。 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并重申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3、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并建立起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科研体制新框架。 江泽民于2001年12月11日上午来到钱学森家中,看望这位为新中国科技事业建立了卓著功勋的人民科学家。
4、新世纪, 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科技界以促进新型工业化为目标,以提高创新能力为重点,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积极营造创新环境,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科技进步,在科技改革和发展上取得了优异成绩。 2003年底党中央提出“人才强国”战略。
(二)我国科技发展的辉煌成就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誉为“两弹(原子弹、氢弹)元勋” 。 五十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我国科技工作者取得了令世人赞叹的科技成果。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的成功不仅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战略安全意义,而且为我国高新技术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誉为“两弹(原子弹、氢弹)元勋” 。
以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为代表的农业科技的应用,使我国粮食产量在50年间提高3倍多,创造了用世界上10%的土地养活世界上22%的人口的发展奇迹。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新世纪以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更加光辉夺目的成绩。“神州”五号、六号载人航天取得圆满成功,成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航天大国行列。 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2003年10月15日上午九时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执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举行出征仪式
二、新时期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选择 在科学技术的引领和推动下,人类正经历着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演进,科学技术不断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解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驱动力和人类财富形成的主要源泉。
(一)当代科技发展的特点与趋势 1、20世纪以来,人类为了满足自身不断增长的生活需要,产生了一系列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扩大市场需求的关键性、战略性的技术创造,而且科技创造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 汽车、飞机、航天飞船拓展了人们的活动空间;
电报、电话、卫星通信、遥感技术、计算机拓展了人们信息获取和传播的能力,替代了部分人的体力劳动; 黑色与白色家电解放了家务劳动……
比如,喷气发动机为14年,电视机为12年,晶体管5年,激光不足2年。 20世纪科技发展的历程充分说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经典论断。科技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 比如,喷气发动机为14年,电视机为12年,晶体管5年,激光不足2年。
科技活动的主题、领域和目的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认可, 科技活动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 科技活动成果实现全球共享。 2、科技发展呈现出全球化的特点 科技活动的主题、领域和目的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认可, 科技活动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 科技活动成果实现全球共享。 全球化的进程增添了科技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世界上许多先进技术的研发在大型私有企业和跨国公司间展开,跨国公司普遍将10%以上的销售额投入到科研当中。
3、在科技全球化的进程中,整个科技发展的动力机制也趋于国际化、市场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科技人才与其它市场活动的要素一样, 不再属于一个单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固有资源, 科技人才全球性的自由流动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成为科技人才流动的主要价值取向。
(二)我国科技发展的现状 21世纪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焕发出新的活力,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在空间科技领域、信息科技领域、生命科学领域、能源科技领域、资源科技领域、新材料科技领域、基础科学领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加快建设全面小康和谐社会的进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新时期科技发展成就 (1)公共财政实力的增强、巨大内需市场的形成提供了企业与个人创新的广阔空间 (2)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初步体现,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正在形成 火车第六次提速
(3)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提供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智力保障 科学家队伍
2、我国科技发展的主要问题 与完成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要求还不相适应; 虽然我国在科技事业的各个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状况 与完成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要求还不相适应; 与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的迫切要求还不相适应; 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迫切要求还不相适应。
(1)科技投入不足、产出低、发展的可持续性不强 (2)自主创新能力不高,科技竞争力弱,企业自主创新存在问题 (3)科技拔尖人才匮乏,人才流失严重
数据比较看问题 科技投入不足、产出低、发展的可持续性不强 比较项目 发达国家 中国 研发经费占GDP比重 一般在2%以上 最高占GDP的1.4%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发展经费比例 发达国家1:2:5 新兴工业化国家1:2:4, 1:5:9 专利技术实施率 60%-80% 10%左右 科技成果转化率 30%-40% 约为10%-15%,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8%左右,
数据比较看问题 科技投入不足、产出低、发展的可持续性不强 比较项 发达国家 中国 科技投入体制 企业主导型 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研发经费的70%由企业承担 我国的科技投入体制属于政府主导型。 我国只有30%-40%的科研费用由企业支出。 研发经费来源 国际上一般认为, 研究和开发资金占销售收入1%的企业难以生存, 占2%可以维持, 占5%以上的才有竞争力。 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很低, 不到1%,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额的比重仅为0.56%, 大中型工业企业也只占0.71% 企业进步的方式 企业自身力量占60%以上 9%的开发由高校提供, 43.6%依靠企业自身力量, 25.3%靠引进外国技术设备18.5%依靠模仿创新,由政府研究机构完成的非常少。
数据比较看问题 自主创新能力不高,科技竞争力弱,企业自主创新存在问题 对外技术依存度 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全世界49 个主要国家中位居第28 名, 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在50%以上, 而发达国家低于30%, 美国和日本则在5%以下。 技术引进与消化比例 日本和韩国用于技术引进与国内消化吸收的投入资金比例大约1:3,中国连6:1都不到。 核心技术情况 我国高科技领域中的发明专利, 绝大多数来自国外, 如无线电传输、移动通信、半导体、西药、计算机领域, 来自外国企业和外资企业的, 分别占93%、91%、85%、69%、60%。由于缺乏核心技术, 国产手机、计算机、数控机床售价的20%- 40%支付给了国外专利持有者, 仅成为外国企业的“打工者”。 企业研发机构比例 全国2 万多家大中型国有企业中, 有研发机构的仅占25%。
数据比较看问题 科技拔尖人才匮乏,人才流失严重 科技人力资源和研发人员总量 和相对量 总量分别位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但我国我国从事科技的人员相对欠缺,每万人中从事科研活动的人数只有发达国家的1/10。 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和人才质量需要提升 在158个国际一级的科学组织及其所属的1566个主要二级组织中,我国参与领导层的科学家仅占总数的2.26%。 全球人才争夺战 全球性人才争夺战已经从企业层面上升到国家层面,西方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不仅利用各种优厚待遇吸引国内人才出国留学、工作, 而且还利用各种优势条件挖掘优秀人才进入其在我国的生产、经营、研究、销售机构,
(三) 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选择 新时期科技发展战略: 加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的根本转变; 使得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全社会的普遍行为; 最终依靠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社会持协调发展。
1、制定我国新时期科技发展战略的背景 实现我国现阶段发展目标的需要; 应对世界科技革命和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 的需要; 发展我国科技的需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战略,这是我国中长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应对世界科技革命和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 的需要; 世界主要国家都将促进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基本战略 发展我国科技的需要。 我国特定的国情和需求,决定了我国不可能选择资源型和依附型的发展模式,必须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
创新型国家4个基本特征: 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 科技进步贡献率高达70%以上; 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 创新产出高。目前世界上公认的20个左右的创新型国家所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占全世界总数的99%。
2、新时期科技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 2020年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将从目前的世界第28位提高到前15 位,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支撑,并为我国在本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一流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阶段(2006~2010年)调整科技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落实科技发展战略部署,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2011~2020 年)加速科技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第三阶段(2021~2050年)科技持续发展,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成为世界一流科技强国。
3、新时期科技发展战略的指导方针 从现在起到2020 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指导方针是: 自主创新; 重点跨越; 支撑发展; 引领未来;
4、未来15 年科技发展的原则部署 实施一批重大战略产品和工程专项,务求取得关键技术突破,带动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确定重点领域,发展一批重大技术,提高国家整体竞争能力。 把握科学基础和技术前沿,提高持续创新能力,应对未来发展挑战。 深化改革,构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新型国家创新体系。
(一) 国外科技政策导向 1、适时制定国家科技战略规划 美国政府强调优先发展高新技术,实施更加积极的科技政策。 三、新时期我国科技发展的政策 (一) 国外科技政策导向 1、适时制定国家科技战略规划 美国政府强调优先发展高新技术,实施更加积极的科技政策。 日本确定了“关于科学技术的综合战略”。 欧共体制定了欧共体科技发展总体战略规划和尤里卡计划。
2、国家政策促进产业发展 美国作为目前全球经济实力最强大、高新技术产业最发达的国家,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广泛地使用了各种产业政策手段。美国政府领导出访世界各国时,更是亲率大批高科技企业巨头,签订合作项目,拓展国外市场。 联邦政府对经济的调控主要是采用间接手段,着眼于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运行机制。
3、全力追求知识与技术创新 美国知识与技术创新政策措施有: 一是加大对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力度; 二是十分重视专利保护; 三是协调政府、科研机构、产业界各方资源,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系统推进国家的技术创新,增强科技整体开发能力。
4、注重培养和吸纳优秀人才 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竞争的实质是人才智力的较量。 美国政府将培养优秀人才、促进人才流动、广泛吸纳国外智力作为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
(二)新时期我国科技发展的政策 确立科技发展中技术跨越的首要目标,着力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技术瓶颈” 提高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以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谋求最佳利益 通过市场行为体现国家意志,加快建设技术创新体系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进行可持续发展科技的研究实施 加大科技研发的投入,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