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从罗马帝国到封建时期 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2009年王付兵3月13日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因数与倍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Advertisements

质数和合数 2 的因数( ) 6 的因数( ) 10 的因数 ( ) 12 的因数 ( ) 14 的因数 ( ) 11 的因数 ( ) 4 的因数( ) 9 的因数( ) 8 的因数( ) 7 的因数( ) 1 、 2 、 3 、 4 、 6 、 12 1 、 11 1 、 2 、 5 、 10.
3 的倍数的特征 的倍数有 : 。 5 的倍数有 : 。 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5 的倍数有 : 。 12 , 18 , 20 , 48 , 60 , 72 , , 25 , 60 ,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 2 、 3 、 5 的倍数特征,同学们要注意观察 和总结规律,掌握 2 、 3 、 5 的倍 数分别有什么特点,并且能够按 要求找出符合条件的数。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探究1: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 吉水三中王鹏.
第 3 课 西方文明之源.
两晋与南朝.
CET4 translation 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正对旅游产生兴趣,这是近年来的新趋势。年轻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可以归因于他们迅速提高的收入和探索外部世界的好奇心。随着旅行多了,年轻人在大城市和著名景点花的时间少了,他们反而更为偏远的地方所吸引。有些人甚至选择长途背包旅行。最近调查显示,很多年轻人想要通过旅行体验不同的文化、丰富知识、拓宽视野。
分数乘法.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基督教与西方文化 陈树林 教授.
  你知道这幅画是在什么时代背景下,由谁创作的吗?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里五滩小学 尹健斌.
1 我们的民族小学 ——课内阅读热点点津.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宝洁的品牌战略.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儿童乐园 王秀梅.
识字四.
在PHP和MYSQL中实现完美的中文显示
                                                                                                                                                                
欣赏:生活中的一一间隔. 欣赏:生活中的一一间隔 欣赏:生活中的一一间隔 水果蛋糕 欣赏:生活中的一一间隔 地面的石砖.
云南大学 2015年 学生社会服务计划 往期活动剪影.
基督徒 和 心理学.
Do now – translate to Chinese
Cool Panda STORY Cool Panda的故事 ˇ.
ANYTHING,ANY TIME, ANYWHERE 无论何事,何时,何地
心理学 和 新纪元运动.
Landmarks & direction 你好,请问州立图书馆怎么走?.
Activity 1 看图片,讨论下面的问题: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认识图形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线段的有关计算.
第六讲 “东方问题”、俾斯麦同盟体系的扩大与完成
Three stability circuits analysis with TINA-TI
西藏 Tibet.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Rap in Chinese teaching
欢迎返校! 2016 返校之夜.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用计算器开方.
获奖类别: 获奖题目: 获奖学生: 指导教师: 研究内容:(400~500字,2~3幅插图)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淘气的猴子.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认识几分之几 gjq.
第4课时 绝对值.
TEM8人文知识 ——英语国家概况部分讲解 上外贤达学院 昌兰华.
C1U5.1 You are Who?!.
总复习.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普天下当向耶和华欢呼! 诗篇 100.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画梦女孩,她的灵魂不属于这个世界 Akiane
找 因 数.
3.4 角的比较.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位似.
使用Fragment 本讲大纲: 1、创建Fragment 2、在Activity中添加Fragment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 上册 轴对称 高效课堂编写组 高向玲.
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5、4、3、2加几 练习课 北京小学 杨 燕.
种一片 太阳花.
快乐学习, 天天进步!.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三章 从罗马帝国到封建时期 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2009年王付兵3月13日 第三章 从罗马帝国到封建时期 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2009年王付兵3月13日 一、中世纪时间段的大致划定 一般认为中世纪开始在日耳曼民族占领罗马,就是在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东罗马帝国(也叫拜占庭帝国)继续存在,而且它的文明还很昌盛,比当年西罗马帝国要繁荣的多。 大体上公元500年左右,欧洲进入“中世纪”,也就是中古时期。而“中世纪与近代的界限就更难划分,有各种各样的划分方法。

这个“中世纪”,我们不仅叫它“中世纪”,也叫欧洲的封建时期。按文明的实质来说,把这一时期叫封建时期更合适,因为叫“中世纪”容易使人产生错觉。

二、日耳曼民族的历史和发展 (一) 这个民族是我们在学习西方文明史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的民族。日耳曼民族应该说是西方文明非常有代表性的民族,它很古老。在很久很久的时候,它已经是罗马北边的“野蛮民族”。当时在波罗的海一直到黑海一带,出现了这样一些民族。罗马人叫他们为“野蛮民族”,后来就统称为日耳曼民族。实际上它下面有很多种族,叫得出名称的有东哥特、西哥特、汪达尔、法兰克和盎格鲁-萨克逊。

在分布情况上,大体上东、西哥特种族在黑海北岸;汪达尔种族在波罗的海一带;法兰克也是日耳曼的一支,在莱茵河一带;盎格鲁-萨克逊族主要在丹麦,在北欧一带。所以说日耳曼民族是一个非常庞大、复杂、派系众多的民族。这些众多种族是有些共同点的,比如说风俗习惯上都是原始游牧民族。从人类学上来看,体制较好,红头发,蓝眼睛,高高的个子。从公元以后,比如说在恺撒时期,在罗马共和国时期,日耳曼民族已经有一些向南发展了,它是一个迁徙的民族。

从古罗马的恺撒时代到公元塔西陀时代(公元1世纪)这二三百年中,日耳曼民族逐渐成熟,有了自己的行政组织和行政设施,有了自己的“军团”,有了自己的国王。在这个时期,日耳曼民族已经成熟了,不断地向南发展,一直到5世纪时占领罗马。从这可以看出,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同日耳曼民族的南进是同时期的。这既说明了罗马帝国内部的腐败,也说明了它受到外部异民族的压迫,最后导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西欧的“中世纪”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所以可以看出在期限上,在历史分期上不是固定的,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状态。

日耳曼民族占领罗马后继续向南发展,到9世纪时出现了大家都知道的查理曼大帝。查理曼大帝把日耳曼民族所占领的地方都统一起来,建立了历史上的查理曼帝国,号称“西方帝国”,相当于现在欧洲除了一部分法兰西、一小部分的意大利、西班牙以外,大部分的地方都在查理曼帝国管辖之下。此时的查理曼大帝与日耳曼民族已经皈依了基督教,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时代已经成为“国教”了。这可以说是一个阶段。

(二)再一个阶段是9世纪。 9世纪就是到了查理曼大帝的孙子的时期。查理曼大帝有三个孙子,这三个孙子合不来,就把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西部归老三,东部归老二;中间一部分加上意大利归老大。这也就是后来法国、德国、意大利的来源。公元10世纪时,日耳曼民族出现了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即“奥托大帝”(Otto)。 在他的统治下,在公元962年,出现了“神圣罗马帝国”。 “神圣罗马帝国”从公元962年正式命名,一直到拿破仑战争把它摧毁。这个神圣罗马帝国没有管辖的地方是很分裂的。

分布在法兰克、高卢的那一支日耳曼人,当时都讲拉丁文,结合当地的高卢人的语言,演变成法文,后来产生了法国。查理曼大帝到底是哪一国人,这是现在法国的历史学家和德国的历史学家还在争论的问题。

(三)日耳曼民族迁徙的意义 陈乐民认为,日耳曼民族的大迁徙是好事。实际上,大迁徙是一个过程。日耳曼民族的迁徙取代了西罗马帝国,应该说是一件拯救了欧洲文明的事件和举动,是把原来一个原始的、野蛮的、游牧性比较强的日耳曼民族变成了文明的民族。古罗马承袭了希腊的文明,日耳曼承袭了古罗马的文明,所以日耳曼文明里有希腊文明的成分。

三、中世纪的封建制 封建制大体上从8世纪开始形成,到十一二世纪时是鼎盛时期,就是日耳曼神圣罗马帝国统治下的每一块地方都有相对的独立性。当时法国已经分离出去了,在法国也是这种情况。某人被分封到这块地方,他就治理这块地方,这地方就有一个“castle”,宫堡,是领主住的地方。其中有一个小教堂,有他自己要种的田地,有他自己的市场;如果是牧业,就有放牧牛羊的地方。好像每一个地方都有他自成一体的东西。

到欧洲的郊区去,一小块地方就有那么一个小教堂,有一处宫殿。在法国大巴黎,每个地方都叫“市”,巴黎市是一个大市,其他地方也都是市,有一个市政府;即使很小一个“市”,也有一个市政府,往往就是过去领主住的地方,但是现在把它修成现代化的了。这些就是中世纪留下来的东西。后来法国、德国的行政管理也是这时期遗留下来的。这些才是典型的封建制,就是在中世纪,这封地“fief”是他的,另外一块封地“fief”是别人的,都是由皇帝册封的,所以叫做封建制。 ‘

神圣罗马帝国也是皇帝在上面浮着,真正治理的是这些封地“fief”的领主。如果封地“fief”与封地“fief”之间有什么共同的东西,比如说挖一条沟,修一座桥,彼此之间去商量。在英国也会看到这种情况,特别是在苏格兰。英国把”fief”这种现象叫做”community”,相当于社区的意思。

西方正是在这种封建体制下,逐渐发展了有自治性质的市民社会的萌芽,有些地方是比较普遍,有些地方是比较典型的现象,走得更前面一点。欧洲的市民社会产生在近代,但是它的来源是中世纪。

四、基督教文明 基督教文明应该说是西方非常重要的文明。了解西方文化,不了解基督教文明根本不行。基督教是从东方来的,从耶路撒冷来的,但是逐渐地受到了阿拉伯人的排斥和压迫,基督教徒越来越往西集中。所以它虽然生在东方,但是扎根在西方,成长在中世纪的西方。基督教的文明非常复杂。这里着重讲几点:

(一)一个就是教会 自从罗马教皇同皇帝--国家政权平起平坐的那个时刻开始,大概就是公元600多年的时候。教会呢,也就按照罗马帝国的行政组织,分成了各种教阶、教区--这是神职人员的区别、阶层。每个教区有一位主教,统一在教皇的领导之下。教皇当然名义上是由各个教区的主教选出来的,他的行政管理就变成了一种政治性的管理。教皇叫pope,原来就是主教的意思。在罗马的这个pope,因为它是在罗马(神圣罗马帝国嘛。罗马帝国、神圣罗马帝国的根子都在罗马,因此在罗马这个地方的pope就变成了教皇)。

在开始的时候可以说教皇和皇帝是平等、平起平坐的关系。国王皈依基督教,从世俗这方面讲是皇帝是头。从基督教会来讲,头是教皇。应该是分工明确的,但是后来的情况不同了。后来教会有了财产,有了自己的财产权,有了自己的封地,有了自己的政治化的一套东西,因此就产生了教皇与皇帝争权的问题--是让皇帝听教皇的呢,还是让教皇听皇帝的呢--变成一个二元化的东西。所以在神圣罗马帝国的后期就发生了教皇与皇帝争权的问题。严重的甚至拿枪动刀,甚至于打仗。 。

在基督教会发展过程中,本来应该是基督教徒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但是由于基督教会分成了各种教阶、各种教区,因此,在基督教内也产生了剥削的现象、剥削的制度,教皇、主教们和神职人员,财发得越来越大,越来越不守教规。一方面去剥削一般的基督教徒,老百姓,同时也成为反对异教徒的机构--后来有了宗教裁判所,对人很残酷

(二)再有一条线就是基督教义 基督教义与基督教会不能完全混为一谈,但是又有联系。基督教会的任务是传播基督教的宗旨、传播基督教的圣喻,这说的是其联系面。有区别的是基督教义后来发展成为神学,有它自己的一套理论。基督教的神职人员不一定去深入研究这些神学的道理。正是基督教义这一部分深入人心。作为组织来讲,凡是基督徒都是属于基督教会,但是基督教义在理论上把基督教变成了一种神学,变成了一种哲学。在解释基督教义的过程中,基督教义整个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派别。

现在我们在哲学里研究神学时不容易说得太清楚的一个问题,就是各种派别对“三位一体” 的解释。从这个解释里面,派生出来很多派。它们相互攻击,成为基督教理论上的争论。争论到最后,简单地说就是怎么证明上帝是存在的--真有一个上帝吗? 在这个复杂的问题当中,神学吸收了希腊哲学的一些东西,统称为“经院哲学”,实际上就是修道院哲学。但是修道院哲学里面也渗透了世俗的东西。

有些神父、神职人员感觉到除了研究上帝是否存在、三位一体外,还有很多社会、世俗上的事情,在这里面是解释不清楚的。因此在英国,就有些人在讲授神学时,加入世俗知识--出现了我们所谈的神学里的“经验主义”或叫神学里的“唯物论”。这有什么意义呢?就在于后来在近代,哲学和神学分家后,出现了唯物论唯心论等哲学的论证;同时说明了经验主义的老家是在英国,是英国人先开了一个头。

中世纪后期,基督教的修道院里都有研究经文的人,他们整理关于神这方面的古籍--包括“旧约” 我们现在能够知道古罗马甚至古希腊这么多关于神的理论的东西,就是因为修道院在这里起了很大的作用。修道院在整理古代经文的过程中逐渐发展为独立的学院当时,这些大学里面上的课程,除了神学、圣经必修课之外,还要学名学--逻辑学、文法、数学、天文学等学科。西方现代的教育是脱胎于中世纪的,这也是中世纪的一个贡献。

五、中世纪真的黑暗吗 中世纪或者叫做封建时期,有它的“黑暗时期”。真正的“黑暗时期”是日耳曼人占领罗马以后,就是公元500左右确实是“黑暗时期”。从公元500年到公元八九世纪,这个时期比较乱,也可以叫做“黑暗时期”,几乎没有什么可以称道的建树。 从查理大帝之后慢慢不太一样了,出现了我们前面说的那些现象。这些现象有的是积极的,也有的是消极的。但是它们给后人留下了精神财富,封建制度的鼎盛时期差不多是十二三世纪。

其实Renaissance这个词中文翻译成“文艺复兴”不对。在意大利那个时候Renaissance并不只指文艺。当然Renaissance是从文艺开始的,比如达·芬奇、拉菲尔、米开朗基罗这些人从文艺开始。但它的主要精神是人文精神。而且Renaissance的意思是让希腊罗马的古文化复兴起来。它还有类似于英文rebirth—即再把它升华起来的意义。

其实在中世纪的鼎盛时期,至少有两次小的复兴。一次是奥托大帝,罗马教皇封他为皇帝,建立了日耳曼神圣罗马帝国。在这个时期普及拉丁文、用拉丁文整理古籍,可以叫做小的“复兴”,也可以说是日耳曼神圣罗马帝国最发展的时期。第二次是12世纪,也有一个小的“复兴”。这个“复兴”是在封建制度发展的比较饱满、成熟的时期,因此文学、艺术、哲学等各个方面都有涉及,有一种蓬蓬勃勃的气象。这个时期西方叫做“12世纪的复兴”。正是有这些小规模的文艺复兴或者是叫做枝节的文艺复兴才有可能出现十三四世纪的但丁。

但丁是意大利的诗人。恩格斯说他是欧洲中世纪最后一个诗人,也是近代的第一个诗人。但丁的贡献在哪里?在于但丁在一个模糊的、新旧混杂的时代写出了《神曲》。但丁的例子可以证明中世纪不是铁板一块。而且但丁主张用意大利文来写作。要知道,那个时候拉丁语教会语言是官方语言,但丁却用意大利文写《神曲》,他也写了一篇《论俗语》的很长的文章。他在写《神曲》的同时写了另一部著作,叫做《新生》(a new life)。在那个时候要求有new life,它的震撼力可想而知!他已经感觉到了基督教发展到他所在的时代,这个世界是不能在继续下去了。他要把他的想法以及对狱这个社会为了的期待写出来。但他又没法子实现他的相反。所以《神曲》包含了他内心的矛盾。

六、如何看待“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东征”大体上是从1095年到1254年,一共八次,由教皇发起,各国国君领衔。现在看来,“十字军”是凑起了一批以基督教徒为骨干的杂牌军。当时对社会不满的,打砸抢的,流氓无赖,全凑在一起。这是一个很神圣的名义,进行了8次十字军东征,烧杀淫掠,不知道死了多少人,非常残酷。有的时候呢,回教人也打回来。 但是有些事情要历史地看, 这个“十字军东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东西交流。很多十字军的战士留在了东方,很多的东方人随着十字军流到了西方,很多的东方人随着十字军流到了西方,是一次东西方文明的融合。

七、西方人的文明礼貌 相比较而言,西方人比中国人似乎更讲礼貌一点。那么西方的文明礼貌从哪里来?从中世纪来。它是几个世纪几个世纪培养下来的。差不多最早从11世纪开始吧,当时有很多的封地,叫fief,每一个封地,每一个封建的诸侯,上边有皇帝(emperor),再小一点的是国王(king of kingdom),再小一点的诸侯叫亲王(princes),他们都有一个小宫殿(palace),这个小宫殿一旦建立起来了,就成了一个局面了,他就要定一些人与人之间待人接物的规矩。就先用笔写一写文明礼貌须知这一类的东西,小册子。 但是那个时候,这种文明礼节是从宫廷(palace)里面出来的。那种宫廷都是很小的,因此宫廷同老百姓之间的距离,不像我们的皇帝同老百姓距离那么大。

那种宫廷都是很小的,因此宫廷同老百姓之间的距离,不像我们的皇帝同老百姓距离那么大。大的诸侯国,小的国家都有宫廷,有许多中间阶层,比如基督教的教士,有很多是老百姓。而当时的知识分子,大部分是集中在教会里的,他们跟老百姓的关系是比较密切的,比如说骑士。中世纪的骑士,跟宫廷和一般社会之间的距离,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大。 西方近代的文明礼貌是从西方的中世纪开始的。我们现在讲的文明礼貌也都是跟着西方学习的。

八、东罗马帝国 东罗马帝国,也称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帝国要比西欧发达得多。在文明上也是非常繁荣的。比如说东罗马帝国的皇帝,查士丁尼,是很有代表性的东罗马的一个皇帝。在他的那个时期,那是6世纪了,有几件事值得称赞。一件是它直接继承了希腊传统;第二,这里商业发达。第三,它继承了希腊的雕塑、建筑及艺术方面的遗产;第四是在法律方面,把“罗马法”汇总起来,有几位罗马皇帝都曾经做过这个事情,做得最全的是查士丁尼时期(编纂《查士丁尼法典》)。拜占庭帝国时期,当时成文的法律有《民法大全》、《法理汇要》、《新律》,还有《学说汇纂》。

拜占庭帝国在文化方面既有希腊、罗马的东西,又有基督教的东西,也有阿拉伯文化,这是一个鼎盛时期,是一个很繁荣时期。它有它自己的宗教,宗教当然也是基督教。但是拜占庭帝国又从基督教分出一个“正教”,那就是“东正教”。“东正教”的意思就是我是正统的,同罗马分庭抗礼。正统的英文是“orthodox”.

但同时拜占庭帝国的外患也很多。其实它内部也潜伏着忧患。比如它一个相当主要的民族是斯拉夫人,民族非常复杂,所谓大斯拉夫人。大斯拉夫下面又有很多小的民族。斯拉夫民族在那儿争来争去。至于说土耳其,可以说当时是属于阿拉伯帝国的,但它有不完全属于阿拉伯地区。它又有小亚细亚甚至中亚的突厥人这方面的因素。非常强悍、厉害。斯拉夫族是分裂地区,阿拉伯、土耳其也对拜占廷帝国是强大的威胁。到1450年,土耳其就变成了一个大的帝国,就是大家知道的奥斯曼帝国。它非常厉害,在1453年把东罗马帝国灭亡了。

拜占庭帝国也包括阿拉伯人。在十二三世纪的时候,阿拉伯人曾经大量地流入西欧。特别是沿着地中海到西班牙的阿拉伯人,把西班牙变成一个阿拉伯在西方发展的一个重镇。西欧在十一二世纪的时候,拿到希腊文原版的亚历士多德的经典还是通过阿拉伯人之手。当时有一位阿拉伯的学者,叫做阿洛维洛伊,他在西班牙。他和他的学生,他的信徒,把很多经典,也就是希腊文的经典,带到西欧,使得西欧有了原原本本的亚里士多德全集。后来哲学家把阿维洛伊总结为阿维洛伊主义。

可见,中世纪也是一个东西文明的大融合的时期。而且这个融合应该更早一点。西欧的封建时期,中世纪时期,是东西方文化在西欧的一个大交汇时期。 当然这个时期还有其他很多因素,也都和欧洲有很多关系。 中世纪大体什么时候进入近代?说不清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大体上把13世纪叫做封建时期的后期。封建时期的后期,大体上就进入近代了。应该说是经过地理大发现、“天文革命”、文艺复兴、宗教革命、启蒙运动等过程,就慢慢地进入了西方的近代文明。