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 氏族公社 (1)所有权 (2)特点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3)原因 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
2、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井田制(井田制:我国奴隶社会实行的一种土地使用的管理制度。所谓“井田”是指将方里九百亩土地,划为九块,每块一百亩,八家共耕中间的一百亩公田,每家都有一百亩私田 。) (1)所有权 国家 (2)特点
井田制的特点: 一切土地属于国家; 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同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 所有者 一切土地属于国家; 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同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 庶民和奴隶在井田上集体耕作; 耕地规整,形同井字,故称井田。 使用者 耕作者 形状
西周井田制下,井田中有公田、私田之分。小块私田由农户耕种,收获归己,公田则由大家通力合作,收成归国家或贵族。
(3)原因 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国家出现,公社的土地所有权被国家掌握。
(4)实质 土地私有制 (5)发展历程 ①兴于商 ②盛于西周 ③瓦解于春秋 ④废除于战国
①土地国有制 (1)三种类型 A、曹魏时推行的屯田制 B、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均田制 C、王莽推行的“王田制” 3、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 (1)三种类型 ①土地国有制 A、曹魏时推行的屯田制 B、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均田制 C、王莽推行的“王田制”
②地主土地私有制 ③农民土地私有制 A、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在封建社会中占有支配地位。 B、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造成了社会的两极分化。 C、出现于春秋战国,到新中国土地改革才被彻底废除。 ③农民土地私有制
①含义 ②原因 (2)封建土地制度的顽疾——土地兼并 A、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土地兼并的根源。 B、封建经济的发展是土地兼并的重要条件。 地主、官僚通过各种手段兼并农民土地、甚至国有土地,使得国家、农民控制的土地急剧减少。 ②原因 A、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土地兼并的根源。 (土地私人所有、可以买卖或转让) B、封建经济的发展是土地兼并的重要条件。
③实质 ④影响 封建地主与国家争夺财源 A、造成了社会两极分化,阶级矛盾激化,甚至农民起义、王朝灭亡。 B、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C、影响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A、目的 B、表现 C、结果 ⑤历朝政府大都采取抑制兼并的措施 a、均田制 b、明“鱼鳞图册” 增加收入,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 B、表现 a、均田制 b、明“鱼鳞图册” C、结果 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明朝晚期,很多农民因生计困难,迫于无奈把土地卖掉。当时民间的土地买卖一般由卖方委托中介人寻找买方,三方一起议定价格,写成合约,三方签字画押,合约即可生效。
二、重农抑商 1、含义 2、原因 3、目的 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2、原因 (1)根源: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社会上出现了日益严重的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等问题 3、目的 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4、发展历程 (1)战国商鞅首倡重农抑商 ①主张 ②影响 农业生产粮食布帛,是本业;脱离农业生产的工商业,为末业。国家要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②影响 A、保护了秦国的农业生产,壮大了秦国的实力,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B、此后的封建统治者大多继承重农抑商政策。
(2)西汉初年的重农抑商 (3)明清时期固守重农抑商 ①背景 ②表现 A、统治者沿袭“重农抑商”的治国理财思想。 B、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的经营。 C、限制民营商业发展。 D、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
③影响 A、强化了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明清的统治。 B、阻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资本的积累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从而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严格限制 绝对禁止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①背景 东南沿海倭患日益猖獗 ②措施 1、明初的“海禁” 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明太祖实录》卷139 自今以后,各该督抚镇,著申饬沿海一带文武各官,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有将一切粮食货物等项,与逆贼贸易者,或地方官察出,或被人告发,即将贸易之人,不论官民,俱行奏闻正法,货物入官。本犯家产,尽给告发之人。 ——《清世祖实录》卷102
B、认为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 2、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①背景 A、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B、认为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 C、应对西方侵略的威胁 ②措施 A、禁止官民私自出海 B、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板下海
闭关锁国 清朝时期 广州十三行, 是唯一准许与 外商打交道的 商行。 清朝时 期的广州商 馆区。
(3)影响 ①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②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③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家安全。
画面一:当雍正皇帝颁布“抑商手谕”,乾隆天子津津乐道于自己的 “十全大武功” 时,英国的查理一世和法国的路易十六正躺在断头台上,以十倍的绝望与百倍的仇恨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夕阳与曙光 画面二: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
画面三:当乡里人家赶着牛车,挑着扁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单调的生活时,西方的蒸汽机头已经响声彻天地驶入了全新的时代!
画面四:当两鬓飞雪的范进士子因中举登科而神经错乱时,伽利略正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远镜,发现了月球表面的凹凸不平,并亲手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 晋剧《范进中举》 画面四:当两鬓飞雪的范进士子因中举登科而神经错乱时,伽利略正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远镜,发现了月球表面的凹凸不平,并亲手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
17-18世纪中国显露出哪些危机? 中 国 西 方 政治 封建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开始资产阶级革命 经济 中 国 西 方 政治 封建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开始资产阶级革命 经济 封建自然经济居主导,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18世纪中后期开始工业革命 对外关系 “海禁”、“闭关锁国”;闭目塞听,盲目自大 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 思想文化 文化专制;钳制思想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思想解放
农民极端贫困,无力购买商品,缺乏国内市场。 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 农民极端贫困,无力购买商品,缺乏国内市场。 封建制度如何阻碍发展? 地主和商人将赚来的钱大量买房置地,严重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资金 国内 市场 国家重农抑商政策,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 国际 市场 劳动力 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国际市场的扩大 国家 政策 技术 “重农抑商” 、“海禁” 、“闭关锁国” 文化专制,缺乏实用性人才
C 1、明清实行闭关政策的共同点比较不正确的是 A、其主观目的都是维护封建统治 B、都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C、都禁止一切对外交往 D、都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C
2、自唐至清,长期作为重要对外贸易港口的城市是 A、扬州 B、泉州 C、福州 D、广州 D
3.中国封建社会末期“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它造成的后果不包括: A市场狭小 B原料不足 C劳动力缺乏 D资金短缺 B
D 4.下列有关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B它的实行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C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A D 5.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抑商”和“海禁”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封建统治 B限制工商业发展 C保护农耕经济 D防范“外夷”入侵 6.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抑商”和“海禁”的根本原因是: A商品经济和资义萌芽的发展 B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C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D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D
A:原因 a、生产力的发展,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为私田 b、周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进一步发展 c、诸侯视自己疆域内的土地为私产,在井田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减少,井田制遭到破坏
B、表现 C、影响 ④废除于战国 a、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 b、其他诸侯国也相继进行税制改革 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④废除于战国 各诸侯国先后进行变法,废除井田制
废井田开阡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